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5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爬行動物,初步瞭解爬行動物的各種爬行方式。

2。通過觀察圖片瞭解爬行類動物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我真幸運

2。ppt課件:會爬的動物

動畫片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幼兒的興趣。

1。你們喜歡小動物嗎?想不想看小動物的動畫片?

2。播放動畫片:我真幸運

教師:你們在動畫片裡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樣行走的?

誰是會爬的動物?

二、認識爬行動物

課件:會爬的動物

引導幼兒看圖感知爬行動物,豐富幼兒對爬行類動物的認識。

1。觀察認識蜥蜴。

(1)你認識這些蜥蜴嗎?他們身上有什麼?他是怎樣爬行的?

你還知道他們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2)小結:壁虎、變色龍都是蜥蜴。壁虎有兩隻大大的眼睛,但是沒有眼皮,

所以他的眼睛一直睜著的。壁虎有四條腿,腳趾上長著洗盤,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

壁虎受了驚嚇,尾巴會掉下來。不過,她還會再長出一條尾巴來。

壁虎捉蚊子、蒼蠅吃,他是有益的。

2。觀察認識蛇。

(1)蛇是怎樣爬行的?蛇有腳嗎?他是怎樣爬行的?

請你學一學蛇爬行,你還知道關於蛇的其他事情嗎?

(2)小結:蛇的種類很多,蛇沒有腳,但他能依靠聖體向前爬行遊動。

蛇分有毒和無毒的兩種型別。大多數無毒蛇的頭是橢圓形的,絕大多數有毒蛇的頭是三角形的。

毒蛇有毒囊和毒牙。蛇肉可以吃,毒蛇可以做藥。

3。觀察認識鱷魚。

(1)鱷魚是什麼樣子的?你知道鱷魚是怎麼爬的?請你學一學。

(2)小結:鱷魚有扁扁的腦袋和扁扁的身體,鱷魚背朝天,肚皮貼著地,粗壯的尾巴像鋼鞭。

他的面板很厚,面板裡還埋著一塊塊排列整齊的骨塊。

如果他張開血紅的大嘴巴,會露出74顆牙齒,看了真叫人害怕。

4。觀察認識烏龜

(1)烏龜是什麼樣子的?在水裡和陸地上他是怎樣行走的?

你還知道烏龜有哪些奇特的本領?

(2)小結:烏龜有一個堅硬的.殼,當其他動物傷害他的時候,烏龜的頭和四肢馬上會縮排殼裡去。

烏龜四肢的腳趾間都有蹼,所以,烏龜也能在水裡遊動。

烏龜的行動很慢,小花也比較慢,很長時間不吃不喝也能活下去。

三、爬行動物的特徵

1。身體表面覆有鱗片或角質板;

2。運動時採用的爬行方式,四肢向外側延伸,腹部著地,匍匐前進。

3。都用肺呼吸,體溫不恆定,會隨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

所以在嚴寒的冬季要冬眠,在炎熱的夏季要夏眠。

4。爬行動物為有脊椎的冷血動物,它們的身體表面覆蓋著鱗片。

5。爬行動物的心臟只有三個心室,不象其他動物有四個。

6。絕大多數爬行動物為卵生,但也有的種類卵在母體中先孵化再出生。

四、遊戲《爬一爬,猜一猜》。

啟發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到前面來爬一爬,其他幼兒猜一猜是什麼動物,

怎樣爬更像動物爬,學習模仿爬行的動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本班幼兒對故事有較強的體驗願望,但在觀察畫面、思考畫面與文字之間的內在聯絡方面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在閱讀活動中,我們注重了幼兒的拓展體驗活動,希望幼兒通過自己實際行動來體驗故事中的情節。

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實踐活動會非常投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教師以實踐、操作、體驗的活動形式,創設與讀本中的動詞相關的遊戲場景,引導幼兒在騎車的遊戲活動中,理解、感悟動詞意義。

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騎自行車(三輪自行車)的體驗活動,理解“騎”“越”“趟”“衝”等詞的含義和用法。

2、掌握完整敘事要素,能按照時間順序有條理地敘述一件事。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學會騎自行車。

2、物質準備:大書及幼兒用書、適宜幼兒騎車遊戲的場地、自行車越過的障礙物。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騎車遊戲,理解故事中動詞的意思。

難點:體會動詞的含義並能正確使用。

活動過程:

1、大書匯入。

教師:小朋友們都喜歡騎自行車嗎?騎自行車有什麼感受?為什麼?(幼兒回答問題時可以邊說邊做動作。)

2、大書圖畫閱讀。

教師出示已被遮住文字的大書,引導幼兒逐頁猜想畫面內容。

教師:畫面上的'小朋友騎自行車都經過了哪裡?每到一個地方,他做了哪些動作?

幼兒l:書上的小朋友騎著自行車經過大樹、小橋、小水坑、山坡。

幼兒2:這個小朋友繞過大樹;趟過小水坑;騎上山坡。

教師:小朋友們在騎自行車時做過這些動作嗎?

幼兒1:我也騎著車繞過大樹,繞就是車把向一個方向圍著大樹轉一個圈。

幼兒2:我騎車時,遇到小水坑就會加速趟過去。

幼兒3:我騎車經過小橋時是越過去的。

3、大書文字閱讀。

(1)教師指讀文字,每指讀一頁,可以先請幼兒傾聽,然後再請幼兒跟讀。

(2)結合文字,引導幼兒說一說:書中的小朋友是在什麼時間去騎自行車的?

(3)重點強調書中的動詞:“騎”“繞”“越”“趟”“衝”,每講到一個字請幼兒模仿,加深印象。

(4)請幼兒觀察、思考書中每一頁的句型有什麼聯絡,並發現:每一頁的句型都會重複前一頁的地點併到達一個新的地點。

(5)請幼兒仿照書中的句型創編出自己在一週之中都做了些什麼事。例如,星期一,我……星期二,我……能按照時間順序有條理地敘述。

幼兒1:五一假期時,我和爸爸去旅遊。星期一,我們去了北海公園;星期二,我們去了天安門廣場;星期三,我們去了遊樂園;星期四,我們去了長城;星期五,我們去了動物園;星期六,我們去了回龍觀公園;星期日,假期快結束了,我們在家休息,準備第二天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幼兒2:我幫媽媽做家務,星期一,我掃地;星期二,我擦桌子:星期三,我為花澆水;星期四,我洗碗;星期五,我自己洗襪子;星期六我發碗筷;星期日,媽媽誇我是乖孩子。

(6)引導幼兒指讀小書,找出反覆出現的文字:星期、我、騎自行車。

4、拓展學習。

(1)引導幼兒來到戶外活動場地,觀察場地上已佈置好的各種障礙物,猜測活動內容。

(2)一名幼兒騎著自行車出現在幼兒面前,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3)幼兒分成四隊,分別騎自行車用書中提到的各種動詞穿越地上的障礙物。在通過後,大聲說出:“我……過了障礙,我勝利了!”引導幼兒通過實踐進一步感受詞彙所表達的含義。

幼兒l:我騎著自行車繞過飲料瓶。

幼兒2:我趟過皺紋紙做成的小水坑。

幼兒3:我衝過大門。

(4)幼兒創新活動:創新騎自行車越過障礙的方法,並用語言表述。

幼兒1:我越過了地板塊做成的小橋!

幼兒2:我繞過了椅子做成的樹樁!

幼兒3:我衝過了柱子門1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設計理念

《綱要》指出:“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幼兒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因此身與心也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許多身體表現帶有心理因素,許多心理反應與身體狀態也密不可分。培養幼兒的健康行為是幼兒健康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即養成健康的生活態度、情感、認知及生活方式,幼兒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幼兒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質量,讓幼兒愉快、健康地生活。

二、設計來源

我所教的中班孩子已漸漸開始進入換牙期,孩子在面對自己從來沒經歷的事情時,都有一種不安甚至恐懼心理。因此很多孩子對拔牙感到害怕,對看牙醫存在恐懼心理。有些孩子甚至因為害怕拔牙,不敢把乳牙鬆動告訴父母,而錯過了最佳的換牙期。這樣、那樣的換牙經歷對孩子來說,是非常真切的成長體驗。有趣的是當我們把看牙醫當作一件可怕的經歷時,從來沒有想過牙醫也有他看病人的痛苦:難聞的口氣,可怕的蛀牙,還有病人的慘叫……《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以其角色對話的相同性而使整個故事幽默詼諧,鱷魚和牙醫表現出的不同心理感受和變化貫穿了故事的發展。我藉助《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這一繪本故事及其生動形象的圖片作為一次嘗試,設計了這一活動,目的是藉助繪本這一載體,對幼兒進行一次生動的健康教育。

三、教學思路設計

這是一本能吸引人的繪本,簡單的語句,在反覆之中,將兩個角色間複雜的心理變化刻畫地淋漓盡致。這樣一個經典的繪本,如何呈現給孩子?選擇什麼內容呈現給孩子?從繪本內容來看,心理變化這條線索是作品最顯現的內容,可以與孩子蛀牙、看牙醫的生活經驗相連結,讓孩子在同樣的經歷中理解故事,體驗情感。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我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理解故事,發現故事中角色的相同對話,體會角色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變化過程。2、懂得勇敢面對生活中可怕、困難的事情。3、懂得愛護自己的牙齒的重要性,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活動過程為:

首先,出示故事主要人物牙醫和鱷魚的圖片,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回憶自己看牙醫的經歷等,使幼兒對人物心理產生共鳴。

然後,引導幼兒一起閱讀繪本故事《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並根據故事內容,瞭解、體會鱷魚、牙醫矛盾的心理變化過程。這個心理變化的過程也是孩子情感思考的過程,這一環節,深入挖掘作品的內涵,使幼兒懂得要勇敢面對生活中可怕的、困難的事情。讓活動主題得到昇華。

接著,引導幼兒發現故事中相同的對話,並與教師一起進行角色扮演對話。再次體驗人物的.心理變化。

最後,再次結合幼兒生活經驗,談談如何保護牙齒,瞭解一些換牙的知識,在歡樂地《刷牙歌》表演中結束活動,並最終能和鱷魚一樣堅持刷牙,保護牙齒。

四、活動亮點

本次活動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理念來源於生活。深入挖掘繪本讀物的教育價值,關注幼兒的心理及身體的健康。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了幼兒情感、能力的發展。為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發現故事中角色的相同對話,體會角色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變化過程。

2、懂得勇敢面對生活中可怕、困難的事情。

3、懂得愛護自己的牙齒的重要性,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每天早晚刷牙 、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懂得愛牙重要性。

難點:感受鱷魚和牙醫的心理變化過程,懂得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可怕、困難的事情。

活動準備:

1.《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繪本

2.鱷魚玩偶及牙醫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調動興趣

1. 通過出示鱷魚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鱷魚圖片(小鱷魚長了一顆蛀牙,它要去看牙醫,可是他從來沒有看過牙醫。小朋友長過蛀牙,看牙醫嗎?你看牙醫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

2. 出示牙醫圖片:他是一位醫生,一位從來沒有給鱷魚看過牙的醫生。

3. 一隻從來沒有看過牙醫的鱷魚,和一位從來沒有給鱷魚看過病的牙醫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二、共讀繪本,理解故事內容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有關鱷魚和牙醫的故事,名字叫《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第一遍閱讀繪本《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引導幼兒逐一看圖猜測故事發展,重點引導幼兒體會角色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變化的過程。然後教師用課件上的文字逐一講述。

重點提問:

1. 剛才老師說故事的題目是什麼?

2. 說一說為什麼鱷魚會怕怕?牙醫會怕怕?

3. 後來鱷魚去看牙醫了嗎?(面對讓自己感到害怕的事情的時候,鱷魚也想過逃避,但是最後它還是很勇敢面對,並堅持把它克服。)

4. 鱷魚長了蛀牙需要去看牙醫,還有哪些情況我們需要去看牙醫?

第二遍閱讀繪本: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發現故事中人物的相同對話。

重點提問:

1.誰發現了一個祕密,鱷魚和牙醫說的話是怎麼樣的?

三、師幼分角色講述故事,進一步體會心理

引導幼兒表演故事中的對話(教師先說一句鱷魚的話,幼兒學說一句牙醫的話)根據故事情節,把鱷魚(和牙醫)從害怕——面對——忍耐——克服的過程表現出來。

四、懂得愛牙,保護牙齒

1、教師與幼兒一起交流、分享保護牙齒的知識及正確的刷牙的方法。

2、《刷牙歌》,邊表演邊離場。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情景描述:

這個星期我們的教學主題是《娃》,在這一週的教學中,我們小朋友瞭解了好多有關的知識,今天的午餐過後,我讓小朋友看了水墨畫《熊貓》後,請孩子們說說這些畫與我們平時用水彩筆、蠟筆畫的畫一樣嗎?(不一樣)有誰知道這是用什麼來畫的?(毛筆)這些與我們看到過的許多畫不一樣,我們叫它畫,是用毛筆畫出來的。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們學習畫《熊貓》。

分析:

毛筆畫是我們特有的繪畫種類,人、外國人都非常的喜歡。但由於國畫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孩子們接觸的比較少,因此顯得十分地生疏,這一次的繪畫活動用毛筆來畫熊貓意在幫助幼兒從美術的角度接近中華文化,感受特有的風格,事實上對幼兒的作畫技巧倒沒有過高的要求。美術教育家勒溫費爾特曾說過:“兒童只要被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範,那麼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造的能手”。在教學形式上我是這樣做的。如《國寶熊貓》一課,我首先是在教室中掛置了一些畫供幼兒欣賞,讓孩子們說說這些畫與我們平時的水彩筆、蠟筆畫有什麼不同;再用手摸一摸毛筆,體驗一下有什麼感覺;讓幼兒觀看熊貓的圖片或讓孩子講述一些有關熊貓的故事等,在瞭解了有關熊貓的.結構後討論一下用墨的方法。再讓幼兒分析熊貓的生活習性,或者講述熊貓有關的動畫片等,最後把自己所想表現的形象以及周圍環境作進步的練習,這樣孩子們有一個自由發揮的餘地。

所思所悟:

1、玩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他們生性好動,敢於去畫,作為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特點,巧妙地進行利用,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技能,深入生活。

2、幼兒的國畫童趣味濃厚,但對作畫的技巧並不是很高,而是應該注重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作畫習慣。

3、在教學之前,可收集一些相關的圖片、繪畫作品等,豐富幼兒的經驗知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某一特徵分類後,再按另一特徵重新分類,或對已分的兩類物品再次分類。

2、提高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參照幼兒活動材料第四冊第6頁上的圖樣,繪製12張實物卡片,製作成貼絨或磁性教具。

2、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小件商品的包裝,並貼上標籤,如:飲料(2元),牛奶(3元),洗潔精(3元)……。活動前將以上商品陳列在一個貨架上,並用布蓋好。

3、在活動前一日,請幼兒完成幼兒活動材料第四冊第6頁上的操作任務。

活動過程:

一、會飛和不會飛。

1、我們已經認識了許多會飛的東西,老師這裡有許多卡片,要請小朋友看一看是些什麼東西,然後把他們分成兩個部分。

2、教師逐一出示卡片,幼兒指認後進行第一次分類,並說明分類的標準(會飛的和不會飛的)。

二、天生的和人造的。

1、這12張卡片還可以換一種分的辦法。怎樣分的呢?

2、啟發幼兒注意這些物體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人們製造的,按此標準重新進行分類。

3、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集體檢驗,明確分類的標準。

三、超市管理員。

1、小朋友學會了分卡片的本領,超市裡的叔叔阿姨要請你們幫忙整理商品。

2、揭示貨架。超市裡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的價格是多少?

3、按物體的一個特徵分類。這些商品一樣嗎?請把一樣的放在一起。

4、幼兒進行第一次分類活動,並說明分類標準。

5、再按另一特徵給已分的物體進行第二次分類。這些分好的商品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能給他們再分一次嗎?

6、請兩名幼兒操作,並相互交流分類標準。(價格)

7、全體幼兒檢驗分類結果,再次明確分類標準。

大班社會活動――迷路的孩子(何義英)

目標:讓幼兒知道自己及家庭的簡單情況,增強幼兒的自我意識。

材料:用積木搭幾條街道,十字路口搭一個民亭;用椅子搭幾個家;已佈置好的兒童商場一個。

過程與指導:

1、分配角色。老師扮演大姐姐,幼兒扮演小夥伴,助教扮演民警。

2、創設情景。大姐姐和小夥伴一起到很遠的商場去玩,回家時,走到十字路口迷路了。

3、姐姐啟發幼兒想辦法,誘導幼兒去請民警叔叔幫忙,提醒幼兒詢問民警時要有禮貌。

4、民警叔叔向幼兒瞭解情況,指導幼兒大膽回答民警叔叔的問話。

5、小朋友謝謝民警叔叔幫助他們找到了回家的路,結束活動。

建議

1、在組織此活動前應與家長聯絡,請家長告訴幼兒有關家庭的簡單情況。

2、民警瞭解情況時,應一一詢問幼兒的姓名、家庭住址、家裡的電話號碼、爸爸媽媽的姓名及工作單位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