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壓強說課稿(通用5篇)

壓強說課稿(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壓強說課稿(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壓強說課稿(通用5篇)
  壓強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壓強是生活和生產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但學生比較陌生。本節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剛學習過的力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是學習了重力、摩擦力後對另一類力的學習遷移,是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和力的關係後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這一課著重學習的壓強是整個單元的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

  2、教材結構分析

教材從展示自然界有關壓強的現象開始,通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對壓強知識的求知慾和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比較瞭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在理解壓強概念的基礎上,通過了解生活例項,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

  3、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瞭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麼是壓力,什麼是物體的受力面積,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②瞭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合,知道壓強單位和由來。

③瞭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b、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象,瞭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②通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麼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採集實驗資料,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瞭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數法,有一定的實驗能力。

③瞭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具有運用知識解釋簡單現象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經歷觀察、實驗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②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對壓強基本知識理解的感性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

③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⑤在觀察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4、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統領全章的作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因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夠,因此,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匯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具備的前置認知基礎:學生在前一章書中學習了力學的初步知識,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學生已具備的前置技能基礎:學生通過半年多的物理學習過程,已經歷了簡單探究實驗的過程,對如何用控制變數法探究自然規律有一定的認識。對探究的七個要素:提出問題,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操作驗證,分析結論,總結評價都不陌生。具備了基本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但通過實驗現象尋找規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教學中應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

3、學生的思維障礙

由於學生前置知識的干擾,學生以為壓力一定就是重力產生的,會對壓力的正確理解造成困擾。而且學生的形象思維不夠,對受力面積的理解不到位。為了不分散本課重點內容的教學,我把這部分內容放在第二課時講解。

  三、教法、學法:

1、教法:依據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探究式學習的教育理念。本課主要採用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來發現自然規律。

2、學法:根據以上教法及學生實際,本節課主要採用的學法為:

(1)學會觀察生活中有關現象,通過對比,提出問題。

(2)學會實驗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變數法來設計實驗方案。

(3)學會從實驗結果的分析,歸納中得出結論。

(4)學會把探索到的知識加以應用,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過程:

1、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實驗:學生捏雞蛋(1)用兩指捏;(2)把雞蛋放入掌手用力捏。

問:第2次為什麼費了很大勁都很難捏破雞蛋?

(本問題,在新課結束前讓學生討論,以達到學以致用,前後呼應。)

2、壓力的教學

利用教材觀察與思考欄目內容,通過學生閱讀,結合老師提出的問題,再借助由學生固有知識引出壓力的概念。

為了進一步擴充套件,加深理解。問: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受壓力作用呢?通過學生舉例後,通過多媒體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並總結出共性。一、壓力作用在兩物體接觸面;二、壓力的方向與受力面垂直。

3、壓強的教學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比較瞭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

①建立問題:提出猜想,探究活動的關鍵在於讓學生的質疑並提出猜想,而學生猜想應建立在已有經驗上,是有所依據的。為了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設計了二個小實驗。

實驗一:書壓氣球,再多加幾本書。

實驗二:用粉筆頭、針尖分別扎氣球。

問:壓力作用的效果一樣嗎?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通過二個實驗,讓學生有所依據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②設計實驗

先讓學生明確在多個因素影響物理量變化時,應採用的研究方法——控制變數法。提示學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設計實驗(把學生們的設計思路用多媒體展示)。

因本節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實驗操作方便,規律性強,結論容易獲得。所以,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我給每小組準備如下的器材:海棉、壓力小桌、肥皂、針子、圖釘、鉤碼。

讓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進行探究,學生實驗填寫的表格。

1、目的: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___________的關係。

2、實驗方案:應控制___________不變,改變________看壓力作用效果是否發生變化。

3、選擇實驗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寫實驗表格

  五、結論:

根據板書小結,並強調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探究實驗應注重探究過程,而不能注重結果,並明確探究的五個步驟。同時對課堂中學生想法與實驗設計加以肯定和表揚。

  佈置作業

請學生回去設計與課本研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不同的方案,並與同學交流。這樣的作業設計可讓學生在課後能將所學知識加以消化,同時又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壓強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首先來說一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課選自初中物理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八章第1節,主要內容是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因素以及壓強概念和公式的計算,本節內容既是建立在對於彈力、力的三要素等知識的基礎上,更是本章中的基礎內容,學好本節課可以為接下來將要學習的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本節課中教材還設立了探究性實驗,能夠推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資訊總結歸納能力逐步提高。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下面談談我所教授學生的情況。

八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正逐漸發展,對於物理這門學科也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方法,而本節內容與日常實際聯絡較為緊密,易於理解,所以學生接受起來並不困難,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學生由於生活經驗仍有一定的思維定勢,如認為壓力一定等於重力或壓力的作用效果僅與壓力有關等,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圖片、實驗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形成正確的知識體系。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經過以上對於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道壓力的概念;知道壓力作用效果與什麼有關;理解壓強的概念並能夠運用壓強的公式進行計算;知道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2、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壓力作用效果與什麼有關,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資訊的整合能力。

3、通過學習,增強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確定之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就隨之確定了。

【重點】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壓強的概念。

【難點】能夠根據改變壓強大小的因素理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

  五、說教法學法

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法學法。

教法:教法一方面將採用設定情境法,利用圖片、視訊等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將採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學法:為讓學生先學會,再會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法採用觀察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物理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讓學生主宰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據此本節課我分以下環節組織教學。

環節一:匯入新課

首先是匯入環節

我將採用創設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為同學課本中壓路機壓路、跳水運動員起跳及手壓圖釘的圖片,進而向同學提出疑問,以上三副圖片中物體受力情況有什麼特點?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麼有關?進而匯入本節新課《壓強》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並激發其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圖片結束後設置疑問可以讓學生了解本節課所要研究的知識目標,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環節二:新課講授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節

本節課的內容包含四個重要知識點:首先是對於壓力的理解與認識。

我會組織學生對於匯入圖片中所受壓力進行分析,主要從力的三要素中的方向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得出壓力的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我此時講解壓力的產生條件,並向同學們提出疑問,壓力一定等於重力嗎?學生簡單思考後,我舉出正例,物體不受其他力放在水平面上,再舉出反例,用手戳胳膊,讓學生意識到壓力是不一定等於重力的。

【設計意圖: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知道壓力是屬於彈力的一種,但是對其方向、產生條件並沒有系統的進行學習,而本節課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麼因素有關,所以對於壓力的相關知識學習是十分必要的】

接著是第二個知識點,實驗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什麼因素有關。

此時我會繼續丟擲問題:根據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作用在受力物體身上的力是壓力,那麼壓力的作用效果僅僅與壓力的大小有關嗎?讓一名學生演示雙手夾鉛筆並說出其感受,引發學生的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還可能與受力面積有關。

接下來引導學生利用實驗驗證猜想,實驗前讓學生小組內討論本次實驗中由於需要討論三個變數之間的相互關係,需要使用什麼實驗方法進行?怎樣選取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案才能明顯比較出壓力的作用效果等一系列問題。而我則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必要時解決學生所提出的疑問,和學生共同總結出實驗具體步驟。實驗結束後先由學生彙報實驗結果,最後再由我總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接觸面積之間的關係。

【設計意圖: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引發學生產生疑問後,積極地組織學生利用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化被動的接受知識為主動地思考問題,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於本節課重點知識有較為清晰的把握,也能夠鍛鍊其邏輯思維能力和整合資訊的能力】

接著是第三個知識點的講解。

此時我會適時在學生實驗結論的基礎上,講解物理學中利用壓強表示壓力的這種作用效果,並對壓強的概念,公式,單位進行講解,舉出成年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具體數值,並由此介紹壓強的物理意義。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壓力的作用效果影響因素之後,系統地對於壓強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易於學生的理解】

最後是對增大或減小壓強這一知識點的講解。

我會根據課本中的案例讓學生分析其增大或減少壓強的方法是什麼,同時讓學生再列舉其他的方式或例子來充實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其理解。

環節三:鞏固提高

新課講授之後就進入到了鞏固提高環節。

在此環節中,我會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活動,讓學生從座位上站起來,兩人一組合作,利用網格紙中測出腳與地的接觸面積,結合自己平時的體重,估算站立時自己對地面的壓強的具體數值,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研究並討論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設計意圖:增大和減小壓強在大部分教學過程中都是以問答法的方式進行,但個人認為,這個問題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對於本節課的知識學以致用,本環節中讓學生改變以往的聽課方式,在教室中自由討論合作,估算自己對地壓強數值,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於壓強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公式中的物理量】

環節四:小結作業

最後就是小結作業環節了。

師生共同總結出本節課的知識點。

作業我會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工具,如指甲刀、火車枕木等如何利用壓強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七、說板書設計

  壓強說課稿3

我說課的題目是九年級物理第十四章第一節《壓強》,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程式,板書設計,教學反思這六個方面談談我隊這節課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材進行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壓強》是生產和生活中廣泛應用的一個概念,它是學習大氣壓強,液體壓強,浮力等知識的基礎,是貫穿全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的重點。

2.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 瞭解壓強的概念。

(2) 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 瞭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

(4) 瞭解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過程與方法

(1) 觀察生活中各種與壓強有關的現象,瞭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法。

(2)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試驗,觀察實驗現象,採集實驗資料,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瞭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數法。

(3) 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是學生獲得對壓強的感性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下基礎。

(3)經歷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造發明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對壓強概念的理解

難點:利用壓強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二、教法分析:

(1) 本節課採用啟發誘導式的教學法,教師引導學生從 實驗中總結規律,並自己設計實驗規律,總結結論。

(2) 教學過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學法分析:

(1) 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法。

(2) 通過對本節課的探究學習,培養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並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善於總結的思維方式。

  四、教學程式

(一)引入新課

在炎熱的夏天,蟬在樹上叫個不停,在茫茫的沙漠中號稱“沙漠之舟”的駱駝,馱著沉重的貨物穩健地在鬆軟的沙子上行走,同學們:“你們知道蟬是怎樣從樹上吸取汁液的嗎?在鬆軟沙子上的駱駝又是如何行走自如的呢?”

蟬在吸吮樹汁,口器捕到樹皮上時,對樹皮一定有壓力,駱駝站在地面上,它的腳一定對地面也有壓力,那麼蟬的口器能刺入樹皮,對樹皮會造成什麼影響呢?駱駝的腳又會對沙地造成什麼影響呢?(洞,腳印)都是壓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課導學

1.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麼因素有關?

(1) 提出問題

壓強的作用效果與什麼因素有關?

(2) 猜想與假設

讓學生猜想上面問題的答案,如: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有關,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3) 設計實驗

用海綿。小桌子。鉤碼等實驗器材做P77 14.1-3實驗

(4) 進行實驗

A. 讓受力面積保持不變,改變壓力的大小,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B. 讓壓力的大小保持不變,改變受力面積的大小,觀察海綿凹陷的深淺

(5) 討論與分析

讓學生討論3到5分鐘,並分析出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6) 討論和論證

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圓珠筆或鉛筆自己設計實驗,驗證剛才的結論。

2, 壓強

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效果越明顯。當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作用效果越明顯。如果受力面積和壓力都不同,壓力的作用效果該怎樣比較的呢?

我們可以用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那麼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引入的新的物理量:壓強

(1)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2) 公式:P=F/S

(3) 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時N,面積的單位時M2 ,壓強的單位時N/M2,它有一個專用的名稱叫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 1Pa=1N/M2

3, 課堂訓練

用投影顯示P77例題,分析理順解題思路,讓學生演板,書對桌面的壓強,並仔細講解。

4, 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任何物體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物體就會被損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壓強,有時需要減小壓強,那麼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是什麼呢?

學生討論3到5分鐘,然後總結出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S一定時: F增大,P增大

F減小,P減小

F一定時: S增大,P減小

S減小,P增大

舉例: (1)書包帶為什麼做的很寬?

(2)坐在沙發上為什麼比坐在板凳上舒服?

讓學生回答P78想想議議。

(三)課堂小結: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的定義,公式,單位,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四)課堂練習:用幻燈展示6道題,從而對本節知識進行鞏固和加強。

(五)佈置作業:(1)P79 4 (2) 動手做P79 5

  五、板書設計

壓強

1, 壓力的作用效果

(1)壓力的大小

(2)受力面積的大小

2, 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2)公式:P=F/S

(3)單位:帕斯卡――帕――Pa

1Pa=1N/M2

3,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S一定時: F增大,P增大

F減小,P減小

F一定時: S增大,P減小

S減小,P增大

  六、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的學習和探究,從而歸納出影響壓強的因素,壓強的定義,以及公式和單位,並且總結出了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使學生初步學會了使用控制變數法,在教學中,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推理能力,從而使學生更準確的總結出物理規律。

  壓強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本節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壓強是生活和生產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但學生比較陌生。本節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剛學習過的力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是學習了重力、摩擦力後對另一類力的學習遷移,是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和力的關係後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整個單元的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教材從展示自然界有關壓強的現象開始,通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對壓強知識的求知慾和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比較瞭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在理解壓強概念的基礎上,通過了解生活例項,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進行有關計算。

2、教學目標 課標要求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本節課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知慾,並通過實驗探究來加深對壓力、壓強的理解。有關計算和增大減小壓強,安排到下一課時進行。因此我確定教學目標為:

a、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知道壓力的概念,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②瞭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

b、過程與方法目標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什麼因素有關?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體驗、觀察實驗現象以獲得對壓強的瞭解。在此過程中學習應用控制變數法。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參加探究性實驗的活動,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教學的重、難點:

由於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統領全章的作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因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夠,因此,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匯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歷了簡單探究實驗的過程,對如何用控制變數法探究自然規律有一定的認識。具備了基本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但通過實驗現象尋找規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教學中應注重學習思維的培養。 學生以為壓力一定就是重力產生的,會對壓力的正確理解造成困擾。所以我細化了壓力部分的學習。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根據我縣提倡的問題導學模式的教育形式。我採用先學後教、小組合作、問題導學的教學方法。設計思路立足在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教師點拔,達到學習目的。

教具準備:海棉、壓力小桌、一盒鉤碼、氣球、削尖鉛筆 四、說教學過程 1、設計實驗

讓學生自選器材設計實驗,讓學生把他們的設計思路展示出來。這樣的教學設計對於一些基礎較一般,他們會開啟課本,學會用海棉、壓力小桌做探究實驗。而對於那些程度好的同學,他們的思維較活躍,探究方法也多。這樣分層次的教學,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這個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操作、設計、自覺主動地去挖掘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2、壓強知識的應用

將壓強聯絡在生活中能加深學生對壓強意義的理解。老師介紹每一物體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限度,超過這一限度,物體就會損壞,並舉了一些例項。 請學生分析哪些事例是需要破壞物體表面(增大壓強)的?而哪些事例中又是要防止物體表面被破壞(減小壓強)的?

4、小結

讓學生板書對本課時的收穫。

5、作業設計 作業1讓各小組學生回去設計“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不同的方案,並與同學交流。這樣的作業設計可讓學生在課後能將所學知識加以消化,同時又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作業2下去收集生活中需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事例或應用。作業3自學壓強的計算。

  壓強說課稿5

  一、說教材

《壓強》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壓強的概念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章內容的主線,壓力和壓強的知識是對前面學力作用效果的延續,又為後面學習液體壓強做基礎,因此學好本節課內容對全章有重要意義。

(過渡句)一堂成功的課不僅要熟悉教材,還需要我們充分的瞭解學生的特點:

  二、說學情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並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內容學習的認知基礎。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於本節內容學生之前已有了壓力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這也是本節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過渡句)通過比較知識點間的聯絡,以利於後續的應用。因此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認識壓強以及運用公式進行計算,瞭解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習控制變數法,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提高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

(過渡句)本著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壓強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難點】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

  五、教學方法

(過渡句)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實驗探究法、談話法、練習題法。

(過渡句)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六、教學過程

首先是匯入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我會出示圖片:展示兩個體重差不多的人,穿與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再舉出駱駝為什麼不會陷進沙裡,蚊子口器為什麼容易刺破面板,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習興趣,引出今天的課題——壓強。(板書)

【設計意圖】正如高爾基說:“好奇是瞭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這樣的問題學生既熟悉又好奇,帶著想知道這是為什麼的懸念進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

接下來是新課講授環節,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實驗時我將分別演示兩組實驗:(1)在同一塊海綿上放兩個小桌,甲的小桌上什麼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個砝碼;(2)實驗保持與上一次乙實驗相同,丙實驗把小桌反過來放在海綿上,再在小桌上放一個瑪法。

我將引導學生根據兩次實驗的現象總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板書)(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並說明:上述實驗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變數法。

接下來我將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學中稱之為壓強,定義為:物體所受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並提問由學生根據概念寫出壓強的字母表達式以及單位?根據比值定義法,P=F/S,單位N/m2。我將補充:壓強單位除了N/m2外,還有專有名稱:帕斯卡(Pa),並且1N/m2=1Pa。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認真觀察實驗,這樣不僅使他們印象深刻,還培養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同時讓學生知道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對於不確定的觀點應該通過實驗來驗證。

最後講授如何增大或減小壓強(板書),我通過出示一些生活例項的圖片:推土機的寬鏈條、美工篆刻刀的刀頭、火車上的破窗錘、火車軌道下面鋪設枕木,原因是什麼?學生會說出:推土機的鏈條和火車軌下面鋪設的枕木是為了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對地面的壓強。篆刻刀和破窗錘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我將總結: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減小受力面積可以增大壓強。

新課講授完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在這個環節中,我會出示一道練習題,應用壓強公式進行解決:水平桌面上放一本書,書所受的重力為3N,與桌面的接觸面積為5×10-2m2,計算書對桌面的壓強。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目的在於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並且通過這個題目也能將本節課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相結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最後是小結作業環節:

在小結時,我會結合板書來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在課程結束後給學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識體系。

在作業環節,我會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任務:請同學們回去蒐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麼方式來增大或減小壓強的事例。

  七、板書設計

(過渡句)最後說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注重直觀系統的設計,知識點由易到難的排布,重難點突出,能夠讓學生一目瞭然抓住本節課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