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我底記憶讀後感

我底記憶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我底記憶》是詩人戴望舒的作品,全詩語言樸素,感情真切。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我底記憶讀後感,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我底記憶讀後感

  戴望舒《我底記憶》讀後感【1】

戴望舒的《我底記憶》是其藝術詩歌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不同於前期的《雨巷》一類詩歌,《我底記憶》拋棄了華麗的意象表現手法,而採用了一種親切、樸素的語言敘述方式。

在《雨巷》中,詩人描繪的是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全詩的語言正如江南的雨巷一般淋淋漓漓,飄動著綿雨的惆悵。而《我底記憶》則是側重於內心感悟的敘寫,用各種日常事物去表達內心一種抽象的情感,將這些無形的記憶表現在象徵的意象之中。詩中“燃著的菸捲”,“繪著百合花的筆桿”,“破舊的粉盒”等一系列普通意象的組合,既十分形象的表現出記憶紛繁豐富的特點,同時也烘托出了詩人記憶的廣闊與微妙的結合。

在詩中,作者將自己的記憶賦予了鮮活的生命,成為了“我”“忠實的好友”。而第二段詩文中,那些意象的排列組合也是恰到好處的拉近了記憶與自己的關係。這些意象有遠有近,有從前的有現在的;這些時空的錯落組合,更是給記憶增添了親切、生活的氣息。“在一切有靈魂沒有靈魂的東西上,它在到處生存著,像我在這世界一樣。”這句話其實正是對以上所有意象的概括,詩人的記憶正是詩人存在這個世界的憑證,是詩人那顆不斷咀嚼過去美好而酸楚生活的靈魂。

而第三段詩文,則是描寫了當記憶到來時的感受。“它膽小,它怕著人們底喧囂”,它是我寂寞的朋友,“在寂寥時,便對我來做密切的拜訪。”我認為在這一段的記憶中,有很大程度上是詩人對愛情的記憶。“愛嬌的少女底聲音”是一處十分明顯的對愛情記憶的象徵。除此之外,“它底聲音是沒有氣力的,而且還夾著眼淚,夾著太息”也隱隱的透現記憶中青澀少年時那有笑有淚的愛戀。同時,將記憶認定為“寂寞”時的拜訪,是對記憶湧現時總是在安靜獨處的環境中。

就全詩來看,詩人的記憶並不是美好的,在這些記憶到來時,詩人的情感是沉重的、苦悶的,是“夾著眼淚,夾著太息”的。記憶“鎖鎖的永遠不肯休止,除非我悽悽的哭了,或是沉沉的睡了”。雖然詩人回憶的時光是悲傷的,但是詩人“永遠不討厭它”,這不僅是因為“回憶忠實於詩人”更因“詩人忠實於回憶”——無論是怎樣的回憶,這都是屬於詩人的。詩人這一生的價值都蘊藏在這回憶中,因此,我們閱讀全詩絲毫沒有品讀出詩人對回憶的排斥。詩人在一襲襲感傷的記憶湧現時,仍然願意去回味這一抹酸澀的味道。

《我的記憶》不同於《雨巷》的另一特點是其詩句長短不齊的錯落。全詩語句看似隨行編排,沒有韻律感,但實際上,詩人的`這一種排列恰恰使詩意流露在了詩象上:在參差不齊間,我們似乎可看到詩人內在情緒的起伏張弛。同時,這種不受約束的飄忽不定也映襯了“我底記憶”的朦朧與複雜。因此,雖然從外在文字看,這首詩似乎沒有音律節奏,但事實上,它的音樂美是蘊藏在內在思想與敘寫邏輯上的。

就個人而言,我喜歡《我底記憶》勝於《雨巷》,這也許有生活經歷、背景環境的影響,對於我那《我底記憶》中那種樸質但又寓意雋永的語言是十分美麗的,在品讀中我常常能感受到作者通過“記憶”所散發出來的寂寞苦悶但又充滿嚮往的複雜情感,令我不免佩服與觸動。

  我底記憶原文【2】

我底記憶是忠實於我的

忠實得甚於我最好的友人

它存在在燃著的菸捲上

它存在在繪著百合花的筆桿上

它存在在破舊的粉盒上

它存在在頹垣的木莓上

它存在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詩稿上

在壓乾的花片上

在悽暗的燈上

在平靜的水上

在一切有靈魂沒有靈魂的東西上

它在到處生存著

像我在這世界一樣

他是膽小的

他怕人們底喧囂

但在寂寥時

它便對我來作密切的拜訪

它底聲音是低微的

但是它底話是很長,很長,很多,很瑣碎

而且永遠不肯休

它底話是古舊的

老是講著同樣的故事

它底音調是和諧的

老是唱著同樣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