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13篇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13篇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1

教材分析:

這是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三單元的學習目的就是通過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這篇課文就是通過舉例——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而發明了雷達,激發學生熱愛科學,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地處鄉鎮,見識少,沒見過蝙蝠和雷達,所以需要課前佈置他們去收集蝙蝠和雷達的資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敏銳、揭開、障礙”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從而發明了雷達的。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掌握生字詞和理解課文內容。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

教學難點:

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而發明了雷達。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課前收集蝙蝠和雷達的資料。教師準備蝙蝠和雷達的視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題

1、播放蝙蝠和雷達的視訊。

問:蝙蝠是什麼樣的動物?什麼是雷達?

生就自己掌握的資料回答。

問: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聯絡?

生自由發言。

現在,我們就學習第11課蝙蝠和雷達。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蝙蝠和雷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由朗讀,在文中圈出生字詞。

2、通過查字典等方法自學生字詞,不懂的向同桌請教。

3、教師出示生字詞,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學生齊讀螢幕上的生字詞。學生就不理解的詞語提問,教師請同學解答。學生不懂,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句子和上下文理解。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難寫的生字,如:蠅,熒等。

5、指名學生逐段朗讀課文,指導朗讀。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出示問題:科學家為了弄明白蝙蝠夜間飛行靠什麼辨別方向進行了幾次試驗?每次分別得出什麼結論?最後綜合得出什麼結論?

2、學生朗讀問題,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在文中尋找答案。

3、學生和同桌交流對問題的見解。

4、出示表格,集體交流,填表

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

四、小結並拓展

1、這節課通過學習,我們學會了十四個生字詞,明白了蝙蝠夜間飛行靠什麼辨別方向。

2、聯絡生活,說說我們科學家對哪些動物進行研究弄明白了什麼事情。

五、作業

1、複習生字詞。

2、課後思考

科學家是怎樣發明出雷達的?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黃河演變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瞭解黃河發生變化給人類怎樣的教訓。

過程與方法:多媒體演示黃河變化的過程,學生從中有所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教學重點:瞭解黃河近20xx年變化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教育學生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保護環境,否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教具準備:黃河圖片、有關黃河的視訊。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瞭解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

1、匯入: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的位置在哪裡呢?課件出示地圖,讓學生看看黃河在哪?(學生對黃河有個初步的認識)

2、檢查預習情況。

(1)看看有哪些同學收集了關於黃河的資料。(學生把自己收集的資料讀一讀)

(2)預習課文,你讀懂了什麼?指生回答。(培養學生預習的好習慣)

二、各自讀文,感知課文大意。

1、各自讀文,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

2、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當“小老師”,讀後進行評價。

3、學生質疑提問,教師注意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黃河發生了什麼變化?原因是什麼?怎樣治理?

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黃河及兩岸情況圖片,再請學生讀第三自然段,教師給與朗讀上的指導。

4、出示視訊,黃河流域的近況。看了視訊後,你有什麼感受,和你周圍的同學說說,師巡視指導。

三、圍繞幾個主要問題組織學生學習。

1、學生自主學習4--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

(1)具體說出黃河變化兩方面的原因。

(2)這兩個原因有聯絡嗎?

(3)如果不制止,後果會怎樣?

2、小組合作學習,填在括號裡。(師參與學生小組學習給與指導)

黃河變化的原因兩大原因的聯絡所造成的後果治理方案

( ) ( ) ( ) ( )

3、交流所填內容。(結合學生說的,師完成部分板書)

4、請學生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再多讀幾遍。(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辭等等)

5、師:從這篇課文中,你懂得了什麼?應該怎樣保護環境?

6、拓展延伸:

(1)結合你的生活說說,你知道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針對這種行為我們應怎麼辦?

(2)保護環境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想想看你們還知道哪些課文也強調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只有一個地球》……)

7、作業。

(1)讀課文,摘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子。

(2)小組合作辦一期以保護環境為內容的手抄報,看看哪組同學做得。

板書設計:

10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以前——“搖籃”

現在——禍河原因(自然原因、人類破壞)

治理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3

學習目標:

1、學會10個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通過小姑娘的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體會小姑娘的善良、純真,提高理解能力。

教學重難點:

聯絡學生的讀書體會,讀中感悟。體會小姑娘的善良、純真。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第一課時。

一、釋題匯入。

教師板書

課題:陽光灑下來。

師:你看到這個課題後,想到了些什麼?(晴朗的天空陽光普照大地……)

二、檢查預習。

1、圈:(1)說說預習課文時,你覺得要注意的重點字詞是什麼?

2、查:你聯絡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塞)

3、問:讀完課文,你提出了什麼問題?

三、整體感知,交流合作。

1、小組內分自然段讀一讀。

2、課文大致講了一件什麼事?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

四、學習第一部分,初識人物。

1、自由讀1—3自然段,想想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

(1)學生自瀆,在相應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交流。

(3)全班反饋,邊交流邊指導,讀好相關的句子:“我是長得小小而不怎麼會表達的女孩。腦子裡總有想不完的事。”

(4)小結:這是一個弱小、內向、愛思考的女孩。

2、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對那個新來的修鞋老伯伯有怎樣的想法。

(1)學生找到描寫老伯伯的句子讀一讀。

(2)引導讀句子,體會小姑娘對老伯伯的好奇,也通過觀察思考,感覺到老伯伯生活的艱難。

五、指導書寫。

1、教師範寫。、

2、學生獨立練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回顧第一節課的內容。

二、學習第二部分,走進人物心靈

①讀讀4—16自然段,講講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②找找描寫老伯伯的語句和寫小姑娘心裡想法的句子,分別做上不同的句號。

③自讀感悟,再讀句子,想想這時老伯伯和小姑娘心裡想了些什麼?在句子旁邊作上批註。(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④全班交流。

1、走進老伯伯的內心。

在斷針時,老伯伯嘆了一口氣,這時他心裡是怎樣想的?(指導讀句子)

老伯伯見我給了針錢,有說不用找錢時,他抓起書包仔細檢查,從這裡能看出老伯伯的想法有是什麼?

2、走進小姑娘的內心。

重點體會句子“我一楞,彷彿有什麼東西輕輕拍了我一下心臟。”和“我轉回神,飛快的把書都塞進書包裡,又飛快地取出口袋裡折得皺皺的錢,塞到老伯伯的手裡……”

如果你就是這位小姑娘,說說你為什麼這樣做?

3、分角色朗讀這個部分。

三、學習第三部分,昇華情感。

1、媽媽為什麼說我是一位好心腸的姑娘?讀讀課文的最後4個自然段,展開小組討論。

2、交流看法:要求表達觀點時,要用課文中相應的語言作為依據。

3、回扣主題:全班齊讀課題,為什麼說媽媽的話像陽光照進我的心裡?說說你的看法。

4、小結:媽媽是在誇小姑娘關愛他人、用心體察他人的疾苦,很善良,也是對小姑娘主動承擔自己過失,有責任心的一種肯定。

四、聯絡實際,指導行為

在你的生活中,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嗎?能不能談談你當時的感受?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6個生字,掌握11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山裡人”熱情、淳樸的性格,初步學習作者運用語言、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3、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去過山裡嗎?感受過山裡人的熱情、淳樸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有關山裡人的文章:《炊煙》。

師板書課題。

看到題目,你想到了什麼?想知道什麼?學生說一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字字入眼、句句入心,把句子讀準確、讀通順。不認識的生字可以查字典解決。

2、檢查朗讀情況。指明分段讀,糾正錯誤的字音。

3、理解詞語。在小組裡交流,不懂的詞語小組成員通過聯絡上下文或差字典、詞典解決,再有不懂的詞語全班一起交流解決。

4、再讀課文,思考文中講了一件什麼事?木屋主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出示問題:木屋的主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結合人物有關的語言、動作談一談。

2、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語句,體會著認真有感情地讀一讀,並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3、小組交流。學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在小組裡讀,並談自己的感受。小組評價。

4、全班交流。由小組代表讀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並談感受。全班同學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透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理解人物性格,讓學生體會如何透過語言文字抓住人物的精神品質。

二、角色朗讀,積累語言。

三、通讀全文,深化理解。

讀了《炊煙》,木屋主人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請同學再次快速通讀全文,看還有什麼疑問,提出來一塊兒解決。

四、自擬題目,感悟中心。

文章寫“我”在山裡感受的溫暖,為什麼以“炊煙”為題?如果是你來寫,你會以什麼為題目?和原題比較一下,哪個更好?

板書設計

炊煙

我又累又餓感受溫暖感動留戀

木屋主人熱情好客豪爽勤快淳樸善良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5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理解聽寫部分的詞義。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3。通過學習知道“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教學難點:

如此多的生詞,學生不能當堂課上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師把書面語言轉變為口頭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出示:

你喜歡花嗎?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國人家家戶戶喜歡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裡只能看到花的脊樑。你們知道他們這是做幹什麼?原來……

出示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1。齊讀課題

2。他們這樣做是為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讀一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有關的句子。

2。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出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學習:“頗”、“耐”

查字典理解“頗”。“很”的意思。

這裡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質”的意思。

師:作者認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好思想、好品質是值得人們深思的。那麼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三、再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1。朗讀課文第二、三小節,找到有關的句子用直線劃下來讀一讀。

出示: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裡,他們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裡只能看到花的脊樑。

學習生字:“栽”、“脊”。指導書空“脊”。

再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學習生字:“簇、匯、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樣記住它?(與姐妹字“瑕”進行比較。)

聯絡上下文,你能說說“應接不暇”的意思嗎?(注意此處的應為多音字,應付的意思)

老師先說一句話:節日的百潤髮超市裡人山人海,收銀員們忙得應接不暇。誰能用它也說一句話。

2。朗讀課文第2。3小節。

3。教師小結:

試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見五顏六色、奼紫嫣紅的鮮花,鼻聞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種仿若人間仙境的感覺?

所以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一種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們之間互愛的表現。

讓我們再一次去體會一下,作者數年後再次來到德國的感受吧?

4。讀第4節。

5。作者認為除了花以外,美麗的東西還有很多,你知道還有哪些美麗的東西嗎?

6。小結:正是有這奇特的民族,才有這綺麗的景色。

四、朗讀全文,學習其餘未學的生字、詞。

1。學習生字:概、栽、確、含

2。朗讀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複習生字、詞)

4。你能說說生活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嗎?(說一件貼一朵花)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橫七豎八”等詞。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4、蒐集並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理解好蝙蝠在夜裡飛行的祕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現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生創造而為人類造福的。

教學難點:

對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宜用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教學準備:

蝙蝠、雷達的圖片,仿生學資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是(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和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絡呢?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1課。(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

2、師檢測讀生字和課文的情況;特別強調注意“蝙、熒”的讀音;

3、自己默讀課文,試著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4、生反饋,並要求學生說出歸納的方法

5、師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用課題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還可以用抓住要點的方法。

三、生自主學習

1、請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關聯詞,說說從這個關聯詞懂得了什麼?文中有什麼疑問,請練習疑問句的讀法。

2、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得出了什麼結論呢?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解決以上問題。你可以通過填表,也可以通過在書上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讀情況。

4、請生上臺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

5、從“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祕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祕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絡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合作學習,突破重點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絡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仔細品讀七、八自然段

2、小組代表反饋交流

師用課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探測障礙物的方法,請生填空。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讀全文,說說你從文中受到了什麼啟示?人們的哪些發明都來自動物的啟發?

2、閱讀資料袋,補充交流仿生學的資料。

3、根據仿生學自己動手設計一種小發明。

三、寫生字詞

1、認讀生字

2、提出難寫的字

3、各自說出記字的方法

4、給生字組詞

5、抄寫生字詞。

四、總結

板書設計:

超聲波

嘴巴

障礙物

反射

耳朵

蝙蝠和雷達

無線電波

天線

障礙物

反射

熒光屏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7

設計理念:

讀賞結合,引導學生品味西湖“綠”的豐富多彩,通過讀讀﹑劃劃﹑想想﹑畫畫﹑說說等活動研讀課文,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會寫法,領略西湖的美麗。

設計特色:

以“導遊寫解說詞”為手段,通過準備和表述導遊解說詞等語文實踐活動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瞭解西湖“綠”的特點,感受西湖的魅力。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研讀全文,瞭解課文順序,明確抓住景物特徵多角度加以具體描寫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西湖“綠”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

學字詞,理層次,讀通課文。

第二課時

引導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綠”,體會作者怎樣抓,學以致用。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運用形聲字構字規律,啟發學生學會本課大部分生字,學習部分詞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大意,理清層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杭州西湖嗎?對西湖的瞭解又有多少呢? (學生互相交流有關西湖的資料資訊)

2、願意作為一名導遊帶領大家去西湖遊玩一番嗎?那就讓我們為導遊準備一份解說詞,讓我們去看看這人間天堂——美麗的西湖吧!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課件展示,整體感知。

過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西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心目中美的象徵,多少人說過寫過,你願意更勝一籌嗎?

1、師生共賞西湖美景。 (課件展示初夏西湖錄影片段)

2、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綠”。 (請學生用一個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時在課題中“綠”的下面板書▲)

三、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過渡:為了能把導遊的解說詞寫得更完美,只憑感覺不行,我們要認真研究手中的課文資料。

1、教師範讀,思考課文主要描寫了什麼? (西湖的“綠”)

2、明確學習任務:自由大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新詞聯絡上下文或者藉助工具書反覆讀讀記記

3、學生按自然段讀文,檢查預習情況。

4、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1)請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課件出示生字新詞)

(2)強調形聲字的識記方法。 (重點教學“隱”“徑”“縫”“曠”“職”“港”等字)

(3)強調“幽”字的筆順。幽:豎/撇折/撇折/點/撇折/撇折/點/豎折/豎

(4)“參”是多音字。參cān(參加)shēn(人蔘)cēn參差{ci}不齊)

(5)重點詞解析

蜿(wān)蜒(yán):蛇爬行的樣子,彎彎曲曲地延伸。

蒼翠:青綠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古怪: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使人覺得詫異的。

鮮嫩:新鮮,嬌嫩。

心曠神怡:曠:空闊,開朗。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細長。也形容花木等形體挺拔。

幽靜:沉靜而安閒。

佈局:做出安排。

蓬勃:茂盛,旺盛。

漫步:隨意的,漫不經心的散步。很悠閒。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課件出示要求:讀通全文,做到讀準字音,不漏不添字,不斷不破句)

2、交流檢查通讀情況。 (指名讀喜歡的段落,師生穿插評議)

3、快速讀文,理清層次。

(1)全文是按什麼順序描寫西湖的“綠”? (觀景順序)

(2)每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什麼?第一自然段:雨中靈隱的“綠”第二自然段:蘇堤的“綠”第三自然段:花港觀魚的“綠”第四自然段:整體印象

五、抓重點,延伸下文。

過渡:幾遍讀文,讓我們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的確確是“綠意撲眼而來”,因而一個什麼字就能概括西湖的特點?(“綠”)令人叫絕的是,作者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下節課讓我們繼續研讀﹑準備,最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以導遊最終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說詞為契機,深入研讀探究課文,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入情入鏡地感悟西湖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回顧全文。

1、齊讀課題

2、學生回憶: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什麼?按什麼順序描寫的? (在課題“綠”字下面板書“▲”,同時板書“觀景順序”)

二、抓住“綠”,整體感知。

過渡:那就讓我們這些導遊們以“綠”為突破口,先走進“綠”的世界吧!

1、課件呈現一片“綠”的廣闊天地。

(1)老舍《草原》

(2)劉國林《可愛的草塘》

2、但西湖即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豐富多彩,柔情萬分,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課文前三個自然段。 (充分朗讀,盡情想象,感受“綠”意)

三、突破“綠”,研讀全文。

過渡:那麼“綠”究竟表現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樣抓“綠”的?作為導遊一定要突破呦!

1、課文著重描寫了哪幾處“綠”? (靈隱——蘇堤——花港觀魚)

2、移情入文,激趣質疑。

(1)仔細讀文,看你能發現多少含有“綠”或表示“綠”的詞語。

(2)小組交流,然後彙報,談感受。 (點撥:“心曠神怡”﹑“莽莽蒼蒼”等詞語的意思)

3、充分朗讀,在讀中品味文字與景物的雙重美。

(1)請同學們挑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想想那裡的“綠”有什麼特點?

(2)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相機點撥。

4、集體研讀,交流成果。

(1)由選擇方法;

①讀一讀,想一想。 (認為最能體現“綠”的部分)

②圈一圈,劃一劃。 (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

③畫一畫,說一說。 (想象畫面,大膽表述)學生交流可能不按課文順序,教師相機調控策略。

(2)預設學案及策略

①雨中靈隱的“綠”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多彩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

②蘇堤的“綠”古怪,莽莽蒼蒼多姿鮮嫩可愛,如??如??如??如??堅忍不拔

③花港觀魚的“綠”初春的楊柳那樣鮮,那樣亮。多情有生命力初夏的荷葉更成熟,生機勃勃。 (可能學生說的與預設的不一樣,但不管說什麼,只要是讀中所悟,都應積極鼓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想象,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情薰陶。)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強調語速宜緩,體現一邊讀一邊想象和回味。

四、品味“綠”,積累運用。

過渡:作為一名導遊,請選一處景點,根據課文的描述,盡情地向遊客展示西湖那別有風情的“綠”,誇耀一下西湖的美麗。

1、學生準備解說詞。 (可以配動作,加表情)

2、解說時,師生作為遊客可提出問題,在互動中進一步感受西湖“綠”的與眾不同,感悟“綠”的美麗。

五、創造“綠”,昇華延伸。

1、想想作者是怎樣抓“綠”的,學習寫法。

2、仔細觀察生活周圍的“綠”,模仿《西湖的綠》寫一篇《--的綠》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課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的段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

4、寫一個片段,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教學重難點】

通過邊讀邊想,將松鼠表演的幾種不同的方式還原成畫面,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一、激趣匯入

1、做遊戲: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你最喜歡的小動物,但不說出它的名字,讓同學們一猜就知道。

2、說說你瞭解的松鼠。

3、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讀字詞,正音。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麼?(文主要寫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經過。)

2、找出描寫“看松鼠表演”和“看松鼠做巢”的段落。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松鼠是怎樣表演的?用筆勾畫有關的詞語。

2、你喜歡看松鼠的哪種表演?從文字中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想到了些什麼?

3、小組內交流。(句式:我喜歡松鼠表演,我彷彿看到,我想。)

4、全班交流。

相機引導學生讀句子:“有的……有的……有的……”

5、生自由讀這一段。

6、指名讀,指導朗讀。

7、齊讀。

8、作者是怎樣將他觀察到的其中一隻松鼠寫得生動具體的呢?指名讀。

誰來扮演這隻可愛的松鼠?指導朗讀

9、朗讀第二自然段。

五、學法指導

1、作者看到了松鼠這麼多的表演,是一次看到的嗎?看來觀察小動物不是一兩天的事,我們在寫小動物時也可以像作者這樣,把每次觀察到的不同情況寫下來,連成一篇美文。

2、課文沒有單獨描寫小松鼠的外貌,而是在描寫小松鼠時,寫出了它的特點:大尾巴,彈跳力好,善於爬樹等。小松鼠的動作描寫出神入化。作者太聰明瞭。我們也可以學習作者寫寫片段。

3、片段練習:

我喜歡看錶演。它們有的,有的,有的。我注意到其中一隻,它。

4、總結。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12個字,會寫9個字,掌握“書櫥、酷刑、拓寬”等詞。

2、能力目標

培養愛讀書的習慣。

3、情感目標

學習詩歌,懂得小書櫥中蘊含的知識,能使人眼界開闊,生活充實,體會作者對小書櫥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對小書櫥的喜愛之情。感受讀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小書櫥?說說你從中獲取了那些知識。

今天,老師帶領你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歌,板書《我有一個小小的書櫥》,看看小作者是怎樣寫他的小書櫥的。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自由讀書,劃出不認識的字,用自己的認字方法認識它。

三、再讀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感情。

1、自讀詩歌。

2、讀完詩歌,說說你有什麼感受?

3、你從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愛讀書?

作者為什麼說“是書,讓我瞭解了中外燦爛的文化;是書,為我拓寬了走向世界的道路。”?

採用多種不同的方式指導學生朗讀,體會讀書的樂趣。

讀課文時,面對書中的無窮的寶藏,我們應該怎樣做?

四、朗讀課文,放飛想想談感受。

1、學完這一課,你有什麼感受?可以結合自己讀書的感受來談。

2、讓學生有感情地齊讀全詩。

五、總結評價,佈置作業。

鼓勵孩子積累好詞好句,摘抄有關讀書時的名言警句。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10

學習目標:

1、藉助拼音認識“憶、異、逢、佳、倍、插”6個二類字和“憶、異、逢、佳、倍、插、遍、遙”8個一類字,能通過對比分辨出“異”上半部分“巳”與“已”的區別,知道“插”的正確筆順,正確書寫“遙、插”。

2、簡單瞭解詩人王維,能借助註釋、聯絡上下文讀懂詩句的大概意思。結合王維的生活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並體會詩句表達的詩人思鄉思親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隨著夏天的腳步逐漸遠去,我們又迎來了美麗的秋天。秋,是一個詩意的季節。秋風響起,落葉歸根,會引發多少遊子的思鄉之情。今天我們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思鄉佳作,詩題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瞭解作者,闡釋題意。

1、說說對王維的瞭解,補充王維的資料。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唐代詩人,多才多藝,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流傳至今的詩歌有400餘首,人們又稱他為“詩佛”。

2、題目中有一個生字——憶。指導書寫。“憶”是什麼意思?圍繞這個“憶”字,你從題目中還知道了什麼?請大家輕輕開啟書36頁,可以結合課文後面的註釋來說。

(1)在這裡“山東”不是指現在我國的山東省,而是指華山以東,詩中指作者的家鄉山西省(板書:家鄉)。王維不到17歲就與弟弟王縉離開家鄉到當時全國最熱鬧的城市——首都長安遊學,也就是現在的陝西西安市。

出示示意圖,介紹兩地之間的大概距離。(兩地間高速公路路程為536千米,駕駛汽車需6小時45分鐘。如果步行,每小時走4千米,每天走十個小時,也要半個多月才能到達。)

(2)重陽節:九月九日是重陽節,是我們傳統節日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古時候人們過重陽有登高、賞菊、插茱萸等風俗。

(3)茱萸是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消災避邪。(逐步將詩題板書完整)

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題目很重要,是走進課文、走進古詩中的一扇門。從題目中,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重陽節這一天思念家鄉親人,想念兄弟的事。齊讀詩題,注意語調低沉緩慢。

題目平實樸素,內容也看似平常,但是為什麼這首詩會流傳千古,被人們廣為傳頌呢?

三、創設情境,讀中悟情。

1、學習詩歌,“讀”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只有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才能有更多的收穫。讀古詩有三個層次,三種境界:讀得正確流利——讀懂意思——讀出感情。

(一)讀正確流利:

(1)出示帶注音詩句,自由讀;

(2)指名讀,糾正讀音;

(3)去音後男讀女讀,讀出節奏;

(4)提出生字並歸類,小組開火車認讀並組詞,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在這一課的生字中,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左右結構:憶佳倍插

上下結構:異

半包圍結構:逢遙遍

板書:“異”。師示範“插”的筆順,生練習書寫。

(二)讀懂意思:

1、詩句讀通了,我們還要讀懂詩句的意思。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

學法小結:查資料、看註釋、聯絡上下文或生活經驗、反覆誦讀。

2、先輕聲或默讀古詩,根據下面的註解與插圖,想想全詩大概是什麼意思,能說出大概意思即可。同桌交流想法,指名彙報。

(三)讀出感情:

同學們對詩句的意思理解得很準確。師錯誤範讀。詩人通過詩句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哪些詩句或者字詞最能體現詩人孤獨、苦悶、傷心的心情?在書上圈畫出來。

1、(板書:獨)漢字是會說話的。仔細看看“獨”字,透過它你看到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出示句式,想象說話:

遠在異鄉,當時,王維獨自一人。

(生病時、空閒時、遇到困難時、寫出一首好詩時……)

由此可見,當王維吟誦出“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詩句時,他心中該是多麼的酸楚啊!請體會王維此時的心情,帶著王維的感受再讀第一句。

2、即使生活在繁華都市中,即使滿腹才華被人賞識,孤單無助的王維仍是一名生活在異鄉的異客,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親人,這是魂牽夢繞的思念啊。尤其是在過節的時候,這思親之情更為刻骨。詩人把滿腔思念都傾吐在哪句詩句中?(生讀)“每逢佳節倍思親”。整首詩中,這一句流傳最為廣泛,每個字都凝聚了詩人的情感和心血。

你們認為哪個字詩人用得?為什麼不說“每逢佳節更思親” “每逢佳節又思親”,偏偏要說“倍思親”呢?同桌討論。(一個“倍”字,既表現出今日思親之情的強烈,又表明王維平日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的親人。)(板書:倍思親)

詩中提到的“佳節”還會是哪些中國傳統節日?生回答時,師補充相關習俗。

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最重要的是不管什麼節日,都是家人團聚的大好時機。那麼在不同的節日裡,遠在異鄉的王維都會看到什麼、想些什麼?

出示句式,同桌交流,想象說話,說出人物的動作神情:

節到了,王維看到,想起家鄉的親人,。

(師:春節——看到家家戶戶熱熱鬧鬧地一起包餃子、放鞭炮——淚流滿面)

家鄉的人,家鄉的事,即便只是一句普通的問候,一碗熱騰騰的餃子,都令王維刻骨銘心,難以忘懷,他怎能不——(配樂讀)“每逢佳節倍思親”。

好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它道出了多少天涯遊子對家鄉、對祖國的思念呀,我們可以想象:

a、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遠在他鄉求學的孩子們,會在心底默默地念起:——

b、中秋來臨,遠在外地打工謀生的人們,會對著明月訴說:——

c、每到國慶節,遠在異國他鄉的海外遊子,會面向祖國深情地說:——

3、雖然心中倍思親,但重陽節這天,王維還是無法與親人團聚,只能任思緒飛越千里,他會在腦海中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呢?

家鄉親人的一舉一動那麼清晰地浮現在眼前,卻不能真實地擁抱、交談,這種痛苦的滋味令人心碎啊!王維只能面向東方,含淚吟誦——(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又會想些什麼呢?的確,家鄉的親人又何嘗不在思念著王維啊!登高遠眺,無限的牽掛、擔憂、思念湧上心頭,他的親人們一定也會面對西方,大聲喊出——(讀)“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

4、胸懷大志的王維年少早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甘心忍受離別的痛苦,只能把自己的綿綿思鄉之情融入到詩句之中,正因為對親人的眷戀,對故鄉的依戀,是人類永恆不變的美好情感,所以這首詩直到今天還能深深地打動我們的心。現在讓我們再次讀讀這首詩。(配樂背誦)

5、總結學法。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眼前彷彿出現了眼含熱淚,神情憂鬱的詩人王維。這節課,我們通過逐次逐句地品,設身處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讀,真切地感受到詩人的情懷,希望今後在學習古詩時,同學們能自覺地運用這些方法。

四、延伸課外,拓展閱讀。

古時候交通、通訊極為不便,人們長時間外出時只能靠詩歌來抒發自己思鄉思親的痛苦心情,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思鄉詩歌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一些名篇更成為千古絕唱。

出示:

(1)學過的思鄉詩歌題目:《秋思》《長相思》《泊船瓜洲》;

(2)朗讀補充的詩歌。

渡漢江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怯(qiè),不敢問來人。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qī)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後繼續收集王維的詩歌或者思鄉詩歌進一步閱讀、品味。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11

一、情景匯入

1、出示詩歌:余光中的《今生今世》。

2、指名配圖配樂朗讀。

3、師:這首詩歌的作者是余光中,你們知道他是為誰寫下的這首詩歌嗎?(母親) 是呀,母親就像一首耐人尋味的詩歌,黎巴嫩的一位文學家卡里。紀伯倫就用這樣一句話來讚美母親,他說:“人的嘴脣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

4、引入課題:上節課,我們從一份免費的賬單裡找到了無聲、無私、無價的母愛,這節課, 我們來繼續找一找母愛。(板書:賬單 母愛)

二、 品味故事

1、 出示閱讀提示,學生自由讀文。 認真默讀三個小故事,畫出能觸動你內心的句子或段落,並思考:你從這些詞語、句子、 段落中讀懂了關於母親或母愛的什麼?

2、 小組交流,組長彙報,隨機朗讀句子,板書關鍵詞。

3、 全班交流,自由彙報,隨機朗讀句子,板書關鍵詞。

三、 追憶往昔

1、 師:有時,凡老師在想啊,我要是一直處在小時候該多好啊!因為我在慢慢長大的同時, 母親卻在漸漸老去。

2、 播放配樂圖片,感染學生心靈。

3、 師:母愛,就像一塊糖,包在嘮叨裡,藏在責罵裡,讓我東找西找,直到我懂事,才找到。

4、 教師講述往事,引發學生共鳴。

5、過渡:看完我們的成長經歷,讀完老師寫的關於母親的兩件小事,你對母親和母愛一定有了更深的體會。請你回想一下你跟你的母親生活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找一找母愛還藏在哪裡?

6、聯絡生活,練習說話:母愛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堂小結

1、母愛藏在一張免費的賬單裡,無聲,無私,無價;母愛藏在一桌子的飯菜裡,香醇無比;母愛藏在一塊小手錶裡,提醒著我要珍惜寶貴的時間;母愛藏在一堆五彩繽紛的糖果裡,讓我嚐到了甜蜜的味道;母愛藏在一雙樸素的繡花鞋裡,讓我一輩子銘記在心;母愛還藏在

2、母愛,是用多少文字也表達不完的,那麼,就讓我們把滿懷的感動、感恩融進這首小詩裡吧。

4、 有感情地齊讀《今生今世》。

五、佈置作業

回家對母親說一句感恩的話,幫母親做一件家務事。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12

學習目標

1、認識生字、詞語,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2、緊扣課題“讓”字,叩問文字,感受三美,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學習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並從中受到教育。

學習難點

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課前準備:

師:瞭解季羨林;設計課件

生: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瞭解作者,扣問課題

1、引出作者:孩子們,我們上學期學過一篇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還記得文中的大樹是誰嗎?

生:季羨林

2、介紹一下季羨林:

季羨林(1911--20xx),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學。1945年10月回國。1980年,離開哥廷根35年後,季羨林率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學習。

3、揭題導題: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季羨林一生幾次到過德國?

預設:兩次,第一次是為了——留學,這一呆呀就是——10年

師:所以對於季羨林來說,德國就是他的第二個故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他寫的與德國有關的文章,題目是——(課前板書)

4、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5、擦去“讓”體會德國人心甘情願種花給別人看。

6、叩問“讓”字,引導學生自主提問

預設:讓別人看到了怎麼樣的花?——貼紙:讓別人看到了怎麼樣的花?

如何讓別人看花——貼紙:怎麼讓?

為什麼自己的花要讓別人看? ——貼紙:為什麼讓?

7、牽線“美麗”,一線貫穿

1980年,季羨林爺爺重返德國時,迎接他的主人問她: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麼變化沒有?”

季羨林回答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

發問:德國的什麼可能變了?

美麗並沒有改變是指哪些美麗沒變呢?

8、過渡語:難道真的只有花的美麗是不變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理清內容

1、這篇課文都讀過好幾遍了吧?其實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滋味兒。下面就請同學們繼續認真自由地讀書。

注意: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2、讀完後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書讀完了,但真的都讀好了嗎?老師來檢查檢查。

宇宙間美的東西很多,花在其中佔重要地位。愛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國在其中佔重要的地位。

(1) (請一名學生讀完後)問:第一句想說什麼在美中佔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們在朗讀的時候要突出哪個字?——花。想要把一個字重點突出來,可以怎麼讀?——重讀。來讀讀看。

(2)同樣的道理,第二句應該怎麼讀。齊讀,突出德國。

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並沒有改變。

(1) (請一名學生讀完)問:季羨林想讚美德國的什麼?——美麗,所以我們要把朗讀的重點落在——美麗。聽老師讀。

(2)我還是採用剛才那樣重讀的方法突出美麗這個詞的嗎?——不是——那我是怎麼做的——在美麗後面停頓久一點、那你們也來試試看。

(3)生讀句子

歸納學法:原來我們在朗讀時為了突出重點,可以採用重讀,也可以採用停頓的辦法。

許多窗子連線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不要問為什麼這樣讀?)

(1)停頓教學,“如”是好像的意思,“入”是進入,我們平時讀書停頓往往是在一個詞語讀完之後,雖然這裡的“如”和“入”是單個字,但是實際上表示一個詞語,所以要做此停頓。

(2)介紹山陰道的美麗故事:東晉王獻之一日由我們現在的浙江紹興去往諸暨,途徑一條山陰道,其風景甚美,於是他寫下了這一妙句:“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此言一出,山陰道就從此聲名遠播,很多文人雅客就把“山陰道”奉為風景極美的地方。

(3)齊讀。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指導概括方法:概括內容一定要清楚,簡潔,明瞭。發現了沒有,原來有時候題目拿來概括課文內容!

三、一品“讓別人看到了怎麼樣的花?”,感受花美

(1)交流

(大螢幕出示句子)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許多窗子連線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配樂批註,開展語言訓練

(3)生自由讀,做批註。

(4)學生交流,老師相機點評。

(5)關注: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花團錦簇

老師發現你抓住了詞語“花團錦簇、奼紫嫣紅”談了自己的.讀書收穫,你說什麼是花團錦簇?

學生交流:

預設:花非常的多

那可能會有哪些花?

這些花都簇擁在一起,這就是——花團錦簇(板書)

從哪裡還可以看出德國街頭的花很多?——任何,家家戶戶,花的海洋,應接不暇。

奼紫嫣紅

什麼是奼紫嫣紅?

預設:花有很多種顏色。

哪些詞語也可以用來形容花的顏色多?

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是的,從這麼多顏色,我們可以讀到,這的花很——美(板書:奼紫嫣紅)

(6)朗讀訓練,引讀

你看,所有的花聚集在一起,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這兒一簇,那兒一團。這就是

——花團錦簇。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藍的像——海。這就是

——奼紫嫣紅。

走在這條街上,抬頭向上看,這家窗子前

——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走過那條街,那家的窗子前

——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這就是——

走過任何……家家戶戶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7)教師範讀,學生閉眼想象

(8)交流想象的畫面

(9)分組朗讀,讀出花的又多又美

師:多美的意境呀!此時此刻,如果我們走在這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德國街頭,能不使人感到愜意舒服嗎?現在帶我們男女生分組讀讀看,看看到底是男生還是女生,能把德國街頭的花讀得又多又美。

(10)感悟花美

孩子們,此時此刻,你覺得德國的什麼美?——花美(板書)

(11)背誦句子

這麼美的畫面,我們就把它刻在心裡,記住她,一起來背背看吧,真不會背,可以偷偷看一眼。

四、二品“如何讓別人看花”,感受行為美

1、教師引導:是啊,德國的確是一個愛花的民族。那麼,德國人是如何做到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呢?快速瀏覽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裡,他們是把花都載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朝外開,在屋子裡只能看到花的脊樑。”

3、交流:句中哪些地方讓你明白了德國人種花是讓別人看的

種花的地點——臨街窗戶的外面(板書:臨街而種)

自己在屋子裡看花的角度——只能看到花的脊樑。

4、摸摸你的脊樑,文中“花的脊樑”指哪裡?(花梗,花的莖,花的杆)

5、出示圖片,理解花的脊樑

6、師:在家裡,德國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樑,但他們仍然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板書:臨街而種)

7、激發情感,感性朗讀

現在你們想帶著怎樣的感情讀這句?

學生交流(敬佩、讚美)

齊讀

8、引導理解莞爾一笑,體會德國人種花給被人看的行為美。

(1)什麼是莞爾一笑。

(2)走進畫面,情景再現,師生表演“莞爾一笑”

(3)你從女房東的莞爾一笑讀出了什麼?

預設:德國人認為種花給別人看是一種理所當然的行為

9、引導感受行為美

這是你又覺得德國人什麼是美麗的啊?——行為美!(板書)

五、三品“為什麼讓花給別人看”,體會風土人情美

1、師:家家戶戶種花,家家戶戶的花都臨街而種,雖然在家只能看見花的背影,可是倘若出去——又是怎樣的場景,找出那句話?

2、出示: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裡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1)這種境界是怎樣的境界?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板書)

(2)從哪裡可以看出德國人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

在屋子裡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3)引讀:

是啊,德國人就是這樣,在屋子裡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個時候別人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這時你會看到怎樣的畫面——花團錦簇,奼紫嫣紅。

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板書)

3、交流生活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例子

(1)其實何止德國做到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其實在我們也是一直這樣做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2)學生交流,師引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掃地,借閱書本

4、扣“又”,引導理解風土人情美

孩子們,課文最後一段有這樣一句話:

“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視窗上都開滿了鮮花。”

師:什麼是“又”,又表示以前也是這樣家家戶戶的視窗上都開滿了鮮花。

以前是什麼時候啊——季羨林爺爺在德國留學的那十年。

說明了幾十年來,無亂風雨怎樣變幻,無論時代怎麼變遷,德國人種花的習慣沒有變。

如果一種習慣幾十年如一日,我們就可以把它稱為是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

5、此時此刻,你覺得什麼極美——風土人情!(板書)

六、回顧“美麗不變”,昇華課堂

1、現在你們懂了嗎,季羨林爺爺說的“美麗並沒有改變”指的是什麼沒有變?

花的美麗沒有變;種花的行為沒有變;風土人情沒有變

2、季羨林爺爺說的美麗就是:花美、行為美、風土人情美。

七、樸實拓展,抄錄“美麗”

孩子們,美的東西值得我們珍藏,拿出我們的採蜜本,選擇其中的一種美,把相關的句子抄下來。(播放音樂)

八、板書

美麗沒變?

花團錦簇

花美

奼紫嫣紅

人人為我

風土人情美

我為人人

行為美臨街而種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教案13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1、組織學生玩“矇眼聽聲尋人”遊戲。

2、引導學生談發現和體會。

在眼睛無法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用耳朵與其他東西配合起來,也可以發現目標。

3、匯入新課。

為了發現目標,同學想出了辦法,那麼在漆黑的夜空中飛行覓食昆蟲的蝙蝠是靠什麼本領來去自如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繼續有趣的發現之旅。(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學習生字

1、聽課文朗讀,注意生字的讀音,標出自然段。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同桌輪流讀課文,互相評價,互相指導。

4、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三、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同桌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3、指名講,師生共同歸納。

4、課文哪個部分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奧祕呢?科學家又是怎樣揭開這一生物之謎呢?

你現在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了吧?

四、深入閱讀,理解課文內容。

師引導學生自學課文3??6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發現。

1、一邊讀一邊思考: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做了幾次試驗?都是怎樣做的?試驗證明了什麼?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順序:條件:經過:結果:證明:

3、師引導學生語言訓練:

(1)第一次試驗是在什麼條件下做的?如何做的?結果怎樣?證明了什麼?(用一段連貫的話說一說)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學家是怎樣做試驗的?

(3)根據表格說一段完整的話,說清楚科學家是如何進行三次試驗的。

4、學生自由讀第6節,並思考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飛行的?

5、教師演示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的配合來探路飛行的。(用複合、抽動片演示,邊演示邊講解)並指明三名同學表演,一生當“蝙蝠”,一生當“蝙蝠嘴裡發出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

6、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蝙蝠是如何探路飛行的。出示文字片:

蝙蝠的嘴裡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耳朵裡,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板書)7、教師小結:

(出示雷達圖片)蝙蝠的這一特異功能被成功揭祕後,經過研究開發,人類發明了雷達,它被廣泛地用於軍事,科考等各個領域。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探究一下這個了不起的發明吧!

五、合作閱讀,前後聯絡,突破重難點

1、生自學課文最後一節,談談自己的發現。

2、教師出示雷達工作情況的圖象資料,引導學生表述清以下的問題:

(1)雷達是怎樣工作的?

(2)雷達的工作原理與蝙蝠夜行的祕密之間有什麼具體聯絡?

教師相應板書:

天線

障礙物

無線電波

熒光屏

3、生根據兩處內容的板書,理解“模仿”一詞。

4、引導學生填寫課後練習題,說清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絡。

雷達的天線就像是蝙蝠的( )。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 )。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 )。

六、小結全文,拓展延伸

(1)給飛機裝上雷達,飛機就能安全夜航了,而雷達的發明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所以我們的課題就叫:蝙蝠和雷達。(齊讀課題)

(2)默讀全文,說說你從本文中受到什麼啟示?適當交流“我也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一個小發明。”

(3)閱讀文後“資料袋”,教師出使有關仿生學的圖片,補充相關文字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與探究興趣。

(4)佈置學生課外蒐集關於仿生學的資料,設計小發明並動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