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星月菩提》有感的作文

讀《星月菩提》有感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06K 次

淺夏躁動,我心淡然。在煙火裡悟禪味,於流水中聽梵音。

讀《星月菩提》有感的作文

心隨清玄先生因青蟲破繭成蝶而嘆悟緣之流轉;默默在自己心中仿效清玄先生擁持一座想象的古堡去洗滌自己的靈魂;心心念念想一覽清玄先生所云的那月到天心,風捲清漣之幽境;悄悄捕捉清玄先生以花開的赤誠去感觸那失去飛翔願力的木棉子的微妙情趣。一切絮語只攜清玄先生筆觸間那一抹氤氳的禪味而緩緩流淌……輕合此書,愧意遊離,記憶散落。憶那日在杭州某路口,一個雙腿盡失,裸露的上身黝黑黝黑,瘦如枯柴梗的男子趴在地上一挪一挪地寫著字,胸口前放了只破舊的搪瓷罐。高樓林立,車流不息的這座城市與眼前的畫面顯得格格不人,是那麼的突兀。然而每一個行人包括我都漠然經過。可心是不安的。想想,清玄先生用美麗的陶盆來種養縮皺了的`蘿蔔,希望能挽救它的生命;因帶來的珊瑚礁上水母的突然死亡而憂傷不已;為不能幫助老婦人過十字路口而落淚。再想想,清玄先生欣賞蘇軾“鉤簾歸乳燕,穴牖出痴蠅。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的做法,並且自己也這麼做。不管對小動物,還是植物,清玄先生尚且有如此的愛心與善心,何況對人呢?而我,面對一個需要伸出雙手去幫助的人卻沒有給予他一點慰藉;一個個的行人,明明有能力幫助卻一副熟視無睹的樣子。我的臉上一陣陣火辣,焦灼得像窗外的烈日。

看罷,敬意騰昇。厭倦了那般忙亂無序的生活形式後,毅然決定入山修行佛法。若是一般的人只會讓自我迷陷得更深,而清玄先生卻能跳出愚昧浮華的深淵,放任自己的心歸於寧靜。古有東晉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歸隱南山躬耕壟田,與東籬相伴,雛菊相依,逍遙縱情低吟淺唱;今有清玄先生倦於凡塵俗世,入山修佛,和經書相偎,梵音相依,率性而為淡然而活。許是他真的前世就與佛結下了緣,摒棄雜念,潛心地人禪、學禪、參禪、悟禪。於他眼中,閒看庭上花開花落,坐觀天上雲捲雲舒便是一分恬淡的幸福,最真的寧靜。

看罷,崇意瀰漫。自古欲求仙者莫不登高,而登高的悟者終屬寥寥,然清玄先生極有悟性。佛家有云:“一念迷,即是眾生,一念覺,即是佛。”難道清玄先生真非眾生?不,他是人,是芸芸眾生中普通的一個。那又為何他比我們更懂得“有情無情,同圓種智”的真諦呢?只因清玄先生禪心清明。他善思,善悟。心既清,思則縝,理即明。只有從最卑微、最平凡的執香開始才能破我執。尊重一切,才可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少一點貪念,就少一點物慾的纏縛,多一點淡泊的自由。少一點嗔心,就少一點怨恨的糾葛,多一點平靜的自由。少一點愚痴,就少一點情愛與知解的牽扯,多一點清明的自由。”大街小巷裡穿行著看起來樸素的人,他們雖然沒有那些精英的物質生活充實,但他們卻很快樂,因為他們的心很知足,不會煩惱著如何爬上高位,更加高高在上。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浮華喧囂的世界裡,誘惑太多,黑暗太多,人們會漸漸迷失真我,倘若能將禪中之善、之定、之思、之性緊擁於心頭,用心眼來看這世界,或許一切皆是美好。

倘有星月在宇,倘有星月在心,則漫漫的人生何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