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幼兒園》觀後感範例

《幼兒園》觀後感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觀後感

《幼兒園》觀後感1

《幼兒園》是張以慶執導的一部紀錄片,獲得第十一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人文紀錄片創意獎”、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唯一的紀錄片大獎。通過記錄一所幼兒園中一個小班,一箇中班和一個大班在14個月裡的生活,為我們真實展現了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點滴,從一堆堆生活的碎片中,以微觀的角度審視世界,詮釋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天真無邪。

本片通篇沒有一句解說詞,沒有連續的情節,是一個毫無故事化的紀錄片,但也正是這種別具一格的表現方式,只是用孩子們日常、偶然、本能的表情和動作,向我們詮釋了孩子對這個世界初步認識的懵懂不安,也帶我們回憶了孩童時不加修飾的天真美好。但孩子們逐漸深刻的思想、成熟的性格,也令人始料不及、思緒沉重,小小生命的深沉訴說,又展現了世界讓人不得不接受的另一面。

片中的對白樸實而富有情感。影片的第一個場景,便是孩子們第一次進幼兒園與家長分開。對一個新環境的陌生不安,家長和老師強制性的動作,令孩子們用他們的方式表達此刻心中的惶恐,不停的哭喊聲讓人聽了揪心、同情。一句“老師別搶我”和“把老師當媽媽”以及下文不斷出現的一句“我要回家”,簡單真實的幾句話,其實反映了孩子們對父母強烈的依賴感。從出生到現在,他們的視線裡總是出現的兩個身影,令他們覺得放心習慣,孩子更是在不知不覺中對家長形成了堅不可摧的信任,但這種心理的平衡感在家長驟然離開時被打破。孩子的心,總是簡單而平靜,成年人心中的喜怒哀樂在他們那會被放大千倍萬倍,對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天地,心中被放大的不安令他們本能的抗拒。也許,這種抗拒也是人們心中最初的純善對這個現實冰冷的社會一種無聲息的反抗吧。

本片的拍攝技巧拿捏得當,在拍攝外景時,運用了大量的景深——操場上的玩耍場景,淅淅瀝瀝下著雨的場景,新年將到大雪紛揚的場景.....刻意的虛化,突出了孩子們真實的一面,同時也表現了孩子的心中對這個世界懵懂的認識。導演別具匠心的表達方式,增添了藝術效果。

黑白的藝術處理別具一格而蘊含深意。在本應該五彩斑斕的孩童生活中穿插了孩子們練習心算,對生活中情感、政治、歷史等事情的看法。與五彩斑斕的充滿童真的生活形成對比,體現了孩子接觸了這個世界後,逐漸深刻的思想、成熟的性格,而這種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認知令人始料不及。面對片中一個個“小大人”,很多人對此除了感到幽默滑稽的同時,也思緒沉重。父母那一代人的童年生活雖然貧窮,但處處洋溢孩子本應該擁有的純真無慮,童年不應該如此嗎?面對一個個對歷史政治侃侃而談的孩子,也許時代的變遷改變了太多事物,但看到這種烙印刻在孩子們的身上,難免不讓人感到無奈的痛心和沉重的壓抑。從孩子的眼中看到了這個世界的真實,我們該慶幸還是悲哀?

傳統民樂《茉莉花》的響起應情應景,富含深意。敘述孩子與父母分離的場景時響起,體現了孩子們初步接觸這個陌生世界時的懵懂不安,單純青澀,表達了對孩子開始成長的期許,但似乎也包含了對一顆柔軟簡單的心靈將變得複雜深刻的擔憂。在令人無法拒絕的成長中相對於天真單純而言,側面襯托了世界的另一面。在敘述放學時,最後一個孩子等待母親到來的時候,響起了《茉莉花》,加上對孩子面部焦慮不安的表情的特寫,音樂給人一種憐惜哀婉之感。孩子在空曠校園中等待母親,一種在安靜偌大的空間裡、自己渺小不堪的心理暗示,誇大了他心中的無助之感,同時也反映了社會中父母奔波,對孩子遲到的關愛的社會現實。

樸實而富有情感的對白,拿捏準確的拍攝技巧,別具一格的黑白藝術處理,應情應景的音樂《茉莉花》,為該片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幼兒園》詮釋了孩子身上的天真無邪,以微觀的角度折射巨集觀世界。幼兒園,記錄了人們漸行漸遠的童真。逐漸長大的人群,接受了成長的代價,再回首童年時光,對那個單純如同白紙般的幼年自我,除了嚮往還有淡淡苦澀.....

《幼兒園》觀後感2

在孝南區教育局領導對幼兒教育的重視下,於5月x日我們民辦幼兒園2 0多位園長在黃科長的帶領下前往應城東馬坊驛中幼兒園、實驗幼兒園、苗苗幼兒園和航天新村幼兒園參觀學習。一日之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收穫頗豐,感受頗深,同時我深感現代幼兒教育不僅要廣泛而且也要注意形式,要為幼兒提供一個豐富的、精心設計的、有序的、探索的、變化的環境。

體會之一:園內環境規劃好。走進實驗幼兒園,感覺綠色滿目,整齊清爽。寬敞的活動場地上,有許多非常符合幼兒年齡認知的器械,滑梯、鞦韆、轉轉椅等玩具,彷彿進入了一個童話王國。進入幼兒教室走廊兩邊,到處都貼著幼兒的繪畫作品,走廊各處都掛著許多教師自制的裝飾。進入教室更是漂亮,各種手工作品掛滿了教室,教室功能區劃得當,不禁從心裡讚美那些心靈手巧的教師。每個教室環境創設各有特色,有專門供幼兒放書包的書櫃,上課的教室都配備了廁所、流水洗手,每個教室裡都放著許多學具、教具、墊子等,還有專門放玩具的活動區。

體會之二:環境創設有新意。參觀了一些教室後,發現各班級的環境是不斷隨孩子的學習內容變換而變化的,每個活動室外牆都用照片、文字、作品等各種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各種主題課程的安排、開展的階段活動,讓每一位家長和來訪者對幼兒園的活動一目瞭然,走進活動室,只要你瀏覽一下四周的牆飾、投放的材料,你就會大致清楚這個班最近在開展什麼主題活動,主題氛圍極其濃厚。老師創設的每一個環境,都是有目的的,他們將活動的目標最大程度地滲透到活動區中,滲透在活動材料中,為幼兒創設科學、有趣、豐富、有層次的區域活動,與幼兒共同準備大量適宜的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需要、能力自由選擇操作材料去欣賞、去探究,去表達。幼兒採用畫、剪、貼、做等多種形式進行表現,空中的懸持物,琳琅滿目的幼兒作品及幼兒創作的牆飾等,全是為幼兒提供說話表達的空間。

體會之三: 娛教於樂寓意深。在苗苗幼兒園裡感受到她們注重幼兒的參與,讓孩子們瞭解基本的生活小常識,如 :常見的農作物、植物、以及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些實物。除了經常教給幼兒那些自理能力,如:繫鞋帶、穿衣服、扣鈕釦之外,也要讓孩子們瞭解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到的環保小事。比如說:節水、節電、廢物利用、綠色食品……讓他們知道這些的基本作用。並給他們足夠的實踐領域,很多玩具都是廢物利用由幼兒自制的,這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從小培養著孩子愛心的好方法,也使環境透出了孩子的`稚氣和特點,讓人感覺這是孩子的環境,使環境真正成為幼兒主動學習、主動表達、表現的空間。利用環境不斷為幼兒提供參與的機會,充分發揮了環境的整體功能。

此次參觀拓寬了我的思路,豐富了在我園環境創設方面的想象空間,也從中看到了幼兒園教育的先進理念和不斷追求創新的教學理念。本次活動後,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積極改善我園環境創設。一是把參觀時拍的照片製成圖片,組織全園教師進行觀看和學習,以提高教師環境創設能力。二是組織教師平時要注意收集一些廢舊物品,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自制玩具,如:大紙箱滾筒、風車、布飛碟、手提沙包、綵綢易拉罐等,來豐富我園的環境創設,讓孩子們在這些自制玩具中玩得快樂開心。三是組織教師進行牆體裝飾創作。在教室牆面、玻璃窗上創作牆體裝飾畫、玻璃窗裝飾畫,提高我園的整體形象。四是利用多種形式提高教師水平。採取走出去、請進來和上網等形式進行交流,為教師提供不斷髮展,不斷提高的教學環境。

總之,要認真學習、汲取他們的經驗,把我園的環境創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讓美好的環境創設成為孩子們的新天地。

《幼兒園》觀後感3

10月28日下午,我們在張園長和田園長的帶領下來到孤島社群第三幼兒園觀摩學習。

1、細緻工作。在參觀整個過程中,我們一致體會到了孤島三幼老師們工作的精細。空心字型中的黑白線描裝飾,物品的歸類整理(整理箱上的標誌不是我們通常的數字或者彩色線條,而是古詩詞句,幼兒整理物品的同時還可以熟悉古詩),各年齡段班級幼兒的晨檢卡(小班段是粘扣形式的,中班段是掛鉤形式的,大班段是蓋印章形式的,)牆面展示照片的邊框老師們也都精細的裝飾過,包括整個參觀過程三幼老師們的接待也都處處細緻貼心,令人印象深刻。正如三幼給我們展示的,作為幼兒園,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把工作做細,做足細節,做好細節,才能提高幼兒園的品質,讓幼兒園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2、童話特色。在三幼副園長王旭琴的彙報交流中能明顯的感受到整個三幼濃濃的童話氛圍,“每天一會、每週一課,每月一題,每年一演”的童話課題模式,讓童話真正走到了孩子們身邊,走進了孩子們的心中。兩位一線教師現場介紹了她們在童話課題實施的實際操作中的過程和方法:有層次的童話教學:1、幼兒自我介紹階段,培養幼兒大方大膽表演的基本能力。2、利用睡前或離園前時間幼兒自由將熟悉的故事。3、通過演員招募和競爭,走上童話演出的舞臺。一場童話劇完整的排演過程:1、選擇劇本,熟悉情節。利用邊角料時間為幼兒提供一些童話素材,幼兒自己選擇一幕最感興趣的童話劇,之後不斷熟悉童話情節。2、招募演員,分配角色。老師將劇目提綱列好後,列出劇目中出現的各種角色並張貼在班級中進行演員招募,幼兒根據招募表自己選擇角色並報名。若一個角色出現多人報名則需要進行公開的比賽,幼兒評選出最適合的人出演角色。教師也可根據情節適當調整角色的數量,兼顧劇本和幼兒的需要。3、道具製作,家園配合。當劇本和角色都定案,接下來就要準備舞臺道具。我們都知道這是個大工程,老師們會發動家長資源共同參與,大班幼兒還可以自制部分道具。孩子和家長的參與度很高。4、自主排演,作品誕生。幼兒演出,這是成果展示的階段,也是所有參與人員最有成就感的時刻。幼兒園以班級為單位全園演出,可以組織家長觀賞,也可以刻錄成光碟儲存。在親子童話繪本展示中,我們看到了許多幼兒和家長精彩的製作,摺紙、撕紙貼上、毛線、繪畫,不僅形式豐富多樣,而且製作精細,用盡心思。

3、藝術氣息。整個三幼的環境設計和區域性的裝飾都體現出一種理念性,設計感。走廊上美工作品的展示,不僅佈局美觀、豐富,而且幼兒作品形式多樣,感覺三幼的孩子們都是小小藝術家,作品中體現出孩子們的童真和歡樂情緒,很有感染力。

4、廢舊利用。廢舊的空調包裝箱,你會用來做什麼?三幼的老師們用報紙鋪底,張貼上幼兒作品,它就成了一個作品展示櫃。院牆上修出水泥槽,這裡就成了孩子的種植角。門口的花池裡中上白菜、蘿蔔,也能讓孩子們進距離觀察這些生活中熟悉的蔬菜的生長過程。三幼的老師們在有限的空間內儘可能的為孩子們創造豐富的教育環境。

5、家的感覺。作為一所省示範園所,三幼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省級、局級教學能手,局級優秀保育員等等,在一所小型園所中聚集了這些優秀人才,使得三幼的保教工作有了一個較高的基點。在參觀中,在園長的彙報交流中,都能感受到這個團隊的親和力、凝聚力,幼兒園不僅是孩子的家,還是老師們的家。只有一個快樂、融洽的團隊,才能帶出快樂、融洽的孩子。

空間有限,不是制約發展的理由;因為學習,獲得發展的機遇;因為堅持,把思想落實到行動上;因為“不比硬體比軟體”,讓三幼有了面向管理局園所開放的機遇。我想正是三幼的這種辦園精神和理念,才使得她們有了今天的成就。

《幼兒園》觀後感4

公開課那天,天氣很冷,到達教室時,好多小朋友和家長都到了,小朋友們各自找自己喜歡的玩具,自由玩耍呢,兒子也找了一個多米諾玩具玩起來,幼兒園公開課觀後感。沒一會兒,就到集體活動時間了,大二班的小朋友在兩位老師的帶領下,分成2個小組,在操場跑步,做操。兒子本來排在後面,時不時的想擠到前面去,雖然時時有點你擠我擠,小朋友們還是緊跟老師,不掉隊。跑完步,就是做操,老師在前示範,小朋友跟做,大多跟得有模有樣,不過兒子好像不大行,雖然站在第一排,好多動作沒跟上。總的來說,小朋友們都表現不錯,熱火朝天的,倒是在旁邊觀摩的家長們都凍得直吸鼻子。

早操後就是今天的重點了,講故事和學本領時間。首先是蘇老師看圖講故事。講的是熊伯伯在新年給森林裡的小動物送禮物的故事。故事設計得層層迭進,先是給小松鼠送小絨帽,讓小朋友回答理由。兒子開始好像沒進入狀態,不舉手也不吱聲,不過到第二個問題,大白鵝過冰凍的河時,就開始搶答了。蘇老師把故事講得很好,互動的地方也很多,小朋友們也很活躍。之後是講如何將一大堆禮物送給其它森林裡的小動物了,有大象,有兔子,有長頸鹿,有河馬。需要小朋友們分組討論並推舉代表講解為什麼這樣送。之後,就是顧老師的數學課了。先是講7/8/9三個數的拆分,從隨意到有規律,讓小朋友們自己總結回答。小朋友都回答得很踴躍,學得很開心。後面就是練習加減法,由新年送禮物引出,通過三道數學題,讓小朋友們算出自己的幸運號碼,並從幸運袋裡抽取獎品。因為有禮物,小朋友們尤其積極,這成了今天公開課的高潮。小朋友們在做完後就紛紛拿給自己的家長看。我問兒子,檢查了沒有,兒子說檢查了,肯定對,很自信的樣子。最後又緊跟隨著“禮物”的主題,讓大家給熊伯伯送一件禮物,兒子急不可待的回答“大卡車”,引來了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搶答。雖然與最後的標準答案“自行車”不一樣,但還是有點靠譜。到知識課結束,差不多11:30,就是小朋友吃飯的時間了,觀後感《幼兒園公開課觀後感》。

現在網路和報刊上指責國內教育的文章很多,從一些幼兒園很難的教學內容和不切實際的考題到中小學各項教學的機械化教材和公式化答案,包括“南方科大”的自主招生事件,對現有的教育體制大多是負面的意見,但從兒子幼兒園的這堂公共課來說,我覺得還是非常不錯,例如:

1) 兩位老師講解都循循善誘,就像一位主持人,緊緊把握主題,充分調動孩子們的想像力,鼓勵小朋友們多動腦筋,並通過講解讓大家形象的記住一些知識點。

2) 內容上,有自由活動,有集體活動;有讓個人搶答,也有讓小朋友商量後共同提出答案,既培養小朋友的個體意識,也注重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有培養表達和思維能力的故事課,也有培養歸納分析的數學課。總之,內容比較飽滿,形式也很適合低幼的兒童;

3) 以主題帶禮物的形式,能充分發揮小朋友的積極性,讓大家樂在其中,一節課的時間也過得好快。

4) 上課時,因為要經常變換桌椅位置以適應教學的需要,老師都能組織小朋友們自動動手,最後老師再加以整理,雖然時間會長一點,但能鍛鍊小朋友們的動手和配合能力。

5) 從個人來說,通過公開課,也更多的看到了兒子的一些優缺點,好的方面,如善於動腦筋,但不足也很多,動作方面反應比較慢,與小朋友的合作不是很融洽,愛發小脾氣,上課小動作多,吃飯磨磨蹭蹭等。有些缺點,可能也是一些小孩的共性,有賴家長和老師們在今後進行鍼對性的糾正。

兒子在上幼兒園之前,上過一段時間的託兒所,但總是不大願意去。後來上福山幼兒園,就反過來了,如果不是生病,他都是很高興的去。這裡感謝顧老師,蘇老師等福山幼兒園的老師們。當小朋友們覺得上幼兒園是一件最快樂的事,也就是對您們辛勤工作的最高肯定。

《幼兒園》觀後感5

X年X月X日下午,陽光明媚、晴空萬里,雖然已是初冬季節,但溫暖的陽光照在身上依然讓人覺得非常舒適。育新幼兒園大一班的教室裡,早早的就來了許多孩子的家長,今天幼兒園開展公開課活動,作為孩子的家長,大家都想看看孩子在幼兒園裡的表現,我也懷著同樣一份認真的心態來參加此項活動。

首先,感覺的是老師的辛苦.張老師從開家長會,解決遊戲中的困難,到散文美的感受,再到課間操,一直忙個不停;連老師和王老師一直配合著,處理一個個的問題,讓整個課堂井然有序的進行.孩子們太小,他們對紀律的理解還不是很到位,課堂任務順利的完成,幾乎全靠老師們耐心、細緻、有效的引導,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也是一位老師,對教師這個角色的理解也許更深刻一些,大家一上午看到的只是老師辛苦付出的一小部分,只是現象,這些現象背後是老師更多的付出。比如,我們只是聽到張老師朗誦了兩遍散文,可要想朗誦的引起學生的興趣,她可要下不少功夫,首先得記住內容,然後琢磨出韻味,讓學生們愛聽,而這些都是我們看不到的;另外,我們注意到這兩遍是不一樣的,第一遍培養的是孩子的注意力,是在背景音樂下讓孩子聽,聽後讓孩子回答問題。第二遍配有圖畫,給孩子以視覺衝擊,影響更深刻。這些都包含老師很多的思考。這只是我感覺到的,她們想的肯定比這多得多,因為她們還要結合孩子的特點,還要應付隨時出現的突發情況。在這裡由衷地向小一班的各位老師說一聲:“老師,您辛苦啦!”

其次,感覺的是孩子們的良好習慣。喝水的時間到了,小朋友們自覺得拿水杯,小手背在後面;吃飯的時間到了,小朋友們自覺得放好凳子,小手背在後面;讓我們看到了平常養成習慣的教育在孩子的心裡已經紮根了。

再有,感覺的是孩子們的個體差異。本次課的高潮部分是家長與孩子的互動,上課之前,老師讓每位家長準備了一句最想說給孩子的一句話,每位家長都認真考慮並做了準備,我也為女兒認真思考了一句,因為女兒平日膽小,所以我想了一句我認為很鼓舞膽量的話.學習完散文,結合散文的內容,我們就開始了互動,每位家長都單獨走到中央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這份愛,有的孩子聽完父母的話,激動得泣不成聲,到了最後,父母孩子抱在一起,太感人了.我也被這氛圍深深感染,抱著女兒激動不已,可再看看女兒,一副很開心的樣子,並對我說:“媽媽,江宇菲的爸爸敬個禮,吳思雨的爸爸說:I LOVE YOU,你怎麼沒有動作?”我半日無語。後來問女兒聽到我說什麼內容沒有,她居然說沒有。同一個班的孩子,差別好大。

從個人來說,通過公開課,更多地看到了女兒的一些優缺點。如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了,但自尊心見長,害怕批評和失敗。這些都有賴於家長和老師們進行鍼對性的糾正。

關於蒙數公開課,還有如下需要改進之處:

1.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

2.培養孩子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在提問時,既可以讓個人搶答,也可以讓孩子們分組討論,提出答案。

3.家長不要過多參與操作。雖愛子心切,但不可越俎代庖,應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我動手能力。這樣,孩子自己才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當然,老師也可以公開課中設定家長和孩子共同操作的環節。

4.家長應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多激勵孩子。不能過早地對孩子實施“挫折”教育,數落孩子的“落後”與“不是”,而應幫助孩子尋找原因。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很難培養出有健全心靈的孩子。

如果孩子們在學習中不再快樂,那麼學習也便毫無意義了。 願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幼兒園》觀後感6

那些是我們的過去,是我們孩子的未來。

看到張以慶的《幼兒園》,每件事情都不是連貫的,它並不以某一個小孩或者某幾個小孩為主角。如果非要說的話,這部紀錄片的主角是有許多個,但是總的來說,都是一個形象,那就是幼兒園的小孩子。它的故事情節如此支離破碎,然而卻讓觀眾的印象很是深刻,因為它表現的就是在幼兒園中發生的事情,是上過幼兒園的人都會有過的經歷。那一個個長鏡頭的組合以及關於孩子們鏡頭的特寫,還有鏡頭的運動來表現了孩子們在幼兒園的表現,讓我不禁想起了幼兒園那些支離破碎的記憶。這部紀錄片的主題我最終還沒能確定下來,是表現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是表現社會對孩子的影響嗎?也許只是幼兒園這個小社會?還是全都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一定表現了幼兒園那些小孩子的本性。

雖然這部作品的主題不大明確,但是它的敘事結構還是頗為清晰的。這部作品的敘事角度,是以一般紀錄片常用的純客觀敘事的角度,講述幼兒園的故事。但由於這部紀錄片並不以某一個人為主角,而是以多件沒有清晰的時間線和因果關係的事情穿插而成的,因此可以定為它是以綴合式團塊結構的敘事模式來講述故事,根據小孩子的衣服,我們也可以判斷其敘事的時間是以夏秋冬春夏的方式來走的。 在我看片子的過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細節應該就是那些背景的音樂,在這部紀錄片中,除了現場收的聲音樂聲還有幼兒園唸的歌曲,只有那首《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和口琴的音樂讓我印象最深。第一次出現的《茉莉花》背景音樂是在他們第一次午睡,在馬上要睡著和睡熟的時候出現。我忽然想起了以前在學校住宿的時候,睡醒了老師會播的音樂。口琴的音樂和《茉莉花》都不是很歡快的,而是充滿一種淡淡的哀傷。那是我曾想快快長大的日子,想快點變成大人,快點成年,快點老去的時候。而當我真正到了那個時候,我開始還念過去,那種大家都在一起玩,一起睡覺,不開心就哭,哭完就好了的童年。

看《幼兒園》的時候,我發現了那些小孩子竟然是如此的現實而又天真。他們知道要恨日本人,罵美國人,知道有愛,知道中國足球,評論起來也像個大人一樣能說出一套一套的話。但他們也會很直率的不開心就打,你打我我打你的,卻也會歧視,孤立別人。最終,我也想起來一些自己在幼兒園的片段,其實我們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顯示出了自己的價值傾向,只不過那時候更坦率。

這部紀錄片中,有很多很多關於孩子們的特寫鏡頭,孩子明明白白的表現出了有攝像機這種東西在拍著他們,他們會不自覺地去看它。而在那些單獨插入的對孩子的訪談中,那些孩子都是那麼的成熟。讓我無話可說。

話說在我看這部紀錄片的每一分鐘,我都有記錄下他們所做的所有事情。因此我也記下了很多紀錄片所用長鏡頭拍攝下來的東西,如第一次上幼兒園的孩子的哭鬧,吃飯、午睡時的孩子。讓我印象比較深的長鏡頭有兩個:一個是一個孩子在把椅子放好,卻一直失敗的場景,他把椅子翻了一次,卻依舊放不好,也意識不到問題在哪裡。這讓我著急萬分,後來卻又釋然,鑽牛角尖卻不放棄的孩子,也是很可愛的。一個是通常都是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孩子陳志鵬,這個長鏡頭是以一種平拍的方式去拍的,他老是在回頭看攝像機,或許是看活動室的另外一個門,那一種躊躇,那一種期待過後的失望,讓我想起了在求學生涯中,同是幾乎老在最後被接走的自己的心情,總是在怕,怕家人不再接自己了,但其實心裡知道不會被拋下,卻還會恐慌的難以言喻的心情。

那些不會再來的過去,那些泛黃的記憶,伴隨著音樂慢慢地遠去吧。

《幼兒園》觀後感7

感激幼教中心組織的實驗幼兒園教學觀摩活動,給我們供給了一次很好地向同行學習機會!經過觀摩實驗幼兒園教學活動後,她們的遊戲化及情景化使我受益匪淺、收穫頗多。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改革應注重開發蘊涵本土文化的課程,應對幼兒進行本土文化的啟蒙教育,讓幼兒感受本土文化的優秀和特點,是這次“閩南童謠走進幼兒園”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中,我們選擇本次資料的主要依據。小班《唂唂唂唂哽》是以說唱結合的形式展現,在本次活動中我經過激趣匯入、欣賞理解和遊戲感受。將原本比較複雜的童謠簡化成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被幼兒所理解的教學活動。

1、從教學目標方面來看,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明確,所選資料以及整個設計過程,貼合幼兒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並且活動過程緊緊圍繞著目標,環環相扣,較好地完成了目標。

2、從教學策略方面來看,閩南童謠《唂唂唂唂哽》的選擇契合孩子的生活經驗,能夠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在第一個環節中,她們選擇以“播放母雞的叫聲”的童謠引入激發幼兒學習童謠的興趣。其次,在活動過程中,為了打破以往詩歌教學沉悶的氣氛,經過展示與童謠資料相關的vcd,將幼兒帶入一個躍躍欲試的情境中來,使幼兒充滿期待地進入下一個活動環節。

在第二個環節中,經過提問——欣賞——朗讀,讓幼兒感受童謠,幼兒很容易地理解了童謠的資料,並記住了童謠。讓幼兒在圖譜提示下看看、說說初步瞭解童謠的資料。

3、從教學方法方面看。為了避免單調重複的學習,加深幼兒對童謠的練習和鞏固,我又藉助了快板,讓幼兒根據快板的節奏學習童謠。快板有較強的節奏感,幼兒會產生很大的興趣。“普通話+閩南語”的教學方法,運用自身生動的肢體語言,充分調動了孩子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進取性,師幼互動較好。在活動中,我還採取了問答的形式,和孩子一問一答來學習這首童謠,並且沒有運用到任何道具,只是讓孩子邊念邊做動作,孩子比較好模仿、好表現,學習情緒也是很高的,孩子在邊念童謠邊表演的過程中也學到了趣味的語句,同時還能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表達本事。

在欣賞中班音樂活動《會跳舞的熊》活動中要用形象化的主要大大熊和小小熊等玩具輔助手段,喚起聽音樂的興趣。其實在第一次欣賞時,教師就介紹了大大,小小熊體型特徵並且引導教給他們一些走路的輕重模仿動作,以此作為孩子們表演動作的準備。之後在欣賞時利用音樂節奏感設定情境,幫忙他們進入音樂欣賞的情景,把注意力吸引到聽音樂中來。與此同時我們能夠用語言來引導、提示孩子們,這樣他們就能夠把感受、體驗及聯想到的情節與資料用動作表達出來。

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已經能熟練的掌握42拍的節奏,會使用小鈴鼓、沙錘等小樂器來表現節奏,所以這次我選用的是幼兒熟悉的42拍的音樂,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來感知abaj結構的鋼琴曲

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經過幼兒初步的感受分奏和合奏,來體

驗和感受團體合作給他們的帶來的歡樂。整個活動是以小動物走路輕快笨重為主線,幼兒在互動中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和對小動物的熱愛之情。

由此可見,我們在組織音樂欣賞前努力為孩子們創設有利的環境,能幫忙他們更好的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發展對音樂的感知本事。大班《口編8的加法應用題》為了讓數學活動變得簡便趣味,陳教師異常設計了情節模式:去菜地摘蔬菜的過程,學習口編8的加法應用題。整個活動豐富趣味味,教學準備做的很充分,教師的語言暗示也到位,讓幼兒由淺入深,簡便地獲得知識。不僅僅完成了教學目標也貼合了《綱要》中所指出的:“教育活動資料的組織應充分研究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真規律,寓教育於生活和遊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