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狗貓鼠讀後感(精選19篇)

狗貓鼠讀後感(精選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9W 次

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有趣的傳說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狗貓鼠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狗貓鼠讀後感(精選19篇)

狗貓鼠讀後感 篇1

最近我讀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它的作者是魯迅,書中有一篇文章《狗.貓.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魯迅在《狗.貓.鼠》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實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會在某個角落裡偷偷奸笑。

魯迅先生說他討厭貓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貓雖然和虎、獅同族,都食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但貓卻具有一副媚態,正同我們現在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飾自己的本性,其實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更加虛偽。貓平時總是吃飯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有東西吃比誰都積極,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煙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這篇文章還告訴我們,老鼠並非全部都那麼討厭,其實有些鼠還是很討人喜愛,很有靈性的,但卻遭到別人的摧殘。其實,我們可以對這些弱小的生靈賦予一些愛心和同情。

從這篇文章裡我還學會了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我會繼續多讀幾遍這篇文章,更加深刻的體會文中的深意。

狗貓鼠讀後感 篇2

不曾發現,狗和貓原來是有著過節的冤家;也不曾知道,魯迅先生原來是仇貓的。

現在讀了《狗·貓·鼠》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魯迅先生仇貓是有著正當理由的:一是貓欺負和折磨弱者,二是貓有一副令人仇恨的媚態,三是它們的嗥叫令人心煩。然而這些都不是魯迅先生起初仇貓的原因;那是後來才新增進去的。

令幼年魯迅仇貓的原因很簡單:它吃了魯迅心愛的隱鼠。真是單純!後來知道隱鼠是被長媽媽踩死的,魯迅這才恍然大悟,但仇貓的感情非但沒有減淡,而是更深刻了。

為什麼呢?因為這裡的貓不是單指貓,更是指那些“媚態的貓”——那些“現代評論派”的人。魯迅先生借自己的仇貓而用辛辣的筆調無情諷刺了現代評論派文人的“媚態的貓”式的嘴臉。

看到這,我不免為貓抱不平。仇貓的人的確很多啊!我們身邊就有不少人經常打貓、趕貓甚至吃它們。但是,貓本無罪,為何要仇貓呢?

誠然,貓有著一些令人討厭的惡習,如玩弄獵物、有時很嬌媚。但是這畢竟只是它們先天的秉性,是無法改變的。人為什麼要給它戴上“媚態的貓”的臭名?常說人在進步,但借本無傷人之力的文字語言,借那些“只能嗥叫的動物”去攻擊人,這絕不是進步的表現。又如狗,和貓根本沒什麼深仇大恨。有時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貓狗逗著玩的情形,而不至於恨之入骨,見了貓就窮追不捨。然而人卻偏要說“看哪!狗不是仇貓的麼?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說要打‘落水狗’!”這是所謂的“君子”應有的言行嗎?這是人的墮落啊!

人類的進步,往往伴隨著血腥無情的戰鬥,我想這應該是正常的吧。但是把戰鬥擴充套件到其他生物上,指桑罵槐般戰鬥,未免有點放肆。

貓也罷,狗也罷,不過是一些無辜的生靈。自人類會走路、會打獵那一天起,它們就已經追隨人類了。然而作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如今卻被用作人與人鬥爭的工具,那是它們的不幸,也是人的不義。同一搖籃下,人與動物之間應該多一份尊重。

狗貓鼠讀後感 篇3

初看《朝花夕拾》,第一篇文章就是《狗貓鼠》。

狗.貓.鼠三個物種,本就是敵人,而魯迅把它們寫在一起,肯定是別有用意。

魯迅先生先表明了態度,自己無比仇視貓。因為貓天生吃鼠,而正好某隻貓吃掉了他養的可愛的隱鼠後,魯迅就仇視貓了。而且,魯迅又看到貓跟兔子過不去,就更加深了他對貓的仇視,於是見到貓都會先折磨它,再把它趕走,猶如惡趣味。

看迅如此恨貓,我可以體會到他失去摯愛之鼠的心痛,後知道系長媽媽所為。寫這些動物,其實在暗諷生活中的某些人,

拿貓來說,貓捉到鼠後會先將其折磨個夠,最後再一後把鼠吃掉。這就像生活中的一些人一樣,抓住別人一個缺點,就狠抓不放,極力挖苦他人,直到他人在眾人面前出醜就此收手。

看著隱鼠的慘痛遭遇,我想說老鼠也並非那麼討厭,就比如可愛的倉鼠們。弱小的生命並不代表被人摧殘、折磨,我們可以為那些弱小的生命給予關愛關懷。

這篇文章引人深思,值得一讀。

狗貓鼠讀後感 篇4

今天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名作《朝花夕拾》,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華,可以說他太有才了!今朝我讀的是狗貓鼠,我對其有獨特的見解從標題來看,為何將貓放在最中間呢?因為作者仇貓,而狗與鼠與貓都有關聯,這標題很誘人,其中一二隻有讀過才知道!

其次,這裡不光是作者對貓的恨,對隱鼠的愛,還不乏蘊含著對人世間的虛偽,墮落,他曾說過“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同時作者以貓喻人,揭露了當時迂腐的禮節,結婚愣跪3天!也揭露了有些人的無病呻吟,扶媚怪作之態,將舊社會揭露得一乾二淨!

同時我對有的地方有些不解,像文章第一段和最後一段,望觀此感者在評論處指點迷津,多謝!

狗貓鼠讀後感 篇5

今天,我又讀了一遍魯迅的《朝花夕拾》。對其中感觸最深的是其中的《狗.貓.鼠》。

這篇文章主要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來比喻某些人。魯訊先生在文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時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裡偷偷地殲笑。

在這篇文章裡,魯迅先生算清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吃了我小時候的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

這篇文章表面上寫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魯迅巧妙的運用了往事抨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為鼓舞國家的士氣做出了貢獻。

狗貓鼠讀後感 篇6

魯迅是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朝花夕拾》生動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有力地鞭撻了假、惡、醜,宣揚了真、善、美,體現出了他大憎大愛,愛憎分明的情懷。《狗·貓·鼠》就是這部散文集裡的一篇佳作。

作者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並總結了貓的幾點罪行: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它嗥叫時,令人心煩;它吃了作者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作者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而且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從而表述了作者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嗷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其實作者闡述的不喜歡貓的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裡偷偷地奸笑。魯迅先生富有諷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他愛憎分明的胸懷,因此他才能毅然扔下筆,棄醫從文,他才知道“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由此看來,愛憎分明,可以說是立世之道,時代的發展源泉,是作為當代中學生的我們學習的。

愛憎分明,需要從現在做起。面對躺在車輪下的“小悅悅”無人救起,面對無人敢攙扶的老人,面對失蹤數天、編造被拐謊言的18歲女孩,你會採取怎樣的態度?也許,我們的世界正是缺少了愛憎分明,才會釀成一場場悲劇、騙局。“智者明辨是非”、“不宜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積極實踐,以科學的知識和豐富的經歷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該做的事儘量做好,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努力做到知行統一;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一定要明辨是與非,鮮明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態度,堅持原則,做出正確選擇……

愛憎分明,立世之道。時代在召喚著我們,讓我們高舉起青春旗幟,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學會大愛大憎,做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狗貓鼠讀後感 篇7

翻開這位文學巨匠多少年前揮毫寫下的篇章,恍如穿梭了光年,來到了那個國人都不願回到的迂腐舊年代,這位文學巨匠就是眾所周知的愛國忠士——魯迅。

《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狗.貓.鼠》就震懾住了我。犀利直接的措辭筆鋒,話中有話。這小動物彷彿就是人一樣,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

欣賞先生的寫作手法,更欣賞他的獨到眼光。文章表面上寫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用了往事抨擊了那些侵略我們國家的人們,他用不同的方法,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為鼓舞國家的士氣做出了貢獻,體現了一份真真切切的愛國情懷!

《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表述了對貓折磨弱者,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在書上看到一句話:魯迅的文章,只適於品味而不是瀏覽。以我的知識面去揣摩他老人家的情感還為時過早,可我已能體會到魯迅對這個日漸渾濁的世道的無奈與悲切,他用他的筆戰鬥著,挽救著奄奄一息的中華民族。可這,只在歷史的輪迴裡留下了“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吶喊與彷徨。

對於我,可能我沒有足夠的資格與底蘊來鑽研這位高於世俗而又不脫離世俗的革命家,但我有一份崇敬的心來瞻仰這位革命英雄!

《狗貓鼠》一篇值得品讀的革命篇章!

狗貓鼠讀後感 篇8

一隻小小的隱鼠,一個弱小的生命,也帶給小小少年無窮的想象,及與弱者和平相處的滿足:作者想象它是傳說中的黑猴,對隱鼠的照料是他的精神寄託,而“當我失掉了所愛之時,心中有著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

我想這就是作者仇貓的原因吧!其實不以為然,更多的與貓的.本性相似,他總是捕食了雀鼠,卻又不肯一口咬死;不是和獅虎同族,卻有這麼一副媚態。想想看,難道這不是人們的真實寫照嗎?他頗如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頗與人們的拍馬屁相似,在弱者面前表現得如此傲嬌,可在強者面前瞬間鞠躬盡瘁,這樣的貓能不令人厭惡嗎?也許作者寫仇貓的緣由就是為了讓有些人明白,產生羞愧之心,從而改正!

這樣一來,我們不得不說魯迅的文采極其高超!他沒有直接的說明人性的醜惡,而是以貓為喻體,就好比小故事的諷刺手法寫的生動形象,讓人通俗易懂,從而讓某些人產生羞愧而改正。

我們還不得不說魯迅的方法十分精巧!凡是遇到貓們搗亂之時,魯迅便站出去,在門口大聲叱道:“噓,滾!”小小平靜即回書房,這樣他就長保著禦侮保家的資格。那為什麼說是好呢?首先,知道貓的偷魚肉、拖小雞、深夜大叫的行為,人們自然十之九是憎惡的,而這憎惡是在貓身上。假如魯迅出而為人們驅除這憎惡,打傷或傷害了它,它便立刻變為可憐那憎惡便倒在魯迅身上了。對比後的懂得,我們便會發現、會覺得魯迅的悟性極強。其實這方法中國的官兵就不好用了,他們總不肯掃清土匪或撲滅敵人,因為這麼一來就要不被重視,甚至於因失其用處而被裁汰,但是如果能將這方法推廣應用,魯迅大概也可也總渴望成為所謂指導青年的前輩吧!

狗貓鼠讀後感 篇9

今天,我讀了魯迅的散文集,名叫《狗·貓·鼠》

《狗·貓·鼠》原載1926年3月10日《莽原》第1卷第5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一篇,也是魯迅先生的散文名篇。在文中,魯迅先生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的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時報的憎恨。

《狗·貓·鼠》代表了魯迅生活的那個年代的三個階層。表現出魯迅先生對貓的厭惡和仇恨。之所以仇貓,是有原因的——作者通過對貓和鼠的一些秉性、行為的描寫,清算了貓的種種罪行,比如:經常偷廚房的東西吃,好吃懶做等……

魯迅選取“貓”這樣一個典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例如: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小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是某些人一旦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折磨別人。

散文的寓意深刻,其生動傳神的描述、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一針見血的諷刺,充分展現了魯迅先生強烈的愛憎之情,也體現了他運用語言文字的非凡功力。

當然,這篇短文教會我許多。讓我知道了狗的語言:搖尾巴代表想跟你玩,發出“哼哼”的聲音代表生氣,發出挑戰。但貓的語言和狗的語言恰好相反:搖尾巴代表生氣,發出挑戰,發出“哼哼”的聲音代表想跟你玩。我還知道墨猴吃的是剩下的墨汁,它住在筆筒裡,一聽見磨墨的聲音就出來,等你寫完了,就舔乾淨剩下的墨水。隱鼠也吃墨汁,但不一定要等到你寫完了再吃。

我喜歡魯迅寫的書,更喜歡那些可愛的小動物。

狗貓鼠讀後感 篇10

魯迅先生的文筆一向是很犀利的,像一支支鋒銳的標槍,總能準確無誤的刺入當時昏庸無能的執政者的咽喉。狗·貓·鼠正是這樣一篇文章。

文中對“狗”的描述不多,暗諷了目光短淺又自以為是的人,卻用了大幅筆墨描述了貓和鼠。貓性情殘忍,喜歡捉弄折磨弱者,雖與獅虎同類,卻又帶著讓人噁心的媚態,貓自己要是身材再高大些,還不知道會怎樣的狂妄。這種隱喻的手法暗諷當時反動文人的醜惡嘴臉,入木三分。魯迅先生仇貓的理由最初很簡單,只為了“它們在我的耳朵邊盡嚷的緣故”。真正讓他恨起這些貓,是因為他最愛的隱鼠被貓吃掉了。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對鼠的描寫也十分有趣,特別是用“老鼠數銅錢”來描述老鼠遇到敵人的絕望和驚恐,體現了作者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過人的洞察能力。那些跳梁的大老鼠顯然是讓人厭惡的,它們有損無益,只會破壞和偷竊,而貓呢,雖是飼養著的,卻吃飯不管事,而且大多聲張虛勢,本事不足。隱鼠倒是個有趣無害的蠍西,它弱小可愛,喜歡“緣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卻“慰情聊勝無”,給魯迅帶來了有關“墨猴”的遐想與快樂。儘管作者後來知道了隱鼠並不是被貓給吃了,但他還是討厭貓。與其說魯迅先生討厭貓,不如說是借“貓”來表達他對反動文人和政客殘忍無恥的行徑的痛恨與鄙視!

魯迅先生一身正氣,但他所處的年代黑暗、腐朽、不平等,他用筆作為標槍,用力投中一切黑暗腐朽、麻木不仁的現實。狗·貓·鼠這篇文章生動有趣,卻飽含深意,足以讓當年所謂的“狗.貓.鼠”們無地自容!

狗貓鼠讀後感 篇11

這篇文章花了近一半篇幅來批判那些虛偽做作、打著“公理、正義”的旗幟還自鳴清高的學者,又通過童話故事來暗喻那些人就是沒眼力的狗。接著才真正地開始說起仇貓來。

先說它們的性情不好,在捉住獵物後偏要盡情玩弄,“頗與人們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脾氣相同”。再則便由“我”攻擊那些在夜裡配合嗥叫的貓層層深入至“精神分析學說”和厭煩封建禮節的思想與拒絕同奉陪作揖、變相詐財之小人交往的堅定決心。

本文說好,是心理描寫精彩,而心理描寫的精彩還得從“我”那小隱鼠說起。先談幼時的夏夜,祖母在小板桌旁給“我”講故事《貓是老虎的先生》,“我”在猛然發現書上躥下只貓來後心裡是有些竊喜:貓沒教給老虎上樹。然後由“我”床前貼著的花紙“老鼠成親”聯想這隱鼠成親的畫面:紅衫綠褲,尖腮細腿,新郎新婦,執事賓客一應俱全。可是那些隱鼠不歡喜別人來觀禮,於是“我”只好怏怏睡去,這裡的心理描寫透出一股孩子氣的天真和自我安慰。後來又以敘事的手法寫“我”和“我”救下的小隱鼠的故事,其中插入小墨猴的傳說,給文章平添不少趣味。隨後語調急轉直下,談到“我”聽長媽媽說那隱鼠是被貓吃去時的悲憤和仇恨,於是“我”開始報復貓了。從先前的攻打到得知“我”那隱鼠是被長媽媽害死後對貓的態度轉為客氣,過渡自然,在最後一段重申人性,說中國的官兵禦侮保家,不願掃清敵人而寧可先穩住自己的飯碗。由此,加深文章的批判性和思想性。

這篇文章以第一人稱敘述,語言平實直接,寫得很隨意,向讀者活脫脫展現了一個孩童的內心世界,我邊讀也會邊想起自己童年時那些在大人看來不值一提卻予我有重要價值的小事,品析之後,感同身受。

狗貓鼠讀後感 篇12

不曾知道,魯迅先生是仇貓的。讀了他的《朝花夕拾》中《狗貓鼠》這篇文章,才發現是這麼一回事。

魯迅先生仇貓貓也是有原因的:

1、它的性情與別的猛獸不同。

2、它不是和獅虎同族嗎?可它總有一副媚態。

3、它的叫聲令人心煩。但這都不是魯迅當年仇貓的原因,這都是後來才加進去的。

而真正使幼年魯迅仇貓的原因很簡單,是因為他當年認為是貓吃了他那心愛的小隱鼠!他後來才知道,隱鼠是被長媽媽給踩死的。魯迅這才恍然大悟,但仇貓的感情非但沒有減淡,反而更深刻了。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貓,不是單指貓,而是指那些“媚態的貓”,其實也就是那些現代評論派的人。魯迅先生從而用“媚態的貓”和自己仇貓的事用辛辣的筆調無情諷刺了現代評論派的人。

看到這兒,我不免為貓打抱不平。貓本無罪,為何要仇貓呢?

魯迅認為貓在獵殺獵物前要玩弄致死是非常殘忍的。其實這種想法是存在誤解的。貓在殺死獵物的過程中的丟、扔、撲抓和撥弄獵物的表象可能會讓人害怕,但是表象總是有欺騙性的!從貓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基本的自衛手段。部分動物都沒有什麼心機,拿老鼠來說吧,它們被貓抓住了,極有可能反咬一口。

當然也不要低估鳥啄的傷害。畢竟生死一念之間只能孤注一擲。貓通過咬斷動物的脊椎來殺死動物,但是它們需要用這種自衛手段讓自己避免傷害。在個別人看來這可能是一場殘忍的遊戲,但是從貓的角度來說,這是捕獵常識,讓獵物耗盡體力無力反擊,這是有效的讓捕獵風險降低的最好方法。很多動物也都會這樣,比如被人喻為天之驕子的鷹也會這樣。

鷹獵殺兔,而兔子見了鷹會平躺在地上,四腳朝天亂踢,免得讓鷹來捕殺自己,而鷹也會採取恐嚇等手段讓兔子精疲力盡。可別小看兔子踢鷹,踢中翅膀輕則數天不能自如飛行,重則甚至會斷骨。鷹若無法飛行的話,死亡的陰影也將籠罩著它。若是踢中腹部,鷹的腹部柔輕且薄弱,極少能夠倖存……

再說,魯迅覺得貓叫聲使得人煩,一般情況下,貓很少連續大叫,而貓叫春就另當別論,這是大多動物都有的習性,比如狼、豹等都有這種習性。而且,也只有母貓叫春呀!

人類的進步往往伴隨著血腥無情的戰鬥,我想這是正常的吧?但是把戰鬥擴充套件到其它生物上,去指桑罵槐的戰鬥未免有點過分。狗也罷,貓也好,不過是一些無辜的生靈。我認為,他們為了自己更好的生存,這樣也不過分。

人與動物在同一搖籃下共同生存,我希望人與動物能夠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

狗貓鼠讀後感 篇13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裡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不堆砌辭藻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狗貓鼠》在這篇文章裡,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

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型別,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狗貓鼠讀後感 篇14

這天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名作,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華,能夠說他太有才了!今朝我讀的是狗貓鼠,我對其有獨特的見解從標題來看,為何將貓放在最中間呢因為作者仇貓,而狗與鼠與貓都有關聯,這標題很誘人,其中一二隻有讀過才明白!

其次,那裡不光是作者對貓的恨,對隱鼠的愛,還不乏蘊含著對人世間的虛偽,墮落,他曾說過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同時作者以貓喻人,揭露了當時迂腐的禮節,愣跪3天!也揭露了有些人的無病呻吟,扶媚怪作之態,將舊社會揭露得一乾二淨!

狗貓鼠讀後感 篇15

《狗·貓·鼠》這篇以動物喻人,對“現代評論派”進行了諷刺,表現了作者對弱小的同情與隨意欺凌弱小的憎恨,並對社會上縱容邪惡,無法除惡務盡的現象進行鞭撻。

第一段回擊了“現代評論派”對作者仇貓的汙衊,揭露他們卑鄙的手段。

第二、三段交代了狗和貓成仇的原因,以及作者對其的看法,暗諷了“現代評論派”。

第四段將動物與“現代評論派”進行對比,諷刺了他們的嚕囌做作與虛偽性。

之後,作者進一步敘述了他仇貓的原因。

第五段刻畫了貓的主要特徵,簡要交代了作者仇貓的近因,暗諷了與貓有類似習性的人。

第六段是過渡段,承上啟下,承接上文作者仇貓的近因,也為下文他兒時仇貓的原因作鋪墊。

第七、八、九段引用了三個民間傳說,簡要介紹了“貓婆”、“貓鬼”,主要敘述了“貓和老虎”,表現出貓的狡猾。

第十段介紹了隱鼠的特點、習性和“老鼠成親”畫像。

第十一至十七段,作者追憶了自己兒時救養的一隻隱鼠慘遭殺害的故事。字裡行間可以體會到作者以為是貓殺害了隱鼠時的那股憤怒,以及他之後“報仇”的行為,無一不表現出他對弱小的同情與隨意欺凌弱小的憎恨。

比較後一段,交代了作者對貓的態度與策略的轉變,也對當時社會上縱容邪惡,無法除惡務盡的現象進行鞭撻,表現了作者的鬥爭精神。

狗貓鼠讀後感 篇16

《狗·貓·鼠》作為本書的第一篇散文,並不是單純地描繪動物——它的開篇是寫人,揭露了當時社會中所謂“不好惹”的“大腳色”汙衊作者向對立面屈服手段的卑劣。面對這種情況,作者則藉助童話故事,大膽嘲諷了他們的“流言”,顯示出了他們如狗般險惡的用心。

“現在說起我仇貓的原因來,自己覺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作者接著用這句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自己仇貓的理由,比如貓們捕食到動物喜歡盡情玩弄後才吃掉,脾氣壞透。仔細想想,不是像極了具有與貓類似習性的一些人嗎?沒錯,作者表面寫自己討厭貓,實質上是在鞭撻“正人君子”等的幫凶。然而這都是當下,再往前,作者在童年時就已對它毫無好感,引出了“隱鼠”的故事。

作者的童年曾救助過一隻小隱鼠,比較終得知被貓殺害,仇貓正是從此開始的。乍一讀是表達自己想報仇的“惡念”,可其實是藉此表達了對施暴者的憎恨。雖然後來證實了不為貓所害,可作者就是無法對其有任何好感,反而襯托了當時像鼠一般弱小者的可憐及對其的同情。

現在可以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就是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結尾更是緊扣主旨。在比較後文章敘及了社會“總不肯掃清土匪或撲滅敵人”,縱容邪惡,不能除惡務盡的現象,也是表達了作者不忿之心和想要改變現狀的迫切心情。

狗貓鼠讀後感 篇17

魯訊先生在文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歡貓的原因。其時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你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裡偷偷地殲笑。魯訊先生說他討厭貓的第2個原因就是貓雖然和獅虎同族,都食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但貓卻具有一副媚態,正同我們現在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飾自己的某種本性,其是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更加虛偽。貓平時總是吃飯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有東西吃就比誰都積極,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煙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就像廣東話中的一句俗語:"吃野吾做野,做野打爛野。"魯訊先生還告訴我們,老鼠中並非全部都那麼討厭,其實有寫隱鼠很討人喜愛,很有靈性,但卻遭到別人的摧殘,其實,人人都可以對這些弱小的生靈賦予一些愛心和同情,為什麼有人就做不到?這可需要反思一下。

先生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大多數人都很喜歡的可愛的小貓,而先生卻仇貓,當然先生仇貓是有許多理由的。貓的秉性和一些人很相像,看似乖巧,實則暗藏著“妖氣”;先生還是既不喜歡貓的叫嚷聲的,聽到貓的叫嚷先生總要嫌煩,而這個貓則是更像及了那些與先生叫嚷的“名人”,先生自是要去仇貓的;還有一條也是先生仇貓的緣故,但凡貓若是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這卻是和當時一些人的做法無二的,一旦手中有了他人的把柄,必是會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自己享受著其中的“樂趣”。這是何等病態的一種社會形態,笑人無妒人有,那確實是先生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悲哀。

先生從來都是行動派的,他仇貓委實不是口頭革命,先生對付貓自有一套辦法。開始只是從家中養的一隻花貓下手,逐個推廣,以致後來貓都從來不接近先生了。文章至此,先生的態度已是明確至極了,而此時,先生筆鋒一轉,又引至了一隻他收留的小隱鼠,隱鼠與那些比“名人名教授”還軒昂的大鼠是決然不同的,而先生的這個小隱鼠似乎也是葬身於貓之口中,隨後來得知是長媽媽所謂,但是,先生和貓之間的矛盾委實不能“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狗貓鼠讀後感 篇18

魯迅先生被人嘲笑為仇貓分子,然而原因卻也值得深入。不喜歡貓可以是神話故事,也可以是實實在在的理由。一,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能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不是和獅虎同族的麼?可是有這麼一副媚態!但這也許是限於天分之故罷,假使它的身材比現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麼一種態度。

魯迅先生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反映當時黑暗社會現象,這隻貓,也正是社會的影射。凶殘毫無人性,還仗勢欺人。魯迅先生寧可自己做別人眼中的另類,也要堅持厭惡。

放在當下,“貓”是依舊存在的。強者欺負弱者,之前的校園暴力就是最好的印證。學生仗著自己擁有《未成年保護法》,亦或是壓根就不懂法,欺負弱者,甚至毫無底線。這些學生是猛獸,但又不是真正的猛獸。

疫情期間許可馨事件,更是剛剛發生不久的事情。哪怕自己並不是猛虎野獸,可以卻擁有猛虎野獸的強大保護傘,讓自己肆意妄為。對自己的祖國厭惡,絕對只是提供上學的地方諂媚。口口聲聲說是家人幫助了她,卻忘記了是誰讓他有一個家。

新時代的“貓”仍然不可忽視,我們仍然要厭惡,摒棄。就像魯迅先生所說,不論自己的“隱鼠”到底是不是貓吃的,但是“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空虛是,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我們也需要對這樣的“貓”充滿惡念,但是這種“貓”也會很長時間存在。我們要做好堅定自己內心信仰,明白可為與不可為的界限。

狗貓鼠讀後感 篇19

“狗.貓.鼠”這篇文章出自文學巨匠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主要運用了託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理解起來有些困難,不過弄懂之後,我的心裡便有一種憤怒的感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吧!

開篇以一句“從去年起,彷彿聽得有人說我是仇貓的。”展開敘述。結尾以“正在研究,而且推敲。”一句讓人感到意猶未盡。

文章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這麼一段話:“蟲蛆也許是不乾淨的,但它們並沒有自鳴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凶殘的罷,但他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這段話仔細回味,便能悟出作者流露在字裡行間的情感。它形象地揭露了當代社會上一夥人說假話,幹壞事的真面目,表達了作者對他們的憎惡。

看到最後,我才明白。這篇文章表面寫狗.貓.鼠,實質上託物喻人,借動物畫出反動派及其奴才的嘴臉,抒發自己強烈的愛憎之情,閃現著對當代社會批判的鋒芒。

對於我來說,讀懂這篇文章前前後後要多次品味才行。我沒有底蘊對這篇文章做出什麼評價,我只願保留著對魯迅先生的敬佩,而後奮發向上。爭取成為像魯迅先生一樣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