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彙編9篇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彙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7W 次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彙編9篇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音樂遊戲感受小手在身體上爬的樂趣。

2、聽辨音樂旋律的上行與下行,能合拍的用小手做出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動作。(重難點)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瞭解兒歌的含義。

活動準備:

1、幼兒能熟練說出身體各部分名稱。

2、音樂遊戲《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我是小小魔術師》。

師:你們想當魔術師嗎,那我們一起來變成魔術師吧!

師:你們的小手這麼棒,說說看你們的小手還有哪些本領?

二、遊戲《小手爬一爬》。

1、學習歌曲《小手爬一爬》。

師:老師也有一雙很能幹的小手,我的手寶寶不僅會彈琴、會畫畫、它還會和我的身體做遊戲呢!

師:我們把小手爬一爬的遊戲編成歌曲唱出來吧!(教師帶幼兒邊唱歌曲邊做小手爬的動作)

2、嘗試聽辨音樂旋律的上行與下行。

師:小手向上爬的時候音樂的聲音是越來越高還是越來越低?往下爬的時候音樂聲音是越來越高還是越來越低?

3、體驗交流小手在身體上爬來爬去的樂趣,能準確說出身體各部位名稱。

師:我們的小手還可以爬到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

4、聽辨音樂進行遊戲。

師:現在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玩一個好玩的遊戲,音樂聲音越來越高的時候你的小手要往上爬。音樂聲音越來越低的時候你的小手要往下爬。(遊戲可反覆練習幾遍)

三、遊戲:大樹和毛毛蟲。

1、瞭解的遊戲規則。

師:一條毛毛蟲找一棵大樹做好朋友,毛毛蟲要蹲在大樹的底下,大樹要站得直直的可不能動哦!

2、聽音樂做遊戲《找朋友》,自由選擇角色扮演大樹、毛毛蟲。

師:現在我們聽音樂來找你的好朋友吧!兩個小夥伴商量商量誰當大樹,誰當毛毛蟲。

3、聽音樂進行遊戲《大樹和毛毛蟲》

師:聽到音樂聲音越來越高時毛毛蟲要爬到樹頂上,音樂聲音越來越低時要爬到樹底下。

四、延伸活動。

結束:剛剛我看到小朋友們都想做毛毛蟲,毛毛蟲們,我們的除了能爬到身體上還可以爬到外面的很多地方呢,讓我們到外面去爬一爬吧!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大部分幼兒都能夠積極參與,並在唱唱、聽聽、動動、想想、試試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也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從而達到活動的目標。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正值秋天收穫之際,我班開展了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我愛秋天”:我帶領孩子去大自然觀察秋景:品嚐秋天裡豐收的果實;畫一畫“我眼中的秋天”。孩子們在活動中興致勃勃.知道秋天不僅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更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怎樣讓幼兒把心中對豐收的喜悅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呢?我選擇了幼兒很少接觸的民族樂曲《喜洋洋》。曲中歡快的樂段與抒情的樂段正好能表現出豐收歡慶的景象和秋葉滿天飛舞的美麗。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途徑感受音樂的美。

2.感受、理解音樂的熱烈和柔美,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3.能用身體動作創造性地表現音樂內容,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動畫製作(①擬人化的水果在歡慶豐收;②擬人化的樹葉在翩翩起舞)。

2.情境創設:豐收景象(裝飾各種水果籃、農作物籃、花卉籃)。

3.各種水果、小樹葉頭飾。

4.各種材料的打擊樂用具。

活動過程

一、感受部分

1.師幼隨《摘果子》音樂邊跳邊進入活動室。

①師逐一舉起水果籃、農作物籃、花卉籃,問幼兒:秋姑娘給我們送來了什麼禮物?

②這些都是秋天裡的水果、農作物、花卉,秋天真是豐收的季節。秋姑娘不僅給我們送來了禮物,還帶來了一首慶豐收的樂曲呢。

2.幼兒傾聽音樂《喜洋洋》。

①聽了這首樂曲,你有什麼樣的感覺?(歡快、動聽、想跳舞……老師也有這樣的感覺。)

②仔細聽聽樂曲的前、後有什麼不一樣?

指導策略:鼓勵幼兒聽後輕輕討論,各抒己見,如有意見分歧。則引導幼兒比較傾聽A段音樂與B段音樂在速度、力度、節奏、配樂上的變化.讓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在幼兒討論產生結果後.教師用語言合併手勢稍作小結:先是歡快的音樂(有力度的動作),然後是柔美的音樂(柔軟的水波浪動作),再後來又是歡快的`音樂。

二、理解部分

師: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聽了這麼動聽的樂曲,它們歡快地跳起了舞。(出示靜止的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兩幅分開的畫面。)

1.第一段音樂是誰在跳舞?為什麼?

2.再來聽第二段音樂。想想現在是誰在跳舞呢?為什麼?

3.第一段音樂是水果娃娃在跳歡快的舞,第二段是樹葉娃娃在跳優美的舞。聽,第三段音樂跟哪一段音樂是一樣的,是誰在跳舞?(跟第一段音樂一樣,水果娃娃在跳歡快的舞。)

指導策略:在前兩個提問中。如幼兒回答正確並意見統一.則讓畫面隨音樂節奏動起來;如意見有分岐,教師則引導幼兒先考慮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跳舞時有什麼不一樣.再想想兩段音樂哪一段歡快,更適合誰跳舞:哪一段音樂優美,更像誰在跳舞。

三、表現部分

(一)伴奏

你喜歡這首樂曲嗎?我們一起來為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的舞蹈伴奏好嗎?(出示各種積木、玩具、小桶、小杯、筷子、易拉罐、貝殼等物品。)

1.自取自玩

幼兒選一樣喜歡的東西.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讓它發出好聽的聲音:拿相同東西的幼兒也可以在一起想辦法。

幼兒行為:幼兒通過相互交流、自我嘗試.發現不同的敲擊物能發出不同的聲音,選擇材料的不同部位敲擊,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幼兒在自玩中顯得開心又投入。

2.聽音樂伴奏

①幼兒跟隨音樂自由表現。

幼兒行為:從頭至尾一樣的速度、一樣的力度,沒有起伏變化。

②啟發幼兒思考:如何敲擊才能表現出小樹葉在輕柔飛舞。在敲打小樂器時應該要注意什麼。(讓幼兒先自己嘗試,再邀請個別幼兒示範如何輕柔地敲擊小樂器,並組織幼兒重點演奏這一段。)

幼兒行為:通過老師的引導和自己嘗試,幼兒感受到了不同性質的音樂應有不一樣的表現方法,演奏水平明顯提高。

③完整演奏(師雙手持圓舞板,用語言提示和手勢動作帶動幼兒一起演奏,充分表現樂曲的熱烈和柔美。)

幼兒行為:在老師情緒、體態的感染下,幼兒的演奏很投入.表現在小臉上、眼神裡、肢體動作上,把對樂曲性質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創編動作

師:水果娃娃和樹葉娃娃跳得多開心,你們想不想也來扮成秋天裡的果實,和它們一起歡慶豐收呀?

1.幼兒可演奏,可用頭飾裝扮(提醒幼兒音樂歡快的時候,水果娃娃跳得真開心,音樂柔美的時候,樹葉娃娃在翩翩起舞。)

幼兒行為:個別男孩一直選擇扮做“小小演奏家”,老師留給了他們表現的空間,充分尊重他們的興趣選擇和各自能力。

2.鼓勵幼兒相互交換頭飾繼續表演

幼兒行為:多數幼兒樂意相互交換頭飾,也有個別幼兒一直鍾愛自己一開始扮演的角色.幼兒在盡情的表演中體驗到了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3.教師以秋姑娘的角色介入表演

師:看,老師裝扮成誰了?秋姑娘來和你們一起共慶豐收了。

幼兒行為:幼兒的自由選擇、相互打扮、交換角色以及教師的介入把活動推向高潮.良好的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給幼兒創設了良好的活動氛圍.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中進一步加深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四、結束部分:分享水果

“秋姑娘”與幼兒共同表演後,雙手托起水果籃.把水果作為禮物分發給幼兒共同分享。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引導幼兒用肢體表達刷子特徵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音樂活動的愉悅。

2、在聆聽不同樂曲性質的過程中,提升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刷子、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教師與幼兒共同跳“我愛洗澡”

二、開刷子舞會,幼兒學習用各種動作表現刷子的特徵。

1、出示刷子,引起幼兒的興趣。幼兒玩刷子。

“告訴你們一個好訊息哎,今天我的洗刷刷專賣店開業了,店裡面專門賣各種各樣的刷子,歡迎大家來參觀。”

2、幼兒玩刷子。

3、討論刷子的用途,學習用刷子的動作。

幼兒回答問題並做出動作。

三、通過小鍋刷與雨刷的不同音樂的體驗,幼兒感受音樂節奏的快與慢。

1、教師隨三拍子音樂做小鍋刷轉圈動作。

2、幼兒猜老師表演的是哪一種刷子,並展示動作。

3、幼兒隨音樂來舞蹈。“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轉圈圈。”

4、幼兒嘗試正反轉圈。

5、“小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刷子呢?”“你知道小雨刷是怎麼工作的嗎?”幼兒編雨刷的動作,並集體學習。

6、幼兒隨喜刷刷的音樂表演小雨刷的動作。

7、請個別動作較好的幼兒上來表演。

8、比較不同“這個洗刷刷的音樂跟我們剛才聽的小鍋刷的音樂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四、刷子寶寶找朋友與客人老師一起舞蹈。

“刷子寶寶很能幹,也很願意幫助別人,現在請刷子寶寶去找你的好,朋友,兩個好朋友在一起,互相刷,看哪個刷子寶寶跳得最棒。”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學唱歌曲《小雞和小鴨》。

重點難點:

學唱歌曲《小雞和小鴨》。

活動準備:

《小雞和小鴨》。

2.小雞和小鴨的指偶各一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雞、小鴨的指偶,引起寶寶的興趣

師:今天又兩位小客人來到我們班做客。我們來聽一聽他們是誰?

1.模仿小雞、小鴨的叫聲,請寶寶來聽一聽。

2.出示小雞、小鴨指偶,請寶寶向小動物問好。

二、玩遊戲“誰不見了”。

1.請寶寶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嘰嘰嘰”“嘎嘎嘎”

2.藏起小雞(小鴨),問寶寶睡不見了,引導寶寶學小雞(小鴨)叫,把他請出來。

三、邊念歌詞邊用指偶表演,引導寶寶感知歌曲內容。

四、和寶寶一起邊聽CD邊玩遊戲。

1.帶著寶寶唱歌時,用動作(雙手食指相對——小雞;雙手手心相對,一上一下——小鴨)提示歌詞內容。

2.請寶寶找到好朋友,一個當小雞,一個當小鴨,邊聽CD邊做遊戲。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看圖譜的方法,理解記憶歌詞,並學唱歌曲《三隻小猴》。

2、有初步安全意識,知道不能在床上亂跳。

  活動準備:

1、歌曲的音樂

2、自制歌曲的圖譜

3、歌曲的PPT

  活動過程:

一、匯入:你喜歡什麼小動物?

1、完整聽純音樂三段:

2、再聽,猜猜猴子在幹什麼?

3真的嗎?看看

二、完整欣賞動畫片一遍。

說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三、看圖譜:

1、練習看前奏、間奏

2、重點練習唱“有一隻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

四、完整欣賞動畫片,前三段有影象,第四段無影象,只出現音樂。 聽了第四段,感覺怎麼樣?

五、再出示圖譜,第四段。說說什麼意思?

六、分組演唱歌曲(分成PPT和圖譜兩組)

七、遊戲:好聽的歌曲不僅可以唱,好可以做遊戲。做遊戲的話可以幾個人玩?指導幼兒分角色扮演三隻小猴。體驗遊戲的樂趣。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我們中一班的兩位老師都是電子琴興趣班的老師,都比較愛好音樂,平時在組織幼兒活動時,對孩子音樂方面的感染薰陶比較多,而且,我們中一班有兩名孩子參加了鋼琴興趣小組,有兩名孩子參加了電子琴興趣小組的學習,每當這些彈琴的孩子下課後拿著小獎品回到班上時,總會引來許多同伴羨慕的目光。因此,孩子們普遍的對琴比較感興趣,對五線譜、音符寶寶也略知一二;課餘時間,孩子們也時常圍在鋼琴旁邊,好奇地觀察或用小手彈彈鋼琴,聽鋼琴發出不同的聲音,覺得很有意思,興趣特別濃厚。因此,針對這種現象,我設計了這一節音樂活動:跳譜遊戲,旨在充分調動孩子多種感官的基礎上,讓孩子在聽聽、唱唱、跳跳的遊戲中,培養對音樂的興趣,並習得一些簡單的音樂知識。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能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到快樂,喜歡並樂意參加音樂活動。

2、能力目標:通過聽聽、唱唱、跳跳的遊戲,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培養對音的聽辯能力;

3、知識目標:複習C大調音階中的do、 re、 mi、 fa,初步感知音階中的sol.

活動準備:

1、 鋼琴伴奏《小司機》《小兔和狐狸》

2、 場地佈置: 五線譜圖

3、 黑板(上面貼好圖案)一個

4、 小兔頭飾28個,狐狸頭飾1個,彩色纖維繩兩根。

活動過程:

1、 律動“小司機”入場

師:今天,我們要到音樂王國去玩,讓我們一起開小汽車去吧……

2、 聽力遊戲:小鋼琴唱歌

師:小鋼琴看小朋友這麼精神,它特別高興,想跟你們做個遊戲?好不好?

聽一聽,小鋼琴和你們做了什麼遊戲?用你的耳朵認真地聽!小鋼琴變了一個什麼樣的聲音?

(5 3 5 3 5 5 3 )高、低、輕、重、快、慢

3、節奏小兒歌

師:小朋友們,坐在小椅子上把你的小手藏起來……

咦,你們的小手在哪呀?小手上都有什麼呀?

大拇哥、二拇弟、中山羊、四小弟、小妞妞,去看戲。

師:這是一首小兒歌,你們告訴我,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給小兒歌伴奏呢(節奏和節拍)

師:節奏是怎麼樣子的? ⅹⅹ ⅹ ⅹⅹ ⅹ

節拍是怎麼樣子的?看誰會做?

師生一起隨節奏和節拍念兒歌。

4、音符寶寶做遊戲

①小手會唱歌(配鋼琴伴音);

師:你們的小手真能幹,我們用小手來唱歌吧!

(do、 re、 mi、 fa,) (fa、 mi、re、do,)

小朋友都會唱do、 re、 mi、 fa ,那我們把小手一對,唱什麼呀?

對了,唱sol 。

②誰的聲音高(出示兩根彩色纖維繩)

師:小朋友在唱sol 、 mi 的時候,仔細聽聽,是sol的聲音高,還是mi

的聲音高。老師這裡有兩條線,誰來幫我一下……

上面的線應該是什麼聲音?下面的線代表什麼?我們用小線來唱歌?我

摸哪條線就要唱哪個音!

③小貓眯做遊戲(出示貼好圖案的黑板)

師:小貓眯看小朋友玩得很有趣,它也忍不住想出來玩了,我們一起看看,小貓眯是怎麼唱歌的?

④跳譜遊戲(配鋼琴伴音)

師:小音符遊呀遊,游來游去找媽媽。你們看看,小音符有家沒有?

小音符的家在哪呀?

a 教師示範在五線譜上跳出do、 re、 mi、 fa

b 請6名幼兒在五線譜上跳出do、 re、 mi、 fa (分兩次)

c 教師帶幼兒一起找到五線譜第二線 sol 的家並認唱。

d 小音符編小曲

請幼兒分組在五線譜上隨鋼琴伴音跳出音符寶寶編出的小曲。

5、 複習遊戲“小兔和狐狸”結束活動。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7

音樂活動:春之奏鳴曲

活動目標:

1、感受鈴鼓的不同單音色,學習用各種方法使用鈴鼓。

2、能在老師的提示下,感受樂曲中的不同情緒,嘗試用不同的伴奏方法來表現樂曲。

活動過程:

1、節奏小火車

師用鈴鼓敲打出節奏型,幼兒模仿(一個幼兒模仿一種)。

2、師講故事,引出各種伴奏方法。

有一天,太陽和小鳥玩起了遊戲,太陽跑啊跑XX XX | XX XX |(拍鼓面)。小鳥追呀追 XX | XX | (做飛翔動作)。後來,小雨聽見了,也跑來了 XX XX | XX XX (用手指點鼓)。閃電也來了 (搖鈴鼓)。它們在一起玩得真高興。

3、傳樂器:一個接一個輕輕傳鈴鼓,不發出聲音。

4、師:我們也一起來做遊戲吧。(師繼續講故事,邊講邊一起用樂器演奏)。

有一天,太陽和小鳥玩起了遊戲,太陽跑呀跑,小鳥追呀追,太陽跑呀跑,小雨聽見了,也跑來了。太陽真高興呀,閃電也來了,太陽也很高興,笑著歡迎閃電,小雨的聲音真好聽。太陽聽了真開心,小鳥圍著太陽飛呀飛,太陽樂得笑呵呵。(邊說也貼圖邊示範)

5、師:現在,老師指到什麼,小朋友就用鈴鼓來把它表現出來。

6、師:上次,我們聽了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到音樂裡去找找它們吧。(邊聽音樂邊指圖譜)。聽完後師問:“你從音樂裡找到它們了嗎?”

7、用樂器進行伴奏。(2遍)

8、結束。(找朋友)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譜,學習秧歌的基本步伐和簡單動作。

2.知道秧歌是漢族的一種傳統特色舞蹈,感受秧歌熱鬧、喜悅的舞蹈特性。

3.樂意主動參與學習和表演活動,體驗舞蹈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秧歌舞錄影、音樂資料。

2.秧歌道具手巾花、綢帶等。

3.秧歌舞圖片、十字步圖譜、秧歌動作分解圖譜

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1.展出秧歌舞的圖片,讓幼兒欣賞。

教師:老師帶你們去個非常熱鬧的地方,看看那裡的人們在幹什麼?

2.幼兒自由欣賞圖片,模仿動作。

教師:他們在幹什麼呀?你可以學一學他們的樣子。

(二)欣賞《秧歌舞》,瞭解它是我國漢族的一種傳統特色舞蹈。

1.教師介紹秧歌舞,豐富幼兒知識。

教師:有誰知道這種舞蹈叫什麼名字?你願意學一學他們的樣子嗎?

2.欣賞《秧歌舞》錄影,感受濃郁的民族風情。

教師:老師還帶來了這些叔叔阿姨跳舞的錄影呢,想看嗎?

(三)學習《秧歌舞》

1.回憶錄像內容,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動作。

教師:叔叔阿姨跳得真好啊!你特別喜歡哪一個動作?請你來學一學。

2.瞭解十字步是秧歌舞最基本的步伐,結合圖譜練習。

教師:學習秧歌舞有一個祕訣,(神祕地告訴幼兒)那就是十字步。

3.幼兒選擇動作的分解圖譜,自由模仿跳秧歌舞。

教師:請你選自己喜歡的動作,看著圖譜來學一學秧歌舞。學會了一個動作還可以換另一個學一學。

4.對於能力差的幼兒給予幫助,還可以建議他們看著電腦視訊模仿。

教師:如果你遇到看不懂的,可以問一問其他小朋友或老師,也可以請教一下電腦博士。

(四)自由表演秧歌舞

1.引導幼兒大膽在集體面前表現。

教師:你學會秧歌舞的動作了嗎?誰願意把自己學會的動作和一下?

2.請大膽表現的幼兒當小老師,教大家學習動作。

教師:還有誰也學會了這個動作?你們一起來表演看看。沒學會的小朋友可以跟他們再學一學。

3.配合道具,集體表演秧歌舞。

教師:秧歌舞會開始啦,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舞起來吧!

活動延伸:

遊戲活動:將秧歌舞的稠帶和手絹花投放至表演區,幼兒繼續表演秧歌舞。

創編活動:引導幼兒創編秧歌舞動作,並畫出動作圖譜,模仿。

家園活動:利用絡視訊資源,讓孩子瞭解更多的民族風情。

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 篇9

《咿呀咿呀喲》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辨識音樂中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喲”。

2、主動參與,積極表現,感受節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小貓、小狗、青蛙、小鴨子)、音響、音樂《咿呀咿呀喲》、黑板。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小一班的小朋友,準備好。跟著JoJo老師一起去農場玩遊戲吧,出發。

二、感知音樂

音樂一:

師:“聽一聽,農場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是用什麼好聽的聲音跟我們打招呼的呢?

音樂二:

師:“小動物在用什麼好聽的話和你打招呼?”

幼:我聽到了狗的叫聲、我聽到了貓的叫聲......

出示動物圖片:“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用好聽的聲音和小動物打打招呼吧。”

師:我們可以用咿呀咿呀喲的聲音跟小動物們打招呼!

幼:咿呀咿呀喲.....

師: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喲。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喲。

跟著音樂跟小動物們打聲招呼。

幼:汪汪汪汪汪汪汪,咿呀咿呀喲。喵喵喵喵喵喵喵,咿呀咿呀喲。

音樂三:出示小貓、小狗、小青蛙、小鴨子,模仿動物的叫聲打招呼。

音樂四:動物聲音打招呼

音樂五:孩子聲音打招呼

三、幼兒跟隨音樂創編動作,表現音樂節奏。

《咿呀咿呀喲》可以用我們身體的“頭、肩膀、膝蓋、小屁股、腳來做遊戲。

幼:用我們的肩膀跟著咿呀咿呀喲打聲招呼吧!

音樂六:完整表現音樂。“讓我們一起跟小動物問個好吧。”

四、結束環節:

音樂七:互動遊戲,“我們和好朋友用《咿呀咿呀喲》打個招呼,問個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