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關於《魯濱孫漂流記》觀後感大綱

關於《魯濱孫漂流記》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歐洲“小說之父”笛福原著《魯濱遜漂流記》講述的是一個人荒島求生的故事,脫胎於原著的動畫片《魯濱遜漂流記》則是一部反映愛和團結的作品。下面是關於《魯濱孫漂流記》觀後感的內容,歡迎閱讀!

關於《魯濱孫漂流記》觀後感

  《魯濱孫漂流記》觀後感1

在茫茫荒野中只為了生存。

昨夜,看了一部電影,它是深入人心的--《魯濱孫漂流記》。是1997年版的,小時侯看過書,看的是它激動人心的歷險以及精彩情節,而現在看到的,是人類在自然面前永遠是屈服者,因為它過於偉大。當主人公面對的只有大海,原始森林,孤單與寂寞時,唯一的信念--生存。

而當魯濱孫從食人族救出黑人--星期五,兩人因為種族、價值觀、習俗生活方向各種差異,它們常常會有隔閡、爭吵。不過他們擁有唯一堅持茫茫的大海中看不到起點和終點,仰頭是茫然天空,星空每一顆星都是這樣蕭條,此刻所有語言都將廢棄,兩人就這樣互相依偎,彼此理解,也許著也是人類情感最本質的迴歸,沒有猜疑沒有算計也不會互相傷害。

而影片末尾,魯濱孫與星期五最終以人類智慧與自然智慧離開了孤島,在海面漂流是,對魯濱遜來說可能是一個未知真實的終點。而對星期五來說,可能是一個新的起點,同樣茫然無措。不管起點終點,終有一天到達彼岸,到達他們陌生而又熟悉意想不到的複雜世界。那裡不僅僅只是為了生存。因為人類的猜疑和敏感、種族歧視。一個白人用槍彈射進星期五的胸口,而記得的是那人說了一句話:這樣那些原始的黑人就不會再傷害人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魯濱遜那一聲痛徹心扉的吶喊--不。

  《魯濱孫漂流記》觀後感2

電影《魯濱遜漂流記》的故事由古典名著延伸而來,在原著小說誕生三個世紀之後,又煥發了新的光彩,也被加諸了新的主題內涵,可以算對傳統故事的回爐再造,乍看下去趣味盎然,而“寓教於樂”的功能性更是值得一書。

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於1719出版的一部長篇作品,在發表數年後,被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範圍廣為流傳,現如今“魯濱遜”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形象,並被多次改編成影視作品,而這一次的3D動畫版,或許是其中最具有顛覆性的一個,畢竟原著的漂流與奮鬥的故事,已經變成了流落荒島之後,與島上的小動物島主們和諧生存、抵禦外敵物種入侵的故事,結局也更是讓人大呼意外。

這一次電影《魯濱遜漂流記》最大的變化在於,其一是對主人公魯濱遜的命運安排,其二是將眾多的小動物設定在故事中,成為全片劇情的推動力量。所以,電影的大部分故事情節,都發生在茫茫大海的荒島之上,島雖然不大,但生物物種的豐富性,還是給了魯濱遜很多的安慰,很慶幸魯濱遜是英國人,紳士般的人物,從未動過“吃”心,估計若是國人,這故事便會成為野生動物大餐之旅。

魯濱遜的故事,就從他因航船的觸礁流落荒島開始,與荒島上的一票動物們,從敵意到包容,再到親如一家的親密相處,反襯出動物與人的超常伴生關係,其中既有和魯濱遜走得最近的鸚鵡“星期二”,也有山羊、貘、刺蝟、變色龍等等各款萌物,以及從船上偷溜下來的兩隻壞貓,對了,他們在國語配音版中的名字分別叫抖森和黴黴,這樣近乎“信達雅”的翻譯,小孩子聽不懂,大人們心領神會,也算是神來之筆。

故事的跨度,應該有幾年的時間,魯濱遜從一開始的艱苦求生,接著搭建高塔,每夜點蠟燭守望會有過往船隻的出現及營救,以及後來逐漸習慣了島上的快樂生活,這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適應過程。當然,故事的開啟始於航船,結束也始於另一艘航船,從前一艘航船的海難事故,到後一艘航船不懷好意的營救,其實代表了一種宿命的無力,或許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想當然的美好,我們所要做的,則是如何在“漂流”的.生活中,學會隨遇而安,隨波逐流。

而在《魯濱遜漂流記》這部電影中,需要我們進行反思的,則是人與動物的關係,就如片中的紅嘴鷗所擔心的,怕眾動物“島主”們和人類相處太久,會變胖變懶,人對動物生活的干預,讓他們更安逸一些,究竟是不是好事?並不太容易得到結論。

在片中的反面角色,是那兩隻壞貓,充滿了仇恨的念頭,又在陸續的繁衍中,組建了龐大的壞貓軍團,同樣會讓觀眾有所領悟,野蠻生長的敵人,又該如何遏制?但無論如何,片中的壞貓軍團對陣島上的動物居民的大戰,還是足夠酣暢淋漓和妙趣橫生的。

電影《魯賓遜漂流記》其實給到了眾多古典作品的改編,一個全新的操作思路,那就是不拘泥於原著的情節,並在“陳舊”的故事中,引入最具現代化的動物角色,帶出有關生態的話題,這種創新,會讓更多的小朋友,以更加喜聞樂見的方式,接觸名著經典,並由此留存記憶,有待未來開啟正統的原著小說的閱讀,便是於此,以動畫作為名著的敲門磚,不失為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魯濱孫漂流記》觀後感3

用動物總動員來形容這場比利時與法國合拍的動畫版《魯濱遜漂流記》顯然更為貼切,電影預想以好萊塢動畫的形式引人入勝,但一面喧兵奪主的動物不僅佔據了魯濱遜的主角地位,另一面內在的貧乏更使電影早已難見原著的魅力經典。

這並不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魯濱遜漂流記》,而只是假借魯濱遜的噱頭,實則拍著一部乏善可陳的動物亂鬥,電影的劇情主線已然不是魯濱遜的荒島求生,而變成了一場與邪惡反派貓的戰鬥,可以說這部電影即便去掉了魯濱遜這個家喻戶曉的主場人物,對劇情的推進並沒有太大的影響,誠然根據原有經典的創新未嘗不可,但如此做法與掛羊頭賣狗肉實則並無何般不同。

如果說這部動畫還有什麼地方能值得稱道,那便只剩下尚能差強人意的製作,可即便如此,也無法填補劇情的貧瘠,這場動物依靠魯濱遜戰惡貓的故事想要突顯什麼,顯然不會再是那原著中頑強求生的毅力與果敢,且最終魯濱遜和動物們留在荒島的結局更令人哭笑不得,整部動畫除了偶然為之的包袱,使人幾乎再也找不到任何寓教於樂的亮點,這對於一部動畫片來說無疑是最為尷尬的。

隨著近年來不管是迪士尼還是夢工廠在製造萌寵上所獲得的巨大成功,歐洲很多動畫開始丟棄了自身的風格,轉而去仿效美國的萌寵當道,但很多歐洲電影卻忽視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前者是在一個充沛飽滿的劇情構思下的萌化,而後者的仿效只是單一的去塑造了這種形象,卻全然沒有前者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至於甚至要套用《魯濱遜漂流記》這樣的故事來找尋賣點,這最終的效果又何嘗不會是弄巧成拙?!

此漂非彼漂,歐洲動畫多年來不重故事,而只注哲思的形式,使這部電影在一個有著經典藍本為依託且有著成熟動畫製作水平的境況下,想去模仿萌寵式的成功亦難以真正做到美式動畫的出彩,這其中的原因有著經典藍本的限制,但更多的是創新的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