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集合10篇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集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集合10篇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集合10篇

當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

人生就是一艘盪漾在生命長河中的一艘小船,會經歷數不清的風風雨雨,也會享受那數不清的晴空萬里。今天我讀了《魯濱孫漂流記》這本小說,深深地感受到這本小說印證許多人生哲理,感觸頗深。

小說以一個蘇格蘭水手在荒島上的真實經歷為原型,主人公魯濱孫從小嚮往航海,成年後多次出海經商。在一次航海途中,船隻遭遇颶風襲擊,魯濱孫流落到南美洲的一個小島。在島上,他造房子,種糧食、水果、馴養野生動物、燒製陶器、製造工具,給自己建設了一個家園,徹底改變了無衣無食的苦難命運。他還從野人屠刀下救出一個人,作為自己的僕人,二十八年後,他幫助一艘在小島靠岸的大船平息叛亂,搭乘小船重返故鄉,他在巴西種植獲得巨大盈利,他成了富翁。

魯濱孫——孤獨,頑強的冒險家;

魯濱孫——勇敢,敢於陌生環境拼搏;

魯濱孫——堅持,放棄安逸生活,為自己夢想而努力;

魯濱孫——一個真正的勇敢者,他能在一個荒無人煙的荒島上,獨立度過了二十八年……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魯濱孫是一個百折不撓、敢於冒險的人。

生活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在困難中拼搏多少年,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淚水和汗水……

我願意,我始終願意,像魯濱孫一樣為自己的人生闖蕩和拼搏。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2

讀了《魯濱孫漂流記》,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美國人——魯濱孫,很喜歡航海與冒險。有次航海,途中遇上了大風,只有魯濱孫一人存活了下來。他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在這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卻奇蹟般的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終回到美國的事。

他忍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孤獨,寂寞,學會了如何在荒島上生活下去……這一切都與他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堅定頑強的信念,勇於挑戰困難的勇氣和智慧分不開。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應該學習魯濱孫樂觀的心態,不懼困難,迎難而上。

我不禁想起了從一本書上看到的小女孩,他是一位熱愛舞蹈的小女孩,可因為一次事故,她的雙腿……他熱愛舞蹈,似乎並沒有因為失去雙腿而把她那顆火熱的心澆滅。他每次練舞,臉上都有著如花的笑容。正如美國作家海明威所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她有著和魯濱孫一樣的心態,一樣的勇氣。

這就是我所讀了《魯濱孫漂流記》之後深刻的感悟。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3

勞動非常可貴,它可以改變一切生活環境,也可以讓人變得更加有智慧,在逆境中獨立生存。魯濱孫漂流記中,魯濱孫遇難後用勞動改變了生活環境,在惡劣、艱苦的環境中獨立生活下去。 魯濱孫?克羅索從小就嚮往航海,幾次搭船都遇到大風暴差點丟失信命,一次被海盜擄去做了幾年奴隸,還有一次逃到巴西經營種植園。但因為缺乏勞動力,就與同伴販賣黑奴,途中大船打沉,可唯獨魯濱孫.克羅索僥倖逃生流落荒島。依靠勞動在大船找到材料與食糧,造起海濱城、鄉間別墅、地窖,開發田地種糧食,在吃人部落中,救了七人一起打敗吃人部落,乘大船回英國。 魯濱孫.克羅索來到這荒無人煙的小島,他先用冷靜的心情讓自己平靜對待這個生存問題,想清楚下一步應該怎麼做。用自己知道的知識和常識在島上生活,安居樂業。這是多麼巨大的勇氣與力量啊,讓我特別佩服魯濱孫.克羅索!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要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要努力爭取。我們要像魯濱遜?克羅索那樣憑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創造奇蹟,用自己何等的勇氣換來驚人的數字,28年! 魯濱孫.克羅索教會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只有憑自己的雙手才能讓我們擺脫困境,我也會隨著,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進,永不放棄!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4

在假期中我讀了《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是英國18世紀的小說家福的代表作,講述了魯濱孫在孤島上28年的生存經歷。小說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讀完後,我被魯濱孫那種難以想象的堅強毅力所折服,被他那克服困難的勇氣所震撼。 書中說,由於船隻失事,;魯濱孫漂到了荒無人煙的島上。他獨自生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總是充滿信心,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使“生活過得很富裕”開闢了新的天地,創造了自己的“小王國”,從中體驗到了親手創造勞動成果的巨大快樂。在整部小說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魯濱孫跟大自然作鬥爭的故事。魯濱孫用了五六個月的時間做了一隻獨木舟,做成後才發現挖條河把它放到海里需要十二年的工夫,便只得放棄它。後來又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在入海方便的地方另造一隻。他偶爾發現一點稻麥種子,中了一些,但種的不是時候,毫無收成。於是,他總結經驗教訓,重新再種,終於在第四個年頭吃上了自己種的糧食。為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他還自制烤爐烤出了香噴噴的麵包。魯濱孫不停地勞動著,創造著,百折不撓地鬥爭著,儘管很多事情都是白做的,但他從來沒有灰心失望。書中還寫了他與野人的鬥爭,以及和“星期五”的友情,後來在他的努力下,他不但有了船隻、麵包,還有了牧場、種植園和自己的住所。最後,他以商人冒險家的身份克服了種種困難遊歷各國,重新回到了離別三十五年的英國。在魯濱孫身上,我學到了很多,一個人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否則當他遇到緊急情況時就無法自理,在惡劣的環境中也難以生存下來。一個人只要拼搏和奮鬥就可以創造奇蹟,而這種獨立、創造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積累、鍛鍊。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5

在上週,我看了《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裡面講了對於魯濱孫的重重困難和他克服的辦法。

面對他的第一個困難是沒有住所,他剛剛來到荒島,一個安居的地方都沒有,四處流浪,後來他用自己身上所到的東西造了一個家,那麼他就克服了第一個困難。第二個困難就是沒有食物,到荒島的家定好了,可是他身上的食物很快的被吃完了,但是他帶著他從船中找來的狗一起去打獵了,打到了許多的羊,並撒下種子,種起了麥子,很快他過上了食物充足的日子。第三個困難是擔心這個島上有野人,怕在晚上的時候野人過來吃掉它,所以他差了很多的楊樹樁子來抵禦野人的攻擊。過了幾年,差不多有三十多個野人來到了島上,並拖著他們的兩個同夥,之後,有一個被殺死了,還有一個人他掙扎逃走了,他後面又有兩個野人追著他跑向魯濱孫的家的方向,魯濱孫覺得他很寂寞,所以打死了被追殺的野人後面的兩個野人,就下了他,並取名為“星期五”。魯濱孫遇到的最後一個困難是他們找到了一艘英國船,但是上面發生了叛亂你,魯濱孫並沒有慌亂,而是帶著“星期五”一起去就出船長,平定了叛亂,和船長一起回到了英國這個文明城市。從魯賓孫的在荒島上的生活十分的辛苦,天天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可是他並沒有,而是鎮定的生存了下來,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一定要活下去的心態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6

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只要我們像魯濱孫一樣,在困境面前毫不退縮,有他那種不畏困難的精神,在絕境中求生的信念,有什麼事情我們不會成功呢?又有什麼事情能比魯濱遜所遭受到的更糟呢?

他的那種敢於同惡劣的環境作鬥爭,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對生活不斷追求,不斷嚮往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他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把自己從絕望中解救了出來,魯濱遜長達二十幾年對生還的希望就是毅力,我不禁想到現在的一些人們,他們有的只因為受到了一點點小挫折,就產生了輕生的念頭。跟在荒島的魯濱孫比起來,這些挫折根本都不算什麼。可如果是我在荒島上的話,我能否有他那樣的毅力與勇氣呢?我想,如果是我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定會嚇得手足無措,更不要提防範入侵者和親手建造一個家了。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肩膀下,生活在家庭的溫暖裡,做著自己的春秋大夢。在我生活的道路中,幾乎沒有挫折,可卻身在福中不知福,一直抱怨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的。

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是多麼的豐富多彩。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不要輕易就放棄了寶貴的生命,想象一下,魯濱遜當年遇到了多大的困難,都能夠克服,而我們現在的這點小麻煩又算得了什麼呢?

其實,生活就本身就是一幅畫,有的人畫出了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穫;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卻畫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躁;秋天的淒涼;冬天的悲哀。畫的色彩如何,全取決於作畫人本身對生活的態度。魯濱遜那種對生活不斷追求,不斷嚮往都源於他那對生活無比熱愛崇尚的精神。而這些也都正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7

我讀過了許多書,讓我深有感觸的一本書是《魯濱孫漂流記》。故事中說到了一個叫魯濱孫的人,他從小就喜歡航海,他的父親卻想讓他當一名律師,可魯濱孫不喜歡這個工作。有一次,魯濱孫和他的朋友偷偷的去航海,不幸的是,他們遭到了海上風暴的襲擊,船淹沒了。魯賓遜在海上的風浪衝到了孤島上。魯濱孫在孤島上過著頑強的生活,靠自己的雙手創造了房屋、田地、羊圈……最讓我吃驚的是:有一次魯濱孫在海邊散步,突然,他看到一群野人在一塊大石頭旁吃著人類的肉!他卻沒有驚慌,腦海裡還冒出了一個膽大包天的想法:讓野人成為自己的奴僕!他拿了幾支槍,把追同類的幾個野人打傷了,被追的野人精疲力盡,倒在地上,魯濱孫把野人帶回了家,並把這個野人稱為“星期五”。

看到這裡,我想:魯濱遜真勇敢,他竟然能靠自己的智慧在這孤島上生存下來。看了《魯濱孫漂流記》,我覺得一個人不論在什麼環境下,都要有頑強的生命力,還要有樂觀的精神。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8

在一次揹包旅行的途中,魯濱遜乘坐的飛機在無人島上墜毀。這是什麼地方?熾熱燦爛的陽光,一望無垠的大海在魯濱遜眼前展開的是一幅浪漫,孤獨,刺激和冒險的畫卷。然而,如果真的獨自留在無人島上會怎麼樣呢?這裡沒有自來水,也沒有煤氣爐,打不通手機,也沒法叫外賣送餐。除了泥土,大海和一直生活在那裡的動植物以外,無人島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為了讓人類生存而存在的。一滴水都要親自去找,一個火苗都要親手點燃。在這樣的狀況下,你還會感到浪漫嗎?魯濱遜並不是天才,但是他有著更強的好奇心。他歷盡了限險,九死一生。他經歷了沒有淡水的痛苦,克服了孤獨一人生存的恐懼,熬過了無人島上漫長的梅雨期,戰勝了自己精神的絕望,最後終於乘坐英國海輪,駛向希望的故鄉雖然魯濱遜生活在遠離當時社會的荒島上,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始終沒有脫離過社會,利用先前在社會中學到的知識使自己活了下來。如果他從一生下來就生活在荒島上,那情況又會是怎樣?

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魯濱遜能夠在荒島上生活幾十年,不單是他不服輸的思想,超強的生存能力,最重要的是他豐富的社會經驗。魯濱遜在島上時,從沒有放棄過要回到他原來是生活,這,也許是他活下來的信念!雖然魯濱遜生活在遠離當時社會的荒島上,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始終沒有脫離過社會,利用先前在社會中學到的知識使自己活了下來。如果他從一生下來就生活在荒島上,那情況又會是怎樣?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魯濱遜能夠在荒島上生活幾十年,不單是他不服輸的思想,超強的生存能力,最重要的是他豐富的社會經驗。魯濱遜在島上時,從沒有放棄過要回到他原來是生活,這,也許是他活下來的信念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寒假讀完這本書,真可謂是如獲至寶。這本書記述的是一艘大船失事後,唯一倖存者魯濱遜在荒無人煙的小島,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生活了二十八年的冒險經歷和內心活動。魯濱遜在島上孤身一人,面對困難和挫折,克服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活下來。他從失事的大船,找了些木材,在荒島上蓋了間房屋,為了防止野獸,還在房子周圍打上了木樁。來到荒島,面對首要的就是吃的問題,船上的東西吃完後,魯濱遜開始打獵,有時可能會餓肚子。於是他決定播種,幾年後,他終於可以吃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其實學習也是這樣,也有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如哈佛大學的校訓那樣:“忙完春種忙秋水,學習學習再學習。”

名師點評:

本文作者通過認真的閱讀,圍繞“只有奮鬥,才有出路。”這個中心展開敘述的。作者從《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中學習到了主人翁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永不放棄的精神,並由這種精神對照自己的生活展開豐富的聯想。文中語氣懇切,結構緊湊。

現在社會,競爭無處不在,我們要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穫,要勇於付出,在戰勝困難的.同時不斷取得好成績。要知道“付出鑄就收穫”。他搭窯造罐,失敗後總結教訓,終於成功;磨糧食沒有石磨,他就用木頭代替;沒有篩子,就用圍巾。魯濱遜在荒島上解決了自己的生存難題。面對人生挫折,魯濱遜的所作所為充分顯示了他堅毅的性格和創造精神。同樣我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要搞一些發明創造,從小養成一種創新精神,把魯濱遜在荒島,不畏艱險,不怕失敗挫折,艱苦奮鬥的精神結合起來,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魯濱遜在荒島過著貧困的生活,正是艱苦的環境促使他立志成長,為改變處境而奮發;也正是這種奮發才使魯濱遜克服難以數計的困難,從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其實,艱苦的環境,也會促成人成才。是的,安逸的生活煉不出精幹的水手,平靜的湖面造不出時代的偉人。環境優越,生活舒適,往往會誘發這種惰性,阻礙人們成長;而惡劣的環境卻能激人奮發,使人立志改變處境,因而促使一個人成長。有了這種敢於挑戰的精神,不管環境是好是壞,都能創造條件,克服困難成才。否則,優越的環境,會成為滋養惰性的溫床,艱苦的環境會成為淤埋弱者的深淵。正如人生道路,它坎坷,它不平,到處有荊棘,石頭,高山,急流。人生,並不滿布絢爛的朝霞;它是由痛苦,磨難,快樂的絲線,組成的網。當我們受到挫折,積極對待。

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天不總是藍的,水不總是清的,草不總是綠的,花不總是豔的,人生也可能一帆風順!“花要凋落,草要枯黃,但春天又給它們生機”。《魯濱遜漂流記》給我的啟示是:只有奮鬥,才有出路。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9

我讀過許多有名的書籍,其中《魯濱孫漂流記》這篇文章是我有了深刻的體會。是他讓我學會了堅強與不放棄的精神。魯濱孫的品質讓我在心裡有了深深的敬意。

這本書裡面主要講述了魯濱孫乘船去南美洲,中途不行遇到大風,同伴們無一倖免,只有他還活著。魯濱孫被漂到一個荒島上,他力挽狂瀾,在那兒定居下來。他不僅學會了種植麥子,而且還把抓到的山羊圈養起來,這樣反覆種收......魯濱孫偶然發現野人吃野人的事件,他覺得很驚訝,於是救下了這個可憐的野人。起名為“星期五”。星期五天生聰明,很快學會了人類的語言和生存方式。他們有一天救了個船長,終於回到了英國。

我十分敬佩魯濱孫那飛快適應環境的能力;如果魯濱孫不靠他那過人的耐心與不放棄的精神,可能早已喪生在荒無人煙的島上了。看到魯濱孫在這樣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還能創造奇蹟,就聯想到了現實世界的我是那樣的知難而退,不求上進的。生活中的一點小事我也懶得解決;遇到一點困難就求助溺愛我的家長。《魯濱孫漂流記》這篇文章給了我一個深刻的教訓。書中的主人公魯濱孫與我相比,那真是天與地之間的差距啊!

自從我讀了《魯濱孫漂流記》這篇文章,理解了“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名言。魯濱孫是我的另一個老師,他那不放棄的精神會鼓舞我進步,也會使我終生受益。

《魯濱孫漂流記》讀後感10

海一直吸引無數人去航行,去冒險。魯兵孫便是其中一個。他敢於違背父親私自離家航海,以致於流落荒島二十八年,足可見海的魅力,以及魯濱孫無拘無束自由的心。

這篇小說著名的是魯濱孫在島上二十八年的經歷。雖然他流落的島嶼叫“絕望島”,但是他卻沒有絕望。在島上他能解決自己生存問題與精神問題,甚至有餘力去救一名野人,並隨心所欲地取為星期五而不按正常的名字;甚至還和食人族打架,幫船長擺平水手。他在絕望中找到希望,告訴人們:“一個人如果真的世事通明,就一定會認識到,真正的幸福不是被上帝從患難中拯救出來,而是從罪惡中拯救出來。”

他每天寫日記讀聖經,並且有星期五為伴。漸漸明白了聖經的意義所在。這是一個硬漢,也是一個冒險家。

他完全可以呆在家裡,聽從父親的勸告安安分分地做事。但他沒有,他聽從了自己內心深處的呼喚,哪怕四次出海三次凶險。他也仍追隨著心,創造了一次又一次奇蹟。

我們有多久沒有聽聽自己內心的話語了?

有多少次在十字路口走向與心相反的方向?似乎都事出有因,不得以不追隨心。

可是魯濱孫問我們,如果不隨心而去,那麼靈魂的存在是否還有意義?他認為他的靈魂在二十八年的孤島生活中獲得了救贖。這二十八年的思考與收穫是一般情況下獲得不了的。越是平凡越是會忘記心的渴望。他忽然發現一切的動機不過是生存的需要,而這是他的選擇為他帶來的收穫。

當我們麻木的生活在安穩的日子裡,麻木地魯濱孫是敢於冒險、追求自由的人,熱愛生活與勞動,是不是忘記了魯濱孫的形象被創作的意義?他不是教科書上的選斷,也不在於文筆的自然,故事的離奇精彩。作者笛福想告訴我們的魯濱孫身上的品質是當今人們所缺少的毅力勇氣並非誰都能擁有。

在絕望的縫隙裡,任何平靜都是幸運,在生活的縫隙裡,任何心聲都是珍寶。我們試著調整心態在生活的壓力下喘息,而魯濱孫卻看到了直引心靈的光,並勇敢地追隨著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