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彙總八篇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彙總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彙總八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理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奠基階段。”它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是幼兒積極主動的態度、強烈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與環境互動的能力。初步的合作意識、責任感等等。所以,教師應瞭解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設計思路:秋天到了,大樹落葉了,水果成熟了。小朋友在散步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去撿落葉,時不時地發出一陣陣尖叫聲、歡呼聲,有時為了樹葉的顏色、大小、形狀爭得漲紅了小臉。看著大家這麼濃厚的學習興趣,我想:不如設計一次活動,讓大家在活動中得到滿足。

一、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能手口一致地點數,並能按顏色、大小分類擺放。

2、運用觀察法比較蘋果的不同特徵,按顏色、大小進行正確分類。

3、通過活動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

二、活動準備:

1、大的紅蘋果30個;小的紅蘋果30個;大的綠蘋果30個;小的綠蘋果30個;(可供幼兒操作的蘋果樹2棵)大籮筐1個;小籮筐1個;不大不小的筐一個;

2、課件:蘋果園景色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手口一致的點數,並按顏色、大小分類擺放。

難點: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感知蘋果的不同特徵。按顏色、大小進行正確分類。

四、活動過程:

1、匯入:(開車去果園)“秋天到了,果園裡的蘋果成熟了,今天我們一起去摘蘋果,寶寶們,你們想去嗎?好,那我們就出發吧。”(音樂起)2、“果園到了。看!多美呀!瞧!好多的蘋果掛在樹上呢,聞起來好香啊。寶寶們,想不想摘下來嘗一嘗呢?”

a(出示可操作的蘋果樹)教師示範摘果子。念兒歌:“樹上許多紅蘋果,一個一個摘下來…………”

b請幼兒摘蘋果(安老師的`口令摘,摘完後放在自己的操作板上點數,並說出總數。)要求幼兒用食指從左到右有順序的點數。

c請個別幼兒學習點數(糾正數錯的幼兒)3、區別蘋果顏色、大小,並分類擺放“大家看,老師這裡也有四個蘋果,它們哪裡長得不一樣?”

(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老師拿來一個不大不小的筐。我們把顏色一樣的放在這個筐裡,該怎麼放呢?”

a請小朋友說一說。

b大家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c個別幼兒操作錯誤的,教師加以糾正。

4、“小朋友們真棒!剛才我們是按顏色分的,想一想,還可以按什麼來分呢?”

a引導大家按大小不同來分。(幼兒操作)b老師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操作拿上來看一看,再進行糾正。

小朋友們真能幹,不但摘了許多蘋果,還幫它分好類。看(出示一大一小兩個筐)這兩個筐一大一小,你覺得蘋果該怎麼放了?

(大蘋果放在大筐裡、小蘋果放在小筐裡)c分組放蘋果,教師檢查

5、送蘋果:

“我們今天摘了這麼多蘋果,有大的、有小的、有紅的、有綠的。好厲害啊!你想把這些蘋果送給誰呢?”(幼兒自由講述)“好啊,蘋果可以送給好朋友,可以送給託班的弟弟、妹妹,還可以送給中、大班的哥哥、姐姐,現在我們一起坐上汽車送蘋果去吧!”(音樂起)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生活中鮮豔亮麗的顏色對小班年齡段的幼兒是十分有吸力的,但是他們有時候會叫不出這些顏色的名字或者是叫錯名字。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慢慢引導幼兒正確認識這些常見的顏色,並說出相對應的名字以及進行分類。用故事和小遊戲引入教學活動過程,激發幼兒的興趣,並在這個輕鬆的氛圍中學習、遊戲,積累生活經驗。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願意幫助動物寶寶回家

2.能力目標:能夠分清紅、黃、藍三種顏色,並正確說出他們相對應的名稱。

3.認知目標:能對紅、黃、藍三種顏色進行分類,讓動物寶寶回到正確的家。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編一個森林警察幫助迷路的動物寶寶回家的故事。

2.物質準備:紅黃藍三種顏色卡紙分別製成的房子和動物頭飾(紅色的小雞、黃色的小鴨、藍色的小兔)。

3.情境創設:集體活動情景(找三個人分別飾演紅黃藍三座房子)。

活動重難點重點:幼兒能清楚說出所看到的顏色。

難點:對相對應的顏色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

一、以懸念情景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今天啊,我遇到了動物王國的警察叔叔,他說他現在需要小朋友們的幫助,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助它嗎?"

二、引出三個動物寶寶: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1."警察叔叔說他手裡有一個迷路的案子,有三個小寶寶在森林玩耍的時候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只知道他們身上穿的衣服和家的顏色是一樣的。(小雞、小鴨、小兔分別穿著紅色、黃色、藍色的外套)"

2."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看看,他們身上穿的是什麼顏色的衣服吧!"

三、開火車,送小動物回家

1."嘟嘟嘟······火車出發了。"(一個帶著紅色頭飾飾演房子的人站出來)"看見面有一所紅色的房子,那應該是誰的家呢?"(小雞),"好了,小雞找到家了,我們和小雞說再見吧。"

2."嘟嘟嘟······火車又要出發囉。"(一個帶著黃色頭飾飾演房子的人站出來)"看,前面有一所房子,那應該是誰的家呢?"(小鴨),"好了,小鴨回家了,我們和小鴨說再見吧。"

3."嘟嘟嘟······火車又要出發囉。"(一個帶著黃色頭飾飾演房子的.人站出來)"看,前面有一所房子,那應該是誰的家呢?"(小兔),"好了,動物寶寶們都找到家了,我們和小兔說再見吧。"

四、任務完成,小朋友們也要回家了

1."好了,小朋友麼今天都做了些什麼呀?"(送動物寶寶回家)"怎麼送的呀?"(引導他們說出紅黃藍三種顏色)

2."那我們來看下,哪些小朋友身上穿的衣服是這些顏色呀。"(加深小朋友們對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印象)活動延伸"小朋友們今天都認識了哪些顏色呀,我們可以在外面玩的時候看看有哪些東西的顏色和我們認識的是一樣的呢,回家也可以仔細觀察下家裡哪些物品是這些顏色呢。"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圓形、方形、三角形的認識。

2、能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3、喜歡參加數學活動,在遊戲中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

1、方形、圓形、三角形卡片一張。

2、三種形狀的圖形(與幼兒人數相同),地上畫有三個形狀。

活動過程:

(一)複習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徵。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小二班來了幾位圖形朋友,大家認識他們嗎?能說出它們長什麼樣嗎?老師依次出示三個圖形朋友,讓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和主要特徵,並向客人問好,歡迎它們的到來。

(評析:談話匯入,引入主題。用小班幼兒喜歡的小客人引入主題,不僅給幼兒創設了一個思考的空間,同時也激發了幼兒的興趣。)

(二)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1、為圖形朋友找家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圖形朋友的家在哪裡呢?,我們一起來幫它們找找。我們先來告訴圓形朋友:“圓形朋友送到圓形的家”。讓幼兒練習這句話。還有兩個圖形朋友請小朋友來幫幫忙。

(評析:通過集體遊戲《圖形找家》,讓幼兒積極為圖形朋友找到相應的家,加深對幾何圖形的理解,同時讓幼兒學說一句話:“圓形朋友我送你回家的”,讓幼兒在參加感興趣的數學活動的同時也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為圖形孩子找家

(1)師:圖形朋友都回家了,可是它們發現它們的寶寶不見了,我們來幫它們找找看,然後把它們送回家。“找呀找呀找呀找,圖形寶寶在哪裡?”

(2)師:找到了,原來躲在小朋友的椅子底下。我們來看看是誰?它們是什麼形狀?它們應該是誰的孩子呢?請小朋友象剛才送圖形媽媽回家時一樣說一句好聽的話告訴它們再把它們送回家。

(3)幼兒送圖形孩子回家,老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一句話。

(評析:從集體教學到個別教學,用層層遞進的方法讓幼兒表現自我,瞭解他們的掌握情況。充分體現了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讓每個孩子都有表達表現的機會。)

3、驗證:圖形孩子找到自己的家了嗎?

(1)集體驗證:我們一起來看看圓形媽媽的家是不是都住著圓形寶寶?如發現有不同的形狀讓幼兒一起觀察並糾正。

(2)個別驗證:三角形媽媽的家請一個朋友去檢查;正方形媽媽的家請另一個朋友去檢查。

(評析:通過三個不同的驗證方法,讓幼兒進一步加深了對三種幾何圖形特徵的認識。)

(三)遊戲:圖形排隊。

(1)師:圖形媽媽說,請小二班的小朋友也來做它們的孩子。那你們喜歡做什麼形狀的孩子呢?請小朋友自己來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形狀拿在手裡。

(2)請圖形寶寶按媽媽的口令回到相應的.家。

(評析:孩子在能力、水平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在設計上採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幼兒自己來扮圖形娃娃來找到相應圖形的家,這個環節,既幫助幼兒複習了圖形的認識,也讓老師瞭解了班中幼兒所存在的差異,讓一些能力水平較弱的幼兒在大家的觀察發現,反覆糾正中獲得提高與認識。更激發了幼兒認圖形的興趣,整個活動幼兒基本上都能找對相應圖形的家。)

四、排好隊,邊聽《火車嘟嘟》的音樂,邊排好隊到外面去郊遊。引導幼兒按三種圖形標記排隊,排成小火車,聽著《火車嘟嘟》的音樂去郊遊。

(評析:讓幼兒排好隊在音樂的伴奏下,在遊戲情境中結束。)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和操作活動,正確感知並分辨“裡,外”。

2、鞏固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

3、願意閱讀畫面上的'方位詞。

活動準備

籃子一個,玩具動物若干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認識裡外,感知5以內的數量。

出示一籃子玩具動物,引導幼兒觀察動物在哪裡?說說:這兒有什麼?小貓在哪裡?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多少隻小動物?邊數邊將小動物拿到桌上,接著再看一看說臆說:小動物現在在哪裡?讓幼兒感知裡外。最後送小動物回家,帶領幼兒邊送邊說:一隻小動物回家了,二隻小動物回家了,……當小貓全部送回家後,再讓幼兒說一說,小動物在哪裡?

2、操作活動分辨裡外,進一步感知5以內的數量。

(1)認識裡外。請小朋友看圖說說: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哪裡?認一認漢字:裡外。

(2)觀察籃子裡面和外面的實物,請你給籃子外面的東西塗上你喜歡的顏色。

(3)看圖說說:小動物在哪裡?請你勾出在裡面的小動物。

3、評價活動。

請個別幼兒上來講述自己的活動材料,教師和幼兒進行簡單地評價,並帶領幼兒讀一讀畫面上的漢字。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幼兒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實物,並能說出總數。

2.能力目標:幼兒能按指定的數目(5以內)取出相應數量的物體。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幼兒學習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實物,並能說出總數。

活動難點:

幼兒能按指定的數目(5以內)取出相應數量的物體。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已經初步掌握4以內的點數。

物質準備:動物PPT圖片、兔子玩偶一個、兔子掛圖5個、胡蘿蔔玩具若干個、雪花片若干、籃子每組一個、一元錢卡片。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好,想和楊老師一起變魔術的小朋友請把小手拿出來。”

幼:“我想變魔術。”

師:“一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變成毛毛蟲呀,爬呀爬呀爬;

兩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我們用手指變了什麼小動物呀?”

幼:“有毛毛蟲,兔子,小貓,小狗,小鳥。”

小結:匯入環節我採用了兒歌《手指頭變魔術》的匯入方式。兒歌手指謠是幼兒非常喜歡的,這樣能很好的激發幼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且手指謠《手指頭變魔術》的內容與點數密切相關,能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學習5以內的點數。同時也有機的把語言領域和數學領域整合起來,幫助幼兒的語言得到發展。

二、數數小動物遊戲,複習點數的方法。

師:“今天楊老師帶小朋友去動物園玩,小朋友想去嗎?”

幼:“想去!”

師:“動物園裡有哪些動物呢?”

幼:“有獅子,老虎,長頸鹿,熊貓等”

師:“小朋友說的很好,現在老師來變,小朋友來猜?一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變成什麼?請小朋友數一數有幾個呢?”

幼:“毛毛蟲,有一個;小兔子,有兩個…”

師:“你怎麼數的呢?”

幼:“小動物出來一個,我數一個;我從這邊開始一個一個數的;小動物出來完了,我用手指一個一個挨著數的…”

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我們可以用我們的手指從一邊開始一個一個的點數,這樣就數出來了。”

小結: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小班幼兒適合情景教學。情景教學不僅可以很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而且還有助於幼兒理解學習。因此我創設去動物園遊玩這個大的`情景,讓幼兒從開始到結束都置身在情境中,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數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掌握方法解決問題。新的觀念和正規化告訴我們,數學活動是發現-探索-結論的過程。我們更應該順應孩子,把主動權還給孩子。老師在活動中應該給幼兒提供主動學習探索的機會,多提問,發散幼兒的思維。

三、小兔子吃蘿蔔、吃串串游戲,在有趣的遊戲情境中幼兒運用正確的點

數方法進行點數。

1.小兔子吃蘿蔔

師:“兩根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變成小白兔呀,跳呀跳呀跳。

老師變出來一個什麼小動物呀?

幼:“小兔子!”

師:“小兔子肚子餓了,誰知道小兔子喜歡吃什麼?”

幼:“青草,蘿蔔,蔬菜等”

師:“老師準備了一些胡蘿蔔,想請小朋友來喂小兔子吃。請小朋友數一數一共有幾隻小兔子?它們是什麼顏色的?”

幼:“1、2、3、4、5,五隻。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白色。”

師:“每隻小兔子最多吃5個胡蘿蔔,你喜歡哪隻小兔子就喂誰?你餵了幾個胡蘿蔔呀?”

幼:“我喜歡黃色兔子,餵了2個胡蘿蔔;我喜歡紅色兔子,我餵了5個…”

2.吃串串活動,引導幼兒邊穿串串邊點數。

師:“小朋友們,我們玩累了,來吃點串串吧。這些雪花片就是好吃的串串,我們一起來穿。請小朋友把食指伸出來,這就是我們的串串棒。自己想吃多少,穿多少。數一數自己穿了多少塊,一塊一元錢,看看自己用了多少錢?記得把錢給老闆咯。”

幼:“我穿了一塊,用了一元錢;我穿了5塊,用了5元錢…”

小結:《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喂小兔子吃東西和吃串串這兩個遊戲環節讓幼兒更好地做中學。遊戲是幼兒活動的重要途徑,“富教育於遊戲之中”是《綱要》的重要教育理念,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活動反思:

首先第一環節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語言領域、社會領域有機整合在一起,如設計了兒歌匯入,因為兒歌《手指頭變魔術》不僅有助於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還能有效地幫助幼兒學習點數。

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主要用了以下教學方法進行,並獲得了較好的活動效果。第二節環和第三環節我用情景創設法和遊戲法: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選擇了情景教學法。整個活動我創設了動物園遊玩這個大的情景,讓幼兒從開始到結束都置身在情境中,達到寓教於樂的教學效果。活動分為觀看動物---喂小兔子吃東西----吃串串這三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第一個活動我讓幼兒從觀看看動物用PPT動物圖片展示的方法,讓幼兒學習點數5以內的實物,後兩個活動是幼兒遊戲操作環節,幫助幼兒鞏固運用點數知識。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大小,並練習用重疊和並放的方法進行一一對應。

2、能積極動腦筋尋找正確的答案。

活動準備:

瓶蓋兩套:一套為從小到大有蓋的`瓶子4個,另一套為一樣大的有蓋的瓶子4個。

2、杯子和杯蓋若干套。

活動過程:

一、瓶與蓋比多少

1、情景匯入

教師:狗媽媽在家大掃除的時候,找出了許多瓶子和蓋子,你能幫瓶子找到蓋子嗎?

教師:瓶子和蓋子誰多誰少?

2、重疊對應比多少

教師出示一樣大的瓶子和蓋子若干,與幼兒討論。

教師:用什麼辦法知道瓶子和蓋子誰多誰少呢?

引導幼兒將瓶與蓋重疊對應(一個蓋子蓋在一個瓶子上),再說說誰多誰少。

3、並列對應比多少

教師出示從小到大有蓋的瓶子一套,與幼兒討論:用什麼辦法知道瓶子和蓋子誰多誰少呢?

教師:如果不用蓋子蓋瓶子的方法,還有什麼辦法能找出瓶子與蓋子誰多誰少呢?

引導說出並列對應的方法。

二、幫瓶子找蓋子

1、介紹比賽活動

教師請幼兒觀察兩組瓶子(一組為從小到大的三套,另一組為一樣的三套),請6名幼兒分兩組比賽將蓋子蓋在瓶子上。

討論:哪一組快,為什麼?

巡迴比賽。

三、幼兒操作活動。

幫狗媽媽整理東西

看,這裡有許多套杯和瓶蓋,請小朋友們幫它們找到朋友。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手口一致點數,並能按顏色分類。

2.在說說、玩玩中體驗和點點一起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紅黃藍圓點衣服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有一個新朋友要來和我們做遊戲,睜大眼睛仔細看,是誰來了?

師:朋友、朋友:快出來!這個圓圓的像太陽一樣的.是--"黃點點"(嗨!黃點點好!)過渡:告訴你們這個新朋友他的本領可大了,它有什麼大大的本領呢?想知道嗎?它呀!

會變魔術,它變魔術看過嗎?

二、黃點點變魔術--從左往右手口一致點數

1.數量變師:寶貝們我請黃點點來變魔術,看好哦!(點點點,變變變)提問:一個黃點點變成了幾個黃點點?你怎麼知道是三個的?

:從左往右數,一個黃點點變成了三個黃點點。

2.顏色變過渡:黃點點還要繼續變魔術,我們一看吧。

提問:黃點點還會怎麼變?誰來試一試?(幼兒操作) :點點點、變變變,黃點點變成了一個紅點、一個黃點、一個藍點啦。

三、點點找朋友--從上往下手口一致點數

1. 黃點點找朋友。

提問:還有好幾個黃點點也來來我們一起玩,看看,一個有幾個黃點點?(老師操作、引導幼兒手口一致點數):從上往下數,一共來了4個黃點點。

2.紅點點找朋友。

提問:還有幾個紅點點也來了,誰來把他們請出來。(幼兒操作)來了幾個紅點點?(手口一致點數):一共有4個紅點點。

3.藍點點找朋友。

提問:只有藍點點的朋友還沒來,一共需要幾個藍點點,才能和紅點點黃點點一樣多?誰來試一試?(幼兒操作) :我們還需要3個藍點點,就能和黃點點紅點點一樣多,都是四個。(手口一致點數)

三、變成點點做遊戲--嘗試按顏色分類,體驗遊戲的快樂

1.排排隊。

要求:點點們排隊啦,我們怎麼排?(幼兒根據變化及自己身上點點的顏色嘗試排隊,幼兒穿上點點衣,介紹:我是紅/黃/藍點點。)

:紅點點一排,黃點點一排,藍點點一排,同種顏色的點點排在一起。

2.找點點。

要求:咦,天黑啦,點點去哪兒啦,你能找到他們嗎?

3.做遊戲。

要求:跟著螢幕上的點點一起做遊戲。

4.小點點乘火車(離場)。

要求:點點們去找新朋友啦,趕快上火車?你站在哪裡?(幼兒根據畫面變化及自己和同伴身上點點的顏色嘗試排隊)

:原來同種顏色的朋友在一起真開心。

結束語:讓我們也開著火車一起去教室找找一樣顏色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年齡特點中提到:3歲幼兒已形成與生活經驗有關的概念,在操作中逐漸認識了一些事物的屬性。同時很大程度上認識依賴於行動,那些形象鮮明具體生動、能引起強烈情緒的事物才易幫幼兒記住。於是根據小班特點在這個活動中將學習與遊戲相結合,激發小班幼兒學習的自主性。

活動目標:

1、在照料花園遊戲中,感知5以內的數量並能數物對應。

2、有興趣參與遊戲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

3、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4、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重點:感知5以內的數量並能數物對應。

難點:能聽懂遊戲要求參與遊戲,感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以往的數活動中幼兒已經能掌握一一對應的數能力,能感知5內的圓點數量,並在前期主題《春姐姐》活動中對植物、小動物產生了關愛的情感。

環境準備:佈置花園場景:花園13塊,每塊花園有2—5朵花(有紅花、黃花兩色;有小花、大花不同種),小蟲若干個、花瓶若干個;PPT課件;幼兒托盤人手一個、圓點數卡2—5、圖片灑水壺若干;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關注花園場景,與幼兒欣賞PPT引起遊戲興趣。

展示PPT1關鍵提問:

●這是誰?小兔的花園很大,一人選一塊小花園,看看仔細她的花園哦。

●花園裡的花漂亮嗎?花園裡的花都一樣嘛?哪裡不一樣?

第二環節:照顧花園遊戲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

1、澆花,關鍵提問:

●小兔出門了,請你們幫忙給小花澆水好嗎?澆花需要什麼?——展示PPT2

3、插花,關鍵提問:

●小兔謝謝你們照顧花園,送給你們美麗的花裝進花瓶裡帶回家。記住:一人拿一個花瓶裝花。

●花瓶裡可以裝幾朵花?這些花有什麼不同?

——展示PPT9

●驗證:花瓶裡的花裝對了嗎?

天黑了,可以帶著美麗的花回家了,和小兔說再見回家吧。

活動延伸:

讓小朋友回家觀察吃飯時每人一雙筷子,一個碗,一把凳子等等。

活動評析:

活動能從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出發,使幼兒在情景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了幼兒觀察、數數和比較的能力。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