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小說《香樟渡口》讀後感大綱

小說《香樟渡口》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那天,老楚“微”我,讓我把項麗敏的小說《香樟渡口》在微信朋友圈轉一下,說是這個故事感人,希望讓更多的讀者可以分享。

小說《香樟渡口》讀後感

《香樟渡口》我似乎以前讀過,應該不是項麗敏的新作。或許是走馬觀花吧,說實話,留在腦海中的印象並不深。這次認真了,從頭到尾很用心地讀了一遍,讀出了味道,感覺真好。

《香樟渡口》讓我想到張愛玲的《愛》。《愛》也很精短,說的應該是民國時期一個悽美的鄉村愛情故事。《愛》中,“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香樟渡口》也有樹,“小夥子就在渡口的一棵大香樟樹下坐著”。同樣是樹,《愛》給人以恍若隔世和曠古的悲涼,而《香樟渡口》裡的愛情,卻是離得不遠的彷彿昨夜憂傷的星辰。

這篇小說的基調是平和的。以一種波瀾不驚的節奏來講述一個並非波瀾不驚的愛情故事,就像面帶微笑指著自己條條滴血的傷口,含而不露卻字字戳心。這裡擇兩段靜靜體會一下:——“胖嫂說,香樟樹下的姑娘並沒有嫁給開渡船的小夥子,而是嫁給了鋸斷那棵大香樟樹的包工頭”, 香樟樹的象徵意義是明顯的,好比兩人的愛情信物,堅定的信念,拉鉤的誓言。不是小夥子也不是姑娘的主動放棄,而是世俗的不人道的力量“包工頭”野蠻的扼殺。到底是誰?是父親是母親是兄長?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雙雙無形的“手”?這折射出一個多元價值觀並存時代的利益碰撞,甚至可謂絞殺,由此香樟樹下的一段愛情悲劇就這樣無情的發生了。——“香樟樹的位置,現在,早已是一個觀景臺了,站在臺頂,可以看到最寬的湖面”,讀到這段文字,心裡感覺很空,不!應該說是很空茫。“最寬的湖面”,能看到什麼?張開翅膀掠水而過的水鳥?撐起白帆緩緩而歸的漁船?然而,人們再也看不到老渡口的那棵香樟樹和香樟樹下一對相愛的年輕人了。在愛情的名義下,真正主角的缺失,再美的湖光山色也是死的。

讀項麗敏的文字總讓人安靜。比如文章開頭的這段,“一年,兩年,三年,四年……七年。算一算,竟然已有七年了”,好普通的數字,好普通的句式,如你只是依著一目十行的態度來讀,確實沒什麼可以說道的。不慌,請靜下心跟著文字本來的節奏讀下去,感覺就不一樣了。你能體會到一種均勻的舒緩的時間流動感,像小溪,像泉水,更像一片薄薄的草葉柔柔的飄過眼前。這是一種對讀者的引導,你也可以說是一種書寫的技巧,總之,為後續故事的鋪張營造出恰當的氛圍。再比如描述姑娘和小夥子相貌的兩段文字,“記得這個小夥子,長相是有些不一般的,有些像米開朗基羅的大理石雕像《大衛》”,“姑娘的'容貌就不用細描了,生在山裡長在水邊的女娃,‘清秀’兩字可以喚著她的乳名”。這裡用以描述一個人外貌的“陳詞濫調”都省了,代之以人們熟悉的“大衛”和“乳名”,剔除了那些繁瑣的需要讀者拐著彎狠狠想一陣子的抽象疊加,讓人省去不必要的思維,把更多的空間留給讀者,去安靜地閱讀故事本身。

生活不總是籠罩著悲傷和無奈,《香樟渡口》也沒有一味地為悲傷而悲傷,小說沒有違背生活的常理,忠實於生活的本來面目。比如對一隻小狗的描述就賦予了人性的光芒,“一隻花狗蹲在他們中間,慵懶地半眯雙眼,也似懂非懂地聽著”,“花狗悻悻住了口,喉嚨裡咕隆兩聲,從櫃檯底拖出一根光潔的骨頭,狠狠地啃起來”。都說狗是所有動物中最通人性的,藉著它的喜怒哀樂,映襯著熱戀中一對年輕男女的美好愛情。在這裡,花狗類似起著一面鏡子的作用,比花上較多的筆墨直接描寫人物的影像更讓人感到親切生動,悲劇的結尾也因此起到了強烈的對比和反襯。

總之,《香樟渡口》是一篇很好的小說,文字的精煉,敘事的沉穩,故事的生動,都是值得有心於小說創作的作者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