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總結報告大綱

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總結報告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2014年,我市認真貫徹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重建紹興水城,重構紹興產業”的戰略部署,以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為重點,深入實施“千萬工程”,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和發展環境,不斷促進農民物質富裕和精神富有,實現了美村和富民兩翼齊飛。

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總結報告

一、堅持科學規範,爭創農村治汙新業績

全市上下堅持把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的任務抓緊抓實,創新政策舉措,紮實有效推進。全市共完成新增治理村527個,新增受益農戶20.17萬戶。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市縣兩級都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抽調精幹力量集中辦公。將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列入各級各類考核的重要內容,層層簽訂工作責任狀。市委、市政府先後兩次召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推進會、現場會,兩次組織開展全市性工作督導活動,推動工作落實。組建市縣兩級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家團,共有專家126名,及時開展指導服務。舉辦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各類業務培訓,累計培訓超過3000人次。二是加快專案進度。全市以縣域為單位,全部編制完成了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規劃,完成543個村的專案圖紙設計。專門下發檔案,加強對規劃設計單位委託、終端設施及主要建材採購、施工監理單位確定等招投標工作的規範管理,全市以縣域為單位統一開展了主要材料招標採購。堅持科學治汙、典型帶動,紮實推進市級32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試點村建設,試點推廣高負荷地下滲濾汙水處理複合技術等7項先進適用技術。三是確保工程質量。編印《紹興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手冊》,制定實施質量巡查、材料檢測、招標採購、專家指導、月報統計、檔案管理等規章制度,在全省率先研究出臺《紹興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案設計指導性意見(試行)》,嚴把圖紙稽核關、材料質量、施工建設關、技術工藝關、監理監督關、驗收評審關等“六關”。新昌縣推出“一團一牌一碑一網一考核”的“五個一”工作制度,加快了專案建設進度,確保了專案建設質量。制定出臺《關於加強農村生活汙水治理長效管理工作的意見》,探索建立農村生活汙水治理長效管護工作機制。四是強化要素保障。全市共整合落實15.2億元資金專項用於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其中,市財政落實7500萬元專門用於市本級的以獎代補。在省補助資金競爭性分配中,新昌縣、上虞區進入全省補助資金競爭性分配第1類縣(市、區),其中新昌縣獲全省第7名。全市各級廣泛組織開展“千企聯千村,合力治汙水”專項行動,支援和動員社會力量捐資、捐物、認建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案,全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捐款超過3.5億元。

二、堅持建管並重,展現農村社群新風貌

以村莊環境美化為目標,全面惠及和精品培育並重,加快建設和加強管理並舉,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積極打造江南新水鄉。一是全面改善農村環境。在全市村莊環境整治基本實現“輪一遍”的基礎上,按照全域覆蓋的要求,結合“雙清”、“四邊三化”、“三改一拆”等專項工程,以高速公路、國道沿線、名勝景區、城鎮周邊為重點,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斷提升村莊整治水平,目前諸暨市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國家示範專案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建立健全農村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大力推廣專業化、社會化保潔機制,積極採用輿論監督、行政問責等手段,深化農村環境整治保潔的常態化、規範化、制度化。如柯橋區從拓展“潔淨鄉村”競賽活動、完善“雙最”評選辦法、啟動庭院整潔戶評選、區級領導掛職城鄉環境“三長制”、加大獎懲力度等方面入手,努力實現農村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二是深入開展 “四級聯創”活動。以美麗鄉村先進縣、先進鄉鎮、精品村和美麗農家建立為載體,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年有12個鄉鎮、16個村成功建立市級美麗鄉村先進鄉鎮、精品村,全市建成各級美麗農家3.9萬戶。嵊州市圍繞建設“和美越鄉”,突出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加快建設名人聖地等美麗鄉村示範區,成功建立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三是有序推進空心村改造。選擇村級班子戰鬥力較強、群眾實施改造願望強、村內空心區成片面積較大且舊房佔比高、村集體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且專案能實現資金平衡、建設用地佔補平衡或節餘的村開展空心村改造試點。全市當年新啟動106個村開展空心村改造試點,累計完成27個村,完成改造面積1300畝,其中退宅還耕250畝,已安置農戶近3000戶,探索形成了“原地改造”、“土地收儲”、“退宅還耕”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改造模式。四是積極探索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試點。全市確定了14個市級試點村(其中新昌縣、上虞區的4個村被列入省級試點),各試點村因地制宜,在對農村垃圾進行分類的`基礎上,確定了太陽能生態處理、自然堆肥等不同方式進行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諸暨市趙家鎮採用沼氣生態池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模式,建造完成160立方米的太陽能堆肥倉,可消化解決450人口一年的生活有機垃圾。

三、堅持人文特色,豐富村莊建設新內涵

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歷史文化傳承弘揚的過程,通過深入系統發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人與自然、物質與精神、生產與生活、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深化和豐富美麗鄉村建設內涵。一是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完成省第二批5個重點村、21個一般村的規劃編制工作,並通過省審評;確定第三批10個市級歷史文化村落重點村培育村。同時加快第一批省級重點村、一般村和第一、二批市級重點培育村的建設。全市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工程共完成頂瓦修補4.57萬平方米,牆體加固3.45萬平方米,立面改造16.52萬平方米,修復構件2974個,整體拆除不協調建築2.11萬平方米,修復村內古道31.4千米。二是加快農村文化培育建設。以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為重要載體,按照“五有三型”標準建設,整合行政村現有文化陣地,建設農村文化綜合體,全年全市新啟動農村文化禮堂建設73家。同時開展了農村文化禮堂“選單式”活動,明確了一批法制宣傳、科技普及、安全教育、健康知識、文藝活動、禮儀禮節、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活動專案,努力提高農村文化禮堂實效性。推進農家書屋和農村出版物小連鎖店建設,新建農村出版物小連鎖店6家,累計建成35家。三是開展花卉進村莊試點。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積極開展花卉進村莊活動,倡導在村莊內路旁、樹下、廣場、隙地、門前、庭院廣泛栽花栽果,培育建設一批體現當地文化傳統、產業特色的花卉街巷、花卉公園、花卉之家,大力弘揚花卉文化,使種花、愛花、賞花蔚然成風。全市共有31個村開展花卉進村莊活動,10個村建立成首批市級花卉村莊。如柯橋區的王壇鎮東村村利用農業產業基地優勢,分別以梅花為主要花卉,打造花卉村莊,形成村莊新特色。

四、堅持創業創新,拓展農民增收新途徑

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優化農民創業環境,加快“美村”、“富民”的有機結合,把地域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一是培育農村新型業態。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培育發展鄉村旅遊、休閒經濟、民宿經濟、農事體驗、農村電子商務等農村新型業態。市政府專門出臺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的扶持政策,全面實施鄉村旅遊“1112”工程,計劃培育2000家鄉村旅遊特色經營戶(農家樂經營戶、越鄉民宿、家庭農場)。諸暨市趙家鎮依託美麗鄉村先進鄉鎮建立,興建農村電子商務園區,培育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帶動山區農民增收致富,其中最大的一家電子商務開業2個月就完成農產品銷售200多萬元。二是創新土地制度。積極推進以農村土地制度創新為主題的柯橋區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深化完善耕地保護制度、創新農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實現農村宅基地跨村流轉,允許農村宅基地在堅持“一戶一宅”、法定面積和接收村同意的前提下,在鎮鄉域範圍內調劑、購置。制訂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集體土地範圍內房屋登記發證工作的指導意見》,紮實推進全市農房確權登記和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平臺建設,為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打下堅實基礎。三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因地制宜探索物業經營、資源開發、產業發展等多種發展模式,增強持續增收能力, 鼓勵村集體通過整理、收購、置換等途徑,利用村集體建設用地,村級留用地和村莊整理節餘土地,建設各類物業專案,使物業成為村集體經濟穩定而持續的收入來源。

紹興市“百村小康示範、千村改造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 室

2 0 1 5 年 2 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