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集合15篇)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集合15篇)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1

背景設計:

中國成功發射載人飛船。這件具有世界性的事件不僅全國人民都關注、興奮,就連我班的孩子一提起這件事都非常的高興。許多幼兒在談到自己的理想時,紛紛表示要向楊利偉叔叔他們學習,做一名宇航員遨遊太空,也有小朋友表示長大後想登上月球看看上面到底有什麼……雖然這事情已成為往事,但我班幼兒的交談內容還是不離開這一話題進行,他們還帶來了各種圖書、碟片、報紙,互相閱讀和交流。我想:幼兒的興趣不能簡單地讓它停留在口頭上,應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幼兒去感受、去想象、去創造,使幼兒的經驗得以提升。

大班幼兒求知慾望強,他們好問好學,對數學知識也較感興趣,積極嘗試做一些計算練習,為跨入小學做一些必要的準備。我們知道數學活動有時顯得較為枯燥乏味,如果只滿足於讓幼兒學會加減練習、編一些應用題,內容顯得過於狹窄單一,很難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我在剖析《黑夜密語》這一大主題的精神要領下,預設了這個活動,以此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滿足他們探索太空的若干需求。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答虛擬遊戲中的問題。

2、能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寫有6—10數字的星星五顆,制定成貼絨磁性教具。

2、模擬的大張登月軌道圖,在軌道的九個點上寫數字10。幼兒每人一張相同的小圖、筆。

3、幼兒每人1—10的數卡一套,彩色"通行證"一、手指遊戲匯入。

師: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玩個手指變數字遊戲。

兒歌:食指中指並並,做把剪刀剪剪,我是手指魔術師。變、變、變個……。

二、給星星打電話。

1、出示圖片。提問:這幾位叔叔,你們認識嗎?(楊利偉,翟志剛等)

2、大家都想上月球,我們閉上眼睛,祈禱星星幫忙。

3、出現星星圖片,揭示上月球的要求。

要求: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電話。(出示五顆星星)每顆星星上面都有一個數字,數字是幾就代表是幾號星星。我們從卡片中找出兩個數字,如果兩個數字合起來和其中一顆星星上的數字一樣大,就算撥通這顆星星的電話。

4、幼兒解密碼,第一次操作。

幼兒拿出卡片擺一擺。

師:你拿出是x和x,撥通的是x號星星的電話。幼:我拿出的是4和5,撥通了9號星星的電話。幼:3和2,可以撥通5號星星的電話。

……以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練習6—10的分合。

5、破譯了星星的號碼,接通星星的電話。

提出要求:上月球要進入軌道,進入軌道必須先解開密碼,密碼是由兩個數字組成的,這兩個數字合起來都必須等於10,密碼解開了,到老師那兒領取通行證,就能登上月球。

三、解密碼上月球

1、帶領幼兒觀察軌道圖。

2、幼兒玩拍手遊戲(複習10的分成)、

3、幼兒解密碼,第二次操作。

幼兒在小圖上的方框內寫出10的各種組合數字。

4、檢查密碼,領取通行證。

5、幼兒登上軌道,虛擬上月球。

活動延伸:

聽音樂,幼兒做各種動作,模擬宇航員在月球的探索的情景。

自我評析執教了科學活動《上月球》這個活動中,在活動中我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現狀作為科學探究的物件,讓幼兒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答虛擬遊戲中的問題,使得數學活動更遊戲化、趣味化,深受幼兒的歡迎。活動中,我以登上月球為線索,把充滿奧祕的太空知識用圖片的形式簡單的展示在幼兒的面前,促進了幼兒的感官探索;把簡單劃一的數字分合式穿插在虛擬遊戲中,既鞏固了幼兒數學經驗,又滿足了幼兒上月球的探索慾望,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對促進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也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活動中,幼兒認真地追隨環節要求的變化,一次次大膽地闡述自己對分合知識的理解,探究的慾望無處不在。"通行證"的發放使得幼兒的操作結果被得到認可,雖然有些小朋友做錯或者重複了,但老師給予的訂正機會讓他們從失落中走了出來重新煥發求知慾望,使他們有成功和被重視的感覺,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而且幼兒之間的互相檢查既提高了幼兒的數學經驗,增強了幼兒的責任意識,又促進了語言和思維的相互作用。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根據物體的沉浮特徵分類。

2.對沉浮現象有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兩人一份材料,內有積木、塑料玩具、有蓋的小玻璃瓶、玻璃球、回形針、鐵夾子等。個人記錄表兩人一份(見附表)。

2.每組1大盆裝水,1塊擦手毛巾。

3.集體記錄表和沉浮字卡圖片。

活動過程:

(一)感受沉浮現象,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1.教師:看一看我這裡有兩樣東西,看看是什麼?如果把石頭和泡沫板放到水裡會怎樣呢?

2.請個別幼兒來輕輕的放到水裡,仔細看它怎麼樣了?

3.教師:出示字卡,一起用動作來做一做沉和浮。這裡畫了一杯水,誰來貼一下沉下去的時候物體在水中的位置?浮起來是物體在水中的位置?適當糾正不對的。

4教師小結:像泡沫板一樣飄在水面上的叫浮,像石頭一樣沒在水中的叫沉。

(二)認識操作材料和記錄表,商量記錄方法。

1.認識操作材料和記錄表。

教師:這裡還有一些東西也想去水裡,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你猜哪個會沉下去,哪個會浮起來?(幼兒猜測)2.瞭解活動記錄單。教師出示幼兒操作記錄單:你們見過這樣的表格嗎?表上的問號表示什麼?小手錶示什麼?表格上的這些東西放入水中會怎樣?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3.商量記錄的方法,老師這裡有兩個標記,你們覺得哪個可以表示沉?哪個表示浮?老師根據幼兒的猜測進行記錄。

(三)引導幼兒兩人合作探索並記錄沉浮現象。

1.老師:現在要請大家來做實驗來驗證一下你的猜測。交代操作要求:兩人一組,一人把東西放入水中,一人進行記錄。放的小朋友每次選一個東西,輕輕的放到水中,然後就讓他在水中,不要拿出來了,記錄的小朋友看好放的是哪個,是沉下去的還是浮起來的,進行記錄。(認一認小朋友的記錄表)2.兩人合作探索沉浮並記錄。

(四)出示集體記錄單,幼兒交流、分類。

1.教師:你猜對了嗎?經過實驗,結果怎樣?(教師根據幼兒的實驗結果,在集體記錄表中隊每個物體逐一進行沉與浮的情況記錄。)2.教師:現在我們給這些東西來分類,你打算怎麼分呢?(引導幼兒根據沉與浮進行分類,每組有兩個小筐,請把能沉下去的東西放在箭頭向下的筐裡,把能浮起來的東西放在箭頭向上的筐裡)3.幼兒把材料按沉和浮分類,剛才還有問題的小朋友可以到老師這邊再來試試。

4.交流:大家來說說你是怎麼分的?

(五)小結,擴充套件幼兒經驗。

教師:今天我們發現了把物體放到水裡,有的會沉下去,有的會浮上來。你還看見過哪些東西是浮在水上、哪些東西是沉在水裡的呢?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如果教室裡有的可以去拿過來試試。(輪船、鴨子等是浮的,石頭等是沉的)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3

活動設計背景

寒冷冬季,教室玻璃窗上時常會出現一些水霧,幼兒用嘴吹一下 ,那些水霧變得更明顯,用手指摸會清楚的出現一些印記。於是早上入園孩子們總圍到窗子邊很好奇地對著玻璃吹氣,接著用小手畫畫,玩得非常開心。我想:孩子們對這現象很感興趣,設計一堂科學活動《水的變化》,他們會有更大的積極性。於是,我設計了這堂科學活動《水的變化》。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知道水的三態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

2、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樂於發現平時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象。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觀察、感知水的三態及三態的變化條件

活動準備

冰、水、酒精燈、燒杯、酒精爐架、夾子、火柴

活動過程

1、開始環節

根據幼兒平時發現的生活現象,即是:玻璃窗上在冬季的早晨是霧濛濛的,在霧濛濛的玻璃上可以畫畫。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啟發幼兒思考: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是什麼季節才會有這種現象?

2、基本環節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問題的情況小結:我們吹出的熱氣遇到玻璃上的冷空氣,就會凝結在玻璃上,形成一層水汽。然後出示實驗需要的器材,引導幼兒在老師的提醒下猜猜會出現什麼情況,然後教師用實驗驗證,引導幼兒探索。實驗過程:用夾子取一塊冰放在燒杯中,請幼兒仔細觀察,然後用火柴點燃酒精燈,把裝了冰的燒杯用酒精爐架固定,請幼兒觀察冰慢慢變成水,然後蒸發的過程。

3、結束環節

教師總結實驗結果:燒杯裡面的冰慢慢變成水,然後水慢慢蒸發,燒杯裡面有水蒸氣冒出來,用一個燒杯收集起來,水蒸氣又變成了水,然後把水放到冰箱裡面,又變成了冰地這個迴圈的過程

教學反思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幼兒產生了極大地興趣,由於這個現象是幼兒在平時生活中遇到過的,幼兒比較熟悉,在教師的講解和實驗過程中,幼兒對這個產生這個現象的原因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水的三態可以轉換有了一定的瞭解,互動也比較好,能夠根據老師的提醒積極思考。但是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由於酒精燈,燒杯,火柴,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都比較危險,幼兒不能動手自己操作,需要有家長或者老師的陪同或者幫忙,所以缺乏自己對該活動的實際的操作,實際感受,也許幼兒的世界中,對水的三態變化還不是完全懂,在後續的活動中,可以請家長參加,幫助幼兒完成,相信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中,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幼兒能夠充分理解,能夠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並能夠積極探索,在平時生活中能夠仔細觀察,自己發現生活中的科學想象,嘗試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並接受,提高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百科:水,化學式為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可飲用。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4

活動物件:大班

活動內容: 聲音重現

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物品有目的地製造聲音,體驗創造性活動的樂趣。

2.能分辨聲音的差別。

3、通過交流展示,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活動準備:

1.將報紙、木珠、紙箱、塑料袋、不鏽鋼杯、玻璃瓶、瓶蓋、易拉罐等各種材料置於活動室四周,並用布遮蓋。

2.《郊遊》《假如你要快樂就拍拍手》的音樂磁帶。拉拉公主講話磁帶錄音。

3.拉拉公主的形象(用木偶代替)

4.打擊樂器人手一份,打擊樂器敲擊的聲音錄音。

活動重難點:

1、啟發幼兒能大膽創造、製作出各種聲音。

2、用自己的語言連貫講述操作結果。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聽聲音猜一猜”遊戲,放打擊樂聲音讓幼兒猜,說出什麼樂器在唱歌。幼兒自由選擇一樣小樂器合奏樂曲《郊遊》。

2、聽聽好象有人來了。(放錄音帶)“大家好!我是拉拉王國的公主,你們美妙的聲音吸引了我。以前我們國家也有很多樂器,也可以聽到大自然美妙的聲音。可惡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樂器和大自然能發出聲音的東西都變成了廢舊物品,從此王國裡再也沒有美妙的音樂了。請你們幫幫我們,讓音樂與歡樂重新回到我們的身邊吧!”

二、製造聲音

1、老師輕輕開啟操作材料上的遮蓋物。這些東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樂器。我們來幫助拉拉公主找回美妙的聲音,好嗎?

2、啟發幼兒使用各種方法使材料發出聲音。

3、引導幼兒想一想自己製造出來的聲音像哪種樂器的聲音。(如摩擦紙可發出沙球般的聲音、敲玻璃瓶聲像雨點打玻璃窗聲)

三、展示交流

1、請幼兒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使材料發出聲音的。(如敲、拍、打、吹、揉.搓.捏等)

2、請幼兒展示自己製造聲音的方法,並分析聲音的性質,將它們分為聲音低沉組和聲音清脆組兩類。

3、分別請聲音低沉組和聲音清脆組製造聲音,看看聲音是否和諧。

四、模擬音響效果

1、兒討論:怎樣用這些材料來表現拉拉公主喜歡的鳥嗚聲、流水聲?

2、請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得用這些材料表現鳥嗚聲和流水聲。

3、請幼兒用手上已經解除魔法的物品來伴奏好嗎?播放《郊遊》音樂,引導幼兒用自己選的材料伴奏。

五、活動小結

1、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謝幼兒:你們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們拉拉王國的人民感謝你們。

2、幼兒歡呼慶祝勝利,放《假如你要快樂就拍拍手》歌曲,幼兒邊唱邊用手上的廢舊材料創造出有節奏的聲音.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幼兒瞭解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鎖,知道一把鑰匙能開一把鎖,有興趣嘗試開鎖方法。

2、幼兒能較清晰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

3、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各類鎖、小房子、小動物、掛鎖內部結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鎖激起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你們有沒有見過鎖?在哪兒見過鎖?(見過)

幼兒:見過。在家裡的櫥門上有鎖。抽屜上有鎖。家裡的門上有鎖。車上有鎖。媽媽的單位有鎖。

教師:媽媽的單位裡什麼地方有鎖?

幼兒:單位裡的保險箱上有鎖。

教師:為什麼要用鎖?

幼兒:如果沒有鎖,小偷就會來偷東西了;如果沒有鎖,我家的錢都要給別人偷走了。

二、嘗試開鎖。

1、教師:你們開過鎖嗎?想不想試一試?

幼兒嘗試開鎖。

(許多幼兒雖然見過鎖,卻未試過開鎖,一開始幼兒拿了鑰匙和鎖以後,反覆觀察尋找鑰匙可插入的地方,找到鎖眼後,又嘗試著把鑰匙插入其中,正正反反試了好幾次後開始旋轉鑰匙,試圖開啟鎖。有的幼兒在多次的嘗試後仍未開啟鎖,即求助老師或是同伴。教師引導已開啟鎖的幼兒再鎖上鎖,反覆多開幾次。鼓勵已成功開鎖的幼兒去教有困難的同伴,大約3分鐘後,所有的幼兒都打開了手中的鎖。)

2、師生交流。

教師:你們都打開了嗎?你們是怎麼開鎖的?

幼兒:打開了,我拿鑰匙放到洞洞裡去。

教師:洞洞應該叫什麼?(豐富詞彙:鎖眼)鑰匙是放進鎖眼的嗎?有沒有更合適的詞?(糾正用詞:插入)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幼兒原有基礎上幫助幼兒分辨各種聲音。

2、體驗尋找、猜測的樂趣。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聲音錄音帶(日常生活中聲音、說話聲、水聲、聲音來源圖片。

活動過程:

1、聲音匯入法。

利用各種聲音引起幼兒興趣,請幼兒猜猜看是什麼聲音?為什麼認為是這種聲音?

2、圖片對照法。

放各種聲音請幼兒辨認,請幼兒先閉上雙眼,仔細聆聽聲音,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若幼兒無法分辨聲音來源,教師給予簡單的提示,最後展示圖片讓幼兒對照,加深印象。

3、語言描述法。

請幼兒描述各種聲音的特色或聽起來的感覺

活動延伸:帶幼兒到戶外感受各種各樣的聲音。

帶回家的活動:

家長可與幼兒進行聲音辨別的遊戲。繼續尋找、收集各種聲音。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圓圓的物體能滾動。

2、激發幼兒對滾動現象的好奇心。

3、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4、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教學難點:

讓幼兒能初步的感知滾動現象。

課前準備:

1、塑料球、衝氣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記錄紙每人一張(上畫有沒輪子的汽車);集體記錄紙兩張。

2、情景表演的幼兒一名(大班);沒有輪子的汽車一輛。

課時安排:

四課時。

教學過程:

1、情景表演,引出問題C(大班):嗚嗚嗚""""",我的汽車"""T:小朋友,你怎麼了?C:(大班)我的汽車的輪子不見了,汽車不能玩了,小朋友,你們幫幫我,什麼東西可以象輪子那樣滾動呢?T:小朋友,你們知道什麼東西可以滾動嗎?C:氣球可以滾動!C:鈴鼓可以滾動,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C:老師,地球也可以滾動的,還有口杯也可以滾動。C:奶瓶也能滾動,還有喇叭…………2、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C(大班):老師老師,你看,我找到了這麼多的東西,它們能不能滾動呢?T:這個?我得試試才知道。小朋友,我們一起想想這些東西誰誰能滾動C: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的,三角形就不行。C: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滾動的。C:圓形的就可以滾動。T:我們一樣一樣的來想,然後老師把你們的想法記錄下來,好嗎?如果認為圓形能滾動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師這邊,認為不能滾動就站到馬老師那邊。(幼兒選擇後)咱們來數數曾老師這邊有幾個人?馬老師那邊又有幾個?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選擇同上。

2、幼兒分組實驗,驗證想法T:每個小朋友說的都不一樣,那咱們試試,看看到底誰能滾動,好嗎?幼兒實驗,操作C:你看,圓形的可以滾動吧。C:正方形也可以啊!(這個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動著正方形,他就認為這是正方形在滾動)C:老師,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滾動(他用一隻手指輕輕壓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後用另一隻手來彈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動)

3、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T:你們剛才都試了,誰能滾動啊?那好,咱們把能滾動的形狀畫到汽車上,給它當輪子,好不好?

4、交流,討論幼兒交流,再請每個孩子都上臺講述自己的發現。T:剛才你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也告訴你旁邊的小朋友。老師也想聽聽你們的實驗,誰願意來告訴老師?C:我發現圓形的東西可以滾動,是這樣的(他用兩隻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後交替畫圈,象開火車那樣)C:我看到圓形的東西能滾動,能做汽車輪子,讓汽車動起來,爸爸就可以帶我上幼兒園了。

活動延伸:

有趣的圓形

讓幼兒回家去尋找圓形的物體,並試試看,它們能不能滾動呢?課後隨想在這次實驗活動中,孩子的主動性很高,很樂意去探索。語言表達又有了進步。但是,活動結束後,我自己覺得在這次活動中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這次活動用的是汽車貫穿整個活動,可是,好象對孩子的暗示行比較大,因為在孩子的生活經驗裡汽車的輪子就是圓形的;還有就是,可能滾動這個現象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他們在活動中總是容易把滾動和移動的現象混為一談,可是如果解釋,我也感覺到不知道改怎樣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釋這個問題。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徵。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小朋友,這是什麼?它怎麼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幼兒自由發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麼玩的?為什麼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現、新問題。

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現了什麼問題?(啟發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為什麼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

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為什麼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係。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什麼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係,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為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活動反思:

在這節課中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還不夠到位,太過於形式,幼兒沒有探索到什麼就收了,沒有讓幼兒真正在探索中去發現問題,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讓幼兒更直觀地瞭解、對探索產生更大的興趣。

小百科:滾動,漢語詞彙,釋義為轉動體沿轉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也指的是物理中轉動與位移的平面複合運動。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張向前飛得更遠。

2、在活動中體驗距離的遠近與多種相關因素有關。(如:紙的外形、紙的輕重、投擲的力量等)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牛皮筋、毛線、夾子、罐子、沙包、飛鏢、飛盤、透明膠、剪刀等。

2、相同質地的紙人手一張。

3、幼兒用記錄單人手一張,教師用記錄單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以問題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設想。

1、“你們每人有一張紙(折成飛機),你會用什麼辦法讓這張紙離開你飛得很遠?”

2、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其它的方法嗎?(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想出不同讓紙飛得更遠的方法。老師對幼兒想出的辦法給予了肯定。)

3、你們的辦法不錯,不過用一些比較硬的材料時,飛的時候要找一個空地方,小心砸到小朋友的身上。

二、幼兒第一次實驗操作。

1、“等一會就請你用這些辦法去試一試,而且還要把實驗的情況記錄在這張記錄卡上。”

2、介紹記錄卡,並引導幼兒思考“遠近”的記錄方法。

“遠近”怎樣記錄呢?(畫一條線,遠的就畫長一點,近的就畫短一點。畫圓圈,如果是遠的圓圈就畫多一點,如果是近的圓圈就畫少一點。還可以畫點子,點子多的就是遠的,少的就是近的。……)

3、實驗並記錄。

4、討論:為什麼用了一樣的方法,卻有的小朋友的紙飛得遠,有的飛得近呢?

三、幼兒第二次實驗操作。

1、出示幾種物品,“其實要想讓紙飛得更遠,還可以用上一些工具,老師這兒就有一些物品,你可以用它來幫幫紙的忙,讓紙飛得更遠。”

2、大家站在同一條線上,第二次嘗試。

誰的紙跑得遠?怎麼能記錄他的紙跑到了這個位置?

你用的什麼方法?這種方法怎麼會讓紙跑得比其它紙遠呢?

把你剛才使用的'方法記錄下來。

能不能再想辦法讓紙跑得比這個位置更遠?

3、幼兒自由嘗試,並記錄。

4、互相講述自己的記錄卡。

5、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記錄進行思考:你發現怎樣可以讓紙飛得更遠?

【活動延伸】

繼續嘗試,探索讓紙飛得更遠的方法。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徵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裡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匯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麼能看到那麼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訊【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麼?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徵,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綵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裡的球的數量有什麼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裡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呢?

- 為什麼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後,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於鏡子特徵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資訊

鏡子有反射的特徵。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製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課題生成:

在主題活動《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中,我們從小班起重點介紹地球七的動物。於是幼兒、老師共同收集了幾種動物如兔子、金魚、寄居蟹,幼兒對這些活生生的動物很感興趣。

“菊香蟹肥”的時節,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帶來了蟹殼,他們說: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為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著強烈的興趣。於是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為幼兒提供條件,創造機會讓他們探索。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瞭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四十隻小螃蟹,兩隻大螃蟹。

2、二十隻小塑料箱,四隻大塑料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隻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裡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麼?

幼兒l:因為螃蟹凶。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麼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隻腳。

幼兒4,不對,有四隻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隻腳?大家去數一數。

5、教師示範,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裡,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麼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隻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後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活螃蟹腿”這個環節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後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為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並沒有什麼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慾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鑑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求知慾望,萌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為小班設計,現設計為大班活動,你認為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並尋找物體浮起來的原因。

2.能在操作活動中大膽提出猜想,並學習實驗驗證。

3.願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發現,體驗實驗活動的樂趣。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對沉浮現象有一定的感知,有初步實驗的經驗。

2.物質準備:樹葉、樹果、樹枝、花瓣等若干,八隻做實驗用的臉盆(半盆水),記錄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問題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1.師:秋天即將過去,冬天就要來臨。樹林裡的小螞蟻要到河對面運糧食準備過冬。請你幫小螞蟻想想看,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小螞蟻既簡單又安全地過河呢?

2.師:如果你是小螞蟻,在樹林裡你會找什麼東西來辦忙?

3.但是螞蟻選澤坐船,哪些東西可以當小船的材料呢?

二、預測猜想,第一次操作

1.師:剛才小朋友幫小螞蟻想了很多可以當小船的材料。我們來看看小螞蟻自己在樹林中找到了哪些材料?

2.師:對小螞蟻來說,選擇合適的材料做小船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係到它的生命安全。那我們再來幫幫小螞蟻吧,看看哪些東西是適合做小船的,哪些是不適合的,為什麼?

3.師:剛才小朋友說的還只是你們的猜測,那麼有什麼辦法證明猜測是否正確呢?

4.驗證操作。師:我們知道實驗是科學家做的。既然我們今天做了小小科學家,就要像科學家那樣規範操作。先請你們仔細看看需要驗證的材料,並把它畫在你的記錄紙上,像科學家那樣預測一下它們在水中的情況,做好第一次的記錄。然後就可以開始實驗了,做一樣實驗記錄一樣。每一樣物品做完後要放回籮筐中。最後我們還要一起來說說我們的實驗結果和我們預先的猜測是否一樣。實驗時注意輕輕地放材料,儘量不要把水弄到桌子上,如果有水出來了,要及時用抹布擦乾。

5.交流第一次實驗結果。師:請大家收好所有的實驗材料,一起來看一下我們的實驗結果。根據你的試驗,你覺得什麼做小船最合適,為什麼?環節分析:此環節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實驗結果,體驗實驗過程的快樂。

6.小結:今天我們像科學家那樣用實驗的方法幫助小螞蟻找到了合適的做小船的物品,小螞蟻一定會非常感謝大家的。

三、進一步嘗試實驗,感知物體的浮力

1.師:既然我們的小科學家這麼厲害,我還想問一個問題。

2.師:為什麼葉子在水裡會浮起來呢?

3.再次實驗,初步感知浮力。師:接下來我還要請大家來做一個實驗,請你將樹葉輕輕地放在水面上,然後用你的食指輕輕地點在中間,慢慢地向下壓,你的手有什麼感覺?壓到水底的時候再放開,樹葉怎樣了?等下請你們來說一說。

4.交流實驗結果。請個別幼兒描述表達實驗過程中的感受,初步感知水的浮力。

5.小結:(手指演示)原來樹葉在水中飄著的時候,如果你用手往下按,水裡也有一種力在推著你,讓你覺得有些重,等到你把手放開的時候,水的力就一下子把樹葉又推到了水面,這種力就叫浮力,原來水是有浮力的。

四、延伸活動

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師: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會浮在水上,大家可以再去找一找、做一做實驗,看看不同的東西在水中的浮力是不是一樣的。我們聰明的人類利用水的浮力發明了很多方便我們生活的東西,我們下一次再來研究研究吧!

活動反思

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活動中教師通過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浮力的祕密, 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力的有趣現象產生興趣,並有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2、通過實驗瞭解小膠囊翻跟頭是重心轉移的現象。

3、學習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能理解鋼珠在小膠囊裡翻跟頭的原因。

注意事項:膠囊和鋼珠的安全性。

活動準備:膠囊、綠豆、鋼珠、螺絲釘、紙滑梯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講故事,引發幼兒興趣

雜技團裡有一個會表演的小膠囊。有一天,雜技團團長要求小膠囊出一個新節目,要表演從滑梯上翻著跟頭下來。這可難住了小膠囊,它不停地練習,小朋友們幫它看一看。(示範小膠囊從滑梯上滑下來)這是翻跟頭嗎?在它著急的時候,雜技團團長跟它說:“你肚子裡是空的,怎麼能翻跟頭呢,”你要放進東西去試一試。小膠囊想:我要在裡面裝什麼才能翻跟頭呢?小朋友,你們幫它想一想吧。

師:你覺得小膠囊裡放什麼可以讓它翻跟頭呢?為什麼?

二、活動實施:

1、幼兒認識材料。

師:我們取出的都有什麼?這三個材料哪兒不一樣?放在手裡掂一掂,在盤子裡滾動一下看看。

小結:這三個材料形狀不一樣、重量不一樣、滾起來也不一樣。

2、幼兒進行猜想。

師:你覺得這三樣東西哪個放進膠囊裡哪個能讓小膠囊翻跟頭呢?

3、幼兒進行實驗。

師:小膠囊裡面放什麼材料可以讓它翻跟頭?另外兩個材料可以讓小膠囊放跟頭嗎?

4、幼兒記錄實驗發現。

5、幼兒進行實驗分享。

師:為什麼鋼珠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它和另外兩個材料有什麼不一樣?

三、活動總結

教師進行經驗總結:通過讓小膠囊翻跟頭我們知道了:圓的、重的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長的、輕的不可以。我們下來可以再試試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

活動評價:幼兒能說出小膠囊在斜面上翻跟頭是因為鋼珠在裡面滾動的原因,並說出鋼珠與兩外兩個材料的不同。

活動延伸:尋找可以讓小膠囊翻跟頭的材料,發現它們的共同點。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熟悉的小動物過冬的方式。

2.懂得關心小動物,萌發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協助蒐集有關冬天裡動物生存方式的知識。

2.小動物圖片課件。

3.《冬天裡的動物》教學掛圖。

4.《動物過冬方式》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一)匯入:談話匯入。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感覺怎樣?(冬季,天氣很冷)

師:這麼冷的天,人們是怎樣過冬的?(幼兒各抒己見)

小結:人們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用暖氣、開空調;做運動,比如跳繩、跑步、拍球等。表揚小朋友想出的這麼多的過冬方法。

(二)過程

1.播放小動物課件,請幼兒介紹小動物的過冬方式。

師:人們有這麼多好的過冬辦法,那你們知道小動物們在這樣冷的天氣裡是怎樣過冬的嗎?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小動物,你們來介紹一下你認識的小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吧。(播放課件,幼兒根據日常觀察和蒐集的知識進行自由回答)

2.出示教學掛圖,教師講述故事《動物怎樣過冬》,讓幼兒瞭解動物們其他的過冬方式。

師:說一說故事中的集中小動物是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的?

師:青蛙怎樣過冬?還有誰也採用這種冬眠的方法過冬?小燕子怎樣過冬?兔子呢?松鼠呢?螳螂呢?蚊子、蒼蠅呢?還有哪些動物的過冬方式和它們一樣?

3.點播教學資源《動物的過冬方式》,總結小動物過冬的方法,萌發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冬眠:蛇、青蛙、烏龜等。

遷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等。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麻雀、烏鴉等。

儲存食物:松鼠、蜜蜂、螞蟻等。

讓卵過冬:螳螂、蝗蟲等。

躲在安全的地方過冬:蚊子、蒼蠅等。

4.遊戲:小動物過冬。

介紹玩法:把6種過冬方式的圖片貼在6位幼兒身上。幼兒每人挑選一張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然後和貼有相應過冬方式的幼兒拉手,看誰做得又快又對。互換圖片,繼續遊戲。

5.結束部分:動物們還有不同的過冬方式嗎?讓我們一起去閱覽室找找吧。(播放《小動物怎樣過冬》音樂,帶幼兒離開)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瞭解彈性的基本特性,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

(2)能積極參加科學探索活動,培養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4)瞭解保持個人衛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彈性及彈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彈性的物體(如鬆緊帶.海綿.彈力布..皮筋)。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彈性。

A.幼兒操作,觀察用力拉或壓彈簧及有彈性的物體時它們的外形變化。

B.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發現,瞭解彈性的基本特徵。

提問:在玩的時候發現了什麼?你是怎樣發現的?

小結:當用力拉或壓時,彈簧.鬆緊帶.海綿等都發生了變化,有的變長,有的變短,有的變形;不再壓時,這些物體都能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就是彈性。

(2)幼兒再次操作材料,發現許多物體都有彈性,但彈性大小不一樣。提問: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這些物體的彈性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許多物體都有彈性,但彈性的大小不一樣。

(3)說一說:有彈性的物體。提問: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這些物體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什麼方便?

活動反思:

1、通過《指南》科學領域的學習,我在活動中利用PPT凸顯彈簧的伸縮及恢復到原來的樣子的展示,重難點突破直觀形象,易於幼兒理解;

2、認知上:讓幼兒在操作探索活動中,主動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能力上:在探索操作過程中,讓幼兒根據各自感興趣的物體去發現彈性的用途,並注重幼兒在操作中學習的特點,特意提供了幼兒自由操作機會,使幼兒敢於、善於、願意表述自己發現的過程。情感上:激發了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極大興趣。

3、情境教學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設定一個PPT,引入幼兒在平時活動中的情景去設疑,發現玩具中祕密,為幼兒主動探究提供了條件。

4、動手操作法:它是幼兒科學活動的最基本的方法,《綱要》中指出:提出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幼兒多種方式探索提供條件。本次活動我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的讓幼兒主動探索,感知彈性的特點,第二次通過再次操作來記錄,培養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來辨別物體是否具有彈性。

5、記錄: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的結果,是科學活動中的一個必備環節、所謂求證。

幼兒園優秀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樂於參與探究活動,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2.通過操作感知空氣的存在。

3.在活動中體驗發現成功的快樂。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塑料瓶、吸管、裝有水的臉盆、小水杯;

2.記錄表格、記號筆、報紙、抹布、視訊課件、表演綢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欣賞噴泉

1.師:我們已經用磁鐵做了一些小實驗,有打電話、釣魚等。今天有兩位叔叔他們也來做小實驗,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用了哪些材料?做了什麼實驗?

2.幼兒欣賞《可樂噴泉實驗》,問:“你看到了什麼?叔叔用什麼材料製作噴泉的?”

3.噴泉真好玩,我們也來做噴泉吧!

二、指導幼兒製作噴泉。

1.教師向幼兒介紹實驗材料。

2.教師示範製作噴泉。

(1)在密封的塑料瓶裡扎兩個洞,灌上水,插上兩根吸管。

(2)用力向其中一根吸管吹氣,水就會從另一根吸管裡噴出來。

3.教師介紹噴泉實驗原理:

我們向一根吸管吹氣,吹入的空氣會變成氣泡,對水施加壓力,水就會從另一根吸管中被推擠上來,形成噴泉。只要不斷吹氣,水就會不斷噴出來。

4.幼兒製作噴泉,教師隨堂指導。

5.幼兒玩噴泉,提醒幼兒不要弄溼衣服。

三、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讓噴泉噴得更高?

1.問:怎樣讓噴泉噴得更高?請你試試,並記錄下來。

2.鼓勵幼兒大膽猜想,並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的問題和發現並給以適時的支援與幫助。

3.預想與對策:玩的過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問題,如噴泉的水柱總是噴到臉上、手上,有時瓶子愛倒……幫助幼兒發現操作技巧中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4.討論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與同伴交流,關注每個幼兒的發現和感受,獲得相關經驗。

如:孔打得高,噴泉噴得高;用力吹,噴泉噴得高。

四、遊戲表演:

1.幼兒分組競賽,比比誰的噴泉噴得更遠?

2.表揚遵守遊戲規則的幼兒。

3.欣賞音樂噴泉,幼兒表演:我們一起來當噴泉,跟隨音樂一起表演吧!

五、總結延伸:

1.我們欣賞了神奇的噴泉,小朋友們表演得真棒!在大海深處,藍貓又有神奇的發現了,我們快點跟隨藍貓去海底探險吧!

2.欣賞視訊《藍貓淘氣3000問》之《海底噴泉》

3.總結活動:大自然真神奇,我們小朋友好好學習,長大了發現更多的科學奧祕。

活動反思:

活動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以下方面無論是與否,都應該分析是與否的原因,從而總結經驗或提出改進措施)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納?是否有適度的自由空間?是否能通過與環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發展?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例如,是否瞭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徵?是否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援,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例如,師幼配合情況,教師能否依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在對目標、策略的驗證與分析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並明確今後改進與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