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你好,之華觀後感6篇

你好,之華觀後感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你好,之華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你好,之華觀後感6篇

你好,之華觀後感1

9月得知這部影片在11月上映,就定下了鬧鐘要去赴這個約會,所以首映這天雖然忙到很晚,但還是趕上了最晚的夜場在影院裡看完了這部片子。之所以想去看這部片子,是因為曾經對導演巖井俊二情有獨鍾,當年他的那部《情書》對那時的我意義非凡,積壓許久的鬱結似乎在那裡終於找到了一個出口,是他給了一種情感祕而不宣的認同感,所以若干年後,也很想看看,現在他的心緒會有什麼樣的改變,是否又能和我不謀而合。

接近兩小時的觀影,讓我看到了他的改變與堅持,不再似情書那般單純,展現了情感的很多面,希望、失望和絕望若隱若現,較之以前加入了更多現實生活的寫意,沒有那麼多巧合,也沒有那麼多恰到好處,看來他也掙扎過,甚至痛苦過,還有什麼樣的情能似當年的那場雪一樣純淨,後來他坦然了,最真的那個部分保留,其餘的均是無限可能,只有接受了人生的無常,才能再安然地回到那個最純真的所在,我能理解的他的變化大抵如此。

而他的堅持,一是堅持要慢下來,雖然短暫地提到了微信及網路,但很快就被摔得粉碎,取而代之的仍是他熟悉的書信,好似只有這緩慢的筆觸才能更好地傳遞他的思緒,二是堅持不放棄中學這片淨土,因為那是所有情感的始發地,是經歷了千辛萬苦還想要回到的地方,是歷經半生還要重新明確意義獲取力量的地方,哪怕這個地方早已人去樓空,荒草叢生。

看完電影后,我真實地體驗到了一種解脫,較之《情書》那會兒強烈地想從另一個人身上尋求認同,極度羞澀地借別人的作品來釋懷自己的情緒,現在的我已經把巖井俊二看成了一個旁人,他在描述他的故事,我可以看可以聽,也可以認同也可以忽略,我再也無須從別人的生活裡去找自己的存在,如果某天能和巖井俊二一起坐著喝杯茶,說不定他也會認同我的一些感悟和體會。所以我想慢慢地去寫一些觀後感,就當是和這位兄長一起聊一個我們都感興趣的話題,關於情。

你好,之華觀後感2

不知道為什麼評分這麼低,但是本人是很喜歡的。可能是因為對周迅有偏愛,覺得拍的比前幾天重映的《情書》還好,可能是個人喜好的原因。電影涉及了很多主題,比如說初戀,出軌,家暴,死亡,錯過等等,但是我覺得這就是一個生活的故事,不管解決怎樣,都是輕描淡寫,就像現實生活,最終我們都會接受事實,繼續前行,這倒是給了我很大的勇氣。面對之南的死亡,我們只知道是抑鬱症自殺,並沒有過分的描述當事人的悲傷,但是悲傷卻暗流湧動。對於之華與尹川的通訊,我並不認為那是一種出軌或是在彌補錯過的遺憾,而是覺得那是對美好的青春期的懷念,就像是對一朵花的懷念,我們並不想讓它重開,只是覺得它開的時候很美,所以想記住,而且他們並沒有曖昧,這種老朋友般的信任和熟悉讓人安心。中間穿插了之華夫婦的相處、晨晨對於失去媽媽的悲傷、還有婆婆和英語老師“戀情”、張超的故事、颯然的暗戀,故事跟豐富,但是不突兀,安排的很有序,層次分明,很佩服巖井俊二對故事的掌控力。

說回故事主線,也是一個錯過的故事,跟《情書》累似,它串起了之華和之南的生命,之華錯過了尹川,然後繼續前行,有了愛人,有了女兒,算是美滿,之南卻因為遇人不淑,選擇結束生命。之華和之南像是一個生命的兩條線,平行宇宙出現在了一起,愛與不愛、留下或者離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不能說那種生活是對的,我們也無法理解每一種選擇的原因,但是生活就是這樣,選擇之後只能往前,答案只有走到終點才會顯現。

有時候身邊的人就是平行時空的另外一個自己,只是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選擇後的你,你們沒有聯絡,卻也緊密相連,這樣想來人生就沒有那麼寂寞了。有人說為什麼不是《你好,之南》,其實之華就是另外一個之南呀。

你好,之華觀後感3

很遺憾未能第一時間寫出我的觀後感,腦海中剩下的電影畫面已日漸稀少和模糊,不過所謂觀後感主要都是自己的感悟和體會,未必需要過多地去解讀導演的心思和意圖,所以電影細節記得多與少似乎也不太重要了,閒暇之餘,繼續一封書信,何樂而不為。

之南,在電影裡是一個活在回憶裡的主角,自始至終都是所有人的焦點,而現實中是一個已亡人,從未露面。回憶中的過去,她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人見人愛,而近在眼前的現實,她被老公家暴說沒女人味,抑鬱自殺。巖井俊二把這個最富戲劇性的人物隱藏了起來,而靠一些看上去並不那麼光鮮耀眼的普通人去慢慢地把她的樣子描繪出來。在緩慢挖掘這個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才隱約觸碰到了一種遊歷半生的情愫,對於代表著純真美好的青春不再那麼肆意地去祭奠,因為知道很多東西都是一去不返,比如之南的死,比如中學校園的人去樓空。但同時又很難褪去那些美好刻在心裡的`痕,因為半生過後才發現一見鍾情再難出現,心動也不是說有就有,就連與人交流都變得異常艱難。可能有很多人都在遺憾之南這個角色的人設,明明她就不缺優秀的追求者,可為什麼偏偏選了一個渣男把自己逼入絕境。但如果把之南看成是心頭的那道美好的痕,也許很多人就理解了,這也是為什麼片中反覆在吟誦的一句話:人生有無限的可能。她不過是無限可能中的一種,讓人難以忘懷,但還必須得坦然告別。如果你覺得這是對美好逝去最好的緬懷,它算是,如果你覺得這是對人生永珍的一種無奈,它也算是,與之南有過交集的那些人隨著她的離去都在經歷著內心各種類似的煎熬,所以巖井俊二告訴我們他走出來了,可是你呢,還在哪裡?

謹以此給那些心裡有類似之南存在的人。

你好,之華觀後感4

《你好,之華》是一步溫馨細膩的影片,因為曾在大連生活過6年,隔著螢幕彷彿感受到了大連冬天的氣息。

電影一開場是之華的姐姐之南的葬禮,一個人從有血有肉變成了一盒骨灰,我一開始很冷漠地看著。悲傷溢位是在之南的兒子看到死鳥之後,一隻鳥死在冬日街頭、居民樓下,它死了,冷冷的,再也不可能飛向藍天或者吃點好吃的了,那孩子呆呆地站在那裡看了一會,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大概是想到了他媽媽也死了,永遠也沒有媽媽了,即使他裝作沒事人一樣照常打遊戲,他只是將內心洶湧的悲傷關在心門之外,但假裝其不存在不是真的不存在。

媽媽去世,對孩子是永遠無法承受的痛。別說一個小孩子,即使我已三十好幾,我依然不能去想象失去媽媽,這世上再也沒有一個人我能去叫她“媽媽”,因為“媽媽”意味著無條件的接納與愛,意味著永恆的溫暖呵護。當我感受到小男孩失去媽媽的痛後,內心跟著變柔軟,眼角跟著變溼潤了。

之男放棄生命這事,我還是覺得傻。100多歲的葉曼先生說“我現在是時時可死,步步求生”,活到淋漓、不留遺憾才能時時可死,但依然步步求生去做那些可以滋養自己生命的事情、浸潤在美好的事物中。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去買了之華同款的指甲油--Tiffany Blue. 直男老公不能接受這個顏色,其實平日保守的我只塗中規中矩的紅色,忽然想塗個跳躍色彩的指甲油並且立刻行動了也許是種安分的釋放,在這一刻想要自在、想要個性,那通過很小的成本就做到了。

你好,之華觀後感5

很多人都說尹川就是巖井俊二自己,我倒覺得這樣片面了點,以導演自身的人生閱歷應該已不再侷限於用一個個體角色來展現自我了,所以要說尹川有他的內心展現嗎?肯定有,但不全是。影片的名字貌似以之華為主,但其實多少有點尹川的口吻,不只尹川,這片子裡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有一點相似,就是藏而不露,很多的東西靠外在的表演很難詮釋,這倒有點接近導演的特質,較之《情書》裡的極致,這部片子明顯平緩了很多,加入了很多反思和不確定,帶給大家更多思考的空間。

說回尹川,年少時被之華喜歡,但卻喜歡之南,面對之華的告白斷然拒絕,雖然與之南曾經走到過一起,但最終仍是失去,若干年後,雖然一眼就認出了冒充姐姐的之華,但仍舊在微信上留下一句:30年來一直喜歡你。尹川身上一大堆疑點,全部都留給了觀眾,沒有旁白沒有解釋,過程只有他自己清楚,而結果則是他30年後似乎才真正從那些不清不楚中走了出來。

看完影片,總覺得尹川身上被注入了太多的理想情結,一來有才華有足夠的資本被人喜歡,也就是不缺愛,二來在這個基礎上還很果斷專情,面對所愛之人移情別戀依然心無旁騖,三來不僅專情還很長情,幾十年來都未能忘情,這些足以把我們認知的情感推向極致,但同時似乎又有些可望而不可及,所以片中也有類似的困惑和反思,估計沒人覺得尹川過得很好,失望失意相伴左右,一腔深情總是無處安放,如果影片描述到此就戛然而止,不論別人,我一定會特別失望,因為如果感情直接從重情墜落到無情,中間丟失的不僅是感情其實還有人性,好在影片善待了他,甚至可以說厚待了他,不僅被他拒絕過的人還能對他溫柔如初,連他以為早已石沉大海的情誼還能換來綿綿迴響,他內心的振奮來得雖然比較遲,但也還算盡興。

我本人對這個角色並未有太多共鳴,只是覺得他能在深情裡一路走來,歷經千辛萬苦,依然還願意相信,那就夠了。

你好,之華觀後感6

終我們一生,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辦法轟轟烈烈、蕩氣迴腸,身為普通人的一生就是日常的得到失去,和其中不易察覺的變化成長。

《你好,之華》大概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沒有令人期待的大喜大悲的結局,但是卻平實地記錄了生活。周迅變成了洗手作羹湯的主婦,杜江是爭風吃醋但也溫情顧家的程式設計師丈夫,秦昊則是不溫不火的中年作家。故事因死亡開始,引發了3代人的情感故事,而到最後也就像我們的日常一樣,生者堅強,生活依舊。整個故事也正如書信一樣:在落筆之前由於反覆的思索、筆尖的乾澀,寫出來的文字濾掉了那些激烈的情感和莽撞的衝動,徐徐展開,但也有著一點一點的閃光之處;情緒一層一層積壓,到最後可能是噴薄,也可能就是內化。

很喜歡的兩個情節:周迅參加同學會回來,老同學都沒有認出她是之華而非姐姐之南,周迅邊脫著鞋子邊說“很正常啊,這麼多年過去,大家禿的禿,整容的整容,認不出來也很正常啊”,可愛又無奈;小男孩參加完媽媽的葬禮之後還和姐姐鬥嘴說不要和姐姐住在一起、姐姐太嘮叨,然後在小姨家(也就是周迅家)住了一段之後忽然反應過來生死之別,開始傷感、出走,並引發了情感的迸發。

每個人的發揮都恰到好處,小演員為片子注入了青春和明媚的憂傷,成年演員們則演出了生活,甚至周迅和秦昊的結巴都如此自然。當然作為周迅的粉絲,最關注的還是她,甚至到了後半段,周迅一出現我就開始哭,哭的不是劇情,更多的是看到了一箇中年女演員的惑和不惑。素顏出鏡演媽媽,不再轟轟烈烈卻依舊動人,那個當初我最愛的女孩長大了,卻依然從容和精湛,真好。

平淡又真實,生活是一抹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