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

人教版《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植樹的牧羊人》講述了一個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無聞種樹的故事,用自己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將荒蕪之地變成了人們可以安居樂業的田園。讚美他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精神品質和勤勞執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今天,小編特意為大家推薦人教版《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希望大家喜歡!

人教版《植樹的牧羊人》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這一單元的課文圍繞“人生之舟”選編了四篇文章,體裁豐富,形式多樣。本文講述了一個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無聞種樹的故事,用自己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將荒蕪之地變成了人們可以安居樂業的田園。讚美他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精神品質和勤勞執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單元的教學重點是“人生之舟”,我確定我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抓各段的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

2.把握文章脈絡及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摘錄和勾畫,自己讀懂課文,複述課文。

2、領悟並學習傳神的肖像描寫。

情感目標:

學習牧羊人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精神品質和勤勞執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課文文字特點,我確立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抓各段的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

3、教學難點:領悟並學習傳神的肖像描寫。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可以讓學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禮,給學生一次特殊的情感體驗。七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難度不大,但如何運用肖像描寫寫人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樣還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希望借這篇美好的文章喚醒孩子們的愛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而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默讀法,合作探究法、教師點撥法。

(二)說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物件所採取的研究態度。”具體而言,就是引導學生在興趣和質疑中學會學習。根據以上依據,我採用的學法有:默讀法、合作探究、談論法,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精讀課文,細節探究

總結課堂,拓展延伸

佈置作業,課後鞏固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匯入情節的創設,是興趣激發的一個重點,也是創設學習氛圍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匯入新課時,我會用富有感染力的話語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具體設計:由《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入課文

(設計意圖:從神話故事說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便於下一步展開教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將重點字音及成語解釋在書上進行勾畫和補充,進一步熟悉課文,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1.關於作者

讓·喬諾(1895-1970), 生於法國普羅旺斯地區馬諾斯克市,法國著名作家、電影編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當過步兵,在經歷慘烈場面後成為堅定的和平主義者。

讓·喬諾的作品獲獎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銀幕,被認為是法國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數作品都是以他的家鄉和周邊地區——阿爾卑斯山和普羅旺斯地區為背景。

2、朗讀課文,把握生字詞。

乾涸( ) 坍塌( )

戳( ) 酬勞( )

山毛櫸( ) 白樺樹( )

薰衣草( ) 廢墟( )

(此活動針對學生的課前預習開展,有效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3.整體感知。

快速默讀課文,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

敘寫“我”三次造訪艾力澤·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選種、種樹的工作,使得荒山變成了綠洲,給當地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勃勃生機。

4、再次默讀課文,勾畫出標誌故事情節發展的語句,通過完成下面表格,體會故事

情節的進展,進一步認識牧羊人的形象。

(此環節通過默讀把握概括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篩選資訊和概括能力)

(三)、精讀課文,細節探究

1.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寫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1)看得出,他剛剛刮過鬍子。他的衣服釦子縫得結結實實,補丁的針腳也很細,幾乎看不出來。

(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顆都很飽滿。接著,他按十個一堆把它們分開。他一邊數,一邊又把個兒小的,或者有裂縫的揀了出去。

2、找出文中直接描寫牧羊人的語句,參照示例,以“他是一個 的人”的形式說說你對牧羊人的認識。

3、.談談你對牧羊人這一人物的印象。你感覺他有哪些優秀品質是值得學習的?

牧羊人無私奉獻、甘為人梯、不圖名利、造福人類

4、是什麼精神支撐著老人數十年如一日將荒山變成奶和蜜的田園的?

能夠支撐老人體力和毅力的精神支柱就是他的信念,他認為:如果山上沒有了樹,就沒有了生命。我們也要從老人一生坎坷的遭遇進行思考,他身邊的兩位親人相繼離開了他,他變成了孤獨一人,他也是想通過種樹,來種植生命,通過“再塑大山的生命”來寄託自己的追思。

(此環節主要讓學生找相關描寫句,體會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的好處,把握關鍵詞語來感知人物形象,體會情感,領會主旨)

(四)總結課堂,拓展延伸

1、主題:本文通過敘寫“我”三次造訪艾力澤·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選種、種樹的工作,使得荒山變成了綠洲,給當地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勃勃生機。由衷地讚揚了老人的慷慨無私、不圖回報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毅力。

2、討論:當今社會物質越來越豐富,現代機械越來越先進,是不是不需要像牧羊人這樣的精神了?

(此環節設計讓學生在把握主題的同時深入思考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學習牧羊人的精神)

(五)佈置作業,課後鞏固

1、我們所處的社會中也有很多默默的“種樹”的人,他們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種植著希望和幸福。你知道這樣的人嗎?試為他寫一段文字,記錄下他的事蹟,並寫出你的評價和感受。

2、蒐集5句關於奉獻精神的名言警句,並寫一寫自己的理解。

(此環節設計拓展思維,培養學生的蒐集資訊的能力和讀寫能力)

四、說板書:

板書能幫助學生更清晰、更明瞭地理清課文的層次,概括出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我將設計如下:

植樹的牧羊人

讓喬諾

初遇——荒地——選種,種樹

再見——綠樹成蔭——養蜂、種樹

最後——生機勃勃環境優美——沒有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