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半截蠟燭》教學反思大綱

語文《半截蠟燭》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1W 次

語文教學的改革一是要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即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二是要把握母語教育的核心目標,即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標準》的頒佈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喚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對這兩點的強烈關注和準確把握。因此不管東南西北風,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兩點不放鬆。

語文《半截蠟燭》教學反思

  一、深入解讀:憑藉文字,悟出自己獨特的體驗。

因為是語文,因為是母語,孩子對文字的理解並非零起點。像《半截蠟燭》,孩子讀過一兩遍後普遍能瞭解文意,感受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甚至他們的愛國精神。因此教師就應該基於這樣的起點來實施課堂教學。我在“初讀,整體感知”和“再讀,重點感悟”這兩塊的處理上,只是想引導孩子準確簡潔地表述內容,反饋孩子對文字的整體把握情況;接著通過孩子的感情朗讀、教師點撥使孩子關注“外緊內急”,旨在為孩子個性化體驗人物渲染萬分危急的鬥爭背景。在“三讀,自主探究”這一主要塊面上,通過“說、讀、講、演”的'方法理解、感悟、運用語言文字。基於此,學生對人物的體驗確實超出其對人物的原有認識,或更豐滿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對整個二戰期間的法國人民的鬥爭也有了總體的瞭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孩子也悟到了一些體驗的方法,比如聯絡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讀寫結合:依託文字,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我們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寫放進來,不一定當堂寫,可以課內說,課外寫。但是寫必須依據文字,加強指導。其實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和培養孩子想象能力,也是孩子對文字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本堂課就作了這方面的嘗試,引導孩子以本課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為引子,創作《半截蠟燭》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