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今生今世的證據》導學案設計

高一語文《今生今世的證據》導學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學習目標:

高一語文《今生今世的證據》導學案設計

知識能力:培養學生篩選和感知資訊的能力。

過程方法:喚醒自身的生命體驗,和文字、老師及同學進行多重對話。

情感價值:覺醒家園意識,認識到故鄉和人精神家園的的關係,建立精神家園。

 學習過程:

 匯入

 一、走近劉亮程——知人論世

在新疆沙漠邊有一個叫黃沙樑的村子,這個村子裡,房子被風吹舊,太陽將人晒老,樹木按自然的意志生葉展枝……一切都在不慌不忙中接近一種自然生存。劉亮程,就在這個村子裡生活了三十八年。讀書,種地,當鄉農機管理員,勞動之餘寫點文字。他幾乎所有文字都在寫這村子。2000年,他也因為這樣的文字在全國一鳴驚人,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後一位散文家”“鄉村哲學家”。隨之,他去了縣城;接著,去了省城……

劉亮程說:“現在我已經到了烏魯木齊,有時候想著想著,好象又回到了那裡,回到那種生存中,好象是一個人死後又重返世間,看到那些自己想過、撫摩過的事物……”

“我中斷了這種生活,我跑到了別處,遠遠地回望這個村子……”

 二、尋找生命的證據——整體感知

1、回望故鄉,作者對曾經的一草一木都懷有怎樣的心情?

2、作者為什麼會對這些事物有如此的深情呢?

3、請具體說說哪些事物是今生今世的證據?

4、為什麼故鄉的人事物就是他今生今世的證據? 結合之前學過的文章加以回答。

5、作者想借這些證據證明什麼?

6、課文發第7小節說明什麼問題?

  三、構築精神家園——討論交流

7、既然任何物都會隨著時間歸於沉寂,也就是說我們舊日生命的痕跡最終都會消失,那麼,無家可歸之感是否無可避免呢?仔細體會第8小節的含義。

  助解材料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村莊。

我們用一生的時間在心中構築自己的村莊,用我們一生中最早看見的天空、星辰,最先領受的陽光、雨露和風,最初認識的那些人、花朵和事物。當這個村莊完成時,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便形成了。這個村莊不存在偏僻與遠近。對我而言,它是精神與心靈的。我們的肉體可以跟隨時間身不由己地進入現代,而精神和心靈卻有它自己的棲居年代,我們無法遷移它。在我們漫長一生不經意的某一時期,心靈停留住不走了,定居了,往前走的只是軀體。

那個讓人心靈定居的`地方成了自己一個人的村莊。

• 劉亮程《對一個村莊的認識》

8、學過這篇文章,我們知道對我們來講,故鄉,對我們意味著什麼呢?

  四、體驗活動:靈魂歸家(愛爾蘭風笛 the immigrant)

[鞏固測評]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 )(5分)

A功夫 工夫 留戀 流連忘返 B蒼茫 倉皇 蒼海桑田 蒼翠欲滴

C嘹亮 燎原 瞭望 潦草 D骨骸 彈劾 言簡意賅 垓心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5分)

(1)即使牆皮全掉光,也在不經意的、風雨______不到的牆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塊吧,留下泥皮上的煙垢和灰。

(2)我走的時候還不知道向那些_____的東西告別。

(3)許多年前他們往這些牆上抹泥巴、刷白灰時,我便知道這些白灰和泥皮遲早會____ 得一干二盡。

A、沖刷 熟悉 脫落 B、沖洗 熟悉 脫落

C、沖洗 熟知 脫落 D、沖刷 熟知 脫離

3、下列句中劃橫線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 )(5分)

A、世界很難再找到像巴黎這樣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韻味和現代時尚的潮流完美地融為一體,既充滿反差,又相得益彰。

B、很多老師和學生都有這樣的經驗和體會,在考試前一定要保持輕鬆的心態,採用疲勞戰術和題海戰術只會事倍功半。

C、生命需要證據,當一個人的家園廢失,那他所有回家的腳步都踏上了漫長的虛無之途,家園成了他一生魂牽夢縈而卻無法迴歸的精神之所。

D、這兩位進城打工的農民遭到保安人員的非法拘押和刑訊逼供,他們在被毒打後忍無可忍,不得不承認偷了商場的物品。

4、下列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 ) (5分)

A、與作家不同的是,攝影家們不是把自己對山川、草木、城市、鄉野的感情傾注於筆下,而是直接聚焦於鏡頭。

B、觀摩了這次關於農村經營承包合同法的庭審以後,對我們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C、一隻早年間日日清脆嘹亮的鳴叫喚醒人們的大公雞,是否也與一粒土一樣歸於沉寂。

D、北京以56票申奧成功,翻閱上百年的申奧史冊,我們至今還極其罕見在第二輪就取得高的得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