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戰爭故事 > 古代簡短戰爭故事《涿鹿大戰》(精選5篇)

古代簡短戰爭故事《涿鹿大戰》(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代簡短戰爭故事《涿鹿大戰》,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古代簡短戰爭故事《涿鹿大戰》(精選5篇)

古代簡短戰爭故事《涿鹿大戰》 篇1

大約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的時候,中華大地上的原始部落已十分興盛。它們之間,或者因通婚而互相融合,或者因爭奪生存地域而互相征戰。慢慢地,一些實力較強的部落便吞併較弱的部落,一些大的部落集團就形成了。

當時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上,形成了兩個強大的部落。它們的首領一個就是神農氏炎帝,另一個就是軒轅氏黃帝。據說他們兩人都是少典氏部落和有氏部落通婚後生的,因此還是近親呢。開始時,炎帝的部落在姜水流域,而黃帝則在姬水流域。後來,炎帝率部落向黃河中原地區擴充套件,並且一心帶領部族人從遊獵生活向農耕生活過渡;而此時黃帝族則也隨之向中原遷移而來。他們來到炎帝的地盤涿鹿(今河北張家口東南),想在這裡定居下來。

兩個大部族為了爭奪土地和資源,終於不顧親情打了起來。他們在涿鹿東南的阪泉地方打了三仗。頭兩仗,因為炎帝的人數眾多,而且還用火攻,因此將黃帝打敗了。可是到第三仗的時候,黃帝聯絡了原先與自己在一起的西北部的許多部落,一同對付炎帝;而且正當作戰的時候,又天降大雨,使炎帝的火攻失去了威力,因此,炎帝戰敗被俘。不過,黃帝顧念親情,並沒有殺死炎帝,而是仍舊讓他當自己部族的首領,只讓他遷移到了南方。

緊接著,黃帝又把不聽他號令的葷粥(xūn yù)驅逐出了中原。於是黃帝便成了中原大地上部落聯盟的首領。部落的統一與融合,促使了生產和文化的發展。黃帝不但讓自己的部族在涿鹿定居下來,還鼓勵包括自己部族在內的各部族推廣炎帝的農業耕作技術和用草藥治病的方法,同時傳說他還讓自己的妻子嫘(léi)祖教人們養蠶繅(sāo)絲,織成絹和帛做衣服;讓倉頡(jié)總結了人們在實踐中應用的記事符號,創造了文字;還命封寧製陶器、雍父做臼舂米、共鼓和貨狄造舟船;命容成制定曆法、羲和推算凶吉、伶倫製造樂器規定音律。

這時,還有一個部族越來越強大起來。它名叫九黎族。九黎族的首領叫蚩(chī)尤。據說這個部族是由他們的九九八十一個兄弟部落組成的。雖然他們這時仍以遊獵為主,但已學會了鍊銅技術。他們已會使用銅製的長矛和大刀,武器十分精良。九黎族原本是歸炎帝統屬的一個部落。炎帝戰敗後,他們被放逐到了中原的東部,在今天的安徽、河南、山東的東部直至沿海一帶。蚩尤見自己的力量已經可以與黃帝抗衡,就去與炎帝聯絡,準備共同起兵奪回中原。但炎帝見黃帝將中原各部落治理得很不錯,因此不願再讓百姓遭受戰爭之苦,所以拒絕參予。於是,蚩尤便聯絡了南方的苗人起兵向中原進軍。

蚩尤的軍隊勇敢強悍,傳說他們都是銅頭鐵臂,刀槍不入;而且還會呼風喚雨,將南方山林水澤中的瘴氣毒霧帶來一同攻擊敵人。蚩尤的軍隊開始時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黃帝的老巢涿鹿。

黃帝戰勝了蚩尤,接著又打敗了當時不肯聽他號令、企圖與他爭奪部落聯盟領導權的夸父和刑天。從此,他牢牢地掌握了中原大地的統治權。

由於炎帝不但不肯參加蚩尤的叛亂,而且一直到老年仍然兢兢業業地為百姓操勞,黃帝十分感動。他覺得,自己過去對炎帝的處置太過分了。於是,他下令將炎帝和他的部族人接回中原,與自己的部族共同生活。就這樣,炎、黃兩個部族便在中原地區和睦相處、互相融合、共同勞動和繁衍下來。他們就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

古代簡短戰爭故事《涿鹿大戰》 篇2

那是在阪泉之戰以後,黃帝部落是各大氏族部落的首領,進入到了短暫的休養生息的時期,但是隨著各大部落的逐漸壯大,原先分配的地盤開始逐漸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尤其是來自東夷地區的諸多部落,在蚩尤部落的帶領下逐漸擴張,進攻了炎帝的部落,蚩尤部落兵力強大,武器鋒利很快就擊敗了炎帝部落,幾乎是將炎帝部落完全趕出了他們的居住地,炎帝不得不求助於黃帝,本著相互救助的原則,黃帝出征討伐蚩尤,引起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涿鹿之戰。

這場戰爭根本上其實是兩個部落群體爭奪富饒的領地的戰爭,在後世的各種傳說之中,更是將這一段給神化了,以致於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神話故事,比如說蚩尤部落獸身人語、銅頭鐵額等等,甚至現在還有蚩尤部落是外星人的入侵者,黃帝等人則是地球本土居民奮起反抗的說法。至於其他的所謂的是遠古之時的人巫之爭的說法更是在近些年來流傳於各種網路小說之中。

這場戰爭最後以炎黃部落的勝利告終,蚩尤部落被趕出了中原大地,所以從此之後炎黃二帝就成了中國人民共同的祖先。

涿鹿之戰的先後順序

《史記·五帝本紀》中,對上古時期發生在華夏民族先祖——黃帝與炎帝兩個部落間的大規模決戰阪泉之戰做了詳細的記述,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記載的第一次重大的氏族部落戰爭。而同一時期的另一場關乎中華民族文明走向的涿鹿之戰,史書工筆之上則記述寥寥,常令後世研究者費解,這兩場戰爭發生的時間究竟誰先誰後?

涿鹿之戰,相傳發生在距今5000年前,為黃帝與炎帝部落聯軍大戰南方的蚩尤部族的一場慘烈的戰役,至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依然為有據可考的涿鹿之戰古戰場,如此一來,不難得出結論,涿鹿之戰的發生時間要早於阪泉之戰。也有相關學者指出,阪泉之戰與涿鹿之戰原本就是同一場戰爭,只是這種說法目前尚無依據,只能說是一種猜測。

深究涿鹿之戰的戰爭目的,實則是農耕社會的原始勞動形勢發生變化,生存資源減少,因而,參戰雙方為了爭奪有限的生存資源和適於放牧與淺耕的中原地帶大片土地,才爆發出一場激戰。

從戰爭積極意義的角度上來看,涿鹿之戰的戰果,對於古老的華夏民族由落後的野蠻時代向文明程度較高的新石器時代的轉變產生過十分重大的影響。然而相比阪泉之戰所包含的推動中華民族大一統變革的歷史意義,涿鹿之戰似乎又顯得微不足道,畢竟在開化程度遠遠不及文明社會的古老氏族社會,部落之間大大小小的戰爭,是屢見不鮮的事。

涿鹿之戰對歷史的影響

涿鹿之戰是一場有名的戰役,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黃帝蚩尤等人,尤其是蚩尤在後世更是受到了無數人的崇敬,不少朝代都尊其為“戰神、兵主”,受到了很多人的祭祀。

涿鹿之戰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對於漢族人民來說更是有著改天換地的意義,漢族是有華夏民族發展而來,而華夏種族則是夏商等朝多年來同化其他種族發展而成,而夏商就是從黃帝時期的部落發展而來的。在涿鹿之戰以後,黃帝帶著大勝之勢,繼續征伐四方,對於周圍的部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的氏族都相繼併入華夏民族,使得華夏種族日益壯大,逐漸演變成為了日後的夏朝。

而且在涿鹿之戰以後,黃帝展現出來的威勢讓周圍的部族都深受震撼,不敢再輕易的發起戰爭,所以在一段時間裡面很多地方都處於一種相對和平的階段之中,各個部落的生存環境基本穩定下來,不再到處流竄,一定程度上為文明從以遊獵為主轉變為以農業為主打下了基礎,使得當時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巨大的飛躍。

涿鹿之戰最大的影響還是在於軍事上,作為中古有史以來的第一場大規模的部落戰爭,炎黃聯軍面對著強大的蚩尤部落,打出了一場經典的以弱勝強的戰役,在這其中黃帝的軍事才能收到了廣泛的關注,對於之後中國軍事素養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場戰爭可以說是為中華民族奠定基調的戰爭。

古代簡短戰爭故事《涿鹿大戰》 篇3

傳說距今約4600餘年前黃帝聯合炎帝部族與東夷集團九黎族首領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進行的一次艱苦激烈的大戰,這是遠古時代一次很大規模的戰爭。相傳神農氏為帝王時,各氏族、部落互相掠奪,為害百姓,其中蚩尤最為暴虐,神農氏、黃帝無力征討。阪泉之戰後,黃帝勢力大增,蚩尤仍繼續作亂,不肯聽命。黃帝徵集各部落、聯盟兵眾,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今河北涿鹿東南)之野。相傳黃帝命應龍作水陣阻擋蚩尤,但被效忠於蚩尤的風伯雨師所破。黃帝又請旱神女魃作法,天氣驟然放晴,旱熱難當,使久習於東南方陰雨氣候的蚩尤無法忍受,敗陣南逃,於冀州之野擒殺蚩尤。“戰爭”的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它也是我國曆史上見於記載的最早的“戰爭”,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九黎族原居於南方,後北上中原,與以黃帝為首的部落發生了衝突,雙方戰於涿鹿之野。據說蚩尤族善於製作兵器,其銅製兵器精良堅利,且部眾勇猛剽悍,生性善戰,擅長角牴,進入華北地區後,首先與炎帝部族發生了正面衝突。蚩尤族聯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擊敗了炎帝族,並進而佔據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

炎帝族為了維持生存,遂向同集團的黃帝族求援。黃帝族為了維護華夏集團的整體利益,就答應炎帝族的請求,將勢力推向東方。這樣,便同正乘勢向西北推進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區相遭遇了。當時蚩尤族集結了所屬的81 個支族(一說72族),在力量上佔據某種優勢,所以,雙方接觸後,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勢眾、武器優良等條件,主動向黃帝族發起攻擊。黃帝族則率領以熊、羆、狼、豹、雕、龍、鴞等為圖騰的氏族,迎戰蚩尤族,並讓“應龍高水”,即利用位處上流的條件,在 河流上築土壩蓄水,以阻擋蚩尤族的進攻。

戰爭爆發後,適逢濃霧和大風暴雨天氣,這很適合來自東方多雨環境的蚩尤族展開軍事行動。所以在初戰階段,適合於晴天氣環境作戰的黃帝族處境並不有利,曾經九戰而九敗(九是虛數,形容次數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過去,天氣放晴,這就給黃帝族轉敗為勝提供了重要契機。黃帝族把握戰機,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勢向蚩尤族發動反擊。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風大作,塵沙漫天,吹號角,擊鼙鼓,乘蚩尤族部眾迷亂、震懾之際,以指南車指示方向,驅眾向蚩尤族進攻,終於一舉擊敗敵人, 並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區)擒殺其首領蚩尤。涿鹿之戰就這樣以黃帝族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這場“戰爭”的大致經過情況是由神話傳說所透露的,因此更具體的細節已無從考索了。但是神話畢竟是歷史的投影,曲折地反映了事實的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說,涿鹿之戰堪稱為我國古代戰爭的濫觴。涿鹿之戰中,黃帝族之所以取得最後勝利,在於其戰爭指導比蚩尤族要來得高明。具體而言,即其已開始注意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作好戰爭準備,史稱“軒轅氏乃修德振兵”,就是證明。在戰爭過程中,黃帝族還善於爭取同盟者,並能注意選擇和準備戰場,巧妙利用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天候條件,果斷及時進行反擊,從而一舉擊敗強勁的對手,建立自己對中原地區的控制。相反,蚩尤族方面儘管

兵力雄厚,兵器裝備優於對手,但由於一味迷信武力,連年對外擴張,“好戰必亡”,已預先埋下了失敗的種子。在作戰指導上,又缺乏對天候條件的應變能力,缺乏對黃帝族的大規模反擊的抵禦準備,因而最終遭致敗績,喪失了控制中原地區的歷史性機遇。

涿鹿之戰的結果,有力地奠定了華夏集團據有廣大中原地區的基礎,並起到了進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部族首領黃帝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並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見,涿鹿之戰的確為我們中華民族在發軔時期決定日後基本面貌的歷史性“戰爭”。

古代簡短戰爭故事《涿鹿大戰》 篇4

相傳黃帝時期(約公元前26世紀),在黃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戰中,黃帝、炎帝兩部落聯盟與蚩尤部落聯盟,在涿鹿之野(今河北涿鹿東南涿鹿山一帶,一說今河北涿州,還有他說)的作戰。

黃帝戰勝炎帝(參見阪泉之戰)在中原地區初步取得領導地時.活動於今河北南部及山東等地的以蚩尤和少昊為首的兩個部落聯盟,逐漸發展壯大。蚩尤部落聯盟,相傳由81個氏族和9個部族組成,史稱“九黎”。為爭奪生存空間和領導地位,它不斷向中原地區擴充套件,與主要活動於黃河以北的炎帝部落聯盟首先發生衝突,並將其擊敗。炎帝向黃帝求援。炎、黃兩大部落聯盟,遂聯合起來共同與蚩尤部落聯盟進行鬥爭。經多次作戰,最後在涿鹿之野展開決戰。蚩尤戰敗被殺。九黎殘餘一部退向南方,一部歸併於少昊部落聯盟。

此後,黃帝繼續進行征服中原各族的作戰,“凡五十二戰而天下鹹服”。

古代簡短戰爭故事《涿鹿大戰》 篇5

大約5000年前,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定居在黃河流域。皇帝部落逐漸興盛。後來炎帝部落被九黎部落的蚩尤打敗了黃帝和炎帝兩個部落合併。

黃帝帶領大軍,在涿鹿的田野上同蚩尤展開了一場大決戰。黃帝下令截斷江河,水淹蚩尤。蚩尤請風伯雨師興起狂風暴雨。黃帝請天女助戰利用驕陽和燥風,驅散了蚩尤的風雨。蚩尤不甘示弱,製造彌天大霧。黃帝在大軍在濃霧中迷失了方向。黃帝派人制造指南車,指引大軍發動進攻,最後殺死了蚩尤。黃帝成為中原地區部落聯盟首領。後輩都稱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