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認識空間方位,獲得相關的經驗,是幼兒園大班數學教育的內容之一。針對這樣的內容,活動要如何設計才能既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符合他們喜歡挑戰的年齡特點,又豐富幼兒識別空間方位的經驗,引導他們運用空間方位的經驗來解決問題呢?經過反覆的思考與實踐,我設計了"麗麗的房間"這一活動,結合大班幼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為麗麗佈置房間的情境,運用部分線索的方式,引導幼兒通過推理、判斷,最終解決問題,實現教學目標。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照片的多個資訊進行分析、組合,還原房間的整體佈局。

2.在操作中能不斷比對照片,尋找相關資訊和參照物,正確擺放傢俱的位置。

3.在討論中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大膽提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

1.教具:三張不同角度的部分傢俱陳設圖(圖1~3),一張全部傢俱陳設圖(圖4)。

2.學具:將貼有門(綠色長方形積木)、兩個窗臺(貼有花臺的小積木)、紙質鍾等標記的長方形盒子當作房間,裝在筐子裡的傢俱模型人手一份(放在幼兒座位下方)。

活動過程:

一、進入遊戲情境

1.問題匯入。

師:麗麗是一名大班小朋友,媽媽決定為麗麗一個人準備一個房間。麗麗的房間是什麼樣的呢?我這裡有她房間的模型,我們一看。

2.教師出示貼有門、窗、時鐘標記的"房間",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就是麗麗的小房間,她的房間是什麼形狀的呢?綠色積木表示門,這個花臺表示窗。麗麗的房間有幾扇門、幾扇窗呢?(一扇門、兩扇窗。)

二、觀察照片,瞭解房間裡的陳設及其位置

1.教師提出觀察任務。

師:媽媽幫麗麗把小房間佈置得很整潔,她還給房間的每個角落都拍了照片。麗麗的房間到底佈置成什麼樣了?裡面都擺著哪些傢俱呢?我們一看。

2.教師出示圖1~3,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裡有3張照片,你能從這些照片裡看出麗麗的房間有哪些傢俱嗎?

3.教師引導幼兒從照片裡獲取有關傢俱的資訊。

師:你說的X X(傢俱)在哪張照片上?還有哪張照片上也有?這樣傢俱到底有幾件呢?有兩張照片上都有這樣傢俱,你怎麼認為只有一件呢?(從不同角度拍了同一樣傢俱。)除了這樣傢俱還有哪些傢俱呢?它們各有幾件?

4.教師引導幼兒思考房間的整體佈局。

師:每張照片只能看到房間的一個角落,到底麗麗的整個房間是怎麼佈置的呢?這些傢俱都分別放在房間的什麼位置呢?你們能不能對照這些照片把麗麗的整個房間佈置起來呢?

三、佈置房間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師:現在發給你們每人一個"房間",你們要先在筐裡找出麗麗房間裡的"傢俱",然後再把它們佈置到"房間"裡去。擺放"傢俱"時可對照照片,爭取一下子就能全部擺對。

2.幼兒從座椅下方拿出筐子挑選傢俱模型,教師提醒幼兒仔細對照照片挑選傢俱。

3.幼兒根據照片在"房間"裡擺放"傢俱",教師關注幼兒擺放的情況,尋找幼兒出錯的地方。

四、交流與驗證

1.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教師引導幼兒對照照片進行觀察、分析。

師:這是一位小朋友佈置的麗麗的房間,你們覺得這個房間佈置得對嗎?哪裡不對?你覺得××(傢俱)應該放在哪裡呢?你是怎麼知道這個××(傢俱)就是放在這個位置的呢?

2.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照片上的資訊,共同討論傢俱應該擺放在哪裡才正確。

五、調整傢俱的擺放位置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照片再次調整自己的操作結果。

師:每個人仔細檢查一下自己佈置的"房間",是不是每件"傢俱"擺放的位置都和照片上一樣?如果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想一想怎樣調整才能和照片上一樣。

2.教師個別引導幼兒對照照片調整"傢俱"的擺放位置。

3.教師出示圖4(傢俱擺放全景圖),引導幼兒驗證。

師:這是媽媽佈置的麗麗的房間,請你們對照這張照片檢查一下自己佈置的房間對不對。

教學反思: "麗麗的房間"這個數學活動,經過反覆實踐與修改,終於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在欣喜之餘,我也反覆思考:這樣的教學內容在設計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活動中採取怎樣的策略才能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呢?對此,我有幾點體會與。

第一,從貼近生活的內容入手,創設富有挑戰性的情境

良好情境的設定,不僅可以幫助幼兒醞釀積極的情緒,還能激發幼兒主動積極的思考與探索。對於大班幼兒而言,教師設計情境時不僅要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還要考慮到他們喜歡挑戰的年齡特點。

大班幼兒即將面臨小學的生活,家長們開始重視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很多孩子已經或即將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因此,創設一個按圖紙佈置房間的情境可以引起幼兒共鳴。那麼如何讓這一情境富有挑戰性呢?考慮再三,我將原先的一張完整設計圖改為三張房間區域性傢俱擺放的照片,這樣幼兒無法從一張圖紙上就獲得傢俱品種、數量以及擺放的資訊,而是需要對照三張照片,經過不斷思考、判斷,才能獲得正確的資訊。這樣的設計安排不僅增加了活動的挑戰性,還能讓幼兒在不斷尋找、比對的過程中學會收集有用資訊的方法,激發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1、 通過活動引導幼兒主動的'觀察周圍事物的漸變過程。

2、能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感受到的事物的變化。

2、 發展幼兒持久、細微的觀察力和對周圍事物的關心。

材料收集與準備

1、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事物漸變的圖片、圖書、標本及其它。

2、 幼兒園將電視機中播放的有關事物變化的節目錄下來,製成錄影帶專輯,供幼兒觀看。

3、 幼兒動手操作材料。(略)

4、 在家園通訊中,建議家長帶領幼兒在大自然、生活中觀察事物的變化,並豐富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活動一:系列觀察,瞭解周圍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1、 在園內、外散步時,引導幼兒觀察四季樹木花草的漸變,能用語言表達。

2、 通過自然角的種植、飼養,觀察動植物的變化。

3、 從衣服的增減、感覺冷暖等活動,感受和領會氣候的漸變。

4、 觀察周圍建築工人的建造活動。

5、 觀察馬路上的汽車——由遠駛近,漸漸變大。

6、 鼓勵幼兒將日常觀察到的事物的變化或生活活動的感受隨時告訴老師。(如月亮圓缺變化,杯中水漸漸被喝掉變少等)

活動二:小實驗

1、 科常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找一找,“哪些東西是在漸漸變化的?”

2、 鼓勵幼兒從多種途徑收集有關事物變化的實驗物品,在幼兒園進行實驗操作。

3、 鼓勵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從報紙、電視、圖書、科常室等各種途徑收集資訊,瞭解相關知識。

活動三:我們的發現

1、設定懸念,引發幼兒思考:還有什麼東西也是在漸漸變化的?

2、組織幼兒進行“什麼在變”的資訊交流。

(1)幼兒自選材料,用不同形式進行操作,來展現自己獲得的資訊。

(2)將自己的操作介紹給同伴,共同分享成果。

(3) 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來講述自己的發現。

4、 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發現用多種形式進行紀錄,在主題結束時,將師生最終獲得的各種資訊材料,以展覽會的形式(內容包括:圖片展覽、錄影播放、小品表演、實驗介紹)向家長開放。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由來:

戶外散步時,兩名幼兒為魚池內螞蟻爬上葉子這一現象發生爭論,並圍繞“螞蟻會不會游泳”討論不停,這一爭論引起許多小朋友的好奇。為滿足幼兒對螞蟻探究慾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不同材料,創設不同情境,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培養幼兒自己尋找科學答案的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培養幼兒喜歡對身邊現象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互相幫助、友好協作。

活動準備:

1、小碗、水、小棒、石頭、紙等。

2、螞蟻較多的場地。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帶著問題參與實驗並尋找出答案。

難點:幼兒運用多種現場材料救助螞蟻。

活動過程:

1、討論:螞蟻會不會游泳?

教師七次有的幼兒認為螞蟻會游泳,有的說不會,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呢?

幼:小螞蟻不會游泳,它停在葉子上是求生呢!

幼:螞蟻會游泳,不然它怎麼會游到葉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見,並且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多數幼兒贊同螞蟻會游泳的看法。

2、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帶著疑問拿著小碗開始進行探索。

“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呢?”我問幼兒。小朋友說:“我們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裡呢?”我反問,幼兒說:“拿個小碗吧。”於是幼兒帶著疑問拿著小碗來到操場上迫不及待地開始實驗了。他們將螞蟻輕輕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螞蟻會怎樣。

幼:小螞蟻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們和在地上爬得一樣快。

幼兒全神貫注地關注自己碗中的螞蟻,並且邊觀察,邊和旁邊幼兒交流著……我問幼兒這樣看,能知道小螞蟻會不會游泳嗎?幼兒說,“不行,碗裡沒有水。”我又問:“那怎麼辦呢?”幼兒輕輕地說;“我們在碗裡放上水就知道了。”於是……

3、把螞蟻放在裝水的碗中再次觀察尋找答案: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

教師引導幼兒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後再觀察螞蟻的活動。看著,看著,一名幼兒激動地把小碗舉到我面前說:“老師你看,小螞蟻會游泳,它們正在水裡快樂地扭動著身體呢。”

另一名幼兒揮著手招呼旁邊小夥伴:“快看,我的螞蟻會潛水,它們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螞蟻在水底爬呢。

於是,幾個幼兒聚集在一起討論著:“小螞蟻肯定會游泳,你們看它E水裡遊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點像放大鏡,螞蟻變大了,看它的身體有六條腿,嘴像鐮刀一樣,眼睛小小的,沒有睫毛。”

之後,多數幼兒激動地呼應起來:“我們贏啦!小螞蟻會游泳。”

這時一名幼兒皺著眉頭說:“我的螞蟻不動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話,提醒了其他幼兒。於是,大家紛紛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螞蟻,似乎都不動了。最後,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螞蟻都倒出來了。

4、引導幼兒一起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

師:剛才我們看到螞蟻快要死了,我們小朋友都把螞蟻和水倒出來,幫助螞蟻逃生,那如果螞蟻在湖中、海里落難了,又沒有辦法把水0出來,咱們應該用哪些辦法落水的螞蟻呢?

幼:上次在池塘裡我看見小螞蟻爬上了葉子,往水裡放些葉子,螞蟻不會累也不會淹死了。(隨後孩子們開始找葉子往裡放)

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葉子怎麼辦呢?你們再仔細想還有沒有別的好辦法來救助小螞蟻。

第二輪的探索活動開始了,幼兒有的放小石頭(讓螞蟻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紙,有的放木棒……

幼兒:老師,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把一根長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頭在水裡、一頭在外面,螞蟻順著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對於這個建議,大家都比較贊成,於是,幼兒再次投人救助螞蟻的活動中。

5、: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師:螞蟻剛到水裡是什麼樣子的?

幼:能夠自由自在地游泳。

師:螞蟻在水裡待了一會兒之後又是什麼樣子的?

幼:做掙扎,然後動作就慢了下來、運動小了。

師:如果放進一片葉子(紙、棒等)會怎樣?

幼:螞蟻會自救。

師: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回去後,通過上、看圖書等方式尋出答案。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此次探索活動源於幼兒一次意外現象的發現,產生了“螞蟻會不會游泳”的疑問。由於問題是幼兒在活中發現的,所以幼兒探索時興趣濃厚。老師能適時引導,通過猜想、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使幼兒從剛開始以自我為中心的無依據猜想到根據客觀依據進行猜想,培養了幼兒求真的學習態度和科學。

2、活動中的不足:

幼兒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發現螞蟻在水中待一會兒後,活動越來越少。由於怕螞蟻死,於是就把它們放生了,為了保護幼兒純真的愛心,因此探索活動也就此停止。因此,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還是沒能通過本次實驗找到科學的答案,最後只能引導他們通過上查資料、從書中尋找答案。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遺憾。

主要內容:

1、質疑:到底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

有的教師認為:如果可以這樣實驗,幼兒以後對什麼發生興趣,就對什麼進行探索、實驗,那麼,是不是會有很多的小動物會喪生或殘疾?可以通過一些資料、影像來解答幼兒的疑問。

有的教師認為應該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發現螞蟻不能在水中待長時間,他們也是有愛心的,立刻便把螞蟻放生了。這不是一次愛心教育的契機嗎?

2、幼兒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要親自動手的機會,但是也要重視愛心教育。

只有幼兒親自參與探索,才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這次不讓幼兒實驗而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或看一些資料,幼兒只是對螞蟻有一些膚淺的瞭解。但通過幼兒自己探索、實驗,他們可以從中尋找出答案還可以瞭解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引發幼兒為探索確立目標。尤其所探索的內容是從幼兒的疑問中來,所以幼兒的探索興趣濃厚,以至於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

幼兒對萬物都感興趣,充滿了好奇,教師應該鼓勵幼兒進行探索,還要相信幼兒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兒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兒。但在有一定難度的探索活動進行前,老師要講出注意事項,如在探索螞蟻到底會不會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如果螞蟻在水中不會游泳,快死了,我們該怎麼辦?”從而讓幼兒心中樹立愛心意識,必要時候還可以請老師幫忙。

綜合評析:

“發現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發現新的問題”這一過程和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相一致,幼兒發現池塘裡螞蟻爬上葉子,便對這一現象產生興趣,紛紛就螞蟻會不會游泳進行猜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親自拿實驗工具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過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由此可見,教師這一選題對幼兒有意義,不僅培養幼兒科學的探究,而且也培養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本活動很好地體現了預設和生成的結合,事先預設的目標本來是通過觀察探索並尋找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這一答案,但當幼兒發現螞蟻在水中快死的時候都把水倒出來時,教師馬上引導幼兒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並了相應的材料,雖然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但生成的活動對幼兒發展有更大的價值

小組合作反思緊緊圍繞“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這一問題展開,中心突出,研討較深入,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表達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鮮明的兩種對立觀點:一方認為只有親身實踐,幼兒的認識才會更深刻,所以應該讓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小螞蟻探究。另一方則認為,不能因為幼兒對什麼感興趣就對其進行探索、實驗,否則會有很多小動物喪生或殘疾。通過深入探討,大家最後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應支援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究,但在必要情況下,教師應在之前做一定的價值判斷,並對探究內容做一定篩選。不僅有聚焦的問題,又有交鋒的過程,最後又形成一致的認識。這是一個觀點碰撞及同伴互助的過程,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研討。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日曆,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個月。

2、讓幼兒學會看日曆,並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認識年曆

活動過程

一、認識日曆 出示日曆,讓幼兒觀看,並向幼兒介紹日曆。

二、介紹日曆 1、讓幼兒辨認這是哪一年的日曆?

2、教師介紹

每一大格內是一個月的日曆,數數一共有幾大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幾個月了。

反覆讓幼兒回答一年有12個月

三、讓幼兒知道一年有365天 1、告訴幼兒一年中所有的天數加起來共有365天。

2、觀看日曆

提問:一個大格子裡(即每一個月)有多少天呢?

(讓幼兒自己看格 子裡的數字來回答)

提問:為什麼有的格內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

教師: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嗎?

3、教師講述故事

四、瞭解一年有大月、小月、平月

1、老師示範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頭,手背朝向全體幼兒,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關節凸出處數起,

凡關節凸處為月大,凡關節與關節之間的陷處為月小,其中二月為月平。

2、讓幼兒瞭解月大為31天,月小為30天,月平 為28天(二月),於是有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

四月小……的口訣。

五、瞭解一週有七天 1、讓幼兒知道,每大格內,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幾,從星期日開始,接下去是星期 一至星期六(也叫週末)。

2、提問: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 幾月幾日,星期幾?

請個別幼兒上來在日曆上找出這一天。

六、讓幼兒自己練習看日曆,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說出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提問:每週有幾天要上幼兒園?(6天)包括星期天,一週共有幾天呢?

再指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日曆 表,學會看一週,明確7天為一週,一週共有7天。

七、老師小結,並鞏固提問: 1、一年有多少天?

2、一年有幾個月?

3、大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幾月,有多少天?

4、一星期有幾天?

八、欣賞詩歌《時間伯伯》,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時間伯伯 時間伯伯, 你是偉大的旅行家,你從不停止自己的腳步, 從過去走到現在,

從昨天走到今天, 從現在走向將來。 時間伯伯, 叔叔阿姨告訴我們, “一寸光陰一寸金”,

我們一定愛惜你, 跟隨你的腳步,做時間的小主人。

附 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羅馬帝國有一個叫凱撒的皇帝。他規定將一年365天分成12個月,由於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單月。所以就規定單月為大月(31天),雙月為小月(30天),這樣算下來 一年是366天。多了一天,怎麼辦呢?當時的羅馬帝國認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羅馬帝國處死犯人 是在二月),所以凱撒皇帝就決定從二月裡減少一天,即二月本應是30天,減少一天就是29天,這樣一年就是365天了。後來凱撒皇帝死了,由他的侄子奧古斯做皇帝。奧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應是小月,30天,但這個皇帝不願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將八月改成大月,變成31天,這樣又多了一天。於是奧古斯皇帝就決定再從 不吉利的二月中減少一天,所以二月就變成了28天(平月),這樣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此日曆使用至今,規 定為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也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使幼兒初步認識數字1、2、3。

2、讓幼兒能用實物來表示1、2、3。

3、讓幼兒喜歡上數學課,喜歡數學課的氛圍。

二、活動準備:

1、卡通數字1——3。

2、1、2、3的大數字卡以及相應圖片。

3、袋子以及水果圖片若干。

4、數字寶寶卡片1、2、3幼兒人手一套。

三、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

用兒歌引出課題 :教師唱自創歌曲:“一象鉛筆細又長,二象小鴨水中游,三象耳朵聽聲音,我們請他們來做客。”請出數字寶寶1、2、3。那麼數字寶寶是不是象歌曲裡唱的那樣象鉛筆、小鴨和耳朵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活動開始:

1、請出數字寶寶,用數字和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象兒歌中唱的一樣,加深幼兒對數字的理解和記憶。

2、遊戲:我出幾你念幾。教師隨意出示大數字卡,讓幼兒念出卡片上相應的數字。

3、用手指表示數字: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領?(幼兒自由回答)那麼你會用小手錶示1、2、3嗎?教師帶領幼兒用手指表示1、2、3,同時糾正幼兒的錯誤手勢。

4、遊戲:我來說,你來比。教師說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以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5、遊戲:看實物出手指。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實物,讓幼兒說出數字同時用手指頭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三)、活動結束: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數字寶寶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做遊戲。帶領幼兒隨音樂走出活動室,(草坪上撒上1——3的小數字卡,帶領幼兒玩找數字寶寶的遊戲。)自由結束。

四、活動總結

教師針對幼兒今天的表現給予具體的評價,表揚和鼓勵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使其產生成功感和愉悅感。同時考慮到哪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增強其自信心。

五、活動延伸:

教師在活動結束後,可以在益智區裡投放今天所的教具和相關活動用具,以便讓幼兒課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及時的來操作今天所學的內容,加深其對今天所學內容的理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欣賞童話故事,並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美好感受。

2、感知、理解故事中青蛙先生與小蜥蜴相互為對方著想的做法。

3、能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大膽猜測故事情節,並給故事取個名字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5、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楓葉的圖片、青蛙的頭飾、小蜥蜴。

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引導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願望。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有願望嗎?並說一說你的願望是什麼?

(2)教師:小朋友們都有美好的願望,其實青蛙先生也有一個願望,我們一起來聽聽它的願望是什麼呢?

2、分段欣賞故事,啟發幼兒猜測和續編故事結尾。

(1)教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認真傾聽。(講述至"真抱歉,我睡著了,一點兒也不知道,謝謝你的好心。"小蜥蜴說。)

(2)教師引導提問,幫助幼兒猜測故事結尾。

教師:一陣風把紅楓葉吹到小溪裡了,一條小鯽魚頂著它遊走了,青蛙先生還能得到它想要的楓葉嗎?它的願望能實現嗎?

(3)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並講述故事結尾。

3、繼續欣賞故事,幫助幼兒完整地瞭解故事內容,併為故事取一個名字。

(1)教師繼續講述故事至結尾。

(2)教師:故事裡都有誰?青蛙先生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呢?青蛙先生得到紅楓葉做書籤了嗎?它是怎麼得到的呢?

(3)教師:聽了這個故事後,你能給故事取個名字嗎?你想給這個故事取一個什麼名字呢?

4、完整地欣賞故事,鼓勵幼兒講述故事中的語言。

(1)教師扮演青蛙先生講述故事。

(2)教師:青蛙先生終於得到了自己喜歡的楓葉書籤,它高興嗎?他說了些什麼?(引導幼兒說一說青蛙先生說的話:謝謝你--紅楓葉!謝謝你--好心的小蜥蜴!)

5、組織幼兒討論,分享相互關愛的情緒體驗。

(1)教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2)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經常播放《一片美麗的紅楓葉》的故事磁帶,讓幼兒進一步感知這篇優美的童話故事。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通過一片紅楓葉揭示了青蛙和小蜥蜴之間相互關愛的溫馨故事。欣賞這篇故事,有利於激發幼兒產生關心他人的積極美好的情緒體驗;在幼兒感知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有利於培養幼兒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前選擇青蛙頭飾、小蜥蜴橡膠玩具盒兩片紅色的楓葉,用於教師扮演角色和演示故事,準備方便,易於操作。

激發幼兒的興趣是教學活動的關鍵,也是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基礎。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教師採用戴頭飾扮演小青蛙的方式,引起幼兒的注意,並利用楓葉和小蜥蜴道具講述故事,這樣不僅能引發幼兒的興趣,而且能夠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角色和情節的發展。在第二環節中,我保留故事的結尾,讓幼兒去想故事情節會怎麼樣發展,給幼兒提供了想像的空間,這樣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自己的思維方式想像故事情節的發展。從而有利於幼兒想像能力的發展和提高,並促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在前兩個活動環節的基礎上,我在第三環節講述故事的結尾,並用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圍繞故事的內容進行討論,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第四環節給故事取名字,可以培養幼兒把握故事關鍵線索的能力,提高幼兒的語言概括能力。

讓幼兒完整地欣賞故事是文學作品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這裡採用我扮演角色講述,並讓幼兒參與或學說部分簡單的語言的教學方式,可提高幼兒參與講述或表演的意識,起到師幼互動、在交流中共同學習的作用。在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對故事中人物的認識和理解,一方面,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幼兒進一步感知、體驗相互關愛的快樂。

集體教學活動不是幼兒教育活動的結束,在日常活動中,可以經常讓幼兒欣賞配樂故事,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故事內容,感知文學作品。

小百科:楓葉是楓樹的葉子,一般為掌狀五裂型,長約13釐米,寬度略大於成人手掌,裂片具少數突出的齒,基部為心形,葉面粗糙,上面為中綠至暗綠色,下面葉脈上有毛,秋季變為黃色至橙色或紅色。但少量地區為深、暗綠色。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由於是農村幼兒園,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兒童,每天看著年邁的爺爺奶奶揹著小朋友送來上幼兒園,小朋友還任性的亂要東西,或者是大哭大鬧,一點都不聽老人的話,我就決定設計一次教育孩子尊敬老人的主題活動。讓小朋友懂得尊敬老人,關心爺爺奶奶。

活動目標

1、幼兒在互相的交流中,瞭解老人們年紀大了,做很多事情存在著種種不便。

2、激發幼兒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孩子發自內心的尊敬老人,關愛老人。並能積極主動的幫爺爺奶奶做事,聽爺爺奶奶的話,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讓幼兒觀察和討論爺爺奶奶的日常活動。

物質準備:

收集有關爺爺奶奶日常生活細節的資訊。

活動過程

一、出示爺爺奶奶圖片,自然引入主題。

師:說說自己的爺爺奶奶長得什麼樣子,和自己哪些地方不一樣。

幼兒自由講述。

師:我們的爺爺奶奶年齡大了,需要我們的小朋友來幫忙。

二、我為爺爺奶奶來幫忙(角色扮演)

師:想一想爺爺奶奶做哪些事情不方便,我們可以幫他們做什麼,兩人結伴試做一下。

(幼兒自由結伴扮演)。

師:我們小朋友在家裡為爺爺奶奶做過什麼事情,爺爺奶奶有什麼反應呢?

師: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們小朋友要主動去關心爺爺奶奶(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做個尊敬老人的好寶寶。

鼓勵幼兒為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延伸:

畫畫自己的爺爺和奶奶,表現他們的特徵和活動。畫完後和夥伴們交流一下,畫上的爺爺奶奶在幹什麼。(如:給小朋友做飯,洗衣服,下地幹活等等)

幼兒園尊敬長輩教案,孝敬長輩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做到的事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要從小做起,教會幼兒尊敬長輩,讓這個美德一代代傳承下去。 4 幼兒園尊敬長輩教案:家長的小幫手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幫助家裡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養幼兒愛家、愛家人的情感。

核心要素:父母病 我安慰 父母累 遞杯水

做家務 我幫忙 父母愛 記心上

活動準備:

開展“尊敬長輩周”活動,讓幼兒再家中嘗試幫助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基本過程:

(一)匯入活動:

通過提問引出活動主題。教師:“說一說本週為長輩都做了哪些事情?”

(二)關鍵步驟:

1、幼兒自由發言,說出自己本週為長輩都做了哪些事情。

2、老師做記錄。可以使用大白紙製成記錄表,題目為“尊敬長輩周”活動記錄表,底下的表格左邊一欄寫上幼兒的姓名,右邊一欄則對應姓名寫上這個小朋友所做的事情。如幫媽媽掃地、擇菜等。

3、將記錄好的經驗圖表張貼再教室外禮儀教育專欄裡,可以請孩子們有時間進行閱讀,也可請家長閱讀。

(三)引歌套詞

1、自選歌曲旋律,並填詞(三字兒歌內容)。

2、老師伴奏,幼兒頌唱。

活動延伸:

1、詩歌欣賞:《媽媽的愛》《讓奶奶睡午覺》《爸爸的呼嚕》

2、設立信箱,請家長給孩子寫表揚信,正面強化和鼓勵孩子尊敬長輩的行為。

家園互動:

1、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通過家園專欄向家長講解孝敬,希望家長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孝敬長輩,給幼兒正確的影響。

2、平時,家長要引導幼兒養成尊敬長輩的良好習慣。

注意事項:

家長應身體力行地關心長輩,給幼兒樹立榜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塑料袋很難溶解,會造成“白色汙染”,感知其危害性。

2、通過製作環保袋,發展幼兒動手能力。

3、通過活動懂得減少使用塑料袋的意義,萌發保護環境意識。

  二、活動準備:

1、場地:華蓋山

2、幼兒自制塑料袋衣、褲,等裝飾品;

3、實驗用品:燒杯、塑料袋、水、醋、打火機;課前把塑料袋埋好在華蓋山上。

4、錄音機、歡快的歌曲

5、廢舊品、剪刀、碎布、膠布等等

  三、活動過程:

  (一)走秀入場(身著自制塑料袋衣、褲,等裝飾品)

1、幼兒走秀後入座。

2、師提問:你們身上的多了一樣什麼東西?

3、討論塑料袋的好、壞。

4、家裡人是如何處理塑料袋的?

  (二)塑料袋的危害性(檢視實驗結果)

1、檢視實驗結果,證明塑料袋的危害性:

A、用水浸泡B、用醋浸泡C、用火去燒D、用土去埋

2、和孩子一起總結實驗結果

3、師提問:這樣很難爛掉、溶解掉的塑料袋,你們在那裡還見過呢?(幼兒發散性回答)

4、總結:散落的塑料袋會造成“視覺汙染”,危害我們的城市,還有廢舊的塑料袋進入環境後,由於它很難溶解在土壤裡,就會影響農作物吸收水分和養分,導致農作物死亡。

  (三)製作環保袋

1、我們知道了塑料袋對我們的環境汙染很大,那我們一起來製作環保袋來代替塑料袋吧!

2、幼兒製作環保袋。

3、把環保袋送給路人!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教師的指導策略:

1、幼兒進行漿糊貼花朵時候,畫面可能會顯得比較髒,全是漿糊的印子。

1、教師提前告訴幼兒每人折三朵花,先固定三朵花在花園裡的位置。然後用漿糊進行花朵的貼上,記得只能貼一次。貼好就不能撕下來了。

2、幼兒進行添畫時,可能會隨意進行添畫,自己想到什麼就添什麼。

2、教師在出示講解添畫內容時,幫助幼兒概括。地上的小草、天上的雲朵、飛翔的小鳥、紅紅的太陽、細細的雨點等可以讓幼兒進行選擇。

3、抓筆時候,幼兒會抓最上面,收拾蠟筆時候會漏下一兩支蠟筆。

3、教師給與要求,提醒幼兒抓蠟筆的最底下,用完了,可以把包著的紙撕掉。收拾的時候要將蠟筆全部收拾乾淨才能離開。

重點指導:

1、教師可以通過摺紙的步驟圖,幫助幼兒理解摺紙的過程,並且逐步感知步驟圖上的常用標記,在摺紙的過程中還能幫助幼兒回憶教師講解的細節之處。

2、教師可以出示多幅範畫,豐富幼兒添畫的種類,避免圖案的單一。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正方形的彩色紙角對角地折成三角形的技能。

2、嘗試在鬱金香花上添畫花莖、葉子,同時能添畫小草、太陽、小鳥等物。

3、正確使用漿糊、油畫棒,並能保持作品整潔。

活動準備: 正方形的彩色紙、油畫棒、漿糊、範畫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範畫,引起幼兒的興趣。

提問:圖上的花和我們以前畫的花有什麼不一樣?

花是用什麼方法做的?莖和葉子是用什麼方法呢?

二、教師示範,引導幼兒學習用步驟圖的方式。

1、出示步驟圖,引導幼兒觀察細節。

提問:你在這些圖紙上看到一些什麼?

它們可能是什麼意思呢?

2、教師對照步驟圖進行示範:

(1)拿一張正方形的紙,邊對邊地折成三角形,把線壓平

(2)把兩個角朝上折,一朵花就摺好了

3、教師再次強調“箭頭”和“摺痕”的提示作用。

改動:幼兒之前已有“折小狗的”經驗,因此,這一次不需要出示步驟圖。

“小狗”比“鬱金香”的步驟還稍微多一些。只要幫助幼兒進行刪減即可。

4、貼上花朵在畫紙上。

花摺好後,在反面抹一點漿糊,貼在作業紙上。

5、進行添畫。

用油畫棒添畫花莖和葉子。

三、幼兒獨立操作,教師指導。

1、師生共同按照步驟圖的提示進行摺紙(花朵)。

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圖譜給摺紙活動帶來的幫助。

2、引導幼兒將兩朵花都摺好後再抹漿糊貼,然後添畫花莖、葉子,還可以畫小鳥、太陽等。

3、提醒幼兒注意正確的抓筆姿勢,油畫棒用完後要放在筆盒裡。

四、佈置場景,作品展示。

教師:把我們的鬱金香帶到花園裡,看看你喜歡哪一朵鬱金香,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