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巴金《激流三部曲》讀後感(通用5篇)大綱

巴金《激流三部曲》讀後感(通用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巴金《激流三部曲》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巴金《激流三部曲》讀後感(通用5篇)

  巴金《激流三部曲》讀後感1

一百多萬字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看完了,很有寫些文字的衝動。近來卻諸事纏身,一直未曾動筆。

昨晚與一朋友通電話,她把自己比作《誰動了我的乳酪》中的一個人物。巴金的這三本小說源於他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也曾多次遇到親人對號入座的煩惱。其實,我現在想來,這也怪不得他那些親人們。在讀《激流三部曲》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在找尋我自己的影子。

我更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呢?覺新?肯定不是。我無法分清我更象故事中的覺慧還是覺民。

我隨著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心潮澎湃,或興奮,或揪心,或憤怒。我為他們向命運的奮力抗爭而歡欣鼓舞,為他們的命運擔憂,為他們所受的不平憤慨。也許,在那樣黑暗的時代,更能激起熱血青年的抗爭。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為大家所熟知,在當代的大背景下,在忙忙碌碌之中,有多少人能夠堅持自己內心的理想?有多少人在現實中將鬥志消磨殆盡?

八九十年前的中國,婦女還沒有上學的權利。一百年中國的滄桑鉅變,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絲毫不為過。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所處的困境已比八九十年之前小的多了。如此想來,我們是否該無愧於這個偉大的時代?

在深夜中,沉浸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風風雨雨之中,真的有種“心遊萬仞”的暢快感覺。

我不是一個豪氣沖天的人,或許我更象故事中的覺民,追求一步步紮紮實實的進步。我相信,只要有向前的加速度,不論大小,總有一天會達到成功的頂峰。

  巴金《激流三部曲》讀後感2

巴金的小說非常重視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塑造了眾多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系列,尤其以不合理制度下的犧牲者和叛逆者最為出色。在讀完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深深感受到覺新、梅等封建專制和封建禮教的犧牲品的同時,又完美地塑造了覺慧、覺民淑英姐妹等一系列青年叛逆者形象,卻又有不同的性格特徵。

巴金在寫《家》時不斷指出“要控訴”,他說他要為一個垂死的制度寫一首輓歌,甚至後來的《春》、《秋》也不斷揭露封建舊家庭、舊禮教的血腥罪惡。但是從作品看,巴金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控訴層面上。因為時代畢竟不同了。20世紀20xx年代初中國社會的動盪,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猛烈衝擊,打開了高宮管緊閉的大門。高家年輕一代不甘專制統治者的重壓,蔑視封建家長在大家庭中淫威,勇敢地喊出了“應當給自己把幸福拿過來”的響亮呼聲,紛紛投入了反封建專制的鬥爭。作品便塑造了這樣一組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形象。這組人物都是在“五四”新思潮薰陶之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勇敢地向封建專制制度挑戰,代表的是民主主義思想對整個封建制度的對抗。他們身上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叛逆性,具有反抗意識。

覺慧作為高家走出的第一個覺醒者,他的反叛彷彿是一把燃燒的火炬,在黑沉沉的家裡發射出耀眼的光亮,成為封建家庭內部瓦解過程中一股最直接的衝擊力量。最後,他衝破封建家庭的束縛,與舊家庭決裂,離家出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與社會上的民主革命鬥爭合流。他的行動反映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盪和舊家庭內部新力量的成長,併為當時的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

作者巴金出生於一個官僚封建地主家庭。五四的爆發,使巴金接觸了更多的新思想,他開始憎恨那個封建大家庭對青春和生命的摧殘,開始把封建家庭的存在與罪惡的社會制度聯絡起來,從而形成了其性格的反叛傾向,為覺慧、琴等叛逆者形象的塑造提供了生活原型。叛逆者形象作為一種人物型別,作為巴金人格結構的投影,表現出了巴金性格的複雜性,使巴金理想人格與現實人格的融合,有著現實的生活基礎,個個栩栩如生,我認為《激流三部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巴金《激流三部曲》讀後感3

杜甫曾經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文明程度的反映,更是人們寶貴的財富。閱讀不僅能提高我們的成績,還能陶冶情操、開拓眼界。讀書不但要多讀,還要挑好的讀。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三本令人感動的書,它們是巴金爺爺的著作《家》、《春》、《秋》,也就是激流三部曲。

這三本書講述的是民國時期,一個封建官宦大家庭裡的年輕人渴望自由,但是有很多人太軟弱而被那些思想古板的長輩扼殺,最終一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逃出了封建魔掌的故事。《家》主要描寫了封建家庭的醜惡與不堪和覺慧出走時的堅定,為我們指明瞭正確的方向;《春》則陳述了淑英從懦弱到決定反抗的過程,使我們對懦弱無能而又剛愎自用的人更加憎惡,通過激昂的語調告訴了我們:只要敢於挑戰、敢於創新,春天就一定會到來;《秋》是激流三部曲的結尾,整本書的主旨是:生命是無休止的,也沒有一個秋天是永遠的,有上進心才能讓自己生活在健康、自由的世界裡,才能創造出更美麗的風景。

整個《激流三部曲》的系列飽含了作者巴金對封建社會的厭惡與渴望擺脫封建思想束縛的感情,有人說它是巴金的自傳,但是我覺得不是,這只是他諷刺封建禮教和作揖主義的一個工具,只是他對大家的勸告。在這三本書中,我看到了封建社會的殘酷無情,看到了女子的地位卑微,看到了那些被舊禮教奪去熱情、希望甚至生命的人,還看到了那時封建制度的奄奄一息講述這些故事時,作者用時而平靜客觀,時而振奮人心,時而怒氣沖天,時而歡快愉悅的文字來告訴我們:在自己不贊成的觀點或事物面前,我們不能怯懦,要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並付諸實踐,創造出新的火花,人類的文明才能進步。這就是我推薦《家》、《春》、《秋》的原因,希望大家能喜歡它們,理解它們。

  巴金《激流三部曲》讀後感4

翻開舊社會的古籍,歷史的煙雲又舒展在我的眼前,悲泣的芳魂已逝,悲瘁的芳華宛在,一曲曲悲歌在歲月的烈火中涅槃。

這,是一條路,一條浸淫著無數女性血和淚的路,一條滿是冤屈的路。

《激流三部曲》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舊社會的摧殘下消逝,她們有些就像一朵花苞,還未盛開在最美的芳華中就已凋零。淑貞,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小女孩,在父母的打罵和制度的束縛下選擇用一口深不見底的井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那小小的身體裡究竟藏著多少哀愁,在跳井的那一剎,那到底有幾分憤怒,幾分幻滅在她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心,在瞬間轟然坍塌。古代的女子們讓三寸金蓮剝奪了自由的權利,讓愚昧的思想成了限制思想的枷鎖,更是被制度摧殘了原本能生活在沃土雨露中的芳華。

一個個女子重蹈覆轍,一縷縷芳魂隨風而逝。

願天堂,是你們的一方淨土。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隨著五四運動的發展,青年們睜開了自己矇蔽的雙眼,盡一己之力推動歷史的車輪,迎接早春的來臨。書中梅的時代即將泯滅,取而代之的是琴的時代,是許倩如的時代。

驚鴻照影的窈窕身姿只是她的附屬,而淵博的才學在她的身上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那一顆早已埋下的種子,在她心靈的沃土上逐漸萌芽:不顧周圍人的冷嘲熱諷,選擇和男學生們一起讀書;加入週報社,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們暢所欲言;與周圍的人齊心協力,共同把即將面臨泯滅的淑英於水深火熱之中及時拉出,將她送入了光明的春天。在琴的身上,映入眼簾的是她敢於拼搏的奮鬥精神,她的未來必然一片光明!

悲泣的芳魂在孤寂的亂葬崗哭訴著自己命運的不公;燃燒的芳華長久地炙烤著華夏兒女的心扉。如今,世界已走向平等,但制度的餘燼還未徹底的毀滅,梅和蕙的經歷給世人敲響了警鐘,在新的時代,就讓我們用智慧的泉源去澆灌夢想的種子,用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光芒,照亮世界上黑暗的角落吧!

  巴金《激流三部曲》讀後感5

巴金曾在《激流·總序》中說道,生活是一場“搏鬥”,我們生來是為了征服生活。

看巴金的《激流》,我的心情是不平靜的,這其中滿滲的是我複雜的情緒。可是同巴金一樣,我相信生活並不是悲劇,因為在悲喜交加的生命長河裡,總有一股激流是代表著希望的。

巴金通過描寫高家的故事展現了我國二十世紀初期封建勢力籠罩下的一幕幕“壓迫”與“反抗”的圖景。他的筆調因其鮮活細膩而顯得真實,在他的文字裡,滿繪著封建制度殘酷、偽善的嘴臉。為了維護封建制度最後的威嚴,以高老太爺為代表的封建家長甚至不惜犧牲年輕一代的幸福和生命為代價。面對嚴酷的生活環境,有的人成了無奈的弱者而慘遭迫害,如鳴鳳、梅等;有的人頑強地反叛著,為光明生活的道路探索著、奮鬥著,覺慧等人便是典型;而另一種在新舊勢力夾縫中生存的人,如覺新,他的內心是最痛苦的,他也曾有過美好的憧憬,他也有清醒的頭腦,可是面對封建舊勢力時,他總是和顏悅色地服從,而他的“作揖主義”給自己帶來的卻是一幕幕悲劇的上演。

當看到書中年輕的生命和美好的愛情被毀滅時,我有的只是對封建制度的深惡痛絕,而並不想去評判任何人的是非,因為生活是這個樣子,每個人的生存都不容易。

要生存,就會有壓力,要更好地生活,就要去征服它,與它“搏鬥”,而首當其要的,便是與自己抗爭。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由以上我提到的三類人的生活方式,我想到了現今人群的三種心態。

不管是在工作單位還是在家庭中,我們都會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面對重重壓力和矛盾時,我們的心裡往往會有多個自我在相互抗爭,其中,聰明的自我會隨大流而行,為自身贏取名利,另一個自我會瀟灑地反叛,去征服生活,成為生活的主宰,還有一個夾在中間徘徊的自我,如同覺新,這樣的自我是最善良的,也是最痛苦的,卻是不值得同情的,因此,若要得到救贖,唯一的方式便是把其中的一個自我徹底打敗。

雖然現在周遭的生存面貌不同於封建思想肆意時的黑暗社會,沒有過多的封建禮教束縛我們,個人的身心是自由的,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髮型和服飾,可以為自身鍾愛的事業大膽拼搏,可以不顧地位的懸殊與所愛的人相守,等等。可矛盾卻總會以變相的方式存在,我想每個遇到過生存或生活困窘的人都曾深有體味,而我用這粗糙的文字又怎能道明,又怎能說盡?到底是與自己抗爭,還是與生活抗爭,還得我們自己說了才算,不過這其中卻容不得絲毫猶豫,果斷地選擇讓一方勝利,便是希望的所在。

生命中的激流時刻都在前進,生活是充滿希望的,就像《秋》裡面所提到的,秋過了,會有第二個春天的到來。

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