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九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九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對探索現代代交通工具感興趣,知道飛機是一種速度很快的空中交通工具。

2.能用廢紙折出簡易或組合飛機,發展動手能力。

3.在相互交流中瞭解乘坐飛機的注意事項,積累生活檢驗。

  活動準備:

1.幼兒於活動前調查 瞭解乘坐飛機的過程。

2.飛機模型或玩具飛機一架 廢紙沒人一張;乘坐飛機的圖片或視訊。

  活動過程:

1.出示飛機模型,引導幼兒互相說一說乘坐飛機的生活經驗。

--提問:誰做過飛機?坐飛機是什麼感覺?

--幼兒自由表達 交流。

2.交流關於乘坐飛機的經驗。教師可提問(根據幼兒的交流情況,適時出示或播放乘坐飛機過程的圖片或視訊):

--是不是直接拿飛機票就可登飛機?怎麼換登機牌?

--提了很多行李怎麼辦?怎麼托執行李?怎麼拿去行李?

--為什麼要進行安檢?工作人員是怎麼進行安檢的?什麼東西不能帶上飛機?為什麼?

--坐在飛機上西藥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空姐或空中先生是怎樣為旅客服務的?請學一學。

3.討論:汽車 火車 飛機誰的速度最快?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巡迴傾聽。

--如果幼兒有不同的意見,教師可引導幼兒進行現場小辯論:飛機快還是火車快?

4.教師提供給幼兒沒人一張廢紙,幼兒摺紙飛機,一起到戶外玩紙飛機。

  活動建議

1.玩角色遊戲:乘飛機;查閱資料,繼續瞭解飛機構造 分類及其發展史。

2.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知道飛機師一種很快的空中佳通工具;難點為在相互交流中瞭解乘坐飛機的注意事項。活動中,很可能由於幼兒生活經驗的缺乏而難以交流,尤其是農村地區幼兒此方面經驗可能相對不足,教師可藉助相關視訊讓幼兒瞭解。

3.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資料,向孩子介紹飛機構造 分類及其發展史;利用假期帶孩子體驗坐飛機的感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秋天是一個五彩繽紛、果實豐收的季節, 孩子們在秋天裡是快樂的,他們有數不清的發現:形狀各異的秋葉、五顏六色的果實、金色的稻穗、紅紅的高粱、雪白的棉花等等,大班教案《多彩的秋天》。

經過孩子們的一系列觀察、製作,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經驗,激發了幼兒積極探索、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圍繞“金色的秋天”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帶孩子們去大自然尋找秋天,利用孩子們帶回來的秋天的自然物標本,進行剪剪、切切、拼拼、帖帖等各種操作技能,選擇各種材料自由表現,大膽想象、創作秋天豐收的景象、田野的美景,感受秋天的豐富性。在活動中充分地體現了綜合性、主動性、創造性。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梳理秋天看到的景色,熱愛大自然。

2、能把觀察到的秋天的特徵,大膽的運用各種美術方式和材料表現出來。

3、能用較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達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徵,進一步加深對秋天的認識。

 二、活動準備:

課件:蒐集有關秋天的圖片及光碟。

圖片:大樹、蘋果、梨子、柿子、樹葉。

字卡:金燦燦,紅彤彤,果實累累。

三、活動過程:

一、歌曲《小樹葉》匯入活動,引出主題,教案《大班教案《多彩的秋天》》。師: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秋天)那你們知道秋天有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圖片,來去尋找多彩的秋天吧!

二、出示課件,引導幼兒欣賞畫面,感知秋天的變化。

欣賞第一幅圖感知楓葉的特徵。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幅圖表現的是哪一個季節嗎?那請你們仔細的觀察一下,小樹葉都有什麼變化呢?有沒有小朋友見過它,知道它的名字呢?

小結:楓葉的葉子很小,到了秋天葉子就會變成紅色,像我們的手掌。

2.欣賞第二幅圖感知梧桐樹葉的特徵。師:你們在這幅圖中,觀察到了什麼呢?

小結:梧桐樹葉的葉子很大,秋天到了樹葉會變枯變黃,像手掌一樣。秋天有各種各樣的秋樹和秋葉,它們到了秋天就會變得枯黃,然後飄落下來,秋天呀!還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各種各樣的水果都成熟了。

師:你們知道秋天都有什麼水果嗎?3. 欣賞第三幅圖秋天的水果,感知秋天水果的特徵。

師:秋天裡的水果都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好像在告訴大家我最美我最美!誰來說說它們都穿了哪些顏色的衣服呢?

小結:秋天可真是果實累累呀!

4.出示字卡果實累累。

5.欣賞第四幅圖秋天的柿子樹,感知柿子樹的特徵並認識詞語紅彤彤。師:秋天到了紅彤彤的柿子掛在枝頭,好像一個小燈籠一樣,很美很美。你們覺得美嗎?

小結:秋天還有很多的顏色需要我們仔細的尋找,就請小朋友們跟著張老師一起去秋天的田野上看一看吧!

6.欣賞第五福圖秋天的田野,感知田野的美並學習詞語金燦燦。提問:秋天的田野是什麼顏色的呀?田野上都有什麼?農民伯伯在田野上面幹什麼呢?

小結:秋天的田野是一片金黃色,金燦燦的稻穗都成熟了,農民伯伯正在收割稻穗。師:你們喜歡秋天嗎,張老師也很喜歡秋天,因為秋姑娘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的禮物:有五顏六色的水果、有各種各樣的秋葉,它想讓我們用這些禮物做成秋天的畫報,你們願意嗎?

三、出示大樹媽媽,讓幼兒運用手中的材料,來裝飾秋天裡的樹。幼兒一邊製作教師在一旁、指導。

四、展示作品教師小結:

小朋友們瞧,大樹媽媽被我們裝飾的多美啊,樹上還結著各種各樣的水果,可真是一棵神奇的大樹啊。

五、活動結束教學反思:針對大班兒童年齡特徵,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採用談話法、圖片觀察法、愉快教學法相結合進行教學。在觀察中充分發揮幼兒視覺的作用,觀察秋天樹葉、水果的顏色,認識秋天的季節特徵,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通過觀察、實踐來滿足兒童的好奇、好動的需求,把幼兒興趣引導到生活中來,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主要緣於幼兒對秋天主題開展的參與。幼兒積累了大量的對於秋天的認識和知識經驗。

所這以在今天的活動中,小朋友們都能積極的舉手發言,也能較好的展開討論。在活動中幼兒的參與性比較強,在繪畫的環節幼兒也能較好地佈局畫面,對於秋天的主要特徵都能在作品中表現出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名稱:我從哪裡來(科學)

 活動目標:1、讓幼兒初步瞭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瞭解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1、課件《我從哪裡來》。

2、教學掛圖。

3、陳老師懷孕前後的照片。

4、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陳老師的照片,鼓勵幼兒進行比較。

1、師:這是誰?以前的陳老師和現在的陳老師有什麼不一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2、師:原來現在的陳老師懷孕了,要生小寶寶了,小朋友,那你們是從哪來的呢?你們知道媽媽肚子裡為什麼會有小寶寶嗎?

二、播放課件《我從哪裡來一》,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初步瞭解人生命的由來。

1、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是怎樣形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觀察結果,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師:原來爸爸媽媽結婚以後,爸爸在媽媽的身體裡種下了一些小種子,這些像小蝌蚪的種子叫做精子,他們在媽媽的身體裡展開了游泳比賽,遊得最快的精子就會和媽媽身體裡叫做卵子的好朋友友好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受精卵,受精卵長大後就是一個小寶寶了。

三、播放課件《我從哪裡來二》,讓幼兒通過觀後課件初步瞭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師:小寶寶住在媽媽身體裡的什麼地方?

2、師:開始的時候他有多大?後來慢慢的長出了什麼?眼睛會睜開嗎?

3、師:小寶寶會在媽媽的肚子裡做些什麼呢?寶寶的耳朵能聽見聲音嗎?後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怎麼樣了?他會在媽媽的肚子裡生活幾個月?

4、師:原來小寶寶一直住在媽媽身體裡的一個叫做子宮的小房子裡,開始的時候他像一粒種子那麼大,慢慢地長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時候眼睛還會睜開。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會游泳、吸吮手指、翻跟頭,有時還會跟著音樂跳舞,後來小寶寶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再也裝不下了,他就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了,他整整在媽媽的肚子裡住了十個月。

四、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察進一步瞭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這時的寶寶是怎樣的?他怎麼吃食物呢?

--師:這時候的寶寶只能看見頭和身體,還有腮和小尾巴呢!不過小尾巴會隨著寶寶的長大消失的。小寶寶是通過臍帶吸收媽媽肚子裡的營養,一天天地長大。

2、出示第二幅圖片後提問。

--師:小寶寶慢慢長大了,現在他是什麼樣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現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一樣嗎?

--師:現在的小寶寶剛剛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不一樣。

3、出示第三幅圖片後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的什麼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長了小手、小腳,他躲在媽媽的肚子裡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圖片後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又有什麼變化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全身都覆蓋著一層絨毛。

5、出示第五幅圖片後提問。

--師:你猜猜小寶寶這時候會長成什麼樣?

--師:這時候的小寶寶還在繼續長大,骨骼也漸漸結實了,他有時還會調皮的踢媽媽一腳呢!

6、出示第六幅圖片後提問。

--師:小寶寶怎樣了?

--師: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生活了十個月,最後終於來到了人間,來到這個世界。

五、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師:我們從媽媽的肚子裡來到了這個世界肯定很開心幸福,但我們在媽媽肚子裡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你覺得媽媽會怎樣?為什麼?

2、出示陳老師懷孕之前帶小朋友做操玩遊戲的照片和懷孕之後做事情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這兩個時期老師身體狀態的變化,體會媽媽懷孕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出示陳老師帶小朋友做操的照片並提問:懷孕之前陳老師在和小朋友做什麼呢?

--師:有了小寶寶之後,陳老師的身體有什麼變化?還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嗎?

--出示陳老師彎腰撿東西不方便,上樓梯很累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體會媽媽懷寶寶的辛苦。

--出示陳老師看見食物不想吃,噁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並提問:為什麼陳老師吃不下還要吃呢?因為不吃,肚子裡的寶寶就缺乏營養,長不大,所以媽媽是很偉大的,我們要更加愛我們的媽媽。

3、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陳老師現在懷了小寶寶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師再累還是要帶小朋友學習本領,所以小朋友要更加體諒老師,愛老師,不惹老師生氣做一個聽話的好寶寶。

4、師:你們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你們的媽媽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現在你們上幼兒園了,長大了應該怎樣感謝媽媽呢?可以對媽媽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呢?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理解故事內容及角色粗心的性格特點。

學習獨立保管好自己的學習用品,不遺忘、不丟失。

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幼兒用書《找不到眼鏡》。

活動過程:

聽故事錄音,瞭解故事主要內容:

"故事的名稱叫什麼?""誰找不到眼鏡?他的眼鏡到哪兒去了呢?"師生共同聽故事錄音前半段。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交流:

"熊的眼鏡會在哪裡?""為什麼他會找不到自己的眼鏡?""他的眼鏡應該放在哪裡?"聽看結合,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點:

閱讀故事,邊聽教師完整的朗讀故事。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故事內容,教師巡迴聆聽:

"我們幫助小熊想想辦法,怎樣改正自己的缺點呢?"幼兒聯絡生活實際進行討論,提升相關經驗:

引導幼兒積極討論:

"我們的學習用品增加了,那怎麼樣使這些學習用品不丟失呢?"師生共同歸納統計保管物品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感知哪些材料能吸水。

2.萌發探究科學現象的興趣,學做觀察記錄。

準備:

1.空臉盆(放入活魚)若干,周圍擺放盛水的臉盆若干。

2.海綿、布條、縐紙、白紙、水彩筆芯、粉筆、塑料製品、彩色水、大白菜。

3.觀察記錄表,課件。

過程:

一、救小魚

引導幼兒想辦法給缺水的魚送水,激發幼兒對材料吸水現象的興趣。

二、操作

1.一一介紹操作材料,提問:你們覺得哪些東西能吸水,哪些東西不能吸水?

2.幼兒分組實驗,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說說這些材料都有什麼變化,哪些材料能吸水。

3.和幼兒一起總結操作過程,使他們初步瞭解哪些材料能吸水。

4.引導幼兒思考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能吸水。

5.出示大白菜,引導幼兒探索大白菜能否吸水。

三、觀看課件

播放大樹和大白菜慢慢吸水的課件,幼兒觀察植物吸水現象,初步瞭解植物是靠根和莖來吸收水分的。

四、記錄、交流

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打“、/”或“×”)記錄操作結果,並與同伴、教師交流,進一步鞏固相關經驗。

  大班活動教案:磁鐵(優質課)

設計意圖:

自選遊戲時,孩子們發現卡片後面有一塊黑黑的東西,有經驗的孩子說這是吸鐵石,我順勢告訴孩子們這叫磁鐵。當我追問“磁鐵能幹什麼”時,許多孩子告訴我“能吸鐵做的東西”。我決定讓孩子們在幼兒園尋找“鐵製品”,結果孩子們找來了積木、手工紙、卡片、鏡子、VCD片等,於是,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知道什麼東西能被磁鐵吸住,產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2.願意記錄實驗結果並與同伴交流。

準備:

1.幼兒自己準備能被磁鐵吸住的各種物品。

2.磁鐵、記錄板、紙、筆人手一份。

3.教師準備的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如鐵夾子、湯匙、剪刀、各種鐵盒、小鐵桶等。

過程:

1.介紹自己準備的材料。

師:昨天,我們在玩磁鐵的時候發現磁鐵能吸起很長一串回形針,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呀!今天,你們找來了許多認為可以被磁鐵吸住的東西,能介紹一下嗎?

幼:我覺得磁鐵可以吸住熱水袋。

幼:我準備了喝水杯,它能被磁鐵吸住。

幼:我帶來了髮夾。

幼:我準備了VCD片。

幼:我找來了易拉罐。

幼:我想鏡子能被磁鐵吸住。(除此以外,孩子們還認為木珠、塑料盒、玩具汽車、花布、手工紙、塑料小圓片、眼藥水瓶、乒乓球、木片、小鈴等能被磁鐵吸住。)

2.做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

師:這些東西真的都能被磁鐵吸住嗎?等一會兒你們來試一試。我這裡也準備了一些東西,你們試過自己準備的東西之後,也可以試試我準備的東西。別忘了把你做的每個實驗都記錄下來。

(幼兒操作,教師關注他們的表現表達,如請幼兒說說發現了什麼,是怎樣記錄的。孩子們的記錄方式頗具個性。有的.孩子畫“O”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畫“x”表示不能被磁鐵吸住;有的孩子寫上數字“6”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有的孩子在物體上畫上小點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

3.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發現什麼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幼兒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教師把全體幼兒認可的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陳列在桌子上。)

幼:我的易拉罐能被磁鐵吸住。

幼:巧克力盒能被磁鐵吸住。

幼:磁鐵把我的小茶杯吸住了。

幼:我的髮夾也被吸住了。(教師請該幼兒演示。)

幼:小水桶也能被磁鐵吸住。

幼:剪刀能被磁鐵吸住。

幼:剪刀的手柄不能被磁鐵吸住。

4.在生活中尋找磁鐵的朋友。

師:做了那麼多實驗,我們發現易拉罐、盒子、茶杯、小水桶、髮夾都是磁鐵的朋友,都能被磁鐵吸住。你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也是磁鐵的朋友呢?

幼:電冰箱。

幼:電風扇。

幼:電腦外殼。

幼:門鎖。

幼:家裡的窗戶。

師:那好,今天我們回到家也用磁鐵做做實驗,別忘了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明天帶來告訴大家,好嗎?

點評:雖說孩子們知道“磁鐵能吸鐵”,但事實上,中班上學期的孩子對“鐵製品”並不熟悉,從他們收集的物品中就可以看出。為此,教師從幼兒現實的認知水平出發,讓孩子通過實驗分辨能被磁鐵吸起的物品,瞭解鐵製品的特性。還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準備的實驗材料既齊備又有針對性,沒出現“幼兒想得到,教師備不齊;教師準備好,幼兒想不到”的尷尬,有針對性地解決了幼兒認識上的“誤區”。這個活動還可以延伸,教師可組織幼兒繼續通過比較、觀察、分析等途徑,真正建構有關“鐵製品”的概念。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牙膏舞會(優質課)

設計意圖:

樂曲《七個半跳》詼諧幽默、輕鬆愉快,尤其是B段層層累加的延長音,更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

“人有千面”,音樂又何嘗不是如此?同一首樂曲,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並會演繹成不同的故事。《七個半跳》已被賦予了許多形象,並被設計成許多精彩的教學活動,如《打蚊子》、《撕報紙》等等。而我的靈感,則得益於清晨擠牙膏的一剎那,牙膏條的造型帶給我創作的衝動。每天擠牙膏、刷牙是孩子們的“必備功課”,而我在孩子們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加工、提煉,將牙膏、牙膏條擬人化、形象化,使孩子們更加感興趣,願意參與進去舞蹈、遊戲。你再聽B段那或短促、或伸展的延長音,不正好像是一條條長短不一的牙膏條嗎?

活動目標:

1. 感受樂曲輕鬆愉快、詼諧幽默的情緒,初步理解樂曲ABAB’…反覆的結構,感知A段歡快跳躍、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的特點。

2. 引導幼兒在現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3. 在表演中愉快地進行表情交流。

活動準備:

教學圖譜一張,用小紙張將“牙膏條”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個;音樂磁帶。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樂曲輕鬆、詼諧的情緒,並大膽用動作愉快地表現。

難點:初步理解樂曲的結構,感知A段歡快跳躍、B段延長且層層累加。

活動過程:

1. 幼兒完整地傾聽樂曲,體驗樂曲歡快、詼諧的情緒。

2. 教師結合教具簡述故事《牙膏舞會》,幫助幼兒瞭解樂曲所表現的形象和內容。

3. 結合圖譜,欣賞音樂,初步瞭解樂曲結構。

(1)教師聽音樂指圖譜,依次出示牙膏條;提問:牙膏跳舞時,音樂是一樣的嗎?

(2)幼兒隨音樂指圖譜;提問:擠牙膏時,音樂一樣嗎?有什麼變化?

(3)請能力強的幼兒聽音樂領指圖譜。

4. 教師啟發幼兒創編牙膏跳舞及擠牙膏的動作

5. 完整地隨音樂表演。全體幼兒跳圓圈舞,B段時,教師依次請幼兒進圈當牙膏條,做出各種造型。

6. 教師簡單介紹樂曲,啟發幼兒起名字。

活動延伸:

1.可在欣賞音樂的基礎上,學習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

2.可啟發幼兒用牙膏盒、牙膏皮製作美工作品。

《》 marrina 編輯

大班活動教案――半日活動

一、生活活動:

1.接待幼兒入園:提醒幼兒主動和老師打招呼,加強晨檢工作。

2.進餐:提醒幼兒進餐時的正確坐姿。提醒幼兒進餐時不要把飯粒掉到桌子上。

3、提醒幼兒多喝水,以免上火。

4、提醒幼兒參加各種活動後要及時洗手。

二、活動區活動:

1.合作天地:搭建“未來小學校”

2.“蠟筆屋”:利用廢舊材料製作小禮物,給幼兒園留作紀念。

3.“饞嘴屋”:開張後重新接待客人,注意禮貌用語。學習簡單的算賬的方法。

4.把你的聰明用出來:讓幼兒選擇有興趣的活動材料進行科學實驗。(斜面賽車、水的張力、小噴泉、火箭炮等。)

5.奇妙的數:進行加減法的練習。

6.開心一課:情景表演“小學校”。

7.表演區:自編舞蹈。

重點指導:

1合作天地:利用大型積木讓幼兒憑想象搭建“未來小學”提醒幼兒學校裡應有各種場所,如:教學樓、餐廳、體育館等。

2蠟筆屋:主要讓幼兒利用廢舊材料製作作品,如小紙盒人,小汽車等。讓幼兒學會多動腦筋。

三、教育活動:

(一)活動名稱 :主題活動-《我要上學去》之數學‘奇妙的數’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在遊戲中,讓幼兒用拼、擺、組等方法操作,複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訓練。

2、提高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三)活動材料:

1、小汽車掛牌,牌上寫有若干道計算題。

2、數字卡1-10。

3、大樹掛圖,蘋果卡片,鉛筆。

4、10以內加減法的練習題活動卡。

(四)活動過程:以遊戲的形式進行。

遊戲:一“把小汽車開回停車場”

讓幼兒自選一輛“小汽車”憑車上的加減法把它們開會停車場。[[]遊戲可以進行多次]

二“粘果子”

讓幼兒在果子上自編數學題,但必須題的結果與大樹身上的號碼一致。

三“組裝機器人”

出示“機器人”複習圖形,幼兒發現其中的奧祕後,讓幼兒也自己組裝“小機器人”。

結束:“機器人”要送幼兒禮物,要求幼兒完成後第二天一定要教回老師。

四、戶外活動:

目標:1、加強幼兒體能訓練。

2、練習幼兒身體協調性。重點指導:加強幼兒躲閃及靈活力的培養。

半日開放活動是一種向家長全面展示幼兒園生活教育的有利時機,也是實現家園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徑。敬請關注微專題:

大班活動教案:有趣的洗衣機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洗衣機

目標:

1.初步學習遊戲,嘗試與同伴合作,用各種動作表現洗衣機洗衣服的程式。

2.進一步學習根據動作和語言的提示,在遊戲情節中記憶洗衣動作的順序。

3.在做轉圈動作時能與同伴協調,控制圓圈的大小。

準備:

1.幼兒事先在家中觀察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

2.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圖(圖一:放衣服;圖二:放水後衣服飄起來了;圖三:洗衣服;圖四:甩幹)

3.音樂磁帶。

過程:

一、幼兒自由探索,感受音樂

1.教師逐一出示流程圖,引導幼兒回憶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並嘗試創編相應的動作。

①用洗衣機洗衣服,我們第一件事情要幹什麼?請你用動作來回答。

②幼兒創編放衣服的動作。③出示圖一,明確第一步驟是“放衣服”。

2.幼兒隨音樂用自己創編的動作表現“洗衣服”情景。

3.個別幼兒示範按音樂節奏做動作。

4.幼兒按節奏隨音樂“洗衣服”。

二、幼兒集體探索遊戲

1.集體討論表現洗衣機的動作。

①討論。

A.我們怎麼變成一臺洗衣機呢?

B.洗衣服的時候是怎麼轉的?

C.甩乾的時候又是怎麼轉的?

②在教師動作、語言的提示下,幼兒練習表現洗衣機的動作。

③教師哼唱曲譜,幼兒練習。

④幼兒隨音樂練習。

2.集體討論表現衣服的動作。

①教師做衣服,幼兒做洗衣機,隨音樂共同遊戲。

②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中觀察衣服的動作,猜測衣服動作的不同含義。

三、幼兒分角色遊戲

1.少部分幼兒做衣服,大部分幼兒做洗衣機,隨音樂遊戲。

2.幼兒交換角色繼續遊戲。

延伸活動:

教師與幼兒討論“晾衣服”的情節,並引導幼兒創編相應的動作,隨音樂遊戲。自我反思

設計分析:

該設計思路來源於我園的一次教科研活動。原方案的內容是表現洗手帕的情景,研討意圖是老教師向新教師示範如何引導幼兒合拍地做律動。

研討時我們沒有采用老教師直接教新教師的方法,而是採用了老、中、青三代教師各自設計、相互交流的方法,結果“生成”了這一新的方案。該方案既吸收了老教師關注幼兒學習的細膩的策略思考,又吸收了新教師關注社會生活發展的有活力的創新思考。

策略分析:

1.探索環節的適度引導

①活動前讓幼兒在家中觀察,蒐集相關的生活經驗。將洗衣機洗衣服的主要流程寫給家長,讓其引導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重點注意兩個問題:

A.放水之後,衣服會怎樣;

B.甩幹之後,衣服是什麼樣子的。

②在自我探索的環節中,幼兒調動原有經驗(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並嘗試創編相應的身體動作。

③分兩個部分集體探索“洗衣機”的遊戲環節。洗衣機――教師逐一丟擲問題,引發幼兒討論,並讓幼兒逐步練習:在語言、動作的提示下練習――在教師的唱譜下練習――隨樂練習。衣服――配班教師以“衣服”角色進入遊戲,幼兒進行觀察並猜測教師所做動作的含義。

④在延伸活動“晾衣服”的環節中,由於現場有觀摩教師,執教教師就將“晾衣架”的問題拋給了觀摩教師,重點讓幼兒探索如何“晾衣服”。

2.記憶策略的提煉運用

①教師利用流程圖幫助幼兒回憶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並嘗試創編相應的動作。

②教師和幼兒共同遊戲,並在交換動作時給予動作和語言提示。

③幼兒遊戲時,配班教師以“衣服”角色進入,引導幼兒觀察並和幼兒共同討論其動作的含義。

3.空間位置的自我調整

遊戲中,幼兒動作的隨意性會導致空間位置的改變,影響幼兒連續遊戲。教師採取兩種方法解決該問題:其一,當個別幼兒位置改變時,教師用遊戲化的語言或改變自己站位的方式,提醒幼兒調整位置,並引導他們思考調整的原因。其二,當大多數幼兒改變位置時,教師引導幼兒反思其原因,並用合適的遊戲情境(如甩幹)進行調整。

同行點評:

活動設計很有時代感,而且特別關注對幼兒主動學習的指導。

大班活動教案――各種各樣的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各種各樣的筆

一、活動目的:

1.通過想想、看看、說說、寫寫、畫畫,辨認各種筆,瞭解它的不同特性。

2.感受筆的發明在人們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二、活動準備:

常用的鉛筆、油筆、粉筆、水筆各種色畫筆。

三、活動的主要過程:

(一)開始部分:出示一幅五顏六色,色彩鮮豔的彩筆畫,提示幼兒:這幅美麗的畫是用什麼筆畫成的?回答:彩筆,引出本課主題,《各種各樣的筆》。

(二)基本部分:觀察比較,激發幼兒對筆的興趣

第一次嘗試:請幼兒介紹自己見過的筆(引導幼兒從外觀,作用,書寫特點等方面進行介紹)。

第二次嘗試:說說鉛筆、油筆、粉筆各有什麼不同。

1)鉛筆能削,筆跡可以用橡皮擦掉,幼兒常用它畫圖畫、寫字。

2)油筆不用削,筆跡不容易擦掉。

3)粉筆,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或教學用,易擦掉。

提問:除了這些筆,你還知道哪些筆,他們是用來做什麼的?

第三次嘗試:引導幼兒思考:假如你是小發明家,你想發明一支什麼樣的筆?(讓幼兒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或畫出來)。

第四次嘗試:教師簡單為幼兒講神話故事《神筆馬良》讓幼兒加深對筆的印象。

第五次嘗試:學習兒歌《小鉛筆》

小小鉛筆細又長,

身穿綵衣黑心腸,

嘴巴尖尖會寫字,

只見短來不見長。

(三)結束部分:教師小結

筆是我們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學習用品,是我們的好朋友,大家在使用時注意安全,鉛筆的鉛有毒,不應用舌頭舔。另外筆尖太尖,不要傷了自己和別人。

四、活動延伸:

全體幼兒合作,用各種筆畫一副意願畫,畫好後仔細看一看每種筆畫的畫,風格有什麼不同。

園長點評

王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和在教案書寫方面都是虛心好學進展很快的,從教案的內容結構上不難看出她突出“嘗試教學法”的靈魂――先試後導,幼兒在先,教師在後。充分注意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體現了幼兒在整個教育活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園長:叢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認識長方體,知道它由6個面組成(2個正方形,4個長方形)。

通過動手操作活動,發現正方體與長方體的不同,並能區分。

喜歡動手製作幾何體並保持桌面清潔。

  活動準備:

教具:一張放大的操作卡片。

學具:人手一張操作卡片,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觀察操作材料。圖上有什麼?(正方形,長方形),有幾個?(2個正方形,4個長方形),一共是幾個?(6個),2個正方形和4個長方形又能做成什麼呢?

操作材料。

介紹製作方法。先把圖形沿黑線剪下,把虛線向上折,最後用透明膠粘住。

介紹形體名稱,區分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異同。

做出來的像什麼?(積木),手指長方體的一面:這叫什麼?(面),數一數它有幾個面?(6個),6個面一樣嗎?(不一樣),你知道這叫什麼嗎?(長方體),6 個一樣大小的正方體圍成的圖形叫什麼?(正方體),2個正方體和4個長方體圍成的圖形叫什麼?(長方體)活動尋找教師中類似長方體的物品。請你們找一找、想一想教室裡還有哪些東西是長方體呀。

教後感:孩子對長方體都認識,把他們堆在一起,叫他們數孩子就數不清。我想:還是要擺出實物圖,讓孩子理解,這樣效果會好一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製作目標:

1、動手能力得到鍛鍊。

2、會使剪刀。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製作器材:

紙杯、美工刀、剪刀、彩筆、雙面膠等;

製作過程:

第一步,在紙杯的外面塗上動物的顏色。

如,要做小雞就塗成黃色,要做小狗就塗成黑白的斑點,要做老虎就塗成黃色。

第二步,用筆在紙張上畫出動物的身體部件。

如,兔子的耳朵、小雞的嘴巴、大象的鼻子等,一定要注意突出這些部位的特點,然後用剪刀將其剪下來;

第三步,把這些小部件粘合在紙杯的相應位置上。

紙杯的方向以底部做為動物的頭部,也就是說,耳朵要粘合在紙杯的底部,然後嘴巴等粘合在靠近紙杯開口處的地方。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每一種動物都非常地個性鮮明,小雞有可愛的翅膀和嘴巴,小兔子有長長的耳朵,大象有長長的鼻子和大大的耳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動名稱:幼兒園的春天

二、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把感受到的春天特徵用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動腦動手能力和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培養幼兒活潑愉快的心境,讓春天永駐孩子的心田,幼兒園永遠是春天。

三、活動準備:

種植材料、繪畫和手工材料、採集的植物

四、活動過程:

1、開場白:春天向我們走來,它走進草地,小草變綠了;它走進花叢,鮮花開放了;它走進農場,麥田發芽了;它走進樹林,小樹長出了嫩芽;春天像我們走來,帶來了春雨滴嗒滴嗒魚兒樂了,帶來了陽光溫暖了大地,帶來了春風使柳樹舞動,感謝春天,春天真好!把春天請進我們的教室,幼兒園裡永遠是春天!

2、彈奏主題歌:“幼兒園的春天”,請幼兒邊唱邊做動作。

3、美化教室

繪畫組:佈置春天的畫欄

手工組:將採集的樹葉、樹枝、野花等,折折、剪剪、粘粘、貼貼,佈置春天的植物

種植組:種植大蒜、蘿蔔、白菜等,美化自然角

標本製作組:將日常生活中收集的昆蟲製成標本

(重點:手工組,標本製作組)

4、評議:請各組幼兒展示成果,並根據自己的創作進行講述(可以是作品的內容,也可以是製作過程中的一些小事)

5、播放主題歌,在主題歌聲中整個活動愉快的結束。

五、課後評議:

分組活動一直是幼兒比較喜歡的活動形式,這樣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小組,由於是自己選擇的,在活動過程中

幼兒的主動參與性也會比較強,活動結束後大部分幼兒做出了滿意的作品。

此次活動也有一些不足,由於在活動中分了四個組,教師就不可能全都照顧到,所以在有的小組出現了幼兒沒事做的情況。

下次再組織此類活動時,應該減少分組,控制在2—3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解讀圖畫中長頸鹿和鱷魚因不同特點而帶來的樂趣,體會天生一對的美好。

2、觀察瞭解生活周圍的配對,感受朋友、親人、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天生一對》故事課件;

2、背景音樂、遊戲音樂。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介紹故事書《天生一對》,引出"一對"的意思。

二、播放PPT,請幼兒給生活中的一些物品進行配對並說說配對理由。

教師小結:無論他們的樣子是相同的還是不同的,只要有理由就可以配成一對。

三、播放PPT,教師講述故事《天生一對》。

1、師:故事裡的這兩個朋友鱷魚先生和長頸鹿小姐雖然長得那樣的不同,但是他們是一對,而且是非常般配的一對,為什麼說他們是般配的一對呢?(播放PPT,盪鞦韆、逛糖果店、拋硬幣)

2、請幼兒來說說在幼兒園裡跟哪位夥伴是天生一對,並說說理由。

四、遊戲:誰最般配

分別請幾對幼兒上來,學故事裡的主人公那樣,用左右或前後、上下的動作姿勢比比誰最般配,坐在下面的幼兒做裁判。

五、教師繼續講述故事《天生一對》至結尾。

六、師:孩子們你們家裡有誰是天生一對的呢?你們的爸爸媽媽是天生一對的嗎?為什麼?

七、遊戲:天生一對。

幼兒兩兩為一組,聽音樂做律動,音樂停止,聽教師的口令將兩人身體的某個部位粘在一起,如:教師說"手掌",兩人就要把兩人的手掌粘在一起。

八:延伸活動:遊戲——口香糖,粘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