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悲慘世界》的讀後感(通用11篇)

關於《悲慘世界》的讀後感(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2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悲慘世界》的讀後感(通用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悲慘世界》的讀後感(通用11篇)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1

我看過很多書,《野性的呼喚》讓我驚訝;《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震撼;《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了我志氣;《悲慘世界》讓我懂得了樂於助人……

《悲慘世界》的主人公是冉阿讓,他從小就失去父母,自己給別人做工,還要帶七個弟弟妹妹,如果肚子餓,也只能找鄰居借一瓶牛奶,幾個孩子搶著喝。一個寒風刺骨的晚上,冉阿讓家連一塊發黴的麵包也沒了,他只好去別人家偷了一個小麵包,結果被主人發現了,拿著冉阿讓去坐牢,冉阿讓三次越獄,改判19年。出獄後沒有人接待他住旅館,最後他找到主教家,主教熱情的招待他。第二天凌晨,冉阿讓找到了銀飾,馬上逃跑了,路上被人發現,又被送到主教家,主教卻說這是送給他的,並沒有揭穿他的偷盜形為。冉阿讓受到主教的感化,改過自新,變成了一個好人。改名換姓的變成馬德蘭,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還升值為市長,救貧濟難。

這本書是雨果的重要作品,書中有些人內心寒冷,為了發財,不顧一切,就像德納第夫婦,一下是畫家,一下是老闆。另一種人為人善良可親,就像主教一樣,明明是冉阿讓自己偷的,可他說是他送給冉阿讓的,這是一種信任。要相信別人,疑心不能太重,你相信別人,別人才會相信你。我要學習冉阿讓,他的一生不算幸福,他只幫助別人,不求回報。不管他的身世多麼微寒,只要樂於助人就可以得到收穫。

這本書告訴我:自己活著,要像主教一樣,心懷寬廣。也要像改過自新後的冉阿讓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2

最近我看了《悲慘世界》這本書。

影片的開頭,那些囚犯們用嘶啞的聲音唱著“低頭、低頭不要看他們的眼睛……”站在高臺頂上的官僚,手裡拿著鞭子,看著底下的囚犯。看到這裡,我在想他們究竟犯了什麼大罪,就受這麼苦的牢刑。囚犯24601就要出獄時,她抬著很重的旗杆到了官僚面前,官僚對他說:“你永遠不會忘記我--沙威,囚犯24601,你將永遠揹負著罪惡感。”囚犯說:“我有名字,我叫冉阿讓。”他用沙啞的聲音,表達著自己的憤怒,他在維護著自己的尊嚴。

當冉阿讓逃出後,一位善良的神父救了他,但他卻偷了珍貴的銀器,被警察抓走了。神父卻說,這是送給他的,這讓他很感動,下定決心要悔改。幾年之後,他當上了市長,並受人尊敬。當他在廠裡檢查時,看到讓他害怕的人——沙威。他開始掩飾他的曾經,當一個女人要尋求他的幫助時,他卻轉身離開。之後,他找到那個女人,卻發現她為自己的女兒的生活已經奄奄一息了。他得知女人的名字叫芳汀。芳汀死後,我哭了,一個女人為了自己的孩子願意放棄一切,黑暗的世界裡,母愛的光芒照亮了一切,溫暖了人心。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3

暑假期間,我 閱讀了法國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 》,不禁感溉萬千。

這是一部集浪漫 主義與現實 主義幹一體的藝術 精品。它通過理想 化的情節塑造理想化的人物 ,同時又準確、完整地再現了從滑鐵盧到反對七月王朝的人民起義的史實。小說枝葉繁複,但中心始終不變:揭示貧苦人民的悲慘命運 和揭露資本主義社會 的黑暗 。在作者筆下,他企盼用博愛、仁慈、善良 來改變 這個悲慘世界。

文中的主人公冉阿讓一生飽受苦難 ,在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脫胎換骨,變得善良、仁慈和寬容 。臨終前,他不僅不埋怨上天不公,白己的命運坎坷,還認為自己 是幸福 的。在我看來,認為白己幸福的人,實際上就是最幸福的人。 當今世界,“仇富”和“嫌貧”是兩個負面的社會現象。正如企業家魯冠球所說:“‘仇富’和‘嫌貧’,是一對孿生兄弟 。要通過努力 ,使‘仇富’者找不到社會共鳴點,讓‘嫌貧’者找不到生存 上壤。”就拿我國來說,富的'地方是真富,富得流油,窮的地方是真窮,連溫飽都成問題。如果 我們的富豪能像冉阿讓一樣多出資救濟窮人,就算有個別人依然“仇富”,但沒有社會共鳴點,一個巴掌又能拍出多大的聲兒來呢?富人救濟窮人,幫助 開發貧困地區,如此一來,貧困地區富有了,窮人也變成富翁了,世上沒有窮人了,“嫌貧”者沒有了“生存土壤”,自然就銷聲匿跡了。(讀後感 )

德國社會學家內爾伯恩曾說過:“超凡的快樂 讓我們熱愛世界,巨大的悲痛讓我們理解 世界。‘冉阿讓曾有過無比快樂的時光 ,所以,他熱愛這個現實的世界。

當然,文中也有許多令人厭惡的反面角色 ,如德納第夫婦和警官沙威等。正因為有他們的襯托和對比,才顯示出冉阿讓等人是多麼的崇高和偉大。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4

這個暑假,我讀了輕鬆英語名作欣賞的《悲慘世界》,這是一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故事的內容、情節,曲折感人、催人淚下。

小說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是個誠實的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年冬天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他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獄中的苦難,曾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獄之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他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後來,他受到主教的感化決心去惡從善,改名為冉阿讓。他埋頭工作,終於當上了市長。成了大富翁後,他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卻濫判無辜,他為了不嫁禍於人,毅然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為了救助孤女珂賽特,他一直逃避追捕。然而法律不容他,社會不容他,連他辛辛苦苦帶大的珂賽特也誤解他。他多年舍已救人,最後卻在孤寂中死亡。這是《悲慘世界》中的悲劇人物,這個典型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社會意義。

這部作品,最使我感到震撼的是——時時刻刻閃爍著的人性的光輝。當冉阿讓面臨再一次被捕入獄的關鍵時刻,大主教卻對冉阿讓說:"我已經把你的靈魂從魔鬼手中買來,獻給了上帝。"從此,冉阿讓的愛心被激發了。《聖經》說:"每個人都有愛心。"就連一直追捕冉阿讓的警官沙維特,最終也因良心發現而自殺了。所以,有愛,就能遵從上帝;沒有愛,就會追隨魔鬼。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5

《悲慘世界》這本書寫了一個叫冉阿讓的人,在監獄裡服了十九年的苦刑,受到了世界對他的不公平的待遇。

我最喜歡的一章是《冉阿讓也被感化成天使》。冉阿讓被釋放後,流浪到一個小城市。他想找一家旅館住下來,但是他身上有黃色護照,人家都知道他他犯過罪,加上他那副寒磣相,叫人看著就鄙視。所以沒有一家旅館肯收留他,沒有一個人肯給他開門。最後一位老婦人把他推到了主教那裡。主教收留了他,給他東西吃,為他鋪了一床潔白的、舒服的被褥。可是,他偷了主教十年來攢下的銀餐具逃跑了。第二天,當他被抓回去時,主教溫和地說,他正準備把這些餐具送給他呢。他非常後悔。就這樣,主教把冉阿讓感化成了好人,而且,最後還當上了市長。我喜歡這一章的原因是我很佩服主教,沒有人願意收留犯過罪的人,而他卻願意。當冉阿讓偷了他的銀餐具又被抓回來之後,他用自己博大的胸懷寬容了冉阿讓。冉阿讓當上市長後,經常幫助市民們。看到這裡,我忍不住想親眼去看看這位市長的風采。

我還喜歡《割風回報冉阿讓》這一章。冉阿讓當市長的時候,曾經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割風。這不,好人有好報,在冉阿讓喲危險的時候,割風不僅幫助了他,還獻出了自己唯一的一張床。別忘了,當時可是冬天啊。我讀到這裡時非常感動,向他倆這樣的好人,實在是太難得了。我們的世界真需要多一點他們這樣的好人啊!

我很喜歡讀這本書,有事沒事經常翻翻。我覺得冉阿讓在服刑的時候一定很恨這個世界。因為世界對他太不公平了。但對我來說,世界卻不是這樣,我享受著溫暖的陽光、父母的關愛……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6

最近媽媽為了讓我增長知識,讓我多看書,最近看的就是《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的作者是法國的維克多·雨果。這本書主要反映了在舊社會的悲慘,人民的不公。這本書分為五章,分別寫了五個人的悲慘遭遇,第一個是芳仃。

芳仃剛有孩子因沒有錢,把孩子放到旅店去打工,旅店老闆心很狠,每月要跟芳仃索取30法郎,芳仃因沒有錢,只好買東西,賣到什麼都沒有了,只好睡在外面。後來幸好碰上了好心的市長,市長給她1000法郎,她把債還清了,又把孩子帶出來,去找她老公去了,後來聽說老公死了,悲痛欲絕,回到了城市住了下來,旅店老闆見沒有錢賺了,只好向芳仃借錢,她不借,後來旅店老闆把她女兒給殺害了,芳仃回來一看,氣的撞了牆,自殺了。

我現在生活的這麼好,真是福氣,我要是生在以前,不知道還能不能生存呢,讓我們好好珍惜現在吧!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7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是九歲的時候,那時候,我最喜歡看的是童話小說,接觸《悲慘世界》這樣的外國名著還是第一次,也僅是這一次接觸,讓我喜歡上了這本書。

《悲慘世界》講的是這麼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因為偷一片面包而被判刑,加上越獄,共坐牢十九年。 出獄後他處處遭白眼,發誓報復社會,此時善良的米里哀主教感化了他。冉阿讓化名馬德拉,辦工廠,成為富翁,樂善好施,被選為市長。在這期間他認領了可憐的柯賽特為義女,併為救一個酷似他的無辜者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落入正追捕他的警察沙威之手,但設法逃脫。多年後,他救了沙威,沙威被他的舉動感動,投河自盡。後來,他的“女兒”柯賽特嫁給馬呂斯,孤單的老人終於死在了柯賽特的懷中。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喜歡故事中的人物。主教是令我敬佩的人。當冉阿讓受到人們的白眼時,只有主教留他過夜。冉阿讓因為偷了主教的銀燭而被警察抓到了主教面前,主教非但沒有責罰他,反而對捕獲他的警官說:“他是不是對你們說過,是一個神父老頭把這些銀器送給他的,還留他在家過了一一夜?那個老頭就是我,這完全是場誤會。”主教的這句話,改變了冉阿讓的人生。這句話也讓我明白:只要你對人以誠相待,再怎麼無知的人,也會被你所感動。

我最喜歡的人物當然是冉阿讓了,自從他被主教感化以後,他便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救濟窮人、救援割風老人......後來,他還救了是他為仇人的沙威。最後,他用自己的一生與血肉養育著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冉阿讓的精神讓我敬佩。

但是,我認為最偉大的人還是芳汀。因為她為女兒剪去了自己的長髮,賣出了自己潔白的牙齒,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是她為珂賽特飽嘗了人間的憂患與痛苦,換來了珂賽特的幸福。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書——《悲慘世界》,因為它的很多地方都值得讓我們喜愛!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8

《悲慘世界》講述了一位悲慘又令人敬仰的殺人犯冉阿讓改邪歸正的漫長過程。

誰會想到在一個受過長期牢獄之苦的人迴歸自由後竟然是這樣被人瞧不起,受到人們言語的唾棄。然而冉阿讓卻仍然堅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儘管他的好意總會被誤解。但他只是微微一笑,用好心情給別人溫暖。他的愛心和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漸漸地,人們忘記他曾是一個狂野的殺人犯將他當作親人一樣愛戴。

讀完《悲慘世界》我閉上眼睛靜靜地思索著。一個從前經歷過那麼酸甜苦辣的人,竟然可以忘掉自己的仇恨和悲慘去幫助身邊那些比他更需要關愛的人。想想每天新聞的報道:某個人因為自己心裡隱藏的不快而傷及別人。哪個人因為自己從前有悲慘的經歷,而用將別人逼上生命盡頭的方法得到他認為快樂的生活。冉阿讓能放下自己的仇恨,是現在學生、成年人甚至到所有人都做不到的。他不僅是一個改邪歸正的典範,而且是一個令人敬仰的人。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9

《悲慘世界》是在一位被人們譽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的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手中誕生的。它刻畫了從拿破崙在滑鐵盧的失敗直到反對七月王朝的人民起義這一階段的歷史現實,繪製了一幅規模龐大的社會和政治生活的圖畫。

它描繪了主人公冉阿讓坎坷、悲慘的一生,更突出了當時社會的不公正,它就好像是一幅五彩繽紛的畫,把整整將近半個世紀歷史過程中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都一一展現了出來:外省偏僻的小城,濱海的新興工業城鎮,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監獄,巴黎悲慘的貧民窟,陰暗的修道院,恐怖的墳場,郊區寒愴的客店,慘厲絕倫的滑鐵盧戰場,戰火紛飛的街壘,藏汙納垢的下水道……這一漫長浩大的畫軸中每一個場景,無不栩栩如生,其細部也寫的很真切很細緻,而畫幅的形象又是如此鮮明突出,色彩是那麼濃重瑰麗,氣勢是那麼磅礴浩大,不是堪稱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嗎?

在這一本《悲慘世界》,讓我深有感觸,也讓我領略到不同的偉大:就像冉阿讓人格的偉大;沙威對待良心與職責的偉大;米里哀主教寬容的偉大;愛潘妮對待愛情的偉大……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10

上學期讀了《悲慘世界》後,被這本書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不僅為當時的社會深感惋惜,還為那個悲慘的世界以及悲情的主人公不平。但是裡面更深的讓我明白的是,寬容,善良等美德的力量是如此之大,無論在何時都不會過時。

《悲慘世界》一書主要寫了一個苦役犯冉阿讓的一生。他先是因為砸壞玻璃偷了一塊麵包,被判4年徒刑,因4次越獄,又被判了15年徒刑。他等了19年,終於被放了出去。當他一無所有而又衣食無著的時候,受到了主教卞福汝的關懷。之後,冉阿讓化名馬德蘭,做了海濱蒙特勒伊的市長,可他最後自首了,冉阿讓又被捕了,他戴上了表示終身監禁的綠帽子和紅衣,在船上做苦役,在救一個海員時,他掉進了大海。後來,在法國的戰場上,有人看見了冉阿讓的身影。他在槍林彈雨中救出了一個人:馬呂斯。冉阿讓終因過度勞累離開了人世。

從此書中我看到了具備寬容的品質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如此大。在書中我們可以知道,主人公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所以冉阿讓已經徹底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善良的米里艾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因此他當上了市長,並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國作家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因此在以後的人生中,每個人都應該具備一顆高尚的心。比如說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在別人沒有信心的時候給予別人充分的鼓勵。或是當別人受到歧視時候我們不能一味的去批判而應該具體的考慮判斷並給予他人一個機會。當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一顆高尚的心胸之後,世界就會變得無比美麗和諧,也就不會有“悲慘世界”了。

  《悲慘世界》的讀後感11

《悲慘世界》一書中,雨果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現實。雨果的這部傳世之作,創造了一部反映法國現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全書時間跨度長達近半個世紀,個人命運與歷史題材的結合,氣勢磅礴,色彩瑰麗,最大限度地體現了雨果在敘事方面的過人才華。它強烈地抨擊了資本主義的黑暗,對那些貧窮的人民寄予了真摯的同情!

這部著作的大致情節為:失業工人冉阿讓為外甥偷了一塊麵包,被判處苦役十九年。出獄後,一個主教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成為馬德蘭市長。天真純潔的少女芳汀,被惡濁的社會玷汙後,受到了眾人的嘲弄,她的女兒珂賽特也被別人當作奴隸,遭受百般折磨。最後還是被越獄的冉阿讓所救……

這部作品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我感到就因為一塊麵包判冉阿讓19年苦役實在是太殘忍了,他也是迫不得已才來偷這塊麵包的。如果當時政府讓窮人們衣食無憂的話,他也就不會來偷了,所以,讓人民遭受痛苦的罪魁禍首是政府官員!出獄後的冉阿讓受到了一位主教的教育,便決定重新做人。不久後,他竟成為了令人尊敬的馬德蘭市長。他不斷幫助窮苦的人民,為他們排憂解難;他和那些整天沉迷於吃喝玩樂的政府高官真是天壤之別!他寧可自己捱餓,也不讓老百姓受苦,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好官,才是一個真正愛崗敬業的人!讓我們向他致敬!

在他擔任市長時期,在路邊看到一位衣衫破爛,傷痕累累的小姑娘手裡拎著一桶水,走也走不動。冉連忙奪過水桶幫她拎。原來,這個小姑娘名叫珂賽特,是一個老闆的奴隸,受盡折磨。經過一番周折,冉阿讓終於使小姑娘逃離了魔爪,自己收養了她。多麼具有同情心的人啊!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他不忍心這個小女孩,是他那顆善良的心改變了珂賽特的命運!那些資本主義的高階官員們,當你們看到這一切時,難道一點也不會內疚嗎?當你們看到那些被剝削的人,難道會非常高興嗎?你們可以醒悟過來了!

讀完這部小說後,我感到作者對這種殘酷、剝削、黑暗的社會充滿了厭惡,非常希望有一個博愛、仁慈、道德的環境。再仔細想想,我們現在不就是生活在後者之中嗎?為何還不去珍惜呢?為何還要去蹉跎光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