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兒童百科知識:臘八節的由來大綱

兒童百科知識:臘八節的由來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冬天的來臨,預示著新年即將到來,在到新年的這個階段中,有一個傳統的民俗節日,那就是臘八節,那麼,孩子們都知道臘八節是如何到來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兒童百科小知識,臘八節的由來吧。

兒童百科知識: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的由來

臘八節,是臘月最重大的節日,人們習慣上稱作“臘八”。它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便日漸濃郁起來。而臘八節必喝臘八粥的習俗,從古至今,已延續了一千多年。臘八粥要用各種米穀豆果來烹煮,因此又叫“七寶五味”粥。古時候,每到臘八這一天,全國上下人人都要喝粥。而臘八粥之所以又叫“佛粥”,則與遠古的傳說有關。

相傳臘八節本是佛教的節日。據印度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經獨自出家修行,雖歷經6年的苦行生活,但仍然沒能在精神上徹底擺脫人生的種種憂慮與煩惱。而此時的他,已經飢餓疲憊到了極點,幸好有一個牧羊女及時發現了奄奄一息的他,心地善良的牧羊女怕他餓死,於是回家煮了一碗米粥給他送來。因為看他實在過於虛弱,為了給他增加營養,便在米粥裡放進了新鮮的牛奶。這碗富於營養的牛奶米粥使他很快便恢復了體力。隨後,他來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所有汙垢。之後,他盤腿打坐於菩提樹下,摒棄心中的所有雜念。靜思7天7夜後,終於覺悟成佛。於是佛教便把這一天作為“成道節”來紀念。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佛教徒認為釋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初八,遂將“臘八”稱為“成道節”。古時候,每逢這一天各寺院都要誦經紀念,並且仿效牧羊女敬獻牛奶米粥之事,以各種香谷、果實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也叫“佛粥”。除取一碗供佛外,全家人也要各食用一碗,為祝福之意。

清代《清嘉錄》中引用李福的《臘八粥》一詩,印證了此種傳說的真實性:“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華飾。此風未汰除,歉歲尚沿襲。今晨或饋遺,啜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集。男女叫號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須臾,當風膚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聲泣。問爾泣何為,答之我無得。此景望見之,令我心悽惻。荒政十有二,蠲賑最下策。慳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所以經費艱,安能按戶給。吾佛好施捨,君子貴周急。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此去虛莫償,嗟嘆復何益。安得布地金,憑杖大慈力。倦然對是的,趾望丞民粒。”這首詩詳盡地描述了臘八粥的起源和製作方法,同時反映了舊時荒政歉收、百姓飢餓和佛寺施粥的情景,思想內容極為深刻。“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此詩首句便明確說明,食用臘八粥的風俗傳自印度。“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這四句詩,說明了臘八粥的食材是用各種米豆以及果仁製作而成的。“吾佛好施捨,君子貴周急。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這四句詩溫暖人心,讀來彷彿春風拂面。百姓捱餓,僧侶心痛。於是佛寺廣泛施粥,善心廣佈。

臘八節因為這個久遠的傳說,而得以長久延續。可見,紅塵間,善良是世上最美的風景。心存善念,懂得珍惜,世界將因之而變得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