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遊恆山記》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遊恆山記》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內容預覽:

《遊恆山記》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23.遊恆山記

  教學目標:

1、積累翳策躋等實詞的含義。

2、理清作者的記遊順序,體會其條理分明的記遊特點。

3、學習作者不畏艱險,勇於攀登的精神。

教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朗讀課文,做到讀準音,讀順句。

2、藉助資料,瞭解徐霞客及其《徐霞客遊記》。

3、多媒體課件。

  學習過程:

  一、 談話匯入:

1有這樣一部著作,這是我國一部著名的古代遊記,也是一部我國地理學名著。它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的旅遊勘察汗水。這部著作就是《徐霞客遊記》這部著作被譽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這部著作的文章------《遊恆山記 》。多媒體展示作者及文字圖片資料。

2作者簡介

徐霞客,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名弘祖,字振之。明南直隸江陰馬鎮南陽岐人。生於萬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587年1月5日),卒於崇禎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1641年3月8日)。他博覽群書,鄙棄權貴,摒絕仕途,矢志考察山川地貌奧祕,徐霞客在旅途中,三十年如一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把當天見到的聽到的都詳細記錄,即使在荒山野林裡露宿的日子,也總是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堅持寫日記。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後,留下了大量日記,這實際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記錄。經過他的實地考察,糾正了過去地理書上記載的錯誤,發現了過去沒人記載過的地理現象。像古代地理書上說岷江是長江的上游,徐霞客經過考察,弄清楚長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雲南騰衝打鷹山考察的時候,發現了那裡曾經發生火山爆發的遺蹟,他在遊歷中考察最多的是岩溶現象,在桂林七星巖,他對那裡千姿百態的石鐘乳、石筍、石乳等地形,進行了詳細的記載。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現象的記錄。後來,人們把他的日記編成一本《徐霞客遊記》。這部書是我們著名的古代遊記,也是我國古代地理學上的寶貴文獻。這是他在三十年的科學實踐中,以驚人的毅力,敏銳的觀察力和樸實的文字,記下行履所至,觀察所得。徐霞客注重實踐、不畏艱險、獻身科學的精神得到後人的崇敬。

  二、檢查字的讀音

風翳(yì)淨盡無攀躋(jī)勞虯(qiú)鬆縈(yíng)回

傑坊(fāng)官廨(xiè)拾(shè)級廡(wǔ)門

穹(qióng)碑攀躡(niè)仰眺(tiào)槎(chá)枒(yā)

輒(zhé)斷折若墮(duò)洪濤汩汩(gǔ)不能出 久之棘(jí)盡

俯瞰(kàn)山麓(lù)龍山西亙(gèn)比肩連袂(mèi)

下扼(è)沙漠不啻(chì)崖隙(xì)

  三、疏通文意

1、 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文意的疏通這一學習任務。

2、 交流在疏通文意過程中所產生的疑難問題。由組長彙報,組員補充。

3、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略寫出發的時間和天氣情況。

第二段: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體現了作者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精神。是全文的重點。

第三段:寫登頂後遠眺所見周圍的景物。

第四段:寫從西峰下山至飛石窟的情況

  四、 合作探究

1、 速讀課文,劃出作者登山所經過的地方,並繪製作者登山示意圖。

明確:作者上山經過了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嶽殿、會仙台等地方。示意圖略

2、 劃出文中標明裡程的句子,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明確:一里,又一里,又三裡,三裡------

作者這樣寫,顯出文章記遊順序清晰,條理分明的特點。

3、 細讀文章第三段,說出作者的觀察角度,寫景順序。

明確:觀察角度為俯視,由文中俯瞰山北北瞰可以得出。

寫景順序為:按照北-南-西--東的空間順序來寫景,並且是由遠及近的。

多媒體展示恆山圖片,增強學生的感官認識。

4、 劃出課文中寫徐霞客登頂經過的文字,體會其所擁有的精神。

明確:課文第二段餘時欲躋危崖、登絕頂------久之棘盡,始登其頂。這是寫作者登頂經過的文字。

從登頂經過充分表現了徐霞客不畏艱險,不怕辛勞,勇於實踐求實的精神。

5、 小結:

這篇文章清晰地介紹了作者的遊蹤,描寫了作者遊恆山登頂的經過,表現了他不畏險,不怕辛勞,勇於踏勘實踐的精祌。

  五、寫作特色

1.文章思路清晰。

此遊記涉及的景點、地理位置較為複雜,但全文貫穿著一條線索,那就是遊蹤,亦即作者足跡、目力所及的次序。依次經過了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嶽殿、會仙台等景觀,逐一描寫。再寫登頂的艱難。然後是登頂後遠眺四周的景色,把整個山系都清晰地展現出來。最後寫下山情形。

2.詳略得當。

全文有詳有略,處理得恰到好處。略寫出發時間和天氣情況,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其中景物、地名、景物之間的情形都寫得極為詳盡,又以登頂的經過寫得最詳,把過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寫了出來。下山的過程詳寫了尋找下山之路一節,其餘的下山過程就一筆帶過了。

3.觀察細緻。

作為一個以勘察地貌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處對一些細節觀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細緻。如地裡露出的煤炭、土石的顏色等,寫到每個景點,也尤其注意地形地勢、周圍環境等。

4.科學性與文學性相結合。

記敘中注重實際,如實記錄所見之景,而且觀察細緻,為地理學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學的嚴謹性。同時,景物描寫也各有特色,生動形象,如鬆影篩陰、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雲級插天,廡門上下,穹碑森立都將景物的形象活現於筆下,讀後歷歷在目,頗具文學的形象性。

  六、遷移拓展

1、 查閱資料,探究是山土山無樹,石山則有。北向俱石,故樹皆在北。這種現象的成因。

2、 利用圖書館,閱讀整本的《徐霞客遊記》,寫好讀書筆記。

  七、小結文言詞

1通假字

還通環,轉,繞。

例句:還過嶽殿東。

2詞類活用

1.形容詞用作名詞

峭:陡峭,這裡是峭壁的意思。

例句:循崖乘峭而上。

2.名詞用作動詞

室:屋子,這裡是改成一間屋子的意思。

例句:倚而室之,曰會仙台。

像:雕像,這裡是塑造的意思。

例句:臺中像群仙。

3、古今異義

但 古義:只;今義:但是,錶轉折。

例句:但能鉤衣刺領。

於是 古義:從此;今義:連詞,表示轉承。

例句:於是石路縈迴。

4、特殊句式

1.判斷句

例句:即飛石窟也。

也,是判斷句式的標誌,加上即,加強語氣。

譯文:就是飛石窟。

2.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

例句:虎風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 賓語虎風口之松柏前置。

譯文:比虎風口的松柏大不止百倍啊。

②狀語後置

例句:有一人飄搖於上。 狀語於上後置。

譯文:有一個人在上面飄搖。

③定語後置

例句:北瞰隔山一重。 山的定語一重後置。

譯文:向北遠看,隔著一重山。

  八.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推薦閱讀《徐霞客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