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反思(彙編4篇)

語文教學反思(彙編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學反思(彙編4篇)

語文教學反思1

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彩色玻璃窗鑲嵌畫圖片。上課時引導孩子們從紋樣、色彩上進行欣賞。並請同學們介紹自己對彩色玻璃窗的相關知識:彩色玻璃窗鑲嵌畫,早在羅馬式時期就開始使用,一般使用於教堂,公元13—14世紀又得到長足的發展。教堂裝飾中採用彩色鑲嵌畫和窗玻璃畫,這種透光的畫面在白天的陽光和夜晚的燭光下搖曳,閃耀不定,畫上的聖像和五彩裝飾圖案,在光的照射下令人目眩神迷,非常吸引人。

學生交流討論,如何用我們自己的方法來製作彩色玻璃窗?從而引出鏤空這種表現方法,師在投影儀下示範幾種鏤空的技法。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老師設計的這些鏤空的圖案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特點?(對稱,造型奇特)通過師的示範引導學生也來設計不同的鏤空技法,併到展臺上進行演示。欣賞老師做好的彩色玻璃窗教具,小組討論:老師是怎樣套色的?為什麼顏色會這麼鮮豔呢?學生和老師一起交流,得出結論:在鏤空的基礎上,老師使用了不同顏色及紋樣的手工紙來進行套色,從而做出了顏色鮮豔的彩色玻璃窗。欣賞一組窗戶造型設計的.圖片(師課前手繪的作品),對學生在窗戶的造型上做進一步引導。

在小組中選出較好的作品貼於黑板展示,並和老師一起來說說,這些作品的優點,及你最想學習的地方。

整節課充分調動起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使孩子們良好習慣得以發展,如課前預習、蒐集資料、合作交流、積極探究、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的作品等。

語文教學反思2

《松鼠》這篇課文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表達了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1.外形特點:

課前先佈置學生畫松鼠,用一兩句話介紹松鼠的外形,然後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看圖說一說松鼠的外形,使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松鼠形象,懂得介紹動物外形要按一定的順序。

2.生活習性

松鼠的生活習性包括三個方面,我讓學生自由選擇最喜歡的一方面來學習,再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松鼠的可愛。

如:松鼠搭窩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自讀課文,找出表示順序的詞,再此鼓勵他們用這些詞說一句話,這樣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並能讓學生學以致用。

最後,讓學生欣賞動物,回顧松鼠的寫法,總結全文。

上完這堂課,我覺得有許多不足之處,如:松鼠活動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自學能找出松鼠活動的三種情況,結合多媒體觀看三種情況下松鼠活動的圖片時,應讓學生說說畫面的內容,訓練他們口頭表達能力。學生欣賞動物前,如能引導學生解讀(觀察、說、想象)使學生對動物有了初步的瞭解,也許效果會更佳。

語文教學反思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初步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關於本文解析,我主要從重點詞語入手。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通過這三個詞來了解課文,穿針引線。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理解意思,並延伸到生活中去運用,還有哪些是無邊無際的,學生說出了(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無邊無際)的天空,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實現對第一次對話的理解。

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個關鍵詞語。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大話”這個詞,來把握青蛙認為小鳥說大話時的心情。順帶指出說大話是指:說誇張,不切實際的話。接著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對話。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現兩次,這兩次的笑是有區別的。文中兩個笑。青蛙為什麼笑,小鳥為什麼笑?一個“笑”字溢位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為是。另一個小折射出了小鳥的虔誠,真誠相勸。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這在為學生最終了解文章寓言作鋪墊。

(二)關於寓意達成的反思

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語文教學的作用不僅僅在於簡單的'知識傳授,還在於他的教學育人作用。所以在課文教學的最後環節,需要適當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意識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於接受新事物,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讓學生自願選擇作在外面飛翔的小鳥。怎樣達到這個效果呢?所以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評評理誰說的對誰說的錯,青蛙錯了會怎麼改正?並且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青蛙聽了小鳥的勸說,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麼?會說什麼?”讓學生通過想象,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繽紛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麼的枯燥乏味。這樣潛移默化讓學生在學中有所收穫。

可以這樣說本課的教學突破點是重點詞彙,而最終目的是初步理解寓意。我從無邊無際,大話,笑,著手進入對文字的分析。進入文字後,我的教學重點是從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中,分析二者的特點,實現本文寓意的理解。但由於對統編版教材不太瞭解,目標設定不夠明確,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教師的問題有點繁瑣,學生朗讀、思考、對話的時間不充足,對課後習題的體會不深刻。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多的學習理論知識,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更多的考慮統編版的整體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綜合考慮人文性和語文要素的要求,改變固有的教學思維,爭取向新理念下的四有課堂邁進。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2《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告訴學生看問題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教學時,我是從三次對話入手,抓關鍵詞,理解文字,從而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在教學中,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為文章理解的關鍵。通過這三個詞來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我隨手畫在黑板上的簡筆畫理解“井沿”,並讓學生指出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從“一百里”入手,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體會天的無邊無際;理解“無邊無際”並擴充套件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會說出很多答案:海洋、宇宙、大地、草原等等。

真正讓學生理解寓意的突破口,我覺得還是最後兩個自然段的“笑”。“青蛙為什麼笑了?”學生的回答雖然各不相同,但是都能道出寓意,“因為青蛙整天坐在井裡,看到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而小鳥卻說天無邊無際,青蛙覺得很好笑。”“青蛙以為自己是對的,它認為小鳥在說大話,吹牛皮,覺得很好笑。”“那小鳥為什麼也笑了?”“小鳥天天在天上飛,明白天有多大,聽到青蛙老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覺得青蛙很無知,小鳥無奈地笑了。”“天明明大得很,而井裡的青蛙看到卻只有井口那麼大,還不相信小鳥的話,讓人又好氣又好笑。”雖然學生們的總結很稚嫩,但是經過教師的梳理和歸納,學生在回答“學了這篇課文的你懂得了什麼?”難以理解的寓言就順理成章的從孩子們的口中說,“我懂得了我們不能像青蛙一樣,整天坐在井裡看天,而就應跳出井口看看外面,這樣才能不被別人笑話。”“我們不能做井底之蛙,那樣就太可憐了。”“我們不能像井底的青蛙,自己明明錯了,還不聽別人勸告,自以為是。”在課堂的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這隻可憐的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讓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後教學中必須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潛力和合作潛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欣賞情,傳授情,感悟情的過程。

語文教學反思3

(一)設定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學習的主動性大多停留在興趣的強弱。所以,一開始,我用學生熟悉的誠信小故事《狼來了》匯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帶著好奇,帶著強烈的`願望,開始今天的班會課。

(二)故事吸引,激起內心的共鳴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誠信小故事,談身邊的誠信事例,從而感悟誠信的重要性。學生引入的是一些和他們同齡的人和事,因為接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他們所喜聞樂見。所以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所起到的作用也更大。

(三)課堂組織突出學生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是教學改革的一個基本方向。因此,在進行教學組織的時候力求讓學生的身體動起來、思想也動起來,讓他們在體驗中學,在學中體驗。

語文教學反思4

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融人日常的教學行為中?我認為首先應從備好一堂課開始如何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收穫每一節課,我想這是每個教師的困惑。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凡有幾年教學經歷者都能從備教材、備學生、備目標、備過程、備教法等方面說個一二三四。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於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可見備好課一成為當前教育形勢下教師教研的一個重要方面。

那麼,如何備好課呢?我根據這幾年的備課經驗及課堂教學處理,認為備好一節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明確備課的方向。

在語文備課中,集中體現教學設計的文字形式被稱為教案。在課改下的語文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更重要的是備理論、備生活。對我們語文教師而言,有形教案固然有用,但更重要的是把課備進自己的心靈深處。使教案成為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課文的方案,使教案為學生而備,使教案為學生而服務,讓教案去適應學生,變”以教定學”為”以學論教”,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案上就加以落實。明確這一點,我們才能把握好備課的方向。

二、備教材

首先,我們老師要吃透教材。無論拿到什麼課本,我們首先得吃透教材,然後再超越教材。其實,補充教材。我們可以把教材學習時間縮短,再補充相關的資料。一個有經驗的教師他會用自己的閱讀各經歷去發現有意義的材料,從而給學生提供有意義的補充資源。

三、備學生

新課程要求我們在備課中要著重體現教學目標多元化、教學方式多樣化和教學內容生活化等理念,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是動態性的,有些教學目標是可以預設的,要把思考更多地“聚焦”在“備學生”上。“備學生”就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備課中要把學生學的過程體現出來,使平淡、難懂的教學內容有趣化,接近生活利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理解。在設計課題學習時,所選擇的課題應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在全體學生獲德必要發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學生可以獲德不同的體驗。

四、豐富人生

優秀的教學設計就像偉大設計師設計的經典、時尚服裝,而能否穿出風采和神韻,關鍵是設計師的素養,學生相當於模特,如何把學生打扮成時尚的潮流,就要看設計出來的東西。這就需要教師要豐富自己的人生,開擴視野,敞開心胸去接受新的事物。教師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蘊、內涵氣質、教學素養等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課堂教學如此,備課又何嘗不是呢?備課同課堂教學一樣是科學也是藝術。備課的功夫自然也不例外,因為要備好一節課,不僅僅是掌握了一些備課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就能達到的,那僅僅是基礎,它還需要備課人廣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和敏銳的思維。一節好課的誕生是備課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綜合體現。

對於如何備好課,在博才眾多的觀點中,如何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設計特色?

一要多看——看優秀教師的課例,他們怎樣設計多聽——聽優秀教師的課,他們怎樣突破重難點?

二是多思——自己實踐,然後反思,為什麼自己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三要多互動——參與網路研討,像今天的線上研討或者平時的論壇。只能用心去鑽研,相信備好的課,課堂的演出一定很精彩。

總之,語文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於備課。課備的深,備的準,備的得法,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保證教學目標的成功實現。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習,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備課的方法,提高語文教學的成效。學無止境,教也無止境,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勞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