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狼圖騰》有感作文示例

讀《狼圖騰》有感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狼圖騰》有感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狼圖騰》有感作文

讀《狼圖騰》有感作文1

好久沒有看到可以讓自己流淚的文學作品了。總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會越變越硬,而不再會輕易被某種煽情與做作攻擊的淚水滂沱。於是,似乎堅強本身就已摒棄了哭泣;而哭泣,在我並不成熟的眼裡,一直與脆弱(或說懦弱)緊密相連……

——闊別了太久的草原,塵封了太久的原始智慧。當我們借《狼圖騰》之力,把這扇關閉了太久的精神之門開啟之時,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氣撲面而來——我們不禁打了一個激靈:久違的進取精神,久違的頑強意志,漸漸在我們的血液中復甦!我們開始深深感懷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那是什麼?是暴力、凶殘與野蠻嗎?或許是的。但當我們換一個角度看時,那又分明寫滿了無畏、大義與豪情!其實,大自然在造物初始,便規定了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遊戲法則”。世上的生物,誰都逃不掉!

悲劇嗎?也許吧。如果單從某個物種的生死攸關來講,的確是這樣——大黃羊被狼群圍殺,是大黃羊的悲劇;狼被獵人圍殲,是狼的悲劇;牲畜和人遭狼伏擊,又是牲畜和人的悲劇……這就是生物鏈的悲劇,似乎命中註定,卻又合情合理。或許,當我們站在萬物之上、時空之端往下看時,這種環環相扣的彼此制約與均衡,又恰是造化的英明之所——自然之主正是在各物種“小命”的此消彼長中,捍衛著整個生態的“大命”!

於是,我開始對那些精悉草原“大命”的真正牧人肅然起敬起來——他們才是真正懂狼、懂草原、懂生命的先知!也才是狼精神的真正繼承者!具有真正的大智慧!是真正的大哲學家!

——其實,姜戎對狼圖騰的讚賞,與他對狼精神的褒揚,不過是想喚起漢民族本身所具有、但卻已蒙埃的血性與骨氣,喚醒華夏沉睡已久的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的精神與意志!而這種性格的保持,這種精神的高揚,無疑是我們中華民族自立、自強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所在!

套用現代生活中的一句流行語:要想與狼共舞,就得首先把自己變成狼!——這是生存的需要,也是發展的需要,我們別無選擇!

讀《狼圖騰》有感作文2

姜戎筆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現實的狼,也是歷史的狼。因之,這是一部狼的讚歌,也是一部狼的輓歌。——文學批評家 白燁

我曾經讀過一篇專門講狼的書刊,名字叫《狼圖騰》,那時作者深入蒙腹地而看到的草原狼,在人狼共出的世界裡,包含了機制、勇氣、力量、地位、信仰、武力、戰術、團結、速度的比拼,在這個危險的世界裡,蒙古人民心中的圖騰就是狼,狼的圖騰!

說起草原,大家腦海裡的第一幕可能就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麗景象。湛藍的天空下可以豪情萬丈的蹤馬馳騁,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無忌憚的呼吸那裡的新鮮空氣。但又有幾人知道,狼為這幅美景所立下的功勞,因為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黃羊的數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護了草原。因為草原鼠和黃羊數量過多會破壞草原,進而使土地沙化。狼也控制著旱獺的數量,旱獺厚厚的皮毛是蚊蟲寄生過冬的場所。所以狼也間接的控制著蚊蟲的數量。 可見。狼是處在草原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狼,草原也就不復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瞭解這一點的。所以他們恨狼,同時也愛狼,殺狼同時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這種微妙的關係中生活了數千年。狼也成為了那裡文明的起點,那裡人們的歌聲,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無不和狼有著密切的關係。毫無誇張的說,那裡的生機勃勃,那裡悠久的歷史都是拜狼所賜!

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鬥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是團結的。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排程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狼是勇敢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群狗的爭鬥中狼也是前赴後繼,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當人們帶著凶蠻無知的心,洶洶地掠奪著草原的一切時,又是誰,試圖力挽狂瀾?

它們凝聚了幾千年的智慧與力量,終究敵不過人類的長槍炸藥--它們並不是無能為力。它們被迫放棄守護了一生的原野。

而當它們回來時,只有滿眼的荒涼。

騰格里欲哭無淚。

讀《狼圖騰》有感作文3

這一學期,我在爸爸的建議下,閱讀了小說《狼圖騰》。讀完後,我感到無比的憤怒與惋惜。

本文作者姜戎,作為一名北京知青,自願到內蒙古大草原上插隊。在這裡,他與牧人一起放牧,一起欣賞草原美景。經過不斷的摸索、學習,他知道了狼是蒙古人心中的神,是不可侵犯的。於是,他親自到狼窩中去掏狼崽,甚至養了一條小狼。他在這些年的研究中,領悟到了狼作戰的英明,真正做到了“與狼共舞”的境界。讀到這裡時,我心中充滿了嚮往:內蒙古大草原一定像童話一般美吧!牛羊們自在地吃著草,大山深處活動著充滿智慧的狼。這該是一幅多麼壯觀、美麗的畫面啊!

正當我陶醉其中時,文中的一些片段使我憤怒起來:一些外來人員大量放牧、殺狼、吃天鵝肉,偷動物們的崽,無惡不作。沒過幾年,小動物們死的死、逃得逃,內蒙古竟看不到狼的蹤影了!美麗的草原一去不復返,最後只剩下了幾個蒙古包與一片茫茫大漠……

看到這些,淚水湧出了我的眼睛。人們為什麼要放牧,為得是自己掙更多的錢;人們為什麼要獵殺動物,還是為了錢!那些人們腦中只留下了一個“錢”字。但是,他們卻沒有關心他人,關心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從而導致了這一環境界與動物界的悲劇。

同學們,抬頭看看我們中國的的地圖吧!你會看到,內蒙古地區有大大小小許多許多沙漠,這些足以說明我們國家的環境正在走向一個不良好的狀況。據老人描述,過去的內蒙古到處都是草原,牛兒羊兒們悠閒自得地享受著陽光與美草,別提有多美了!可是如今,草原迅速減少,那是因為牧民們越放牧越窮,越窮越放牧,導致我們的生態環境進入了一個惡性迴圈。

為了不讓沙漠覆蓋我們可愛的家園,為了復原美麗的大草原,讓我們從現在做起,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讀《狼圖騰》有感作文4

《狼圖騰》是一本描寫隨著草原退化而消失的草原狼的“曠世奇書”。作者姜戎是一名北京知青,在草原,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並與他親愛的小狼共患難。蒙古狼帶著他穿過歷史的千年迷霧,徑直來到謎團中心,他發現了狼的智慧、狼的團隊精神和狼的尊嚴,發現了草原人對狼的愛與恨。作者也從此與狼結下了不解之緣。

讀完全書,我的心情就像暴雨激盪過的湖面久久不能平靜,我對狼的固有印象發生了重大改變。最令我震撼的是狼的尊嚴,它就像狼身上的毛,無論用什麼方法都壓不平,撫不順。野生的草原狼永遠無法被馴服,就算是從小開始被馴養的狼崽也有自己堅守的底線,任何人都不得侵犯。被獵人包圍的一匹老狼,面對逐漸逼近的獵人和獵狗,毅然決然地跳下了懸崖。而由主人公陳陣從小養大的小狼,雖然吃的喝的是陳陣省吃儉用留給它的肉糜、牛奶,但是它也不俯首帖耳,更不願像狗一樣被人牽著走。轉場途中,它倔強的頭顱不肯低下,被牽引的繩子拉得口吐鮮血也不屈服。

“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這就是尊嚴。秦末的項羽面對大軍包圍,寧可自盡,也不願見江東父老。戰國時的屈原潔身自好,決不與亂臣賊子同流合汙,於是,他選擇了投江。他們用生命維護了自己的尊嚴。當今社會,有些人不肯努力奮鬥,欣然接受嗟來之食,人格盡失,沒有一點兒尊嚴可言。

現在社會正日益進步,物質的豐盈應與精神的強大同行。就像小說中寫的那樣,我們既要有“文明人”的素養,又要有“狼”一樣強大的精神,當有尊嚴的“文明狼”。

讀《狼圖騰》有感作文5

在我們看來,狼是很野蠻的,很可怕的動物。大人嚇唬小孩,就對他們說“狼來了!”而罵狼的詞語,就更多了,比如: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狼吞虎嚥……但有一本書,從頭到尾都是寫狼的各種好處!我能不買一本先睹為快嗎?

書的作者姜戎先生,三十多年前,他作為一名北京知青,自願到蒙古額侖草原插隊,長達11年。在草原,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並與他親愛的小狼共同患難,又從狼身上不斷髮現、不停學習狼的智慧。蒙古狼帶他穿過了歷史的千年迷霧,徑直來到了謎團的中心。狼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與楷模!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才造就了草原狼那團結一致的品格。姜戎還有一個大膽的推測:中華龍圖騰很可能就是從草原狼圖騰演變而來的,就像華夏農耕民族是從草原遊牧民族演變而來的一樣。沒有狼圖騰的形象、性格和精神的參與,中華龍就不能成其為龍,而只能是中華蟲。狼圖騰自由強悍的進取精神,是中國巨龍騰飛的發動機。

看了這本書,我知道了成吉思汗的那段歷史:蒙古鐵騎為什麼能橫掃歐亞大陸,打垮華夏、印度等文明大國,就因為蒙古人是狼的徒弟,狼會利用“青紗帳”來打現代伏擊戰,會用三十六計!正是草原狼的速度,才練就了一代又一代的烏珠穆沁戰馬!沒有蒙古狼,就沒有能征善戰的蒙古鐵騎。

看了《狼圖騰》後,我知道了人必須有狼性,不然就是人家切菜板上的肥肉,任人宰割!正因為我們農耕民族骨子裡沒有狼性,所以才會被成吉思汗等鐵騎打得那麼慘!我們,必須要學學狼的精神了!要不然,下次哪個別的國家的“騎兵”一來,我們怎能不戰敗?

看完《狼圖騰》,我參加了一次辯論賽,主題是:“課餘時間應該由父母做主?還是孩子自己做主?”我選擇反方“課餘時間父母做主”。我從“孟母三遷”說起,說到“草原突厥人年少時,不射中多少隻老鼠,父母就不給飯吃,長大了就要騎馬射鼠,一箭一隻鼠,最後練就一代又一代的草原鐵騎,陪伴成吉思汗橫掃歐亞大陸。”當對方以花木蘭反駁時,我乾脆引用《狼圖騰》裡畢利格老人的一番話:“嘎斯邁是蒙古家庭的母親,她敢半夜赤手空拳與狼搏鬥。你們漢人的花木蘭少少地有,我們的嘎斯邁多多地有啦!家家都有!”讓對方辯友啞口無言。

有一次,我在跑800米。在距離終點100米的時候,我就覺得沒有任何力氣了正準備放棄,媽媽跑過來對我說:“你不是在看《狼圖騰》嗎?你不是很佩服狼的耐性嗎?這次就看看你是不是真正要學狼的精神!”媽媽的這番話讓我士氣大增。我奮力向前衝,最後成功到達終點!

讀《狼圖騰》有感作文6

自古以來,狼一直扮演著一個凶惡狡詐的角色,但狼圖騰這本書卻為我們展現了狼的充滿魅力的一面。

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的漢族知青——陳陣在蒙古的額侖草原,跟隨睿智、崇尚騰格里和狼圖騰的畢利格老人和一些見多識廣的蒙古人,在這個山美水美的地方,漸漸地崇拜上了狼圖騰。窺視狼群狩獵、見識狼群偷襲羊群、挖狼洞、養狼崽、面臨了狼災。這些讓陳陣記憶猶新的事情慢慢扳轉了長期對狼的不良印象,他彷彿看見了一個勇敢、智慧、頑強、忍耐、謹慎、有冒險精神的一個似乎有形卻無形的靈魂。這靈魂讓他著迷,讓他不停的探索狼的奧妙。

陳陣模模糊糊地看到且領悟到,狼圖騰是一個強大、神祕、極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圖騰,它能在冥迷之中影響著一個人的信仰,讓狼——這個並不凶惡反而能讓人痴迷的靈魂鑄進人的心。

世上曾有一個未解之謎:為什麼成吉思汗只有區區幾萬大軍,卻能夠橫掃東亞,建立一個強大而神祕的王國?許多蒙古族人都毋庸置疑地認為:這是因為成吉思汗是草原人。一個草原人,是必須與狼打交道到的,而與狼打交道,不知不覺中,狼的智慧就慢慢融入了成吉思汗的思維中。無論是狼訓練的方式,還是狼打仗的計謀,或者是狼的毅力、勇敢、思維方式,都將給成吉思汗帶來不可小看的威力。

這就是狼啊!雖然狼會偷食人類的牲畜,但這絲毫不能掩飾狼的非凡的威力,它捉食草原上的鼠類,使草原的鼠災得到大大的緩解;它運籌帷幄,使人類學到了大量的計謀;它堅強現實,不白日做夢,只為目標而奮鬥,比起這一點,我們人類遜色了很多。可許多人類不肯正確的面對狼的優點和缺點,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絕不可能絕對,如果只死拽著狼的缺點,瘋狂的消滅狼,恐怕,不久的不久,也將是我們人類的末日了。

讀《狼圖騰》有感作文7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這是一本從另一個角度審視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書,這是一本讀起來很輕鬆但又可以帶給你思考的書。

圖騰首先是生存的符號,《狼圖騰》描繪的就是呼倫貝爾草上草原狼的生活狀態,以及由此引出的人和民族的生存法則。

初以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藉著數量的優勢撲捉一些小動物,苟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凶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也只能去欺負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象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然而,讀《狼圖騰》,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

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鬥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是團結的。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排程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群狗的爭鬥中,狼也是前赴後繼,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鋒?

說起草原,大家腦海裡的第一幕可能就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麗景象。湛藍的天空下可以豪情萬丈的縱馬馳騁,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無忌憚地呼吸那裡的新鮮空氣。但又有幾人知道,狼為這幅美景所立下的功勞。

因為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黃羊的數量得以控制,有效地保護了草原。因為草原鼠和黃羊數量過多會破壞草原,進而使土地沙化,狼也控制著旱獺的數量,旱獺厚厚的'皮毛是蚊蟲寄生過冬的場所,所以狼也間接的控制著蚊蟲的數量。

可見,狼是處在草原生物鏈上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狼,草原也就不復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瞭解這一點的。所以他們恨狼,同時也愛狼,殺狼同時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這種微妙的關係中生活了數千年,狼也成為了那裡文明的起點。那裡人們的歌聲、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無不和狼有著密切的關係。毫不誇張地說,那裡的生機勃勃,那裡悠久的歷史都是拜狼所賜!

然而,這一切被一些自命不凡的人破壞了。他們開著大馬力的吉普車,抗著射程極遠的步槍肆意捕殺那裡的草原狼,並樂此不疲。當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輛吉普車狂追了20公里,費盡了最後一點力氣,帶著不屈的眼神轟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讀不下去了,這時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動物。

不讀也罷,就讓草原的騰格里來懲罰那些在草原展開屠殺的人。就讓黃沙掩蓋那些所謂的文明。種什麼樣的因就得什麼樣的果。

讀《狼圖騰》有感作文8

《狼圖騰小狼小狼》是一本關於一隻蒙古草原狼的書,作者描述了一系列很心酸很痛心的故事。在書中學到狼的自由,獨立,狼的強悍,卓越,狼的超強智慧和才能,狼不屈不饒的高貴靈魂,狼堅不可摧的團隊意識,狼的親情與友情,狼和草原萬物的關係,無不給人心靈的震撼和感動。他在蒙古的額侖草原上同其他的知青掏了一窩狼崽,後來在養育小狼的過程中漸漸與小狼培養了很深厚的感情,當地的老人看到知青將狼圈養起來也無可奈何,但他們知道這是打破了草原的生態和諧,最終結果是草原的狼的確越來越少,但草原沙化現象日益嚴重,牧民們在漫長的冬季裡被迫一次次地遷移,,小狼越來越大,狼性越來越明顯,隨著小狼脖子上的鐵鏈越來越長,陳陳越覺得當初對小狼的捕獲和楊玉是錯誤,終於在一次搬家後他不堪小狼被“折磨”。為保全小狼的自尊,親自將小狼的靈魂送上了騰格里……

因為狼們總是殺牛羊,吃牛羊,可是人們想方設法地殺狼掏崽,試圖趕盡殺絕在各種優惠措施高科技條件下人們終於如願以償,偌大的草原上找不到一頭狼了,卻處處可見草原鼠偷晒的牧草,致牛馬失蹄摔傷的洞穴,可吃的牧草越來小,遊牧變成了圈養,草原沙化嚴重了,城市沙塵暴天氣越來越多,作者懷著深深的懺悔之前來敘述小狼,呼喚小狼,讚美小狼,從此狼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這本書告訴我們人類不能藐視草原文化,不能見他生態自然平衡,人類要與其他動植物共生共存,只有這樣,才能建設地球這個和諧家園。希望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讀《狼圖騰》有感作文9

洋洋灑灑五十餘萬言的《狼圖騰》,我已看了兩遍,每次都看得如痴如醉。

該書的作者姜戎先生,以自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期間鑽狼洞、掏狼崽、養小狼、與狼戰鬥、與狼纏綿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向我們展現了幾十個引人入勝、撼人心魄的狼故事,不但闡明瞭蒙古草原狼在維持草原生態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更詮釋了中華遊牧民族以狼為敵、以狼為友、以狼為師、以狼為神的狼圖騰精神崇拜,對於我們重新整理陳腐觀念、擴寬精神疆域,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

限於篇幅,筆者無法再細述該書場面的氣勢恢巨集,情節的跌宕起伏,結構的精美嚴謹,也不再贅述對草原掠奪式開發造成的惡果,而想重點談談姜戎先生對華夏民族性格的理性探掘,同時這也是《狼圖騰》最核心的思想。

本人認為,《狼圖騰》對民族性格的探掘頗有獨到之處。作者別出心裁,引狼入史,以全新的視野和角度來審視華夏國民性。作者認為民族存在決定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決定民族命運,將民族性格概括為勤勞善良、謙恭溫順的“羊性”與堅剛凶猛、強悍進取的“狼性”。指出狼性是人類在幾十萬年殘酷競爭中賴以生存下來的基本條件,但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危害也極大,“人類的文明是在不斷抑制和駕馭人類自身的狼性才逐步發展起來的”。

作者用“狼圖騰”這把梳子,梳理出西周以後華夏民族主導性的盛衰規律:一旦華夏民族性格中的羊性太強於狼性,華夏就被異族入侵,山河破碎,任人宰割;一旦狼性太強於羊性,華夏中國就專制暴政,或軍閥混戰,民變蜂起,戰亂不休。只有華夏民族在性格上的狼性羊性大致平衡,狼性格略大於羊性時,華夏中國才疆域擴大,國富民強,經濟文化繁榮昌盛。作者學識淵博,技法純熟,情真意切,將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化學、考古學等多科知識匯聚交織得出人意料、不可思議,並輔以大量的歷史事實,令人不但耳目一新,更覺雄辯有力,堪稱一部情理交融、力透紙背的奇書。

作者一針見血,單刀直入,直逼儒家文化的性格缺陷,得出十分精闢透徹、極為震撼人心的學術結論。作者犀利地指出,農耕經濟由於可以自花授粉,自給自足,不需要競爭、交換和搏殺,因而對民族性格具有弱化作用,“中國病”其實就是“羊病”。病因是華夏先聖,受到歷史發展階段的限制,認為只要剷除人性中的狼性就能逐步實現克己復禮、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於是在農耕民族存在的基礎上,經過千年的教化馴牧,華夏的知識層充滿溫柔敦厚的謙謙君子,華夏下層佈滿了軟弱可欺的良民順民,羊性幾乎成了華夏的國民性,批判儒家不僅把漢民族馴化為羊,竟然還把漢族婦女束縛成殘肢小腳的“殘廢羊”,成為世界史上最殘忍最反人性的一頁。

作者深刻地指出,在金兵進攻下迅速敗亡的北宋,當時幾乎什麼都不缺,唯一缺的就是“脊樑”——剛強的民族性格。進而得出振聾發聵的論斷:一個民族要想復興和富強,必須發展生產力,但絕不能“惟生產力”,必須把培育強悍進取的民族性格和發展生產力同時並舉,這才具備民族騰飛的兩個翅膀。華夏民族要趕超西方,就必須在改變農耕民族存在和農耕民族性格上痛下功夫。令人振奮的是,我們黨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以及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不都是在向著這個方向前進麼?

當然,書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過多地強調中華遊牧民族對於華夏文明救命性的“輸血”貢獻,對於被“輸血”民族所遭受的苦難卻描寫不足;把遼、金、元、清等王朝的衰敗沒落,過多地認為是小農經濟和儒家文化使狼性退化所致,對於統治階級的荒淫殘暴、閉目塞聽揭露不足。

但從整體上看,《狼圖騰》仍不失為一部難得一見的奇書,一部值得我們細讀、深讀的好書,尤其是它對民族性格獨到精闢的探掘,更值得我們深思!

讀《狼圖騰》有感作文10

“《狼圖騰》——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一部描繪、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曠世奇書”,讀《狼圖騰》有感。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於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為它的厚重,因為它的不可再現……”這是這本書的薦言,剛看的時候,感覺真有點誇大其詞,但是,當我一口口品著這盛宴的時候,才發現是真的名副其實。說實話,我很喜歡這本書。

“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群縱橫馳騁的遊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有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留給我們和後代的僅僅是一些道德詛咒和刻毒謾罵的文字元號。”確實,我們總是對狼十分厭惡,“狼狽為奸”“狼心狗肺”……從這些詞語中,從人們心中都能感受到我們對狼的那種與其說是反感還不如說是恐懼,害怕狼,也恨狼。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反正在我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狼的認識也是凶狠狡詐的一種食肉動物,一種能吃人的動物,一種讓我毛骨悚然的動物。當我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狼——特別是蒙古草原狼——這個中國古代文明的圖騰崇拜和自然進化的發動機”是那麼的智慧,是那麼的精明,是那麼的頑強,是那麼的團結,是那麼的可愛……說實話,我喜歡上了狼,像主人公一樣,深深地被狼吸引。

主人公——陳陣,是一名北京知青,跟著老阿爸——像只老狼的畢利格老人與狼打交道。打圍,掏狼崽……陳陣在與狼打交道的同時,在一點一點的感受著遊牧民族,感受著崇尚狼圖騰的遊牧民族。狼是那麼精明智慧,讓陳陣不由得時時思考著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戰爭,不由得時時思考著遊牧民族勝利的原因。有時,竟會驚奇的發現蒙古族打天下的戰術,好多都是和狼打圍的戰術類似。畢利格阿爸告訴他這個兒子,人處處學狼。

後來,陳陣迷狼迷的“走火入魔”了,竟然冒出“養狼”的想法。他覺得那樣會更深入的瞭解狼,後來,經不住對狼的追求與好奇,和一位知青——楊克,一起掏了一窩狼崽。就這樣,一直小狼被人養著。但這是不合草原規矩的,而且,在少數民族養狼,本身就違反民族政策——在羊群旁邊養狼,只不是有意招狼,破壞生產嗎?但經過幾個月與小狼的相處,陳陣一點也不想讓小狼離開自己,小狼就像他的兒子一樣,更何況要自己親手殺了兒子,這讓他怎麼下得去手啊…後來,事情終於有了轉機,領導對養狼好像特別有興趣,聽陳陣說想要把狼和夠配在一起,看能不能配出一種蒙古狼狗,就算是做一個實驗。領導看著那隻比母狼還養的壯實的小狼,也同意了。這時的小狼可比剛掏回來的小狼大多了,狼皮也大了,還說當時真該把所有狼崽都讓陳陣養呢!老人說,哪有那麼簡單。

狼崽越來越大,陳陣在它身上探索下的東西真的受益匪淺。但狼畢竟是狼,小狼有狼的血性與野性,它為自己那不羈的靈魂而付出了代價。當他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時,陳陣為它的最後一刻賜予了狼的尊嚴。

在書的尾聲,作者把“狼”與“龍”可信的合在一起,狼——飛狼——龍——飛龍。龍只是人們把狼美化、神化了。作者把“狼圖騰”與“龍圖騰”無機而又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這也寓意著無論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民族,都是中國不朽的偉大民族!

狼——本是我十分厭惡的,看了《狼圖騰》後,像陳陣一樣,我特別喜歡狼,特別崇拜狼。

突然發現,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此時不喜歡的不一定永遠不喜歡,事情是在變化的,人的想法也是在變化的。我喜歡這種變化,十分樂意所有都這樣變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