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老人和三個青年範例

老人和三個青年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兩則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歡迎大家進行閱讀欣賞,更多精彩的故事盡在本站。

老人和三個青年

(一)老人和三個青年

一位80多歲的老人在種樹,鄰居家的三個青年說開了風涼話:“要是為了建房子種樹還說得過去,可瞧他這麼大的年紀還種什麼樹!一定是老糊塗了。”“老天在上,請問您的這一舉動能給您帶來什麼好處?您必須像聖經中所說的族長一樣長壽不老才行。何必要操那份閒心,去關心和您八杆子打不到的未來呢?從今天起,您只需回首己過,三省己身,甭作什麼長遠規劃和不切實際的打算了,這一切只適合我們年輕人幹。”

“錯了,這些不僅僅適合你們。”老人立即反駁說,“一切事業的建立都來之不易,而且不能一勞永逸。面色白皙的帕爾卡女神,她掌握著你我的生死命運。我們的生命都是短暫的,在我們當中很難說誰能最後一個享受天空的蔚藍和燦爛的陽光呢,誰能說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充分的保證呢?我的子孫將會感謝我留給他們的這片綠蔭,那麼你們還是否禁止賢人為他人的幸福操勞呢?賢人為他人幸福操勞,今天我品賞到的果實就是前人所給我們留下的,而且明天可以繼續享用,也許還不止一次地會在你們的墓前迎接黎明。”

老人的話得到了驗證。三個青年中的一個要去美洲,他一出港口就淹死了;另一個為報效祖國、光宗耀祖,在戰爭中被奪去了生命;第三個青年則在給果樹嫁接時,不慎從樹上摔下來跌死了。

老人為三個青年暗自傷心落淚,並在他們的墓碑上刻下了上述的講話內容。

[-(@_@)-]

(二)無辜的雁奴

雁奴是雁群中個頭最小、性情最機敏的一種雁。每天晚上群雁夜宿的時候,總有一隻雁奴徹夜不眠,在其周圍執行警戒任務。它只要聽到一點人聲,便立刻號叫起來,緊接著群雁的驚叫聲便會連成一片,互相催促著匆忙飛走。雁群因為有雁奴的及時報警,所以便夜間捕雁的人經常一無所獲。

後來,鄉間的人們經過仔細觀察,逐漸掌握了群雁的夜間生活習性,並根據雁奴過於敏感的.天性制訂了一個攪亂群雁生活規律的巧妙捕雁圈套。他們首先摸清了雁群在湖澤邊的棲息地,然後悄悄地在其周圍佈下了大網,在網的旁邊挖掘了一些洞穴。等夜幕剛一降臨,鄉里的人們就帶著捆雁用的繩子到洞穴中躲藏起來,不聲不響地蜷縮在洞中過夜。在天亮之前,他們把洞穴外面的柴草點燃,雁奴一見到火光,立即飛過去把火撲滅。群雁被雁奴發出的響聲驚醒了,但睜開眼一看,周圍沒有別的動靜,於是又安心地去睡覺。鄉里的人一連點了三次火,三次都被雁奴撲滅。然而群雁被雁奴驚醒了三次,過後都沒有遇到危難,所以都抱怨雁奴大驚小怪,輪番用嘴去啄它、用翅膀去擊打它。出完了氣,群雁又放心大膽地睡起覺來。過了一會兒,捕雁的人又點燃了火光。雁奴害怕眾雁再打它、啄它,不敢鳴叫。鄉里的人們見雁群寂然無聲,迅速張開大網向群雁棲息的地方猛然撲去。網到之處,沒有一隻雁能夠倖免;整個雁群裡的雁,十隻大約有五隻被鄉里的人捉住了。

鄉里人根據事不過三的經驗,使群雁因懷疑同伴而遭到禍患。這一故事告訴我們,在一項關係大家共同利益的事業上,應該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對一個重要的問題決策時,只有經過認真細緻的調查研究,才能做到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