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模板彙總6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模板彙總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模板彙總6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本次活動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資源,以用石頭來做繪畫材料為主,將自然資源引入幼兒園課程當中,體現了課程的生活化。對於生活在石林的孩子來講,石頭雖然不是什麼陌生的事物,但對於在石頭上繪畫,孩子們還是感到新奇。這些石頭甚至成為了孩子們的親密玩伴,通過他們,孩子們瞭解了自然,發現了自然。並從自然中去發現美、創造美。做為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他們正處於創造思維形成的黃金時期,因此,通過孩子感興趣的石頭畫,不失時機的培養孩子的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創造思維以及創造能力,為孩子們成為創造性人才奠定基礎。因此設計本次活動,藉助石頭這一特殊的物件,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為石頭進行繪畫裝飾,讓幼兒體驗接觸自然,獨立創造的快樂,活動內容:石頭畫——奇妙的石頭

活動目標:

1、嘗試在石頭上設計自己喜歡的小魚圖案,並能大膽用色。

2.體驗在石頭上作畫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石林圖片、石頭房圖片、石頭作品、塗好底色的鵝卵石、水彩筆(與幼兒人數相同)溼紙巾

活動過程:

一、由猜謎的遊戲,引起幼兒興趣。

1、敲一敲

師:“今天,我帶了一個好玩的遊戲叫做猜一猜,你們想不想玩呀?”

“請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老師輕輕敲一敲石頭)

2、猜一猜

師:“原來呀,剛才的聲音是石頭髮出來的。”

二、圖片匯入:初步瞭解石頭的作用。

師:老師請小朋友看看有關石頭的圖片。

我們的家鄉有許多石頭,許多大的石頭聚在一起,就形成了石林風景名勝,吸引許多遊客來觀賞,小一點的石頭,可以蓋牢固又漂亮的石頭房,而小小的鵝卵石除了鋪成小路,還可以做什麼呢?

三、石頭變魔法

1、師:“今天石頭寶寶要變魔法,你們想看一看嗎?”

2、出示小魚圖片

師:“老師先問問你們見過小魚嗎?”“在哪裡見過呢?”“你見過的小魚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出示小魚圖片)“那你們看看這是什麼呀?”“他是用什麼製作的?”“原來這就是石頭寶寶變得魔術呀,你們喜歡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變一變吧!”

3、老師示範畫

(首先拿起一塊石頭,想一想你要把她變成什麼樣子小魚。然後用黑色的彩筆給小魚穿上新衣服,嘗試運用不同的線條裝飾小魚的身體。

最後用彩色的筆塗上漂亮的顏色。)

師:“你們看,老師的小魚變好啦,好看嗎?”

“你們想不想自己試一試呢?”

四、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

1、每個小朋友面前有一塊石頭,看一看、想一想它的形狀像什麼,可以變成什麼形狀的小魚?

2、和同伴說說你的石頭可以變成什麼?怎麼變呢?

五、幼兒創作石頭畫,提出繪畫要求

1、用黑色筆在石頭上畫出小魚身上的線條、圖案,彩色筆塗色;

2、保持石頭畫面乾淨;

3、小手髒了用溼紙巾擦。

六、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個別輔導。幫助個別幼兒進行石頭創作,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創作,體驗獨立創造的快樂。提示幼兒注意色彩的搭配,保持畫面乾淨。)

七、石頭小魚大展覽

展示孩子創作的作品,讓小畫家和大家說一說,這是怎麼做出來的,他畫的是什麼?引導孩子互相欣賞。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區域性誇張的方法表現海洋生物幽默、有趣的形象。

2、大膽想象,體驗“區域性誇張”畫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海底背景、三張誇張魚的線描畫、魚鉤、乒乒乓乓手偶、魚竿。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出示手偶,激發興趣。

師:今天來了兩個小客人,是誰呀?這個是乒乒,這個是乓乓,我們和乒乒乓乓打聲招呼吧。

二、感受海洋生物幽默、有趣的形象。

1、師:小朋友們好。今天天氣真好呀,乒乒乓乓要去海邊釣大魚啦。看這是一個神奇的魚鉤,只要被它釣上來的海洋生物身體會發生變化。有的會變大,有的會變小,有的變粗,有的變細。

2、引導幼兒觀察釣上來的動物的變化在什麼地方。

三、引導幼兒說說想釣什麼,想讓它的什麼部位發生變化。

四、幼兒作畫,教師個別觀察指導,重點指導幼兒讓魚的局部發生誇張的變化,並用線描畫的方式進行裝飾。

五、作品評價

你覺得哪個小動物最有趣。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用誇張的手法畫出小朋友穿著爸爸衣服的。

2、用誇張的手法體現出爸爸高大的形象。

3、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4、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爸爸的衣服一件,範畫一張、蠟筆、勾線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課題。(請一名幼兒穿著爸爸的大毛衣進活動室)

XX小朋友今天跟平時有什麼不一樣?(衣服不是他的,很大)

你穿的是誰的衣服?(爸爸)

你們看,爸爸的衣服穿在小朋友身上是怎麼樣?(很大、肥肥的)

為什麼?(爸爸的個子很高,爸爸身體胖胖的)

二、講解示範。

你們想不想穿一穿爸爸的衣服,(想)教室裡沒有爸爸的衣服,我們來畫一件爸爸的大衣服。(示範畫爸爸的大衣服)

我們來穿一穿爸爸的大衣服。(添畫上幼兒的頭、腳)

三、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提醒幼兒要把爸爸的衣服畫的大大的,顯示出爸爸高大的形象。

四、結束。

讓我們穿上爸爸的衣服到外面去。

教學反思:

幼兒的學習是非常情緒化的,與興趣有極大的關係。要使幼兒對學習保持穩定的興趣,所選教材必須新穎,毫無新奇的學習內容會使他們感到厭煩。怎樣使幼兒對美術活動—《好大的爸爸》感興趣,我反覆地思考決定用“我穿爸爸的衣服真滑稽”這一形式來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活動一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謝沐楊小朋友穿上一件大毛衣到活動室,讓幼兒觀察謝沐陽小朋友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看到謝沐陽這一滑稽的樣子,小朋友都很開心地笑了,學習的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孩子們很好奇,很想知道謝沐陽為什麼要穿上這件大毛衣到活動室。在這樣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裡,我對幼兒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謝沐陽小朋友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能接著我的話題馬上回答:“衣服太大了。”“手看不見了。”“肚子也看不見了。”……“對,那沐陽你告訴小朋友你穿的是誰的衣服?”沐陽大聲地說:“是我爸爸的.。”哦,原來是爸爸的毛衣,孩子們恍然大悟。在這一環節裡,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知道同爸爸相比,“爸爸個子很高,自己個子很矮”。在第二個環節裡,我是這樣設計地,請小朋友畫一件爸爸的大毛衣,讓自己穿一穿,感受一下自己穿上爸爸的毛衣的樣子。孩子們的興趣很濃,一個個都很快地描繪出這樣一副畫:爸爸的毛衣大大的,自己的頭會變得很小,手會藏起來看不見,衣服下面只能看見自己的一雙小腳。使幼兒感受到自己穿上爸爸的毛衣真滑稽。

在整個活動中,我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舒適地學習環境,使他們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學會運用誇張的手法來描繪出小朋友穿著爸爸衣服的滑稽形象,體現出爸爸高大的形象。,體現出爸爸高大的形象。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4

活動意圖:湖州是太湖邊上有名的“魚米之鄉”,讓幼兒能夠了解家鄉人們是怎樣生活的?漁民伯伯是如何捕魚的?新鮮的魚兒是從何而來的?而且,平時在學校期間,我發現幼兒也很喜歡飼養一些小魚等水生動物,我根據幼兒的興趣,設計了這個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橫線、豎線交叉形成的效果,能大膽編制自己喜歡的,注意線與線之間的疏密;

2、能繪畫出幾種基本的狀圖形;

活動準備:

自制圖片宣紙毛筆顏料

活動過程:

一、教師做小魚遊動作,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配樂)

二、出示圖畫

1、師:從前有個捕魚人,他非常厲害,他捕了好多好多的魚。看!(出示圖片)他為什麼他能抓到這麼多的魚呢?(捕魚人用抓魚)這些魚能不能從裡跑出來?為什麼?他的怎麼織的?怎麼樣的?(觀察的特點,認識橫豎線交叉的編織方法)為什麼能牢牢住魚不會跑掉呢?(注意觀察眼的疏密)

2、師:小朋友你們仔細看看這張圖上,有沒有發現魚是不是都被抓到了?(一條魚跑得出來,說明編織時注意控制眼大小)

3、教師補畫三、顏色匹配

四、創編魚

1、師:除了這樣的編織方法編,還可以怎麼編?你還見過其他的嗎?是怎麼樣的?

2、嘗試讓若干幼兒講述、表現創編的魚

3、幼兒操作練習編師:現在請你們也做一個小小捕魚能手,去編織一張和別人不同的魚,看誰捕的最多最能幹!出發!

五、活動

1、展示幼兒作品師:捕魚人都很累了,我們現在來休息一下!看看今天是不是大豐收?有沒有都住魚呢?(觀察幼兒編織的有沒有注意疏密和顏色,最主要肯定不同編織方法的)你覺得誰的編織的最好?

2、戲結束活動師:今天我們也大豐收了,抓了這麼多的魚,我們拿回去吃魚大餐吧"!好嗎?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知道鯨魚的特徵以及它的習性。

2、學會用撕彩紙,揉彩紙,製作出鯨魚。

活動準備 報紙,A4紙,膠水

活動過程

[匯入]

1. 用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鯨魚。

- 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我在海里生存,我的寶寶要吃母乳長大。 - 我呼氣的時候會噴噴泉,我是誰呢?

[展開]

1、談談鯨魚。.

- 你見過鯨魚嗎?

- 你在哪兒見到的鯨魚?

- 看過鯨魚後你有什麼感受?

2、說說鯨魚的特徵和習性。

- 鯨魚在哪兒生存?

-在水裡生活的鯨魚是動物呢?還是魚呢?

(鯨魚生子,母乳所以它是動物。)

- 鯨魚有多大?

(鯨魚的身子很大,是現存在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身長超過30m,胸鰭長達4m,剛剛出生的

鯨魚寶寶也有7m長的。)

- 所有的鯨魚都是同一種類嗎?

(鯨魚被分為鬚鯨和齒鯨兩大類。有鬚子的鯨魚就是須鯨,有尖銳的牙齒的鯨魚就是齒千相簿圖片素材_千圖網鯨。鬚鯨有兩個鼻孔而齒鯨只有一個。)

- 鯨魚為什麼會噴水呢?

(因為鯨魚呼吸的時候會夾著海水一起呼吸。)

3、製作鯨魚並研究製作材料。

- 如果想要製作出鯨魚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報紙和白紙怎樣製作出鯨魚呢?

4、用報紙和白紙製作鯨魚。

① 把報紙和白紙(A4紙)撕好。

② 按照紙的種類把紙分開。 (報紙和報紙放在一起。)

③ 把紙揉在一起。

④ 用白紙粘在鯨魚的肚子位置上其餘部分用報紙粘上。

⑤ 粘紙的時候不要留出餘白,緊密地粘好。 ⑥ 用報紙表現出黑色的部分。 (鯨魚的背部上)

[結尾]

1、讓孩子們把完成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活動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2、運用貼上的方法制作燈籠,促進雙手的協調配合,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 購買的紅燈籠一個,圓形燈籠(三片紙做的)範樣一個,菱形燈籠(四片紙做的)範樣一個。教室裡

預先拉上繩。

2、 毛錢做的燈籠穗子,固體膠,剪刀。

3、 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 出示實物紅燈籠,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這是什麼?你們在哪兒見過燈籠?都見過什麼養的燈籠?設麼時候掛燈籠?

2、 出示圓形燈籠範樣,幼兒仔細觀察,探索燈籠製作方法。

提問:它們是有什麼紙做的?是用幾片紙做的?是怎麼粘在一起的?

3、 教師邊示範邊提出製作要求。

(1) 製作燈籠的彩色紙可以是三張,也可以是四張、五張等。

(2) 對摺後在彩紙的反面粘上膠,紙片的邊角要對齊、粘牢。

(3) 粘合最後一篇紙時,先把穗子掛線夾在燈籠中間。

4、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 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完成作業後熱心幫助別人。

(2) 幫助能力弱對幼兒掌握對摺、粘連的方法。

5、 把幼兒製作的燈籠掛起來,共同欣賞。

討論:說說哪個燈籠做的好,好在那裡。

6、出示菱形燈籠範樣,引導幼兒探索製作方法,鼓勵幼兒回家嘗試製作。

小百科:燈籠,又稱燈綵,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起源於20xx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