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編10篇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彙編10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幽默詼諧的情緒,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

2、在聽聽、說說、玩玩的過程中理解歌曲內容,逐步學唱歌曲。

3、嘗試用不同的節奏表現歌曲,培養幼兒感知節奏的能力。

活動準備

歌曲音樂、歌曲內容相關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1、傾聽《三隻猴子》音樂

律動小遊戲《各種爺爺》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很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歌是唱誰的?它們發生了什麼事?有幾隻猴子?三隻猴子在幹嘛?(三隻猴子在床上跳)後來怎麼了?(有一隻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媽媽怎麼啦?(媽媽急的大聲叫)叫它幹嘛?(趕快下來別再跳)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幫助幼兒清楚歌曲內容。幼兒每說一個內容,教師就唱出這部分歌詞,直到播放的內容全部用圖片表示出來。我們給這首歌取一個名字叫什麼?(三隻猴子)

二、節奏遊戲,感知歌曲。

談話:歌曲中是三隻猴子,那請你用自己的手指變出3只猴子吧

1、播放音樂一遍,引導幼兒用自己的三根手指頭代表三隻猴子,在自己的腿上模擬猴子按節奏跳,邊唱邊做動作。

2、這首歌曲中小猴子是在哪裡跳?(床上)那小朋友平時在床上跳嗎?(幼兒自由回答引導幼兒說出蹦蹦床上跳)在床上跳很危險,如果我們想玩的開心又安全就在那裡跳?(蹦蹦床)今天你們都想去蹦蹦床上跳是嗎?那老師現在就帶你去(出示蹦蹦床樂園圖)

4、你看,一個蹦蹦床有幾隻猴子(1只)看到一個小猴子我們就跳一下表示蹦一下床,幼兒跟音樂跳,

5、現在我們換個玩法,3個好朋友手拉手,聽音樂跳

6、現在呀要給小朋友出難題了,那一隻小猴子跳一下,現在要換種跳法,我想在第三個蹦蹦床裡面住2只猴子,一隻猴子跳一下,兩隻猴子跳幾下(2下)幼兒跟音樂跳。

7、換不同顏色蹦蹦床樂園,讓幼兒幫猴子去玩一玩,請2名幼兒自由發揮擺出不一樣的圖譜,並讓他表演給小猴子看。

8、讓幼兒自由選擇那個顏色的蹦蹦床樂園旁邊站好。請一個顏色的蹦蹦床樂園裡的小朋友跟音樂跳,另一組當觀眾給他們打節奏,然後交換當觀眾打節奏(分組跳)

9、讓幼兒跟音樂用手指表演三隻猴子

三﹑聽歌曲的第四段,並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提問:孩子們,最後這三隻猴子都到哪裡去了呢?(醫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播放PPT)為什麼小猴子都有去了醫院了?(是頭上摔包了)那你想對小猴子說什麼(以後你別在床上跳了)對了,我相信小猴子聽了你們的話,再也不會在床上亂蹦亂跳了,在床上亂蹦亂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如果你想玩跳跳床的遊戲可以讓爸爸媽媽帶你去,也可以像我們今天這樣跟著音樂有節奏的跳。安全了我們才會開心。小朋友們你們還想玩嗎?好,那我們一起到教室外面玩一玩吧,邊跳邊帶幼兒離場。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挪威舞曲》的曲調,探索用小鴨子走路、游泳及風雨來臨快速尋找躲藏的地方,雨後遊戲的動作表現音樂的情趣,初步感知舞曲的曲式和音樂韻味。

2、在圖片和語言表述的幫助下創編相應的動作。

3、初步體驗參與探索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4幅:鴨子走路、游泳、躲雨、洗澡、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聽這首音樂叫什麼名字?它有幾段?三段一樣嗎?”欣賞樂曲《趕花會》。

二、共同傾聽音樂,想象音樂表現的內容。

1、師:“今天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一首同樣是三段的音樂,我們來聽一聽這首音樂怎麼樣?”

2、再次傾聽音樂,探索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師:“這首樂曲講了關於小鴨子的故事,那麼講了小鴨子的哪些事情呢我們再來聽一聽。”(幼兒說出什麼請他自己選圖片)

三、分段感受樂曲的性質,並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的內容。

1、師:“你覺得哪一段是小鴨子在走路?為什麼?你覺得這段音樂的節奏是怎麼樣的?(聽音樂)(斷頓緩慢、優美、柔和、溫柔、輕快)“那我們一起來聽著音樂學學小鴨子走路。”

2、師:“聽發生了什麼事情?”(欣賞第二段音樂)“小鴨子看見風雨來了心裡怎麼樣?表情怎麼樣?那你覺得這段音樂怎麼樣?”(很快、強烈、緊張)“我們一起來學小鴨子躲雨,東躲躲西躲躲,瞧這隻小鴨子躲的真隱蔽動作真美。”

3、師:“聽又發生了什麼事情?”(欣賞第三段)太陽出來了,小鴨子的心情怎麼樣?那這段音樂的節奏是怎麼樣?“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來把小鴨子游泳、做遊戲的動作表現出來。最後擺個造型。”

4、完整欣賞,感受ABA的曲式結構。

師:“剛才聽了這首音樂有幾段?那麼每段一樣嗎?我們再來完整聽一聽。

四、 完整表現音樂。

師:“下面我們一起聽著音樂來完整的把小鴨子走路出門玩,然後風雨來了躲雨,太陽出來游泳作遊戲表演出來,最後結束要擺個漂亮的造型。(1-2遍變換造型)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用肢體語言感受活潑歡快的音樂。

2、瞭解集體遊戲方法,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感受音樂的節奏、結構;在音樂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輪流的合作方法。

活動準備:

1、旅行舞音樂:《庫乞乞》mp3、導遊旗三面分別寫上數字“3”、“4”、“5”;大紙一張、記號筆一支;海邊遊玩和登山的照片。

2、幼兒14人,小椅子圍成半圓形。

活動過程:

1、說說快樂的旅行。

教師:“老師最喜歡出去旅遊了!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到過哪裡旅遊?那裡有些什麼好玩的地方?”

2、初步感受音樂,大家一起快樂地“庫乞乞”。

今天老師邀請你們參加我的音樂旅行團,旅行的時候有首動聽的曲子,仔 細聽——播放音樂《庫乞乞》——

教師:“你覺得什麼地方特別好玩呀?曲子裡有一種很特別的聲音,誰來學一學?”

請幼兒再次欣賞音樂引導幼兒注意裡面的“︱庫0︱庫0︱庫 乞︱乞-︱”,並帶著孩子一起念音樂裡的這個部分。

教師:“猜猜看,什麼是庫乞乞?”

教師:“旅行中玩得最開心的時候就會說︱庫0︱庫0︱庫 乞︱乞-︱”。

教師:你覺得旅遊的時候什麼事情讓你感到最開心!

引導幼兒交流、分享或者想象自己旅行時候的快樂時刻,重點引導幼兒交流在海邊遊玩、和爬山登上山頂時的快樂。

教師:“海邊遊玩真開心,就讓我們一起到海邊做三件快樂的事,最開心的時候我們就一起說︱庫0︱庫0︱庫 乞︱乞-︱”。(具體的事情從孩子們的交流中來,如“玩水”、“堆沙”、“游泳”等,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大膽、快樂地表現。)

教師:“登山時,登得越高,看得越遠!登上山頂望一望,你看到了什麼?”(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圖片引導幼兒想象投入到登高望遠的情境中。)

教師:“登上山頂,看到美麗的景色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刻,讓我們大聲地說︱庫0︱庫0︱庫 乞︱乞-︱”。

3、通過圖譜和律動進一步感受音樂。

教師:現在就讓我們跟著音樂去旅行吧!先去海邊走一走,爬上高高的山,登上山頂啦!(播放音樂,教師隨著音樂繪圖譜。)

教師:“發現了嗎?音樂到哪裡我們開始上山?”(播放音樂,教師指圖譜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結構)。

教師:“一共要爬幾次才到山頂?”

引導幼兒坐著,用自己的兩隻手指當兩條腿,平放的膝蓋想象成海邊的平地,身體想象成高山,並找找山腳、山腰、山頂等位置。

層次1:教師和幼兒一起聽著音樂律動——A段“海邊走走”、B段“登山”、C段“庫乞乞”。

層次2:教師指圖譜,幼兒律動。

層次3:個別幼兒指圖譜,教師和幼兒律動。

層次4:請幼兒站起身大膽創編A、B兩段的動作,教師幫助幼兒配合音樂優化動作。

4、合作遊戲“快樂的旅行團”。

教師出示“導遊旗”。

教師:“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音樂旅行團,我是你們的導遊,今天我們遊覽的地點是海邊和高山,我們一起手拉手出發吧——”

層次1:教師當導遊領著孩子們一齊手拉手遊戲。

層次2:把導遊旗遞給個別幼兒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旗子上的數字找到相應的遊客人數組團;出示另外兩面導遊旗引導幼兒分別組團,在音樂聲中三個旅遊團一同出發。

層次3:教師提出問題——大家都想做導遊怎麼辦?引導幼兒用輪流的方法合作遊戲,並且明確在音樂進行到“庫乞乞”的時候進行輪換。三個旅遊團在音樂聲中游戲並輪換導遊的角色。

5、提出新的旅行點,延伸活動內容,幼兒聽音樂往外走。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學唱歌曲,初步學習區域性默唱。

2、 提高歌唱教學中善於提問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3、 喜歡歌唱活動。

4、 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雞和蛋”。

5、 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圖譜、部分卵生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提問匯入。

師:你們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二、 欣賞與感受。

1、 完整感受(兩遍左右)。

①、第一遍範唱(鋼琴給一個音):今天,老師就要來唱一首“雞和蛋”的歌。

②、第二遍範唱(鋼琴單手):要求一邊想怎樣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雞。

2、 遊戲感受(三遍左右)。

①、當老師唱到“小雞”的歌詞時候,做相應的小雞肢體的動作,其餘不用做(部分孩子)

②、唱到“蛋”的歌詞時,做相應蛋的動作,其餘不用做(全部幼兒)

③、幼兒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表現“小雞”,一部分表現“蛋”。

三、 學唱歌曲

1、 看圖譜驗證,填充圖譜,完整演唱。

2、 學習區域性默唱。(用手指按住嘴脣的圖示表示,遮擋相應的區域性圖譜)

3、 圖譜退位,演唱歌曲。

四、拓展練習

仿編歌曲,用其他動物代替雞。

小百科: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音樂活動是幼兒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的音樂教育的基本目標是能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出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本次活動符合新主題的開展,培養幼兒喜愛唱歌的情趣。

活動共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欣賞感受歌曲;第二環節,幼兒演唱歌曲;第三環節,幼兒根據音樂學習舞蹈。

活動目標:

1.在欣賞和感受歌曲的基礎上,能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喜歡錶演唱,能主動地邊唱邊表演。

活動準備:音樂

活動過程:

一、欣賞、感受歌曲:

欣賞音樂,回憶歌曲內容。

1.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麼?歌曲裡唱了些什麼?

教師請幼兒跟著音樂玩開碰碰船的遊戲。

2.你會開碰碰船嗎?請大家聽著音樂一起玩開碰碰船的遊戲,會唱《快樂碰碰船》這首歌的小朋友可以跟著音樂一起唱歌。

二、愉快地演唱歌曲:

1.教師請幼兒跟著音樂唱歌。

2.在唱這首歌曲的時候,你心裡想到了些什麼事情?

3.你覺得這首歌曲中哪一句歌詞最好玩,哪一句最好聽?

三、學習舞蹈

1.我也喜歡開碰碰船,小朋友,你們想看我開碰碰船嗎?

2.教師鼓勵幼兒用舞蹈動作表現開碰碰船的快樂。

3.還有誰也喜歡開碰碰船?讓我們一起來玩碰碰船的遊戲,好嗎?

師生分享交流舞蹈開碰碰船的各個動作不同的表現效果。

4.剛才,我們是怎樣開碰碰船的?你最喜歡哪個舞蹈動作?教師根據幼兒最喜歡的幾個舞蹈動作,組織幼兒進行集體模仿練習。幼兒自由結伴,跟著音樂邊唱歌邊表演動作。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感受不同節奏的小雞叫聲,在遊戲中感應小節末拍節奏。

2.能用(輕、慢)和洪亮的聲音表現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緒。

活動準備:

1.母雞孵蛋的音樂,雞蛋三個,三種不同形象小雞的圖片

(棒棒雞、打嗝雞、害羞雞)。筆。

2.鈴鼓、絲巾每個小朋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熟悉歌曲《母雞孵蛋》歌曲旋律

師:今天母雞要孵蛋了,我們來聽聽母雞孵了幾個蛋?

教師《母雞叫咯咯》音樂律動進場。

師:母雞孵了幾個蛋?

二、認識三個不同特徵的小雞寶寶,並能模仿各種形式小雞的叫聲。

師:你們看看母雞的蛋都一樣嗎?

1.棒棒的小雞——感受1/4小雞的叫聲,能用洪亮、有力的聲音表現自信。

(1)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雞?為什麼?

(2)傾聽棒棒小雞的叫聲,教師用簡單圖示表示,幼兒模仿。

(3)鼓勵幼兒唱出有力的聲音。

(4)想象自己是身體很棒的小雞並演唱。

2.打嗝的小雞——感應小節末拍節奏。

師:這隻雞喜歡打嗝,它的名字叫打嗝雞。

(1)聽出打嗝小雞在小節末拍打嗝的規律,教師用筆畫出打嗝雞的叫聲。

(2)幼兒學會在結尾處做打嗝動作。

(3)唱歌時對著別人打嗝禮貌嗎?怎樣能讓別人聽不到打嗝的聲音?

(4)練習唱準小節末拍的休止符。

3.害羞的小雞——用輕、慢的聲音進行表現害羞。

師:他是什麼樣子的?聽聽害羞雞唱歌是什麼樣子的?

(1)用拖小尾巴的圖示表示害羞雞的慢。

(2)師:害羞雞在介紹自己的時候是這麼樣的?他的聲音呢?

(3)學習害羞雞唱歌

4.集體歌唱,模仿三種小雞的叫聲。

師:這三隻小雞的叫聲合起來是一首好聽的歌呢,名字叫《母雞孵蛋》。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三、介紹鈴鼓和絲巾的特點,用鈴鼓和絲巾表現各種特徵的小雞叫聲。

1.師:你們覺得絲巾可以用來表示什麼小雞?鈴鼓呢?

什麼樣的聲音可以給棒棒雞伴奏?

怎樣給打嗝雞伴奏?到了打嗝的地方可以怎麼辦?

怎樣給害羞雞伴奏?

2.藉助樂器、道具表現歌曲《母雞孵蛋》。

四、拓展經驗

出示雙胞胎小雞

師:雞媽媽除了孵出了那三隻小雞,還孵出了這對雙胞胎小雞。聽聽他們的叫聲是什麼樣的?

師範唱雙胞胎小雞的叫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識方位並隨音樂的節奏合拍地做相應的動作。

2、樂意與同伴合作探索與遊戲,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快樂。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圖譜、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幼兒隨音樂進教室。

二、引導幼兒學會看圖並進行遊戲。

(一)師:小紅和小蘭也想和我們做遊戲,大家來看看,他們在圈上玩的是什麼樣的遊戲?(出示圖1)師帶領幼兒逐一觀察圖譜並做動作。

請幼兒起立找到自己的朋友,跟著音樂玩一次。

(二)遊戲一:相同方向轉圈。(圖2)1、師:

1、我們來看看小紅小蘭帶來了什麼樣的遊戲。

2、他們在玩什麼樣的遊戲?怎麼站的?他們的方向呢?

2、請幼兒扮演小紅小蘭站在內圈、外圈上。

3、跟著音樂前四句玩一玩(重點是在走的時候要走到下一個點,避免有的'小朋友丟了朋友。)

4、出示(圖3、4、5、6)交待玩法。

5、請幼兒和著完整的音樂做遊戲。

(三)遊戲二:"剪刀、石頭、布"

1、師:小紅小蘭想讓遊戲更好玩,來看看怎麼玩的。(出示圖7貼在圖6上)

2、在歌曲的那一部分玩的"剪刀、石頭、布"?

3、教師和幼兒玩"剪刀、石頭、布",問:輸的怎麼懲罰?打平手怎麼辦?

4、請幼兒和著音樂玩遊戲,在音樂最後一句提醒幼兒玩"剪刀、石頭、布"的遊戲。

(四)遊戲三:相反方向轉圈找朋友。

1、師:小紅小蘭想讓遊戲更有趣,我們看看怎麼玩?(把圖8貼在圖2上)

2、師:有什麼變化?誰變了?

3、請幼兒和著音樂玩相反方向轉圈的遊戲。

三、延伸:變換走的動作遊戲

1、師:誰能走的更有趣、更好玩呢?請幼兒模仿有趣的走法。

2、請幼兒站在圈上和著音樂玩有趣的走的遊戲。

3、師:你們還有這麼多有趣的走法,我們到外面去玩一玩好嗎?

活動反思:

在備課前,我就一直構思如何來安排這節課,我班班額過大(77名幼兒,最近常到園的也有70或72名幼兒),對幼兒的分組活動也做了認真的思考,組分多了沒人管理(一個老師、兩個保育員),最終把每個遊戲活動時分成三個組來完成。

在 “自由玩圈”活動中,當老師讓幼兒自己想出圈的玩法時,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每個幼兒都能拿著圈玩,有幾個幼兒表現特別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轉、地上滾,老師請出玩法好的幼兒玩給大家看時,別的幼兒都積極地跟著做,活動中老師說的不多,幼兒能自主練習,每個幼兒都能玩起來。

在 “小球鑽圈”活動中,老師分組示範動作後讓幼兒自己嘗試,幼兒躍躍欲試, 第一次滾球的時候,老有幼兒滾不到圈裡,老師讓他們多看(看別的小朋友滾)多練,經過嘗試後最終能把小球滾進地上的圈裡,開始距離要遠些,看到幼兒能滾進的不多,及時縮短距離後效果好很多。這個活動中,幼兒參與意識強,看到自己能把球滾進圈裡時都很激動,都期盼能再滾一次。

“過小河”時,老師在講雙腳跳的要領時,幼兒在原地就跟著做,都能雙腳多前一個圈跳進後一個圈,只有少數幼兒能連續跳,幾個年齡小、個子矮小的幼兒跳時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摔在地上,經過老師再次提醒方法以及同伴鼓勵後,能堅持跳完,還有幾個幼兒膽小不敢雙腳跳,在老師的鼓勵幫助下也敢跳了。

“開火車”時,幼兒一個接一個做得非常好,用腳尖走比較平穩,用腳跟走時好些幼兒走不了幾步就掌握不了平衡,這時我縮短了腳跟走的時間,幼兒就走得很好了。

這次活動設計方案時幼兒我沒把人數問題考慮周全,分成三個組活動,幼兒的等待時間都很長,後面沒玩的幼兒玩的興致受到一定的影響,有的幼兒開始不能約束自己,經過老師的提醒後方能管住自己。活動前沒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能力,第一次滾小球時,距離遠了,幼兒滾球的準確性差,第一輪幼兒基本都沒把球滾進圈裡。

如果現在讓我再上一次,首先我會考慮到人數的問題,儘可能讓每次活動的人數少一些,把幼兒分成兩部分來上,一部分由一名保育員安排在教室做別的活動,每個遊戲活動前把遊戲規則講清楚,讓幼兒在活動時安全方面有保障。活動前多推敲活動方案的可行性,並對教案進行說課,發現問題及時修改。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注意力集中地欣賞歌曲,知道歌曲名字,初步理解歌曲的內容。

2.引導幼兒去感受和表現音樂力度的強弱,會用自然聲音唱歌。

3.大膽運用肢體表演春雨,感受春雨悄悄下的意境和種子發芽的喜悅。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1、歌曲《春雨沙沙》

2、音訊:下雨聲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初步理解歌曲內容,發聲練習

1.教師播放音訊:下雨聲師:春天來了,小朋友聽,沙沙沙,沙沙沙。

2.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讀一遍歌曲。

師:種子說了什麼?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種子說話吧

二、欣賞歌曲師:請小朋友仔細聽聽春雨和種子唱的歌有什麼不同?

1.播放歌曲《春雨沙沙》

師:春雨是怎麼歌唱的,種子是怎麼歌唱?

師小結:春雨落下來是細細的,輕輕的、柔柔的;小種子很著急,很調皮,唱的歌是快樂的。

2.完整欣賞音樂

(1)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

(2)我們怎麼樣把歌曲唱得好聽?

師小結:這首歌曲就像春雨帶給我們的感覺一樣,甜甜的,我們唱的時候也要用甜美的、溫柔的聲音來唱。

(三)學唱歌曲

1.教師示範唱歌

2.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邏輯提問法師:例:種子在幹嘛?

幼:種子在說話(幼兒根據理解回答)

(2)填充提問法師:"春雨"幼:"沙沙沙"

3.兒童學唱

(1)分句學唱

(2)整體學唱

4.複習歌詞(全體唱、分組唱等形式複習)

5.創造性歌唱活動

6.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春雨沙沙》是一首活潑、歡快,富有動感的歌曲。歌曲節奏較簡單,歌詞結構工整,語言具有韻律感,適合中班幼兒學習。這首歌曲主要是讓幼兒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能較清楚的演唱歌曲。兒童的歌唱與說話一樣自然,具有遊戲性的兒童歌曲,是幼兒音樂教育的最好素材。音樂教育對兒童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音樂能增進幼兒認知、身體和社會性方面的發展。激勵和培養兒童的音樂悟性和想像力比關注兒童音樂天賦的成長更為重要。

小百科:春天,又稱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個季節,指立春至立夏期間,含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是萬物復甦的季節。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9

目標:

1.能跟隨伴奏表演戲曲或有戲曲風格的歌曲,感受戲曲曲調的特點。

2.豐富對中國戲曲文化的認識。

3.知道尋找空處進行動作表演,動作的幅度不影響周圍的同伴。

準備:

1.邀請有戲曲表演特長或對戲曲表演感興趣的家長志願者來園,參與音樂區戲曲表演的指導。

2.選擇幼兒在集體活動中學習過的戲曲表演視訊資料,如京歌《戲說臉譜》《龜兔賽跑》《大吊車》、豫劇《鋤草》等,新增到音樂區ppt節目選單中,便於幼兒自主播放。

3.提供扇子、面具、手絹等表演道具,如有條件可提供戲曲表演的服裝。

玩法說明:

幼兒自行播放想要表演的戲曲視訊,選擇道具及服裝,在家長志願者的指導下,嘗試跟隨伴奏進行戲曲表演。

指導要點:

1.教師要提前與家長志願者溝通,讓家長志願者瞭解大班幼兒在戲曲表演方面的學習內容及其學習特點,以便在指導時提高幼兒對戲曲表演的興趣,豐富幼兒戲曲表演的經驗。

2.家長志願者可根據幼兒的表演情況進行適當的示範,引導幼兒表現出戲曲拖長腔的特點,並注意演唱的合樂性。教師要鼓勵幼兒仔細傾聽、認真欣賞、積極模仿。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感知民族樂器琵琶與二胡,瞭解它們的異同(構造、音色、演奏方法)

2、欣賞琵琶、二胡所演奏的樂曲,對民樂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琵琶、二胡各一把,樂器展示架兩個,民樂演奏帶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在學樂器?”(鋼琴是外國人發明的,是西洋樂器,而古箏、二胡可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製作出來的,我們叫它民族樂器)

二、感知民族樂器琵琶與二胡,瞭解它們的構造、音色、演奏方法。

(1)展示琵琶:

1、這是什麼樂器?(它是我們中國的民族樂器——琵琶)

2、琵琶它像什麼?(像半個切開的梨,上面大,下面小)

3、琵琶的聲音是怎麼發出來的?(請幼兒上來摸一摸)

4、介紹琴絃,摸了一下這幾根像細繩一樣的東西就會發出響聲,這是什麼?(它叫琴絃,琵琶有幾根琴絃)

5、琴絃上面是什麼?(琴軸)猜猜琴軸有什麼用?

6、介紹琵琶的音箱(抱琵琶在幼兒耳邊撥琴絃,感知音箱的功能)。

7、老師彈琵琶,讓幼兒感知琵琶的音色。

8、欣賞VCD(演奏家演奏琵琶名曲“高山流水”)

提問:

1、你們覺得叔叔彈得好不好?為什麼會彈得這麼好?

2、這首曲子聽起來有什麼感覺?節奏怎麼樣?好象聽到了什麼?

(2)展示二胡:

1、你們知道它叫什麼樂器?(它也是中國的民族樂器——二胡)

2、它長得什麼樣?和琵琶有什麼一樣,有什麼不一樣?

(也有弦,只有二根;有兩個琴軸;有一琴筒即音箱;有琴弓。)

3、二胡是用琴弓在弦上推、拉演奏曲子的。(請幼兒上來嘗試)

4、欣賞二胡曲“賽馬”,並請幼兒說說二胡的聲音及聽了曲子後的感覺。

小結:琵琶、二胡都是中國的民族樂器,琵琶用指甲彈叫彈撥樂,二胡用弓拉叫拉絃樂,它們的聲音都很優美、動聽,能演奏各種曲子。

三、辨聽琵琶與二胡的音色。

(老師放幾段音樂,幼兒認真傾聽後分辨出是琵琶還是二胡的聲音。並模仿它們的演奏方法。)

四、延伸活動:

中國的民族樂器還有很多,你們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