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精選10篇)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眾,使聽眾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在現實社會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精選10篇)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來自xxx。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弘中化傳統文化,展名校學子風采。

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著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還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胸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如今的神八飛天,中國人演繹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

梁啟超先生早就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因而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青年全面發展的`需要。而中華傳統文化有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它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因此我們有必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其指引著我們大學生前進的方向。那麼作為大學生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呢?

我們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貼心的問候,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尊敬師長,文明禮貌,處處體現著我們禮儀之邦的風範;我們努力學習,敬業樂群、臻於至善,不斷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業型人才。雖然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簡簡單單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堅信,潤物細無聲,終有一天,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定會深入人心。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2

同學們、老師們:

早上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弘揚民族精神——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抗擊非典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不計其數的白衣天使們奮不顧身、前仆後繼,在生死線上,以血肉之軀築起生命的防線。他們用無私、勇敢和忠誠,悲壯地再現和傳承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從古到今,中華民族湧現了種種弘揚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實這一精神,同樣貫穿著我們整個學習生活。對於同學們來說,首先要做“改陋習、樹新風”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下課後,能自覺保持學校優良的學習環境,走廊上、陽臺上、樓梯口、操場上,少些喧鬧、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讀書聲,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多些捧著課外書津津有味讀著的小小書蟲。讓學校成為學習交流的寶地。勤奮學習、沉穩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民族精神也體現在勤儉節約上,不管是在學校用餐還是在家中用餐,千萬不能任性妄為,傾倒大量的.飯菜,浪費糧食,要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著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不能因為挑食、貪玩、愛吃零食等不良的習慣而讓自己的健康與美德隨著飯菜流失殆盡。

講衛生,勤勞動是體現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部分,不破壞學校的公物,不亂採摘花朵樹葉,不折斷樹枝打鬧嬉戲,不亂丟廢紙果殼,不隨意吐痰、踐踏草坪,同時還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不惡意破壞,主動幫助打掃衛生的同學,齊心協力使映照在藍天下的美麗校園變得更加亮麗如新。

弘揚民族精神,展示中華民族的風采,其實很簡單,只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刻苦學習、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礎,長大後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的組成部分。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累和凝聚的過程。下面列出的這些節日都是從古代發展而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和習俗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代人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微妙完善和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過程。和社會的發展一樣,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國古代的這些節日,與大川的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的節氣有關,至少可以追溯到文獻中的《夏小正》和《尚書》。到了戰國時期,一年劃分的二十四節氣基本完成,後來的傳統節日都與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出現提供了前提條件。大多數節日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但習俗的豐富和流行仍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與原始崇拜和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說為節日增添了一點浪漫;還有就是宗教對節日的影響和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了永恆的紀念,滲透到節日中,這些都融入到節日的內容中,賦予了中國節日深厚的歷史感。

到了漢代,中國的主要傳統節日已經定型。人們常說,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這是中國統一後的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大發展,為節日的'最終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隨著唐代節日的發展,它已經從原始崇拜、禁忌和神祕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變成了娛樂禮儀,成為了真正的節日。此後,節日變得歡快多彩,出現了許多體育和令人愉快的活動,很快成為一種時尚,這些習俗繼續發展和延續。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中,歷代文人騷客為每個節日都寫下了許多名。這些詩詞膾炙人口,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美妙的浪漫,優雅而流行。

中國節日凝聚力強,包容性廣。舉國歡慶節日,這符合我國悠久的歷史,是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這周的星期三,同學們盼望已久的xx節終於到來了。這幾天,街道上四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息,店鋪掛滿了聖誕帽、星星、禮盒等彩飾,當然聖誕樹也是必不可少的。街道濃烈的聖誕氣氛彷彿把我帶到了西方國家,聽著經典的聖誕歌曲,我的意識早已深陷其中。同學們都是彼此的“聖誕老人”,互送的禮物多種多樣,傳統的手寫賀卡,細心挑選後的精美小禮品,一塊味道醇厚的巧克力等等,聖誕文化無處不在。其實不止聖誕,向萬聖節、復活節等西方節日已經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並且得到了我們的追捧喜愛。在這樣一個多元文化不斷融合碰撞的時代,我們心裡是否留有一個位置安放著傳統節日的種種美好、種種趣味?

在迎接聖誕來臨的濃烈氣氛中,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也悄然而至。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民間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時的宮廷和民間都十分重視這個節日,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直到今天,很多老人仍然會在這一天祭拜祖先。每年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語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而老北京又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南方地區在冬至這天則有吃湯圓、南瓜、紅豆米飯的.習俗。

時光穿越千年來到我們眼前,很多傳統的節日,很多傳統的習俗或是被我們遺失在了時間長廊之中,早已忘記或很難憶起;或是被聖誕節、萬聖節等等歐美節日沖淡、遠去。它們本來的記憶、本來的紋理、本來的詩意也越去越遠。一個國家的根本在於民族文化,一個民族因為不朽的文化而璀璨悠遠。我們無意鼓動大家不去過洋節,而是希望我們能夠經常展開那幅由傳統節日、傳統文化繪製成的歷史文化長卷,經常感受那份詩情畫意,時常體味其中理想、智慧與倫理道德的美麗訴求。這樣,傳統節日所給予我們的就不僅是那份詩意,還有了更多文化的堅守、精神的支撐。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5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小學六(1)班的王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根》。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互相聯絡、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形成了現在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光輝歷史和燦爛文化。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文化交流的頻繁,外來文化漸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但當我們在追求外來文化時,卻冷落了傳統文化。

華夏五千年燦爛的歷史和文明,孕育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精神;孕育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創新理念;孕育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尚氣節;孕育了“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社會美德……這些無不是前人心血與思想的結晶,無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無不是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標誌。這些優秀的文化精神,成為連線各族人民精神的紐帶;成為振奮各族人民精神的力量;成為中華民族延綿精神的支柱。

近年來,“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卻無人問津。端午節只剩下一顆粽子,中秋節只剩下一塊月餅,臘八節只有一碗稀飯……十二星座代替了“及笄”、“弱冠”……我們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減少……

同學們,挽救中國傳統文化刻不容緩,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要在廣徵博採的基礎上,仔細挖掘提煉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互相結合,有益的外來文化與本國文化互相結合,融入中國文化元素,打上中國文化烙印,形成中國現象,中國風格,使中國文化始立於世界文化發展的潮頭。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在瑰美“國寶”的薰陶下努力學習,為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傳承復興而奮鬥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相聚在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共同參加第三屆可園傳統文化節開幕儀式,首先,我代表東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對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關心和支援本次活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可園是東莞城市的文化地標。自清代建園以來,歷經160多年的時代變遷,孕育了居廉、居巢等一批傑出的藝術大師和文化名家,對莞邑文化乃至嶺南文化產生過重要影響,是東莞寶貴的文化資源。同時,可園還是嶺南園林的典型代表,玲瓏精巧、疏密有致的園林格局,集中體現了嶺南建築獨特的風格和流派。可以說,可園的存在,為我們品鑑東莞傳統文化保留了一縷鮮活的文化血脈,為我們領略嶺南風情保留了一處珍貴的歷史遺存。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辦第三屆可園傳統文化節,就是要大力傳承可園傳統文化的精華,並不斷賦予其新的文化內涵和特徵,使這座別具神韻的嶺南園林,煥發出更加迷人的時代風采,成為東莞文化名城建設中又一張靚麗名片。

20xx年以來,可園傳統文化節已成功舉辦了兩屆,充分展示了可園秀美的園林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推介和宣傳東莞地域特色文化的有效載體。本屆可園傳統文化節,將開展包括傳統文化展示和嘉年華互動在內的'各項活動,集中展出一批優秀的傳統文化精品,如可園館藏嶺南書畫作品展,可園詩詞書法展,木魚歌宮燈製作等。同時,還將以“嘉年華”的方式,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演示與市民互動結合起來,舉辦包括製作中國結、燈籠、風箏等活動,為市民瞭解可園、走近東莞文化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我希望,通過可園傳統文化節的舉辦,能夠進一步推動優秀文化資源的發掘整合,促進特色文化品牌的鍛造升級,為傳承傳統文化精華、滿足群眾文化需求,提升東莞城市形象作出應有的貢獻。

最後,祝願本次文化節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向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今年,一到農曆12月xx日,媽媽就帶我上街買鞭炮和對聯

我們來到街上,媽媽拉著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許許多多整整齊齊的鞭炮和對聯,一轉頭,看見我去年買的幾種對聯,我拉拉媽媽的.手說:“媽媽買。”媽媽就帶我來到那一問店中,我挑了幾種說:“媽媽,這些各買一盒。”媽媽親切地對我說:“好!”然後我們付了錢,我們拿著東西,又來到裡面買白菜、花菜、空心菜、雞、鴨、魚、肉等主食,我們跑了好幾趟,最終把年貨全買齊了。

大年三十午時,爸爸已經準備好漿糊貼對聯了,我就和爸爸拿著對聯來到大門下,爸爸把漿糊塗在門牆上,我們急忙把對聯貼了上去。

除夕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我們也不例外,我們一家子團聚在桌子邊,一齊吃團圓飯,喝團圓湯,歡迎新的一年到來,媽媽一邊吃一邊吩咐我說:“不能打破東西,也不能說”壞話,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熱呼呼的面線糊和甜雞蛋,爸爸媽媽和我來到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說我“長高了,懂事了,學習提高了。”

每個人都給我紅包,我對他們說:“恭喜發財,新年歡樂。”

正月十五的時候,我們那裡就不像北方那麼熱鬧了,只是吃“狀元圓”而已,可是,聽說世紀公園、泉州公園晚上卻是燈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見幾百盞燈來,要是我能親眼一見,那就太好了。

春節,每年都僅有那麼一次,真是令人回味啊!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有這樣一種火焰,它不僅燃燒了自己,還照亮了別人;有這樣一種歌聲,它不僅掠過耳旁,還留在了人們心上;更有這樣一種情,它無怨無悔地付出,且從不求回報,並在我們心底的沙漠裡匯聚了一條愛河,這就是——人情味。

它默默,它無私,它富含著中華民族“古道熱腸,急人之所難”的精神,無論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它總會讓我們的心靈微顫。

當我們得知鄰校的一位同學患上白血病時,我們二話不說。毫不猶豫地獻起愛心來,大家你一元我一元地捐獻著,雖然這錢不多,可這愛的分量卻是沉甸甸的。然而,是什麼推動了我們,才讓我們得以無怨無悔地付出卻不求回報呢?是它,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特殊情感,才讓我們朝著這位陌生而又需要幫助的同學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我們中國,恰恰就是這樣一種情,由裡及外地散發著傳統美德的氣息。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我們的.真實寫照。

當肆意的洪水狂奔時,我們萬眾一心,同抗水災;當可怕的非典席捲時,我們眾志成城,勇鬥病魔;當無情的風雪降臨時,我們堅強不屈,共擋雪災……一直到山崩地裂的時候,我們都沒有擯棄,而是在這片土地上奏響了一曲曲雄渾豪壯、氣吞山河的動人樂章,譜寫了一篇篇感人肺腑、驚天動地的壯麗章,把我們中華民族富有的“仁者,人也”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我們的舉動既沒有驚天地,也沒有泣鬼神,而是這樣的平凡,只因為有了這樣一種情感,蘊育著民族精神,滲透著我們,才讓我們13億同胞血肉相連,驗血著愛的里程。

它,一種人與人之間不可或缺的情感,一種傳統美德,一種精神文化,才讓我們得以肩並肩、手挽手,共同走向了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

人情味是流水,亙古不變地流著,演繹著情感的真諦,我願永遠沐浴這流水,讓它淌進我的心田。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9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高三國三班的xxx,我們班是由38名同學組成的小家庭,在班主任xx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以青春為飛向夢想的翅膀,以執著為實現夢想的鑰匙,而我們始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必將在人生道路上綻放光彩。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國在推動世界文化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她擁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而這是我們的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我們生活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它以傳統節日、傳統風俗、傳統建築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我國傳統節日蘊含著中華民族的風土人情,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再過不久,冬至將如期而至,它是我們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冬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過中華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之一。

其實不只是冬至的餃子,還有那端午裡激昂的龍舟、新年裡燃起的鞭炮,以及那維吾爾族優美的舞姿、壯族動聽的山歌,這些無數種傳統文化匯聚在一起就構成今天充滿魅力的中華民族。我們是華夏兒女,是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嶄新的一代,長城讓我們更加堅強,黃河在我們身體裡流淌,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為我們中華民族而奮鬥不息!

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 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喜歡文化,但我之喜歡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一種單純的喜歡,而是欣賞加調侃。

欣賞,不是用現實主義的眼光,而是用審美的眼光,比如大家都罵封建社會女人裹小腳不人道,殘忍,我卻要鼓掌若干遍,妙極,好看。現在的女人為了美,那也是掂刀弄槍的,割眼皮用刀,打耳孔用槍,沒有點犧牲精神,美從何來?再說,已經有學者從科學角度解釋了小腳的好處。腳小,為掌握平衡,走路自然要扭動腰肢,大家就省了減肥了,更重要的是,不用受那西方女人的束腰之苦了,看西方電影,那亂世佳人斯佳麗們穿個裙子,憋氣不說,還得奶媽一旁幫忙拉拉鍊,咱們看著,替她們急得慌,光想上去幫個忙。可男人不能上去幫忙,這就是個文化問題了。至於小腳女人扭胯扭得蠻活,生孩子時不容易難產,更是公認。總之,中國傳統文化的調教下,中國女人開始藝術化,每個女人,都是一件藝術品,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娉娉婷婷,比西方的那些地動山搖的大腳板子們美麗多了,北大教授辜鴻銘13歲留洋,通曉英,法,德,日,意,拉,希等多種語言,但是在抗拒西方腐朽生活方式面前,可謂一大民族英雄,歸國後第一件事就是遍尋中國小腳女人作自己的妻!哥們堅持中國傳統,不容易哪!這麼說,大家可能認為我很沒同情心,那你就錯了。讀歷史少了,讀的時候你可能老想哭,可讀的'多了,你就哭不出來了,由哭漸變為傻笑了。我屬於後一種。讀書愈多愈反動,說的可能就是我這麼一種人。

說到這裡,大家還可能覺得我不嚴肅,可是我不知道怎麼嚴肅,哭笑不得是我心靈的常態。河清漣女士說,內心深處,她認為追求心靈自由是件很神聖的事情,但這種神聖在這個日益痞子化的社會裡卻飽受奚落-在這種嘲笑道德與崇高的的痞了氛圍中,追求心靈自由竟然要以半嬉皮的方式去掩飾。她認為這是時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