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精選7篇)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69K 次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精選7篇)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精選7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1

書中有這麼一句:世上有多少朝聖者,就有多少條路。……每個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獨追求加入人類的精神傳統的,而只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你其實並不孤獨。

人的一生,的確可謂是一段朝聖的旅程,而每一個人的心中,總會居住這一個獨屬自己的神靈,堅守著自己的一份信念與嚮往。

在朝聖路上,紛紛擾擾,或是誘惑,或是苦難,世間的妖魔總想動搖我們那顆朝聖的心。誘惑會使自我迷失,苦難會讓我們退避。而在紛擾面前,決定我們能否繼續走下去的,不是什麼天地神靈,正是我們一顆經得起考驗的孤獨之心。

孤獨並不可怕,而正因孤獨,我們更向往內心靈魂的朝聖之地。因一絲執念,因一份渴求,我們總會擊敗過去的自我,超越如今的自己。使精神在磨礪中更為堅韌,使內心在洗滌中越為輕盈,這樣的我們,是否又向心中的朝聖之地更進一步?因此,我們不輕言棄,不畏朝聖路上的風風雨雨,更不畏曾經讓我們惶恐的那份孤獨。我們都是獨自啟程,抱著不敗的信念往目標踏出了一步。孑然一身的我們,經歷了風雨,嚐遍了霜雪,也終在一路的風景中,收穫了心中的那份充實和安然。

誠然,一個精神充實的靈魂,它將不再孤獨。覽盡三千世界,芸芸眾生,此時有哪一樣,不在我們心中?只要精神越為強大,內心越為寬廣,我們足以將微笑贈予苦難,將悲傷同時收藏。這時的我們,海納百川,與萬物作伴,也就不再畏懼孤獨的模樣。

一條條的朝聖路,引著我們走向內心的自我,收穫的是一路的精神力量:勇氣也好,堅韌也罷,而我們,也正以一個不斷蛻變的狀態,離心中的神靈越來越近。因此,在朝聖路上,我們毋需害怕。無論是苦難帶來的毀滅,或是黑暗所攜帶的壓抑,還是孤獨中默然的失落,我們都能坦然面對。我們要銘記,這是上天給予我們的歷練。正如玄奘西行,面對九九八十一難的那份坦然和堅信,也終使他擁抱了內心的神明。

最後,走內心的朝聖路。朝聖的我們,應永遠記住:在平淡中追求,在堅韌中守望,不輕言一絲的放棄。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2

今天在陳老師的推薦下,我閱讀了周國平先生的《各自的朝聖路》,這個作品是先生前幾年發表散文的結集,讀了以後,我感覺自己收穫很多,學到的東西也很多。

先生字裡文間的智慧、寬容和沉靜的力量讓人心跳加速,這種感覺很少有,相比較我之前讀過的作品,有很大不一樣的感受。之前自己一直在讀席慕容老師、張海玲女士的作品,總覺得能寫出溫暖人心的句子的女子不簡單,卻沒想到先生作為一種非職業的散文作家,寫出來的作品依然能撥動人心,讓人不得不反省自己。

這本書寫了有關作者在不惑之年,生活中卻發生了一連串想不到的變故,這些變故促使作者將更多的精力用來思考令人困惑的人生難題的故事。先生在書中那種淡漠追求,讓自己能夠歸於平淡的態度,著實值得我們去學習。我想以這樣的生活態度去生活,會使我們自己的人生更加充滿價值,充滿意義。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很孤獨,都會感覺孤單的存在,但是我們卻不能讓這種情緒無限滋長。我們也許不能像一本本書那樣去閱讀和理解認識自己,但是我們可以努力去追求內心的充實,去追求心中的那份光明,鼓勵自己去努力感受這份特別意義的光明,找到自己的麥加,讓自己過最內在的精神生活。

先生在書中有提到這麼一段話,讓我印象頗深,先生說:“世上有多少朝聖者,就有多少條路。……每個人正是靠自己的孤單追求加入人類的精神傳統的,而只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你其實並不孤獨。”是的,先生相信在那些隱藏在人群裡的今日的朝聖者,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麥加,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麥加,都能獲得自己心靈的光明,最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現在我已經準備好了,那麼你呢?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3

溫總理曾說過:“讀書不僅給人力量,還給人安全,給人幸福。”周國平的這本《各自的朝聖路》便是給我帶來巨大幫助的一本哲學書。這是我的第一本哲學啟蒙書,在我還是一個內心苦悶、充滿挫敗感的高中生時,我第一次讀到周國平的這本書,它充滿智慧的思考讓我深深地感觸到靈魂的存在,讓我的內心變得豐富、善良、高貴,讀這本書你會從你的世俗生活中抽身而出,踏上你追尋精神的朝聖路,一翻開此書,你就是一個——朝聖者。

精神是周國平哲學的核心概念,他給精神下的定義是:精神不是一種知識,而是屬於每個人內心的東西,是個人的靈魂生活。他的哲學所指向的精神可以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態度。是人在世俗生活之上更高一層次的靈魂生活。他說:“精神生活即是個人的最本質的內在。”他又提出“人的高貴靈魂必須擁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這深刻的表明了精神生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和生活價值。

在一個精神衰落、物質至上的時代,人們都還在尋找的東西就是幸福,那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是什麼?他給我們的回答是“無論是個人還是人類,物質再繁榮,生活再舒適,如果精神流於平庸,靈魂變得空虛,就絕對無幸福可言。”可見,幸福與否的發言權是在精神、信仰和哲學,物質、科技等等都永遠不可能解決人生的幸福問題。

《小王子》是周國平最推崇的一本童話作品,他最注重的精神價值只有在孩子身上才找得到,他指出:“少年人比成年人更具精神性,他們更加看重愛情、友誼、榮譽、志向等等精神價值,較少關注金錢、職位之類的物質利益。”

《各自的朝聖路》中講了許多發人深省的哲理故事與經歷,告訴我們如何在人生的朝聖路上安穩前進。我很喜歡這些哲理性的東西,他們聽起來讓人彷彿突然理解了什麼,突然靈光一現,找到了什麼答案。這些道理指引我們在成長的路上前進,不讓我們迷失路途,陷入深淵。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4

讀這本書你會從你的世俗生活中抽身而出,踏上你追尋精神的朝聖路,一翻開此書,你就是一個朝聖者。

在序言中,周國平提到了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年老之後就不再寫文章,他認為自己再寫書也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無法改變自己想要改變的事。所以他認為寫書無用,而是改用行動。是啊,現在這個社會,每天都有新書出版,每天都要印上成千上萬本書,即使裡面再多一本,通常也改變不了什麼。雖然稀世的好書總會有,可是機率卻總太小。

不僅是托爾斯泰,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條“朝聖路”。這條朝聖路,就是指引我們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的路。不管托爾斯泰放棄寫作這個選擇到底是對是錯,他起碼如自己的願走了那條路。在這點上我們應學習托爾斯泰,自己規定好自己的目標,並朝著目標前進,人生就是為了理想而存在的,人生只有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才變得更加圓滿、更加的有意義。

《各自的朝聖路》中講了許多發人深省的哲理故事與經歷,告訴我們如何在人生的朝聖路上安穩前進。我很喜歡這些哲理性的東西,他們聽起來讓人彷彿突然理解了什麼,突然靈光一現,找到了什麼答案。這些道理指引我們在成長的路上前進,不讓我們迷失路途,陷入深淵。

我的朝聖路呢?是什麼?我的目標、我的理想是什麼?我總覺得我的專業水平跟不上前進的步伐和要求,所以我會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學前教育理論以勝任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同時我會加強自身修養,做好不同的角色,與身邊和周圍的人朝著健康、寧靜、幸福的理想之路前進。我們已經不再是稚嫩的孩童,是時候該思考一下自己存在的意義,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了。也許你會在十字路口迷茫,也許你在選擇後遭到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坎坷,但是在路的另一端,就是我們的“聖”所在之地,找到了它,我們的人生也就圓滿了。

可大多數人都像托爾斯泰一樣,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意識到了自己真正要選擇的是哪條路,這樣就導致了無法走到路的終點,遺憾終生。

儘管是這樣,不管路途是否正確,我們還是應積極地向前走,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充實、有味。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5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感受到這本書與上學期所讀的《守望的距離》有著同樣的本質、或者說是同樣的靈魂,更為貼切。

在序言中,周國平提到了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年老之後就不再寫文章,他認為自己再寫書也無法改變這個世界,無法改變自己想要改變的事。所以他認為寫書無用,而是改用行動。是啊,現在這個社會,每天都有新書出版,每天都要印上成千上萬本書,即使裡面再多一本,通常也改變不了什麼。雖然稀世的好書總會有,可是機率卻總太小。

不僅是托爾斯泰,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條“朝聖路”。這條朝聖路,就是指引我們向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的路。不管托爾斯泰放棄寫作這個選擇到底是對是錯,他起碼如自己的願走了那條路。在這點上我們應學習托爾斯泰,自己規定好自己的目標,並朝著目標前進,人生就是為了理想而存在的,人生只有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才變得更加圓滿、更加的有意義。

《各自的朝聖路》中講了許多發人深省的哲理故事與經歷,告訴我們如何在人生的朝聖路上安穩前進。我很喜歡這些哲理性的東西,他們聽起來讓人彷彿突然理解了什麼,突然靈光一現,找到了什麼答案。這些道理指引我們在成長的路上前進,不讓我們迷失路途,陷入深淵。

我的朝聖路呢?是什麼?我的目標、我的理想是什麼?我們已經不再是稚嫩的孩童,是時候該思考一下自己存在的意義,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了。也許你會在十字路口迷茫,也許你在選擇後遭到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坎坷,但是在路的另一端,就是我們的“聖”所在之地,找到了它,我們的人生也就圓滿了。

可大多數人都像托爾斯泰一樣,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意識到了自己真正要選擇的是哪條路,這樣就導致了無法走到路的終點,遺憾終生。

儘管是這樣,不管路途是否正確,我們還是應積極地向前走,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充實、有味。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6

世上有多少個朝聖者,就有多少條朝聖路。每一條朝聖的路都是每一個朝聖者自己走出來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然而,只要你自己也是一個朝聖者,你就不會覺得這是一個缺陷,反而是一個鼓舞。你會發現,每個人正是靠自己的孤獨的追求加入人類的精神傳統的,而只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你其實並不孤獨。

上面的這段話並不是我說的,它是周國平先生說的。各自的朝聖路,我們每個人向未來行進的道路,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朝聖路。我們朝聖的路必定是不同的,正如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完全相同的人,廣而延至我們每個人自己的人生,必然是不同的。

各自的朝聖路,我認為我們每個人內心須有著朝聖者的心態,虔誠,忠誠。我們各自的內心深部,倘若缺失了這麼一份心態,這麼一種境界,那麼我們的靈魂會感到孤獨,孤獨的行進在朝聖的這條路上。處於我們現在的這個階段,處在現在的這種狀態。激情,青春張揚,卻內心敏感脆弱,迷茫相隨。我們正在學會思考,學會思考自己前面的道路。

正如周國平所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我們的靈魂很多時候也是孤獨的。孤獨是一種常態,或許在喧鬧中你會感覺不到這種孤獨感,或許在有人相陪的時候你不會感覺的到。可是一旦你剩一個人了,你必須自己思考了,必須自己權衡事情了,必須做出自己的決定了,那時你會真切的感受得到,孤獨的存在,但它或許也是好的。也正如《各自的朝聖路》所傳達出的意思,學會和自己說話,也許你會發現真正的知心之人真的是那麼稀少,古語不是雲: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與人之間天生就是有隔膜的,正是這種隔膜,它保持著一份距離,這才讓我們學會去尊重彼此。

其實與自己沒距離的,或許是我們自己本身。可是,就像平日裡我們所熟知的,人最最難以理解的,瞭解的,恰恰又是自己本身。這就陷入一種矛盾了,我們既然與自己沒距離,卻因為人的很多本能,很多瞬息間的東西,使得自己卻又非常難以瞭解自己。連自己都瞭解不了,想要花費時間花費精力去了解朋友,親人,或許真正能瞭解的也只能是表象了。

學會和自己的內心談話,學會嘗試去了解自己,儘管我們可能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做這件事情,但是我覺得這還是有必要的。這樣,在我們各自的朝聖路上,才不會那麼的忐忑不安,不會那麼的.搖擺不定,不會那麼的後悔重重。朝聖的路上要保持著那顆虔誠的心。

這事實上是我們的人生之路,未來之路,思考的清楚些總比糊糊塗塗的過好些。最後想說的是,我覺得周國平先生的為人很謙遜,至少我從他的文字裡讀出的是這麼一個感覺。一如他的文字,質樸,無華,真摯。

  各自的朝聖路讀後感7

翻開《各自的朝聖路》這本書,在書中我結識了諸多的朝聖者,更讓我感受到周國平先生文字之間所滲透出的智慧、寬容和靜默的力量,可以淨化心靈,使我們的心靈變得豐富、善良、更高貴,著實令人感嘆與欽佩。

當今,我們生活在一個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裡,而我們比任何時代人都更加繁忙,也享受著比任何時代更加豐裕的物質,但卻仍然感到失落,這讓有些人很不解。

記得有些長輩曾經說過,他們年輕的時候,每天賺得錢不多,但是夠花,每天吃的並不是很好,但是吃得有滋有味,看看你們現在有些人,工資不低,想吃啥吃啥,總是覺得生活平淡,沒意思。長輩的話使我沉思。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而有意義呢?我想:要想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需要有堅定的信念,有理想,有目標。不僅僅是生活在物質豐富的今天,還要使自己在這個物質豐富的當代,成為一個精神生活富足的人。因為精神生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和生活價值。

讀著讀著,我覺得我已經踏上了自己的朝聖路。這本書的篇幅雖短,但句句精悍,特別讀到精神生活的哲學這篇文章時,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精神的高貴。其實讀周國平的書,給我最大的裨益就是那種精神氣質對我的感染,這些文字在充分顯示著精神的力量,開啟他的文字,你就會找到真正的自我。

周國平的《各自的朝聖路》這本書,理解時有一定的深度,但是,我總擔心自己理解的是否有所偏差,不禁在學年組老師中經常的談論,有時我們電話聯絡,有時微信溝通,有時QQ線上,有時還會聚在一起暢所欲言,在交談中更深刻、更透徹的瞭解了書中的精神所在。特別是每每聽到我們組長對某篇文章剖析之後,受益匪淺。

記得她分析的這篇文章《苦難的精神價值》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只擔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聽聽,不是所有的苦難你都可以承受的,有時,你都不配承受苦難。一旦遭遇,它也的確提供了一種機會,唯有藉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提高。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不能抱怨、退縮,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困難和壓力對於我何嘗不是歷練。當你經歷過壓力和困難後,你會變得更加強大起來,這也是苦難的價值所在。就我個人來講,我有深切的體會,我發現人經過一定的苦難磨練後會變強大起來。比如,上學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誦詩會活動和在進修講的一節微課程,當時壓力特別大,雖然過程很痛苦,可是現在回想起來,這何嘗不是一種收穫。

我發現自己強大起來了。如果現在再讓我面對這樣的困難,我就不會像起初那樣感覺壓力那麼大,因為壓力和苦難讓我的精神世界強大起來。一個人通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是一筆特殊的財富,當帶著這筆財富繼續生活時,創造和體驗都會有一種更加深刻的底蘊。其實,能承受苦難也是自身價值的體現,能承受苦難也是一種幸福!

讀完周國平的《各自的朝聖路》之後,我確定我要做一個有信念、有理想、有目標的人,做一個精神世界強大的人。此時此刻的感覺,和這本書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但是,不怕,我會繼續深入讀下去,努力拉近我和周國平在精神生活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