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蒙田《自畫像》賞析

蒙田《自畫像》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每個人都包含人類的整個形式”

蒙田《自畫像》賞析

——蒙田《自畫像》賞析

姜廣平

蒙田(1533-1592),法國文藝復興後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他是啟蒙運動以前法國的一位知識權威和批評家,是一位人類感情的冷峻的觀察家,亦是對各民族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學者。從他的思想和感情來看,人們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個時代出現的一位現代人。

蒙田出身貴族,他早年學習拉丁文,在波爾多市唸完中學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深居簡出,閉門讀書思考。後來,他在政府部門任職,成為波爾多市議員,並兩度被選為波爾多市市長,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蒙田自 1572年開始,直至他逝世的1592年,在長達20年的歲月中,他一直斷斷續續地在寫他的隨筆。他以對人生的特殊敏銳力,記錄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發展歷程,為後代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蒙田以博學著稱,他對隨筆體裁運用嫻熟,開創了近代法國隨筆式散文之先河。他的語言平易通暢,不加雕飾,文章寫得親切活潑,妙趣橫生。你很難相信然而又不得不信的是,在我們與蒙田之間,竟然有著四百年的時差,卻似乎沒有任何對話的阻隔。

法國散文發展到蒙田手裡,進入到一個轉折期:散文登堂入室,終於在法國文壇上取得了一席之地。《隨筆集》傾注了蒙田畢生的心血,它集十六世紀人文主義思想之大成,行文跌宕有致,議論風生,娓娓道來,親切隨和,旁徵博引,知識淵博。

這在《自畫像》裡也可見一斑。特別是那些隨手拈來的詩句,恰到好處地用來描寫與說明自己的情形,非常貼切、生動。所以,這篇《自畫像》,從行文這個側面,也同樣表現了蒙田學問淵博、性格隨和曉暢這樣的特點。特別是對性格的展示,正如他自己在《自畫像之一》裡講的那樣:“因為我性愛悠閒,而且十分喜歡無拘無束,我是有心要這樣做的。”

《自畫像之二》,緊隨著上文,寫自己“儘量密切觀察自己,眼睛不停地盯在自己身上”,然而,這裡筆鋒陡轉,將筆觸放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描畫上:

我發現自己的懦弱和虛榮心好不容易才敢於直說出來。我立足虛浮不穩,覺得會隨時搖晃,失卻平衡。我的目光無定,自感空腹,飯後卻不一樣……

接著寫到自己在很多方面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品格和感覺,譬如沉重與輕快、很短與很長、有趣與乏味、樂趣和煩惱等。

“千種易變無常的行為,萬般反覆不定的思緒,集於我一人之身。”這一句,對自己作了概括性的描寫與刻劃,引起下文,使文章由分而總,談及自己性格的各個側面。不僅如此,作者甚至對自己的寫作,也進行了截然不同的兩方面的展現。從而將一個“不斷前進,復又折回,反反覆覆”和思想上“總不能筆直前行,它飄忽無定,東遊西串”的人文大師真誠奉獻於讀者的面前。

兩篇《自畫像》,其實分別從外形與精神兩個維度,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十分真實而又非常完整的自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蒙田固然有種將自己呈現出來的寫作慾望,然而,你不得不承認,這裡的“蒙田”,已經更多的被注入了人文主義的東西,它在一個新的高度上,以隨筆這一文學形態,令讀者信服地表明瞭這樣一種思想:“每個人都包含人類的整個形式。”所以,就這篇文章而言,它的兩個部分,完美地表達了關於人的哲學思想與人性定位。

蒙田在他生活的時代已成大名,但一些著名作家,如盧梭等人指責他的作品充滿了“可憎的虛榮心”“表面的真誠”,然而,他卻受到了伏爾泰和狄德羅的推崇,他們讚揚他的作品 “明哲善辯”、“精於心理分析”, “文風簡樸流暢,琅琅上口。”

無論先哲們如何評價法國散文源頭的這位大思想家,在經過四百餘年的考驗之後,我們認為,歷史證明了蒙田與培根、莎士比亞等偉大作家一樣,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他的隨筆如他自己所說的,是“世上同類體裁中絕無僅有的”偉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