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林海》教學資料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林海》教學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一、教材說明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林海》教學資料

這篇課文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及其在國計民生中的作用,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喜愛之情。

課文從作者進入原始森林的感受寫起,依次寫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特點以及由這些景物產生的聯想,最後講參觀林場的見聞、感受。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祖國自然風光的美,並瞭解自然資源在祖國建設中的作用;二是引導學生欣賞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質樸而優美的語言。

本課的重點是講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遊覽大興安嶺的感受。

大興安嶺的景物,先講“嶺”。“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這一特點是通過同秦嶺的對比突出的。“孤峰突起”“盛氣凌人”“雲橫秦嶺”,都描寫了秦嶺的高大、突兀、險峻;而大興安嶺的嶺,卻“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嶺”的另一個特點是連綿不斷,形態各異:“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這裡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再講“林”。林的顯著特點就是像大海,因此稱之為林海。“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突出了林海的一望無際和蒼翠碧綠。“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又“像海邊的浪花”,進一步突出了林海的特點。然後講“野花”。野花的特點是種類多。“我是愛花的.人,到這裡我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可見野花的種類非常之多。最後,作者把大興安嶺比作一個溫柔、美麗的姑娘,說它“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這顯然是對大興安嶺景物的綜合,滲透著作者無限的喜愛之情。

遊覽大興安嶺的感受,作者概括為四個字:親切、舒服。“親切、舒服”,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寫作者親眼看到大興安嶺,並且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樹時。由於大興安嶺跟自己印象中的“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嶺截然不同,“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自然會使作者產生一種 “親切、舒服”的感受。第二次是在描繪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然後講由這些景物產生的聯想時。大興安嶺的景物不僅可供人觀賞,它還為祖國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可見,大興安嶺的景物已同祖國建設結為一體,想到這些,作者覺得大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自然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是在參觀林場後。參觀林場之後,“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這是因為在林場看到了“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人們不僅伐木取材,而且造林護苗,使林海萬古長青。

二、學習目標

1.學會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廣廈、伐木、綜合、高不可攀、盛氣凌人、興國安邦。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感受大興安嶺景物的美,認識大興安嶺在祖國建設中的作用。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讓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找一找大興安嶺,瞭解其位置。如有可能,找幾幅大興安嶺和秦嶺的圖片,以便從感性上認識兩者的不同。

2.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於使學生感受大興安嶺那種特有的溫柔的美。

首先,要引導學生準確地理解語句表述的意思。如,“雲橫秦嶺”,指的是雲在秦嶺的半山腰,可見秦嶺山勢之高。其中的一些比喻句、擬人句更應指導學生理解。教學時不必講比喻、擬人等名詞術語,而要讓學生從內容上具體體會其中的“海洋”指什麼,“白色的浪花”指什麼,為什麼說興安嶺會打扮自己。在理解這些語句的意思時,還要注意不要讓學生產生誤解。如,課文拿秦嶺同大興安嶺對比,主要是為了說明大興安嶺給人一種溫柔、親切的感覺,不像秦嶺那樣孤峰突起,盛氣凌人。作者絲毫沒有貶斥秦嶺的意思,因為秦嶺的雄偉、險峻也是一種美。

其次,在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時候,還要啟發學生想象語句所描述的情景,如,“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是什麼樣子,“海邊上”“泛著白色的浪花”是什麼樣子,“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是怎樣一幅畫面。要力求讓學生眼前彷彿浮現出一幅一幅圖畫。

再次,在理解、想象的基礎上,加強誦讀,特別是有感情地朗讀,是感受景色美、語言美的主要途徑。朗讀本課,有些地方需要教師略加指點。如,“大興安嶺這個 ‘嶺’,跟秦嶺的‘嶺’可大不一樣。”讀這一句時,兩個帶引號的“嶺”和“大”要略加強調,以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要讓學生意識到“大不一樣”和“不大一樣”是不同的。“這裡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這句裡的六個“的字結構”形成三組對比,每一組在朗讀時,語氣、音調應略有變化,以突出嶺的形態之多。

3.語言質樸而優美,是老舍先生作品的一個特點,也是本課的一個特點。指導學生學習本課,要在引導學生感受祖國山河美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美。體會課文語言美的主要途徑是朗讀、背誦和抄寫。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一些段落,抄寫一些優美的語句。

4.課後“思考練習”第二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體會作者遊覽大興安嶺的感受。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引導學生理解這一點,可先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到三次講到“親切、舒服”的句子;然後,指導學生聯絡上下文,說說作者每一次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親切、舒服”的感受的;最後,讓學生把三次感受聯絡起來,認識到這三次感受雖然都是“親切、舒服”,但一次比一次更加強烈、深刻。

課後“思考練習”第三題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深究課文,培養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養成與同學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陳述自己意見的習慣。題目中所提出的問題是舉例性質,可以啟發學生再提幾個問題,與大家一起討論。如,為什麼說大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討論時,應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教師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但只作為參與討論者的看法,不要讓學生當作唯一的結論。

“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這句話,顯然是把興安嶺當作一個溫柔而美麗的姑娘來寫的:穿著碧綠的上衣,銀白色的裙子,五顏六色的繡花鞋。這樣寫,把靜止的景物寫活了,從而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思考練習”中的選做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做的,不必統一要求。學生只要用簡筆畫把秦嶺與大興安嶺的不同特點表現出來即可。如:

5.本課的生字“廈”,在這裡讀shà,用在地名“廈門”中讀xià。“伐”,注意不要寫成“代”。

下列詞語解釋只供教師參考,一般不宜原封不動地講給學生。

孤峰突起:單獨的一個山峰高高地聳立著。

盛氣凌人:形容驕傲蠻橫,氣勢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許許多多山峰都是碧綠的顏色。

興國安邦:國家興盛安定。

四、參考資料

大興安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和黑龍江省的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葉松、紅松、白樺為主。

雲橫秦嶺秦嶺,位於陝西省,為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主要分水嶺,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青藏高原以東著名高峰。“雲橫秦嶺”出自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原詩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這首詩是韓愈被貶潮州,走到藍關,其侄孫韓湘趕到後寫的。詩的大意是:早晨我向皇帝呈送了奏摺,晚上就把我貶到了八千里外的潮州。我上奏皇帝是為了除掉朝廷的弊端,怎麼能為愛惜自己的老命而袖手旁觀?來到藍關,看到高高的秦嶺,雲在山腰處飄浮,就回望長安,不知自己的家在哪裡。又值大雪紛飛,連馬也蜷局不前。你從遠處趕來,正好跟著我到潮州為我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