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集錦7篇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集錦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集錦7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樹葉的自然美

2、利用樹葉的自然形態製作自己喜歡的玩具

3、提高剪貼製作能力、垃圾分類的能力

活動資源:

1、經驗準備:嘗試較簡單的樹葉製作

2、物質準備:色紙邊角料、剪刀、雙面膠、牙籤、放置落葉的筐、垃圾分類箱

活動與指導:

一、撿落葉,觀察感受樹葉的美。

大家一起到幼兒園的後花園觀察秋天、撿落葉。提醒幼兒要撿各種完整的落葉。

二、整理落葉,發展分類能力。

回到活動室,要求幼兒把自己組的落葉分類,分類的標準由每組幼兒自己商量決定。

三、製作樹葉玩具,發展動手能力。

師:“你們想想看,這些漂亮落葉可以用來做什麼?” (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示範做拖鞋:找一片大一點的厚一點的葉子,在樹葉的前面一點的中間劃一個小口子,然後把靠近葉柄的葉子劃出一圈,把葉柄插到切口處固定。一隻可愛的葉子拖鞋就做好了。教師請一個幼兒穿這隻拖鞋,走一走,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四、教師提創作要求

1.做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2.可以和同伴協作完成;

3.可以利用輔助的材料。

五、幼兒分組製作

教師幫助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作品,讓他們也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醒幼兒注意樹葉的特性,在製作的過程中要小心。

六、展示作品,場地整理

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放置在展覽區,大家自由參觀。

每組幼兒先在組內進行選拔,推薦出一件最佳作品,向大家展示和講解。

最後是場地整理:工具歸位,多餘的材料放回原處,廢物分類放到分類垃圾箱。

延伸活動

1.剩餘的完整葉子放在美工區,為區角活動提供材料。

2.剪下的樹葉、破的樹葉,自由活動的時候拿到後花園進行填埋,為樹木提供養料,使樹木明年長得更好。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主題活動《學本領》開展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們漸漸地對各種小動物產生了興趣,他們學著小動物的叫聲,做著有關於小雞的遊戲……這幾天他們又對飼養角的小烏龜產生了好奇,每天都要去看看他們,伸手摸摸他們,於是在體育鍛煉時,我提議帶小烏龜一起到戶外做遊戲,這下孩子們可高興了,孩子們圍著小烏龜觀察著、討論著,:“老師,小烏龜是不是很膽小,我伸手去摸它,它就把頭縮到殼裡了。”“老師,小烏龜的殼這麼重,摔跤了怎麼爬起來?”“老師,小烏龜吃什麼長大的?”一個個小問題在孩子們的小腦袋裡產生。於是,有關於小烏龜的一系列活動開展起來。

活動目標:

通過孩子自己親身體驗,感受為別人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準備:

背景圖、插入圖片:小蚱蜢、小老鼠、小刺蝟、小白兔、烏龜爺爺

活動設計:

一、引發想象:

1、師帶領幼兒以小動物的身份在草地上游戲。(聽音樂

做小動物的動作)

2、(錄音機發出聲音:誰來幫幫我啊!)

3、師:“哎呀,是誰需要我們的幫助呀?”(和幼兒一起找找,並出示大烏龜)

4、師:“哦!原來是烏龜爺爺摔跤了,它四腳朝天爬不起來,這可怎麼辦?(引導幼兒想辦法)

二、理解故事:

1、師:“看看是誰來幫助烏龜爺爺了?”

(分別出示小蚱蜢、小老鼠、小刺蝟、小白兔)

2、師引導幼兒說說小動物是怎樣幫助烏龜爺爺的。

(激發幼兒幫助別人的情感,用語言、動作表示)

三、內化遷移:

1、我們看看最後烏龜爺爺是怎樣爬起來的?

(在小動物的幫助下自己翻過身來的。)

2、教育幼兒以後要象烏龜爺爺一樣,摔跤了自己爬起來。

活動建議:在主題活動前,教師可以把小烏龜投放在飼養角里,引導幼兒一起觀察,並 設計一些讓小烏龜爬、游泳、四腳朝天的情景讓幼兒觀察,老師則在一旁傾聽他們的心聲。在運動中,讓幼兒親身體驗做小烏龜的各種動作。

活動反思:起初,幼兒對小烏龜並不十分熟悉,他們的觀察也是無意識的,通過老師的引領後,他們就會有一系列的問題產生。如:小烏龜是吃什麼長大的這一問題,孩子們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的:有的說吃蘿蔔、有的說吃青菜、有的說吃米飯等等。通過幼兒親身餵養後他們找到了答案。這樣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任何活動都是建立在孩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瞭解老師工作的辛苦,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

2、能用較清楚的語言介紹自己送給老師的禮物。

3、通過送禮物、說祝福等形式、大膽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各種紙、水彩筆、膠水。

2、教學音帶《我為老師唱首歌》

 三、活動過程:

1、播放歌曲錄音,引出教師節的話題。

(1)提問:歌曲裡說了什麼?今天是什麼節日?

(2)小結: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師節,是全體教師的節日。老師在這一天都會和快樂,因為有很多的人會祝福我們。

2、幼兒回憶老師關愛自己的事例。

(1)老師平時都為你們做過什麼?

(2)你想對老師說什麼?你還想用什麼方法表達對老師的祝賀。

3、播放教師平時工作的課件,幼兒認真觀看,瞭解老師的辛苦。

4、幼兒製作禮物。

(1)請幼兒討論:你想做什麼禮物?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製作禮物。

(3)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禮物。

5、幼兒送禮物。

(1)在歌曲《我為老師唱首歌》的音樂中,請幼兒為老師送上禮物並向老師說一句祝賀的話。

 活動建議與提示:

1.將幼兒製作的禮物佈置成展示角,大家共同欣賞。

2.活動前可開展相關的社會活動,瞭解老師的辛苦。

3.可鼓勵幼兒將禮物送給園長,其他班的老師或保育員。還可以組織慶祝教師節的全園大型活動,請幼兒表演節目,說祝賀的花語,送上自己自制的小禮物。教師對幼兒的祝賀白哦是感謝並提出心中的希望。

 【相關閱讀】

  慶祝方式

由於教師節並非 中國傳統節日,所以各地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慶祝活動,沒有統一、固定的形式。

政府、學校方面,有舉行教師節慶祝 表彰大會,為教師頒發獎金、證書;有組織學校學生、歌舞團等,為教師獻上歌舞表演;有走訪、慰問教師代表 ,還有組織新入職教師進行集體宣誓等活動 。

學生方面,有自發通過原創參與、將祝福寫在 板報、 賀卡、 繪畫上;有將合影照及活動感言晒至 個人空間、 微博上,來表達對教師的真摯祝福及衷心問候 。

香港在敬師日(教師節)當天,舉行典禮表彰優秀老師,還會統一印製賀卡,學生可以免費領取後填好贈送給老師。卡片、鮮花、 公仔一類小禮物通常是香港學生對老師表達教師節祝福最常見的禮物。香港的敬師運動委員會在每年的9月10日舉辦“敬師日慶典暨表揚狀頒發典禮”,典禮由學生樂隊擔任現場伴奏,家長唱歌的形式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和敬意,在現場也會播放師生間的感人故事視訊,體現師生情。此外,敬師會還舉辦“表揚教師計劃”、“師生共育苗”種植活動、徵文比賽、心意卡設計比賽、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節敬師杯等活動 。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會選擇相同顏色的麵糰,運用搓、捏的方法制作親親一家人。

2.能自主創意增添五官、手臂。

3.感受一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人一份彩色麵糰,每組一份輔助材料(活動眼睛、嘴巴、吸管等),每人一塊泥工板,範例,幼兒姓名標牌。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1.教師朗誦兒歌:親親一家人。(我的家真溫暖,有爸爸,有媽媽,我們是親親一家人。)

2.我的家裡有誰?

二、出示範例:親親一家人

1.這一家人有誰?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2.這可愛的玩偶是用什麼材料做出來的?

3.一家人有什麼地方是一樣的?(穿的衣服顏色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個子高矮不一樣)

三、探索如何製作親親一家人

(一)師幼探索需要的材料

彩色麵粉、輔助材料(紙片、活動眼睛、吸管等)。

(二)師幼共同嘗試捏彩色麵粉

1.先將麵糰分成三個大小不一的麵糰。

2.將麵糰搓長,並在中間捏出身形。

3.給一家人增添眼睛、嘴巴和手臂。

(三)用兒歌的形式鞏固製作步驟

先把麵糰分一分,然後搓長捏一捏,添上眼睛和嘴巴,再加兩條小手臂。

(四)介紹入手—份的製作材料

四、幼兒製作

1.教師引導幼兒捏出大小不一的人。

2.鼓勵幼兒創意增添五官、手臂。

3.完成後在自己的作品上插上姓名標牌。

五、評價、欣賞幼兒作品

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小火車

材料準備:紙盒、塑料圓盒、樂百氏瓶、一次性餐盒、筷子、硬紙板、彩色紙、線繩、動物卡等。

製作過程:

1.將兩個大小不同的方形紙盒上下粘連。小盒子上挖一個直徑與樂百氏瓶頸一樣的洞,將樂百氏瓶插入孔中做煙囪。再將大盒子前面挖一個洞,插入塑料圓盒。用2根筷子連線4個車輪(用圓形塑料盒製成)。

2.將3個一次性餐盒剪成車廂狀,上面貼上數字。在車身上穿孔,用一次性筷子連線車輪。最後用線繩連線火車頭、車廂。

570) h=570;" border="undefined"/>

幼兒玩小班手工活動:塑料瓶高跟鞋

材料準備:彩色皺紋紙、報紙、廢舊礦泉水瓶、剪刀、膠棒。

製作過程:

1、用剪刀將瓶子中間部分剪下一個長方形。

2、用皺紋紙做兩個小蝴蝶結。

3、在蝴蝶結上抹上膠。

4、將蝴蝶結粘在瓶子的前面。

5、用報紙捲成一個圓柱形做鞋跟。

6、用皺紋紙將鞋跟包好。

7、把鞋跟粘在瓶子的後底部。

8、高跟鞋就做好了。

9、漂亮的`高根鞋還可以改裝成手機託。

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紙偶的製作

材料及工具:

舊圖畫書、硬紙板、剪刀、刻刀、膠水。

單個紙偶的製作方法:

將舊圖畫書上各種形態可愛、色彩鮮豔的圖案貼上在硬紙板上,然後按圖案輪廓剪下來,並在圖案底部留一條硬紙板(圖一),將所留硬紙板的A、B兩頭在圖案後粘合,以能輕鬆套入幼兒手指為宜。

玩法:讓幼兒將紙偶套在手指上,根據紙偶內容進行語言描述。本玩法比較適合小、中班幼兒。

帶操作底板的紙偶製作方法:

1.將舊圖畫書上各種形態可愛,色彩鮮豔的圖案貼上在硬紙板上,沿輪廓剪時要在圖案底部留一個橢圓形“插舌”(圖二)。

2.將一張大硬紙板三折後貼上成三角架作為操作底板(底座狹一些),斜面上事先用刻刀刻些“插口”,以便於“插舌”插入(圖三)。

玩法:將圖案插舌插入操作底板的插口中,隨意組合“畫面”進行有趣的情境性語言表述活動。可以讓幾個幼兒合作操作、講述。紙偶的數量可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來靈活組合。本玩法比較適合中、大班幼兒。

幼兒園小班手工活動:奶牛車

材料準備:牛奶盒、少量毛線與彩繩、各種紡織品邊角料、一次性木筷三根、鈕釦玩具若干。

製作方法:

1.在牛奶盒底部開洞,將木筷插入並裝上鈕釦作車輪。

2.在牛奶盒後部上方開洞,裝上用毛線編織的牛尾巴。

3.將綵帶插入牛奶盒口,裝飾奶牛。

建議玩法:

1.可組織幼兒開展拖拉奶牛車的比賽。

2.為提高幼兒運動興趣,可讓幼兒邊拉奶牛車邊念兒歌:奶牛車,嘀嘀嘀/來來回回送奶忙/白白牛奶真香甜/寶寶喝了身體棒!

實用價值

1.適合託班和小班幼兒開展走、跑等基本動作訓練。

2.激發幼兒參與鍛鍊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幼兒認識圖形是從最基本的平面圖形中的圓形開始的。小班的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對圓形的初步認知經驗,圓形的物體是他們生活中常見的、熟悉的。但由於年齡特點,他們的這種認知帶有隨意性、表面性和不完整性。本活動意在讓幼兒通過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系列感知操作,初步建立圖形與物體之間的認知聯絡,形成對圓形更準確的知覺,促進其空間概念的形成。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藉助“圓形寶寶”這一生動可愛的動畫形象,引導幼兒開展多種遊戲化的探究活動,同時自然融入對圓形大小、顏色的區分及數量的認知,促使幼兒在自身現有水平上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圓形的特徵,能按大小、顏色等進行分類並拼擺出簡單的物象。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圓形的特徵,能按大小、顏色等進行分類。

難點――用大小不同的圓形組合、拼擺出簡單的物象。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套圓形卡片(大小、顏色不同,共5張)。

2.課件“有趣的圓形寶寶”(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圓形寶寶自我介紹,第二部分是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圓形物品)。

3.故事《小兔找太陽》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匯入

以“圓形寶寶來做客”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圓形的基本特徵。

操作多媒體課件,圓形寶寶出場。圓形寶寶:“小朋友你們好,你們看看我是誰?對,我是圓形寶寶。你們喜歡我嗎?小朋友,我還有好多小夥伴呢,你們能幫我找一找嗎?”

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周圍生活中帶有圓形的物體。幼兒講述時,教師引導幼兒找出活動室裡哪些物品是圓形的,自己身上的衣物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二、展開

1.看一看,說一說,拿一拿。

(1)看一看,說一說,區分圓形的大小、顏色。

圓形寶寶:“小朋友,我還有許多小夥伴呢,今天,我把它們也請來了,我們一起來做遊戲好嗎?”

教師:“圓形寶寶給大家帶來的小夥伴,藏在桌子上的紙袋裡,現在小朋友把它們請出來吧。”在玩的時候,引導幼兒發現這些圓形寶寶有些什麼不同。

(2)遊戲“快快拿”。

教師:“我們來做個‘快快拿’的遊戲,請小朋友按照老師的要求拿出卡片。”

教師分別請幼兒拿出紅色的大圓、黃色的小圓、紅色的小圓、藍色的圓、最大的圓、最小的圓等。幼兒拿出後請其點數並說出圓形的總數。

2.欣賞課件“有趣的圓形寶寶”,進一步豐富幼兒對圓形的認知。

圓形寶寶:“小朋友,你們玩得開心嗎?告訴你們個祕密,我還會變魔術呢,下面就來看我表演吧!”畫面上的圓形變成生活中的各種物品。觀看完後引導幼兒討論:圓形寶寶變成了什麼,想想圓形寶寶還能變成什麼。

3.遊戲“拼拼擺擺”,引導幼兒用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進行組合、拼擺,並說出自己變出的物品叫什麼。

三、結束

請幼兒欣賞故事《小兔種太陽》,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圓形特徵及色彩的認知。

圓形寶寶:“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請大家欣賞。”

提問:小兔為什麼把氣球、紅蘿蔔和燈籠當成了太陽?

活動延伸

製作“有趣的圓形寶寶”貼上畫。引導幼兒把拼擺好的畫面做成貼上畫,並進行添畫。

附:故事

小兔找太陽

有一隻可愛的小兔子,聽說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便要去找太陽。

他來到屋子裡,指著兩盞紅紅的、圓圓的燈籠問媽媽:“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兩盞紅燈籠,太陽在屋外呢!”

小兔子來到菜園裡,看見三個紅紅的、圓圓的蘿蔔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三個紅蘿蔔,太陽在天上呢!”

小兔子抬起頭,看見天上飄著紅紅的、圓圓的大氣球,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紅氣球……”

“真急人,太陽到底在哪兒呀?”

媽媽說:“瞧,太陽只有一個,還會發光呢!”小兔子順著媽媽手指的方向,仰起了頭,大聲叫:“媽媽,我找到了,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近階段,我們小一班的孩子正圍繞著“我的朋友在哪裡”的主題開展著一系列的活動(包括:介紹自己的好朋友、找朋友、猜一猜、摸一摸,送禮物等)。小班孩子由於受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他們的活動往往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想不到其他人,在開展了這個主題以來,孩子們開始試著找朋友,和朋友一起遊戲,但我們發現,大多數孩子都喜歡和開朗、活潑、善交往的孩子一起玩,而對於那些比較內向、膽小、又不善交往的孩子則常常很孤立,要麼一個人坐著,要麼獨自玩耍,很少有同伴去注意他們,更沒有人去關心他們。所以,我預設了這次主題活動:關心關心他們。

主題目標:

1.能夠發現別人明顯高興與不高興的表情,會用簡單的語言和動作去關心和幫助別人,體驗關心別人的快樂。

2.繼續體驗與朋友共同遊戲的快樂,知道朋友越多越好。

3.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4.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遊戲的意識,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情感體驗:

1.最近,我們小一班的小朋友一直在講講好朋友,找找好朋友,那你們跟好朋友在一起開心,還是一個人孤孤單單開心?為什麼?

2.那你們開心的時候會做什麼動作呢?(請幼兒來做做)我們一起來做做開心的樣子。

3.你們看,我上一次把你們和好朋友玩的開心的樣子都拍下來了。

(二)觀察照片,幼兒討論:

1.找找哪一個是你,為什麼這麼開心?

2.這裡還有幾張照片,看看是誰?他們開心嗎?(不開心)你從哪裡看出來的?猜猜他們為什麼不開心?

3.請不開心的小朋友講講為什麼不開心。

4.怎麼讓不開心的小朋友開心?你會對他們說些什麼話?你會和他做什麼?

5.現在你可以去關心他們,讓他們高興?誰想去和ⅹⅹ玩?關心ⅹⅹ的小朋友有嗎?

(三)幼兒分散活動:

引導幼兒去關心同伴。

(四)講評延伸:

1.介紹你是怎麼關心小朋友的?講了什麼話,怎麼做的?

2.問不開心的小朋友現在開心嗎?你以後可以自己去找找好朋友,好嗎?

3.引導幼兒要經常關心這些小朋友。

活動反思:

1、新課程倡導活動化教學。活動是落實課程標準的主要載體,也是主體性生成和發展的源泉。

《品德與生活》課的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具有積極的、健康的人格。人格的發展的大量相關研究表明:只有在積極的活動中才能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在《他們需要關愛》教學中,以“換位體驗”這一活動形式,使學生切身體驗殘疾人的痛苦,瞭解他們在生活中的許多不便;“身殘志堅故事會”通過學生調查、蒐集、交流身邊殘疾人“身為殘疾卻不向命運低頭”的事蹟,使學生的心靈為之一震,對殘疾人產生尊敬之情;“知識小競賽”讓學生了解了一些資料後一定會欣喜地發現社會對於殘疾人點點滴滴的關心,培養了學生查詢資料的能力,而且使學生獲得知識,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渴望盡微薄之力為殘疾人獻愛心;而“愛心行動”,鼓勵學生為身邊的、社會上的殘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上述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殘疾人生活中的困難與痛苦,社會給予殘疾人許多關懷,幫助殘疾人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能尊重殘疾人,燃起對殘疾人的同情與關愛之情。《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內容強調的是體驗和感悟,以兒童的年齡特徵、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活動來組織教學,在活動中學生人人蔘與、自主實踐、自我體驗,並獲得感悟與快樂。

2、社會道德和個體品德的提高與發展,只有通過生活的體驗來實現。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和基本的價值觀,只有通過他們自身的探究、體驗才能最終養成與形成。魯潔、王逢賢教授在《德育新論》中指出:“人對道德價值的學習以情感——體驗型為重要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教學中通過“換位體驗”,做做“盲人、缺少手臂的人是怎樣拿東西的”,通過這種嘗試,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殘疾人的生活不便;以身邊夥伴的故事,觸動孩子的心絃,使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各方面的發展的。讓學生欣賞圖片、觀看千手觀音的錄象、播放《愛的奉獻》、《愛在人心》等音樂,把學生帶入教材相應的情境之中,由入心、動情到啟真、悟理,經歷真實的內心體驗,並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引發道德感想,內化道德認識,指導道德行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過程中成為和諧的整體。通過組織“為身邊的、社會上的殘疾人獻愛心”等活動,為學生開闢體驗的渠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體驗中感悟,在體驗、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小百科:關心【guān xīn】,解釋:(1) 留意,注意(2) 關懷,掛念。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視和愛護。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一、設計說明:

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為了培養幼兒愛護優美環境、愛護花草樹木的良好行為習慣,我設計《開花樹》這一教學活動,創設了一個使幼兒感受到“美”避免了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為每個幼兒提供了參加集體活動的機會,並讓幼兒明白愛護花草樹木的道理,從而激勵幼兒熱愛班級、幼兒園的情感。

二、活動目的:

1.讓幼兒知道花兒好看我不摘的道理。

2.培養 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意識。

3.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活動準備:

大樹一棵,樹上開滿鮮花。注:鮮花是活動的,可以任意摘下或貼上,鮮花若干。

四、活動過程:

1.教師以快樂的口吻向幼兒介紹開滿鮮花的大樹引導幼兒體會到:開滿鮮花的大樹真美麗。(請幼兒告訴老師:開滿鮮花的大樹美麗嗎?漂亮嗎?)

2.教師用沉重的口吻向幼兒講述:“有一天,大樹前來了一個小男孩,看見這麼美麗的花就摘了一朵,”教師邊計邊從樹上摘下一朵花,“又有一天,一個小女孩來到大樹下,見到了樹上的花,也摘了一朵”教師又從樹上摘下一朵花。“這一天,大樹前來了一群小朋友,一見樹上開滿了 鮮花都去摘,他們你一朵、我一朵不一會,樹上的花就補摘沒了”教師邊講這一朵一朵地把樹上的花摘下來。“花沒了,光禿禿的樹真難看。大樹傷心的哭了”教師把大樹的臉變成哭樣)

3.提問:啟發幼兒回答:大樹為什麼哭了?(因為花沒了);就象沒了衣服一樣。你們說摘花的行為對嗎?你們家的周圍有什麼花?(幼兒自由回答);如果花園裡沒有鮮花我們的環境還美麗嗎?

4.小朋友,你們都說得真棒,現在我們一起來打扮大樹,讓它笑起來好嗎?(教師交待貼上的方法,讓幼兒把鮮花貼到大樹上)

5.完成後,教師用歡快的口吻說:“花朵回來了,大樹變美麗了,你們看大樹笑得多開心。(教師又把大樹的臉變成笑臉)

6.教師引導幼兒明白花兒好看我不摘的道理(你們以後看見美麗的花不能怎樣)

7.你們說讓大樹來裝飾我們的教室呢?還是帶到室外裝飾幼兒園的花園。(根據大部分幼兒的意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