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育學著作的讀後感範文(通用4篇)大綱

教育學著作的讀後感範文(通用4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學著作的讀後感範文(通用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學著作的讀後感範文(通用4篇)

  教育學著作的讀後感1

近期我閱讀著名著《陶行知文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作為一名教師我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了豐富的養料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一、愛是施教的前提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後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裡,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後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生活是施教的基礎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內涵十分深廣,他提倡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源於生活。在生活裡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絡社會實際,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三、實踐創新教育是關鍵

創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實現。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今後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求真求實求創造的教育理念,成為敬業愛崗、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創新務實的教師,為培養學生成為真人,並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認真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採用的做法是: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從書本和試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去看社會、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閒置的雙手動起來,去做事情,做到學做合一;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從只聽不思中解放出來,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學會思維;解放學生的嘴給他們說的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解放學生的空間除了課堂學習,還引導他們走向課外,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給他們廣闊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寶貴的經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展的永恆的課題,是創造型教師及專業發展義不容辭的責任。

  教育學著作的讀後感2

陶行知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實意義。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於人有益,牛馬也做。是陶先生的辦學心願。

教育需要愛心,兒童渴望得到愛。當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後,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把愛奉獻給孩子,用愛來灌注自己的.事業,才是我們能真正給予學生的最好的東西。如今的孩子看得多,聽得也不少,想激趣,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有時真的很困惑:孩子們,我該拿什麼來吸引你們呢?沒有興趣就不會有積極的學習態度,高漲的學習熱情。如何讓課堂變得有吸引力?如何讓英語課真正被孩子們的心靈所接納?

在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地尋找答案,終於體會到:愛,是我和孩子們快樂學習、和睦相處的源泉。課堂常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保證。然而,當我走進教室,看到每個孩子都在不亦樂乎地說著、做著其它事時,我想:如果我大聲吼叫,一定會有很多學生被我震住,但是還有一些還是會繼續的。如果你認為通過默默地注視,就讓他們乖乖停下來的話,那你要失望的。看你不說,不動,他們便會再次玩下去的,直到很久。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沒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看到這種情景,我會微笑地對他們說:今天你們不想上課,如果你們能把自己管好,我就邀請你們一起來學習。好奇讓他們很快靜下來了。在精心設計的一個個遊戲裡,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從中感受到課堂的美,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記得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當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提醒教師要做到有教無類,在教師的心靈天平上,給每一位學生應是同樣重的砝碼。也就是說,我們對每一位學生都應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有些學生的個別差異而對他們另眼相待。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多年的教學使我發現,幾乎每個班級都有幾個好動的學生,讓他們單獨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確實是強其所難。為了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上不傷自尊心、學有所得,我讓他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他們積極參班級管裡,但是他們具有表演的才能,此時我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讓他們在課堂上大膽表演。這樣使這些學生有了收穫,而且對學習也有了興趣。

教師要熱愛、尊重每一個學生。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教師應該做一個和氣的人,一個嚴謹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還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創造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係。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真正做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做學生喜歡的老師,並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一個學生喜愛的老師仍是我努力的目標。

  教育學著作的讀後感3

談到《教育學》,我似乎一點都不陌生,上師專時作為一門課程來學,參加工作後又培訓過一次,升本科時還培訓了一次。次數固然不少,但自己自認為並沒有能真正把教育學的理論運用在實踐當中,參加工作十年了,面對一個個教育難題,自己還是無所適從。為了讓自己對教育這門科學的理解更加深入,也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力能有所提高,暑假期間,我又一次捧起這本《教育學》,細細地品讀,希望它能給自己以新的啟示。

翻開這本顯得有點陳舊的書,又看到那個問題,"教育學是什麼?"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為什麼要進行這樣一種社會活動?原來人類要生存和發展,社會要延續和進步,就必須將社會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使之逐漸完善起來,並把更成熟的經驗傳給下一代。教育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與社會共同存在、共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恆的範疇。

看到這裡,我心頭湧起一種強烈地自豪感。因為教育是如此之重要,作為一名教師,自己感覺是無尚的光榮。面對這樣一個神聖的職業,自己真的應該投入整個身心去認真地工作,不僅僅是投入精力和時間,更重要的是付出自己的愛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孩子們,使他們健康成長。想想平時的自己,也曾為不知如何拉回迷途的孩子而失落,也曾為在新課改的大潮前不知如何講課而彷徨,甚至有時會產生一種逃避的心理,現在覺得真不應該,自己今後要打起精神,帶著神聖的責任感去努力工作。

接著往下讀,這本書又從中國教育的現狀、學生素質及培養、課程、教學以及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等幾方面進行了論述,使自己對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論又得到了一次回顧,在讀的過程中,自己也產生了一些對教育這門科學的新認識:

一、教師要解放學生,解放自己。

書中有一段話寫得特別好:"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一絲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開啟過一處美不勝收的精神之門,從來沒有讀到過一本令其激動不已的讀物,從來沒有執著地思考過某一個問題,從來沒有走進過一個令自己樂此不疲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經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體驗,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發出過由衷的讚歎。

那麼,他(她)就肯定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一段浪漫的話語告訴我們,原來良好的教育講究身心的解放。教育不是束縛,不是鉗制,它需要釋懷,需要解放。這就意味著,教育是探索,是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範。可是現在教學的現狀是,學校似乎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引學生去感知這個美好的世界,而是依然把重點放在對成績的要求上,不僅要排名次,而且對優A率及達優率也要排出來。老師們為了讓學生出成績,不停地加班加點,佈置的作業也很多。

學業生每天疲於應付,缺少足夠的時間去消化所學的知識,學生的思想和身心難得自由,天長日久,學生整天到晚都處在心事重重、焦慮不安的煎熬之中,也許,他們小小年紀,但已經開始有了嚴重的厭學情緒。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不要再把精力放在把學生淹沒在題海戰術裡,不要再讓學生寫作業寫到很晚。我們不妨給學生一個美好而輕鬆的童年,和孩子們同讀一本書並交流彼此的感想,一起去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奧祕,鼓勵孩子們擁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引導他們學會體驗愛,這樣,學生會很快樂,而我們自己也會工作得很快樂。

二、教師要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新。

以往的"教師中心論",容易造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彼此關係的緊張,而"學生中心論"又削弱了教師的職責,對學生成長同樣不利。其實,在現代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主體間性"。這種關係強調的是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評判。這就特別需要教師具有寬容、溫厚之心。努力減少一些苛責、失望和冷漠,增加幾分理解、信心和親切。努力從學生哪怕是極細微的閃光點上,分享滿足、愉悅和歡樂的情緒,能選擇最恰當的教育時間、途徑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的教師才會獲得學生的尊重,教學工作才會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進行。這一點就需要我們自己在工作中慢慢努力了。

在假期中重讀《教育學》,給我以新的啟示,其實人就是在不斷的讀書中進步,讓我們繼續讀書吧!

  教育學著作的讀後感4

一個人從自己出生的那一刻起,便開始了與教育打交道的這一輩子。當自己還是襁褓中的嬰兒的時候,懷抱著你的家人便會教你說話、認識事物,讓你瞭解自己周圍的一切。這也是我們最初接觸的教育——家庭教育。在經過幾年的家庭教育後,自己已經會嗲聲嗲氣地說話,瞭解了許多生活必須,這時候,我們所需要學的東西已經不是家庭教育能夠滿足的了。為了促進自己的進一步成長,讓身體的成長和學識的成長成正比,我們便開始了學校教育。

從狹義的教育上來講,我們的教育一般指的是學校教育。所以,從進入學校接受的教育的那一刻,我們才真正地開始自己這一生的教育之路。當自己三歲被送入幼兒園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會在這樣一個圈子裡待那麼多年,也沒有想到,自己之後生活在這裡的時間會比家裡的時間多上好幾倍。

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現在的大學,算算日子,已經有十幾年了。曾今坐在課堂上,看著講臺上的老師講課,總是在想,自己什麼時候也能像老師那樣傳道授業解惑,那時,單純地以為只要長大了,就能當老師。進入大學以後,為了自己的以後的事業,也逐漸進入了考證大軍的隊伍。什麼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二級證書、導遊證、祕書、,還有教師資格證。大學第一年的時候,看著身邊的許多同學都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證的培訓,起初,自己也去領了一張報名表,但填好後,想了想,沒有參加。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這些事,所以想先看看情況,再做決定。而且,詢問許多同學他們考證的原因,並不是去當老師,而是想給自己多弄幾個證書。

其實自己也並不是很想當老師。基本上,每位同學小學的時候都創作過一篇作文——《我的夢想》,還記得那時老師把每位同學的夢想都念了出來,而其中“老師”是大多數同學的夢想。可是,隨著成長,選擇這個夢想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在自己一年又一年,一級又一級的學習過程中,當老師的那種辛苦,心裡也都明白了。

暑假的時候,趁著有時間也有精力,便去圖書館泡了泡,在尋尋覓覓好幾圈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教育學》。每本書的佈局基本上沒有多大出入,特別是理論方面的書,在最初的章節中,介紹的總是關於這門學科的定義。所以,剛開始看的時候,總是覺得疲憊,所以前面的內容看得很慢。後來看到關於教育學的歷史和發展的時候,興趣便被引出來了。其實以前學習歷史的時候,書上也講過些許相關的史實,但並不其中,十分分散,所以對於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教育瞭解不深。也是因為自己對這些方面的好奇,所以才會去看《教育學》的書。看看自己國家的教育,瞭解一下其他國家的教育。

我國現在的教育與西方國家相比,是比較落後的。但是,我們國家的教育起源卻比西方要早。在我國史料記載中,遠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學校教育形態。從估計的記載中可以知道夏朝有庠、序、校三種學校。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對這三種學校做了相關的敘述——“設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這是我過最初的教育形態,隨著歷史的演變,教育業跟著發展。但匯流排路總是圍繞著儒學。也正是由於儒學在歷史上強大地位,所以我國後來在教育的改革上才會經歷那麼多的困難。眼看著西方國家的教育事業發展得如日中天,古代的時候,總是其他國家不遠千里地來到中華天朝學習我們的先進文化,後來,泱泱大國卻由於自己的閉關鎖國而落後。想想呀片戰爭後的頓悟,再想想曾經古朝的輝煌文化,實在是不得不令人心寒。

經過戰爭長時間的摧殘,我們國家的教育更是跌入谷底。當我們還在為教育的出路而煩惱時,西方國家卻已經步入新的教育階段。由於我國近代教育的低起點,所以我們現在的教育水平與西方先進國家有較大的出入。以前在電視裡看到關於美國學生的學習生活,總是十分羨慕,羨慕他們學的內容,羨慕他們學習的制度,羨慕他們的教學方法……因為,與他們的教育相比起來,我們的學習生活顯得十分死板。而中國當代的應試教育也照成了大多數學生實踐能力低的結果。所以,現在的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更有前途的教育,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將孩子送到國外學習。而許多的學生也選擇出國留學深造,為自己的未來打下更好的基矗由此,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颳起了一股留學熱。中國當代社會,更是將出國留學作為“人才”的評判標準。留學生的頭號成了能力的一種權威性的象徵。

雖然橫觀我國現在的教育情況並不太讓人滿意,但是,在看了《教育學》這本書後,我認為這塊瑰寶將來總會閃爍耀眼的光芒,世界人民的目光不再單單隻放在我國的古代文化上,世界人民的目光會更多地注視在我國當代教育的成果上。在書店選書的時候,我將幾本講教育學的書的目錄對比了一下,雖然在關於如何講述這門學科的定義上,幾本書各不相同,但每本書後面的內容都大相徑庭,那就是感性化教育,重視教育過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重視德育和素質教養,將教育的內容以及方式多元化。並且政府方面也在積極地為教育改革而努力,在考慮到我國現在的實際情況後,將西方的先進的教育制度引以借鑑,去己糟粕,取爾精華。

現在,身為大學生的自己,雖然對於我國的教育並不太滿意,可以說失望,但並不絕望。因為它由始至終都是人們心中的重點,不會被人們輕視,所以不會被放棄,所以不會絕望。我期待我國教育在經過社會多方的努力後,能夠出現令人眼前一亮的成果,教育學方面會有更多新的理論指導,使我國的教育事業再次以讓人仰之生嘆的高度屹立在世界教育事業的大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