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秦兵馬俑說課稿最新

秦兵馬俑說課稿最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秦兵馬俑說課稿最新,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秦兵馬俑說課稿最新

秦兵馬俑說課稿最新1

一、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資料說明了兵馬俑巨集大的規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型別眾多、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

文章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巨集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聯絡課文領會"兵馬俑不僅規模巨集大,而且型別眾多,個性鮮明"這句話的作用。

3、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的重難點:

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巨集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法與學法

我在進行教學時,選擇了以默讀為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讀、齊讀、有選擇的讀、師生配合讀這些讀書形式。在這個充分接觸文字的基礎上,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學秦兵馬俑的兩個不同方面時分別採取了三種不同的學習形式:

規模巨集大:默讀批劃—反饋—感悟

型別眾多:默讀—有重點的讀—感悟—感情朗讀—資訊反饋個性鮮明:默讀—感悟—想象擴充套件

三、說教學過程

(一) 介紹歷史背景,激趣匯入

1、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祕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在開課時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詩匯入:"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候盡西來。"讓學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氣。然後我對秦王朝以及兵馬俑做了簡單的歷史背景介紹。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下,為學生接下來在閱讀中感悟文字打下伏筆。

2、在板書課題後,問學生:知道什麼是俑嗎?什麼又是秦兵馬俑呢?《課標》對中年段的學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課前佈置學生去搜集相關資料。這個問題的提出一方面是瞭解學生蒐集資料的情況,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對秦兵馬俑有初步的認識,為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1、默讀課文,讀完後想一想從中感受到什麼?在學生初次接觸文字後,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想,擴散學生的思維。

2、兵馬俑究竟有哪些特點,文中一句話概括的好,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第三自然段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同時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讓學生通過瀏覽課文的形式再次接觸文字,直奔重點,抓出兵馬俑的三個特點:規模巨集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

(三)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巨集大

1、採用默讀批劃的形式,讓學生默讀相關部分,並劃出能感受到規模巨集大的句子。

2、在反饋時,重點指導學生從"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這句話中感悟兵馬俑的規模巨集大。結合課文中的資料"五十個籃球場""八千個兵馬俑",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

(四)瞭解兵馬俑的多種型別,感受他們威武的氣勢。

1、課文介紹了兵馬俑的哪幾種類型,默讀相關部分,找一找。

2、在學生了解了兵馬俑的各種型別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閱讀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類,認真讀一讀那一段,然後結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讀後的感受。

(五)走近兵馬俑,感受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精品。

1、走近兵馬俑,仔細端祥,會看到什麼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饋。

2、默讀這一段,想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3、在學生談完自己的感受後,再次讀一讀這一段,看看兵馬俑都有著什麼樣的神態,然後師生配合讀。通過多次對這段文字不同形式的朗讀,挖掘學生的想象空間。

4、還有的兵馬俑會是什麼樣子,它們又在想著什麼呢?請學生也用"有的……好像……"來說一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擴充套件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六)總結談話,激發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師進行總結:秦兵馬俑,這沉睡了幾千年的藝術瑰寶,一朝醒來,震驚了全世界。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為擁有這顆異彩獨放的明珠而感到驕傲。其實,中華民族值得我們驕傲的歷史文化遺產,還有很多,等待著我們去了解、發現。請大家下課以後,就行動起來,去搜集你感興趣的相關資料。課文雖然學完了,但是語文學習並沒有結束,而應是一個新的開始,通過這個巧妙的點撥,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探究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

四、說板書設計

恰當的運用板書,不僅能加強內容的直觀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規模巨集大

型別眾多 舉世無雙

個性鮮明

秦兵馬俑說課稿最新2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秦兵馬俑》,下面我將從說教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等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蘇教版五年級第四單元的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巨集大的規模、眾多的型別、鮮明的個性,藝術地再現了秦軍當時的巨集偉氣勢,抒發了民族自豪感,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巨集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巨集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中對高年級識字教學、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剖析及學生的知識構造特色,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具體分析,從數字體會兵馬俑的巨集大,通過表演、想象來體會它的個性鮮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聰慧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巨集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從兵馬俑規模巨集大、型別眾多,感受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和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教材特色,我採用下列方法:

1、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讀自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會情緒、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3、品讀促悟教學法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通過多種情勢的朗讀,讓學生感悟,同時要求學生進行評價,激發學生完成朗讀目的。

五、說教學準備

課件:兵馬俑視訊、圖片及資料

六、說教學過程

為達到教學目的,本課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我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自由、充分地朗讀課文,達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初步感知全文內容,弄清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下面我著重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我主要安排了三大環節:

(一)複習回憶,再次感知

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祕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因此,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觀看兵馬俑視訊,藉助音樂和畫面將學生帶到西安,帶到秦俑坑前。(板書課題)

1、學生試著說說自己對秦兵馬俑的感受。

2、複習詞語:舉世無雙、規模巨集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絕無僅有。

(二)、合作探究,精讀課文。

1、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能概括秦兵馬俑形象特色的句子:“秦兵馬俑不僅規模巨集大,而且型別眾多,個性鮮明”。課文第三自然段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同時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細心品讀,小組交流討論。

2、抓住關鍵詞“規模巨集大”,引導學生劃出文中相關語句與數字,重複朗讀,並用課件出示圖片。在講解時可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去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巨集大,如從一個籃球場聯想到五十個籃球場的面積之大,從學校學生的人數來體會八千人的數量之多。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

3、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是本課精讀的重點,抓住關鍵詞語“型別眾多,個性鮮明”,引導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自由品讀,分角色朗讀,交換感受。

(1)從“身材魁梧、體態勻稱、整裝待發”等詞來體會人物特點。

(2)理解“頷首低眉、若有所思、目光炯炯”等詞語的意思。

(3)讓學生來一場秦兵馬俑模特大賽,擺出各種姿勢,引導其他同學引用課文中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以達到語言、形象同步積累的目的,並加深對“個性鮮明”的感悟。

(4)播放課件,對照圖片體會作者生動傳神的描寫。

4、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這一自然段總結了全文,並與第一自然段相照應,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

(1)抓住“惟妙惟肖”,要求學生找出與之相吻合的句子,並交流討論。如“有的……有的……有的……”。

(2)抓住“絕無僅有”,要求學生找出近義詞,並讀一讀相對應的句子,領悟課文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三)、總結全文,延伸拓展

1、師生配樂讀課文,並討論:秦兵馬俑不僅……而且……、在我國是享譽世界的……、在古今中外的雕刻史上是……。

2、你想對秦代的勞動人民說什麼?

設立這兩項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體會兵馬俑的珍貴歷史價值,加深對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的感受,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總結拓展

秦兵馬俑氣勢恢弘,形態逼真,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強大的力量。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為此驕傲自豪。其實,中華民族值得我們驕傲的歷史文化遺產還有很多,等待我們去了解、發現。引導學生課後去搜集感興趣的相關資料,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培養探究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

七、說板書設計

恰當的運用板書,不僅能加強內容的直觀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13、秦兵馬俑

規模巨集大

舉世無雙型別眾多絕無僅有

個性鮮明

秦兵馬俑說課稿最新3

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四年級上冊第五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運用了極其豐富的語言與表達方法介紹了《秦兵馬俑》規模巨集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等特點,語言規範,文字簡約現代,文章框架清晰,符合基礎教育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徵。這篇課文的編寫意圖,一是瞭解秦兵馬俑的神態、氣勢,感受中華文化的燦爛,培養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二是體會作者豐富多樣的表達方法、積累詞語。四年級的學生大多數能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自主閱讀、預習、蒐集簡單的材料。

說理念

本課教學,我竭力滲透一下課程理念:一是圍繞單元主題展開教學,二是把讀書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三是把寫帶進課堂,四是注重閱讀能力培養與寫法的指導。

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憑藉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思考和發現。

2、過程與方法:初步對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和表達特點進行體會、進行揣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會秦兵馬俑規模巨集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體會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說過程

首先,利用課前遊戲競猜:牽引學生有意注意,回到“世界遺產”這一單元主題上來,為教學的匯入做準備。

其次,設計一下環節:

一、釋題解“俑”,走近“秦兵馬俑”。

通過談話引出“秦兵馬俑”,寫“俑”解“俑”、板書課題、簡介“秦兵馬俑”,並由“資料”揭題:為什麼秦兵馬俑會在世界上享有這麼高的聲譽,一起走進課文,感受它的神奇與偉大,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秦兵馬俑的神奇與偉大的,運用了哪些方法。

二、檢查“預習”,感知“秦兵馬俑”。

從檢查生字詞、多音字到預習課文的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這是我在平時佈置預習時一直要求學生在努力做到的,也是訓練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一種嘗試。加上本文的脈絡清晰,我意圖一方面從抓過渡段,理清文章的結構方式(總-分-總),板書相關內容,為後面的品讀課文鋪路架橋;另一方面,抓近義詞“舉世無雙”、“絕無僅有”體會“世界遺產”的地位與首尾呼應的關係,體會秦兵馬俑的歷史價值,讀出擁有這樣的歷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三、重點品讀,感悟“秦兵馬俑”。

為了體現自主閱讀的課堂,在重點品讀環節,我把自主的權力教給學生,讓他們選秦兵馬俑三大特點中自己感興趣的特點來讀,邊讀邊想一想作者用什麼方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然後,根據學生自己的選擇,分別聚焦“規模巨集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自主閱讀、交流感悟,適時點播說明方法。如:

通過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體會秦兵馬俑的“規模巨集大”。

通過圖文對照,引導學生讀出秦兵馬俑的“規模巨集大”。

通過朗讀自己喜歡的兵馬俑的詞句,感悟兵馬俑的型別眾多、神態各異,利用文中的詞語評說兵馬俑,是閱讀與積累相得益彰。

通過默讀、快速讀、同桌合作讀、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合作讀等多元朗讀引導學生提四字詞語的細緻描寫+想象寫法的妙用,以及排比、擬人等方法的運用。

通過眾多型別的兵馬俑的圖片的觀看,幫助學生形成感官印象,在感受作者寫法的基礎上,借省略號的想象發揮,進行小練筆,仿寫“神態各異、個性鮮明的兵馬俑”,然後在秀一秀自己的想象與創作,使聽說讀寫的語文訓練有機結合。

四、積累運用,拓展“世界遺產”。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上項學習活動: 1.抄一抄、記一記: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 2.搜一搜,找一找:我國的“世界遺產”有多少?3.剪一剪,貼一貼:做一份關於“世界遺產”的剪貼報。目的是讓學生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積累詞語,在蒐集“世界文化遺產”的實踐活動中拓展學習空間,再動手操作的體驗中延伸體會、培養情感,更加熱愛我國的燦爛文化。

說反思

從教學效果上看,絕大多數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相關閱讀學習任務,感悟秦兵馬俑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也能進行相關的仿寫。畢竟,一節課的容量較大,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還是有吃夾生飯的感覺。為了到官莊(本縣一所山區小學)送教能取得好的效果,課後,我馬上做了一點調整:在保持基本框架不變的情況下,一方面使課件更明確,有益於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另一方面,我表達積累的要求稍稍降低。事實證明,這樣的調整更適合於山區孩子的能力水平與知識經驗。

秦兵馬俑說課稿最新4

21世紀是資訊化的社會,網路集圖、文、聲、像於一體,以及豐富的表現力、快速的資訊傳遞、充分的資源共享性等優勢被廣泛運用於教育教學之中。下面我就圍繞網路環境下的語文研究性學習,以《秦兵馬俑 》這篇課文的拓展性教學說說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解讀

《秦兵馬俑》是蘇教版第十冊的一篇狀物類的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巨集大的規模、眾多的型別、鮮明的個性,藝術地再現了秦軍當時的巨集偉氣勢,抒發了民族自豪感,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巨集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巨集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目標預設

本課採用網路教學,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是運用網路平臺自主探究,包括網上閱讀、網上欣賞、網上交流討論,有目的地蒐集並靈活運用自己所需要的資料。根據教材和網路學習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進行探究性閱讀,賞讀、積累語言,綜合音樂、美術等多種網路資源,深切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體會古代勞動人民傑出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3、藉助網路,創設自主學習、交流、合作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蒐集、整理加工資訊和網上閱讀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而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感悟秦俑的藝術精美,增強民族自豪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三、網路環境設計

本課的教學資源主要為“秦兵馬俑”專題學習網站。下面我簡單地為大家作一個介紹:

本網站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大容量的資訊

網路的無限容量,使得課文教學所需要的資料可以大量儲存。而面對大量的原始材料,必須通過歸類整理、提取核心才能真正獲取所需要的意義。因此,這需要建立 “秦兵馬俑”專題學習網站。在網站中輸入大量經過加工整理的資訊,學生可在知識的海洋裡盡情遨遊,在資訊的沃土上自由耕耘。

第二:圖文並茂的網頁

秦兵馬俑以“大、多、精、美”聞名於世,教學中如果想僅僅通過課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來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似乎有點難度,要充分領略秦兵馬俑的藝術魅力,離不開生動具體的圖片再現,要對它形成較全面的認知,離不開相關文字資料的補充閱讀。因此在專題網站中,將大量的圖片、視訊、音樂和生動詳實的文字資料有機結合,為學生營造一個龐大實用的資訊資源庫,同時頁面設計得要富有美感,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美的享受和心靈的愉悅。

第三、活潑多變的版塊形式

本網站,以教材為依託,設計“回首秦俑”、“走進課文”、 “巨集大規模”、“典型陶俑”、 “友情連結”、“師生互動”這六個各具獨立的版塊,將教材與課程資源緊密融合,為學生的操作實踐帶來了快捷與便利。友情連結則是與這一版塊內容相關的圖片、文字及其他的資料,處理後的內容便於學生搜尋,提高了對有效資訊的捕捉效率,加大了課堂的資訊量。在“師生互動”版塊中設計了自我檢驗,在人機互動中學生檢測自己對每一部分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習的興趣,更好地暢所欲言。

四、教學過程:

本課設計了四大教學環節:一、複習回憶,明確目標;二、瀏覽網站,體會特點;三、觀察畫面,想像感受;四、延伸拓展,昇華情感。

(一)複習回憶,明確目標

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祕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因此,首先給學生播放歌曲《千年兵馬俑》,觀看兵馬俑視訊,藉助音樂、畫面將學生再次帶到西安,帶到秦俑坑前,教師配以語言引導:上一課,我們領略了秦略了秦兵馬俑巨集大的規模,知道了已挖掘的俑坑內有兵馬俑近----七千個。這樣巨大而又圍繞一個主題展現的藝術群雕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接下來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今天,我們通過網上學習,感受兵馬俑鮮明的個性。

(二)瀏覽網站,體會特點,這是本課的重點,課文一共介紹了六類兵馬俑,學習、欣賞不同型別的兵馬俑時,網站中每一類兵馬俑都有多幅圖片和大量的相關資料,在時間有限的課堂內不可能一一仔細欣賞、研究,因此,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一讀課文中的介紹,看看課文寫了哪些型別的兵馬俑?瀏覽一下網站上不同型別的兵馬俑圖片,想想你喜歡哪一類?自己通過網路進行探究,結合網站中的圖片、文字資料,最後再回到課文,體會兵馬俑的特點。這一環節的安排,珍視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學生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一類兵馬俑進行“個體研究”,在學生獨立探索、研究的過程中,他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看圖片,瀏覽相關資料,品讀課文描寫……學生自主、自由地操縱滑鼠去點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學生通過網路進行探究後,讓他們將自己感興趣的一類俑的特點在全班介紹,在說喜歡的理由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網上閱讀的資料和欣賞的圖片來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樣學生調動著網站上所獲得的資訊,感受將軍俑“久經沙場肩負重任”;武士俑“高大健壯、威武凝重”等不同型別兵馬俑的藝術特點,這樣通過班級的合作互助學習,使對研究的同一型別兵馬俑的學生對這一類兵馬俑能有進一步的理解,同時讓研究不同型別的兵馬俑的學生能夠資訊互補,形成對不同型別的兵馬俑較為全面的認識。

(三)觀察畫面,想像感受

在欣賞完不同型別的兵馬俑後,細細觀察神態各異的俑頭特寫,發揮想像,利用網路的互動功能建成的“師生互動”點選自己喜歡的俑頭,模仿課文中的寫法在留言欄中寫下自己的話。最後藉助多媒體,在大螢幕上投射一號坑的全景圖,同時播放音樂《秦兵馬俑幻想曲》,引導學生想像:佇立於秦俑坑前,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或者想到了什麼?目睹一行行、一列列排列整齊,氣勢恢弘的秦兵馬俑,學生藉著想像的翅膀來到兩千多年前的秦代軍營,來到那戰馬嘶鳴,鏖戰在即的歷史畫面,一定會為兩千多年前的這支地下大軍驚歎不已……

這時再次利用網路的互動功能建成的“師生互動”,讓學生在網上留言,旨在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的見解與大家交流的機會,將學習的體會進行歸納整理,昇華情感,真正寬容了差異,使師生、生生間的學習互動成為可能。

網路環境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可以使師生獲得一種全新的課堂活動感受,在大容量資訊中,既能獲得知識的傳承和心靈的。撞擊,也能提高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秦兵馬俑說課稿最新5

一、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說明文。同《埃及的金字塔》《音樂之都維也納》同屬第四單元。課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的規模巨集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基於課文的特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編寫意圖及本班學生學情,我擬訂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能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兵馬俑的神態與氣勢。

2、理解並體會兵馬俑“規模巨集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3、感受祖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體會兵馬俑“規模巨集大,型別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發展學生的個性,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與狼共舞方顯英雄本色,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中,培養學生“敢為天下先”的品質尤為重要,借鑑竇桂梅老師“主題教學”的模式,我把感受秦始皇“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敢為天下先”的英雄氣概作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1、直觀演示法:為了突出教學重點,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為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兵馬俑的特點和有效進行學生、文字、教師對話提供了平臺。

2、啟發式教學法: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啟發者、引導者,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啟發與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的方法讓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三、 說學法

1、讀中感悟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學生理解兵馬俑的特點時,我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自主感悟。

2、合作探究法: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了讓學生更有創造性地理解與體會兵馬俑個性鮮明的特點,我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去體驗。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1、簡介背景,匯入課內。

課始,我以旅遊作為話題,由學生熟悉的話題過渡到兵馬俑,(教師板書課題),通過對背景的介紹,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抓住過渡,感悟重點。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了課文後,我讓學生說出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感受。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這樣的環節設計,教師沒有牽著學生的鼻子走,體現了個性化閱讀的理念。

3、學習“規模巨集大”部分。

在感受兵馬俑規模巨集大時,我抓住具體的詞句進行指導朗讀,並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在感受的過程中,教師只向學生提出了讀好句子的要求,這樣不僅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4、學習“型別眾多,個性鮮明”部分。

我讓學生讀出自己最感興趣了一種型別來,並出示具體的兵馬俑圖片進行指導朗讀。這樣尊重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地位。

在感受兵馬俑“個性鮮明”特點時,我利用省略號巧妙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練習的願望,體現了課程標準“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的理念。

5、學習首尾,體驗情感。

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通過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首位段落和觀看影像資料,讓學生感受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智慧,領略了秦始皇“敢為天下先”的英雄氣概,形成了敢於張揚個性的人生觀。這樣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也體現了竇桂梅老師“主題教學”的理念。

6、課外拓展。

語文教學應注重課堂的延伸與拓展,體現生活處處有語文,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語文的願望和習慣。為此,我設計了兩個有選擇性的拓展練習。

總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語言文字的基本訓練和學生的閱讀感悟相結合,注重了學生讀寫基本技能與語文實踐能力相融合,注重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採用主題教學的模式,培養了學生“敢為天下先”的個性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