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

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學情分析

《綱要》指出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幼兒身邊取材,更多的為幼兒的生活服務。而時鐘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常用的東西。和幼兒一起探索時鐘,會讓幼兒真正體驗到學習內容對自己的生活有意義、有幫助。這樣,幼兒才能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才會對周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同時,時鐘的認識是大班年齡段時間概念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學活動很容易陷入說教,變成知識點的灌輸,因此,本次活動在關注幼兒興趣激發的同時,對幼兒獲得知識經驗的方式也廢了些心思,主要運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實踐操作法:在認識時鐘的過程中,教師儘可能多的為幼兒提供親自動手操作和探索的機會,改變以往單純的教師講、幼兒被動聽的狀態,在互動中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2、觀察、探索比較法:通過帶領幼兒欣賞故事,觀察鐘錶,引導幼兒去發現它們的共同點,從而由幼兒自己總結歸納出鐘錶最主要的結構和時針、分針的運轉特點,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經驗的過程中,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地探索,在親自操作與體驗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3、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法:活動中,從引導幼兒觀察鐘錶開始,發現指標走向,再到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再到認識整點和半點,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活動目標

1.瞭解鐘面結構,認識時針、分針,初步感知時針、分針的轉動關係。

2.能準確認讀整點和半點。

3.懂得遵守時間,建立一日生活的時間觀念。

活動準備

1.自制鐘錶人手一個;視訊課件1份:小組操作卡:鐘錶實物1個。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引出鐘錶,瞭解鐘錶的作用。

1.通過故事《喜歡鐘錶的國王》引出鐘錶。提問:沒有了鐘錶會發生哪些麻煩的事情?

二、認識鐘面,區分時針和分針。

1.講述故事第二段。引導幼兒觀察鐘面結構。

2.播放視訊,瞭解鐘面結構。

(1)認識鐘錶的構成。

提問:鐘錶上有哪些數字?這些數字都是怎麼排列的?

小結:鐘錶上有十二個數字,表示時間。是按順序排列的。

(2)認識時針、分針。

提問:有幾根指標?這兩根指標有什麼不同?它們叫什麼名字

小結:時針短,分針長。

3.教師演示指標行走,發現時針、分針的關係。

提問:你發現誰走的快?

小結: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這就是1個小時。

三、認識整點和半點

1.教師講述故事第三段。

提問:鳥兒應該幾點餵食?9點的時候,指標在鐘錶上是什麼樣子的?鼓勵幼兒自由探索。

2.觀看視訊,瞭解9點時針和分針的位置。

3.幼兒自由探索播出10點,11點的鐘面。

4.觀看課件,對比發現整點的表現特點。

小結:整點的時候,分針指在12上,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點。

5.引導幼兒探索半天的鐘面。

6.觀看課件,發現半點的表現特點。

小結:分針走一圈是一個整點,走半圈是半點。當分針指向6時,時針走過數字幾就是幾點半。

四、結合幼兒一日生活作息,進行操作活動,鞏固對整點、半點的認識。

1.分組操作:“時間配對”

規則:將時間與圖片中的事情進行一一對應。

小結:我們每天要在幼兒園裡做很多的事情,只有遵守時間,準時按照時間做事情,我們的生活才不會被打亂。

2.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規則:教師出示鐘面,幼兒進行認讀。

五、延伸活動,結合小朋友即將上小學,幫助幼兒建立時間觀念,做守時的孩子。

課後反思

《學看錶》這次活動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鐘錶,能區分時針、分針,初步瞭解兩者的執行關係,認識整點、半點,使幼兒懂得遵守時間,建立一日生活的時間觀念。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課件、鐘面教具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並運用繪本故事貫穿,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活動目標。

運用繪本《喜歡鐘錶的國王》引出課題,很快便吸引的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有12個數字和兩根根針,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然後,我引導孩子們先觀察並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瞭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後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知道長的細的是分針,短的粗的是時針。在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時,教師運用“比賽”遊戲,請幼兒在觀察中發現“分針走的快,時針走的慢;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這一規律。這樣,幼兒在獲得知識經驗的過程中,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探索,在親自操作與體驗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教育也應該回歸生活,真正讓孩子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才是我們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在最後環節中,教師結合幼兒一日生活作息,引導幼兒分組進行操作活動,讓幼兒瞭解自己每天在幼兒園裡做的很多事情,只有遵守時間,準時按照時間做事情,我們的生活才不會被打亂。為幼兒上小學做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1、音樂欣賞活動比較枯燥,很難激發幼兒的興趣發揮幼兒的創造力,小動物的形象比較適合幼兒的品味,能加深幼兒對樂曲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2、老鼠它給人以一種好動的感受,幼兒他本身就具有好動,好模仿的特點,活動也比較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3、以往的音樂欣賞活動,基本是論幼兒反覆聽音樂,瞭解其結構為主,這無意中,扼殺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活動中配以故事、形象生動的畫面,直觀而形象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了幼兒對活動過程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根據老師的講述,初步理解"玻璃瓶裡的小老鼠"的內容

2.聽辯音樂ABA段結構,能根據音樂創編出小老鼠跳舞,吃東西,著急的樣子發展想象力與創編能力。

3.能夠在一定範圍內控制自己的動作。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圖片、鈴鼓。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幼兒跟隨教師聽著歡快的音樂進場。

(注:帶給幼兒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

二、欣賞故事,並能理解故事的內容。

教師:"你們知道貓最愛幹什麼?(抓老鼠)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於小老鼠的故事。"

(注:小朋友對於貓和老鼠並不陌生,而且還比較感興趣,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玻璃瓶裡的小老鼠》

提問:"小老鼠在草地上幹什麼?它們看到了什麼?小老鼠怎麼會鑽到玻璃瓶裡去的?小老鼠為什麼會鑽不出來?"(注:《玻璃瓶裡的小老鼠》這個故事比較有趣,幼兒第一遍聽這個故事會感到好奇,因此為下面的活動打下了基礎。)

2.再次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並配以畫面。

教師出示多媒體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注:運用多媒體教學富有吸引力,能夠讓幼兒緊緊的跟著活動思路走。)

三、要求幼兒聽辯音樂ABA段結構。

教師:"老師給這個故事配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聽完後請小朋友告訴老師樂曲有幾段?聽起來有什麼感覺?"

1.欣賞樂曲

(注:這裡音樂出現,讓幼兒初次感受樂曲的旋律。)

2.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ABA段。

教師:"第一和第三段一樣,我們就用小老鼠做遊戲的圖片來表示,第二段就用小老鼠鑽進瓶出不來的圖片來表示。"

(注:形象的圖片更加能夠幫助幼兒形象記憶。)

3.結合圖片再次欣賞。

四、根據音樂創編出小老鼠跳舞,吃東西,著急的動作。

1.幼兒創編出小老鼠在草地上做遊戲、跳舞的動作。

(注:這一環節,讓幼兒邊聽音樂邊創編動作。一方面讓幼兒再次感受A段音樂,另一方面,提高幼兒的表現力,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2.學會在一定範圍內控制自己的動作。

教師:"小朋友把小凳子反過來當作小瓶。"

3.幼兒在"瓶子"裡創編小老鼠吃東西,著急的動作。

4.聽到鈴鼓聲表示瓶子破了,小老鼠從小凳子裡跳出來,做跳舞動作。

(注:讓每一位幼兒都參與,做到面向全體,同時也讓幼兒感受了B段音樂,體現了教育的連續性。)

五、合著音樂完整的進行表演。

(注:進一步完整的熟悉樂曲,要求幼兒適當地控制自己的動作和情感。)

六、結束部分

放小貓的音樂,引導幼兒說一說小貓來了該怎麼辦。

活動反思:

這節語言活動是學而樂中的一個故事,根據新課改的理念,我設計了這樣一節幼兒遊戲活動方案。通過活動,能過使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故事裡的對話,發展了語言,啟發了幼兒的想象力,並能用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整個活動主要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從幼兒的表現上看,本次活動的目標還是達到了,只是對幼兒的發散性思維的發展還是有待加強。

教學過程中第一部分我改變以往故事教學的教師一人說,幼兒聽,而是先讓幼兒對這個故事有個自己的猜想,並且鼓勵幼兒說跟別人不一樣的,體現獨創性。沒有聽故事內容之前,讓幼兒通過看看,聽聽,想想,猜猜,說說,故事的內容,使幼兒對本次故事活動有個耳目一新的感覺,雖說幼兒不習慣這樣,但是通過這樣的活動,給幼兒樹立了自信:瞧,我也可以猜故事,說故事,編故事。

通過幼兒邊猜邊說邊看,理解故事的內容,哦,原來是這樣的,同時說,誰和故事裡一樣,他們就會有種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和故事裡的不一樣我們更應該保護他們的積極性,並且鼓勵他們的想法。

通過層層推進,幼兒已經能複述整個故事內容,不僅開動了腦筋,還從故事裡學習了規範正確的語言。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第二大部分是遊戲,幼兒通過角色扮演,滿足了想說的慾望,創造了機會讓他們大膽地說,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如果讓我再重上這一次這節課,我會鼓勵幼兒更大膽地說,大膽地演,充分發揮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快樂每一節課,開心每一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名字的組成,知道自己的姓名的意義與獨特性。

2、感受中國百家姓的多樣性。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大膽說出自己對名字的理解。

活動準備:

寫有幼兒姓名的卡片,並按順序排列成5排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尋找姓名的祕密

1、 尋找自己的名字

師:你們看,黑板上有這麼多的卡片,你們猜猜上面寫了些什麼啊

幼:名字

師:你們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哪裡嗎?請你們大聲的告訴我,在第幾行第幾個,叫什麼名字

幼:……

2、 尋找姓名的特點

師:我們大一班每個小朋友的姓名都是不一樣的,那有誰可以告訴老師,都有哪些不同啊?

幼:字數、姓名組成等

師:原來我們的姓名有三個字的也有兩個字的,有的第一個字一樣,可是後面的又不一樣了

二、尋找姓的特點

1、 瞭解姓名的組成

師:那姓名中的第一個字我們怎麼稱呼他呀?

幼:姓

師:那剩下的是什麼啊?

幼:名

2、瞭解姓氏的特點

師:原來我們的名字是由姓和名組成的,那你們知道自己的姓是怎麼來的嗎?(提示:Xxx為什麼姓X,Yyy為什麼姓Y)

幼:因為爸爸姓xx

師:那能用媽媽的姓嗎?

幼:能/不能

師:其實,我們可以用爸爸的姓也可以用媽媽的,不過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是用爸爸的姓的。

可是,老師有個問題了,我們的姓可不可以隨便改啊?

幼:能/不能(提問原因)

師:其實等我們長大成年以後是可以改的,不過很不方便,所以老師覺得儘量是不改我們的姓的

3、 認識其他的姓氏

師:那我們大一班的小朋友的有這麼多,除了這些,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姓啊?看看哪個小朋友知道的姓最多了

幼:金、陳、謝、薛、蘇、許、錢、趙、孫、章…..

師: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又知道了這麼多的姓。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姓,這些合在一起就是中國的百家姓

三、說說名字的含義

師:我們的姓都是跟著爸爸或者媽媽的姓,不是隨隨便便取出來的,那我們的名字呢?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啊?

幼:…….

師:看來,我們的名字都是爸爸媽媽認真思考以後取出來的,都有特殊的.意義。那你們喜歡自己的名字嗎?

幼:喜歡/不喜歡(提問原因)

師:那我請你們一個個上來拿好自己的名字卡片,然後找一個朋友,跟他講講你的名字的意義

活動反思:

1、在尋找名字特點的這一階段,花了較長的時間,對於名字的字數不同這一區別幼兒始終沒有講出來,作為

教師,應在這個時候進行提問,引出這一區別。可以有意識地選擇兩個名字,讓幼兒說出不同。

2、對於姓是跟父親還是母親這一敏感話題停留時間過長。

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表情與手勢語的運用不夠,比較生硬。

4、對於幼兒回答的反饋不夠,對於幼兒的回答可以有意識的進行表揚,活躍幼兒的思維。

5、在本次教學完成後,可以出示百家姓,作為活動延伸,使得整個活動更為完整。

小百科:姓名有廣義與狹義之分,還有小名、別名、綽號、乳名等。廣義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團體的名稱;狹義的姓名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為名和字的合稱。在中國古代,名、字分開使用。今合稱“名字”,則指姓名或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 活動目標:

1、 幫助幼兒瞭解空氣可以助燃。

2、 培養大膽交流與演示的能力。

3、 加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學會正確點火的技能。

二、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蠟燭人手一根。每人一個打火機。大小玻璃杯一套。記錄用品。

知識準備:瞭解蠟燭在空氣中是可以燃燒的。

三、 活動組織:

1、 回憶前面活動的結論引出新的課題。

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是空氣,知道蠟燭在空氣中可以燃燒。

2、猜測、記錄:如果用杯子隔離燃燒的蠟燭,蠟燭會發生什麼變化?

1) 幼兒猜測並記錄 幼教頻道

2) 幼兒交流記錄結果,老師作集體記錄並統計人數。

3、通過實驗一,發現沒有空氣蠟燭不能燃燒。

1)實驗探索:用杯子隔離燃燒的蠟燭,蠟燭會發生什麼變化?

幼兒實驗、觀察、記錄並思考:為什麼會這樣?

安全要求:安全正確的使用打火機點火,正確使用玻璃杯。

2)交流實驗結果。老師做集體記錄。

3)討論:為什麼我們燃燒的蠟燭用杯子罩住後會熄滅?

4)得出結論:沒有空氣蠟燭不能燃燒。

4、通過實驗二,進一步探索空氣與蠟燭燃燒的關係。

1) 比較兩種大小不同的杯子。幼教頻道 /

2) 猜測、記錄:用大小不同的'兩種杯子同時扣住燃燒的蠟燭,哪隻杯子裡的蠟燭會先熄滅?幼兒猜測並記錄猜測結果。

3) 幼兒交流猜測結果,老師統計人數。

4) 通過合作實驗發現:小杯子裡的蠟燭先熄滅,大杯子裡的蠟燭後熄滅。最後都熄滅。

5)交流實驗結果。

6)思考:為什麼會這樣?

5、通過兩次實驗得出結論:蠟燭的燃燒需要空氣。

6、活動的延伸:繼續用木頭、紙等材料進行實驗,驗證:任何東西燃燒都需要空氣的科學結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 通過四川汶川強地震,讓幼兒知道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嚴重災害。

2、 引導幼兒知道發生地震時應該如何應變,掌握逃生的技巧。

3、 培養幼兒從小學會關心、關愛他人,情繫災區,為災區獻愛心

4、 初步瞭解其地震的特性。

5、 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活動準備:

1、有關四川地震的新聞錄象資料、影象,地震前後的照片,地圖

2、《紅袋鼠自我保護動畫之----地震來了怎麼辦》

3、場地佈置:擺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櫃、臉盤、鍋爐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四川地震情況:

1、觀看電視新聞:"20xx年5月12日下午兩點四川省汶川發生了7.8級地震,綿陽、汶川市等周邊地區水電氣立刻中斷,機關、醫院、學校、商場、工廠全部停業,道路、水庫、橋樑、隧道等嚴重損壞,房屋垮塌、山體滑坡隨處可見。據初步統計,綿陽目前因災遇難5400 多人,受傷23000多人,至少還有18000餘人被埋在廢墟之下" 組織幼兒討論發生地震時的感受,小朋友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心情怎樣?爸爸媽媽對幼兒小朋友都說了些什麼?

2、出示四川地圖,讓幼兒尋找發生7.8級地震震中的具體位置用紅筆做一個標記,以及這次地震波及到的省份。

3、觀看地震的`影像片,讓幼兒瞭解地震造成的危害。提問:"剛才小朋友都看到了什麼?"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地面裂開大縫,公路扭壞,鐵路被毀,汽車、廣告牌被砸壞等。房屋倒塌後,家裡東西被壓壞,有的會造成人畜傷亡。提問:"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現象嗎?"教師小結,地面劇烈震動搖晃的現象叫地震,地震是一種很少見的但危害很大的自然災害。是由於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岩層突然發生破裂而引起的。

(二)地震來了我不慌。

1、幼兒觀看《紅袋鼠自我保護動畫之----地震來了怎麼辦》瞭解安全避震的方法。組織幼兒討論,發生地震時,什麼地方比較安全?小朋友會怎樣做?小結: 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要驚慌,要鎮靜;要趕快跑到空曠的地方。不能使用電梯; 如果你在家裡的時候,要趕快把煤氣、電、水龍頭等關掉,然後把臉盤或是鍋等東西罩在自己頭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來,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燈或其他東西掉下來砸傷自己; 不可以躲在招牌處或玻璃處,以免它們掉下來摔傷;如果在車上,要趕快把車熄火,停靠在空曠的地方,走出車外。

2、演習活動"發生地震時我不慌"

聽防空警笛聲,幼兒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老師檢查幼兒是否躲避情況,提醒幼兒不要互相擁擠,躲好之後就不要隨便更換地方。

(三)我為災區人民獻愛心

提示幼兒"災區的房子都被毀了,災區的小朋友住在愛心帳蓬裡,缺少衣物和食物,我們能為災區做什麼呢?"

(1)引導幼兒每人說"一句祝願的話","畫一個心願",表達對災區人民的關愛和祝福。

(2)在《心手相連》的音樂聲中組織幼兒進行愛心捐助儀式,幼兒將準備捐助的文具、玩具、心願卡投放到愛心捐助箱內。

(四)、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瞭解異常現象口訣,並向家長介紹所掌握的防震知識,宣傳獻愛心活動。

附:兒歌: 動物界

震前動物有預兆,發生異常要報告;

魚浮水面向上躍,冰天雪地蛇出動;

雞飛上樹豬外竄,老鼠搬家往外逃;

狗在靜夜狂奔叫,兔子豎耳蹦又跳;

家鵝展翅高處飛,鴨不下水岸上鬧;

鴿子傍晚離巢去,牛羊恐懼四處跑。

小百科: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一次自主遊戲的時候,我發現大家都不願意和濤濤小朋友玩,問他們為什麼,大家說濤濤不乖,我們不和他做朋友。的確,濤濤遊戲時總愛搗亂,吃飯時還把自己不想吃的菜夾到別人碗裡。可是濤濤也有優點啊,他跳繩跳得很棒,還認識好多字,會自己看書講故事。孩子們都不願意和濤濤做朋友,濤濤不開心了,情緒也很消極,這可不好,怎樣來改變孩子們對濤濤的看法呢?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意在讓孩子們發現自己身上的進步和優點,同時也看到別人的進步。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不斷成長髮展的“自我”。對孩子們來說,發現自己身上的進步和優點,會讓他們感到欣喜,會讓他們增強自信心。讓孩子有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讓教師發現和欣賞每一個孩子的進步,讓孩子們發現和欣賞同伴的進步,讓每一個孩子在集體中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活動目標:

1、能用簡潔的語言描述自己和同伴的進步,學習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2、在討論和協商的過程中學習記錄的方法。

3、通過統計看到別人的進步,學習欣賞同伴的進步。

活動準備:

1、水彩筆,小花朵人手一份。

2、每個幼兒一張統計圖表。

3、大統計圖表一份。

4、用數碼相機攝下幼兒某些有進步的鏡頭。(1、某幼兒在學跳繩,但還不會跳的鏡頭——學會了跳繩,跳起來的鏡頭。2、某幼兒床上被子很零亂的鏡頭——認真疊被子——把床整理得整整齊齊的鏡頭。3、某幼兒上課不專心——上課積極舉手發言)

活動流程:

匯入(看同伴有進步的三組照片)→尋找自己身上的進步→討論、協商記錄的方法→記錄自己的進步→統計全體幼兒的進步

活動過程:

一、匯入(看三組照片)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三組照片,看,這是誰呀?

(用數碼相機連線電視機演示幼兒的照片)

幼:“這是XXX!”

師:“他在幹什麼呀?”

幼1:“他在跳繩。”

幼2:“他在學跳繩。”

師:“你從什麼地方知道他在學跳繩的呀?”

幼:“他的腳踩在繩子上,沒跳起來。”

師:“的確,這時候的xxx小朋友,還沒有學會跳繩呢,我們再接下來看下面的照片,他怎麼樣了呢?”

演示跳起來的照片:

幼1:“他會跳繩了!”

幼2:“他跳起來了,繩子也甩起來了!”

師:“他的進步真快,沒過幾天就學會了跳繩。”

接著連續演示三張照片,分別是:被子很零亂,一小朋友在疊被子,被子變得很整齊。

師:“請大家仔細看一看,這三張照片中,什麼地方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說明xx小朋友什麼地方有進步了?”

幼兒觀察後回答。

幼1:“我發現xx的被子本來沒有疊整齊,現在變得很整齊了。”

幼2:“我覺得xx小朋友疊被子有進步了。”

幼3:“在這這三張照片中,xx小朋友疊被子有了進步。”

再演示第三組照片。

師:“這組照片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幼1:“xx上課本來要和別的小朋友講話,後來上課很認真,小眼睛看著老師,還舉手發言呢。”

幼2:“我覺得xx上課有進步了,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了。”

(評析:教師利用數碼相機,把幼兒的點滴進步記錄了下來,在活動的匯入部分讓孩子們邊看邊講述同伴的進步,使孩子們感到親切自然,因為他們講述的是生活中的事,是自己身邊的發生過的事。)

二、幼兒講述自己的進步。

師:“剛才我們看的三組照片,是老師利用數碼照相機,用攝影的方法把我們小朋友的進步記錄了下來。那麼,你覺得你有進步嗎?在哪些地方有進步了呢?

1、幼兒和同伴相互講述自己的進步。

教師在幼兒講述的時候,傾聽幼兒的講述,並用微笑、點頭、摸摸幼兒的頭、親親幼兒的臉等體態動作表示自己對他進步的讚許。

2、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進步。

幼1:我中班的時候不會自己穿衣服也不會繫鞋帶,現在我會自己穿衣服繫鞋帶,還能幫別的小朋友繫鞋帶呢!

幼2:我吃飯比以前有進步了,不掉飯粒了,而且每天都能把飯菜吃得乾乾淨淨。

幼3:我爸爸誇我現在比以前有禮貌了,懂得尊敬老人了,因為現在我吃好吃的東西不一個人搶著吃了,我把好東西分給爺爺奶奶吃了。

師:哇,我們小朋友有這麼多的進步啊!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啊!

(評析:讓孩子們對自己進行自我評價,使孩子們“發現”了自己的進步,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高興,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教師在幼兒講述的時候,不斷用各種體態語言向孩子們傳達自己對他們的讚許和欣賞。

三、引導幼兒討論、協商記錄的方法。)

1、討論協商。

師:那麼,除了老師用的攝影的方法,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記錄自己的進步呢?

幼1:我們可以用各種符號來表示各種進步,然後記錄下來。

幼2:我想用符號來記錄。

幼3:可是如果我記錄的別人看不懂怎麼辦?

師:對呀,如果大家都用各種不同的符號,別人肯定還是看不懂你什麼地方有進步,你們再想想有什麼好辦法能讓大家都看得懂。

請幼兒討論片刻。

師:想到什麼好辦法了嗎?

幼1:假如我做操有進步了,就畫一個太陽的標記來表示,你們做操有進步也用和我一樣的標記來畫,大家都看得懂了。

師:你們覺得xx小朋友的這個辦法好嗎?

幼2:這個辦法好,這樣我們大家都能看得懂。

師和幼兒一起鼓掌:xx小朋友的辦法真好,我們再一起商量其他各方面用什麼符號來表示好嗎?

師出示圖表一,我們把商量好的符號一起填在這張圖表裡,等會兒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2、邊和幼兒一起討論,邊由老師或請個別幼兒記錄下符號。

(評析:記錄的方法來自幼兒自己協商討論的結果,為下面的記錄和統計作了準備。在討論中,幼兒發現了問題:“如果我的記錄別人看不懂,怎麼辦?”教師沒有簡單地為幼兒解決問題,而是讓把這個球繼續拋給其他幼兒,讓他們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協商,也有爭論。使他們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幼兒在小花朵上記錄下自己的進步。

師:請小朋友先在小花朵中間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把自己的'進步用符號記錄下來。

(1)幼兒操作,記錄。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2)幼兒講述自己記錄的結果。

(3)請幼兒把自己的小花朵貼到活動室後面的展示牆上。

(評析:正因為有了自己討論後得到的記錄方法,孩子們都能很快把自己的進步用符號記錄下來。把小花朵貼到活動室的展示牆上,既為後面的統計提供了方便,又美化了活動室,還為以後的隨時添畫和講述創造了條件,可謂一舉幾得。)

五、統計全班幼兒的進步。

1、出示統計圖表: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張記錄紙,請你們在這張圖表的第一行上把各個進步用符號表示出來,然後請你去數一數,每種進步有多少小朋友,記錄在第一行對應的符號下面。今天我們是第一次進行統計,那麼就記錄在第一次人數統計這行上。老師還在下面留了二行,請我們小朋友以後再來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統計,因為老師知道我們小朋友都在不斷地進步,我們身上的優點將會越來越多,你們說對嗎?

幼:對!

師;所以,如果你覺得你哪個方面有進步了,可以隨時把你的進步記錄在小花朵上,我們隔一段時間再進行統計,看看我們全班小朋友的進步大不大。

2、幼兒進行統計。

師:你可以自己一個人去數一數,然後記錄。也可以邀請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數,一起記錄。

(評析:教師設計了三次的統計,為幼兒的發展和進步留下了空間。從中可以看出,本次活動不僅僅是一次活動,它更是幼兒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的新起點。教師把自己的信任,把自己的希望留給了她的孩子們。)

六、活動延伸:

1、幼兒進行統計和記錄,把統計的結果記錄下來。

2、幼兒相互觀察同伴的記錄,並和同伴一起講述別人的進步。

3、幼兒隨時可以在小花朵上添畫自己的進步。

總評析: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利用了一片小小的花朵,讓幼兒把自己的進步,自己的優點用符號記錄了下來,既是幼兒對自己的自我評價,同時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發現”了原來自己也在不斷地進步。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是孩子們的傾聽者,是孩子們的欣賞者,是孩子們的支持者,孩子是這個活動中的主體。在孩子們講述自己的進步時,教師是一個忠實的傾聽者,並不斷用各種體態語言來向孩子們傳達自己對他們的讚許和欣賞。在孩子們討論和協商記錄的方法時,教師是他們的有力的支持者,支援著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在孩子們進行記錄時,教師是他們的欣賞者,欣賞著他們的進步。在進行統計時,教師又成了他們的支持者……教師設計的三次的統計,為幼兒的發展和進步留下了空間。從中可以看出,本次活動不僅僅是一次活動,它更是幼兒不斷進步,不斷成長的新起點。教師把自己的信任,把自己的希望留給了她的孩子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閱讀畫面,理解故事內容,樂意表達“小房子“拆與不拆的看法。

2.感受生活中城市建設的變化,以及老建築的獨特風貌,產生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感知小房子四周的變化,表達出自己對於小房子拆與不拆的看法。

感受小房子隨著周圍環境變化而產生的心理變化和老建築和城市的美好結合,產生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ppt課件(1.《小房子》故事內容2.周莊古建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課件畫面1(封面),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繪本故事《小房子》。

2.出示課件畫面2,看一看,這是一幢什麼樣的小房子呢?窗戶像什麼,門前彎彎的臺階又像什麼?看起來是什麼表情?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房子的特徵來匯入活動,讓幼兒在發現小房子的特別之處以及微笑的表情中產生閱讀的興趣。)

二、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這樣一幢漂亮、微笑著的小房子將會遇到什麼樣的事呢,我們往下看。

1.教師講述課件畫面3-9,(很久以前……..走過了春夏秋冬)

師:小房子住在哪裡?春、夏、秋、冬它的周圍分別是什麼樣的?

小結:小房子周圍的景色隨著季節的腳步漸漸的變化著,但依然很美麗。

2.教師繼續講述課件畫面10,(小房子也很喜歡……城市是什麼樣的)

師:誰願意告訴小房子城市是怎樣的呢?

小結:城市有高樓、花園、馬路……城市這麼繁華,難怪小房子要對城市感到好奇了。

3.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呢?(幼兒自由討論)

(觀察畫面,結合已有經驗,引導幼兒大膽表述小房子周圍四季的變化及感受城市生活的一些特徵。)

4.教師繼續講述課件畫面11-16,(沒過多久………..很方便。)

師:小房子的周圍發生了什麼變化?(建起了高樓,修起了地鐵,高架….)這時候小房子是什麼感覺?它的心情怎麼樣(不開心),為什麼?

小結:小房子擠在高樓裡只有中午才能看到太陽,晚上的燈光又太璀璨,亮的小房子看不清天上的星星,吵鬧的汽車鳴笛讓小房子再沒有享受安靜的時候了、渾濁的空氣也讓小房子沾滿灰塵這些都讓它的心情很不好。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感知農村向城市發展的過程,並利用小房子心情的變化,來引導幼兒關注城市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

5.教師繼續講述故事結尾

就在這時,(人們也發現小房子越來越破舊了,可是它的裡面仍舊是很好的小房子。終於有一天,城裡有個人說:小房子那麼舊了,沒人住了,要不拆了算了。他一說這話,城裡的人就爭吵起來了,有的說:“我們房子不夠住,拆了小房子造高樓吧。”有的說:“不行不行,不能把小房子拆掉……”)

師:你們覺得小房子是拆還是不拆?為什麼?

(此環節是通過故事中的對話來引出問題——到底拆還是不拆小房子,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培養幼兒積極表達自己觀點的習慣,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6.那到底故事裡的小房子有沒有被拆掉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課件畫面17,師:看,小房子最後怎麼樣了呀?

小結:原來故事中的小房子最後沒有被拆掉,人們在小房子的周圍重新開闢了一塊草地,讓它成為了城市的一道風景。老房子在繁華的城市裡也可以變得很美好。

(揭示小房子最後的結局,驗證幼兒的猜想,並體會不拆掉小房子也能讓城市變得更加美好)

三、遷移經驗

觀察課件畫面18

師: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美好的老建築,讓我們來看一看。(PPT中呈現周莊古鎮里老建築)

師:這些房子你們見過嗎?它們是怎樣的?

小結:這些古老的建築都來自我們崑山的古鎮周莊,它們和故事裡的小房子一樣已經很老了,但是也都沒有被拆掉,經過重新修建後成為我們崑山的一個吸引外地遊客來參觀,遊玩的景區,它們也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好。

我們身邊還有沒有這樣的老房子呢?以後我們一起去找找看吧!

(此環節引導幼兒關注身邊的老房子,讓幼兒體會到老房子與現代建築可以“和諧共處”,激發幼兒願意保護老建築和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能很好的參與畫面的講述和問題的討論,對小房子拆與不拆這個問題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見解,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一定的發展。活動的不足之處是都是通過課件來觀察畫面並回答問題,活動過程顯得比較單一,如讓幼兒自己來翻閱讀書,興趣可能會更高。由於畫面不是特別清晰,小房子的情緒變化幼兒很難發現,使得活動的一個重點沒有突顯出來,內容的銜接上有些僵硬,如能將小房子表情變化的圖片單獨展示出來,讓幼兒觀察,效果會更好。

附故事:小房子

很久以前,在城外很遠的鄉村,有一幢小房子。這是一幢美麗又堅固的房子,房子的主人說:他永遠都不會賣掉小房子,他要讓他的子子孫孫都住在裡面。

小房子很開心地坐在山岡上,每天看著它四周的鄉村田園。早晨,它看著太陽慢慢地升起。黃昏,它又看著太陽慢慢下山。每天,都有一點不一樣,可是,我們的小房子,它總是老樣子。時間從小房子身邊悄悄溜走。春天來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草地慢慢變綠了,樹上長出了嫩綠的芽兒;夏天來了,大樹小樹都披上了綠葉衣裳,孩子們快樂的在池塘裡遊著泳;秋天來了,樹葉被染成黃色、紅色、橙色,人們開始採摘蘋果收割莊稼,非常熱鬧;冬天來了,大雪瞧瞧的覆蓋了整個村莊。小房子看著身邊的鄉村田園跟隨季節的腳步慢慢地變模樣,它走過了春、夏、秋、冬。

小房子也喜歡晚上,晚上它可以看星星、看月亮,沒有星星月亮的時候,它就看遠遠的那邊城市的燈光。小房子從來都沒有去過城市,它很好奇,它不知道城市是什麼樣的。

沒過多久,在小房子的身邊,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一天小房子驚訝地發現許多的工程車開來了,從工程車上卸下了各種大石頭和小石頭,沒過多久,一條公路就造好了。

有了公路,這個地方就方便多了,來了很多人,大家造了很多的小房子居住,小房子的朋友越來越多,它覺得好熱鬧。

又過了不久,大家發現房子不夠住了,怎麼辦呢?人們在小房子的周圍造起了高高的公寓樓,越來越多的人們住進了公寓樓,有的人上班自己開車,有的人上班坐公交車。慢慢的,地面的交通越來越擁擠了,於是人們又造起了高架,修起了地鐵,可是周圍也越來越吵鬧了。

交通越來越方便了,住在這裡的人越來越多,於是,人們又拆掉了高高的公寓樓,造起了摩天大廈,躲在大廈中間的小房子只有中午才能看到太陽了。

現在這裡有了漂亮的燈光、寬闊的馬路、高樓林立。出門就能坐公交、乘地鐵,很方便。

可是小房子怎麼不開心了?

人們突然發現小房子越來越破舊了,可是它的裡面仍舊是很好的小房子。

終於有一天,城裡有個人說:小房子那麼舊了,沒人住了,要不拆了算了。他一說這話,城裡的人就爭吵起來了,有的說:“我們房子不夠住,拆了小房子造高樓吧。”有的說:“不行不行,不能把小房子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