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了凡四訓》觀後感範文3篇

《了凡四訓》觀後感範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了凡四訓》觀後感(一)

《了凡四訓》觀後感範文3篇

本月我看了《了凡四訓》這本書,這是我在鄭州進貨時一個經營素食的門市結緣贈送的,他說這本書是教導人如何惜福行善、勵志的書值得一看。通過讀完這本書之後,感慨萬千,突然間豁然開朗,尋得了一條通天的人生大道,這條大道是如此清晰,如此的光明,令我十分感動,信心倍增。這是明朝袁了凡先生為教育後代子孫而寫的一本家訓,分為四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講述了袁了凡一生改變命運的經過,舉出了許多因行善而得善報、改變命運的例項,闡述了積德行善的種種方法,鼓勵人們積極改過修身,力行善道,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下面我將書中最經典的四點分享以下:

1、立命之學。人的命運有兩種先天命運和後天命運,先天的命運是父母祖宗上天給的,是先天註定的,就像我們的出生地無法改變一樣。而後天的命運則是由先天的命運轉變而成,有的人一生無所作為則後天命運終生沒有變化;有的人善於修持完善自己,積德行善,則他的後天命運就會向更好的方向轉變;而有的人不善於修持完善自己,甚至作惡多端,則他的後天命運就會向壞的方向轉變。命運原本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就是說要創造命運,而不是讓命運來束縛自己。三國時期劉備曾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要認為壞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認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惡,即使是小惡也不能去做;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須要做

2、改過之法。人不怕有過失,小的過失要及時改正;但是大的罪孽,就不能再製造了,終究會得到報應。一個人改過,如果能具備書中所說的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這三種心,那麼就能有過錯立刻改了,就像春天的薄冰,碰到太陽光一樣,還怕不融化嗎?但要改過,有三種方法。一種是從事實上改,一種是從道理上改,一種是從心念。也即是說,從內心意識上,你得端正態度,用積極地行動來完善自己。首先要認識這件事的本質,不要給自己找一堆的藉口,要有羞恥心,知恥而後勇。

3、積善之方。善良的人,時時存善念、常常做好事,所以能夠遠離禍患而得到福報,極為惡毒的人,時時存惡念、常常做壞事,是福報損耗而招致禍害。積善的方法就是發慈悲心,廣積陰德。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生大作用,而且所積的善最好是別人所不知道的陰德,才能夠扭轉命運。然而行善積德都以慈悲心為根本。有了慈悲心,你才能有博愛的胸懷,去接受大家,去感化大家。好的善的言行就會得到好的反饋,即使你是一個能力有限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會得以拓寬和通暢;而你的不好的惡劣的言行就會得到不好的反饋,即使你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你的人生道路也會變得狹窄不順。

4、謙德之效。知道要積善之後,還須明白人在社會上人與人的交往,,做人的方法必須講究,而做好的方法就是“謙虛”,一個人能謙虛,在社會上一定會得到大眾廣泛的支援與信任,學問也會進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樣樣都會進步。如此所有種種的好處,都從謙虛上得來,所以稱為謙德。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兩回事,但是,當今的一些年輕人,他們的言行盲目,內心浮躁,經常會拿著一知半解就去挑戰權威,就像我們這個行業的小孩,學了幾個月基本功還不紮實,就異想天開出去幻想掙高工資,結果都是被老闆解僱,因為的你得技術和修行還不能駕馭這個工作。

總之,我覺得改過和行善最重要的是要修心,從念頭上做起,做到意念清淨,不起一絲毫的妄念,順和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誠,才能成功。卸下了塵世虛榮的偽裝,誠實的審視自己,積德行善,致力於用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心存志向,人有了志向,就像樹木有了根,自然能夠成長結果。命運靠自己的修行和努力實現!

《了凡四訓》觀後感(二)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奮鬥之間的關係,我並不是完全不相信命運的人,但我更願意相信努力奮鬥的意義,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訓》,終於找到了一種可以說服自己的觀點,袁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時也沒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雲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說的就是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為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餘福。俗話說: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是報應的時間未必在當世,可能禍及後代子孫。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的,也印證了古聖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

人生能通過不斷的積善修德來突破命運的定數,讓固有的定數變為變數,最終命運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就像老禪師所說:“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惡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這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好方法,給人以希望和啟迪,具有樸素辨證主義的思維特徵,讓人能冷靜面對世間的各種變化,勸人積極面對生活,可以說,讀此書,對事業,對生活有百利而無一害。《易經》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開篇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教人行善,這是易經的第一要旨,否則,凶何可避,吉何可趨。

讀這本書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很慶幸看到了這本書。我將努力實行!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並按照古聖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子孫後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比現在更繁榮富強。

《了凡四訓》觀後感(三)

了凡四訓至此已通讀一遍,文雖讀完,卻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剛開始。人們常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又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數千年以來,人人皆知有命運的存在,也都感慨命運的不可捉摸,反覆無常,對命運的無可奈何。了凡四訓裡面則把此謎底揭開了: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人因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數,才有天命,才會為陰陽所縛,不得轉動分毫。如果人無心,也便無數可講,又怎能為陰陽所縛?

看相算命,數千年來不絕,之所以能算準,是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數,所以用數學可以推算出來。但得無心,即是無數,數學又如何能算定?數是如何來的呢?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福報也好,惡報也好,其實都是由心而起。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意識決定。人的七尺之軀,其實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為什麼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惡事?有的人得善報,有的人得惡報?是身軀的關係嗎?不是的。關鍵在於心。身軀是受心的支配,要它東就東,要它西就西,很聽話的。有時做好事,有時也做壞事,全在於一念之間。肉身只不過是一個附庸而已,沒有絲毫自主權。由此可知,這三尺臭皮囊,實在沒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我們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沒有仔細想想,我們應該擁有這些東西嗎?我們有福嗎?我們積功累行了嗎?我們有容人之量嗎?我們是不是喜歡捉弄別人,來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語呢?很慚愧,我們沒有修福德,沒有積功累行,沒有容人之量,更是經常打壓諷刺別人來抬高自己,妄言妄語數也數不清。既然如此,我們還整天奢求什麼功名利祿呢?從前我總怨天尤人,抱怨命運不公,自己懷才不遇,文章讀到此,捫心自問,不由得羞愧萬分。至於讀到無子的種種因由,自己更是無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種種,自己哪一樣沒有呢?甚或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了凡無子,而我竟得之。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雖走得不太順利,可是相比之下,還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氣叢生,真是罪業深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