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有關幼兒園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幼兒園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的內容。

2、通過遊戲讓幼兒對茶壺產生興趣。

3、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4、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5、藉助小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1、師:小朋友們有沒有玩過木頭人的遊戲?

2、師:木頭人遊戲的兒歌是怎麼唸的?

3、老師念兒歌,幼兒一起玩木頭人的遊戲。

4、請幼兒一起念兒歌,師幼一起遊戲。(教師擺出小茶壺的造型)

5、提問:老師的造型像什麼?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小茶壺的圖片。提問:老師擺的像不像?

2、一起認識茶壺的壺身、把手、嘴。

3、看一看老師這個茶壺的壺身、把手、嘴在哪裡。

4、教師扮演小茶壺做自我介紹。(我是小小茶壺矮又胖,這是我的把手這是我的嘴,當我灌滿開水我就喊,提起我,倒杯水)

5、小茶壺的介紹好聽嗎?你們也來學一學好嗎?(師幼一起跟著圖譜介紹)

6、小茶壺還想為它的介紹加一些動作,你們幫幫它好嗎?

7、提問:“我是小小茶壺矮又胖”怎麼用動作表示?……

8、小茶壺要倒水了,杯子在哪裡呢?誰想做杯子來接小茶壺的水?

9、幼兒兩兩一組,唸到倒杯水時,一個幼兒表演杯子接水。

10、我們一起來扮小茶壺,邊念兒歌邊表演好嗎?

11、我們小茶壺表演的都很棒,老師獎勵你們聽一段音樂!(播放旋律)

12、好聽嗎?小茶壺也覺得很好聽,它很開心!它要唱歌給小朋友聽哦!(教師範唱)

13、你們會不會唱小茶壺的這首歌?(師幼一起唱)

14、有沒有能幹的小茶壺能邊表演邊唱呢?(請個別幼兒上臺表演)

15、我們加上剛剛的動作,一起來表演好不好?(師幼一起邊表演邊唱)

16、教師出示不同茶壺的圖片。

17、剛剛我們扮演的都是一樣的小茶壺,老師還帶來了其他不一樣的小茶壺,你們來表演看看好不好?

三、結束部分。

1、我們今天跟著小茶壺學唱了一首歌,你們來猜猜看小茶壺的這首歌叫什麼?

2、真棒!我們一起再來表演一次吧!

3、小茶壺的水燒開了,我們去給其他小朋友倒水好不好?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基本都能大聲的唱出歌曲,在創編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孩子會表現,有的敢表現,有的想表現,他們大多都能積極參與到創編活動中孩子們所想的,所表現出來的是我沒有想到的。所以本次活動是基本完成了預設的目標。當然本次活動也存在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把握好重點難點的時間分配,由於在理解歌詞歌詞這一環節中錯將創編動作設為重點,佔用了大量的時間,以至於後面的學唱歌曲這一重要環節又沒有足夠的時間,顯得有些倉促和先賓奪主,而且在創編歌詞的同時,孩子們都那麼積極的參與了,就應該讓他們把自編的歌詞在集中大膽的表現出來,達到真正“創編歌詞”的目的。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運用關節彎曲肢體,進行造型,體驗身體造型的樂趣。

獲得有關空間的形狀的經驗,初步感受彎曲形狀的豐富多樣性。

  活動準備:

比較寬敞、乾淨的活動場地。

關節娃娃。

  活動過程:

我會彎彎。

——演示關節娃娃。大蛇彎彎會彎出各種樣子,關節娃娃也會彎曲。我們能不能也像它們一樣彎出有趣的樣子?

——教師與幼兒共同彎曲身體,嘗試多種造型的彎曲姿態。

——剛才,我們是怎樣彎的?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彎曲的?

彎曲的祕密。

——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會彎曲呢?

——教師可出示“關節娃娃”,活動娃娃的各個關節,做出不同的造型。引導幼兒觀察娃娃的彎曲動作,知道這是關節起了作用。幫助幼兒理解體能夠彎曲的道理。

我們一起彎彎。

——我們的身體也有許多關節,請你活動一下自己的身體,看看它會怎麼彎曲。

——幼兒自由彎曲身體,利用腰、腿、胳膊、脖頸的彎曲,想像、表現各種造型。

——猜猜同伴彎曲身體以後的造型像什麼。

——你彎曲,我彎曲,我們的身體都可以彎曲。讓我們合在一起彎曲,看看會變成什麼。(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造型,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與表現)

——觀看的幼兒可以用猜測、評論、“照相”等方式給予適當的評價。如,“我覺得他們做的‘大橋’真像,‘咔嚓’給他們照個相。”“你們做的,我有些看不懂,能告訴我嗎?”“你們做的好像是隧道口。”等等。

活動結束:

在運用關節彎曲身體進行肢體造型的過程中,幼兒不僅活動了身體,認識了關節的作用,還由此認識了彎曲這一特定的、豐富多樣的形狀。因而,本活動是以認知為主導,以肢體活動和討論交流為表現形式的活動。組織實施時,應將這幾個方面有機地協調整合起來。

可事先在區角中提供“關節娃娃”,供幼兒操作、擺弄,積累身體活動的認識。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知道一年有十二個月,有大月小月之分,初步學習使用日曆查詢日期的方法。

2、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大掛曆一本、數字卡片(12、365、31、30、28)

2、幼兒人手一本日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掛曆,引起興趣。

提問: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張什麼?(大掛曆)它是哪一年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二、理解數字與掛曆的關係。

1、出示數字12,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個數字12與掛曆有什麼關係?(一年有12個月)與幼兒一起翻看,並數數。

2、出示數字365,幼兒認讀,並猜猜這個數字是多少?它與掛曆有什麼關係?(一年有365天)

3、出示數字31,一起讀一讀,31與掛曆有什麼關係?(幼兒觀察日曆)(有的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1天呢?(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4、出示數字30,方法同上,一起發現哪幾個月只有30號?

5、出示28,一起讀一讀,28與掛曆有什麼關係?二月是28天。

三、瞭解大月小月師:我們把有31天的月稱為大月,30天的稱為小月,二月最小叫平。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來記住這些大月小月嗎?(拳頭)

四、欣賞故事,加深理解。

師:老師還把這些數字編到了故事裡,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提問:年媽媽的孩子叫什麼名字?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有多少日?小月有多少日?最小的房子住了幾個日娃娃

五、我發現的日曆祕密。

師:請小朋友找找你們的日曆上還有哪些祕密呢?

幼兒尋找,鼓勵幼兒間能相互提問。(比如:星期,英語,節日、節氣等)

六、練習查詢日期。

老師根據幼兒的生活請幼兒學習查詢日期,如六一節,九月一日等,並請幼兒介紹自己尋找日期的方法,比較哪一種方法又快又好。

七、延伸。

在活動區請幼兒學習製作一本自己的精美掛曆。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援,並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班上的幹婧奶奶用"拳頭"形象地來區分大月小月,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們在學中樂,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在尋找日曆祕密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現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有的孩子說:"老師,我發現了日曆上的數字顏色。""為什麼不一樣呢?",我把這個球又拋給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說:"紅色是休息天,我們可以不上課。"有的孩子說:"不對,有的紅色不是休息天,是節日,你看!"還用自己發現的事實給你證明。還有個孩子說:"我要考考你們,哪幾個月有30天?",而很多的小朋友們走進了大月小月的誤區,回答錯誤,而他則得意地宣佈:"除了2月以外,所有的月都有30天的。",讓我們大家禁不住鼓掌喝彩。小小活動讓幼兒接觸到了身邊的數學奧祕,激起了幼兒探索知識的熱情。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來源

我病癒後上班,正趕上小顧老師休產假,所以中途插到了她的班級――中三班。面對我這個新來的老師,孩子們既非常想了解,又不太敢接近。我意識到,拋棄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接納孩子們對老師的好奇,讓我這個老師成為孩子們觀察和研究的物件,不失為一個既能培養孩子的探究精神,增強孩子的社會性。又能密切師生關係的好活動。因此,“我們班上的新老師”這個主題活動也就產生了。

  預設目標

1、通過了解教師的'外形、本領等,培養孩子親近老師、熱愛老師的情感。

2、通過觀察、提問、做客等過程,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活動一:老師的外形

那天,我特意在活動前換上一套新買的服裝,並塗了淡淡的口紅。果然,孩子們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我身上。我輕輕問:“陳老師今天漂亮嗎?”孩子們異口同聲:“漂亮。”我義問:“陳老師今天是特意打扮給你們看的。你們要仔細看,陳教師是什麼樣子的?”孩子們有的說老師身上的衣服五顏六色,有的說老師剪著短短的頭髮。我一邊鼓勵他們說得好,一邊啟發:“陳老師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陳檬歪著腦袋仔細看了看我說:“陳老師個子高得很!”孩子們都笑起來;江傑馬上叫起來:“我還覺得陳老師有點胖,要減肥。”孩子們笑得更歡了。我也笑笑說:“是啊,陳老師前段時間在家休息,光吃和睡,不注意鍛鍊,所以就胖了。你們可不能學我呀。不過,你們怎麼知道老師高、老師胖的?”

“我們看出來的:”

“老師要是不信可以和我們來比一比。”

“不,應該和我們的媽媽比一比。”

“可媽媽現在在上班呀。”

“可以讓老師量一量、稱一稱。”

“對,老師量一量、稱一稱就知道了。”孩子們都同意。

大家又出主意為我找尺子和秤,有讓我去超市量和稱的,有讓我自己去買尺和秤的。範冰傑說:“我們幼兒園保健室裡不就有尺和秤嗎?”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拍起手來。於是,我就像一個公主一樣被孩子們前呼後擁著去了保健室。

效果與反思:當調皮的孩子們說老師又高又胖時,我坦然接受當孩子們提出對老師的“隱私”――身高、體重進行測量時,我也積極響應。我把孩子看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的人,孩子和我這個新老師之間的距離也因此而一下子拉近了。

  活動二:老師的本領

為了給孩子們一個好印象,我精心準備了一個故事、一首歌、一個舞蹈表演。

效果與反思:當我賣力地給孩子們唱歌、跳舞、講故事時,孩子們聽得看得非常認真,鼓掌也是發自內心的。可是,整個活動中,孩子們並不像我想像中的那麼熱情。也許,一直是我在活動,孩子們只能被動地觀賞;也許,在孩子們的心中,老師本該有這些本領。

  活動三:老師的家庭

此活動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帶孩子們去我家做客,並讓我愛人及孩子出面招待他們。

第二步:從家裡帶來各種各樣的照片,把孩子們分成幾組,每組發一些照片,讓他們看一看、談一談、猜一猜……

一組孩子關心的是我們全家的合影。有的孩子說“這是陳老師家的孩子路瑤,我們應該叫他小哥哥。”有的孩子說這是路瑤的爸爸,他的手還搭在陳老師肩上。”他們想當然地想像著我們家的故事,有的孩子甚至把小兔乖乖的故事也套到我家裡來了。

一組孩子對我們旅遊拍的照片感興趣。有兩個孩子為照片上是上海錦江樂園還是蘇州樂園發生了爭執。我沒有告訴他們誰是誰非,而是讓他們說說為什麼這樣猜。結果,我看到了一個全班孩子幾乎都參與了的辯論會,聽到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旅遊景點的介紹。

還有一組孩子發現了一張照片上有一個小女孩,那是我侄女.可他們中不知是誰把她看成了我小時候,所有的人都來了興趣,都來看這張照片。後來我告訴了他們真相,他們由此產生的興趣也絲毫沒有減少。不斷有孩子要求我給他們講講我小時候的故事。

效果與反思孩子們為我和我家編出了許多有趣的故事。雖然那些故事都是他們想像的,善意地強加在我身上的,但我非常開心。因為我成了故事的主角,我從中看到了孩子們想像與創造的火花。根據孩子們的要求,我在原來的計劃中增加了新的內容――老師的童年。

  活動四:老師的童年

活動開始,我出示了僅存的一張童年時代的照片,孩子們被我那傻傻的模樣逗得哈哈大笑。接著我向孩子們介紹了自己童年的一些趣事。最後,我請孩子們為我的童年畫一張想像畫。孩子們都非常樂意,有的還一邊畫一邊偷偷樂。

效果與反懇看著一張張畫像,我心潮起伏。孩子們稚嫩的畫筆把我畫得有點慘不忍睹,但我卻感到自己從來沒這麼可愛。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是用他們的心來畫的,我已經成功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心中。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戶外活動時,孩子們用自己折的紙飛機飛來飛去。航航的紙飛機不小心飛到了樹枝上掛著了,航航頓時大哭起來,我聞聲走過去想幫他取下來,可樹太高夠不著。李老師不知從哪借來了梯子才把飛機取下來。孩子們好不羨慕,圍著梯子轉來轉去,有幾個孩子還把梯子抬了起來……為了滿足孩子們對梯子的好奇,結合大班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和社會性發展所需,並結合孩子愛運動的特點,我有目的的、精心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豐富對梯子的認識,激發他們探索梯子多種玩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瞭解梯子的用途。

2.培養幼兒合作、勇敢、不怕困難的良好品質,讓幼兒體驗創造性玩梯子的樂趣。

3.引導幼兒探索梯子的多種玩法,發展幼兒平衡、跨、雙腳行進跳、鑽等基本動作。

4.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5.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梯子用途的圖書;四架竹梯子;滅火器若干;裝有貨物的布袋若干;用積木拼搭的房子;輪胎若干;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激發幼兒玩梯子的興趣。

1、熱身活動"開火車送貨"師:"孩子們,今天天氣真好咱們去送貨去吧!""趕快坐上我的小火車""我們的火車要開了,[火車快飛音樂]嗚……火車要加速了,嗚……火車要減速了,嗚……火車過隧道了,嗚……火車爬山坡了。……"在場地轉一圈後,"嗤!火車到站了",放下梯子,[火車音樂停]"我們下車卸貨吧!從梯子中跳出,嘿呦,咚!嘿呦,咚!嘿呦,咚!任務完成了!

2、交流活動:

"剛才我們開的是什麼火車呀?(梯子火車),梯子能變成火車,還能怎麼玩呢?"幼兒爭相回答,發表自己的想法。

二、自由探索梯子的多種玩法。

(一)幼兒自由玩梯子:

1、師:"梯子有這麼多的玩法,你們想不想試試?不過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輕搬輕放,別碰著自己和別的小朋友,玩吧!"[放自由玩音樂](幼兒自由嘗試)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觀察幼兒玩法,並指導。

(有的孩子將梯子平放,走小橋、走平衡木、跳格子……有的將梯子側立放,鑽山洞、跨欄……有的用梯子當擔架,抬病人;有的在梯子中間放一輪胎,當蹺蹺板;幼兒的把梯子搭在輪胎上爬山坡,有的當花轎,抬著新娘子;還有的把輪胎立著放,再把梯子平放到輪胎上,推小車……)

2、交流活動:"你的玩法真好,給大家表演一下。""誰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樣?你是怎麼玩的?"(幼兒示範)引導幼兒嘗試多種玩法。

(把梯子當成玩具,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在這一環節我給孩子們創設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間,讓他們自由探索和嘗試,發現梯子的多種玩法。教師鼓勵孩子們大膽嘗試各種玩法,並幫助能力弱的孩子完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

(二)幼兒自由組合,合作探索多個梯子的玩法。

"剛才我們是幾個小朋友玩一架梯子,如果咱們把幾個梯子放在一起是不是更好玩呢?來試一下。"引導幼兒用四架梯子合作玩:

幾個梯子側立,連續跨欄、連續鑽山洞;幾個梯子依次平放,開火車、走平衡或跳格子;用輪胎輔助爬坡;兩頭墊上輪胎,在上面走高架橋、在下面鑽山洞或隧道。

(從單個梯子玩兒到多個梯子合作玩兒,是孩子們自學能力的體現,同時也是社會性發展的體現,這會讓孩子們懂得,他們的探索成果是相互學習、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共同努力得來的,會讓孩子們體驗到合作的快樂。)

(三)分享玩法,瞭解梯子的其他用途"來,孩子們過來坐一會兒"(把梯子和輪胎全放下)[音樂停]

"梯子好玩嗎?(好玩)剛才,我發現有的小朋友把梯子當成小河跨過去,有的把梯子當成跨欄,像劉翔哥哥一樣,連續跨欄,還有的當成山洞、隧道、陡坡等……你們的玩法都很棒,我們和梯子做了遊戲,同時還鍛鍊了我們的身體。其實在生活中人們經常也要用到梯子,有誰知道?

(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梯子在生活中的用途:如爬高、拿高處的東西、幫助人們打掃衛生、過河、登高望遠、甚至於用於旅遊業、訓練警犬等等)"看來,梯子的用途還真大呀!"

三、玩遊戲,提升經驗遊戲:滅火

1、創設情境:

電話鈴響,消防員叔叔請小朋友們幫忙去滅火。

2、介紹途中遇到的困難:要走過小橋,鑽過山洞,跨過小河,爬上陡坡,然後才能到達目的地。每人拿上一個滅火器拔掉消防栓對準火源根部用力壓滅火器的把柄,這樣火才能被熄滅。""好,站成一排,誰敢來探探路?好,你來!(師指導,幼兒示範)""面對這麼多的困難,你們害怕嗎?(不害怕)"我相信,你們都能克服困難,都是勇敢的孩子。""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出發!"[遊戲音樂]

"大火終於被滅了,我們的任務圓滿完成了,耶耶。

活動反思:

本節課是幼兒平時活動的一次提升,活動物件是幼兒感興趣的梯子。幼兒一般對有一定難度和有挑戰性的遊戲感興趣,在活動中,幼兒的鑽、爬、跑、跳、平衡等方面都得到練習,而且在探索中尋找不同的玩法,這激起了他們很大的興趣,整節活動,幼兒情緒很高,玩法很多,滿足了孩子們,好玩、好動、好奇的想法。

小百科:梯子,日常生活用具,該工具由兩根長粗杆子做邊,中間橫穿適合攀爬的橫杆,用於爬高,梯子分為升降單梯和升降人字梯。

幼兒園教案 篇6

一、花鼓燈舞蹈動作建議

(蘭花花)l-2小節:雙手蘭花指,胸前曲肘,右靠步,肘部動作為左低右高,頭向右側傾,出右跨。以上動作為一拍一次,左右交替共四次。

3-4小節:碎步後退,雙手體側繞臂擺動。

(鼓架子)5-6小節:雙臂胸前曲肘,雙手握拳,拳心向下,夾大臂顫動,左右腿交替上抬,一拍一次,共8次。 .

7-8小節:雙手叉腰,碎搖頭,同時二位蹲跳,一拍一次,共8次。

(鼓架子和花鼓娃)9小節:雙臂由體前交叉由下至上,經頭頂上方至體側開啟後直立。

鑼鼓節奏動作建議

(蘭花花)A、B:雙手曲肘體側握拳,同時碎步原地跑。

C、D:右弓箭步,左手胸前按掌,右手頭頂託掌,頭部看右手方向。

頭部動作由內向外轉頭兩次,一拍一次。

(鼓架子)E、F:雙手曲肘體側握拳,同時碎步原地跑

C、H:右弓箭步,左手胸前按掌,右手頭頂託掌,頭部看右手方向。

頭部動作由內向外轉頭兩次,一拍一次。

比逗部分動作建議

1-4:雙手叉腰雙腿行進馬步蹲側身跳,一句一次,共4次。

5:原地雙腿並步跳一次,同時雙手拍腿

6:做角色動作。(老虎,蟲子,槓子,雞。)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跟隨音樂學會玩《花鼓娃》遊戲,感受安徽民間藝術《花鼓燈》熱情奔放,剛勁柔美的藝術風格。

2、學習唱唸“嚨咚鏘、咚鏘依咚鏘”的鑼鼓點子節奏,學習使用計數的方法明確鑼鼓點子節奏型重複的次數。

3、理解民間遊戲《老虎、棍子、雞》的規則,學習協商合作進行比逗遊戲,體驗團隊協作意識。

【活動準備】

1、《花鼓娃》音樂節選自花鼓燈成品舞《打穀場上》片段。

2、欣賞過《花鼓燈》舞蹈,並學會跳《花鼓燈》舞蹈。

【活動過程】

1、複習《花鼓燈》的舞蹈。

(1)請兩名幼兒分別示範跳《花鼓燈》舞蹈中蘭花花和鼓架子的動作。

(2)集體複習跳《花鼓燈》舞蹈。

2、學習掌握“嚨咚鏘、咚鏘依咚鏘”的鑼鼓節奏。

(l)聽鑼鼓節奏的音樂。

(2)跟音樂,老師示範唱唸鑼鼓節奏“嚨咚鏘、咚鏘依咚鏘”。

幼兒學念“嚨咚鏘、咚鏘依咚鏘”。

(3)再次傾聽教師唱唸鑼鼓節奏,聽一聽鑼鼓節奏中有幾個“嚨咚鏘”?

(4)請幼兒一起跟著老師念一念,確認有4個“嚨咚鏘”。

(5)由慢到快帶領幼兒練習唱唸“嚨咚鏘、咚鏘依咚鏘”的鑼鼓節奏。

3、示範《花鼓娃》遊戲,介紹《老虎、棍子、雞》的遊戲規則。

(l)兩位教師示範遊戲玩法。

第一遍遊戲。(老虎吃雞)

第二遍遊戲。(蟲拱棍子)(幫助幼兒確認,在最後一個“鏘”字變出了《老虎、雞》遊戲中的角色。)

(2)介紹《老虎、棍子、雞》的遊戲角色及規則,提煉遊戲角色的基本動作。

比逗的時候:老虎吃雞、雞吃蟲子、蟲子拱棍子、棍子打老虎。其他的都是平局。

幼兒唱唸鑼鼓節奏,逐一變出各角色動作。

幼兒跟鑼鼓節奏音樂,自選角色變出動作。

幼兒站起加馬步蹲跳,跟音樂唱唸鑼鼓節奏,練習《老虎、棍子、雞》的遊戲兩遍。

4、幼兒嘗試《老虎、棍子、雞》的比逗遊戲。

(1)諸個別幼兒,—對一,嘗試比逗。幼兒能準確掌握鑼鼓節奏,進行比逗遊戲。

分成兩隊,女孩一隊叫蘭花花隊,男孩這一隊就叫鼓架子隊。

(2)集體練習,兩人_組,玩比逗遊戲。根據幼兒遊戲情況,提出要求後,遊戲兩至三次。)

5、幼兒分成兩隊,完整進行遊戲比賽。

(教師根據幼兒遊戲情況,引導幫助幼兒學會協商合作進行比逗遊戲。

(l)個別幼兒嘗試完整遊戲。(舞蹈加比逗遊戲)

邀請蘭花花隊和鼓架子隊各出1名隊員。

(2)嘗試多人為一隊,完整遊戲,體驗團隊協作意識。(遊戲3-4遍)

討論合作比賽方案:學會商量,出一致動作,進行比賽。

出現情況時,討論制定新的比賽輸贏規則:如果兩隊中,有一隊動作不統一時,宣佈動作一致的隊伍獲勝。

6、小結:

多人為一隊比賽時,要學會商量合作,意見一致才有可能在比賽中獲勝。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無形、可流動的液體。

(2)通過動手操作實驗,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腦動手能力。

(3)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教師材料準備: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杯各一個,字卡一套;示範用的各組實驗用具一套。

(2)幼兒材料準備:盛水的大臉盆四個;小臉盆兩個;塑料小籃、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杯子每人兩個;糖每人兩顆。

活動過程

一、匯入新課

猜謎活動:(指導語:今天有位小客人要來和我們一起做遊戲,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誰,請先猜個小謎語——雙手抓不起,一刀劈不開,煮飯和洗衣,都要把它請。)

二、認識水的特性

1、看

教師出示裝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師:你們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請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說說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水是無色的,並出示字卡“無色”。

2、嘗

3、觀察

師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別放入一顆糖,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自己的感覺,例:你能看見嗎?為什麼?

幼:水中的糖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結:水是透明的,並出示“透明的”字卡。

4、動一動

幼兒自己選擇實驗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水的無形、可流動性。

(1)提供各種形狀的容器,並讓幼兒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來嗎?怎樣才能將水盛起來?並看看盛起來的水是什麼形狀的?說說水有沒有形狀?

總結:水裝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狀,水本身是沒有形狀的,並出示“無形”的字卡。

(2)提供塑料小籃、杯子等,請小朋友選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麼樣?總結:水是流到盆裡的,並出示“可流動的液體”。

三、總結水的特徵

與幼兒一同看看字卡,一起總結水的特徵。

四、結束活動:水的用處

提問:水有什麼用處?如果沒有水,會怎樣?我們怎樣保護水資源?總結:水對我們用處很大,我們一定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水

活動反思:

在教學形式上,我只居於主導和啟發地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學手段上,使學生聽覺和視覺交替衝擊,適合兒童情趣,對“水”的概念,領會得尤為清晰而深刻。有些地方,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也許過於深奧,但教學實踐證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淺出、概念清晰,語言得當,就一定能受到預期的效果。有些遺憾的是:我本想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觀察記錄,但由於種種原因,我沒有放手給孩子。不過,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引導,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兒園教案 篇8

目標:初步學習跟著音樂有節奏地做小兔跳的動作。

通過小兔和狼的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

準備:場景佈置(草地、蘿蔔地),兔媽媽頭飾,兔寶寶胸飾

過程:

一、進入角色

教師以兔媽媽的角色出現。

(1)兔媽媽:我來找我的兔寶寶,誰是我的兔寶寶?(邊問邊有節奏地做兔跳)引導幼兒回答:我是你的兔寶寶。(兔寶寶有節奏地回答。肯定一位幼兒說得真好聽,並掛上胸飾)。

(2)誰是我的兔寶寶?(幼兒集體回答後師分發胸飾)幼兒佩帶胸飾。

(3)誰是我的兔寶寶?(通過提問集中兔寶寶的注意力)

二、感知樂曲一(小兔的音樂)

1、聽樂曲一

兔寶寶長耳朵最靈了,聽!誰來了呀?(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合著音樂做小動物相應的動作,如:小鴨子——小鴨子怎麼走路的,喜歡到哪裡玩?我們一起到水裡去玩了,引導幼兒做做小鴨子洗腳、游泳的動作。

2、小動物玩得真高興啊,走!跟著兔媽媽到草地上玩咯!看看誰的耳朵長得最最長,一蹦一跳出發咯!(兔媽媽誇張的做四次兔跳,起到再次演示的作用,幼兒練習時加入語言節奏的暗示:我是一隻小白兔呀蹦蹦跳跳真可愛.....)

3、兔寶寶第二次練習:寶寶,我們在草地上跳個舞吧!長耳朵們,跟著媽媽輕輕跳、慢慢跳

4、寶寶第三次練習:時間不早了,跟著媽媽回家了,我們的家在哪裡?(那裡)我們的家在前面。

三、感知樂曲二(大灰狼的音樂)

1、到家了,真累呀!擦擦汗、洗洗手,拍拍身上的灰塵舒舒服服睡覺了(大灰狼的音樂)兔媽媽:嗷喲!誰來了?

2、大老虎大灰狼來了我們怎麼辦?(躲起來、藏起來,這樣我們就安全了)

3、你想躲在什麼地方?(我想躲在大樹後面,肯定說完整的幼兒,引導後面的寶寶說完整)

4、是呀,大灰狼來了,我們可以躲在很多地方,這樣就安全了。可不要躲在一起,不然大灰狼會發現你們的。

四、音樂遊戲:小兔和狼

1、音樂聲起,兔媽媽:寶寶記住了,大灰狼來了,要躲在安全的地方)

播放音樂做小兔跳的動作,播放曲二旋律時,小兔躲藏起來,大灰狼出現了,大灰狼自言自語:“怎麼一隻兔子都沒有,咳!今天只能餓著肚子回家了。”兔媽媽:大狼走了,我們安全了!

2、(音樂響起),再次出現大灰狼音樂,兔媽媽:不好,大灰狼又來了!快藏起來,大灰狼再次自言自語,兔媽媽:寶寶,我們安全了,兔寶寶合著音樂跳出來,兔媽媽:你們剛才躲在什麼地方呀?去告訴客人老師吧!

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初步感受詩中優美的語言與意境。

2、學習詞:綠綠的、紅紅的、圓圓的、甜甜的。

3、發揮想象力,初步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準備

1、課前與幼兒交談、瞭解幼兒做夢的情況及內容。

2、課件、搖籃曲音樂。

3、詩歌的圖譜

4、太陽、月亮、蘋果、皮球、星星、香蕉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師生談論夢

師:小朋友,你做過夢嗎?你夢見了什麼?

二、理解詩歌內容

1、欣賞詩歌《夢》

師:剛才小朋友都講了自己晚上做的夢,你們做的夢真美、真有趣。老師也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夢》。我們一起來閉上眼睛靜靜地聽一聽詩歌裡有誰愛做夢?

(播放音樂,教師完整朗誦)

2、理解詩歌內容

(1)播放課件,聽老師配樂朗誦詩歌。

提問:剛剛老師唸的詩歌的名字叫什麼?你聽到詩歌裡有誰愛做夢?它們都做了什麼樣的夢?

幼兒回答,說到哪句,老師就出示相應的圖譜,並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以下環節的順序依據幼兒的回答安排)

(2)小草愛做夢,夢是怎麼樣的?(綠綠的)為什麼?(學習詞:綠綠的,因為小草的顏色是綠綠的,它喜歡穿綠綠的衣服,穿上綠色的衣服很漂亮,你們喜歡綠綠的小草嗎?綠綠的小草最美了。)

(2)小花愛做夢,夢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學習詞:紅紅的,因為小花的顏色是紅紅的,小花穿上紅色衣服真漂亮。)

(4)露珠愛做夢,夢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學習詞:圓圓的,因為露珠的形狀是圓圓的,露珠晚上睡著的時候做的夢都是圓圓的。)

(5)小朋友愛做夢,夢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學習詞:甜甜的,因為小朋友在爸爸媽媽的關心愛護下幸福的生活,做的夢也就很美很甜。)

3、幼兒看圖譜完整朗誦

師: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能不能把詩歌《夢》完整朗誦。

(引導幼兒根據圖譜完整朗誦詩歌。)

4、配樂朗誦詩歌。

師:這麼優美的詩歌《夢》配上動作一定很好看,讓我們一起來表演這首優美的詩歌。(帶領幼兒邊朗誦詩歌邊表演,加深幼兒對詩歌的記憶。)

三、嘗試創編詩歌

1、結合課件,啟發幼兒仿編(白雲、星星、月亮…)

師:瞧!白雲也愛做夢,它的夢會是怎麼樣的呢?誰能把這句話連起來說?

(啟發幼兒仿編,把幼兒仿編的詩歌串成一首新詩並完整朗誦。)

2、讓幼兒自由選擇圖片,嘗試創編。

師:我們知道了小草、小花、露珠、白雲的夢是什麼樣子的,還有誰會做夢?他的夢是怎麼樣的?

師:老師這兒有很多圖片,你們可以選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來編一句好聽的詩歌。 (創編時可以從顏色、形狀、味道等方面引導幼兒,拓展幼兒思維)

3、詩歌展示

師:有誰願意把編好的詩歌念給大家聽?小兔也很想聽了!

(勵幼兒當眾展示仿編的詩歌。)

四、結束

教師:小朋友,你們編的詩歌太棒了。你們願意念給爸爸媽媽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