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葉問觀後感(精選15篇)

葉問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葉問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葉問觀後感(精選15篇)

葉問觀後感1

近兩年能夠驚豔我的電影真的不多,一方面也許是之前的經典之作太過耀眼,一方面是自己近兩年的觀影量確實不夠多。我原本對《葉問4》不抱太多期望,看豆瓣上有人評論說“意外的好看”,我才買了票去看。在今年所看的電影中,我覺得《葉問4》是為數不多能夠激起我赤子之心的作品。

以下內容涉及大量劇透,請大家觀影后再往下看。

《葉問4》一開頭,就交代了一代宗師葉問身患癌症。葉問的小兒子葉正由於喪母,又處於青春期,和父親葉問的關係比較緊張。葉問為了兒子日後的教育,隻身赴美為兒子尋找好學校。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對華人的歧視很嚴重。為了保護當地華人的利益,太極宗師萬宗華成立了華人總商會。葉問的徒弟李小龍由於教洋人中國武術,令萬宗華很不滿。在李小龍這個問題上,葉問與萬宗華產生分歧,因此未能夠拿到幫助他兒子入學的推薦信。後來,葉問解救了受到霸凌的若男(萬宗華之女),葉問在萬宗華女兒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與兒子間矛盾的原因,他開始理解自己的兒子。後為維護中國人的尊嚴,萬宗華和葉問先後與有嚴重種族歧視的美國軍官較量。當葉問和萬宗華兩人冰釋前嫌後,葉問感慨“國外的月亮未必特別圓”。他回到香港,教自己的小兒子詠春拳法。之後一代宗師由於癌症逝世,享年79歲。

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武術和空手道的對決之美,看到了華人在那個年代所遭受的排擠。

動作指導袁和平在影片預告中說:空手道相比於中國武術,顯的比較單調。為加強影片武打戲份的觀賞性,他在空手道中融合了實用性較強的搏擊動作。

先說說影片中戲份不多但是經典重現的李小龍。片中有一段是他在街邊和美國大漢打鬥,陳國坤在熒幕上再現了李小龍的功夫之美。李小龍在美國的比賽錄影,也據說是一段經典。

葉問觀後感2

在這部影片裡讓我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體會到了做為一名中國人所應該具有的本質。其中從葉文身上讓我看到了中國人的禮貌與勇敢。從洪震南(洪金寶)身上看到了男子的氣概。這些都是我們值得也是應該去學習的地方。當然。肥貓演的胖子警察角色雖然一開始輔助惡勢力。但最後還是棄暗投明。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在最後看到那個洋鬼子警官被抓。那感覺可是特舒坦。

人的一身本來就平凡與簡單。有時自己總想幹點什麼震驚中國甚至更加轟動的事。只有這樣才能覺得這輩子沒白活。因為每個人的一生都實在是在過於平庸了。可人類就是這樣的生物。所以它只能這樣的活著。不是嗎?有時想得太多反而會讓自己失去自我。做人不應該刻意去追求一些夢幻的事物。想得太過火只會讓結果適得其反。有句話說得很好。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也沒用。該來的總得來。整天空想又有何用?看完葉文2後。讓我開始慢慢清醒。有些事我們不必在意。更不必去在乎那麼多。想太多隻會讓自己陷入混亂之中。要是自己能自我清醒還好。萬一走火入魔。那這一生就將全毀了。裡面的幾句話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吶第一句:你是覺得比勝負重要還是跟家人吃頓飯重要?第二句。在葉文打贏拳王后記者問他想幹點什麼。他微笑的說:我想回家。從這兩句話中讓我感受到家人是無比的珍貴。有一個家更是那樣的溫馨。即使生活不富裕。但卻能一起吃一頓簡簡單單的飯。這就足夠了不是嗎?能跟家人一起吃頓飯感覺真的很好真的很好。突然好想家…好想爸爸媽媽…還有我那傻得可愛的姐姐。好想你們!

葉問觀後感3

《葉問3》上映了,作為一個功夫迷,帶著滿滿的期待去到電影院,近期工作也比較累,就看一部電影來放鬆自我吧。

果然如預告片一樣,《葉問3》與前兩部要表達的主題截然相反,可能是背景變了吧,處在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小日本的侵略過去了,葉問也從一個香港陌生人變成了人人熟知的葉師傅。

前兩部表達的更多是愛國的情懷,《葉問3》最終迴歸到日常當中,整部片中都敘述了香港當時的混亂和葉問對家庭的重視,異常是最終面打贏了張天志說出的那句話,身邊的人最重要。

如果還是衝著各種打鬥來看這部影片,其實真的沒有更多的突破,只是詠春鬥詠春,能夠讓你看到不一樣的詠春,並且拳王泰森和葉問的打鬥同樣精彩,也證明了,詠春並不是無敵的,遇到力量強大的人,還是會處於下風。

片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葉問為了救兒子,甘願當著眾人面前下跪磕頭,對於一個習武之人來說,可能這是一個莫大的恥辱吧,在那裡,葉問並沒有猶豫,而是直接下跪,為了兒子,甘願放棄一個人應有的尊嚴,他心裡清楚,再能打又如何,家人最重要。

當葉問得知妻子身懷絕症的時候,放棄一切陪伴在張永成的身邊,儘自我的努力補償張永城,他明白,她為自我受了多少的苦,為了她,甘願放棄與別人的打鬥,為了她,去學可能自我不喜歡的舞蹈,只為讓老婆開心。

本片把一個斯文武痴葉問演活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待人和善,為了家庭甘願放棄榮譽,對老婆永遠都那麼好。

果然印證了第一部中的那句話:這世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僅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聽說,常年憂鬱的人容易生病,張永成整天都要擔心葉問的安危,從片中多場打鬥能夠看出。所以,無論你在外面多拼,都不要把不好的事情告訴你的家人,不要讓他們擔心,並且,記得,場回家看看。

畢竟,家人最重要。

葉問觀後感4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葉問》。

葉問是詠春拳一代宗師,是李小龍的老師。練詠春拳、和武館的館主比武佔用了他的大量時間,所以他很少陪在他妻子、兒子身邊,但他的武功好得不得了。有幾個北方佬到佛山來到處踢館,甚至鬧到葉問家裡和葉問比武。葉問沒辦法,只好使出詠春拳,幾招就把北方佬打趴下了。葉問成了佛山人民心中的英雄。這時正是三十年代,日本人打進中國。他們早就聽說過葉問的厲害,三浦想讓葉問當他們的武術老師。葉問拒絕了,但和三浦比了一場武。結果可想而知:葉問贏了,可被日本人開槍打傷了,他的朋友就把他們一家轉移到香港,一家人終於團聚了。

葉問是一個正義的人,他詠春拳練得極好,打壞人,為佛山人民做了許多好事。他非常地愛國,日本人讓他做皇軍的武術老師,他想也沒想就搖頭了,他是不會當叛徒的,他絕對不會背叛自己的祖國。面對日本人的恐嚇,葉問沒有退縮,照樣打贏了三浦,受傷了也不遺憾。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已經感受不到戰爭的殘酷。如果問你,面對日本人的侵略,是像李釗那樣屈服當漢奸,還是像葉問那樣挺下去反抗,就算受傷甚至死也不足惜呢?我想大多數人大概會回答,學習葉問選擇後者,那是因為我們有一顆正義的心!可是,真的有一把槍頂在你胸口,你會不怕死嗎?你會不屈服嗎?會像葉問那樣勇敢嗎?我想,很多人肯定就會害怕了,就順從了。因為我們根本沒有經歷過戰爭,沒有感受過那樣的恐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許多人會因為一點困難而退縮,面對一點挫折就喪氣,缺乏勇氣迎戰。所以,愛國也是需要勇氣的,不是光嘴上說說的。

《葉問》告訴我,如果你有足夠大的勇氣,可以為國家犧牲一切,那才叫真正的愛國!

葉問觀後感5

聽媽媽說,過幾天《葉問2》就要上映了。上映的那天是我的生日,媽媽準備帶我一起去看電影。心裡那個美啊!終於等到了今天,我看了大家期待已久的《葉問2》這部電影。

這是一個關於中國武術的事:有位武林高手,名叫葉問,他是詠春派的創始人,一心想把這門武功傳播出去。他來到了香港,開了一家武館。過了好長時間後,才來了個學武的人,他叫黃梁。葉問十分高興,因為這是他的第一個徒弟。詠春武館就這樣開張了。後來,他又陸陸續續的收了許多的徒弟。

為了得到武林同行的認可,葉問沒有別的辦法,只好上了挑戰臺,他所面對的都是武林中的各派高手,而且必須在圓臺上堅持至少一柱香的功夫,否則就捲鋪蓋捲走人,別想在香港開宗立派。可是,葉問是什麼人物,沒費多少事,就擺平了兩位高手,這時張師傅出場了,他是香港最大的門派洪拳的掌門人,同時也是武林中最厲害的高手。葉問沒有退縮,他毫不畏懼地迎了上去,與張師傅過起了招,高手對高手總是讓人看得驚心動魄,令人窒息。過了許久,時間到了,圓臺裂了,兩人依然沒分出勝負,最終,葉問得到了武林的認可。

後來,在一次與洋人的比武中,張師傅被洋拳王龍捲風給打死了,葉問得知後,十分傷心,決定為張師傅報仇雪恨。在與龍捲風的搏鬥中,葉問險象環生,數次被龍捲風打倒在地,憑著頑強的毅力,他又一次次地站了起來,並最終將對手打翻在地。

葉問真是我們大家的好榜樣。他的這種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學習的,為了祖國的未來,我們必須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雖然我們不能像葉問一樣擁有一身的武藝,但是我們可以像葉問一樣,擁有一身的知識,同樣也可以為國爭光的。

葉問觀後感6

雖然我是感性的人,可是我從未想過有哪一部電影能讓我落淚,偏偏在這個無眠的晚上,不知打開了《葉問2》讓我改變了我的想法。

初知葉問是在《葉問――一代宗師》裡面,這是葉問第一次感動的進入我的腦海,雖然《葉問2》的宣傳我也看過不少,可卻一向沒有刻意去看,如果說記住葉問是因為第一部電影的話,那麼,讓葉問在我腦海裡影響深刻乃至不可磨滅的,是今晚的感動與震撼。

一百餘分鐘的影片,每一分秒都難以遺忘,每一個場景都讓我為之震撼,1950年的香港,所有的中國人都受著洋人的壓榨,那場華洋拳賽,完全是一場不公平比賽,不向權勢低頭的葉問用壓抑不滿向在場的外國人以及全世界證明了華人的不屈與剛毅;當葉問倒下的時候,全香港的華人那種身受的“葉師傅,站起來”,讓龍捲風倒下時,用那種熟悉的語言倒數的聲音壓過了裁判,響徹了全香港的時候,一種中國人的團結與一致告訴了世界中國人是堅強的;最終葉問在理解記者採訪的時候,他沒有用這個最好的宣傳機會宣傳自我的武館,而是告訴全世界中國人的謙遜。

中華民族上下傳承了五千年的禮貌史,歷史上公正的記載著中華民族的繁榮、飽受欺凌、奮起反抗、傳承禮貌的歷史,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用小米加步槍抵抗著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飛機大炮的侵略,那個時候,我們軍事沒有日本發達,經濟沒有日本雄厚,可是我們憑著一樣東西取得了八年抗戰的勝利,這就是中國人的精神,一種幾千年以來深入了每一箇中國人血液的精神——不屈、剛毅團結與謙遜。

葉問觀後感7

很久沒寫過這東西了,寫之前,我就感覺,我寫得東西,嚴格意義上講,不是觀後感……

今天看了葉問2,感觸最深不是激烈的打鬥場面,而是發自內心的,作為一箇中國人的驕傲。

葉問初到香港,處處碰壁,但是仍衝破阻礙開辦了拳館,剛開始他和洪師傅對上的時候我以為洪師傅是反派,後面的劇情證明我錯了。他是個hero!真正的英雄!

話說那囂張的沒邊外國洋鬼子拳擊手上場叫囂,欺負了若干新人後,被葉問和洪師傅分開了,但是洪師傅為了讓外國拳擊手道歉,和他比試。但是洪師傅老人家年紀一大把了,還和一個外國人比武,(那外國人又高又壯,不知道是不是激素催的)結局當然是輸掉了,輸就算了,他為了不讓外國人看不起,硬是捱了n記重拳後,在臺上隕落了。悲劇。

葉問當然看那洋人不爽,在新聞招待會上向洋鬼子挑戰。

這場比試中,葉問毫無疑問的勝了,洋鬼子再牛逼不過是一龍套,主角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對吧~

但是整場比賽挺玄的,葉問和那拳擊手都到地過。

最後葉問打那洋人的時候,個人感覺,他,葉問,一代宗師,把他對洋人的憤怒,洪師傅的死,洋人對中國武術的不尊,以及一名武者的榮譽,灌注在了他的拳頭裡,他的肉體上的痛苦,化成了悲憤的力量,為了中國人的顏面,打出一記記快拳,幹倒了外國洋鬼子拳擊手!yes!!!invincible!

另:看完後要做到的幾件事

1.尊重每一個人,人雖然地位上有高低之分,但是人格上沒有貴賤之別。我們要學會互相尊重。

2.落後就要捱打,軟弱成就霸權!要好好學習,強身健體!

3.做人要謙遜,低調。

4.忽然想到了葉問第一部,以後要聽老婆話,這不是怕老婆,是尊重老婆。

葉問觀後感8

晚上爸爸媽媽竟在電視上看了《葉問4》,要知道,他們可是與電視遮蔽的群體。他們破天荒的看,一定有他們看的理由!我想起來了,剛放假的時候,我看過一次這部片子。所以,我就想要何不陪他們今天再腦補一下?

這是一部講葉問的兒子葉正在學校裡打架,被校長點名讓其退學,之後葉問又去美國幫兒子找學校的故事。

電影中葉正是典型的叛逆兒童,從與父親鬥嘴,不想跟父親學武術;待父親去美國,又不肯與父親通話。這些事情無一不證明:葉正是一名叛逆兒童。到美國的葉問,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為兒子向學校寫推薦信的事情。而身在佛山的葉正,還渾然不知,以為自己的父親根本不理解他。我想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的,不理解父親為什麼這樣做,不認可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也許是大人們的觀點罷了。

在美國為兒子找學校的過程中,葉問結識了萬會長——中華總會會長。在他身上讓我們知道了怎樣”忍”,因為美國人經常欺負其他華人,如果他不“忍”,欺負現象就會更加惡劣!就連自己的親女兒被美國人打,他也保持了他的“忍”。而在她女兒身上,我看到了忍無可忍後的結果。後來,萬會長也被她女兒打動了,接受了美國人的挑戰,展示了中國人秉持的“忍”。

但結局挺傷感的!其實,葉問這次去美國找學校的事,也是做過充分準備的。可葉問得了癌症已無法醫治。這可能就是父愛吧,不管自己多麼困難,都要把兒子的事情放在首位。

葉問的前三部都沒讓我失望,第四部更讓人拍案叫絕。不管是武術的表演,還是煽情的表演,都演的淋漓盡致。

葉問觀後感9

今天,我在看了《葉問4》這部電影,這部電影非常的好看!

事情是這樣的,我閒著無聊就幫我媽媽拖了一下地,又幫媽媽洗了一件衣服。於是,我媽就非常的開心。她開通了超級影院讓我看電影,超級影院裡的電影大多都是在電影院裡才能看的。

我在裡面翻到了許多在電影院才能看的電影,比如:《戰狼2》、《飛馳人生》、《流浪地球》、《鼠膽英雄》,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很多,而這些我以前都看過了,在茫茫的電影中我一下就看見了《葉問4》這部電影,我心想:這不是在20xx年新出的電影嗎?於是我就看了看,我看完之後感覺我自己都會詠春拳了。

電影內容是這樣的:葉問的兒子葉正在學校打架被校長學,葉正因只想學習武術與葉問吵起來了。葉問想讓葉正去美國上學,葉問去了美國的唐人街想讓唐人街的館長幫葉正寫一封推薦信,可館長因葉問的徒弟李小龍教華人武功而拒絕幫葉問寫推薦信。在一次偶然的相遇葉問認識了館長的女兒若男,若男也很想幫葉問,可她父親不同意。

有一次李小龍的徒弟想把詠春拳帶到部隊裡去,可美國人只認為跆拳道才是最厲害的,部隊的首領就派跆拳道教練在中秋節的武會上去砸場子,到了中秋節時教練將臺上的人全擊倒了。然後,葉問上去將教練打敗,首領發火了。最後,首領到了唐人街將館長打到了醫。這時葉問看不下去了,他前去部隊與首領決鬥。在葉問九死一生的時候,首領罵我們中國人是懦夫還說中國武術是最差的武術!葉問發火將首領擊敗,此時部隊裡掌聲一片。於是,館長寫了推薦信給葉問,而葉問並沒有拿。

葉問知道自己活不久了,就立刻飛回中國香港與兒子見了最後一面將詠春的精髓教與兒子葉正,隨後,葉問就去世了。

葉問觀後感10

昨天,我看了《葉問4》這部電影,我覺得非常精彩,讓我印象深刻。

它講述了一代宗師葉問受弟子李小龍之邀來到了美國,為了救人捲入了當地的糾紛中。葉問發現很多美國人對華人及中華武術的歧視越來越深,甚至想移走唐人街,他挺身而出,與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決一死戰,最後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獲得了勝利。因此改變了美國人對華人及中華武術的看法,並使中華武術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門必修課。

這部片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中華武術的魅力,而是海外華人令人敬佩的民族氣節,他們身處異國,卻不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互幫互助,必要時為同胞挺身而出。這部片子裡還有很多勵志的佳句“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的確如此,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就算他是個天才,也會表現得膽怯、不堪一擊。

《葉問4》裡面還包含父子之間的故事。葉問的兒子處於青春叛逆期,不愛上學、經常和同學打架,被學校開除,此時的葉問已患有癌症,但他不想讓兒子擔心,對兒子隱瞞,去美國幫兒子找尋合適的學校。在美國,葉問發現家長好像過於約束自己的孩子,不支援他們個人愛好,想到兒子喜歡練拳,但自己之前卻和大多數家長一樣,一味只是逼著孩子讀書。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葉問想教兒子練拳,而自己已經是癌症晚期,沒有過多的時間來教導,他又不能讓兒子放棄這門愛好,於是他把自己打木人樁的過程全部錄下來,讓兒子以後慢慢領略“詠春”的精髓。

作為習武之人,葉問和其他師傅也沒有忘記學武術的初心“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要站出來”,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把中華武術發揚光大。1972年葉問去世了,一代宗師結束了他那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

《葉問4》真是一部讓我受益終身的電影。

葉問觀後感11

倍受期待的電影《葉問2--宗師傳奇》已經上映了,我也在第一時間去電影院觀看了這部功夫片,《葉問2》電影觀後感。總體感覺這是第一部的'升級版,前半段是打鬥兼搞笑,後半段是打鬥兼煽情。回想前年看第一部的時候,觀眾的反應更加強烈,這可是有史以來我第一次在電影院裡聽到如此轟動的掌聲,難得啊。影片大概的劇情是這樣的:延續第一部的情節,在打死日軍軍官後,葉問在友人的幫助下,攜妻帶子,逃離佛山,定居香港開始了新生活。礙於生活的艱難,葉問不得不開館收徒,大弟子黃粱得葉問親傳,在與他人的切磋中被別人教訓了一番,由此引出了一場詠春與洪拳的大戰!從一開始的相互較量,到後來共同捍衛中國武術的尊嚴,上演了一段武術宗師之間的感人故事。

在故事的最後,還拋磚引玉的讓少年版的李小龍上場,也為這部影片添加了濃重的一筆,也許這正是導演為日後可能推出的第三部提前預熱,很期待。說到功夫片,最振奮人心的一定是比武。本片的打鬥場面非常緊湊,給我印象最深,也是最精彩的就是片尾葉問為洪震南報仇,捍衛中國武術,挑戰拳王"龍捲風"的那段精彩打鬥。當場上出現諸多不利於葉問的規則,葉問毫無怨言,詠春拳雨點般的砸在對手身上,輾轉騰挪之間拆招擒拿,一氣呵成,打出了中國武學精神。比武結束,葉問說道"今天的比賽,不是證明中國武術比西方拳擊好,只是向大家展示中國武術的修養和氣道,以及中國武術所要傳達的中和之道以及尊嚴。雖然人的地位有高低之分,但是人的本身沒有貴賤之別。"這句話打動了影片中和在場的所有觀眾。

總之,《葉問2》繼承了前部的優秀,絕對是一部打鬥場面精彩,能喚起中國人血性的影片,喜歡的朋友們一定要去電影院看,一定不會後悔。

葉問觀後感12

最近看了部電影,是《葉問4:完結篇》。其實看完後還是有很多感觸的,只不過我不僅僅看到了電影表層的一點東西,我還看見了電影的深處還蘊藏著製片人的一些東西。

首先從葉問入手。葉問,就是這部電影的男主角。他不是一個青少年,也不是一個熱血壯年,而是一個即將逝去的老人形象。他的兒子,其實和很多人一樣,平凡普通,甚至還叛逆,在學校與別人打架。但葉問並沒有為此而做作,他只是一直默默為兒子付出的。葉問在得知自己患了大病時,沒有表現得十分悲傷,而是很淡定。其實他心中知道,自己的路已經不長了,但他的兒子的路還遠,他必須為兒子鋪好路。所以電影的一條直線就是圍繞著葉問幫自己的兒子葉正找學校而開始的。電影其實有很多的大場面,這些大場面看著很熱血,但是我還是覺得有些脫離實際。像這種激烈的打鬥場面,在如今肯定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卻依舊對電影有著很高的評價。為什麼呢?原因在於電影不僅僅描繪了這些大人物精彩的畫面,更對細微的小人物有著細緻的刻畫。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按理說,一部動作片,只要將動作拍到位就完美了。可是《葉問4:完結篇》它就偏偏不,它偏要去花大篇幅描繪小人物的心理和動作。最後的效果也是讓我覺得驚豔,我反而對電影有了一個好的印象。這部電影不像別的電影,一下就來打鬥,從頭打到尾。這種電影有什麼好看的?難道只是來看電影裡的人打來打去?顯然不是,所以說《葉問4:完結篇》對這種現象的解決處理得相當恰當。它沒有太多的打鬥場面,但每個打鬥場面都來得十分流暢,就好像水到渠成,沒有很做作。電影本身就十分有看點,又有好的劇情和指導,《葉問4:完結篇》怎麼能不有好的票房呢?在我看來,電影對細節的把握是相當細緻的,因為我看電影時並沒有覺得哪個畫面是多餘的,彷彿有一條線將電影所有零亂的場景都串聯起來,給我一種很清晰、很明白的思路,也沒有給我留下什麼懸念,簡單明瞭。

葉問觀後感13

今天,我在學校觀看了《葉問》的電影,從這部電影我能看到葉問的功夫很了不起!

一九三零年代,中國武術之都的佛山,武風頂勝,各門各派為廣納門徒,經常集體比鬥以顯實力。葉問習的一身武藝但為人低調,故未有設館授徒,只徒在家中與友人閉關切磋、鑽研武術。

金山找為了在佛山揚名立萬,逐狠狠挫下各派館長。金山找為博得佛山市民認同,決意挑戰葉問。葉問在妻子的鼓勵下出手,以熟練的詠春拳大勝金山找。

好景不常,中日戰爭爆發,佛山淪陷,葉家大宅被日軍強佔,葉問被迫帶著妻子和兒子移居廢屋。

葉問一家生活艱苦,但葉問仍積極面對,一改闊少的態度,到煤炭廠當苦力,自力更生。

眾中國人默默耕耘之際,一批日軍前來生事,陪伴著日軍主任佐藤旁邊的翻譯官,竟是昔日佛山的巡警李釗。日軍將軍三浦是一名武痴,故以白米做獎賞,邀請中國人來到打鬥場與日軍切磋。葉問的好友武痴林在打鬥場內侮辱三浦,被活生生的擊斃。葉問為了尋找好友,便到打鬥場看,一進場就看到廖師傅被佐藤射中。葉問把心中的悲憤在打鬥場發洩出來,一對十個,痛擊敵人。三浦對葉問的身手欣賞,期待與葉問一戰。

葉問的摯友周清泉被淪為山賊的金山找勒索。葉問留在棉花廠教廣眾以詠春自衛。

三浦帶兵到棉花廠捉拿葉問,要求葉問向日軍傳授中國武術。葉問不甘做漢奸,還要替中國人挽回尊嚴,公然挑戰三浦。以詠春拳大勝空手道。卻被佐藤從背後一槍打傷……

後來,在摯友周清泉的幫助下,與妻子和兒子離開佛山。

如果沒有葉問的話,就沒有我們今天了!

葉問觀後感14

今日看的電影是《葉問》。

這個電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小時候看的《霍元甲》《陳真》,擂臺上,我國武林精英屢遭外國選手挑釁,屢戰屢敗,武林被嘲笑,國人被藐視,忍無可忍之時,武林英雄現身,險勝對手,為國爭光。

武打片,不僅僅展示武術的手眼身法步的絕美,還表現武林英雄的精神,比如隱忍,比如博愛,比如愛國。電影院幾度響起掌聲,為葉問的高強武藝,為葉問戰勝美國空手道選手,教師們在為祖國的藝術鼓掌,為自我的愛國之心鼓掌。

葉問和美國選手的對決,其實是空手道和中國武術流派之詠春拳的較量。中國軍官堅持把武術引進來進行訓練,美國軍官只承認空手道。其實空手道的起源與中國武術關係密切,早期空手道被稱為“唐手”。如果當時的衝突是真的,美國軍官絕對不會想到,此刻的“ChineseKongfu”多麼受世界青睞,好萊塢有多少的武打動作來自於中國武術,連美國迪士尼動畫片也引進中國武術題材拍攝《熊貓1》《熊貓2》。當然,那些只傳授武術給中國人反對教授外國人的華人,也絕對不會想到此刻的中國,有多少地方分佈著跆拳道、空手道的學習場所。觀念的分歧,往往是因為不夠了解文化的滲透只是時間早晚的事。

電影也加入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成分,葉問與兒子葉正,美國中華會館萬會長和女兒之間,關於下一代的愛好及發展,作為長輩不等把自我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否則雙方都徒增煩惱,影響情感,最重要的是誤了孩子的前途。

電影的故事性還是很強的,葉問到美國為兒子找學校,與華人會館產生誤會,又無意遇到萬會長女兒與同學發生矛盾,繼而同學矛盾上升為民族衝突,當地移民局決定逮捕華人會館所有人,美國軍官與中國軍官意見分歧,美國軍官意欲和中國武林人士決一勝負……曲折跌宕,扣人心絃。

每月一場電影,是一次團體休閒;每月一場電影,是一場視覺盛宴;每月一場電影,是一堂精品好課。

葉問觀後感15

《葉問4》終結篇,沒有太多的鋪墊,因為故事大家比較熟。高潮也不算高潮,故事就是這麼推進,然後又很尋常地結束。電影的故事雖然結束,但現實中的故事永遠都不會結束。

對於《葉問4》,我印象深刻的一句對白是,“那你有沒有走出去,跟他們直接溝通?”

與其在唐人街裡整天吐槽沒有被公平對待,不如走出去,直接跟他們直接溝通,改變自己,改變他人。

這不正是我們圈外的第三選擇嗎?這不正是我們圈外的高難度溝通嗎?

美國士官通過正確的向上彙報工作,改變了指揮官的態度,採納了自己的意見,蒐集中國功夫的資料,如確有價值,則用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訓練當中。

這不正是向上管理嗎?

面對美國軍官的挑釁,葉問師傅選擇應戰。

有時候直面衝突就是我們的唯一選擇。強大自己,靈活應變,自信,發揮出最大的潛能,贏得衝突。

當年的中國人又瘦小又矮,力量又不夠大,不知道是怎麼打贏大塊頭美國人的。總之看完這部電影,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驕傲。

功夫裡面有很多哲理。

隨機應變,找對方弱點,偶爾處於弱勢不要氣餒,偶爾贏得一招半式不要自大放鬆警惕,對手沒完全倒下,比賽都不算完全結束,被放倒要立刻爬起來,攻擊是最好的防禦,無法還擊就重點防禦,並伺機攻擊對方破綻,一有機會決勝負,用盡全力,盡情出擊。

在功夫裡面,埋頭練一門功夫,而不經常找不同的對手對戰,其實是很不好的。因為每一種功夫都有優點,取長補短,刻意練習,才會有更快的進步。

我們中國崛起之路,也是每個中國人崛起之路,歸根到底要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