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通用11篇)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為了確保活動有效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闡明活動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活動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活動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教學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通用11篇)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 篇1

設計意圖:

當今社會的大部分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而這唯一的孩子就是家庭中的寶貝。由於家長的寵愛,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眼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不懂得關愛他人,更不懂什麼是分享。根據《綱要》:“發展幼兒社會認知能力,培養健康積極的社會情感,認識並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協作的重要和快樂。”我設計這個活動,利用過新年互送賀卡的方法,讓幼兒初步理解分享,在活動中感知分享的快樂。同時在幼兒回答老師問題時,有效的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記住故事名稱及主要角色。

2.能用較完整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3.初步體驗分享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自己賀卡若干、油畫棒、動物圖片。

活動重點:

能夠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難點:

能較連貫的回答問題。

活動過程:

一、出示賀卡。引入故事。

小朋友,老師昨天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看看?這是什麼?(賀卡)這張小賀卡漂亮嗎?你們猜一下是誰送給我的?因為新年快到了,小老鼠波波專門畫了這張賀卡送給我當新年禮物,而且波波知道我最喜歡吃葡萄了,還在卡片裡畫了一串大葡萄,王老師可喜歡這張卡片了。波波不僅送賀卡給王老師,他還畫很多的賀卡給她的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波波還送賀卡給誰了嗎?想知道波波有沒有送賀卡給你嗎?那麼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小故事,聽完故事你們就知道波波畫得賀卡送給誰了。

二、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涵義。

1.交待故事名稱。

2.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並運用圖片和半成品的賀卡,邊講述邊在賀卡上貼魚(送給小貓)、蘿蔔(送給小白兔)、蜂蜜(送給小黑雄)、蘋果(送給小紅鳥)和雞蛋(送給波波),幫助幼兒記憶。

3.故事裡有哪些小動物?(當幼兒回答出一個小動物,就將一個小動物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4.教師有感情的再講一遍故事,邊講述邊提問!

(1)波波畫了什麼好吃的送給小貓(小白兔、小黑熊、小紅鳥)?

(2)為什麼波波要畫賀卡送給她的好朋友?

(3)波波在每一句賀卡上都寫了一句什麼祝福的話?

三、教師小結,讓幼兒體會分享的感覺。

小朋友,你們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對嗎?你們想不想像王老師和小老鼠波波一樣畫出一些好吃的送給你們的好朋友?請你的好朋友和你一起玩玩具,一起吃好吃的,一起過新年呢?小朋友你想畫什麼好吃的?送給哪一位好朋友?

附註:故事

祝你新年快樂

新年快到了,小老鼠波波想寄賀卡給它的好朋友。

波波找了一張圖畫紙,畫了一條魚送給小貓咪。波波找了一張大的圖畫紙,畫了一罐又一罐的蜂蜜,送給小黑熊。波波找了一張再大一點的圖畫紙,畫了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送給小紅鳥。最後,波波找了一張最大的圖畫紙,畫了一個大蘿蔔,送給小兔子。

波波把卡片寄出去之後,心裡想:它們會喜歡我的卡片嗎?第二天早上,波波聽到敲門的聲音,開啟門一看,哇!一張好大的賀卡呀,上面畫著一塊它最喜歡的乳酪呢!小貓咪、小兔子、小黑熊和小紅鳥從卡片後面伸出頭來,開心地說:“波波,祝你新年快樂!”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春節的含義,瞭解各地人們不同的過節方式。

2、回憶春節中快樂的事,並能用語言完整、大膽地表述。

3、感受春節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春天給人們新的希望,產生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春節的相關視訊,及“春節”漢字。

2、“快樂的春節”記錄表。

3、勾線筆、白紙。

活動過程:

1、欣賞“拜年”視訊,理解“春節”含義,回憶春節中快樂的事。

提問:歌裡講了一件什麼事?

引出“春節”,回憶春節中快樂的事。

提問:過年就是過春節,過春節你感覺怎麼樣?

你有哪些快樂的事?為什麼快樂?(幼兒講述,老師記錄。)小結:你們有這麼多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的事,一定很開心、很熱鬧,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春節。

2、欣賞“春節”視訊,瞭解不同的過節方式。

3、畫新年願望,感受春天是一個希望的季節。

師:春也表示春天,春節到,春天開始了,春天給我們新的希望。

新的一年裡你有什麼心願?

請你大膽地畫出來,讓自己看得懂,也儘量讓別人看得懂,簡單一點。

幼兒自由畫心願,老師細心觀察,請先畫好的小朋友講給同伴或老師聽。

總結:過了一個快樂的春節,小朋友都長大一歲了,會更能幹,更出色。老師也有一個新年的願望:希望每一位小朋友在20xx這個虎年裡天天開心、快樂!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

教學反思:

在《快樂的春節》主題中,抓住了孩子們天天盼望新年的到來,迫切想了解人們怎樣歡慶新年的心理,充分挖掘了新年歡慶活動的多樣化,讓孩子們體驗了新年的快樂,進入新年歡慶的氣氛,擴充套件了他們的知識範圍。

本次主題是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的一個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採用了多媒體及故事、遊戲的形式來開展,使孩子深刻地瞭解了年的來歷和傳統的風俗習慣,通過活動,提前使孩子感受到了過年的快樂。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古老的傳統節日,瞭解本地春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2、感受過年熱鬧喜慶的氣氛,體會過年的歡樂。

活動準備:

1、老師:佈置教室,營造新年氣氛。

2、學生:和家人說說我們過年時的風俗;準備一樣新年小裝飾品。

活動預設:

一、引入,瞭解春節和元旦是不同的新年。

1、小朋友,知道我們中國每年最隆重的節日是什麼?

2、喜歡過年嗎?為什麼?

3、是啊,老師也喜歡過年。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新年的熱鬧氣氛,好嗎?

4、出示小知識:新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公曆新年,從元旦一月一日開始,還有一種新年是從春節農曆一月初一,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大年初一開始。

二、聽故事,瞭解年的來歷。

1、講一講:為什麼人們把過春節叫做過年呢?知道春節是怎樣來的嗎?聽故事。

2、(傳說“年”是太古時候的一種凶猛的野獸,頭長觸角,每到除夕出來吃動物,傷害人,人們為了避免“年”的傷害,就用樹木、竹子,燃起篝火,“年”害怕紅色、火光和“劈劈啪啪”的聲響,就逃跑了。大家就平安無事了,拿出事物來聚集,互相祝賀。久而久之,人們就有了過年這個習俗。從此,過年也成了我國最隆重、最古老的傳統節日,流傳至今。

三、看圖片,簡單瞭解傳統風俗。

1、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地方過年的風俗是不一樣的。

我們先去首都北京看看吧。

再去南方的深圳廣州看看。

香港:平時香港是不允許放煙花爆竹的,但到了過新年的時候,香港會在美麗的維多利亞港灣舉行一個盛大的煙火晚會。

西藏:就更特別了,那裡要舉行一個隆重的驅鬼儀式,就是把病魔、邪氣和不吉祥的東西通通趕到門外。日本: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鐘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鐘”,鐘聲停歇就意味著新年的來到。

泰國:泰國傳統的新年也叫“潑水節”,

印度:相抱大哭。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朝鮮: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

英國:除夕這天,家家戶戶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

行花街:行過花街才過年是縈繞在廣州人心間千年難易的情結,”過年逛花街是廣州人獨有的文化現象,是讓廣州人有別於其他中國人的重要特徵。

飄色由兩三個小孩在板上扮演神話故事或歷史傳奇中的人物及場面,由四個人抬著緩慢行進,。裝扮豔麗的彩旗隊、彩車隊、儺戲造型隊和嗩吶、歌舞、舞獅隊、舞龍隊等不同民間藝術形式組成的遊街活動,同時還有八音鑼鼓隊奏樂伴隨,供人觀賞

四、大討論,知道本地風俗。(隨機教學)

記者採訪:你們家過年都有哪些活動?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麼?說說在活動中應該注意什麼?春節活動中你準備為長輩做些什麼呢?

燃放煙花爆竹

1、你們喜歡煙花爆竹嗎?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之說,《開門紅》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2、你以前放過煙花爆竹嗎?你是怎麼放的?

3、我們小朋友在燃放煙花爆竹時要注意什麼呢?

過年時,人們還會做些什麼呀?

分壓歲錢

1、誰會給你壓歲錢?為什麼要給你壓歲錢?希望你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2、可是,有個小朋友鼕鼕沒有收到壓歲錢,他收到這樣一份禮物,一套藍毛淘氣的書。(看圖片)你們覺得這份新年禮物怎麼樣?為什麼?

3、小結:是呀,不管長輩送我們什麼新年禮物,不管是多是少,都代表著長輩美好的祝福,我們都要表示衷心的感謝。

4、選擇使用壓歲錢的方式。

買吃的,買玩具,買學習用品,用存錢罐村起來,交給父母。

討論:怎樣利用壓歲錢更有意義

再想想,過年時,人們還會做些什麼呀?

拜年

1、你以前過年時去哪些親戚家拜過年?

2、那你們去長輩親戚家拜年要帶點什麼?跟長輩說點什麼?

3、師生對演“拜年”。評一評,他哪些地方做得好?

開火車比賽,對爺爺奶奶說,對爸爸媽媽說,對其他大人說,對小朋友說。

學會拜年,學會主動打招呼,說禮貌吉祥的話,禮貌交往。

4、如果外出,需要注意什麼呢?乘車安全。

5、但是,有些親戚朋友在很遠的地方,我們上門拜年不方便,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式拜年?(發電子郵件、發簡訊、寫信等)模擬給遠方的親人電話拜年。

過年啦,我們這裡的人們還會做些什麼呀?

吃年夜飯:誰能想起以前吃年夜飯的情景。過年了,可以吃到好多好多的東西,你是不是變成了一個小饞貓呢?說說應該注意什麼?不能暴飲暴食,不吃過分油膩、煎炸的食物。不能吃的過飽,肚子不消化。要節制飲食。

掃塵:乾乾淨淨迎新年。

做年糕:年糕年糕,工作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

穿新衣:瞧,許老師特地去買了套新衣來過年。

吃餃子,更歲交子

貼春聯貼福

我國農曆的新年就是傳統的春節。春節一般是從農曆三十開始,這一天又叫大年三十,這天裡家家戶戶都要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包餃子、放煙花來慶祝。從大年初一開始至正月十五,大家開始燃放鞭炮、相互拜年、逛廟會、看花燈

猜一猜:過年時人們為什麼倒貼“福”字

小組比賽:你還知道哪些過年的風俗?採用積分或插紅旗的方法,看哪個小組收集的資料多。

五、唱新年的歌,表達新年的喜悅

1、算一算,你過了幾個這樣快樂的新年了。

2、有沒有把你們開心快樂的照片帶來?拿出來說給好朋友聽聽。

3、指名上臺交流。

4、照片展示,小組輪流上臺欣賞。

5、雖然人們用不同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但大家都有一樣是相同的,那就是過年時都特別高興

6、佈置教室唱《新年好》

六、送新年祝福,結束本課。

今天咱們不僅感受到課春節的快樂,瞭解了許多有趣的風俗,還懂得了在家要愛勞動,吃飯要講文明,待人要有禮貌,拜年要送祝福的道理,這樣,過年全家一定喜洋洋。

老師祝全體老師和同學: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羊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萬事如意!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談話瞭解人們過春節的習俗。

2、樂意說出自己的新年願望和吉祥話,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3、在說說、吃吃、玩玩中感受過年的熱鬧、快樂的氣氛。

活動準備:

新年錄影、紅包、菜、鞭泡、音樂《春節序曲》、《花好月圓》。

活動重難點:

我把重點放在春節的習俗上,難點放在放鞭泡的遊戲上,嘗試從多方面著手,使幼兒感受春節的的習俗、氣氛,培養幼兒對民俗節慶的喜愛。

活動過程:

一、經驗交流

1、師:新年就要到了,我們寶寶過年時會和爸爸媽媽做些什麼事情呢?

2、老師根據孩子說出的開心事,點選課件圖片,並展開討論:如:

放鞭泡:放鞭泡有什麼聲音嗎?我們一起來放鞭泡。

年糕:你知道過年為什麼要吃年糕?年年高,一年比一年高。

貼春聯:你們會不會貼春聯呀?我們一起來貼貼看,這邊貼貼,那邊貼貼,橫著貼貼,你們看,這裡要請你來貼春聯了,誰來試試?念念春聯。

壓歲錢:傳說在正月初一,會出現一個叫歲的鬼怪,為了趕走這個鬼怪,家長們會在孩子的枕頭下面壓上錢,以後就有了壓歲錢。

吃湯圓:湯圓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圓圓的湯圓表示全家團團圓圓。

穿新衣服:過年都會穿新衣服,預示著新的一年,你們的新衣服買好了嗎?你們喜歡什麼新衣服?

小結:過新年的時候人們會穿上新的衣服,買好多好吃的東西,貼上對聯,燃放煙火、互相拜年,寶寶還會受到很多壓歲錢,來慶祝新年,新年裡,每個人都覺得非常高興。

3、讓我們一起來唱一首新年的歌曲,怎麼樣?《恭喜恭喜》

二、新年願望:馬上要過年了,我們都長大一歲了,有沒有什麼新年願望呀?說說你的新年願望。

三、玩鞭泡遊戲(鞭泡音樂)

過年,你們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放鞭泡,那我們一起來放鞭泡,好不好?

先是請孩子們把椅子下面的鞭泡請出來,戴在頭上,現在你們都是一個個的小鞭泡,念兒歌:新年好,真熱鬧,大家都來放鞭泡,小鞭泡,走走走,走成一個長鞭泡。點火,呲呲呲~一個跟著一個放鞭泡,換一頭先放鞭泡,我們換一種新鞭泡,新年好,真熱鬧,大家都來放鞭泡,小鞭泡,卷卷卷,捲成一個圓鞭泡,點火,呲呲呲~一個跟著一個放鞭泡。

四、過春節,吃湯圓(放吃湯圓音樂)

放鞭泡開心嗎?你們看,阿姨餵我們已經煮好湯圓了,讓我們一起吃湯圓吧!你吃到的是什麼餡的?豆沙的還是芝麻的?

五、發紅包:吃好湯圓,我要發紅包嘍!誰想要的?要拿我的紅包的小朋友,要對我說一句好聽的話、吉祥的話,好嗎?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 篇5

教案目標:

1、引導幼兒認真聽其他小朋友的講話,培養幼兒傾聽習慣。

2、通過談話使幼兒回憶過春節的快樂,共同分享快樂。

教案准備:

幼兒春節活動的照片。

教案過程:

一、欣賞重現

1、教師與幼兒互相問春節好。

師:你是在哪裡過春節的?

春節你去了哪裡玩?和誰去的?

看到了什麼?

春節你吃過什麼好吃的東西?

二、引導發現

1、有的小朋友春節好拍了照片,你們想看嗎?大家把春節照的照片拿出來,然後找朋友,一起看。(小朋友三五成群地一起看)

2、幼兒講述自己在春節時的有趣的事情。

教案討論:

1、現在有小朋友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的照片,那就把你的照片貼到語言區的牆上,給其他小朋友看看你在過春節的有趣的事。

教案活動:

幼兒邊看邊講述邊用紙筆畫出自己過春節的事。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 篇6

設計意圖:

活動我想幼兒通過嘗試購年貨,瞭解過春節人們購年貨的習俗,並藉助本次活動讓幼兒用五元前錢購買兩件年貨。購物完成後,幼兒能大膽表述自己購買年貨的意圖,使孩子獲得互動交流的樂趣,體驗購年貨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體驗購年貨的快樂。

2、在看看、議議、做做、講講中瞭解中國人過春節購年貨的習俗。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價值取向:幫助幼兒鞏固複習有關新年的知識。

再過一個多月將要過我們中國人民最重視、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是什麼節日?

小結: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新的一年的開端。我們穿新衣,戴新帽,準備許多東西,迎接新年。

二、操作體驗

★價值取向:瞭解買年貨的習俗,嘗試購買年貨

1、春節到了看看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在忙什麼呢?(幼兒自由討論)

2、小結:買新年裡需要的東西叫做“買年貨”,購買年貨是我們中國人過春節的習俗。

2、你想不想也學學爸爸媽媽買年貨?

3、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多少錢?(出示錢幣,幼兒計算)老師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4元錢,我們用4元錢到超市去購買我們想要的年貨好嗎?把老師送給你們的錢用完好不好?不過在買年貨時可要想一想,你為什麼要買這些年貨,你打算怎樣享用這些年貨?

4、幼兒購年貨。幼兒手提購物籃進超市購年貨,師適時指導。

三、交流分享

★價值取向:體驗購買分享年貨的快樂

1、自由交流自己所購的年貨。

2、與同伴分享年貨。

活動反思:

雖然小班孩子對合作的概念還很模糊,但是通過活動孩子知道了人多力量大的經驗。今天的活動中,發現孩子們隨心所欲的比較多,這固然和他們的年齡特點有關,但和我問題設計的不怎麼合理也脫不了關係。我先用簡單的問題鋪設一下,讓幼兒在回答中重新回憶、想起動作要求,對後面問題的回答才比較容易,也不大會跑出問題以外。因為幼兒的記憶大多是暫時、短暫記憶,歌曲聽過了,他們就可能忘過了,不知道剛才的歌曲唱的是什麼,所以也就回答不出問題了。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國傳統的春節,知道過年的由來,瞭解過年的傳統風俗。

2、感受過年的喜慶氣氛,並會正確對別人說一句祝福語。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1、讓幼兒回憶自己愉快的假期生活,一起談論。由此,引起有關“過年”的話題。

2、先讓幼兒討論自己對“年”的認識:為什麼要過年?。,過年是怎樣的?等等。

3、教師講有關過年的故事、傳說。

4、再讓幼兒談論大家過年的風俗都有些什麼不同?為什麼會這樣?知道祖國很大,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觀察角擺放有關物品、佈置,讓幼兒深化認識。

什麼是“春節”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活動反思:

通過這節課,我上完後自我感覺還有點欠缺還要在這方面加強一些,還有很多不足。這節課我自覺得上的不是很好,還要多學習學習。我覺得在上這節課時我有點操之過急了,應在剛開始上課時應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引入主題。讓幼兒知道“年”是怎麼來的。本來我準備了兩幅鞭炮的圖片給孩子觀察的,但剛我取出圖片時,孩子對平時見到的鞭炮認識,但對卡通的鞭炮不認識。但我要在延伸活動中,我應在區角活動處準備一些製作鞭炮的材料,讓幼兒自由操作。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 篇8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學習重點:

引領學生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學習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1、關於古今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

2、學生假期拍攝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照片。

一、談話匯入

1、教師引導談話:

同學們,寒假時老師給同學們佈置了一道語文生活實踐題——“優秀傳統文化在我身邊”的拍照,很多同學都完成得不錯,都按要求發到了老師的郵箱裡,下面我們來展示大家拍攝的照片。(學生欣賞圖片)

那麼,根據我們上節課讀課文了解的情況,你能說說說說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你印象深的有哪些?

生交流:我印象深的有臘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

2、師為什麼你對這些內容印象深刻?

生交流:因為作者詳細的寫出了這幾天包含的春節的習俗。

3、教師繼續談話:這長達四十多天的春節被作者稱為美好快樂的日子,這節課我們班三個學習小組繼續深入的品讀課文,瞭解春節的習俗,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感受老舍先生對這些日子的描寫。

(設計意圖:回顧寫作順序和主要內容,對這節課的學習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根據導學案分小組自學課文

1、明確學習任務。每四人小組選擇一個日子,讀讀課文,弄明白作者寫了哪些民俗,交流你查詢的資料,談一談感受。

2、小組交流自學。

三、彙報學習成果

(一)第一學習小組彙報讀書情況

1、教師談話:哪位同學能選擇一個日子來介紹?

2、生交流:我們組選擇的是臘八這一天。課文主要講了熬臘八粥,泡臘八蒜這兩樣習俗。並交流蒐集到的相關資料。

3、師評價補充:你們查詢的資料既讓我們瞭解了知識,又讓家鄉人民感到自豪。還有誰能補充介紹?我想補充一點,臘八粥諧音臘八祝。在民間有祝福農業生產的意味。能讀一讀你們喜歡的句子嗎?

4、生讀:(1)“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5、教師創設情境引讀:對,正是由於臘八粥是由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材料豐富品種眾多,所以,作者說-----這正是老舍語言的特點,我們再讀讀-----

6、男女比賽讀、師:請你來讀。還有誰想讀?男女賽讀,師評價。大家一起來讀。

誰能帶我們領略其他日子裡的春節文化?

(設計意圖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朗讀,多次與文字交流,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默讀、朗讀能力,對課文內容更加熟悉。其次教師範讀和指導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刻體會老舍語言的特點。短短几分鐘學生體會到老舍語言的幽默風趣,不用說教,不用硬塞,一切都順其自然。)

師:誰能帶我們領略其他日子裡的春節文化?

(二)第二學習小組彙報

1、這個小隊的代表彙報他們隊喜歡的段落是除夕後,並交流蒐集到的有關資料。小隊一起朗誦除夕全段。

2、教師談話:當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紅紅的春聯,你感受到了什麼?

師:讓我們繼續體會,誰還能從文中的句子中看出除夕的熱鬧?

3、生交流: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4、師引導過度:但是這樣的團圓遠遠不如親人回家的溫馨,所以課文上還說——引讀---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5、師播放爆竹聲和喜慶的畫面課件,此刻你想到哪首詩?你似乎看到什麼場景?

生交流:看到人們放鞭炮、歡慶、品嚐美味、玩遊戲的場景

6、師:是啊,這真是“色”“味”“聲”“情”齊全的除夕之夜。讓我們一起讀中體會,師引,生接讀。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有三個環節恰如其分:第一,音像造境、爆竹、音樂將學生很自然的帶入情境中;

第二,古詩連線與校本課程“古詩文”結合,使背誦的古詩和課堂學習緊密結合,不僅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進一步強化對語言的積累;

第三展開想象,讓學生充分想像場景結合自身的體驗拉近與文字、與作者的距離,那份熱鬧與喜慶不僅看得見、摸得著,更能用心品悟。)

(三)熬過了除夕夜,人們通過守歲把美好的祝福贈給了長輩和孩子,於是正月初一到來了。下面請第三學習小組的隊員來介紹介紹。

1、生交流:課文主要講了初一的光景,男人拜年,女人招待客人,小孩子逛廟會。通過交流資料,我們發現直到現在初一的過法都差不多。現在人們仍舊是拜年,逛廟會等。

2、師引導:那麼有沒有不同呢?雖然還在拜年但是方式有很多創新對不對?

3、生交流,現在我們可以用打電話,發電子郵件和電子賀卡,發簡訊,網聊的方式給遠方的親友拜年。

4、師評價:你們是多麼愛我們的節日——春節,是啊,春節的快樂屬於海內外每一個龍的子孫。-------

四、總結拓展,昇華感情

1、師:大家被春節的魅力吸引,老師也是如此。其實我們中國還有很多歷史悠久的節日,誰能說一說?

2、生: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等。

3、深化主題,課件出示對聯,全班齊誦:

共賞圓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懷念臺灣同胞。

4、自主閱讀“閱讀連結”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較:同是寫過年,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

3、學生交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到老舍爺爺在《北京的春節》裡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都只寫了一句話。但梁實秋和斯妤卻寫得很詳細。同時懂得,同樣寫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寫法。)

六、佈置作業,課外拓展。

以“春節”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內容如下:

1、春節印象:寫關於“優秀傳統文化在我身邊”的習作。

2、春節花絮:編春節的傳說習俗。

3、精彩再現:摘抄關於春節的詩詞佳句。

4、節日集錦:調查我國傳統節日知多少。

(設計意圖:課後作業提升了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使課堂學習內容得到拓展和延伸,為學生創造思維拓展積累搭設了階梯。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可進行個性化的選擇。)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梳理思路、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過閱讀,能找出描述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

3、能仿照課文說說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知道春節“開始、高潮、結束”的日子。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法、提取資訊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歌謠匯入:

同學們,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它象徵團結、興旺,是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

下面請聽一首歌謠:孩子孩子你別饞,過了喇叭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讀了這首兒歌,你有什麼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寫了老北京過春節的情景,題目就叫:北京的春節。(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1、作者簡介。

請按“名時地評作”的順序一句話介紹作者:

參考內容: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生於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師範畢業後,曾任北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南開中學語文教員。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開始用白話創作。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1929年回國,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種文字,產生較大的國際影響。抗戰爆發後,他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幫助下,從事抗戰文學活動。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回國後,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副主席、全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文聯主席等職。他創作勤奮,解放後寫了20個劇本,被譽為文藝隊伍中的勞動模範。1966年去世,終年67歲。

2、整體感知

(1)用“圈點勾畫”法自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7節):描述北京市民在臘月準備過春節的情況。

第二部分(8—11節):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年初過節的盛況。

第三部分(12—16節):描寫北京市民過元宵節的情況。

第四部分(17節):描寫新舊社會過春節的不同。

(2)再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①說說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熱鬧、隆重、愉快、祥和

②作者是以什麼為記敘線索的?

本文以時間(臘月——元宵節)為線索(或是以春節的過程為線索

③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臘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九

(開始)——(高潮)——(結束)

④本文選取和組織了哪些材料?(填寫下表,主要事例寫得詳細一點)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上年貨兒童放假

春節的“彩排”除夕以前

除夕正月初一光景

初六開張元宵節(春節的高潮

明確:

時間主要事例

臘八臘八粥,臘八蒜

臘月十九買雜拌兒,買爆竹,買玩意兒

二十三放鞭炮大掃除準備年貨

除夕穿新衣,貼對聯和年畫,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祭祖,守歲

元旦男人出門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廟會

元宵懸燈結彩,放花炮

三、合作探究

以組為單位,各自談談對下列句子的感受,概括老舍先生文章的語言特點。

(1)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明確:

“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裡的米、豆、乾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2)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明確:

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驗到人們多麼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裡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按照老北京的習慣,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覺,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這叫“守歲”。“守歲”有兩重意義: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品讀這些句子,不僅瞭解北京的春節習俗,還要深入領悟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3)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明確:

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殘燈:花燈逐漸少了、熄滅了;末廟:廟會的最後一天。從正月初一人們就開始逛廟會,正月初五又到處張燈結綵鬧花燈,到了正月十九,花燈逐漸少了、熄了,廟會也到了最後一天,隆重、熱鬧的春節結束了。十九天“美好快樂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過去了,作者戀戀不捨的心緒躍然句中。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語言特點:

(1)北京韻味

(2)通俗明白

(3)幽默詼諧

四、延伸梳理

1、在老舍筆下,老北京的春節是什麼樣子?

2、聯想一下,在我們的家鄉,春節是什麼樣子?(請回家問問父母,把你看到的、聽到的關於春節的文字寫下來吧)

五、課堂小結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一起感受了老北京的春節,體會了新社會的美好。相信同學們對中國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感覺。那麼,請大家上網蒐集一下,看你能找到多少關於民俗的內容。

六、作業

請大家課後仿照課文說說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並把它寫到週記本上。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1、學生回憶剛剛過去的寒假裡度過的節日——春節。從而引出老北京的春節,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簡單瞭解作者——老舍

『設計意圖』: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絡實際。

(二)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旬熬蒜醋餃翡拌榛慄箏鞭麥寺逛

(1)指名讀,評議

(2)學生找出自己易錯的字

(3)老師強調“熬”字,並用白板演示“熬”的筆順

2、出示詞語輕聲:餃子榛子栗子風箏規矩摻和紅火兒化:雜拌兒零七八碎兒玩意兒多音:永珍更新正月間斷分外(1)自己讀(2)指名讀,並評議(3)強調“間斷”的“間”讀四聲

『設計意圖』:詞語是文字構建的基礎,詞語教學變得精彩,為閱讀教學的創新與精彩夯實基礎。

(三)初讀課文,理清順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1、“照老北京的規矩”,作者在文中依次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2、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交流彙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依次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幫助學生感知課文的敘述順序,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為學生理解課文做好準備。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師: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裡行間都瀰漫著濃濃的年味。帶著要求再大聲朗讀課文精讀要求:1、標出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抓住關鍵詞語或句子反覆朗讀,理解感悟,並在書的空白處做批註。2、小組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預設:

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1)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的通俗和有趣。“農業展覽會”是說粥裡的各種豆、米、乾乾過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開展覽會。(課件演示,臘八粥的圖片)

(2)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著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簡練,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這也是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

除夕。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了。

(2)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描寫的細膩。

(3)理解“守歲”:一重意思,年長的人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二重意思,年輕的人守歲,則是為了父母延壽。

(4)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課文,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

(5)創設情境:播放歌曲《春節序曲加放爆竹聲》,聽著這喜慶的樂聲,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場景?

(6)花樣讀:I除夕是普天同慶的快樂,大聲讀,出示: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了各色的年畫。II除夕是通宵達旦的熱鬧,大聲讀,出示: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III除夕是通宵達旦的熱鬧,大聲讀,出示: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一。主要通過人們的活動來體會。

(1)與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數鋪戶要到初六才開張。

(2)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在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販們在寺廟外邊擺攤,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還有很多人蔘加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總之,每個人都沒閒著,或者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可謂輕鬆自在。

元宵。主要通過對燈的描寫來體會。

(1)勾畫出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

(2)談談自己的體會。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抓住四個“有的”,並在理解的基礎上正確運用“有的”說一句話

(3)老舍先生著力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麼?為了突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出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這句話,讓學生體會並感情朗讀。抓住“又”,和前邊的課文相聯絡。設計意圖:“默讀——思考——討論——交流——朗讀”這一閱讀過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北京春節的喜慶、熱鬧、祥和的氣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默讀、朗讀,多次與文字交流,培養學生默讀、朗讀能力,對課文內容更加熟悉。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學生之間的讀書交流,我們可以看出:學生之間的評價已經不單純去評價別人讀書的好壞,而是伴隨著自己對句子的理解和感悟來進行評價,把評價與交流閱讀體會結合起來。

(五)聯絡實際,深化感受

師:過年最高興的就是小朋友們,在過年的時候你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什麼呢。『設計意圖』: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並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

(六)作業設定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自己的感受或希望。

『設計意圖』:作業與生活緊密聯絡,把書本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延伸了課堂

春節教學活動方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生字13個。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講的什麼。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散文。

教學方法:

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完成“初顯身手”。

學生講自己查資料瞭解的情況。

2、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標出自然段的順序。

⑵、出示13個生字,學生分組認讀。

矩,蒜,醋,假,夕,鞭,戚,逛,驢,恰,盞,預,吉

(請每組2、4號同學起立教讀)

⑶、出示生詞,同桌讀。

規矩,大蒜,香醋,放假,除夕,鞭炮,親戚,逛街,恰好,幾百盞燈,預示吉祥

2、熟讀課文,理解課文。

⑴、學生自由讀課文。說說“老北京的春節怎樣”用一個詞來概括。

⑵、指名接讀。

⑶、齊讀課文,分組討論:

老北京的春節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哪些日子是最熱鬧的?勾出這些日子來。

⑷、齊讀課文4—6自然段,誰用一名話概括這部分內容。

⑸、接讀1—3自然段,誰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部分講了什麼?

⑹、齊讀1—3自然段。

⑺、齊讀7自然段。

⑻、朗讀全文。

⑼、分小組學生談自己家鄉過年的情景。

三、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板書設計:

12、過年

開始(臘月初)

除夕

老北京的春節,初一,高潮

元宵

結束(正月初十九)

五、教學後記

《老北京的春節》教案6

第一課時

1.正確讀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默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的年味兒。

重點

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難點

感受老北京的年味兒,體味民俗。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過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動漫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說說你的感受。

3.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兒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小組合作,完成表格。時間風俗習慣4、交流彙報,老師板書:臘月初旬→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結束(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到正月十九結束。)

5.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討,感受年味兒

1.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這樣熱鬧、開心,字裡行間都瀰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覆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麼味道?在空白處做批註。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彙報。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①爆竹的聲音,是春節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二件事就是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響起來;除夕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十五元宵節,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在家中有聲有光地玩耍。)

②整個春節都瀰漫著爆竹的味道、煙火的味道,過年的熱鬧、火爆氣氛盡在其中,已經與傳說中用來恐嚇叫“年”的怪獸無關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①找出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臘八粥、臘八蒜;雜拌兒;二十三前幾天,街上就有好多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除夕以前,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正月十五,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啊。)說說自己的體會。(充足、豐盛。)

②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後,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①初一逛廟會,元宵節逛燈會。體會人們清閒、娛樂、高興的心態。

②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4)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8自然段,聯絡你過年時的感受,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是一種普天同慶的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各色的年畫;是一種通宵達旦的熱鬧——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是一種團團圓圓的熱鬧——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

3.除夕夜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熱鬧、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徹夜無眠。試著用你的朗讀來把它表現出來。

4.配《恭喜》樂曲朗讀,體現“除夕真熱鬧”。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表”中的本課詞語。

2.收集各地春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