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唐詩宋詞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唐詩宋詞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唐詩宋詞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唐詩宋詞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唐詩宋詞讀後感1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其中不乏“美言”可以讓我們回味、品讀、學習。

張若虛的“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用擬人手法把月光寫得有情有意。思婦因月而思念,欲通過捲簾、拂水把這惱人的月光趕走,可月光似乎故意和思婦作對一樣,簾卷而月不卷,水拂走而月不走。月光似乎瞭解思婦的內心想來陪伴她,所以思婦趕不走它。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王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運用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空靈、寂靜的山間夜色美景圖:皎潔的月光,汩汩流淌的清泉,浣女的喧鬧聲,滿池塘的蓮葉……山間夜色在王維的筆下描繪的令人神往,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用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寫出了人生的可悲。時間就如東流的黃河水,一去不復返,生命也是這樣,青春逝去追悔莫及。作者用誇張的手法寫黃河之水滔滔從天上奔湧而來,而人生與黃河比起來就顯得渺小多了。人生短暫、生命易逝的悲哀被這句詩渲染的淋漓盡致,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蘇軾的“十年生死”更是為我們道盡了生離死別之苦。人生最遠的距離莫過於陰陽相隔。十年,一個在人間,一個在陰間,不通音訊,十年的相思,十年的生活所經歷的苦,十年的孤獨寂寞,在這“茫茫”之中已包含無盡了,這就是美言的妙處。

  唐詩宋詞讀後感2

直到上了高中,學了《唐詩宋詞選讀》,我才感受到那韻味。

如果說現代詩是揭示了現實的黑暗,諷刺社會醜惡嘴臉,是一把尖銳的匕首;那麼唐詩是一杯茶。只有淡淡的品茶,寧靜的看著茶水的霧氣,才能知曉它的韻味,瞭解美麗與恬靜背後詩人的思想與情緒。唐詩縱使帶了太多的憤懣,傷感,豪邁不羈,離愁別緒…但在我眼中,它終究是一杯茶,一杯蘊含了無數情緒的茶。

這杯茶裡,曾有一位詩人的豪情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杯茶裡也曾融入了一個詩人的豪邁不羈“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杯茶裡暗含著一位忠臣的血淚“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這杯茶裡也曾因邊關的緊急戰事而泛過一絲漣漪“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這杯茶裡也曾包含了太多的嘆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人已盈滿熱淚,只有重重的嘆息…這杯茶裡已融合了太多的嘆息,它記錄著唐朝的歷史,它為唐朝而生,它是唐朝的傾聽著,記錄者。它讓我們懂得了去品詩,感受唐詩的魅力。這杯茶是一位智者,它將那麼多的情緒埋藏在心底,只為讓我們去了解它內心深處的喜悅,嘆息,痛苦,悲傷,祕密…我眼中的唐詩是充滿韻味的,它是一位穿著古樸,舉手投足之間有著一股風流的文人雅士;它亦或是一位出生在江南古鎮的婷婷少女,一顰一笑間有一股難以描述的韻致…這就是唐詩,它可化作千萬種景象,千萬種情緒,千萬種風情。惟一不變的是唐詩骨子裡的韻味,讓人思索,讓人感慨萬分。

  唐詩宋詞讀後感3

我從5歲開始背誦唐詩宋詞,到現在已經堅持了五年多。在這幾年中,我漸漸品味到了唐詩的優美,寓意深厚的宋詞我也熟記在心。現在,讓我們穿越到古代,去領略唐詩宋詞中的古人生活吧。

快樂孩童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這是我最喜歡的兩句宋詞。剛開始背宋詞時,大部分詞句我都根本不懂是什麼意思,直到遇見這兩句。兩位哥哥在勞作,幼小的弟弟在溪邊剝蓮蓬玩樂。不用看註釋、不用問媽媽,讀一遍就明白了它們的意思。讀著讀著,我也彷彿置身其中,在那溫暖的陽光下,我戴著鮮花和綠草做成的花環和詞中的小弟弟一起趴在河邊剝蓮蓬。啊,那蓮蓬怎麼那麼甜!

古詩詞中的孩子都是快樂的。“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明媚春光中,孩子在追逐一隻飛翔的黃蝴蝶,雖然蝴蝶飛入了同樣是黃色的菜花中再也尋不著了,可我想那個小朋友一定會愉快地再去追另一隻的。“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炎炎夏日,牧童在牛背上放聲高唱,歌聲在樹林中久久迴盪,也彷彿蕩進了我的心中。“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秋天,夜深人靜中那幾點忽明忽暗的燈光是什麼?那是家中孩子正在鬥蟋蟀呢。寒冷的冬天,孩子們照樣不閒著,你看“稚子金盆脫嘵冰,彩絲穿取當銀錚。”他們將銅盆裡的冰鑿下來用絲帶穿起來當錚玩。春夏秋冬,無論是哪個季節,小朋友們都能走出家門在大自然中盡情玩耍。我真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和他們一起開心地玩耍。

寂寞佳人

幼兒園時看《還珠格格》,劇中的小燕子堆著“雲鬟霧鬢”的黑髮,有著“人面桃花”般的紅潤臉頰。她每天都開開心心、嘻嘻哈哈,看得我羨慕不已。等讀了唐詩宋詞,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古代的佳人們哪有這樣的自由,她們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裡受著各種規矩的制約,往往深鎖閨房,足不出戶。

鞦韆應該是古代佳人最愛的遊戲了。在那幽居深閨的日子裡,盪鞦韆時偶爾地見一下牆外的景緻,對她們來說,也許是像我們出國旅行一樣的期待吧。“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畫面啊!如花似玉的佳人坐在鞦韆上,鞦韆蕩起來了,那長長的裙襬隨風飄動,就像仙女下凡一樣。那歡快的笑聲是不是因為蕩起鞦韆時見到了牆外的廣闊世界呢。

寂寞惆悵是古代佳人的永恆主題。“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李清照用14個字把她與愛人分別後內心的愁苦和孤獨寂寞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這也是無數古代佳人的痛。不得以和親人們分別,沒有電話、沒有微信,有的只是一天天一日日無窮地期盼。真願時空能穿越,讓這些佳人們“驀然回首”時就能在“燈火闌珊處”見到心愛之人。

真心英雄

讀唐詩宋詞,最令人熱血沸騰的是詩詞中有關英雄的描寫民。“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李廣將軍聽到了風吹草動中的一聲異響。他急忙拉弓射箭。第二天清晨,士兵們去尋找昨夜將軍射出的箭,發現箭頭已深深地嵌入了石稜中。李廣將軍隨手一射就讓箭入石三分,這臂力太令人驚歎了。有李廣將軍在,琅琊榜上的高手們都得紛紛靠後了吧!

詩詞中有很多關於英雄的描寫。“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是抗金名將岳飛的壯志豪情; “談笑間強虜飛灰煙滅。”這是三國周瑜的智謀與氣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守衛邊疆的戰士們寧死不屈保家衛國的英勇決心。

詩人們不但用詩詞來刻畫與讚譽英雄,大多詩人的心中也都有一個英雄夢。“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是辛棄疾獻身國家恢復故土的雄心;“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是蘇軾的愛國情懷。就連瘦弱的李清照都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邁。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千年前的歷史已經漸漸遠去,但我們仍能從詩作中感受到古人的沖天豪氣。我的心中也有一個英雄夢,我將以努力和堅持為利劍成就我心中的夢想。

  唐詩宋詞讀後感4

一是由於小高考的衝擊,語文停課一個月,課時減少了很多,而《唐詩宋詞選讀》精選了31首唐詩,32首宋詞,分12個專題,因此不可能對每首詩、詞都作詳細講解。

二是因為詩歌不像小說那樣有精彩的情節,學生對詩歌教學往往不感興趣,在課堂上,往往呈現出一種無精打采的狀態。

三是學生認為高考不考課本上的詩、詞,甚至連名句默寫都不涉及選修教材,因此這本《唐詩宋詞選讀》上不上無所謂,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對這樣的現狀,在教學這門選修課之前,結合平時考試成績,我首先讓學生知道近幾年高考詩歌鑑賞題的平均得分,讓學生知道做好詩歌鑑賞可以拉開與他人在語文成績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勝算。而高中能集中學習詩歌鑑賞,一是現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輪複習,而“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樣即使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但最起碼能加深學生對這門選修課的認識。

其次,針對學生詩歌知識薄弱的情況,我初步從題材的角度介紹了詩詞的分類,瞭解各類詩歌常用的意象、常見的思想情感等。之後,我和學生一起給專題一和專題二的詩歌進行分類。在停課之前,教學類容主要涉及到“思鄉懷人詩"、“送別詩”以及“懷古詩”。如《送魏萬至京》、《春夜別友人》兩首送別詩,在教學時,從讀懂詩歌入手,引導學生積累這類詩歌中經常出現的意象:物象(月、浮雲、鴻雁、柳、酒、淚)、時間(傍晚、拂曉)、告別地點(灞橋、長亭)、交通工具(帆、車馬)、行為(目送、眺望、牽手、泣下、想象);然後從送別的原因入手,結合具體的詩句,深入分析詩歌中傳達的細膩情感,如同樣是送別詩,這兩首詩雖然都表達了依依不捨之情,口吻不一樣,李白的《春夜別友人》是朋友之間的,而《送魏萬之京》這是長輩與晚輩之間,除了不捨之情,還有一個長輩對晚輩的誡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學中,不面面俱到,對於設計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做一道詩歌鑑賞題。

曾經有人在新課程改革不久說:“新課程改革新在選修,難在選修,突破點也在選選修。”用好《唐詩宋詞》,就能讓學生詩歌閱讀方面有所突破。

  唐詩宋詞讀後感5

高二下學期,語文教學以《唐詩宋詞選讀》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為主,根據備課組的計劃,上半學期主要是教學《唐詩宋詞選讀》。雖然說是選修課的教學,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每個老師都希望學生能儘可能多的掌握詩歌的知識,培養他們閱讀古典詩歌的能力,提高他們解答詩歌類問題的能力。但現實是:

一是由於小高考的衝擊,語文停課一個月,課時減少了很多,而《唐詩宋詞選讀》精選了31首唐詩,32首宋詞,分12個專題,因此不可能對每首詩、詞都作詳細講解。

二是因為詩歌不像小說那樣有精彩的情節,學生對詩歌教學往往不感興趣,在課堂上,往往呈現出一種無精打采的狀態。

三是學生認為高考不考課本上的詩、詞,甚至連名句默寫都不涉及選修教材,因此這本《唐詩宋詞選讀》上不上無所謂,反正高考考不到。

面對這樣的現狀,在教學這門選修課之前,結合平時考試成績,我首先讓學生知道近幾年高考詩歌鑑賞題的平均得分,讓學生知道做好詩歌鑑賞可以拉開與他人在語文成績方面的差距,多得一分就多了一份勝算。而高中能集中學習詩歌鑑賞,一是現在,另一就是高三的一輪複習,而“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樣即使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興趣,但最起碼能加深學生對這門選修課的認識。

其次,針對學生詩歌知識薄弱的情況,我初步從題材的角度介紹了詩詞的分類,瞭解各類詩歌常用的意象、常見的思想情感等。之後,我和學生一起給專題一和專題二的詩歌進行分類。在停課之前,教學類容主要涉及到“思鄉懷人詩”、“送別詩”以及“懷古詩”。如《送魏萬至京》、《春夜別友人》兩首送別詩,在教學時,從讀懂詩歌入手,引導學生積累這類詩歌中經常出現的意象:物象(月、浮雲、鴻雁、柳、酒、淚)、時間(傍晚、拂曉)、告別地點(灞橋、長亭)、交通工具(帆、車馬)、行為(目送、眺望、牽手、泣下、想象);然後從送別的原因入手,結合具體的詩句,深入分析詩歌中傳達的細膩情感,如同樣是送別詩,這兩首詩雖然都表達了依依不捨之情,口吻不一樣,李白的《春夜別友人》是朋友之間的,而《送魏萬之京》這是長輩與晚輩之間,除了不捨之情,還有一個長輩對晚輩的誡勉和殷切期盼之情。

第三,在教學中,不面面俱到,(.)對於設計到的手法,往往只分析最主要的或是最典型的,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做一道詩歌鑑賞題。

曾經有人在新課程改革不久說:“新課程改革新在選修,難在選修,突破點也在選選修。”用好《唐詩宋詞》,就能讓學生詩歌閱讀方面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