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通用19篇)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通用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5K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勵志書籍的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通用19篇)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1

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設限》這本書,通過作者對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的講述,給人以熱情、勇氣、信念、堅持的力量。你不禁會為這位天生沒手沒腳的傢伙而深深折服,他從一無所有、畏縮自卑,迸發出無窮的自身能量,活出了自己的價值,創造出了一個不受限制的精彩人生。

這本書的作者力克·胡哲天生患有海豹肢症,除了軀幹外,唯一的工具就是隻有兩個腳趾的小左腳。可以想象,生活對他而言是多麼不公平啊!出生時,力克的父母都不能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他的媽媽甚至拒絕抱抱自己的孩子。這對任何人都是極大的打擊和難以癒合的傷口。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沒有放棄,慢慢開始接受和麵對現實。

童年時期的力克可以說無憂無慮,隨著年齡增長他開始面對無數的挑戰,而他都努力地克服了。長到了上學的年紀,力克陷入了困境,他一度因身體的缺陷和對生活的絕望動過輕生的念頭。但是最終他放棄了這種愚蠢而不負責任的想法。他想到了給他安慰和幫助的父母,鼓勵和支援他的家人,覺得這樣做對不起他們。於是力克決定好好活下去。他開始在自己身上尋找值得引以為傲的東西來提高信心。他試著交一些朋友,試著融入周圍。雖然常常被同學排斥、嘲弄、或被稱為“外星人”, 但他主動並真誠地和同學交談,同學們逐漸瞭解了他,都和他成為了朋友。他從朋友那裡也得到了很多的肯定和動力。最終力克戰勝了困難成為了不起的人。如今力克·胡哲不斷拜訪各地的學校、教會、貧民窟和監獄甚至垃圾城,與那裡的人們分享他的人生經歷,散播希望與愛。告訴人們他的經驗,提醒大家信念和行動的重要,鼓勵他們要有信心。至今已有六億人,通過各種途徑,瞭解了他的充滿勇氣的人生。他的事蹟已經深入心地激勵了很多人。

力克·胡哲的成功,就在於他對於人生的“不設限”,正常人或許就不會有這樣的體驗。因為他們有健全的身體,無後顧之憂,所以人們就只把自己的目光,停留在哪些失去的東西或曾經的傷上,而沒有真正的目標。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正常人就平凡地過了一生。他們錯就錯在了對人生的“設限”上。力克·胡哲並沒有因為殘疾而被打垮,他認為這是上帝對他的一次特別的考驗和計劃,他與那些“受限”的人生不同,他認為:“只要有夢想,什麼都能做得到。”

力克最打動我的是他的樂觀和信心。人在逆境中很容易被擊垮而隨之放棄了目標。而力克正是相反。古人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力克就一直是一艘滿載著幸福和樂觀的小舟,前進於逆流之中。力克告訴人們:人生最可悲的不是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是啊,沒有目標怎麼付出行動?力克自己就是一盞為人們照亮目標的燈。讓千千萬萬的人,重拾夢想走向成功。

這本書不僅傳遞給我們的是樂觀、向上的精神和堅持成功的信念,也給我們的心靈注入了強大的力量。遇到困難的時候,想想力克是怎麼戰勝身體的殘障的;想放棄的時候,想想力克是付出了多少的汗水才取得的成功;悲觀失落的時候,想想力克臉上燦爛的笑容和他的樂觀精神;發現自己又在抱怨世界不公平的時候,就像力克一樣去感恩吧,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其實,我們常常會在各種各樣的心理誤區中迷失了自己,這本書,就是指點你走出迷霧的導航燈。歸根結底,力克想要告訴你的是: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2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為,通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裡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在鏡子裡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悅??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洩,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為: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為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書中主人公的狗被車撞了後,就差點讓他自己成為了憤怒及抱怨的奴隸,是理智讓主人公在抱怨的行為中停了下來,沒有讓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內心世界對自己行為的理性剖析與理解,而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給予我們做到的。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最後引用比爾·蓋茨的一句話“人生是不平等的,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3

今天我們學完了《桃花心木》這篇課文,我記憶猶新。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種樹人不按規律給桃花心木澆水,是為了讓桃花心木更好的活著。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第14自然段中的一句話“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得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是啊!人和樹一樣呀!不能依賴別人給予的幫助,應該自我成長。一旦養成依賴的心就無可救藥了,應該鍛煉出自主之心。

讀完課文,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我的父母不也是這樣麼!父母不想讓我們受傷,就像種樹人對樹的喜愛;父母想讓我們自己去學會生存,就像種樹人不按時澆水,讓小樹自生自滅,學會自己找水;父母不關心我們不是不愛我們,是想讓我們學會自立,就像種樹人隔三差五,不按規律的澆樹一樣。

在我們學完課文時,老師問課文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我們說是借物喻人。是啊!作者用種樹人不按規律給桃花心木澆水,是為了讓桃花心木更好的活著這種寫作手法來借物喻人。這種寫作方法讓我們想起我們自己,我們也不應該依賴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的幫助,應該學會生存,健康、快樂的成長。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4

《最偉大的科學家》是一本百科全書,作者是英國科學家約翰。範頓這本書講了從古代到現代的偉大的科學家。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數不清的科學巨匠以他們超凡的智慧與無私的精神為科學的發展付出了生命,他們加快了文明的程序,他們改寫了歷史,對今天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最令我佩服的是阿基米德。

羅馬統帥馬賽拉斯對阿基米德的智慧早有所聞,並被其出眾的才能所征服,於是他命令士兵在進入敘拉古城後,務必要禮遇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然而不幸的是,進入阿基米德住處的羅馬士兵沒來得及收到這個軍令。相傳,當無知的士兵破門而入時卻發現阿基米德正全神貫注地在地上的細沙中作圖和演算。“不要碰我的圖紙!”阿基米德高聲斥責這位士兵,疲於征戰的士兵勃然大怒,命令阿基米德跟他走。然而阿基米德堅持要把題目解完,於是凶殘的羅馬士兵用劍刺向這位老人,殺死了他。

阿基米德致死不忘學習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我們要學習他這種為科學奉獻的精神。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5

這件事發生在1919年春天。徐悲鴻考取了巴黎高等學術學院,國為他的認真刻苦,所以深受著名畫家達仰喜愛。別的外國學生非常嫉妒,於是衝著徐悲鴻說:“我知道達仰很看中你,但你別以為進了達仰的門就能當畫家,你們中國人就是去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知道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的偏見的,他決心讓瞧不起中國人的人重新認識一下中國人,於是,徐悲鴻更加刻苦努力,他不分白天黑夜地畫畫,他的畫技也有了更大的提高。

三年過去了,徐悲鴻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結業考試,開的畫展轟動了整個畫界。那個外國學生找到徐悲鴻說:“對不起,徐先生,我錯了,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讀了這篇課文,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有恆心,肯努力,沒有難得倒你的事情。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願下功夫,不怕挫折,中國人必定會成功!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6

世間萬物皆平凡,而在這平凡世界裡又有著許多平凡亦或不平凡的人或事構成。他們猶如這宇宙中最渺小的塵埃,脆弱而又微不足道。在寒假中我讀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它向我們闡釋了這平凡世界中平凡而又頑強的人的存在。

此書以孫少平、孫少安兩人的生活經歷為主線,描寫了六十年代的生活景象。孫少平是一個不屈不撓的農村人,是一個刻苦用功的莘莘學子,是一個內心有些自卑卻又用知識打破常規奮發向上的,有著新思想的新一代青年。

仔細想想,孫少安身上似乎也有一些少平的影子,他十三歲撐起遙遙欲墜的`家,用他並不強壯的臂膀撐起家裡的一片天。他沒有舊社會的頑固思想,雖然沒有多大的知識,卻用的他勤勞智慧,踏實能幹,不屈於所謂的革命而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再想想看,全文是否又穿插了一種苦難中的磨礫?上天像一個精明的商人,給你一分勤勞與智慧,就搭配給你幾倍的苦難。

孫少平從在縣立高中的自卑與不安的少年,到後來的煤礦工人,他的那份鋼鐵般的意志力。來源於他對世界的認知和他的苦難經歷。他若不是兒時苦難,又怎會刻苦努力奮發讀書。他若不是家中幾經變故,又怎會波折不斷,奮力拼搏。苦難吶,你就是人生的一本進取書!

一首歌中這樣唱道:“我曾經跨過山和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道出了平凡世界裡亦或不平凡的真諦。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7

對於至今才讀《平凡的世界》十分汗顏,這又一次強烈昭示了原先書讀得少得可憐,缺課太多。慶幸的是,我終於接觸到了它,不僅僅是接觸,而是被強烈吸引、深深震撼,特別是在逐漸走向成熟、懂得思考的三十六歲,讀這樣一部關於人性、人生、生活、情感的巨集篇鉅著,感到恰逢其時。

《平凡的世界》,從一開篇便被吸引住了,平生還從未有一本書能如此強烈地吸引著我。那如潺潺流水般樸實無華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間流露出的情真意切的感悟,充滿哲理的思考給我深刻的啟迪,引發強烈的共鳴。無論在哪裡,無論當時當地是如何的喧鬧與嘈雜,只要目光接觸那些文字,情緒情感就會被拉入小說中的那時那境,體會感悟著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為他們或憂傷或歡欣,或感動淚流或輕聲嘆息或幸福微笑。

讀《平凡的世界》,一是作者文筆自然平實,讓人讀起來非常非常地舒服,不似現在的某些文章故作深沉,表面文辭飛揚,實則提煉不出精髓要義。二是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細緻入微,而且景物描寫與人物心情、世事變遷相呼應,可謂一大特色。(勵志名言)《平凡的世界》十個春秋冬夏,季節流轉,世事變遷,也映襯著人物命運的起起伏伏。三是作者總能在敘述故事情節和描寫人物內心活動時,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對人生觀、世界觀以及人性、情感的歸納總結,恰到好處,發人深省。四是作者在全書的描寫中始終能反映出一種強烈的昂揚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可以說,《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奮鬥的勵志書。當然這部書包含的思想遠不僅僅是這一點,但於我而言這一點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著的那種生生不息、執著進取的精神!除了《平凡的世界》,另一本讓我感覺同樣充滿這種力量的是錢文忠的《玄奘西遊記》。

讀罷《平凡的世界》,又看《早晨從中午開始》。一種強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遙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熱情和激情在寫作。他是理想的踐行者,用近乎殘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身體力行了他關於人生的宣言:“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路遙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平凡的世界》,它決不會因時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因為它所凝練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恆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從中汲取精神的養料,給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詮釋,給情感以至純至真的體驗,給懶惰以無可爭辯的痛擊,給執著進取以最有效的鼓勵。明天,將開始我第二遍《平凡的世界》的閱讀。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8

《致加西亞的信》,講述的是很簡單的情節故事:美國曆史上的美西戰爭期間,羅文中尉受命轉交美國總統致古巴反抗西班牙佔領的起義軍司令加西亞的信,在不知道地址的情況下,他以一個軍人的高度責任感,歷盡艱辛,幾經周折,最終勝利完成了任務。其實本書的重點不在於加西亞是誰也不在於這封信說的是什麼,重點是送這封信的人以及他所表現的那種精神。

羅文正是通過他不畏艱險的忠誠信念和敬業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任務,在現在的社會要像羅文這樣完全的執行命令的人是很少的,更別說他還很好的完成了任務,我覺得執行領導下達的命令是有必要的,但是要完成任務,每個員工並不一定要像羅文一樣具備軍事知識,但一定要具備羅文一樣的道德品質,羅文般的敬業精神應該作為我們每個人自身的敬業標準,不怕困難,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務。

每一個公司都有一個持續的整頓過程,公司負責人經常送走那些顯然無法對公司有貢獻的員工,同時也吸引新的進來。那些沒有才能、不能勝任的人都被摒棄在就業的大門之外,只有最能幹的人才會被留下來。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個老闆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職員——那些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所以我們應將《致加西亞的信》中所體現的精神落實到本職工作中,做好自己分內的事,爭做羅文,做那個把信送到加西亞手中的人,做那個看似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人。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9

冬夜,燈下,品一杯茶——暖暖的冒著熱氣的紅茶,看一本書——能使人感動的書,這是我的喜歡。記得開始看《平凡的世界》也是在一個冬夜...好書難求,就像知音難覓,《平凡的世界》就是我認為的一本好書,它寫得很真,值得細細品味。這本書使我感動的是書中人物的情與愛,為裡面敢愛的年輕人而感動。書中主要描寫的是這樣一個農民家庭:兄妹三人,大哥孫少安是村裡生產隊長,在讀高中的弟弟孫少平,在讀初中的妹妹孫蘭香,父母親都是淳樸老實的農民,還有年老臥床的祖母…貧窮時時困擾著這個黃土高原上的農民家庭,但他們的內心也有情有愛,還有“窮則思變”的努力向上的精神。書中的幾段情與愛的描寫很細膩,也蠻感人。孫少平與郝紅梅,兩個處於相同貧窮境遇的年輕人,同樣有年輕而敏感的心,因同樣酷愛讀書而相知,繼而有了似是而非的青澀初戀。他倆朦朧的情似乎註定會無疾而終,有些無奈的感覺,但我想我們大都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吧…

田潤葉對孫少安勇敢告白少女愛慕之心也很感人。但是孫少安為了挑起貧困大家庭的生活重擔,不想拖累她,始終將這段情深埋並且在她告白之後匆匆結婚以期讓她另覓佳偶。但是痴情的潤葉卻終不能忘情。或許有人會因此而痛罵逃避的少安,但我想他那份期望心愛的人得到幸福的心是很真,很灼熱的。還有使我感動的是高幹的子女田曉霞對孫少平的愛。他們因曉霞的表姐潤葉和少安的哥哥孫少平的緣故認識,同校不同班的他倆因一起排練節目進而更加深友誼,或許愛的種子也在此時以埋下。成為記者後的曉霞勇敢的向孫少平表白了自己的愛,並且相約兩年後古塔下的再一次相聚,然而曉霞就在約定的前幾天卻因採訪遇難。可以想見,當少平得到相愛的人遇難的訊息,會是怎樣的撕心裂肺啊!可能有人看後會覺得,他倆的愛似乎毫無來由,但我要說,年青人的愛有時就是毫無來由,年輕人就是要敢愛敢恨,活著,有愛才好。

當然,光有愛的生活只可能是幻象,書中的哥哥孫少安為了弟弟妹妹能繼續學業從13歲起就回家務農,一步步克服困難成為出色的生產隊長。為了擺脫貧困,開起磚場…都體現了他的家庭責任感和努力向上的精神;弟弟孫少平為了改變貧困家庭面貌,能給能砌上幾孔磚窯,外出玩命工作…“窮則思變”他們的努力也使我敬佩。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書,我為看過這本很好的書而高興。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10

“任何人只要養成了勤勞刻苦的工作習慣,具有誠實信用的可靠人格,採取合理明智的做事方式,並通過不斷激發自己潛能的心理訓練,他一定能夠取得成功。”美國著名作家奧裡森·馬登的這些話,曾經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在《一生的資本》一書中,我找到了一種資本,人要始終持有樂觀的態度。“你相信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會發生在你身上,相信你的將來會充滿美好和幸福,這些美好的願望都來自你樂觀的態度,而這種樂觀的態度將是你生活中最好的資本。”

一種人身處逆境卻能含笑面對,另一種人遇到困難就一觸即潰。前者會是成功者,因為他們處逆境而樂觀,具有成功的潛質;而更多人像後者,一遇逆境便沮喪、失望而停止奮鬥,這種人就很難走向成功。

當我們看到一個憂鬱愁悶的人時,往往會心生厭惡,因為人的天性喜歡快樂與陽光,而不喜歡鬱悶與陰沉。一個人不應被情緒控制,做情緒的奴隸,而應該去控制情緒,做自己的主人。無論身處怎樣惡劣的環境,我們都應該去正視它,去改變它,救自己於黑暗之中。當一個人從黑暗中走出來了,踏上了光明大道,就會信心百倍、勇往直前。但有些人在身處逆境時,恐懼、懷疑、失望的思想便會摧毀自己的意志,使多年的計劃功虧一簀。那些人就如同上牆的蝸牛,辛辛苦苦爬到半路,一失足前功盡棄。

其實,不管做什麼事,勇氣是最重要的,我們對自己要有信心,要堅信所有的事情都不會向壞的方向發展,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堅信不會有失敗,勝利將最終來臨;如果我們擁有這樣的思想、胸懷和態度,那將是在好不過了。這種樂觀的態度對我們很有幫助的,它可以使你擺脫悲觀與無助的煩惱,並賦予怒最求完美與幸福的動力。

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營造快樂的氣氛。要永遠忘卻悲傷的事情,讓心靈走進有笑聲、有歡樂、能鼓舞自己的環境中。有些人在家庭中尋找樂趣,與孩子們玩耍;有些人則在音樂中、在談話中、在閱讀中去尋找樂趣。假如現實的壓力、成功前的煎熬讓你痛苦,你不妨離開喧囂的都市,徜徉於郊外的田野,大自然會讓你放鬆。儘量地自己的內心世界向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一步一步地走向卓越不凡的境界。

想想自己遇到工作學習中的困難和壓力時,浮躁的心態充滿了整個思維,退縮畏難的心理一直蔓延在自己身上成為實現目標的巨大絆腳石。現在,我在《一生的資本》這本書中找到了最好的答案。我告訴自己,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提早的說放棄對自己失去信心。恐懼時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勇氣迷失時的現象,恐懼的心理可以通過思維的調整將它驅走,需要不斷要求自己去努力嘗試做一些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做一些可以鍛鍊自己的膽量的事情。只要我們能夠對那些更高更美好的狀態不斷保持希望併為之奮鬥,我們會更容易取得進步。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力是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的,從害怕到不怕,從不會到會,只要我們一直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勇敢的正視問題,堅定意志,去嘗試去努力,那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鐘不敲不響,人不學不靈,而人生不是本日曆,翻過去還能再翻過來。所以我們應更加感謝那些困難,是它們讓我們有了磨練自己的機會,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努力工作,充分挖掘自己的資本,創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11

這幾天看了幾本書,是時候總結一下了。

先是一本幾年前很流行,一直不屑的書——《誰動了我的乳酪》,看完之後,有個想法,覺得外國人很喜歡拿老鼠說事。通過寓言式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集中起來就是一個字——“變”,中國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早就總結出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的道理。人們通常是不情願接受變化的,總傾向於固守已有的東西,當環境變了,不能改變自己適應新的發展。知識越深厚,顧慮越多,束縛越嚴重,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學歷都不是很高的原因。想成功,樹立目標,不顧一切地向前,相機而動。

另外兩本是銷售之神、世界上銷售汽車最多的喬·吉拉德的《推銷之神》和《將任何東西賣給任何人》。這些外國的成功勵志書籍裡面都提到了成功不可或缺的幾個要素:1。要有明確的目標;2。在頭腦中細化成功後的美妙情景;3。不斷地學習。目標我們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第二點我們也許會覺得荒唐。喬吉拉德在拜訪客戶的前幾分鐘在廁所掰著自己的嘴,對著鏡子反覆地說: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是不是很可笑呢?但是人家確實保持著世界上銷售汽車最多的記錄,唯一一個以推銷員身份被載入汽車名人堂的人。也許中國人謙虛慣了,不習慣西方的浮誇,以自我為中心,但是我們是不是該放棄這塊已變質的“乳酪”呢?關於學習就不用多說了,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上千本書籍的沉澱。

《窮爸爸富爸爸》也很不錯,一語道破窮富之間的奧祕——富人買進資本,窮人和中產階級買進負債,並且以為買的是資本。

陳安之和韓寒的部落格也不錯。前者培養了我對銷售的興趣和信心,後者培養了我對文學的興趣。雖然我看不慣陳安之對空姐的點評。

《世界上最會說話的人》和《絕對成交》無疑是銷售員的入門書籍。前者以大量的案例生動的描述了銷售的場景;後者則細緻入微的講述了銷售成功的各個環節,並且使我明白,銷售不是低三下四的工作,凡是在企業、工廠工作的,每個都是拿的銷售的提成。東西賣不出去,哪來的工資?當然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除外。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12

路遙,這是個不陌生的名字。但直到今年的暑假,我才有機會拜讀了他的鉅作——《平凡的世界》。

書中的確描繪了一個平凡的世界。合上書,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出現在眼前:窮苦的孫少平悄悄地啃著兩個高粱饅頭,苦惱的孫少安無奈地望著天空,激動的田潤葉在家中坐臥不安……他們是在中國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普通勞動者的典型。他們以劫後餘生的喜悅憧憬未來,擁有最平凡、最普通的夢想。路遙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孫少平,一個比其他農民多讀了幾本書的普通人。他的理想,也不過是靠著踏踏實實的勞動過活,並跳出農村,尋找更好的生活。也許這些理想在現在算不了什麼,但在那個年代,他的執著讓人敬佩。他對勞動的理解、對苦難的毫不畏懼、為人的真誠善良是可貴的。在他看來,勞動最光榮。在尋找理想的路上,他不斷成長著。從教師到小工,從小工到礦工,工作變了,他勞動的勁頭沒變,對工作的責任心沒變。這種責任感和上進心激勵著我,

教會我對每件事情都要認真到底。他的生命中,有一個重要的女人,引導著他遨遊於書中的世界,增長了見識,對現實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層的理解,——她就是田曉霞。

田曉霞彷彿是一縷陽光,照亮了孫少平,也照亮了我。她思想先進,篤實好學,給每個人都帶去了溫暖。無論生活多麼艱苦,只要有了樂觀向上的她,孫少平的生活就是幸福的。不幸的是她為了救一個洪水中的小女孩犧牲了,孫少平生活裡的陽光暗淡了。生活並不十全十美,真正可貴的是,最終孫少平走出了心中的陰霾,又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渴望。

孫少安,少平的哥哥,一個也曾懷有許多夢想的人。現實的殘酷、家庭的責任使他放棄了潤葉,選擇了一個平凡的能與他攜手過農村苦日子的普通婦女。他從此紮根土地,踏踏實實地幹起了磚廠,擁有了一筆財富。正當他得意的時候,因為一次失誤,大火燒燬了所有,他還欠下了債務。彷彿是一場夢,把他從幸福的雲端拉到生活的低谷。這對他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我以為他會被失敗打倒在地,可是沒過多久,他就重新站了起來,再次開工,賺來了更多的財富。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他憑著那份執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雖然,書中所展現的社會背景我沒有經歷過,但書中人物身上展現的對生活的熱愛、為實現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都深深感染著我。還有人物間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是那樣的真誠和純潔,書中的好多情節,我是流著眼淚讀完的。

平凡的世界,普通的人物,卻擁有愛、執著、真誠這些人類最美好的品德。《平凡的世界》讓我敬佩!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13

讀該書後,我第一個體會是人必須記住自己的優勢。

某單位的外貿部有兩位年輕人,一位是日語翻譯,一位是英語翻譯。兩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風華正茂,在單位領導的眼裡,兩人都是未來的外貿部經理候選人。

對此,兩人心照不宣,在工作上暗暗較勁,你追我趕,每年的業績完成得均十分理想。

單位原先有日商的投資,因此單位經營層經常需要和日本人打交道,理所當然的,那位學日語的年輕人經常在公開場合露面。一時間,他在單位裡的口碑好於那位英語翻譯。

英語翻譯坐不住了,照此下去,他肯定會處於劣勢,失去很好的晉升機會。

於是,他決定憑著大學時選修過日語的基礎,暗暗學習日語,準備超越對手。

為了不讓別人知道,他學日語是在暗中進行的,他幾乎把業餘時間都花在了日語的學習上。

幾年過去了,他擁有了一張日語等級證書。他開始嘗試著與日商進行會話,幫助營銷員處理一些日文的翻譯任務。

同事們對他掌握兩門語言十分佩服,他自己也有一種成就感。但就在他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他翻譯澳大利亞商人的貿易合同時關鍵詞彙失誤,給公司造成10萬美元的損失。雖然事後公司通過談判,挽回了部分損失,但公司董事長為此十分震怒。

他也十分內疚,但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會誤譯一個並不生僻的單詞。

反省再三,他醒悟過來,這些年忙學日語,早已疏於對英語詞彙的充實和溫習,錯誤的發生其實是不可避免的。

他在自己的專業上敗下陣來,而且他的日語即使苦學幾載,也無法達到對手的水平,他悔之不及。

一個人想擊敗對手,往往會忘了自己的優勢,卻沿著對手的思路進行思考,照搬照抄別人的做法。但是,一個走“抄襲”道路的人是根本無法進入別人最為熟悉也最有優勢的領域的。

人生也是如此,不論你境況如何,你都不會一無是處。譬如誠實、自信、堅強,或者一項技能,你只要擁有其中的一項,並且讓它很優秀,它就會成為你一生的資本,所以千萬要記住自己的優勢,利用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優勢。

第二個體會是:人必須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潛能,增加自身的資本,儘自己的才幹,做正直而純潔的事情。

如果一個人只是為著薪水而工作,而沒有更高尚的目的,實在不是一種好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受害最深的倒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他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欺騙了自己,即便他日後奮起直追,振作努力,也不能趕上。根據一個人的工作,就可以斷定他的人品。如果他在工作時,能付出努力,不敷衍了事,不偷懶混日,那麼無論他的薪水是多麼的微薄,也終有成功的一日。

單位只支付給你微薄的薪水,你固然可以敷衍塞責來加以報復。可是你應當明白,單位支付給你工作的報酬固然是金錢,但你在工作中給予自己的報酬,乃是珍貴的經驗、優良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這些東西的價值與金錢相比,要高出千萬倍。

許多人認為他們目前所得的薪水太微薄了,所以就連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寧願放棄了,他們故意躲避工作,在工作過程中敷衍了事,以報復他們的單位。這樣,他們就埋沒了自己的才能,消滅了自己的創造力和發明才能,也就使自己可能成為領袖的一切特性都無法獲得發展。為了表示對微薄薪水的不滿,固然可以敷衍了事地工作,但長期地這樣做,無異於使自己的生命枯萎,使自己的希望斷送,終其一生,只能做著一個庸庸碌碌、心胸狹窄的懦夫。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職位都應該這樣想:我投身於單位是為了自己,我也是為了自己而工作;固然,薪水要盡力地多掙些,但那只是個小問題,最重要的是由此獲得踏進社會的機會,也獲得了在社會階梯上不斷晉升的機會。通過工作中的耳濡目染獲得大量的知識和經驗,這將是工作給予你的最有價值的報酬。

在工作過程中,人應該運用自己的機智,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創造力,來改進做事的方法。在工作中,要日日求進步,不要落伍,要以富有興趣的心理狀態來做一切事情。只有這樣,才能使你的單位對你產生特別的關注。

工作固然在解決麵包問題、解決生存問題,但是比麵包更可貴的就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潛能,增加自己的資本,儘自己的才幹,做正直而純潔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14

讀了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讓我想起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魯濱遜能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獨自生存二十八年,靠的就是他的智慧和勞動:假如他不去勞動,那麼他只有被食人族吃掉的可能;假如他沒有知識,那麼他只有在荒島上病死的可能。

魯濱遜用自己的雙手在荒野中搭帳篷,掘山洞,打圍牆,為自己築起一個安全堅固的“城堡”,免受食人族的侵害。有了住,還得有吃。從船上運下來的食品雖然不少,但確是有限的,如果不自力更生,就會坐吃山空。於是魯濱遜又開始自己種莊稼,圈養家畜。荒島上的天氣變化無常,魯濱遜上荒島的第一年就病倒了,病得很重,一天到晚都昏昏沉沉。這是他運用了巴西人無論得什麼病都不吃藥而吃煙葉這個例項,成功地救了自己一命。

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讓我感到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有了智慧和勞力,在一個荒島上生活二十八年也不是什麼難事。這正應了一句老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魯濱遜漂流記》,一本讓人驚歎人類智慧和勤勞的巨大著作,讓人驚歎生命的美麗。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15

讀完《紅巖》,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講了眾多革命先烈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其中,我最佩服江姐。

我在腦海中搜索這那個鏡頭:江姐在赴華鎣山途中,不經意間看到了自己丈夫的頭顱被懸掛在城牆上,心如刀割。此時的場面慘不忍睹,江姐為了不暴露身份,忍住痛苦,仍舊鎮定自若地去與老太婆見面……

我的熱血湧在心頭,多麼感動人心的鏡頭。如果你是江姐,你看到自己親人的頭顱在城牆上搖搖欲墜,你能不熱血沸騰嗎?你還能顧及到暴露不暴露身份嗎?至少我不能。因為,江姐的這種鎮定,是旁人沒有的,是旁人所得不到的。看到江姐這樣的鎮定,我真是自愧不如!

在敵人面前,冷靜沉著,會使敵人措手不及:在困難面前,不慌不亂,它也會像你低頭;在辦理棘手的工作時,毫不畏懼,心平氣和,"複雜"也會變成"簡單"……

掀開現在的某一頁。我正在做一道奧數題,驗算紙已被我填滿,可練習本上卻沒見一個字。我心急如焚,頭越想越大,好象要爆炸了的氣球。我把筆一扔,說:"不寫了!"結果這一整天心情都很糟糕。

"狂風和海水激戰的時候,只有勇敢鎮定的水手到達彼岸。"《紅巖》交給了我許多,它是一本生活指南,把我引向堅信而又幸福的道路。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16

法國著名的散文家蒙田說過:“書籍可以帶給人們愉悅,那是含蓄而漸進的。”書是一個時代文化的載體,一本好書,可以讓人終生受益。在我所讀的各種名著中,唯《名人傳》給我的感觸最深,以致於使我每次閱讀後心潮總不能馬上恢復平靜。

《名人傳》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組成。其中《貝多芬傳》被評為“人類有史以來的30本最佳書”之一。書中的主人公貝多芬的一生可以說是在希望與失望、痛苦與折磨中度過的。別人的童年是無憂無慮,少年是無限憧憬的,但貝多芬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困苦,還經常遭到父親的打罵。八歲時不幸喪母,因此他便要獨自一個人承擔著兩個兄弟的教育責任。生活本來對貝多芬就是不公的。但老天並不給他一點憐憫仍要繼續折磨他。他曾有過兩次愛情,但每一次都是被愛情所拋棄,他不得不承受感情的煎熬,同時以頑強的毅力投入到音樂的創作中去。後來他又不幸失聰。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承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痛苦的重壓的貝多芬選擇了堅強,最終為世界留下了不朽的樂章。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但他卻創造了歡樂給予世界!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17

我愛上了一本書-《愛迪生》閱讀這本書,我笑在臉上,甜在心裡,越看越有味兒。

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學,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流浪,有飢餓的痛苦,有數不清的令人沮喪的失敗。可他一心愛科學,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

每一次試驗,愛迪生都沒日沒夜的工作,肚子餓的厲害就隨便吃點東西,眼睛困得睜不開,他就伏在桌子上打個盹。不知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個辛勞的白天,他終於到達了成功的彼岸。

成功靠勤奮,這是我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記得上學期期末考試前,我以為自己取得好成績十拿九穩,就馬馬虎虎的複習,結果語文才考了96分。從那以後,我下決心認真對待學習,絕不馬虎。我認真做作業,認真複習,果然取得了好成績。因此,我真正認識到,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毅力,還要勤奮。

我很喜歡他的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我缺少靈感所以更需要花費百分之百得汗水來勤奮學習。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18

《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是幫助他們實現成功的方向指引。書中運用很多的例子闡述了“成功同心圓”的理念,為中國的青少年指明瞭成功的方向。真正的成功人士並不是僅僅靠知識、創意等外在素質贏得成功,他們成功的經驗在於,他們具備了某些最根本的、最有價值的素質或品格,他們獲得成功的內因幾乎都可以用“成功同心圓”來解釋。

《做最好的自己》 這本書是由Google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博士創作的。他曾是美國蘋果公司、微軟公司的全球副總裁,建立過微軟亞洲研究院,曾是比爾?蓋茨的七個高層智囊之一。2005年7月,跳槽到Google公司。讀完李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回味悠長,感慨頗深。

他在書中倡導一種自信積極的人生態度——“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他認為,真正的成功應該是多元化的,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獨一無二的。人的一生總是在做兩樣事情,一是追逐快樂,另一個是在逃避痛苦,可是快樂的事情總是過的那麼的快……痛苦不堪呢?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情緒,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李博士在書中寫到“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辯兩者的不同”。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座山,世界上最難翻過的山就是你自己,但是當你翻過這座山的時候,你將會看到更美的風景……

勵志書籍的讀後感 篇19

意志是每一個人的精神力量,是要創造或是破壞某種東西的自由的憧憬,是能從無中創造奇蹟的創造力。——萊蒙托夫

我的生活總是平平淡淡,沒有什麼大的波瀾。直到那日,閒暇時,我隨手拿起了《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只翻看了幾頁,就被書中人物的驚險故事所吸引,更為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頑強鬥志所折服。其實,最令我驚異的是,一個科幻小說家竟能把人類最偉大的品質描繪得如此生動鮮明。

蘇格蘭遊船鄧肯號處女航的時候,格利納帆爵士發現了一隻漂流瓶,裡面裝著格蘭特船長的求救信。於是格利納帆爵士、海倫夫人、麥克那布斯少校以及地理學家巴加內爾、門格爾船長帶同格蘭特船長的一對兒女瑪麗和羅伯爾踏上了尋找格蘭特船長的征途。而這次航行的路線,只是他們根據漂流瓶中三份不同文字而且殘缺不全的檔案進行的猜測和探索。

讀到這裡,我不禁為他們這種無畏的精神擊節讚歎。也許我們今天看來,這不過是一次有目的的旅行罷了。可是在19世紀,在“機器時代”,任何一次出海,哪怕只是有一點疏漏,都有可能導致“壯士一去不復還”。所以,他們的勇氣的確值得我們敬佩。如果聯絡我們今天,在護理領域仍有許多未能攻克的難關。這些難關很多都像那隻漂流瓶一樣,只留給我們隻言片語,而剩下的,就要靠我們自己探索和創造。如果我們能有格利納帆爵士他們的勇氣,敢於嘗試,勇往直前,那麼,我們所獲得的護理科研成果一定是豐碩的。

格利納帆爵士一行人穿越了陸地和海洋,歷時5個月,最終在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找到了格蘭特船長。這期間,他們經歷了我們無法想象的困難。12歲的小羅伯爾曾與狼共舞,格利納帆爵士親手“製造”了一場火山爆發,海倫夫人與流匪殊死搏鬥,巴加內爾竟被毛利人殘忍刺青。但這一次次的危險和困難都被他們戰勝了。他們不折不撓、頑強拼搏的崇高品質實在令我欽佩。我在想,如果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多一份毅力,把一些事情堅持下去,我們也許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堅持不懈,雖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詞了,但卻是我們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

凡爾納的這部書,通常被人們稱為科幻小說,但如果從以上幾方面來看,一不失為一本很好的勵志書籍。而他與平常的勵志書籍有不同,它具有幾絲詭祕的色彩。一般的勵志書籍,在帶給我們些許感動之後,就使人不願第二次拿起它,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卻是一部經久不衰的經典,使人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和體會,而書中蘊藏的那種使人熱血沸騰的力量,會吸引人們一遍遍的閱讀,對書中人物的經歷心馳神往。

我願在一個光線柔和的午後,再嗅一嗅它的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