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燭之武退秦師閱讀訓練及譯文賞析

燭之武退秦師閱讀訓練及譯文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閱讀訓練及譯文賞析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日:“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右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8.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晉軍函陵軍:駐軍。

B.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

C.何厭之有厭:討厭。

D.唯君圖之圖:考慮。

9.對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3分)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焉用亡鄭以陪鄰 ④闕秦以利晉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0.對下面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3分)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A.如果不削減秦國的土地,將何時能取得晉國所貪求的土地呢?

B.如果不使秦國土地減少,將從哪裡取得晉國所貪求的土地呢?

C.你們不使秦國土地減少,將何時能取得晉國所貪求的土地呢?

D.你們不削減秦國的土地,將從哪裡取得晉國所貪求的土地呢?

11.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4分)

A.秦晉圍鄭是因為鄭曾對晉無禮,並且依附於晉時又依附於楚。

B.在國家危難之際,燭之武夜入秦軍說服秦伯,使鄭轉危為安。

C.燭之武利用秦晉矛盾,分析鄭國存亡對秦的利弊,使秦退兵。

D.晉侯沒有同意子犯的請求去襲擊秦國軍隊,是因為害怕秦國。

答案:8.C9.D10.B11.D

譯文:

(僖公三十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鄭國同時依附於楚國與晉國。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由於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邦晉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麼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裡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戍守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晉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攻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賞析:

《燭之武退秦師》見於《左傳》“僖公三十年”。在公元前632年(僖公二十八年)發生的城濮(在今河南陳留縣)之戰中,晉文公戰勝楚國,建立了霸業。公元前631年(僖公二十九年),晉、周、魯、宋、齊、陳、蔡、秦在翟泉(今河南洛陽)會盟,晉國在會上“謀伐鄭”。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晉國和秦國合兵圍鄭。圍鄭對秦國沒有什麼好處,鄭國大夫燭之武看到這點,所以向秦穆公說明利害關係,勸秦穆公退兵,但是晉、秦結盟,讓秦國在鄭國駐軍,秦穆公因此退兵,晉文公也只得撤退,一場戰爭被瓦解了。[2]

該篇以對話著名。有鄭文公與燭之武的對話,有燭之武與秦穆公的對話。燭之武對鄭文公的話裡有話,對秦穆公說的話,完全看到了秦、晉間的矛盾,看到圍鄭對秦、晉的利害關係,所以能打動秦穆公。最後寫子犯請擊秦軍,晉文公不同意,這裡預伏後來的秦晉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