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高中物理研修日誌

高中物理研修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高中物理教師通過相關的研修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教學工作。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高中物理研修日誌,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高中物理研修日誌

  高中物理研修日誌一

課程改革從去年新學期開始到現在已將近一個學年,在教學工作中,我通讀教材,查資料,聽課,請教,精心編寫教案,落實教學目標,上好每一節課,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新課上下來,常感覺效率比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過頭教高一,翻開以前的教案,反思當初的教育教學方式,感觸頗深。

1 對高一新生引導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同時高校要求選考物理學科的專業佔的比例相對較多固然是個有力條件,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客觀地分析,教學的起點過高,“一步到位”的教學思路是導致學生“物理難學”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臺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例如,關於“力的正交分解”這一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是通過分期滲透,逐步提高的。這不僅是一個遵循認知規律的需要,其意義還在於不要因為抽象的模型、繁瑣的數學運算沖淡物理學科的主題,通過降低臺階,減少障礙,真正能夠把學生吸引過來,而不是把學生嚇跑了,或者教師一味的強調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學生就硬著頭皮學,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甚至變成了物理學習的“奴隸”。如果我們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門檻,一旦學生順利的跨上的這個臺階,形成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再提高並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師並沒有很快領會這種意圖,因而在實際教學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圖文並茂的課本,不注意加強實驗教學,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只靠生硬的講解,只重視告訴結論,講解題目,這怎麼能怪學生對物理產生畏難情緒呢?學生如果對物理失去興趣,對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對知識掌握不牢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有的老師在教完“力的分解”後,馬山就去講解大量的靜力學問題,甚至去講動態平衡問題,試想這時學生對合力的幾個效果尚難以完全理解,對平行四邊形法則的應用還不夠熟練,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這種由於教師的引導方法不當,導致學生一開始就覺得物理如此之難,怎麼能怪學生認為物理難學呢?我們教師不應該把教學目標選擇不當的責任推向學校的考試,推向市場上的參考書,這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應該多從自身的教學思想以及從對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2 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 “相對”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於創設物理情景,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發揮想象地空間。如果僅僅侷限與對物理概念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物理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採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3 對物理教學前概念教學的反思

前概念是學生在接觸科學知識前,對現實生活現象所形成的經驗型概念.而由於中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辯證思維還不發達,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成熟,考慮問題容易產生表面性,且往往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質.所以易形成一些錯誤的前概念.這些錯誤概念對物理概念的正確形成極為不利,它排斥了科學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學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頓以前,人們對生活經驗缺乏科學分析,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錯誤命題: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運動,沒有力作用,物體就會停下來.這個錯誤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由此可見前概念對人們認識影響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大腦中形成的前概念,對正確的應加以利用,對錯誤的要認真引導消除,否則正確概念難以形成.

一、加強實物演示,豐富感性認識,有利於消除錯誤前概念,確立正確概念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支援.因此教學中應瞭解學生的實際,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錯誤概念.

太陽曝晒下的木塊和金屬塊的溫度如何?學生最容易根據自己的感覺,認為金屬塊溫度高,形成錯誤認識.所以只有通過實驗測定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感覺的錯誤,才能消除錯誤前概念,否則任何講授都是蒼白無力的.

由於學生思維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往往以物質外部的非本質的屬性作為依據,形成錯誤認識.如學生認為馬拉車前進是馬拉車的力大於車拉馬的力,從而對牛頓第三定律產生懷疑.所以教學中針對這種問題設計一個實驗:2個滑塊,2個輕質彈簧秤,使一個彈簧秤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滑塊上,用另一彈簧秤拉動連在一起的木塊,去演示使一物塊前進時,另一物塊同時前進,通過彈簧秤顯示兩物塊之間相互作用力,這樣就可以排除學生形成的錯誤認識,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體”一節教學中,學生對任何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豎直落下時,不同的物體將同時落地很難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豎直下落運動,但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氣等阻力影響,結果當然不會完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實驗也就是要重複“伽利略斜塔實驗”,使學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體在空氣中,從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幾乎一樣的'事實,然後對自由落體運動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實物演示及創造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積極消除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對提高物理學習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視物理模型的運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消除學生思維障礙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中對實際問題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經過科學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過運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點,抓住本質特徵和屬性,可以消除學生思維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從生活中形成的樸素物理概念分析區別,拋棄錯誤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運動的原因並指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時,設想的“理想實驗”就是建立了一個沒有摩擦的光滑軌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後,問題便簡潔多了。

這是我在新教材教學工作中對以上三點的一點教學反思。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續堅持與寫好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稽核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這半年的教學實踐我感 悟到在新課程下,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往開來,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後心得,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的物理教師。

  高中物理研修日誌二

有幸輔導老師遠端繼續教育學習,與志同道合老師們一起學習。瀏覽了課程《愛國守法是師德修養的基礎》、《高中物理“運動的描述”教學研究》、《高中物理“機械能和能源”教學研究》、《課程標準修訂的基本精神與的有效教學》、《課堂教學管理》、《課堂教學技能訓練:匯入·強化·語言溝通》、《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觀察·學習支架·結束》、《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提問·講解·媒體運用》和《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等。每門課程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儘管學完之後,好象不是那樣盡善盡美,因為它不能立即解決教學過程中的所有問題。如當學生厭學,如何實際有效地工作,我們一線老師想看到的是具有實際操作的策略,而不理論高度的“道理”。新課程教學的基礎是“學生具有可望學習的動力”,就如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可現實發生在身邊的學生卻是好象幫家長、幫老師學習,學習動力發生了問題,談何學習知識?調皮學生如何藝術地處理,使他(她)就範於學習,同時不會與家長、學校發生衝突矛盾?……這些課程上都沒有。其實任何課程可能都沒有。可以把這些稱之為“非正規式知識”,它得獲取來源於自身的經驗,同行的非常規的交流……作為課程只能傳授正規式的知識,我們要從積極的態度去擁抱它,學習它。思考能否轉化為自身的非常規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管理水平?

學習也是一個過程。過程之後,可能知識會全部遺忘,但其過程鍛鍊了能力。誰能回憶起大學中所學的內容?據說,以前大學畢業時有畢業考試,可考得實在太差,就變成了現在的畢業論文。但誰能否認大學對自己沒有影響?談論讀大學等於零本身就說明大學對他(她)起了作用。

輔導過程中,與老師們一起交流,qq聊天、發貼討論,既是對課程的深化,又是經驗的交流,不正是補充了課程正規知識的非正規知識?所以學習態度很重要,不要認為是應付差事、敷衍了事,如果能夠沉下心來,還是能夠學習到許多許多的。

  高中物理研修日誌三

一、更新教育觀念,以先進的教學思想為指導,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

課堂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一副表情無不反映著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教學思想制約著教師的教學設計,起著導向的作用,課堂教學改革放在首位的不是財,也不是物,而是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觀念是統帥,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學效果。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當在下面幾個方面更新觀念。

1、關於學生的觀念。

(1)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物理。

(2)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物理。

(3)學生會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4)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

2、關於教學的觀念。

(1)教學中要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物理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建立學好物理的信心。

(3)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采的情境。

(4)為學生留有探索與思考的餘地。

(5)提倡合作與交流的課堂氣氛。

3、關於教師的觀念。

(1)教師是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決策者。

(2)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3)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

(4)教師的一切教學工作都要以“發展學生為本”為核心。

我們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把這些新的教學理念轉換成教師與學生的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教著今天,想著明天,才能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如果我們不從根本上重新認識學生、重新認識教師、重新認識教學,我們就不能悟出教學新理念的真諦,就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不能“全班學生照老師的示範畫唯一的蘋果”的“複製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只能是一句口號,“素質教育”的雨點永遠落不到封閉式的課堂教學裡。

二、備好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

大家知道備課歷來就是教師最主要的工作這一,在不同的時代就有不同的要求。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的教育深受前蘇聯凱洛夫《教育學》的影響,他把教學目標定為“傳授人類千百年來實踐所形成的穩固的知識”而傳授知識的過程便出現了五個環節:組織教學-—匯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佈置作業,經過半個世紀的演變五環節有了新的變化,但總體精神沒有改變,並且又給予了時間限制。

新授課的基本模式是:

1、鋪墊--強力度(3分鐘)

2、匯入--高速度(2分鐘)

3、新授--大密度(15分鐘)

4、鞏固--多角度(10分鐘)

5、作業--重效度(8分鐘)

6、小結--抓重度(2分鐘)

這種固定的教學模式,使教學缺乏生動性,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這種開會式的教學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是枯燥呆板,無可奈何。所以國外有人把我們的課堂教學總結成教學四部曲:第一部是“趕鴨子”,把我們的學生從教室外面像趕鴨子式的趕到教室,闆闆正正坐在座位上,當觀眾、當容器。第二部曲就是“填鴨子”,老師在課堂上滿堂灌、滿堂問,學生不懂裝懂。第三部曲就是“考鴨子”,到了期末,要進行考試,以學生的考分定學生的好壞。這樣考來考去,學生就成了“板鴨子”,學生雙基得不到落實,能力得不到發展。這些就是我們過去教學的弊端,當然,不可否認,這一教學結構是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它畢竟經歷了半個多世紀,我們不能全盤否認,應該從中吸取精華,賦予它一種與時俱進的內涵。那麼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究竟怎樣備一節課,才能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呢?

我想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對下面的三個問題作出回答:

(一)課堂教學設計,要確立以下三個觀念:

1、物理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物理教學的目的是通過教育階段的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重要的物理知識,以及基本的思維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運用物理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物理的意識,體會物理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物理的價值,增強對物理的理解和應用物理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活動,在情感和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發展。從這一目標中,我們可以看出,物理教學不再以“傳授物理知識為核心”,而是更加關注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思維方式的變化,問題解決的能力和良好懷古態度的形成等。因此,我們在備課中要備主體參與過程,要備如何使學生學會學習。

2、學生是怎樣進行物理學習的?

構建主義者認為,學習不是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學生並不是都空著腦袋走進教室,他們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雙邊參與的互動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那麼,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學生該怎樣學習呢?

①讓學生“做”物理

現在物理課程實現的目標將由“關注知識結果”轉向“關注學生活動”,課程設計將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所以,我們要物理教育的著眼點由物理知識用為最終產物擴大到物理活動的全過程,簡言之,是將物理學習看成學生的“再創造”或“類創造”活動。這裡所說的做物理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操作的物理教育”,二是“創造的物理教育”。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上面有這麼一句話:“聽了就會忘記,看了就會記住,做了就會運用”。這說明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探索,才是有效的學習。

②讓學生“玩”物理

新的課程改革,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一是學生的學習情感,二是學生的學習方式,三是學生過程的策略形態。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組織一些遊戲活動“包裝”物理知識或創設故事情境“串聯”物理知識,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③讓學生“問”物理

“物理是思維的體操”所以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誘發學生大膽地去猜想、去探索、丟 發掘,發展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學啟于思,思啟於問”,問題是物理的心臟,教師應多創設問題情境,一是引導學生圍繞情境中的問題展開思維,二是引導學生圍繞情境提出問題,並利用和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有效地進行解決問題。

④讓學生“用”物理

新課程強調人人學有用的物理,關注物理知識的實際意義和實用價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的能力。也就是說,物理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其價值,展示其魅力,學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運用物理,才能真實地顯現其物理學習水平。所以,教師應多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聯絡生活實際的物理實踐活動,體驗生活中處處有物理。

  高中物理研修日誌四

高一物理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與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是高中物理教學的基礎。大部分剛升上高中的學生都不能一下子適應高中教學,普遍覺得高一物理難學,尤其是對於那些意志薄弱或學習方法不對的學生來說,不適應的教學會使他們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高一物理是不是真的很難學呢?難學的原因在哪裡呢?高一物理難就難在學生的能力與物理教學要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學生的能力和降低教學的要求,使學生能輕鬆的跨越高一這道門檻,是高一物理教師面臨的首要任務,也是高一物理教學的主要特點。

一、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相比較,他們之間存在著知識性、邏輯性、抽象性和應用性的不同。

(一)、初中物理教學的特點:

1、初中物理教材,文字說明比較容易理解。

2、初中物理教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通過觀察或實驗直接得出結論,這樣的學習方法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

3、初中教學是以直觀教學為主,所以學生的思維方法主要是形象思維,這種體現具體的物理形象和物理現象的思維方法,能讓學生在思維活動方面跟的上教學進度。

4、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知識比較單一,物理現象比較簡單,學生學習不會感到生疏或難懂。

5、在初中物理教學的要求中,對於物理的概念、規律的掌握的要求都比較簡單,而且初中物理的內容也較少,學生只要把公式、概念背下來就可以了。

6、在初中物理練習方面中,要求解說物理現象較多,對於計算題,一般只要直接利用公式就可以得出結果。

根據初中物理教學的特點,可以知道初中生對於物理的學習方法是比較機械簡單。習慣於死記硬背,不習慣對物理現象進行推理和歸納;習慣於直接利用公式計算,不習慣於對習題進行分析理解;習慣於附和,不習慣於獨立思考。

(二)、高中物理教學的特點:

1、高中物理教材,文字比較嚴謹,大部分學生能讀通文字但是並不理解其含義,從而產生對教材理解的困難。

2、高中物理教學不僅要從試驗出發,有時還要從已經存在的概念出發,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學生要從理性去認識物理,對於這種新的學習方法,很多學生不能去理解,就會產生學習上的困難。

3、在高中物理學習中,較多的是在抽象的基礎上對物理概念進行概括,所以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是以抽象思維為基礎的。這樣學生在思維的基礎上就會跟不上,產生思維上的困難。

4、在高中物理學習中,物理知識內容比較多,物理現象往往比較複雜,而且與日常生活現象的聯絡也不向初中那樣緊密,同時在分析問題時不像初中物理那樣從單方面著手,而是要從多方面、多層次來探索和研究,造成學生理解方法的困難。

5、在高中物理教學要求中,對於物理規律與概念的掌握,不僅要求學生理解同時還要求學生靈活運用。如果學生還在利用初中的學習方法僅僅做到記憶而不理解,則不能靈活運用,那麼規律與概念就難於掌握。

6、在高中物理練習方面中,一般直接代入方程求解的很少,大部分都需要通過分析,弄清楚物理運動過程,並且還需要進行綜合,才能建立方程和求解,所以學生在完成作業時並不順利。例如: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學習中,常用的公式就有10多個,而且不同條件利用不同的公式,所以在解題時學生常常感到無從下手。

7、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還增加了新的內容,向量,學生對於物理學中向量的正負號與數學中的正負區分不是很明確;圖象,用圖象表達物理規律,描述物理過程。

高中物理的教學特點是,內容多,難度大,教師在講解時敘述多、進度快,教學方法靈活,題型花樣多,課堂密度高,部分知識相關聯,如果學生仍採用中的學習方法來對待高中的物理,結果是背熟了一大堆公式,但是不知道從何利用,因此學生會感到物理深奧難懂,對學習物理失去了信心,從心理上造成對物理的恐懼。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會遇到的問題

進入高中學習,學生無論對教材方面的理解、思維的方法、解題的思路,與初中學習階段相比較,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作為高中教師如果在教學中沒有注意到這些明顯的客觀存在的差距,就會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困難。

高中學生在物理學習上存在幾點問題:

1、學生學習方法的不適應,高中知識的邏輯性較強,理解比較難。

2、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解題能力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

3、部分學生知識面窄,在觀察現象時不夠細心

三、根據高中學生所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的特點是:

1、要重視教材與教法的研究。

高中物理教師要了解初中物理教學的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學生在初中學過哪些知識,對這些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並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中教學難點,設定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保留著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

2、加強直觀性教學、提高物理學習興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較為複雜的物理現象時, 為了使問題簡單化,一般都會建立物理現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而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往往感到概念抽象,不能清楚的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儘量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多做一些實驗,多舉一些與現實生活相關的例項,使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物理現象來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

3、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與概括能力。

閱讀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對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學生對學習感到越困難就越需要閱讀 ,閱讀物理教材不能一掃而過,而應該對重要內容反覆推敲,並同時對重要概念和規律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養成遇到問題能夠獨立思考以及通過閱讀教材、查閱有關書籍和資料的習慣.

4、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思維模式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維程式和思維方式,但是要有效解決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還必須掌握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決力學中物體受力問題時,常用到“隔離法”和“整體法”。在同一組研究物件中,對於不涉及物體內各部分運動狀態的物理問題,用“整體法”解答比用“隔離法”簡便;對於單個物體的研究時,用“隔離法”解答比用“整體法”簡便。剛從初中升上高中的學生,常常是上課聽得懂,課本看得明,一旦自己解題就出錯。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物理知識理解不深,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5、強調科學記憶,反對死記硬背。

現在學生不重視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或是什麼都不記,或是死記硬背,準確的記憶是正確應用知識的基礎,正確的理解是物理記憶的關鍵,對比聯絡是記憶的有效方法,將所學知識與該知識應用的條件結合起來,形成條件化記憶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將易混的概念和規律放在一起加以比較,找出區別和聯絡,這樣可以加深記憶。當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識後,還要指導學生客對知識進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識聯絡起來,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維過程。

總之,高中物理教師要充分認識高中學生在物理學習上的特點和現實困難,認識高中物理教學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基本條件,研究並遵循教學規律,妥善過度才能更好地幫助和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降低教學的條件,滿足高中教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