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演講稿範文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演講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演講稿範文

——記省政協肅寧縣付高口村幫扶工作組

入夜,村裡的路燈亮了,

孩子們在五彩的光環下嬉戲,

老人們在飄香的棗樹下家長裡短,

青年男女磨鐮擦鋤,

準備收穫豐收的喜悅。

清晨,村頭的雄雞啼鳴了,平坦的村道上車來人往,

裊裊炊煙裡,飄出農家的飯香——

聽!村中心幼兒園傳出了稚嫩的歌聲:

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

把你的微笑留下......

這是詩嗎?不是。

這是肅寧縣一個不出名的小村——付高口如今真實的寫照。

我們進村採訪時,老支書韓鎖柱十分激動,不住地說:“省政協幫扶工作組來了三年,這三年他們幫我們乾的事,比我當四十多年村幹部想幹的事都多!”

看著村裡村外那忙忙碌碌的車輛和滿臉笑容的農民,我們掂出了老支書話裡那沉甸甸的分量。

家訪時,工作組長的眼睛溼潤了

付高口村是個非常偏僻的地方,位於鄉和縣的邊緣,號稱“三不管”地界,打手機常常漫遊到高陽縣。全村有135戶,599人,1135畝耕地,2002年以前年人均收入只有550元左右,是全鄉倒數第一的貧困村。村裡人最頭疼的就是行路難,有段順口溜這樣形容:村西大溝村南坑,想要出去繞村東,篩網濾布遇到颳風雪雨天,就是插翅也難行。由於行路難,村裡的各項事業基本保持在八十年代初的水平,是個純農業保吃飯的落後村。

2002年4月,省政協幫扶工作組來到付高口村所在的邵莊鄉,為儘快掌握村情民意,找準工作切入點,工作組謝絕了鄉政府讓他們吃住在鄉的建議,立即進村開啟鋪蓋,吃了兩個饅頭,喝了一碗棒子粥,就一頭扎進村裡進行家訪。

他們一家一戶地走著,越走心情越沉重。村街,坑坑窪窪,兩旁的雜樹歪七扭八;民房,破敗殘垣,豎起的電視天線沒有幾根;入戶,屋冷灶涼,上學的孩子鬱鬱寡歡;村外,春風乍起,一片未收割的玉米秸在風中嗚嗚作響......

那天,組長靳玉柱帶領著餘育國、於雪松兩位組員家訪,當走到村民於發水家時,老於正坐在炕沿咳聲嘆氣,體弱多病的外地媳婦不言不語,三個上學的孩子坐的坐,立的立,定定地望著屋頂。經老靳多方詢問才知道,三個孩子連上學的文具都買不起了,正發著天大的愁。於發水介紹,別說文具,到年底必須有兩個輟學,否則,連飯也別想再吃。經老靳再三做工作,於發水只是抱著頭不作聲。

看著屋裡幾件老舊的傢俱和炕上簡單的被褥,靳玉柱的眼睛溼潤了,他默默地從兜裡掏出一百元錢,輕輕地放到炕上對老於說:先給孩子們買文具,容我們想想辦法,孩子千萬不能輟學。

從於發水家出來,他們手心裡溼漉漉,額頭上直冒汗——他們深深地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

懷揣著省政協領導的囑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們走訪了全村95%以上的農戶。訪完了,心定了,他們下了決心:不把“付高口”幫扶成“富高口”,我們絕不回省城見領導。

為了貧困戶,他們把求助告示貼到了省政協家屬區

真正把群眾裝在心裡的人才會關心群眾的疾苦。

那些日子裡,工作組邊走訪群眾,邊分析研究,針對該村領導班子“工作無朝氣,創業無設想”和部分群眾“思想保守,觀念落後”等現狀,他們多次組織召開兩委班子、黨員代表和群眾代表會,談問題,擺現象,找差距,確定了“要想富,先修路”和“種植調優,養殖調特,全面發展促增收”兩條基本工作思路。在此基礎上,他們又通過組織村民觀看電教片、帶領群眾外出參觀等形式,進一步引導群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使全村幹部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堅定了發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為做好幫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那天,開會到後半夜,村幹部走了,工作組徹夜難眠,他們還在為如何幫助像於發水那樣的貧困戶渡過眼前難關進行商議。最後他們決定:回去抓緊辦兩件事,一找省政協領導給於支援,二向機關幹部和家屬求助。

兩天後,省政協大院和機關家屬院出了三件新鮮事:

一是整個大院開始清理庫存和多餘的桌椅,領導指示:為了付高口村的學校,請各單位把多餘的桌椅貢獻出來;二是機關的幹部紛紛掏腰包,各科處的領導動員說:為了付高口村的孩子不輟學,請你獻一份愛心;三是機關家屬院裡貼出一張告示,動員家屬有衣獻衣,有物獻物。有位老太太抱著衣物一邊走一邊叨咕:別管付高口在哪兒,咱送去一件,就能幫他們邁過一個坎兒。

三位工作組成員面對此情此景,心裡踏實了,臉上笑了。

第二天,他們拉著100套桌椅和滿滿一車衣物,兜裡揣著幹部們捐出的3600元錢,風風火火地又趕回了付高口村。

路一天天延伸,他們黑了,瘦了

付高口村基礎差,底子薄,村集體無任何經濟來源,致使該村無錢修路,嚴重影響了村經濟的發展。

要致富,先修路。幫扶工作組對這條口號堅定不移,為了迅速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村裡修出一條致富路,他們積極爭取省政協領導的支援,內引外聯,爭專案,跑資金,三年來共爭取各項資金60多萬元,填平了村南大坑村西溝,硬化了村內的大街小巷,修通了村東至肅高路,村西至尚村皮毛交易市場兩條主幹路,全長20多華里。在此基礎上,工作組又協調資金2.8萬元,為村裡安裝路燈41盞,使這個過去其貌不揚的窮村,一躍實現了淨化、亮化、美化,開始令其他村刮目相看。

修路的那些日子裡,幫扶工作組三位同志不畏艱辛,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堅持奮戰在修路第一線,渴了喝口涼水,餓了啃包方便麵。兩個多月的時間,他們誰都沒有回家一次。看著他們那消瘦、黝黑的面孔,群眾心疼了,不高興了,他們找到村幹部第一次提出質問:你們是幹什麼的?他們累成那樣,你們就不興請他們吃頓飯?

群眾的質問差點沒讓韓書記掉下淚,平時少言寡語的韓鎖柱脖子一梗:誰說沒請?人家不吃!

原來,修路正趕進度的時候,村班子看到工作組的三個人沒日沒夜地跟著折騰,大家一商量,找輛麵包車拉著三人到縣城改善一頓。誰知,汽車找來了,靳組長死活不上,最後說謊是去縣城辦事才上了車。半路聯絡飯店時讓靳組長聽見,下車又發了脾氣。最後達成協議,回鄉裡找個小飯店隨便改善改善就行了。改善是改善了,錢花得也不多,七、八個人一共吃了100元多一點。當韓書記結帳時,被告知姓靳的同志已結了,韓書記氣呼呼地找靳組長說理,又說不過他,只得悻悻地回村生悶氣。

群眾聽了,眼圈發紅:唉!多少年見不到這樣的上級幹部了。

老實巴交的農民數著票子,笑了

按照“種植調優,養殖調特,全面發展促增收”的工作思路,付高口村在省工作組的協助下,重點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發展小拱棚韭菜;二是發展優質果樹;三是發展特種養殖。為使群眾打消顧慮,激發農業結構調整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幫扶工作組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援和幫助,制定了每種植一畝韭菜補助200元,並可使用果菜間作週轉金1200元;種植麻山藥、棒藥可無償提供籽種等優惠政策,大大激發了群眾的積極性。到目前為止,該村的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600多畝,其中韭菜面積就達300畝,實現了戶均一畝菜,為建成韭菜生產專業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此外,還發展果樹面積300畝,珍稀皮毛動物養殖出欄突破了10000只。

那天我們進村時,一問起蔬菜的種植和銷售情況,韓書記老兩口抿著嘴直勁地笑,韓大娘如數家珍:真是沾了修路的光,每天來村收菜的車最少10輛,有時20多輛,賣菜跟搶一樣,還比別的村每斤貴兩毛。我們問一早晨能賣出多少?韓書記插話:這村由於交通方便,高陽、任丘、河間、蠡縣都來,成了小批發市場,每天都能賣出10萬多斤。

是啊,這村真富了,兩年來,新蓋瓦房37座,新增三馬車、拖拉機80多輛,摩托車65輛。真是好事天天有,新娘月月娶,正應了工作組的話,“付高口”真成了“富高口”了。

我們出村時,最後一輛收菜的汽車剛剛啟動,賣菜的老農民站在一旁美滋滋地數票子,連招呼都顧不上跟我們打了。

偏野小村第一次見到了省裡的大官

付高口村真是有福氣,他們平生第一次見到了省裡的大官。

那天,是個豔陽高照的日子,壓濾機濾布一大早,村民們就把街道打掃得乾乾淨淨,準備迎接省政協趙金鐸主席的到來。他們忘不了,最關鍵的時刻,趙主席給了他們最堅定的支援和指示;最困難的時候,解祕書長和康祕書長几次到村裡調研,協調省有關廳局,為付高口村牽線搭橋,出謀劃策。他們要向趙主席好好彙報付高口村三年來的變化:一、他們打了一眼300米深的鋼管井,已經用上自來水,再不用到村外找水吃了;二、他們已經有了村中心幼兒園和文化活動中心,正準備組建秧歌隊、舞獅隊和鑼鼓隊;三、他們已經有了老年人活動場所,光健身器材就買了5套;四、村裡已經通了公交車,去鄉進縣再也不用走泥水道了;五、全村的人均收入,已由2002年前的550元猛增到3000多元,家家有了存款;六、付高口村已由全鄉倒數第一,上升到前三名;七、更令他們難忘的是幫扶工作組的三位同志,風風雨雨三年整,他們已經是我們的名譽村民,我們從心底裡感謝他們......

趙主席的轎車來了,在平坦的村道上穩穩地駛著。他一下車就和鄉親們打招呼,那樣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看著煥然一新的村莊,聽著鄉親滿意的評價,趙主席連連點頭。

彙報完了,趙主席走了,望著他遠去的轎車,村幹部們忽然想起,應該給這條路樹一塊紀念碑,叫“政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