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閱讀練習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閱讀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①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閱讀練習

杜 甫

兵戈不見老萊衣②,嘆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③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

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猶恐未同歸。

注 ①本詩是詩人在成都白馬江畔送韓十四去江東探親時所作。②老萊衣:相傳為春秋時隱士,七十歲還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兒童,使雙親歡娛。③黃牛峽:位於宜昌之西。

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頸聯進行賞析。

答:

答案 ①以靜襯動。“黃牛峽靜灘聲轉”,以峽岸的靜襯托江水的洶湧,表現了對友人行程艱難的憂慮。②寓情於景。“白馬江寒樹影稀”描寫江邊寒風刺骨、樹影稀疏的淒涼之景,表達了詩人因友人離去的孤寂傷感之情。③虛實結合。“黃牛峽靜灘聲轉”屬虛寫,寫詩人想象韓十四坐船過黃牛峽的情景;“白馬江寒樹影稀”屬實寫,寫詩人在江邊送別韓十四的情景。④聽覺與視覺相結合。“黃牛峽靜灘聲轉”,作者從聽覺角度形象描繪韓十四一路輾轉旅途艱險的情形;“白馬江寒樹影稀”則從視覺角度描繪了當時的離別之景。

賞析 詩發端即不凡,蒼勁中蘊有一股抑鬱之氣。作者感嘆古代老萊子綵衣娛親這樣的.美談,然而在他這個時候,干戈遍地,已經很難見到了。這就從側面扣住題意“覲省”,並且點示出背景。第二句,詩的脈絡繼續沿著深沉的感慨向前發展,突破“不見老萊衣”這種天倫之情的範圍,而著眼於整個時代。“安史之亂”使社會遭到極大破壞,開元盛世一去不復返了。作者深感人間萬事都已顛倒,到處是動亂、破壞和災難,不由發出了聲聲嘆息。

三、四兩句,緊承“萬事非”而來,進一步點明題意。送友人探親,不由勾起作者對骨肉同胞的懷念。在動亂中,作者與弟妹長期離散,生死未卜,有家等於無家,這也正是“萬事非”中的一例。

五、六兩句,描寫分手時作者的遐想和悵惘。作者佇立白馬江頭,目送著韓十四登船解纜,揚帆遠去,已逐漸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間了,他還在凝想入神。韓十四走的主要是長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黃牛峽是必經之地。這時作者的耳際似乎響起了峽下黃牛灘的流水聲,其中白馬江頭的景色乃是實景,而黃牛峽則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虛景,虛實相生,飽含作者對友人的惜別之情。水聲迴響不絕,韓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遠,作者的離情別緒也被曲曲彎彎牽引得沒完沒了。

尾聯更是餘音嫋嫋,耐人咀嚼。出句是說,分手不宜過多傷感,應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此別”,總括前面離別的情景;“各”字,又雙綰行者、留者,也起到收束全詩的作用。“猶恐”二字,用得很好,隱隱流露出作者對未來的擔憂,與“嘆息人間萬事非”前後呼應,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