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經典15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經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3W 次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經典15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

教材分析

人們生活的日益改善,這些生活在優越條件下的“小皇帝”“小公主”們,很少用到禮貌用語,結合孩子的經驗,設計了此次活動《問路》。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活動通過一

個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在用禮貌的話問路等過程中不斷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帶有一定的神祕感,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故事裡。通過生活中會遇到的經念去鍛鍊孩子們的語言訓練。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用故事表演的形式表現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經過。

2.用有禮貌、商量的口吻學說小動物對話。

3.體驗通過有禮貌地詢問而找到目的地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故事課件。

2.鼠先生、鼠小姐以及青蛙、公雞、狗熊和獅子的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建議

1.出示鼠小姐和鼠先生,鼓勵幼兒有禮貌的和它們打招呼。提問:它們是誰?有禮貌的和它們打聲招呼吧!

小結:它們是鼠先生和鼠小姐,它們之間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2.出示 PPT,分段講述故事,瞭解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經過。提問:鼠先生和鼠小姐在路上碰見了,發生了什麼事情?

鼠先生迷路了,他都來到了誰的家?他是怎樣問的路?

小結:原來有禮貌的問路這麼神奇,每隻小動物都很樂意幫助鼠先生。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可跟說。引導幼兒理解詞語:“悶”、“孤獨”,並嘗試生動展示角色對話。

鼓勵幼兒說出:鼠先生問了幾次路?遇見了誰?是怎麼說的?

請幼兒說說對故事中的“悶”、“孤獨”詞語的理解,教師加以引導。幼兒嘗試角色對話。請幼兒扮演角色,學說角色對話,體驗通過問

路找到目的地的'快樂。

4.戴頭飾表演故事,進一步練習有禮貌的對話。

(1)請幼兒 6 人為一組,協商分配角色。兩名幼兒分別扮演鼠先生和鼠小姐,其他幼兒扮演青蛙蛙公雞、狗熊和獅子。

(2)啟發幼兒根據故事內容,商討、畫好問路的行進路線。

(3)鼓勵幼兒學說角色對話,大膽表現。

5.聯絡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討論:如果我迷路了,我會用哪些方法找到家人?

附故事:問路

鼠先生和鼠小姐在路上碰見了,他倆高興地打招呼“鼠小姐”你好嗎?

“很好,謝謝你,但我老是一個在家,悶極了。”

“我也是這樣,總覺得非常孤獨”鼠小姐邀請鼠先生到她家去玩,還給他留了地址。

過了幾天,鼠先生就開著他的那輛紅色轎車去看鼠小姐。但是,開著開著,他迷路了。他來到一座淡綠色的小屋前,按了一下門鈴,一隻青蛙來開門,鼠先生問:“請問去鼠小姐的家怎麼走?”青蛙驗搖頭說:“我不知道,請去問一下別人吧!”

鼠先生謝謝青蛙繼續開車往前走,來到一幢明亮的紅房子前,按了一下門鈴,一隻公雞來開門,先生問:“請問去鼠小姐的家怎麼走?”公雞說:娥,沿著這條路筆直走就到了。

鼠先生謝謝公雞,又沿這條路筆直開下去,來到路口,一幢深褐色的房子前,按了一下門鈴,

狗熊來開門,鼠先生問:“請問去鼠小姐的家怎麼走?”狗熊說:“哦,向左

轉就到了。

鼠先生謝謝狗熊,向左轉,看見大城堡,他按了一下門鈴,一頭獅子來開門,鼠先生問:“請問去鼠小姐的家怎麼走?”獅子說:“哦,就在我家的右邊,就是那幢可愛的黃色小房子。”

鼠先生一看,大城堡旁邊果然有一幢可愛的黃色小房子。他按了一下門鈴,正是鼠小姐來開門,他倆擁抱在了一起。

版本3中班語言《春天的電話》公開課視訊+PPT課件+教案和反思+動畫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讓幼兒感受到無私而偉大的母愛。

2、續編逃家小兔故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用如果……我就把話說完整。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材料準備:

1、逃家小兔課件2、圖片3、配樂

活動過程:

上課前組織談話活動:有沒有在家裡和媽媽玩過捉迷藏的遊戲,針對這個話題展開討論,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

匯入,孩子們咱們上課前一起討論了和媽媽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今天李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也是關於一個媽媽和他的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咱們一起來聽一下。

一、配樂故事朗誦1——3部分。

第一幅圖:

孩子們逃家小兔,逃家是什麼意思?小兔子在離家出走後跟媽媽玩起了你變我變得捉迷藏活動,小兔子剛開始變成了什麼?他的媽媽變成了什麼?他的媽媽是怎麼釣他的小寶寶的?為什麼要用蘿蔔來釣小兔子呢?為什麼不用魚鉤?

總結:當孩子變成小魚以後,媽媽就想要變成最瞭解小魚的人,於是他就變成了捕魚人,把小兔子帶回家,可是又怕釣魚的時候傷害到小兔子所以用了胡蘿蔔釣小兔子。多麼偉大的母親阿。

第二幅圖:

可是小兔子特別調皮他又變成了什麼?他的媽媽變成了什麼來找他?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媽媽的裝備,媽媽爬山都帶了什麼?帶著這麼多東西爬山你覺得媽媽會有什麼感覺?為什麼還要去找小兔子?

總結:媽媽是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為了孩子他會不怕辛苦不怕困難,如果孩子有危險哪怕付出她的生命她也會去找到自己的孩子,把它帶回家,多麼了不起的母愛啊。

第三幅圖:

可小兔子還是沒有停止逃跑他又變成了什麼?媽媽變成了什麼?觀察一下園丁,你猜他在幹什麼?給小花澆水施肥,經過園丁澆水、施肥、鬆土小花會變得怎麼樣?

總結:做媽媽的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象園丁照顧小花一樣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快樂的生活在陽光雨露下。

你猜一猜接下來小兔子會變成什麼呢?提問孩子展開討論……

第四幅圖:

咱們來看一下他到底變成了什麼?那你覺得他的媽媽變成什麼才能把小鳥帶回家?(小朋友自由發揮)小鳥的家是安在哪裡啊?咱們來看看媽媽是怎麼變得,如果你變成小鳥我就變成大樹好讓你飛回家。

加上表演請孩子扮演小鳥,老師扮演大樹進行表演。

第五幅圖:

小兔子這次又變成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它變成翻船的?那它的媽媽應該變成什麼呢?(幼兒自由發揮)帆船是靠什麼行走的?匯出如果你變成帆船我就變成風把你吹回家。

加上表演

第六幅圖:

小兔子變來變去到頭來都被媽媽找到了,你們猜小兔子最後是怎麼做的?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到底小兔子是怎麼做的,出示最後一幅圖畫,小兔子說:天啊,我還是呆在這裡做你的`小寶貝吧,媽媽說好吧,就這樣吧,來孩子吃一根胡蘿蔔吧,小兔子知道了媽媽有多愛他再也不想離家出走了,從此以後他們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小朋友們今天小兔子也來到了我們班跟我們來玩捉迷藏的遊戲,咱們把他請出來吧,出示黑板,邊翻開白紙邊和孩子一起用如果我就把故事再複述一遍。

創編:

小朋友如果你是小兔子的話你會變成什麼?誰來作他的媽媽把他找到。

小朋友小兔子是真的想離家出走嗎?不是,他只是為了證明看看媽媽到底有多愛他,現在咱們也知道媽媽有多愛他的孩子了,你應該怎樣愛你的媽媽?現在老師再給小朋友講一遍《逃家小兔》這個故事希望小朋友靜靜的聽。

配樂朗誦《逃家小兔》

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我們小朋友現在都知道了媽媽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我們也要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出自己對媽媽的愛,今天回家後你要摟著你自己媽媽的脖子對它說一聲媽媽我愛你。

逃家小兔講敘了一個小兔子和媽媽玩語言捉迷藏的簡單故事,你會怎麼這個故事的教案呢?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班語言逃家小兔教案,歡迎參考借鑑。

設計意圖:

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孩子們大都以自我為中心,很少去體諒父母的苦心,我想通過這樣一節課讓孩子們瞭解媽媽的偉大和辛苦,以後再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多替媽媽想一想,做個懂事的孩子。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先用配樂朗誦的形式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朗誦了前三幅圖,讓他們認真的傾聽故事,初步感受小兔子和媽媽玩的遊戲,然後再逐幅的出示課件,讓孩子觀察,每個問題的提出我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儘量的引導孩子說,感受語言的美。

小百科:兔具有管狀長耳(耳長大於耳寬數倍),簇狀短尾,比前肢長得多的強健後腿。共9屬43種。以亞洲東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種類最多,少數種類分佈於歐洲和南美洲,其中一些種類分佈廣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區,而也有不少種分佈非常侷限。陸棲,多見於荒漠、荒漠化草原、熱帶疏林、乾草原和森林或樹林。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能夠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小老鼠機智、勇敢的角色形象。

2、引導幼兒創造性地表演故事,培養幼兒大膽表演的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大圖書一本、PPT(童話劇背景)、情境表演道具若干、西瓜。

經驗準備:幼兒已看過童話劇表演,對童話劇的基本要素有所瞭解。

活動過程

1、引題:教師出示西瓜,請幼兒談談西瓜有什麼作用

小朋友你看這是什麼呀?(這是一隻圓溜溜、胖乎乎的大西瓜)那平時大西瓜能用來幹什麼呢?(解渴、西瓜皮可以做成燈籠、裝飾物)

小朋友講了大西瓜的這麼多作用,那故事中的西瓜是不是有更多的作用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分析:匯入環節設計得貼近幼兒生活,教師運用實物較生動地引出活動的內容,引起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邊講述故事邊啟發性地提問。

小老鼠熱得滿頭大汗,這時它心裡會怎麼想呢?小老鼠吃完半隻西瓜,它會把西瓜皮用來做什麼呢?為什麼?另外的半個西瓜,它又該怎麼處理呢?一條小河擋住了它的去路,河面上什麼都沒有,小老鼠該怎樣過河呢?在河對岸小老鼠會遇到誰呢?又會發生什麼事呢?狐狸想吃小老鼠,小老鼠會想什麼辦法對付狐狸?

(2)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知道故事裡的西瓜都變成什麼了嗎?(變成了西瓜帽、西瓜船、對付狐狸的武器)

讓幼兒嘗試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

(3)噢,原來西瓜還能變成那麼多東西,那麼是誰讓西瓜有了這麼大的本領呢?(小老鼠)

(4)這是一隻什麼樣的小老鼠呢?從哪裡可以看出?(幼兒回憶故事並進行講述)

教師小結:故事中的小老鼠會把西瓜皮當成西瓜帽、西瓜船,遇到危險的時候還套用西瓜皮當做武器對付敵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它是一隻聰明、勇敢的小老鼠。另外,它去看望奶奶,而且還把半個西瓜留給奶奶吃,可以看出它很愛它的奶奶,是一隻有孝心的小老鼠。

分析:教師通過聲情並茂地講述和形象生動的大圖書繪本展示,幫助幼兒儘快理解了故事的大致內容。此外,教師還通過分段講述、啟發性提問,引導幼兒展開想象並加以表達,既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又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動作練習,為情景表演做鋪墊

咦!這麼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講講吧!(鼓勵幼兒跟著老師一起講故事)

教師帶領幼兒邊講述故事邊進行簡單的練習動作。(先理解下面的詞的意思)

小花小草蔫了、小老鼠劈西瓜、吃西瓜、搬西瓜、滑過小河、狐狸摔得四腳朝天。(鼓勵幼兒大聲地講述並大膽地進行動作創編)

教師:小朋友們學得真棒,真像一個小演員!那你們想不想把這個故事編成童話劇表演給客人老師看呢?

分析;教師讓幼兒集體講述故事,使幼兒對整個故事的情節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鼓勵幼兒對幾個動詞進行動作創編,既使幼兒掌握了詞的含義,又為情景表演做好了相應的鋪墊,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引起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4。引導幼兒進行情境表演

(1)瞭解童話劇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小朋友,你們看過童話劇嗎?童話劇是什麼樣的?演童話劇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童話劇裡有場景、道具還有演員,今天我們就要來扮演一回小演員)

(2)看圖書瞭解故事當中有哪些角色。

(3)請部分幼兒上臺表演童話劇。

教師介紹演員的位置並提出要求:①輕輕上舞臺;②表演時不能說話,面朝觀眾,要有表情;③聽故事進行表演;④幼兒找到自己角色的位置,開始進行表演。(沒有上臺表演的幼兒,以配音的角色跟著錄音講述故事,並做小評委)

(4)表演結束後,讓幼兒點評臺上哪位小演員表演出色,什麼地方表演得好,指出表演不夠出色的小演員,為什麼表演得不好,應該怎樣表演。(讓幼兒從自身角度出發進行小結點評,為集體表演做鋪墊)

(5)集體上臺表演。教師分配角色,分發道具,演員們找到自己角色的位置,表演開始。

分析:教師提供多種形象的道具材料,讓幼兒自選,進行童話劇合作表演,使幼兒的主體性得以充分體現。幼兒大膽自由地在臺上表演,得以提升自信心,增強表現欲。此外,第一遍表演結束後教師讓幼兒進行點評,使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得到鍛鍊。

5、活動結束

謝幕:小演員們表演得真好,現在演出結束,我們一起和觀眾們說再見!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4

活動目標:

1、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幼兒能愉快地和教師、同伴一起遊戲,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

3、幼兒能有節奏地朗誦象聲詞“吡嚦叭啦、吡嚦叭啦、蹦叭”。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能簡單複述兒歌。

活動準備:

鞭炮一串,與兒歌內容有關的圖片若干,貓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鞭炮,引導幼兒模仿鞭炮聲,教師念象聲詞“吡嚦叭啦、吡嚦叭啦、蹦叭”並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

2、學習兒歌《老鼠娶親》

(1)教師出示老鼠(戴著大紅花,穿著新郎的衣服)圖片,引導幼兒回憶《還珠格格》中娶親的場面。(幼兒回答:有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鑼打鼓、花轎等)

(2)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教師邊出示圖片邊朗誦兒歌,並引導幼兒拍節奏。

(4)教師念兒歌每句前半段,幼兒念後半段,並交換一次。

(5)師幼一起邊拍節奏邊朗誦兒歌。

3、遊戲《貓捉老鼠》

(1)教師介紹遊戲玩法。

教師和幼兒扮老鼠,配班老師扮老貓,老鼠有節奏地朗誦兒歌,當唸到“蹦叭”時,老鼠全體蹲下,老貓出場,當老貓唸到:“一口一個全吃掉呀全吃掉”時,老鼠則立刻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老貓去捉老鼠,當老鼠上位後,老貓則不能抓。

(2)師幼共同遊戲2—3遍(次數視當時幼兒情況而定)。

4、師幼一起去戶外遊戲。

附:兒歌:《老鼠娶親》

八隻老鼠抬花轎呀抬花轎,

四隻老鼠來吹號呀來吹號,

兩隻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

吡嚦叭啦、吡嚦叭啦、嘣叭。

老貓聽了來賀喜,“恭喜!恭喜!”

一口一個全吃掉呀全吃掉。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先出示鞭炮和炮燭,問:它是誰呀?會發出什麼聲音?引出課題,然後以一種神祕的口吻告訴幼兒,今天我的鞭炮會發出很有趣的聲音,並讓幼兒學念鞭炮和炮燭發出的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併為後面有節奏的念兒歌做好鋪墊。第二環節讓幼兒回憶現實生活中叔叔阿姨結婚的場面,並觀看老鼠娶親的視訊,請幼兒說說看,你看到些什麼?接下來我把老鼠娶親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邊念兒歌邊出示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圖片,說說小老鼠們在幹什麼?有幾隻小老鼠在抬花轎?幾隻小老鼠在吹號?放鞭炮呢?引導幼兒用完整的句式來回答,為後一個環節學念兒歌做好準備。第三個環節,通過拍手、學做小老鼠娶親的動作(如抬花轎、吹號、放鞭炮)有節奏的'學念兒歌,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後半部分兒歌,我先讓幼兒自由想象,猜一猜,老貓來會做什麼呢?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並把最後那兩句兒歌教給小朋友。然後等大部分小朋友都學會了這首兒歌之後,我們又進行了換角色念。最後以《貓捉老鼠》的遊戲結束活動,遊戲中孩子們真情投入,但免不了成為老貓的美餐。

活動中通過圖片、動作和遊戲,使幼兒很快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會有節奏的朗誦兒歌。在遊戲中進一步提高了孩子的學習慾望。整節活動,孩子們的興趣很高,活動氣氛也比較活躍,孩子們都能主動地去說,大膽地去說,有想說地慾望,有說的氛圍。並能樂意表現自己,在遊戲的輕鬆環境中,掌握知識。

但在活動中還有諸多的不盡完善之處,如圖片的佈置不是很規範。在今後的活動中要不斷的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不斷的改進自己。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可是"、"接著"等連線詞和傷心、開心、高興、快樂等形容詞,能比較連貫地講述圖片內容。

2、學習從整體到區域性進行觀察的方法。

3、喜歡參與看圖講述活動,體驗樂於助人的快樂。

4、激發幼兒主動複述故事的慾望,培養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5、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每人一份圖片學具、手偶實物。

 活動過程:

1、播放音訊"小鳥的叫聲",引出活動主題。

指導語:小朋友聽誰來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圖講一個關於小鳥的故事。

2、出示PPT課件,引導幼兒學習觀察、並簡單講述單張圖片的基本內容提問:圖上有誰,在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它的心情怎麼樣?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人物表情和周圍環境,提醒幼兒用完整句講述PPT的基本內容。

3、幼兒分組講述,引導幼兒學習按PPT順序觀察、連貫地講述PPT的主要內容。

(1)幼兒兩人一組,自由講述。

指導語:誰來幫助小鳥,它們是怎麼幫助小鳥的,老師又帶來兩頁PPT,請小朋友兩人一組按PPT順序用完整語句連貫講述PPT的內容。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按PPT順序用完整語句連貫講述PPT內容。想象小動物們的內心和神情,並學習運用:傷心、開心、高興、快樂等形容詞,描述故事。

(2)每組派代表講述。

指導語:請小朋友仔細聽,聽聽小朋友是否按照PPT的順序連貫講述圖片內容,聽聽他的故事裡用到了那些詞你最喜歡,一會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初步學會傾聽同伴講述,並挑選出好的句子和詞語讓幼兒學習,豐富幼兒講述經驗。

4、教師示範講述,引導幼兒學習運用"可是"、"接著"等連線詞比較連貫地講述圖片內容。

指導語:老師也講一個好聽的故事,請小朋友注意聽老師用了哪些好聽地詞語把故事連線起來的。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按PPT順序,學習"可是""接著"的連線詞連貫講述圖片內容。

5、幼兒分組講述,手偶表演,引導幼兒運用"可是""接著"的連線詞連貫講述PPT內容。

(1)幼兒四人一組,操作手偶自由講述。

指導語:請小朋友選擇喜歡的手偶帶上,運用"可是""接著"的連線詞,完整地講述一個好聽的故事。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操作手偶,學習運用"可是""接著"的連線詞,邊表演邊連貫完整的講述圖片內容。

(2)每組派代表講述、表演。

指導語:請每組小朋友把自己編的好聽故事邊表演邊講給小朋友聽,聽聽他們的故事裡,你最喜歡他們說的哪句完整的句子和詞語,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傾聽同伴講述,學習新的句子和詞語,豐富幼兒新的講述經驗。

活動延伸

把圖片投放在語言區讓幼兒大膽的.發揮想象去創編新的故事。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小百科:家,現代漢語常用字、 一級字, 讀作jiā,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內、住所,《史記·樂毅列傳》:"樂羊死,葬於靈壽,其後子孫因家焉。"引申為安家落戶、定居,家還可引申為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內及機關部隊等單位的住地等意。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體驗和理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有感情地念詩歌,並有表演的*望。

2、激發幼兒同情、愛憐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木偶,頭飾(小雞、弟弟、姐姐)。

【活動過程】

一、觀看木偶表演。

1、觀看第一遍:出示木偶,這是誰?(小雞,弟弟,姐姐)小雞、弟弟和姐姐要給小朋友表演一個木偶節目。

2、觀看第二遍:你們能不能把木偶表演的故事講出來?

二、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表述主要內容。

師:現在,老師要念一首詩歌《弟弟追小雞》,聽聽,講的是不是這件事?

三、教師示範詩歌《弟弟追小雞》。

用動作幫助幼兒理解並表達感情。

四、分段理解並學習詩歌。

第一段(第一層次)

1、嘰嘰,嘰嘰,小雞逃來逃去的時候,心裡是怎麼樣的?詩歌裡用了哪個詞?(驚慌)

2、頑皮的弟弟追來追去,為什麼說他是個頑皮的弟弟(哈哈,哈哈)?

學習段落時,要求幼兒用語氣聲調錶現二者的心理狀態。

第二段(第二、三層次)

1、小雞,別害怕,我來保護你。”這句話是誰說的?(幼兒模仿姐姐的對話)

2、姐姐是怎樣保護小雞的?為什麼不用雙手抓起,而用雙手捧起?(幼兒體驗“捧”的感覺)

3、姐姐做了些什麼?為什麼要親親小雞的小臉、摸摸小雞的身體?

4、輕輕地——,輕輕地——,表示姐姐還做了許多愛小雞的動作,姐姐還會對小雞做些什麼親熱的動作呢?

5、“嘰嘰嘰,嘰嘰嘰”,這裡的`小雞叫,說明現在的小雞感覺怎麼樣?學習第二段。

第三段(第四層次)

1、小雞好像在說什麼?

2、弟弟是怎樣道歉的?

幼兒學習第三、四段。幼兒跟老師唸詩歌,教師用動作幫助幼兒記憶詩句。教師演示木偶,幼兒配音。

五、激發幼兒表演的*望。

1、分組扮演三個角色。(弟弟、姐姐、小雞)

2、個別幼兒戴上頭飾表演。(每組各一名)

3、評價:哪個小朋友把自己扮演的角色動作表現出來了?

附詩歌《弟弟追小雞》

“嘰嘰,嘰嘰!”

驚慌的小雞逃來逃去。

“哈哈,哈哈!”

頑皮的弟弟追來追去。

“小雞別害怕”,

“我來保護你!

姐姐拉住了弟弟,

雙手捧起了小雞。

親親它的臉,

摸摸它的身。

輕輕地、輕輕地,

“嘰——嘰——”

小雞好像說:

“姐姐,謝謝你!”

弟弟感到難為情,

忙說:“小雞、小雞,對不起!”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7

活動目標

1、藉助故事,瞭解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運動方式。

2、理解蹦、蹬、劃、跑、跳、遊等動詞表示的含義。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喜歡並嘗試創編故事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幼兒和父母一起收集有關動物運動的資料。

2、配套掛圖。

活動過程

1、猜想比賽結果。——出示故事中的角色。它們是誰?如果這三種動物比賽跑步誰會贏?為什麼?——如果比賽游泳又會是誰贏呢?為什麼?

2、初步理解故事。——翻閱幼兒活動材料,講講看到了什麼。——小牛、小馬和小青蛙在比什麼本領?你知道比賽結果嗎?

3、完整欣賞故事。——結合掛圖,完整欣賞故事一遍。——為什麼小青蛙有的時候比不過小牛、小馬,有時又能贏小牛、小馬呢?——你聽到故事中的小動物都做了哪些動作?

4、討論動物的運動方式。——幼兒自由結伴互相看看自己帶來的動物資料,談談動物有哪些運動方式,每一種運動方式中哪一種動物是冠軍。——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分享、瞭解各種動物的運動方式。

活動建議

1、動物種類繁多,其運動方式比人類更為多樣,用故事引發幼兒探索與此相關的經驗,是幼兒感興趣的`。

2、在語言角里提供水、陸、空動物生活環境的背景,以及製作各種動物指偶得材料,引導幼兒表演或仿編故事《比賽》。

故事:比賽

很久很久以前,小牛、小馬和小青蛙比賽跑步。小牛和小馬甩開四隻蹄子,“噔噔噔”地跑起來。小青蛙個兒小,只好一蹦一蹦地往前跳。小馬跑得比風還快,一下子就跑到了小河邊。小牛跑的呼哧呼哧,也跑到了小河邊。小青蛙蹦啊蹦啊,蹦了老半天才到小河邊。小青蛙跑得慢,小馬和小牛都唱起歌來笑話他。小青蛙氣得肚子一鼓一鼓,眼珠子都凸了出來。小青蛙望著“嘩啦啦”流著的小河,忽然有了一個主意。他說:“我們到小河裡再去比一比,看誰更快。”小馬和小牛哈哈大笑:“比就比,你這個小青蛙,在哪裡比都快不了。”“一二三!”小青蛙一蹬腿,手一伸,“撲通”一聲跳下了水。小馬和小牛“撲通,撲通”也跳下了水。小青蛙埋下頭,後腿蹬水,用手划水,一下一下很快向前游去。小牛和小馬一低頭就嗆水,一抬頭身子就沉下去,只好慢慢往前遊。小青蛙很快游到了對岸,河裡的小牛和小馬還在那裡慢騰騰地遊著,小青蛙“咕呱咕呱”地唱起歌來笑話他們。小牛和小馬輸給小青蛙很不服氣,每天到水裡去學游泳。他們慢慢變成了水牛和河馬。小青蛙呢,也每天到河裡去游泳。他們誰都不想輸給別人。

反思: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比賽》時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繪本故事PPT,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瞭解長在地底下的食物。

3.對故事的情節感興趣,樂意講述。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匯入。

1、播放聲音,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進行猜測。

教師:小朋友,我們的小耳朵有什麼作用呢?今天老師帶來了幾隻喇叭,我們一起聽聽是什麼聲音?(火車、雨聲、“啪啦啪啦——嘭”的聲音)

2、鼓勵幼兒大膽模仿聲音。

教師:“啪啦啪啦——嘭”是什麼聲音?今天老師帶來了關於這個聲音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出示PPT,匯入圖片,分析故事。

1.出示故事第一頁(出示一堆蓬鬆堆積起來的泥土):

——引導幼兒猜測,我們今天的主角是誰?

——出示在蓬鬆泥土中露出小腦袋的畫面,鼓勵幼兒結合經驗大膽回答。(小鼴鼠)

——小鼴鼠的`家在哪裡?

2.出示故事第二頁畫面:小鼴鼠家漏水了:

——小鼴鼠的家發生了什麼事?(它的家被雨水淹了)你們猜猜接下來它要幹什麼?(小鼴鼠要去找新家)

3.出示第三頁畫面:小鼴鼠挖地洞

——小鼴鼠啪啦啪啦地挖洞,去尋找一個適合它的家,突然“嘭”的一聲,小鼴鼠撞到了什麼?

4.出示第四頁:小鼴鼠碰到了食物

——引導幼兒觀察事物的顏色、形狀,大膽猜測撞到了什麼?(原來碰到了長在地底下的紅薯)

5.出示第五頁:小鼴鼠挖地洞

——出示頁面,引導幼兒模仿小鼴鼠啪啦啪啦地繼續挖洞。

6.出示第六頁:

——你們猜一猜小鼴鼠找到適合自己住的地方了嗎?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一起看看。

——出示小鼴鼠噴灑蘿蔔的頁面,鼓勵幼兒觀察這地方適合小鼴鼠住嗎?為什麼?

7、師幼共同閱讀故事,瞭解長在地底下和生活在地底下的小動物。

三、以提問形式回顧故事,並拓展瞭解長在地底下的食物。

1.小鼴鼠撞到了哪些東西?

2..在小鼴鼠找新家的時候,我們知道了地底下有很多好吃的食物,可除了這些食物之外,還有哪些食物是長在地底的呢?

四:拓展遊戲:猜猜這是什麼?

——出示食物的一角,讓孩子猜猜是什麼?它長在什麼地方?

五、總結:

今天我們跟隨著小鼴鼠找新家的腳步,發現了很多食物和小動物都是長在、生活在地底下的,原來這世界非常奇妙,有些食物長在樹上,長在地底下,還有些食物是長在藤上,那長在藤上的食物又有哪些呢?我們一起到親親農場去尋找吧!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9

目標:

1.通過說反詞遊戲,鍛鍊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2.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愉快情緒,樂意在遊戲中進行嘗試。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準備:

1.一些簡短的詞語,字數可由少到多。

2.幼兒已經認識及學習過並能理解一些詞語,有一定的基礎。

過程:

一、指導語: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說反詞的遊戲。

什麼是說反詞呢?就是老師說出一個詞語,小朋友把它反過來說出來,比如老師說"大家",小朋友就要說"家大",這樣就是說對了。

二、規則:請5-6個小朋友來進行遊戲,對每個小朋友說一個兩個字的詞語,如果回答不出來,就要被淘汰。隨著比賽進行可以加大難度,變成三個字的詞語,"幼兒園""宇航員""日曆本"等。再難一些,可說成語"三心兩意""丟三落四""平安富貴"等。依次進行遊戲,贏出每輪冠軍。

三、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請小朋友來做老師出題,讓其餘的小朋友來進行比賽。

注意:詞語的難度要適合幼兒的水平,並且逐步增加難度。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內容非常有趣新奇,把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打破常規思維,重新組合,塑造各種奇妙的形象;同時讓幼兒理解故事中“顛倒”所產生的滑稽好笑的場景,感受著樂趣。當我用神祕的口吻講述時,吸引了所有小朋友的目光,聽著聽著,小朋友還不時發出會心的笑聲。我沒有阻止他們,也沒有暫停,而是和他們愉快地沉浸在顛倒世界裡。由於講述的`內容有限,有很多空間供幼兒想象,思維的火花不停地在碰撞。

他們口中的顛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他們畫出來的顛倒世界更讓我們成人讚不絕口。不受拘束的孩子個個都是創造美的天使 ,那支普通的記號筆猶如神仙下凡有了靈氣,像一把火炬點燃了孩子們還沒挖掘的潛在能力,通過顛倒世界迸發出來。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0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想象兒歌展現的長城。

2、引導幼兒自豪的朗誦兒歌,讀準“彎、擔、關、年”。

3、增強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長城的圖片、錄影及有關兒歌的圖片。

2、家長帶領幼兒查閱有關長城資料,豐富其知識。

3、有關長城的歷史故事。

活動過程:

1、通過圖片,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出示長城圖片,提問:“這是什麼?你去過長城嗎?它是什麼樣的?你還在哪裡見過長城?”

幼兒回答,相互豐富有關知識資訊。

2、組織幼兒觀看錄影“中國長城”,讓幼兒感知長城的雄偉風采。

幼兒觀看錄影,教師通過提問進一步增長幼兒有關長城知識。

⑴“你覺得長城像什麼?”幼兒展開想象。

⑵“你知道為什麼建造長城嗎?”

教師適當的講述有關長城的歷史故事,讓幼兒瞭解長城的由來及作用。

3、教師有韻律的示範朗誦,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

4、通過具體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⑴教師:“詩歌中說長城像什麼?”“扁擔的兩頭挑著哪兩個地方?”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在長城的圖片上指出山海關及嘉峪關的位置。

⑵引導幼兒欣賞圖片,感知大山公公的情感。“大山公公挑著又長又重的長城,它的心裡會怎麼想呢?”

5、啟發幼兒自豪的朗誦兒歌。

⑴提問:你喜歡長城嗎?為什麼?雄偉的長城永遠屹立在那裡,我們在朗誦兒歌時,要把自己也當成雄偉的長城。

⑵教師和幼兒一起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教師重點注意“彎、擔、關、年”的正確讀音

活動延伸:

1、教師可設計“去旅遊”等專欄,收集展示我國著名景點、著名建築的圖片。

2、在遊戲中,引導幼兒扮演古代壯士,表演守長城等情節。

3、在戶外沙池,引導幼兒玩築長城的遊戲。

兒歌:長城像條長扁擔

長城長,長城彎,

長城像條長扁擔。

一頭挑著山海關,

一頭挑著嘉峪關。

太陽公公真有勁,

一挑就是幾千年。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1

活動背景:

幼兒最喜歡聽故事,而以傳授作品為主的單向性教學模式,往往不能滿足幼兒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自主表現的強烈願望。教材《蘿蔔兔的故事》講述了一隻愛吃蘿蔔的兔子想去旅行,可是沒有車子。最後它想出了用最大的蘿蔔來做一輛車。為了體現以創新精神維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本教學嘗試以情景表演來代替傳統的口頭故事講述,以開放性提問為中介,以激發幼兒積極思維,自主表達為核心,展開整個教學內容。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有趣的情節。體驗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愉快心情。

2、大膽想象,並能用較清晰的語言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配班教師念旁白,大班小朋友扮演“蘿蔔兔”,背景音樂。

2、水果、動物頭飾若干、輪胎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嘟嘟——

小朋友,老師這有一輛與眾不同的卡通車,我們一起來瞧瞧!

提問:

(1)這輛車與別的車有什麼不同呢?

(2)那這“蘿蔔車”是怎麼來的呢?我們趕緊來瞧瞧,聽聽。

二、進行情景表演,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引導幼兒開動腦筋並在師幼互動中發展語言。

蘿蔔兔:嘿嘿,大家好!我是蘿蔔兔,我住在森林裡,我非常喜歡吃蘿蔔。小夥伴們給我起了個名字叫“蘿蔔兔”。我每天給蘿蔔拔

草、澆水,一天天過去了,蘿蔔長得又大又多。我可開心了!

旁白:有一天,天氣很好。蘿蔔兔想去旅行。可是沒有車,怎麼辦呢?

師:請你們幫助它想想辦法吧!(幼兒自由回答)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最後蘿蔔兔用最大的一個蘿蔔做了一輛蘿蔔車。開著蘿蔔車就去旅行了。

“蘿蔔兔”坐在“蘿蔔車”裡心裡可開心啦。那路上還會發生什麼事呢?"本,仔細聽,仔細看。

師:前面一條溝擋住了蘿蔔車的去路。怎麼辦呢?誰來想想好辦法?

謝謝你們幫蘿蔔兔想了這麼多好辦法,那我們來看看蘿蔔兔是怎麼做的。蘿蔔兔用一塊小木板放在溝上,推著蘿蔔車向前。

師:哎喲,不好啦,小木板斷了,蘿蔔車摔進了溝裡,蘿蔔兔心裡真著急啊,怎麼辦?怎麼辦呢?(表演繼續)

師:小朋友,蘿蔔兔這下可遇到了大麻煩,誰來幫幫它呀。

師:你們真熱心。那我們一起來看看蘿蔔兔想了什麼好辦法?

師:蘿蔔兔呀給蘿蔔車澆水,蘿蔔長出了蘿蔔葉子啦,它抓住蘿蔔葉,用力往上啦,哈哈,蘿蔔車上來了。

提問:蘿蔔兔為什麼給蘿蔔車澆水?(請幼兒用完整的話說蘿蔔車澆了水會長出葉子)。

師:剛才,小木板太狹窄了,所以蘿蔔車掉進了溝裡。這次,蘿蔔兔用一塊寬木板放在溝上,推著蘿蔔車過溝了。

三、幼兒完整看課件聽故事。

師:蘿蔔兔開著蘿蔔車去旅行,在旅行中遇到了兩個問題,小朋友開動了小腦筋幫它想了好多辦法,蘿蔔兔很感謝你們,它想再請大家聽這個好聽的故事,然後請你們幫這個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好嗎?

(請幼兒完整地說:我給故事取的名字是什麼)。

四、教師總結結束。

師:蘿蔔兔通過自己開動腦筋想出了用蘿蔔做了一輛蘿蔔車去旅遊,如果你們去旅遊的話會做什麼車呢?

師:你們的小手很靈巧。一定能做出各種各樣的車的.。

附故事:

蘿蔔兔

森林裡住著一隻兔子,它非常喜歡吃蘿蔔。小夥伴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蘿蔔兔”,蘿蔔兔在自家門口種了很多的蘿蔔。它每天給蘿蔔拔草、澆水,一天天過去了,蘿蔔長得又大又多。蘿蔔兔非常的開心!有一天,天氣很好。蘿蔔兔想去旅行。可是沒有車,怎麼辦呢?+

(它用最大的一個蘿蔔做了一輛蘿蔔車,開著蘿蔔車去旅行)突然,前面的一條溝擋住了蘿蔔車的去路,怎麼辦呢?蘿蔔兔用一塊小木版放在溝上,推著蘿蔔車向前。突然,聽到“噶吱”一聲。哎呀,不好啦。小木版斷了,蘿蔔車掉進了溝裡,蘿蔔兔心裡真著急,怎麼辦,怎麼辦呢?有了,給蘿蔔車澆水,蘿蔔車長出葉子啦。它抓住蘿蔔葉,用力往上拉,哈哈,蘿蔔車上來了。這次蘿蔔兔用一塊大木版放在溝上,推著蘿

卜車過溝了。

中班語言《蘿蔔兔故事》

活動反思:

《蘿蔔兔的故事》講述了一隻愛吃蘿蔔的兔子想去旅行,可是沒有車子。最後它想出了用最大的蘿蔔來做一輛車。故事情節生動、有趣,耐人回味。讓我們體驗了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愉快心情。

以情境式表演引起幼兒興趣,以這種講述的形式,生動地展現了故事情節。為幫助幼兒熟悉故事內容,教師設計了層層遞進式的提問,將幼兒的注意導向對故事表層資訊和深層資訊的感知和理解,通過生動有趣、層層遞進的故事情節。調動了幼兒討論的積極性。幼兒認知得到了擴充套件,情感得到了培養,語言的理解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主要內容,並能用響亮的聲音、較完整的語言講話。並有禮貌講 話的意識。

2、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知道不能隨意打斷別人的談話;發展他們的想象力。

3、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力。

(二)、活動準備:

1、與故事相關的圖畫、頭飾、道具等。

2、本班幼兒排好的情景表演。

3、佈置好的情景場地。

(三)、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吸引幼兒。出示狐狸。"你們喜歡狐狸嗎?為什麼?""今天這隻狐狸跟以往的不一樣,到底是哪裡不一樣呢?我們來聽故事《光說不做的狐狸》就知道了。"

2、幼兒欣賞故事,熟悉理解故事。

(1)幼兒欣賞故事,說說故事中的狐狸是怎麼樣的。(引導幼兒說出它說話不算話,只知道說卻不做。並說說自己有沒有光說不做的時候。)

(2)幼兒觀看情景表演,初步理解故事。

(3)先後出示三幅圖畫,幫幼兒回憶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動作。進一步熟悉理解故事。

3、幼兒自選頭飾表演,體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指導語:看了他們的表演,你們想不想也來玩一玩呀?

4、玩遊戲"小動物種菜"。

(1)引起幼兒遊戲的興趣。指導語:大象伯伯家有很大一片的菜地,是空空的.。他想請小動物幫幫他,讓他的地裡種上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你們覺得可以種什麼呢?(幼兒說說)

(2)交代遊戲玩法:說完自己想種什麼後,去拿一樣工具一些種子到菜地裡去種。先用鏟子翻翻地,再澆水,最後撒種子。幾名幼兒與教師一起扮狐狸。秋天到了,小動物去收穫果實,用禮貌的語言請客人吃自己的東西。

5、活動結束,收拾場地。

附故事:光說不做的狐狸

春天到啦,小動物們都忙著種菜種瓜。只有狐狸動盪蕩西逛逛,什麼事情也不願意做。

這天,他來到熊大哥家門口,看見熊正正準備刨地。他走過去問:"喲,熊大哥,你準備種什麼呢?"熊說:"是你呀,狐狸,我

打算種紅薯,你準備種什麼呢?"狐狸拍了拍胸膛說:"我想種一大片西瓜,夏天吃西瓜,又甜又解渴。到時候我送你一個。"

與熊說了再見,狐狸又來到山羊姐姐的家門口。看見山羊正準備澆水。他走過去問道:"喲,山羊姐姐,你準備種什麼呀"山羊說:"噢,我打算種白菜。你準備種什麼呀?"狐狸搖頭晃腦的說:"我想種人參,多有營養啊。到時候我送你一支。"

離開山羊的家,狐狸又來到小兔子家門口。小兔子正在家門口的地裡撒種子。狐狸走過去問:"小兔子,你在種什麼呀?"小兔子說:"我在種蘿蔔。你準備種什麼呀?"狐狸神氣的昂著頭說:"我想種草莓,又酸又甜真好吃,到時候我送你一籃。"

其實呀,狐狸根本什麼都沒有做,只是嘴裡說說罷了。

一轉眼秋天到了。熊帶來他種的紅薯,對狐狸說:"狐狸狐狸,我請你吃紅薯。"山羊帶來他種的白菜,對狐狸說:"狐狸狐狸,我請你吃白菜。"小兔子帶來他種的紅蘿蔔,對狐狸說:"狐狸狐狸,我請你吃紅蘿蔔。"可狐狸什麼也沒有種,他低下頭說:"謝謝你們,真不好意思。我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你們吃的。"

山羊姐姐走上去拍拍狐狸的肩膀說:"小狐狸,光說的好是不行的,還要真正做的好啊!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3

活動目標:

1、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樹朋友,萌生對樹的感激之情。

2、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出生活中的樹朋友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3、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桌子、椅子等木製品是我們生活中的樹朋友。

4、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桌子、椅子等木製品是我們的樹朋友。

能用完整的語言說出生活中樹朋友及其作用。

活動準備:

日常生活中提前讓幼兒瞭解有關木製品的各種生活用品,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交流,引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你們喜歡大樹嗎?為什麼?

有一個小朋友他叫盼盼,他有許多好朋友,你知道他的好朋友是誰?

二、基本部分

1、講述故事,理解其內容,知道桌子、椅子是我們生活中的朋友

(1)故事第一段:理解其內容

盼盼和誰是好朋友?盼盼是怎樣和樹交朋友的?

盼盼為什麼說自己喜歡樹?猜想盼盼為什麼從早到晚離不開樹?

(2)故事第二段,理解故事中盼盼的樹朋友

盼盼的樹朋友是什麼?

(3)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的語句,便於幼兒掌握。

為什麼說床、桌子是盼盼的樹朋友?樹朋友幫助盼盼做了什麼?

2、引導幼兒用完整語言說出樹朋友及作用

我們身邊有哪些樹朋友?它幫助我們做了什麼?

三、結束部分

我們怎樣保護樹朋友呢?

反思:

第一部分我以輕鬆的談話形式讓幼兒進入活動,猜想了解盼盼的朋友特別而更加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朋友間是相互關心,友好相處的。帶著問題懸念幼兒靜靜的傾聽故事中的內容,利用自己在做課題中收集的方法進行講述故事來吸引幼兒的.傾聽效果。第二段故事中,盼盼在說話中一直未提到“樹”這個字,但“樹朋友”卻貫穿始終。我參考活動後的建議,也想讓幼兒能主動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的答案,提高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達到語言教學活動的最終的目標——理解與表達。我也深刻地體會到:在語言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優為重要,沒有互動的教學是難以想象的,更談不上是有效的。並設計幾個簡單問題和幾個稍難的問題,“床是用什麼做的”“抽屜裡有沒有藏著樹朋友”“吃早飯時有樹朋友出現嗎?”但事實結果時好時壞,顧全大局是我現在最想解決的問題,當在聽故事時你會看到一雙雙可愛而明亮的小眼睛盯著你,故事一完,拉緊的心玄頓時放了下來,活動中一小部分的幼兒總是這樣容易“跟丟”,需教師時不時的採用不同方式的提醒他們。照顧了能力差的而又忽略能力強的,這是我自己在語言活動中易出現的問題,通過交流,學習到方法。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筷子的產生及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的獨特發明。

2.通過多種遊戲活動,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探索筷子的多種用途,體驗活動的快樂。

3.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運用量詞“根”“雙”。

4.鍛鍊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及手指配合的協調性。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收集各種材質、色彩的筷子。

2.碟子若干,食物若干(蠶豆、蛋糕等)。

3.課件flash“筷子的由來”。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

師(謎語引出主題):親愛的小朋友,老師出個謎語給大家猜猜,看看哪小朋友能最先猜出來。姐妹雙雙一樣長,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熱熱都經過,酸甜苦辣一起嘗,猜一樣日常生活用品。(筷子)

分析:有趣的謎語讓幼兒很快投入到活動中,他們思維活躍,能與老師積極地互動。

師(演示flash課件):筷子可是我們中國人的發明。古時的人們用竹子削成這樣的兩根細竹棍,一頭細,一頭粗,起初人們稱為“箸”,後來又叫筷子。可別小看這一雙細細的筷子,無論米飯、麵條、青菜、肉,還是小豆、米,吃任何東西都難不倒它,它既可以夾菜,也可以當叉子,方便又衛生,後來中國人就習慣了用筷子吃東西,並且一代一代傳下來。現在,它可是我們吃東西的時候離不了的好夥伴。你們說,筷子是不是很神奇啊?你們想不想動手試一試?

分析:教師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單純的知識傳播變得生動而有趣,孩子們看得仔細、認真,他們在輕鬆的氛圍中習得了知識。

2.讓幼兒自由看、摸筷子並與同伴比較筷子

(1)出示一雙筷子,教幼兒說出“筷子,兩根筷子,一雙筷子”,讓幼兒瞭解跟“筷子”搭配的量詞。

(2)幼兒分散觀察筷子,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回答教師在觀察過程中提出的問題。

筷子有哪些顏色?(紅色、黃色、銀色、金色、綠色……)

請將長筷子和短筷子分出來。

摸摸看,每雙筷子是不是都是同一種材料做成的?(不是,這種是木質的`,那種是塑料的,還有的是……)

你喜歡哪雙筷子,為什麼?(我喜歡塗彩漆的筷子,顏色豔麗,有光澤感;我喜歡不鏽鋼的筷子,因為它不會生鏽,耐用……)

分析:這種共同收集、共同探索的活動,使幼兒有了許多新發現。通過交流,孩子們對筷子的顏色、長短、材料、形狀、輕重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些知識是比較淺顯的。隨著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孩子們又生成了一些深層次的很有價值的問題。

3.遊戲實踐活動

(1)放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學習筷子的各種使用方法,如:併攏筷子撥飯,張開筷子夾菜,橫著筷子挑麵條,豎著筷子又饅頭,揮動筷子攪拌等,反覆練習多次。

(2)遊戲“夾著吃”。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老師特地為你們準備了一些好吃的東西請大家吃,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吃的時候,大家要用手裡的筷子夾著吃。大家先將喜歡吃的夾到自己的碟子裡,再用筷子夾著吃,吃多少就夾多少,不要浪費,如果還想吃,再去盤子裡夾。大家都記住了嗎?我們開始吧!

(3)放音樂,幼兒邊吃邊交流,老師一邊巡迴指導,幫助那些筷子使用得還不夠好的幼兒,一邊和孩子們交談,品嚐食品。

分析:通過遊戲,孩子對筷子的興趣大增,他們樂學、好學。教師適時地參與指導,讓孩子手部肌肉協調性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筷子游戲。

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奏,吸引幼兒起立與教師跳筷子舞,使幼兒在遊戲中感受筷子的奇妙作用。

(5)活動小結。

師:大家今天玩得開不開心?小朋友們真能幹,學會了一樣新本領,真了不起,而且我們還能用筷子來跳舞呢。要是你們天天在家裡吃飯的時候都用它,你們的小手會越來越靈巧,腦子會越來越聰明。我現在可喜歡我的筷子了,你們呢?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與筷子有關的各種遊戲活動。

分析:孩子們都知道筷子是用來吃飯的,我則引導幼兒瞭解筷子的其他用途。孩子們做了許多關於筷子的遊戲,如筷子當鼓棒、當積木,用筷子做風車等,對筷子產生了更大興趣。

結束活動

師:剛才有小朋友說,筷子還可以像積木一樣搭房子,這真是個好主意,那我們帶上筷子,到外面去搭一個大大的房子吧!在歡快的音樂聲裡,老師帶領幼兒到戶外操場上用筷子玩搭建遊戲。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5

 知識點:

1、學習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圖片內容,知道小兔是怎樣動腦筋、想辦法幫助同伴,並機智躲過大灰狼。

2、通過講講玩玩,提高思維積極性和口語表達能力。初步學習概括圖片內容。

 學習詞:傘把,撐、機智。

準備:

1、教學掛圖3幅 錄音機。

2、小紅傘一把。

3、桌上教具,每兩人一套。

過程:

(一)這是什麼?(出示小紅傘)今天老師給小朋友看的圖片題目叫《小紅傘》。幼兒跟念數遍。

(二)出示圖一

在森林裡的一座小房子裡,住著誰呀?(老師把窗開啟)對,這是小兔的家,小兔想出去遊玩,開啟窗子一看,天氣怎樣?(滿天烏雲,快要下雨了)小兔子該怎麼辦?(帶雨傘)

小結:一天清晨,小兔想出去遊玩,他推開窗子一看,滿天都是烏雲,可能要下雨,小兔帶上小紅傘出門了。

(三)出示圖二

小兔帶著小紅傘走啊走,來到了什麼方?看見了誰?它想幹什麼?

小刺蝟摘到果子沒有啊?為什麼?

怎麼辦呢?(小刺蝟請小兔幫忙,小兔也非常願意幫忙)

小兔想了什麼辦法來幫助小刺蝟摘果子?

摘到了果子,小刺蝟心裡怎樣?他對小兔說什麼?

小結:小兔帶了小紅傘走啊走,來到了果園。他看到一隻小刺蝟,站在果樹下,想摘果子。可是小刺蝟個兒矮,果樹高,小刺蝟摘不到果子,正在發愁。小刺蝟看見了小兔,上前請小兔幫忙。小兔用傘把勾住樹枝,往下輕輕一拉,幫刺蝟摘到果子。刺蝟高興極了,說:“謝謝你,謝謝你!”

(四)出示圖三。

小兔又來到什麼地方?看見了什麼?

這些蘑菇長的怎麼樣?有什麼顏色?

忽然誰來了?小兔想逃也來不及了。大家快幫小兔想個好辦法躲過大灰狼。

小兔正要回家的時候,“滴答、滴答”下雨了,小兔怎麼回家呀?

小結:小兔又來到了蘑菇地,蘑菇可多啦,有紅的、黃的、花的。忽然它發現有一隻大灰狼往蘑菇地走來,小兔想逃已經來不及了。它機智的撐開小紅傘當作蘑菇,躲在小紅傘下面。大灰狼看看都是蘑菇,就走了。這是“滴答、滴答”下雨了。小兔連忙撐著小紅傘回家了。

(五)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總結三幅圖的內容。

(六)最後小兔一邊走,一邊說:“今天,這把小紅傘可幫了不少忙啊!”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兩個兩個對起來說說看:“小紅傘幫了小兔哪幾個忙?”

小兔用小紅傘 的傘把幫助小刺蝟摘到了果子。

小兔機智地撐開小紅傘躲過大灰狼。

下雨了,小兔撐著小紅傘回家了。

(七)講講玩玩:每兩人一套桌上教具,一名幼兒擔任小兔子,另一名幼兒擔任小刺蝟和大灰狼,教師輕聲放講述錄音,幼兒邊聽錄音,邊做動作,邊練習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