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少兒百科 > 鐘錶最新

鐘錶最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從吊燈到鐘錶
從公元8世紀到14世紀,西方的教堂頂上、宮殿樓上多裝有有幾層樓那麼高大的機械鐘。它們不僅是當時唯一的時間信使,而且也是當時機械工業的精華。而那響徹四周的鐘聲和神氣的裝扮,也常常使它們成為當時城市驕傲的象徵。人們總是用尊敬的眼光去仰望這些大鐘。
那時候,如果誰想在家裡也安裝一個時鐘,那簡直是夢想,因為它的體積實在太大了。就拿能調節齒輪的運動速度的棘輪來講,直徑就將近一米,重達幾百公斤,因此,整個時鐘的大小也就可想而知了。
16世紀後半葉,有人將上述夢想變成了現實。
1582年,義大利比薩教堂內有一群善男信女正在頂禮膜拜,而一位年輕的大學生卻在走廊裡盯住掛在教堂中央的大吊燈流連忘返。這位大學生,就是後來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力學家伽利略。
當時風把那盞燈吹得搖擺不停,這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從未引起過任何人的注意。然而,此時卻引起了枷利略的好奇和思索,因為他注意到:吊燈一來一回的擺動很有節奏,儘管擺動的幅度不同,往返所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他想證明自己的直覺是否是正確的,可手中又沒有測量時間的儀器。他思索良久,忽然想到脈搏的跳動是均勻的。於是他一面模脈,一面注意著燈的擺動,並將燈的擺動與自己的脈搏的跳動作了比較。測試結果表明,燈的擺動週期同振幅並沒有關係,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具有等時性。發現了這一規律之後,伽利略很快就決定利用它。
回到家裡,他找來兩根同樣長的繩子,蠅頭各墜上一塊同樣重的鉛塊,他發現雖然兩根繩子擺動的起點不同,但在同樣的時間內卻擺動同樣的次數,並在同一時間內各自回到垂直線上。就這樣,枷利略對燈擺動節奏的好奇,驅使他發現了自然界的節奏規律。此後在無數次的實驗中,他都利用擺的等時性來測量時間和運動,並試圖利用這一特性來設計在較短時間內速度不變的齒輪驅動裝置。然而,直到晚年,他仍然是僅僅做了設計圖,並沒有製造出鐘錶。
直到伽利略逝世以後,1656年,荷蘭的一個科學家、基督教徒哈依琴斯才發明了有掛擺的時鐘。
為把這個夢想變為現實而奮鬥的,何止伽利略和哈依琴斯,還有許多有志者也在發奮研究,有的甚至由於種種原因而不為當時的人們所知道。1967年,有人找到了學者倫納德.達.文斯的一部原著,這是一本被大家認為已經失傳的著作,在這部著作裡,人們吃驚地發現,他早在1495年就繪製了一張鐘擺圖,只是這張圖似乎並沒有發生什麼影響。
隨著鐘擺的出現以及運用卷緊的發條作動力,時鐘走得越來越準確,並且體積也有所縮小,這時已經可以製造出掛在牆上的鐘了。
1675年,荷蘭的科學家惠更斯首先採用遊絲擺輪系統代替了鐘擺。這樣,鐘錶的體積就更小了,甚至可以攜帶在身邊。
1876年,出現了第一隻懷錶。
1902年,出現了第一隻機械手錶。
此時,時鐘已經從教堂頂上搬到人們家中,甚至是人們手上去了。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效率的社會,時間常精確到以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來計算。然而,當各式各樣的電子鐘、石英鐘、音叉鍾、宇宙鍾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卻不應該忘記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伽利略以及他在比薩教堂開始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勞動。

鐘錶
[-(@_@)-]